写作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写作目标

写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能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珍珠项链吗 ?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是靠什么贯穿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身上的衣服又是靠什么连缀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我们写记叙文也是这样。一个个人,一件件事,这些材料靠什么把它组织起来?靠的也是线索。写记叙文离不开线索。如果记叙文中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二、学习知识短文

学习知识短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明确线索在记叙性文章中的重要性,了解设置线索的几种方法和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交流

回顾这学期学过的课文,说说哪些文章的线索是最清楚的?分别是什么?

(如《柳叶儿》、《社戏》等,进行分析讨论,加深领会。)

四、练习题目提示

课文所给定的前两个题目学生任选一题。

第一题:本题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中选择一件事或一个人来写。取材的范围很广,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可以写。要做到条理清楚,文脉贯通,就要确定好线索。线索的确定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些都必须在动笔之前深思熟虑。

第二题:要求学生运用几件事来表达一个中心。几件事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根贯串线索。这根线索就是自己和小伙伴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两人的友谊在逐渐加强,要以这根线索将全文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这篇作文所写的内容是对以往美好生活的回忆,字里行间应充满真情实感。

五、学生按要求写作

要求:1.先明确自己的文章线索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写在作文前,然后再写文章 。

2.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

3.自拟题目,文章生动,中心明确。

写作 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3.训练学生写作生动的记叙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写作时要注意客观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景,主观感情的抒发应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拓展思路选择材料。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习法。

【教学安排】

1.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快速阅读本单元写作训练的“知识短文”——《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总结短文的主旨。

2.写自己最熟悉的:教师先举例子,

然后让学生模仿,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3.最动情的东西:让学生列举自己最动情的事。

4.学生讨论并确定自己的作文题目。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语文课的教学,就是要训练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其中的写作则是重要内容。许多同学在写作上存在着畏难情绪,冥思苦想,无从下笔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谈“写”色变。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就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的写作知识。

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使我们获得了美好、愉悦的审美感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绘这个儿时乐园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长吟,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

教师问:如此细致的描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学生答:鲁迅先生熟悉那时的生活,百草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与熟悉,充满了童趣。

下面请同学们通读知识短文,根据教师提示,把握主旨。

二、重点、难点的突破与目标完成过程。

1.让学生总结知识短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明确:

(1)选材应选择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事情。

最熟悉的东西,就是我们最了解的东西,只有了解的东西才能写好它。大千世界,人事物景,是我们写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用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否则,如果写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是凭空想象的,是道听途说的,必然写得不真切,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动感人了。

(2)好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

最动情的东西,就是我们曾经深深感动过的东西,只有写这种内容,才能富有感染力。文贵有情,记人叙事不可能不渗透真情实感,即便是写景状物,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这样说,表达某种感情是写文章的最终目的。情动辞发,文情并茂,这样的文章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人交往,必然有过喜怒哀乐的经历,这就是“情”,我们做事、学习,也必然品尝过酸甜苦辣,这就是“情”。最使“我”动情的人事物景,必然给人印象最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会撼人心魄。

2.教师介绍写最熟悉、最动情东西的几种方法:

一是在比较中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我们熟悉的人事物景很多,不可能一古脑儿地全部都写进文中,这就要进行比较,把最熟悉的人和事、景和物写进来,而

对那些不够熟悉、不太了解的对象要排除掉,或者简略交代一下,或者作为衬托的内容,或者作为感情的依附物。例如,习作《老师的眼睛》中,就这样写道:“教我们班课的共有八位老师,他们的眼睛我都熟悉,但最熟悉的还是教语文的王老师的眼睛,她的眼睛能说话,还时时传递着感情的涟漪呢!”你看,这里就运用了比较,其他老师的眼睛对王老师的眼睛就起了衬托作用。

二是有选择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熟悉的、动情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即使是人物,也是有几十上百的。即使写某一个人,对他的熟悉内容“我”知道的也不止一个方面。这就存在着选择,写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方面。如写爸爸,他的外貌“我”熟悉;他的声音“我”一听就知道了;他的习惯动作,甚至走路的脚步声,“我”一听就清楚了。这些,是不是都写呢?当然不能都写,要根据你的写作需要,根据你最受感动的内容,来选择和确定所写的东西,如爸爸是个勤快的人,就要选写他的动作特点,其他方面就是次要的。

三是有重点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以做事为例,要把一件事情做完,要经过许多阶段,如煮饭,就要盛米、放水、清洗、入锅、加水、通电(用电饭锅煮)等几个阶段,这里的重点阶段是清洗,要把清洗的内容写得具体一些、细致一些,才符合实际要求,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四是有层次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这里的“有层次”,主要是指要有深度,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就是由人事物景到感受体会,由记叙描写到抒情议论,这是体现“最动情”的关键所在。仅有客观的景和物,仅仅描写人物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情景,是不能感人的。例如习作《胖丫头,瘦丫头》的结尾:“我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不再有误会了,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渐加深。愿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万古长青!”你看,既表达了最动人的感情,又使行文有了深度和层次。

