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理论探索》2001年第1期

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田其治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苏联模式的兴衰及中国改革的成功,说明社会主义不仅

必须改革,而且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并指出那种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归结为苏联模式失败的

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而也就缺乏说服人的逻辑力量。邓小平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

经验教训时,特别关注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在苏联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之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从而

使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之光。在当代中国,只有从邓小平理论中才能够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信念。

[关键词]苏联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信念

[中图分类号]K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1)0l—0013—03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一部分人对社重大贡献;在战后苏联又支持一些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会主义道路。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显示出苏联模原因是不能正确看待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挫折,不式的社会主义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条件下,能正确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站在时走在了时代前列,推动了时代进步。邓小平说:“社会代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苏联模式的兴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衰,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引导广大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这种优越性,包括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内,甚至可以说主要是针同理想,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而言的。

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

最近,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形成的苏联模式,有其产展的历史进程,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和生和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由于当时人们受教条主义认识苏联模式。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的束缚,并随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产生经济体制的苏联模式,是斯大林按照马克思、恩格斯了世界上只有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方法。于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对社会主义经济就把苏联模式凝固化、神圣化了,以为社会主义就是体制的论述,并适应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需求苏联模式的样子,并把苏联模式作为衡量是不是社而形成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处于帝国主义包会主义的唯一标准,否则就是离经叛道。

围之中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在建设自己独社会主义社会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也是不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加快工业化的步伐,防御和粉碎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旧的矛盾解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快速

在斯大林执政期问,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经济建发展的同时,其内部新的矛盾也在产生、发展之中。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工业化,初步改善了人民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矛生活,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形成鲜明盾就会激化。由于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没有把社会对比,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第二次世主义“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致使奉行苏界大战中,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联模式的苏联、东欧国家,既没有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万 方数据・13・

|麟瓣缫9

及时对内改革,又没有对外实行开放,因而使苏联模

式的社会主义逐渐丧失活力,束缚了人们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这是

苏联由盛转衰的历史起点。

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理论界有一种看

法,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而是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失败,是背离社会主义本质

带来的恶果。[1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确实不是社会主

义的失败,因而决不能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

度本身去找原因,但也不能说成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因为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因而也就缺乏说服人的逻

辑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和中国都在进行改

革。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但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因而改革的对

象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与之相适应的政

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中国的改革如此,

苏联的改革也应该如此。然而,苏联的改革导致苏

联解体,中国的改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

生机。其原因何在?如果把苏联解体归结为苏联模

式失败是正确的话,那么,原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是承

传的苏联模式,照此推理,难道能说中国改革的成功

是苏联模式的胜利吗?显然,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

的,是一种荒谬的逻辑。

在这里,我们把中国的改革和苏联的改革作一

比较,就可以揭示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苏联改

革导致苏联解体,中国改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焕发

出勃勃生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各自对原来的社会主

义制度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实行了两条截然不

同的路线。苏联的改革,在从总体上突破苏联模式

时,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彻底改

革旧体制”,而是把“改革”变成“改向”,即“彻底摧毁

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即实际上的资本主义。中国的改革所以成

功,根本原因就在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具有“谁也动

摇不了”的坚定信念,并把社会主义制度分为基本制

度和具体制度(即体制)两个方面。这就从理论上突

破了长期以来把体制范畴由具体制度同基本制度混

为一谈的僵化观念,为全面进行改革提供了正确的

认识前提。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

万 方数据・14・《理论探索》2001年第l期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体制问题不带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因而改革体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应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也要把体制改革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坚持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因而决不能走到邪路上去。通过对苏联和中国改革的对比分析,说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改革路线错误造成的恶果。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不仅要改革,而且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于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后逐步有所认识,并进行过一些改革,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都没有成功。在我国,毛泽东也较早地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以苏为戒”,走自己建设道路的思想,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并没有解决好,从根本上说,仍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一类是照搬苏联模式的错误,一类是自己的错误,“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不是搬用别国模式的问题。”产生上述失误的原因,“总起来看,这主要就是不完全懂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多次讲到:“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所以反复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就在于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纠正过去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特别关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因为他认为过去我们不是从实际情况,从自己的实践中去理解

《理论探索》2001年第l期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路的。

道路、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经四

典作家的书本,或者照搬别国经验,特别是照搬苏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经验,把苏联的经验模式化、教条化,以为这就是的否定,标志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全摆脱了教社会主义,违背了苏联经验就是违背了社会主义。条主义的束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完全进入了邓小平指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一定要根自觉清醒的状态。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邓小平讲过,多年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主义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在世界社会主义运略和与此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动史上,始终存在着一个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际的政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验相互可以参主义的问题。对此,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进行了艰考、借鉴,但绝对不能照搬,都是一个模式不行。”辛的探索。这种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在总的“每个社会主义国家要独立思考。每个国家,包括资指导思想上是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僵化了马的问题不可能用一个模式解决。”这就是说,由于各克思主义。正如邓小平所说,总起来看,这主要就是国的实际不同,社会主义不会有适用于世界各国的不完全懂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统一模式”,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必须从本国的实际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的本质,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路。了一个新的水平。邓小平理论不仅把科学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体现了以和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道路,形成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新发展。并在改革实践中开辟会主义模式,就是“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取得了令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人震惊的辉煌成就,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更加定型化。”所谓制度的定型化,就是构筑起有中之后,使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的希望之光。在20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曾对中国改革的意义作我们党确立的要在21世纪20年代建立比较完善的出这样的评价:“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那时也可以说形成了有响世界。”又说:“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但正如恩格斯所说,社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这种估价,随着社会主义运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是和任何动的发展,愈益显示出它的正确性。

