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起源

汉字的起源

¾第一节汉字起源假说的原则和依据

¾第二节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

¾第三节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¾第四节汉字体系的形成

汉字的起源要说明从没有汉字到有

了汉字,因此,其中很多资料是未经文字记录过的,它的结论不能一一验证只能是建立某种假说。科学的假说也是有充分依据的,其中的推论要符合逻辑。

第一节汉字起源假说的原则和依据沿着甲骨文向前追溯,可以证实汉

字历史面貌的文物和文献还不够系统和充分。对汉字的起源,只能以不连贯的历史依据和依照发展逻辑的推测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假说。

原始汉字处于什么状态就算已经产生

推测的依据

1.根据世界文字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参考对历史有折射反映的神话传说

3.根据与汉字起源有关的书面文献记载

4.根据已经发掘出的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

第二节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汉字起源的文献记载最早来自周秦的典籍而且大都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但是神话传说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根源,往往是某些历史现实的折射反映。

(一)仓颉造字说

•《世本》:“史皇作图”“仓颉作书”•《吕氏春秋》:“奚仲作车,苍颉作书,

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仓颉篇》:“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淮南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论衡·骨象》:“仓颉四目。

仓颉造字说

•孔颖达《尚书正义》说:“其仓颉则说者不同,故《世本》云:‘仓颉作书’,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玄皆云:‘仓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徐整云:‘在神农、黄帝之间。’谯周云:‘在炎帝之世。’卫氏云:‘当在庖牺、苍帝之世。’慎到云:‘在庖牺之前。’张揖yī云:‘仓颉为帝王,生于禅通之纪。’…如揖此言,则仓颉在获麟前二十七万六千余年。是说仓颉,其年代莫能有定。”

仓颉造字说

•汉字系统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创造的。

–鲁迅:“文字在人民间萌芽”,“仓颉也不止一个。”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

z正确理解仓颉造字说

(1)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的。

(2)仓颉应是上古时期对汉字有过突出贡献的人。

(3)传说中的仓颉是中华民族创造汉字的智慧化身。

(4)汉字造字的历史凭借仓颉造字的神话得以流传。

z仓颉造字说的合理成分

(1)原始时期创造汉字,得到了鸟兽足迹的启示。人们在狩猎时看到可以根据鸟兽的足迹区分各种动物,于是想到创造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记录各种事物与意义。

(2)汉字的产生,与上古时期的史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史官为记录历史,于是创造各种记事方法,文字则是他们发明的记事方法之一。

(二) 结绳说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郑玄注《周易》:“结绳为约,事

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李鼎祚《周易集解》:“古者无文

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结

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

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

足以相治也。”

结绳说

••用结绳辅助记忆,或计数、

计日,或记事。

•许多民族使用,如秘鲁印加

人,我国藏族、高山族、独

龙族、傈僳族、瑶族、哈尼

族等。

结绳说

•结绳本身尚不可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更不可能表示语言中的读音。结绳只是原始的记事法,不可能直接发展为文字。

•结绳记事法与原始初文的产生确有密切的关系。

(四)刻契说•

刻契为约也是一种帮

助记忆的方法。

•刻契以计日、计数、

为凭、记事。刻契为

约的方法至今还保存

在景颇族、独龙族、

哈尼族、傈僳族等少

数民族中。

刻契说

刘熙《释名》:

“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易林》:

“符左契右,相与合齿。”

《列子·说符》: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老挝的刻木

z结绳刻契与汉字起源关系分析

(1)结绳与刻契是汉字产生前的两种

主要记事方法,且结绳早于刻契。

(2)结绳与刻契都只能简单地记录数

字,不能记载更加复杂的内容,且

都没有与语音发生联系。

(3)汉字的形体与结绳有零星的关系,

但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源于结绳的绳结。

niànsàxì

(4)刻契对汉字的产生可能有过启示作

用,即原始时期人们由刻契想到更加

复杂的图形符号。

第三节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传说毕竟不是确凿的史料,汉字起

源的确切时代和起源的状况,曾经那样

模糊。从19世纪末起,现代考古的谜一

个个从地下揭晓。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了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

•在已发现的各种内容比较丰富的古

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

期(约前14—前11世纪)的甲骨文

和金文。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地记

录语言的成熟的汉字。

•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

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

上所刻划、描画的符号。这些符号大

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形体比较简单,大都是,见于仰韶、马家窑、龙山和良渚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偶尔也见于骨器和石器上。第二类是象具体事物的,见于大汶口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

幻灯片 27

LU1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因1922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

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

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Lenovo User, 2012/10/18

幻灯片 28

LU6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3年发现,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5次发掘,遗址面