3.拓宽思路,广泛选材。

教师列举自己青少年时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然后让学生思考,也列举出其生活中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

教师:我上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参加支农劳动。到了乡下,有一农民是个秃子——一根头发也没有,我们都觉得既奇怪又好笑,印象很深。劳动回来后还念念不忘,于是就写了一个顺口溜:《献给秃子的诗》,现在还记得:

一轮明月照九州,

西瓜、葫芦、碌碡,

梳篦不上头,

虱虮无有,

光秃秃,

净肉,

球。

你们笑过之后想一想,如果对秃子不熟悉,印象不深,能写出这首“诗“吗?

我看过一位老师的

一篇文章,题目是《开花的课桌》:

有一天,我看到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以后,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葛花……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花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无忧无虑地吹着柳笛,摇着手里的野花,沿着弯弯的小路跑着跳着,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小花枝绑在铅笔上,看上去,他象是捏着花枝在写作业。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教科书的讲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循着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着一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便开始讲课,其实不必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上的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着一枝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梢上,插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跺步,听着孩子们清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再染了我的讲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原野。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诗句:“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身临授知求知的方舟(教室),面对朝气蓬勃的孩子,目睹课桌、讲桌上的野花,激情难抑,遂下笔成文。身为教师的作者,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汇自然世态、人情于一室,集采花、插花、爱花于一桌。于是文思喷涌,左右逢源,作者的笔随着激情驱动的喜悦感挥洒自如,下笔有神。作者以“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为纲来驾驭激情和所感,使之在教室里在课桌讲桌上,在孩子们的心灵上,表现出另一种更浓更深更有意义的春天美景,使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

4.像知识短文中所说的那样,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注意素材的积累,要敞开心扉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这样才会消逝心中的冰山,发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作文中才会流露出健康美好的真情。

5.结合作文参考题目,

学习命题、构思。

教师请几位同学来简单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然后教师评述、点拨:

【题目一】 我爱我家

家,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熟悉的,上小学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那里有最亲爱的父母,最心爱的玩具,最熟悉的摆设,每一样东西闭着眼睛你也能说出它的特点来。而且,你对家里的一切都会充满感情,这就是对“家”的热爱。爱什么或者爱谁,要明确对象,要表现其值得爱的地方和特点,爱到什么程度,要突出表现自己对家以及家中的有关对象“爱”的情景。“爱”是本题题眼,也应该是本文文眼,爱是有原因的,写出原因即可;爱是有过程的,开始不一定爱,甚至于是恨,随着岁月的流逝,才慢慢爱起来,以至越爱越深;爱是有代价的,写“我”为了“爱”而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智慧。

【题目二】 那次,我真的哭(笑、生气、伤心……)了

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的日子里,在自由自在的假期中,在学习某种新东西的过程中,你一定曾经有很多时候开心地笑过、伤心地哭过……这些,只要你调动一下记忆的密码,都会如潮水般涌现出来,有的甚至使你动了真情。这是一道选择的标题,除了正标题之外,括号里还列举了三个,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写作的中心。题目中的“真的”含有强调之意,一定要是真实的事情。无论是写“哭”还是“笑”,或者是其他情感,都要以原因为重点,写出过程和变化。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如“我”是个坚强的孩子,可是“那一次,不瞒你说,我真的哭了”,然后具体回忆“哭”的原因及经过情景。也可以用顺叙方法,按事情发展,慢慢道来,直至写到“哭”。最后一段最好用议论抒情方式,容易表达出真情。

三、总结、扩展。

总之,写作是基础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既要有平时的积累,又要有足够的练习,要放下架子,用谈心的感觉,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放弃畏难情绪,我们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文。

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题目:

1.那次,我真的哭(笑、快乐、生气、伤心……)了

2.我爱我家

3.童年趣事

如对所给题目不满意,也可自拟题目。

作文评改与讲评

作文完成后,交评改小组(每组4人)互评互改。每组推荐一篇最优作文在班上交流。

作文评改方法及优点如下:

1、每两人结为一组,同组互改。

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字、词、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全面评改。初一开始,第一篇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符号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页眉批不少于3处;写出250---300字

的总评语(优、缺点分开写),以后每次递增一行,到一页零十行为止,保持下去。评改结束后,评改人签名。这一步在30分钟内完成。

2、每四人结为一组,同组交换审查。

要求学生在两人一组评改结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组交换审查。要求审查人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审查人要把原作及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指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要求30分钟完成。

3、作者与评者及审查者商榷。

评改及审查结束后,交还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作者也要签名,要求20分钟完成。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见,有不同见解的,课下可以商讨,争执不决的,由老师评定。

4、教师验收打分,写出“裁判”意见。

学生评改、审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作文、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打分,对作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经过这四步评改,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就比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润色、誊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就产生了。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评改、审查、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过去,一个题目只写一篇作文,现在要写四篇(作文、评改评语、审查评语、商榷意见),每两周多写3篇作文;如果每个学期按16周计,每个学生一学年多写作文48篇,初中3年就多写作文144篇!这是正常作文量的3倍!这还不算其他活动、征文等写文章的数量。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写质量较高的作文了。

当然,在这个作文及评改过程中,从写前的指导,到评改、审查、商榷,教师始终都要处于主导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3、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附学生优秀作文】 1.我爱我家

“家”,这个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字眼。

我曾经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我的爸爸是一位厂长,虽然工作很忙,但工作之余,他总会跟我玩,满足我的要求。餐桌上,我一提出什么问题,他总是讲得明明白白,让我心服口服。玩扑克牌时,他会和我无拘无束,俨然像个大哥哥。有时,他会得意地笑着争吃一个葡萄或爽快地挨罚站。

当教师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每当下班回来,就会忙个不停。餐桌上的美味和房间的井然有序都是她的功劳。

我,是一名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我很爱我的家。因为这个家由慈祥的爸爸、勤劳的妈妈和快乐的我组成。我不奢望家里很富裕,只希望这样快乐的生活能永远在我身边。然而,上帝却跟我开了一次玩笑,让我这个小小的愿望只陪着我度过了13年零5个月。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本是个欢庆的日子。可是,我的爸爸却出了车祸,当晚就离开了我。

第二天,去医院的妈妈被小姨送了回来。妈妈一进门就哭了,哭得痛彻心腑。我预感到了什么,可不敢往坏处想。当晚,我在哥哥的安慰中进了家门。一进门,一个大大的“奠”字映入我的眼帘,我什么都明白了。家里哭成一片。我呆呆地、默默地流着泪,机械地带上白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脑中一片空白。

晚上,我才渐渐回过神来,我最亲爱的人——爸爸,走了,他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了。我几次梦到爸爸并没有离开我,他又回来了。可是醒来,却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我情愿永不醒来,永远和爸爸在一起。

有时,我会望着同学和小孩于想:他们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妈妈一个人了。亲戚朋友们都关心我,可他们都代替不了我最亲爱的爸爸。

爸爸,女儿在喊你。你为什么不应一声呢?你知道女儿的心已哭碎了吗?你知道13岁的女儿从此再也不能见到你了吗?

这几天,我不知是怎么过来的,一夜之间,我仿佛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在妈妈面前,我强忍住悲痛。我对妈妈说:“妈妈,别难过,有我呢。人家都说女儿是妈的贴身小棉袄。”妈妈露出一丝微笑。打水、拖地、择菜……样样抢着干。妈妈也把痛苦压在心底,默默地忙个不停。当她知道学校要排练节目时,掏钱给我买裙子;在餐桌上,她默默地为我夹肉夹菜;别人送来的东西,她舍不得吃,全留给我;我因办丧事误了课,她给我补课,语调依然是那样的清晰,讲得依然是那样的透彻……我更关心和体贴妈妈了,妈妈也把爱全部都倾注给了我。

虽然这个家只剩下我和妈妈,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我们更珍视它,更爱它了。

“爸爸!”让女儿再喊你一声吧!如果你地下有知的话,你安息吧,你放心吧!

[评析]本文开篇点“家”,

下面分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有详有略,具有介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点题:“我很爱我的家。”由此奠定基调,领起下文。然后写家庭变故。“我”的真情由此而发生了变化,“我”把深爱爸爸的感情移到妈妈的身上,安慰妈妈,帮妈妈干各种活;妈妈也把深爱移到“我”身上,处处为“我”着想。这样的家庭,“我”身在其中,怎能不产生挚爱之情呢!“我”爱家,是爱在爸爸、妈妈身上。中心十分鲜明、突出。可见本文记叙真切,叙事细致,表达感情真挚自然,极具感染力。

2.幸福的泪

上个月,我的心情一度很低落……

那天晚上,我和妈妈正在吃晚饭,门铃响了,我马上开门,原来是带着醉意而归的爸爸,我立刻搀住他,而他却一把把我推开,说:“我……没……醉……”爸爸醉了,我没敢作声。妈妈说:“你干什么去了?”爸爸说:“你……管……不着我。”妈妈见爸爸这个样子更生气了,说:“出去喝酒也不打声招呼,家里都等你吃饭,你回来晚还有理了;呢!”妈妈打开了话匣子,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突然间,爸爸大发雷霆。大声嚷道:“一天你就知道说,说,说,真烦人,你”能不能让我顺会儿心呀!”随后,妈妈便反驳爸爸,而爸爸也不甘示弱,他们俩你一句,我—句地吵了起来,我上前劝说;“别吵了,求求你们别吵了,好不好?”而我话音未落,爸爸妈妈却一起指责我:“小孩子家,别管大人们的事!”说着他们又吵了起来,看着他们的样子,我只好呆呆地站在一边,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