积约5万平方米。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文化遗存包含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等。以半坡类型丰富而典型,

是遗址的主要堆积,据碳14测定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姜寨遗址: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位 姜寨遗址

于陕西临潼临河北岸。1972~1979年发掘。发现半坡类型(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聚落遗迹。半坡类型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前4400年。Lenovo User, 2012/10/18LU7 Lenovo User, 2012/10/18

仰韶说

把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刻画符

号视为汉字源头的观点称为“仰韶说”

仰韶文化处于新石器时期,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仰韶文化陶符有78种,学者们据此推测汉字应起源于此时,即距今约6000至7000年之前。

郭沫若:

“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刻

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

文字性质的符号。”

(《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傅永和:

“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1954年在西安发掘的半坡村仰韶文化遗

址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上的图形和刻划符

号就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的起源》,《语文导报1986年第2期》)

幻灯片 32

LU2 USER2011-10-25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Lenovo User, 2012/10/18

幻灯片 33

LU3 USER2011-10-25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Lenovo User, 2012/10/18LU9 Lenovo User, 2012/10/18

马厂文化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幻灯片 35

LU4 USER2011-10-25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

USER2011-10-25

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商代文化遗存叫二里岗文化,又称二里岗期商文化,以与安阳殷墟的商文化,或其它地点的商文化相区别。 Lenovo User, 2012/10/18LU5 Lenovo User, 2012/10/18

陶符性质分析

z陶符不是文字的观点

高明:

“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仍停

留在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历史阶

段。主要生产工具还是石器和蚌器,……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文字。”

(《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

裘锡圭:

“(仰韶文化陶符)跟以象形符号为基

础的古汉字显然不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但

它们对汉字的形成仍然是有影响的。”

《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

《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

徐中舒、唐嘉弘:

“(商代中前期的二里头陶符等)亦不

能认为是文字,基本上还是一些记事符号。”

(《关于夏代文字的问题》,《夏史丛论》齐鲁书社1985年版)

z陶符是原始汉字的观点

郭沫若:

“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

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划,但为数不多。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画押或者族徽之类。”。”

(《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郭沫若:

“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

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

文字的孑遗。”

《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山西侯马盟书

幻灯片 43

LU8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

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

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Lenovo User, 2012/10/18

汉字的起源

¾第一节汉字起源假说的原则和依据

¾第二节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

¾第三节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

¾第四节汉字体系的形成

汉字的起源要说明从没有汉字到有

了汉字,因此,其中很多资料是未经文字记录过的,它的结论不能一一验证只能是建立某种假说。科学的假说也是有充分依据的,其中的推论要符合逻辑。

第一节汉字起源假说的原则和依据沿着甲骨文向前追溯,可以证实汉

字历史面貌的文物和文献还不够系统和充分。对汉字的起源,只能以不连贯的历史依据和依照发展逻辑的推测为基础建立科学的假说。

原始汉字处于什么状态就算已经产生

推测的依据

1.根据世界文字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2.参考对历史有折射反映的神话传说

3.根据与汉字起源有关的书面文献记载

4.根据已经发掘出的跟汉字起源有关的考古资料

第二节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迄今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有关汉字起源的文献记载最早来自周秦的典籍而且大都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但是神话传说有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根源,往往是某些历史现实的折射反映。

(一)仓颉造字说

•《世本》:“史皇作图”“仓颉作书”•《吕氏春秋》:“奚仲作车,苍颉作书,

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仓颉篇》:“仓颉作书,以教后嗣。”

《淮南子》:“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论衡·骨象》:“仓颉四目。

仓颉造字说

•孔颖达《尚书正义》说:“其仓颉则说者不同,故《世本》云:‘仓颉作书’,司马迁、班固、韦诞、宋忠、傅玄皆云:‘仓颉,黄帝之史官也。’崔瑗、曹植、蔡邕、索靖皆直云:‘古之王也。’徐整云:‘在神农、黄帝之间。’谯周云:‘在炎帝之世。’卫氏云:‘当在庖牺、苍帝之世。’慎到云:‘在庖牺之前。’张揖yī云:‘仓颉为帝王,生于禅通之纪。’…如揖此言,则仓颉在获麟前二十七万六千余年。是说仓颉,其年代莫能有定。”