从这以后,爸爸妈妈再也没有说话,而且还不在一起吃饭,不在一起睡觉。家庭气氛十分紧张。

以前,每当我放学回来后,妈妈总是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等我,一家人吃饭有说有笑的,别提有多高兴了。可现在呢?爸爸妈妈都以“不认输”论起了“持久战”,再也没有昔日的欢乐。一想到这儿,我的心就涌出了一股酸楚,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把所有的心里话都录在磁带上。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把他们叫到客厅,说:“爸,妈,我下楼买一个本,你们别忘了听一听我给你们录的‘歌儿’,一定要听啊!”

说完,我跑下楼去,在楼下的园子里走来走去,消磨时间。他们会.听吗?会不会说我胡闹呢?他们能明白我的心情吗?会不会……?我可以回去了吗?如果我下楼的时候,他们就打开录音机,现在早就听完了……

我轻轻地推开门,怎么没有人呀?屋子里突然传出笑声,我跑进屋,原来爸爸妈妈正一起收看“欢乐家庭”节目呢!

他们和好了。我站在门口,爸爸妈妈向我笑了笑,好像明白了

什么似的,此时,我的泪又一次流了下来,但这次不同,这是高兴的泪,幸福的泪!

(此文发表于1994年4月16日《凌源市报》)

[评析]本文作者从自身的经历中选择材料。为了使陷于僵局的爸爸、妈妈重归于好,我设计了一个让爸爸、妈妈“听歌”的情节,自己故意躲出。结果,实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我”流出了“幸福的泪”!感情真挚,充沛。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写作目标

写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能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珍珠项链吗 ?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是靠什么贯穿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游子身上的衣服又是靠什么连缀起来的?靠的是线索;我们写记叙文也是这样。一个个人,一件件事,这些材料靠什么把它组织起来?靠的也是线索。写记叙文离不开线索。如果记叙文中缺少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二、学习知识短文

学习知识短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明确线索在记叙性文章中的重要性,了解设置线索的几种方法和安排线索应注意的问题。

三、课堂交流

回顾这学期学过的课文,说说哪些文章的线索是最清楚的?分别是什么?

(如《柳叶儿》、《社戏》等,进行分析讨论,加深领会。)

四、练习题目提示

课文所给定的前两个题目学生任选一题。

第一题:本题可以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中选择一件事或一个人来写。取材的范围很广,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可以写。要做到条理清楚,文脉贯通,就要确定好线索。线索的确定不是凭空而来的,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线索一经确定,就要用它组织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些都必须在动笔之前深思熟虑。

第二题:要求学生运用几件事来表达一个中心。几件事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必须有一根贯串线索。这根线索就是自己和小伙伴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两人的友谊在逐渐加强,要以这根线索将全文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这篇作文所写的内容是对以往美好生活的回忆,字里行间应充满真情实感。

五、学生按要求写作

要求:1.先明确自己的文章线索是什么,要表达什么,写在作文前,然后再写文章 。

2.用一根线索贯穿文中的材料。

3.自拟题目,文章生动,中心明确。

写作 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写作的有关知识。

2.让学生学习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选择材料。

3.训练学生写作生动的记叙文。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写作时要注意客观材料的选择,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事、物、景,主观感情的抒发应是自己的真情流露。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拓展思路选择材料。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学习法。

【教学安排】

1.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快速阅读本单元写作训练的“知识短文”——《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总结短文的主旨。

2.写自己最熟悉的:教师先举例子,

然后让学生模仿,列举自己最熟悉的事物。

3.最动情的东西:让学生列举自己最动情的事。

4.学生讨论并确定自己的作文题目。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语文课的教学,就是要训练同学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其中的写作则是重要内容。许多同学在写作上存在着畏难情绪,冥思苦想,无从下笔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谈“写”色变。要想摆脱这种困境,就要求同学们了解一些有关的写作知识。

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先生儿时的乐园——百草园,使我们获得了美好、愉悦的审美感受。鲁迅先生是怎样描绘这个儿时乐园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鸣蝉长吟,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木莲藤、覆盆子……)

教师问:如此细致的描写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学生答:鲁迅先生熟悉那时的生活,百草园中的一草一木,都是那样亲切与熟悉,充满了童趣。

下面请同学们通读知识短文,根据教师提示,把握主旨。

二、重点、难点的突破与目标完成过程。

1.让学生总结知识短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明确:

(1)选材应选择自己平时熟悉\关心的事情。

最熟悉的东西,就是我们最了解的东西,只有了解的东西才能写好它。大千世界,人事物景,是我们写作文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宝库,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用起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否则,如果写自己不熟悉不了解的东西,是凭空想象的,是道听途说的,必然写得不真切,当然也就谈不上生动感人了。

(2)好文章都渗透着作者真挚、浓厚的感情。

最动情的东西,就是我们曾经深深感动过的东西,只有写这种内容,才能富有感染力。文贵有情,记人叙事不可能不渗透真情实感,即便是写景状物,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可以这样说,表达某种感情是写文章的最终目的。情动辞发,文情并茂,这样的文章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与人交往,必然有过喜怒哀乐的经历,这就是“情”,我们做事、学习,也必然品尝过酸甜苦辣,这就是“情”。最使“我”动情的人事物景,必然给人印象最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必然会撼人心魄。

2.教师介绍写最熟悉、最动情东西的几种方法:

一是在比较中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我们熟悉的人事物景很多,不可能一古脑儿地全部都写进文中,这就要进行比较,把最熟悉的人和事、景和物写进来,而

对那些不够熟悉、不太了解的对象要排除掉,或者简略交代一下,或者作为衬托的内容,或者作为感情的依附物。例如,习作《老师的眼睛》中,就这样写道:“教我们班课的共有八位老师,他们的眼睛我都熟悉,但最熟悉的还是教语文的王老师的眼睛,她的眼睛能说话,还时时传递着感情的涟漪呢!”你看,这里就运用了比较,其他老师的眼睛对王老师的眼睛就起了衬托作用。

二是有选择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熟悉的、动情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即使是人物,也是有几十上百的。即使写某一个人,对他的熟悉内容“我”知道的也不止一个方面。这就存在着选择,写自己最有把握写好的方面。如写爸爸,他的外貌“我”熟悉;他的声音“我”一听就知道了;他的习惯动作,甚至走路的脚步声,“我”一听就清楚了。这些,是不是都写呢?当然不能都写,要根据你的写作需要,根据你最受感动的内容,来选择和确定所写的东西,如爸爸是个勤快的人,就要选写他的动作特点,其他方面就是次要的。

三是有重点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以做事为例,要把一件事情做完,要经过许多阶段,如煮饭,就要盛米、放水、清洗、入锅、加水、通电(用电饭锅煮)等几个阶段,这里的重点阶段是清洗,要把清洗的内容写得具体一些、细致一些,才符合实际要求,才能做到重点突出。

四是有层次地记叙人和事,描写景和物。这里的“有层次”,主要是指要有深度,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也就是由人事物景到感受体会,由记叙描写到抒情议论,这是体现“最动情”的关键所在。仅有客观的景和物,仅仅描写人物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情景,是不能感人的。例如习作《胖丫头,瘦丫头》的结尾:“我们现在都已经长大了,不再有误会了,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之间的感情也在逐渐加深。愿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万古长青!”你看,既表达了最动人的感情,又使行文有了深度和层次。

3.拓宽思路,广泛选材。

教师列举自己青少年时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然后让学生思考,也列举出其生活中既熟悉又动情的事情。

教师:我上初中一年级时,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去参加支农劳动。到了乡下,有一农民是个秃子——一根头发也没有,我们都觉得既奇怪又好笑,印象很深。劳动回来后还念念不忘,于是就写了一个顺口溜:《献给秃子的诗》,现在还记得:

一轮明月照九州,

西瓜、葫芦、碌碡,

梳篦不上头,

虱虮无有,

光秃秃,

净肉,

球。

你们笑过之后想一想,如果对秃子不熟悉,印象不深,能写出这首“诗“吗?

我看过一位老师的

一篇文章,题目是《开花的课桌》:

有一天,我看到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是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以后,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葛花……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花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无忧无虑地吹着柳笛,摇着手里的野花,沿着弯弯的小路跑着跳着,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小花枝绑在铅笔上,看上去,他象是捏着花枝在写作业。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教科书的讲桌上,也插了几朵野花,循着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着一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我没有说什么,便开始讲课,其实不必说什么,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上的格外好,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着一枝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一看,可不,她的小辫梢上,插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跺步,听着孩子们清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是从孩子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再染了我的讲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原野。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诗句:“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身临授知求知的方舟(教室),面对朝气蓬勃的孩子,目睹课桌、讲桌上的野花,激情难抑,遂下笔成文。身为教师的作者,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汇自然世态、人情于一室,集采花、插花、爱花于一桌。于是文思喷涌,左右逢源,作者的笔随着激情驱动的喜悦感挥洒自如,下笔有神。作者以“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为纲来驾驭激情和所感,使之在教室里在课桌讲桌上,在孩子们的心灵上,表现出另一种更浓更深更有意义的春天美景,使感受美升华为思想美。