仓颉造字说

•汉字系统不是一人一时所能创造的。

–鲁迅:“文字在人民间萌芽”,“仓颉也不止一个。”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

z正确理解仓颉造字说

(1)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的。

(2)仓颉应是上古时期对汉字有过突出贡献的人。

(3)传说中的仓颉是中华民族创造汉字的智慧化身。

(4)汉字造字的历史凭借仓颉造字的神话得以流传。

z仓颉造字说的合理成分

(1)原始时期创造汉字,得到了鸟兽足迹的启示。人们在狩猎时看到可以根据鸟兽的足迹区分各种动物,于是想到创造不同的图形符号来记录各种事物与意义。

(2)汉字的产生,与上古时期的史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史官为记录历史,于是创造各种记事方法,文字则是他们发明的记事方法之一。

(二) 结绳说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

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郑玄注《周易》:“结绳为约,事

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李鼎祚《周易集解》:“古者无文

字,其有誓约之事,事大,大结

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

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

足以相治也。”

结绳说

••用结绳辅助记忆,或计数、

计日,或记事。

•许多民族使用,如秘鲁印加

人,我国藏族、高山族、独

龙族、傈僳族、瑶族、哈尼

族等。

结绳说

•结绳本身尚不可能独立完整地记录事情,更不可能表示语言中的读音。结绳只是原始的记事法,不可能直接发展为文字。

•结绳记事法与原始初文的产生确有密切的关系。

(四)刻契说•

刻契为约也是一种帮

助记忆的方法。

•刻契以计日、计数、

为凭、记事。刻契为

约的方法至今还保存

在景颇族、独龙族、

哈尼族、傈僳族等少

数民族中。

刻契说

刘熙《释名》:

“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易林》:

“符左契右,相与合齿。”

《列子·说符》:

“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

老挝的刻木

z结绳刻契与汉字起源关系分析

(1)结绳与刻契是汉字产生前的两种

主要记事方法,且结绳早于刻契。

(2)结绳与刻契都只能简单地记录数

字,不能记载更加复杂的内容,且

都没有与语音发生联系。

(3)汉字的形体与结绳有零星的关系,

但不是所有的汉字都源于结绳的绳结。

niànsàxì

(4)刻契对汉字的产生可能有过启示作

用,即原始时期人们由刻契想到更加

复杂的图形符号。

第三节有关汉字起源的考古资料传说毕竟不是确凿的史料,汉字起

源的确切时代和起源的状况,曾经那样

模糊。从19世纪末起,现代考古的谜一

个个从地下揭晓。关于汉字的起源,也有了更多的考古资料显示了蛛丝马迹。

•在已发现的各种内容比较丰富的古

汉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

期(约前14—前11世纪)的甲骨文

和金文。它们是已经能够完整地记

录语言的成熟的汉字。

•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

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

上所刻划、描画的符号。这些符号大

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形体比较简单,大都是,见于仰韶、马家窑、龙山和良渚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偶尔也见于骨器和石器上。第二类是象具体事物的,见于大汶口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

幻灯片 27

LU1 仰韶文化是距今约5000~7000年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彩陶文化,因1922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

化称之为仰韶文化;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秦晋豫三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以陕西大部、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的狭长地带为中心,东至

河北中部,南达汉水中上游,西及甘肃洮河流域,北抵内蒙古河套地区。Lenovo User, 2012/10/18

幻灯片 28

LU6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在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半坡村。1953年发现,1954~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5次发掘,遗址面

积约5万平方米。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文化遗存包含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等。以半坡类型丰富而典型,

是遗址的主要堆积,据碳14测定并经校正,年代为公元前4800~前4300年。

姜寨遗址:中国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遗存为主的遗址。位 姜寨遗址

于陕西临潼临河北岸。1972~1979年发掘。发现半坡类型(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聚落遗迹。半坡类型的年代为公元前4600~前4400年。Lenovo User, 2012/10/18LU7 Lenovo User, 2012/10/18

仰韶说

把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原始刻画符

号视为汉字源头的观点称为“仰韶说”

仰韶文化处于新石器时期,首先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仰韶文化陶符有78种,学者们据此推测汉字应起源于此时,即距今约6000至7000年之前。

郭沫若:

“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刻

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

文字性质的符号。”

(《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傅永和:

“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1954年在西安发掘的半坡村仰韶文化遗

址出土的陶器和陶片上的图形和刻划符

号就是汉字的萌芽。”

(《汉字的起源》,《语文导报1986年第2期》)

幻灯片 32

LU2 USER2011-10-25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历经了三千多年的发展,有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等四个类型。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Lenovo User, 2012/10/18

幻灯片 33

LU3 USER2011-10-25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350─395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大汶口文化出现的快轮制陶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普遍采用,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的鼎峰时期。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在浙江省良渚。1936年发现的该文化遗址,于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按发现地点良渚命名,是为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Lenovo User, 2012/10/18LU9 Lenovo User, 2012/10/18