4.像知识短文中所说的那样,同学们要做个有心人,注意素材的积累,要敞开心扉去亲近自然,亲近生活,这样才会消逝心中的冰山,发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作文中才会流露出健康美好的真情。

5.结合作文参考题目,

学习命题、构思。

教师请几位同学来简单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然后教师评述、点拨:

【题目一】 我爱我家

家,我们每个人都是最熟悉的,上小学之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那里有最亲爱的父母,最心爱的玩具,最熟悉的摆设,每一样东西闭着眼睛你也能说出它的特点来。而且,你对家里的一切都会充满感情,这就是对“家”的热爱。爱什么或者爱谁,要明确对象,要表现其值得爱的地方和特点,爱到什么程度,要突出表现自己对家以及家中的有关对象“爱”的情景。“爱”是本题题眼,也应该是本文文眼,爱是有原因的,写出原因即可;爱是有过程的,开始不一定爱,甚至于是恨,随着岁月的流逝,才慢慢爱起来,以至越爱越深;爱是有代价的,写“我”为了“爱”而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智慧。

【题目二】 那次,我真的哭(笑、生气、伤心……)了

在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的日子里,在自由自在的假期中,在学习某种新东西的过程中,你一定曾经有很多时候开心地笑过、伤心地哭过……这些,只要你调动一下记忆的密码,都会如潮水般涌现出来,有的甚至使你动了真情。这是一道选择的标题,除了正标题之外,括号里还列举了三个,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写作的中心。题目中的“真的”含有强调之意,一定要是真实的事情。无论是写“哭”还是“笑”,或者是其他情感,都要以原因为重点,写出过程和变化。可以采用倒叙的方法,如“我”是个坚强的孩子,可是“那一次,不瞒你说,我真的哭了”,然后具体回忆“哭”的原因及经过情景。也可以用顺叙方法,按事情发展,慢慢道来,直至写到“哭”。最后一段最好用议论抒情方式,容易表达出真情。

三、总结、扩展。

总之,写作是基础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既要有平时的积累,又要有足够的练习,要放下架子,用谈心的感觉,写自己熟悉的事情,放弃畏难情绪,我们的写作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四、布置作文。

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

参考题目:

1.那次,我真的哭(笑、快乐、生气、伤心……)了

2.我爱我家

3.童年趣事

如对所给题目不满意,也可自拟题目。

作文评改与讲评

作文完成后,交评改小组(每组4人)互评互改。每组推荐一篇最优作文在班上交流。

作文评改方法及优点如下:

1、每两人结为一组,同组互改。

要求学生对作文的字、词、句、篇以及中心思想、表现手法、修辞等全面评改。初一开始,第一篇作文评改时,教师把评改符号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明确评改的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每页眉批不少于3处;写出250---300字

的总评语(优、缺点分开写),以后每次递增一行,到一页零十行为止,保持下去。评改结束后,评改人签名。这一步在30分钟内完成。

2、每四人结为一组,同组交换审查。

要求学生在两人一组评改结束后,再把作文交四人组交换审查。要求审查人写出审查评语,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审查人要把原作及评语认真看一遍,然后肯定评改人评改的优点,指出不足。审查人也要签名,要求30分钟完成。

3、作者与评者及审查者商榷。

评改及审查结束后,交还原作者,原作者可以针对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第一次为十行,以后每次递增一行,满一页为止,保持下去。作者也要签名,要求20分钟完成。下次评改时,评改人和审查人首先看原作者上次的商榷意见,有不同见解的,课下可以商讨,争执不决的,由老师评定。

4、教师验收打分,写出“裁判”意见。

学生评改、审查、商榷之后,把作文交给老师,由老师给作文、评改评语和审查评语打分,对作文中有争议的问题作出比较合理的评判。

经过这四步评改,一篇作文的优劣之处就比较清楚了,再由原作者重新修改、润色、誊写,一篇较好的作文就产生了。这种变教师评改作文为学生互批互改,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做法,有以下几点好处:

1、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在评改、审查、商榷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贯穿始终。通过阅读,了解了同学作文的思路,并且使自己的作文思路更清晰,从而起到了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2、加大了学生的写作量,增加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容量。过去,一个题目只写一篇作文,现在要写四篇(作文、评改评语、审查评语、商榷意见),每两周多写3篇作文;如果每个学期按16周计,每个学生一学年多写作文48篇,初中3年就多写作文144篇!这是正常作文量的3倍!这还不算其他活动、征文等写文章的数量。有位语文教学专家指出,写作练习多多益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改出来的。采取这种方法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很快提高,一般在初一下半年就可以写质量较高的作文了。

当然,在这个作文及评改过程中,从写前的指导,到评改、审查、商榷,教师始终都要处于主导地位,并非撒手不管。

3、通过作文及评改作文这个系列过程,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和良好习惯,可以受益终身。

【附学生优秀作文】 1.我爱我家

“家”,这个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字眼。

我曾经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我的爸爸是一位厂长,虽然工作很忙,但工作之余,他总会跟我玩,满足我的要求。餐桌上,我一提出什么问题,他总是讲得明明白白,让我心服口服。玩扑克牌时,他会和我无拘无束,俨然像个大哥哥。有时,他会得意地笑着争吃一个葡萄或爽快地挨罚站。

当教师的妈妈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每当下班回来,就会忙个不停。餐桌上的美味和房间的井然有序都是她的功劳。

我,是一名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我很爱我的家。因为这个家由慈祥的爸爸、勤劳的妈妈和快乐的我组成。我不奢望家里很富裕,只希望这样快乐的生活能永远在我身边。然而,上帝却跟我开了一次玩笑,让我这个小小的愿望只陪着我度过了13年零5个月。

今年9月10日,教师节,本是个欢庆的日子。可是,我的爸爸却出了车祸,当晚就离开了我。

第二天,去医院的妈妈被小姨送了回来。妈妈一进门就哭了,哭得痛彻心腑。我预感到了什么,可不敢往坏处想。当晚,我在哥哥的安慰中进了家门。一进门,一个大大的“奠”字映入我的眼帘,我什么都明白了。家里哭成一片。我呆呆地、默默地流着泪,机械地带上白纱,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脑中一片空白。

晚上,我才渐渐回过神来,我最亲爱的人——爸爸,走了,他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了。我几次梦到爸爸并没有离开我,他又回来了。可是醒来,却要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我情愿永不醒来,永远和爸爸在一起。

有时,我会望着同学和小孩于想:他们都有父母,而我只有妈妈一个人了。亲戚朋友们都关心我,可他们都代替不了我最亲爱的爸爸。

爸爸,女儿在喊你。你为什么不应一声呢?你知道女儿的心已哭碎了吗?你知道13岁的女儿从此再也不能见到你了吗?

这几天,我不知是怎么过来的,一夜之间,我仿佛长大了许多,成熟了许多。在妈妈面前,我强忍住悲痛。我对妈妈说:“妈妈,别难过,有我呢。人家都说女儿是妈的贴身小棉袄。”妈妈露出一丝微笑。打水、拖地、择菜……样样抢着干。妈妈也把痛苦压在心底,默默地忙个不停。当她知道学校要排练节目时,掏钱给我买裙子;在餐桌上,她默默地为我夹肉夹菜;别人送来的东西,她舍不得吃,全留给我;我因办丧事误了课,她给我补课,语调依然是那样的清晰,讲得依然是那样的透彻……我更关心和体贴妈妈了,妈妈也把爱全部都倾注给了我。

虽然这个家只剩下我和妈妈,我们母女俩相依为命,互相安慰、互相鼓励,我们更珍视它,更爱它了。

“爸爸!”让女儿再喊你一声吧!如果你地下有知的话,你安息吧,你放心吧!

[评析]本文开篇点“家”,

下面分爸爸、妈妈和“我”三个人,有详有略,具有介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点题:“我很爱我的家。”由此奠定基调,领起下文。然后写家庭变故。“我”的真情由此而发生了变化,“我”把深爱爸爸的感情移到妈妈的身上,安慰妈妈,帮妈妈干各种活;妈妈也把深爱移到“我”身上,处处为“我”着想。这样的家庭,“我”身在其中,怎能不产生挚爱之情呢!“我”爱家,是爱在爸爸、妈妈身上。中心十分鲜明、突出。可见本文记叙真切,叙事细致,表达感情真挚自然,极具感染力。

2.幸福的泪

上个月,我的心情一度很低落……

那天晚上,我和妈妈正在吃晚饭,门铃响了,我马上开门,原来是带着醉意而归的爸爸,我立刻搀住他,而他却一把把我推开,说:“我……没……醉……”爸爸醉了,我没敢作声。妈妈说:“你干什么去了?”爸爸说:“你……管……不着我。”妈妈见爸爸这个样子更生气了,说:“出去喝酒也不打声招呼,家里都等你吃饭,你回来晚还有理了;呢!”妈妈打开了话匣子,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突然间,爸爸大发雷霆。大声嚷道:“一天你就知道说,说,说,真烦人,你”能不能让我顺会儿心呀!”随后,妈妈便反驳爸爸,而爸爸也不甘示弱,他们俩你一句,我—句地吵了起来,我上前劝说;“别吵了,求求你们别吵了,好不好?”而我话音未落,爸爸妈妈却一起指责我:“小孩子家,别管大人们的事!”说着他们又吵了起来,看着他们的样子,我只好呆呆地站在一边,眼泪簌簌地落了下来。