马厂文化

龙山文化

二里头文化

幻灯片 35

LU4 USER2011-10-25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村,于1959年发现,遗址距今大约3800-3500年,相当于中国历史上的夏、商时期,属探索中国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1960年考古学家在二里头遗址的上层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宫殿基址,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宫殿建筑基址。

USER2011-10-25

郑州二里岗遗址的商代文化遗存叫二里岗文化,又称二里岗期商文化,以与安阳殷墟的商文化,或其它地点的商文化相区别。 Lenovo User, 2012/10/18LU5 Lenovo User, 2012/10/18

陶符性质分析

z陶符不是文字的观点

高明:

“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仍停

留在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的历史阶

段。主要生产工具还是石器和蚌器,……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产生文字。”

(《论陶符兼谈汉字的起源》,《北京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

裘锡圭:

“(仰韶文化陶符)跟以象形符号为基

础的古汉字显然不是一个系统的东西,但

它们对汉字的形成仍然是有影响的。”

《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

《中国语文》1978年第3期

徐中舒、唐嘉弘:

“(商代中前期的二里头陶符等)亦不

能认为是文字,基本上还是一些记事符号。”

(《关于夏代文字的问题》,《夏史丛论》齐鲁书社1985年版)

z陶符是原始汉字的观点

郭沫若:

“半坡彩陶上每每有一些类似文字的简单

刻划,和器上的花纹判然不同。黑陶上也有这种刻划,但为数不多。刻划的意义至今尚未阐明,但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如画押或者族徽之类。”。”

(《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郭沫若:

“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可以肯定地

说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

文字的孑遗。”

《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山西侯马盟书

幻灯片 43

LU8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

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

遗存,命名为“大汶口文化”。Lenovo User, 2012/10/18


相关内容

  •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发展 [内容提要] 汉文字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记事符号,了解.探索和研究汉文字, 必须追溯汉文字的起源与发生,并在汉文字的演进过程中找出它的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轨迹.石器时代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起点,也是我国汉文字的起源.发生和萌芽时期.这时期的文字还处于汉文字的 ...

  • 中国汉字研究论文
  • 汉字的起源 [摘 要] 关于文字的起源, 自古以来各家众说纷纭, 图画起源说是目前主流观点, 我认为, 可以在肯定图画作为汉字主要起源的同时, 不能否定结绳, 契刻, 八卦等形式在文字产生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 可以把结绳, 契刻, 八卦认为是次要起源. [关键词] 文字画:史前图象符号:契刻:八卦 ...

  • 李之乎:论文字的起源和中国文字的起源
  • 李之乎:论文字的起源和中国文字的起源 古书上说:黄帝的史官仓颉,仰观天象,俯察鸟兽虫鱼之迹,创造出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我认为这是非常有道理的.这种道理不在于黄帝的雄才伟略和仓颉的睿智,而在于这表明了:文字是在有了政权之后才产生的. 就一个族群来说,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必定有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语言.对 ...

  • 我对中国文明起源之理解
  • 我对中国文明起源之理解 岭院抖社9班 田振刚 众所周知,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杰出代表与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为什么其他三个文明古国的称谓前面都要加一个"古" 字呢?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们的文明在进步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外族的野蛮入侵和残酷毁灭. ...

  • 语言_文字起源述略
  • 第30卷第4期2013年7月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uzhouUniversitofScienceandTechnoloSocialScience ygy( Vol.30No.4 Jul2013y 语言.文字起源述略 施建平 *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苏州2 ...

  •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 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是不是原始汉字 1 主要内容:关于汉字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古今众多学者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最近几十年由于中国考古界的发现,有不少学者提出,古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很有可能是原始汉字.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正确的呢?本文将围绕此观点展开讨论. 关键字:汉字的起源 刻画符号 文字 ...

  • 文字的起源,文化的碰撞
  •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对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组织者,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形式.作为一名高一年级的英语教师,更应当在这门与国际文化接轨的科目中实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在习得知 ...

  • 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 张光直论中国文明的起源 张光直 : 论 " 中国文明的起源 " * 本文为张光直先生夫人李卉女士在张光直遗物中发现,约写于 1990 年前后,经陈星灿先生整理. 最近几年以来, " 中国文明的起源 " 一一或与此类似的题目一一成为中国考古学.古史学界热烈讨论的 ...

  • 教育的起源和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 教育的起源和古代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发布日期:2009/10/8 16:35:00 来源: 作者: 点击:1192 - 本外国教育史讲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2008年北京市精品课程,本专业在北京师范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可以说历来就具有良好的研究和教学基础.本课程主要由张斌贤教授,郭法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