从这以后,爸爸妈妈再也没有说话,而且还不在一起吃饭,不在一起睡觉。家庭气氛十分紧张。

以前,每当我放学回来后,妈妈总是做好了香喷喷的饭菜等我,一家人吃饭有说有笑的,别提有多高兴了。可现在呢?爸爸妈妈都以“不认输”论起了“持久战”,再也没有昔日的欢乐。一想到这儿,我的心就涌出了一股酸楚,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

经过再三考虑,我决定把所有的心里话都录在磁带上。晚上,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把他们叫到客厅,说:“爸,妈,我下楼买一个本,你们别忘了听一听我给你们录的‘歌儿’,一定要听啊!”

说完,我跑下楼去,在楼下的园子里走来走去,消磨时间。他们会.听吗?会不会说我胡闹呢?他们能明白我的心情吗?会不会……?我可以回去了吗?如果我下楼的时候,他们就打开录音机,现在早就听完了……

我轻轻地推开门,怎么没有人呀?屋子里突然传出笑声,我跑进屋,原来爸爸妈妈正一起收看“欢乐家庭”节目呢!

他们和好了。我站在门口,爸爸妈妈向我笑了笑,好像明白了

什么似的,此时,我的泪又一次流了下来,但这次不同,这是高兴的泪,幸福的泪!

(此文发表于1994年4月16日《凌源市报》)

[评析]本文作者从自身的经历中选择材料。为了使陷于僵局的爸爸、妈妈重归于好,我设计了一个让爸爸、妈妈“听歌”的情节,自己故意躲出。结果,实现了自己的美好愿望,“我”流出了“幸福的泪”!感情真挚,充沛。


相关内容

  • 作文:记事写人线索清楚导学案
  • 淮安外国语学校初一语文导学案 初一( )班 组 学号: 姓名: 课题: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书写评价: 展示评价: [课 型]作前指导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达到共识: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走出作文框框,拓宽语文学习视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将事情写得条理 ...

  • 2010-2011年度第二学期初中阶段汉语作文教学计划
  • 一、指导思想: 根据《汉语课程标准》的要求: 1、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2、熟悉常用的几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根据表达的中心,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能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 ...

  •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学习目标: 1.懂得写文章要做到条理清楚,才能文脉贯通. 2.了解线索的概念.作用和设置方法. 3.学会按照一定的线索组织材料.写作文章. 重点难点: 1.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2.根据文章重点,选择合适线索组织材料. 课时安排: 3课时(1课时指导.1课时写作.1课时评改 ...

  • 三.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 七年级作文训练之三: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教学目的:学习围绕线索写记叙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合理地找准线索,围绕线索选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导言 记事写人的文章,总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线索犹如缝制衣服的线.做衣服,先要裁剪布料,然后用线把一块块布料缝 ...

  • [写人记事线索清楚]教案
  •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训练目标:了解线索的作用和设置线索的常用方法,做到记事写人线索清 楚. 训练重点:确定文章的线索 训练题目: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熟悉的人和事,选 择其中的一件事(或一个人)来写,做到条理清楚,文脉贯通, 题目自拟. 课前准备:打印教案.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训练时 ...

  • 2016届高考作文训练周-----记叙文
  • 2016届高考作文训练周-----记叙文 高考作文训练第一周 叙事类记叙文 1. 了解叙事的一般方法,学会条理记事. 2. 学习运用线索记事的手法. 1. 请以某种具体的东西为线索,精选事件,写一篇叙事性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字数不少于800. 2. 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故事中,成 ...

  • 怎样写好作文的方法
  • 怎样写好作文的方法: 第一步:勤收集并积累精彩美妙的字.词.句和篇章,充实自己的写作仓库. 第二步:加强练笔.练笔,往往是从写日记开始.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 轻诉于日记本中,日积月累,我们日记的篇幅变长了,文字表达变巧妙了,对生活的观察力和适应力也增强了.养兵千日--写日记,用兵一时--写作文 ...

  • 技法妙招丨记叙文基础知识及入门技巧,转给作文差的孩子!
  • 记叙文是中小学阶段作文训练的主要文体,也是中考作文常考的文体.因此,从七年级起就应加强记叙文训练,力求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技巧. 一篇记叙文常常要具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写作记叙文时,要注意把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对生活的真切感受,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展 ...

  • 写人叙事散文的技巧
  • 叙事散文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其特点在于: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它可以按照表达需要取舍组合,可以有意安排叙述信息的详略疏密,可以在叙事的同时倾注作者的感情色彩,进行评说褒贬. 一.要选取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烘托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