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邓小平理论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社会。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断丰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使社会主义显现出越来越发,把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因此,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合,就会有自己的“特色”,并形成本国社会主义的小平理论,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模式”,从而也就找到了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前途命运问题,只有从邓小平理论中才能够取得建道路。这是由“实际”到“特色”再到“模式”的过程,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是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越来越深入的历史发参考文献:

展过程。由“实际”到“特色”再到“模式”,是邓小平【1]李乾元.一个预言的破产与社会主义的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思路。由此可见,邓史命运[N].人民日报,2000—7—25(9).

小平“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责任编辑王瑞娟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万 方数据・15・

《理论探索》2001年第1期

苏联模式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田其治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苏联模式的兴衰及中国改革的成功,说明社会主义不仅

必须改革,而且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并指出那种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归结为苏联模式失败的

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而也就缺乏说服人的逻辑力量。邓小平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

经验教训时,特别关注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在苏联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之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从而

使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之光。在当代中国,只有从邓小平理论中才能够取得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信念。

[关键词]苏联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信念

[中图分类号]K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175(2001)0l—0013—03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一部分人对社重大贡献;在战后苏联又支持一些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会主义道路。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显示出苏联模原因是不能正确看待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挫折,不式的社会主义在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历史条件下,能正确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站在时走在了时代前列,推动了时代进步。邓小平说:“社会代高度,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审视苏联模式的兴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衰,总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引导广大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这种优越性,包括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内,甚至可以说主要是针同理想,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而言的。

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

最近,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形成的苏联模式,有其产展的历史进程,其中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理解和生和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由于当时人们受教条主义认识苏联模式。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的束缚,并随着苏联模式的形成、巩固和发展,产生经济体制的苏联模式,是斯大林按照马克思、恩格斯了世界上只有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方法。于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设想对社会主义经济就把苏联模式凝固化、神圣化了,以为社会主义就是体制的论述,并适应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时代需求苏联模式的样子,并把苏联模式作为衡量是不是社而形成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处于帝国主义包会主义的唯一标准,否则就是离经叛道。

围之中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在建设自己独社会主义社会同世界上任何事物一样,也是不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加快工业化的步伐,防御和粉碎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根本原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旧的矛盾解决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快速

在斯大林执政期问,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经济建发展的同时,其内部新的矛盾也在产生、发展之中。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实现了工业化,初步改善了人民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积累到一定程度,矛生活,同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大危机形成鲜明盾就会激化。由于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没有把社会对比,显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第二次世主义“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致使奉行苏界大战中,苏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联模式的苏联、东欧国家,既没有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万 方数据・13・

|麟瓣缫9

及时对内改革,又没有对外实行开放,因而使苏联模

式的社会主义逐渐丧失活力,束缚了人们建设社会

主义的积极性,阻碍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这是

苏联由盛转衰的历史起点。

怎样认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理论界有一种看

法,认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

而是僵化的苏联模式的失败,是背离社会主义本质

带来的恶果。[1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确实不是社会主

义的失败,因而决不能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

度本身去找原因,但也不能说成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因为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因而也就缺乏说服人的逻

辑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苏联和中国都在进行改

革。邓小平认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

“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但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因而改革的对

象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与之相适应的政

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中国的改革如此,

苏联的改革也应该如此。然而,苏联的改革导致苏

联解体,中国的改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

生机。其原因何在?如果把苏联解体归结为苏联模

式失败是正确的话,那么,原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是承

传的苏联模式,照此推理,难道能说中国改革的成功

是苏联模式的胜利吗?显然,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

的,是一种荒谬的逻辑。

在这里,我们把中国的改革和苏联的改革作一

比较,就可以揭示出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苏联改

革导致苏联解体,中国改革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焕发

出勃勃生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各自对原来的社会主

义制度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态度,实行了两条截然不

同的路线。苏联的改革,在从总体上突破苏联模式

时,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彻底改

革旧体制”,而是把“改革”变成“改向”,即“彻底摧毁

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

主义”,即实际上的资本主义。中国的改革所以成

功,根本原因就在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具有“谁也动

摇不了”的坚定信念,并把社会主义制度分为基本制

度和具体制度(即体制)两个方面。这就从理论上突

破了长期以来把体制范畴由具体制度同基本制度混

为一谈的僵化观念,为全面进行改革提供了正确的

认识前提。邓小平多次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

万 方数据・14・《理论探索》2001年第l期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妨碍甚至严重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体制问题不带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因而改革体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应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也要把体制改革和社会制度联系起来,坚持体制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因而决不能走到邪路上去。通过对苏联和中国改革的对比分析,说明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改革路线错误造成的恶果。同时也说明社会主义不仅要改革,而且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对于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领导人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后逐步有所认识,并进行过一些改革,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都没有成功。在我国,毛泽东也较早地觉察到苏联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以苏为戒”,走自己建设道路的思想,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并没有解决好,从根本上说,仍然没有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对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邓小平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进行了具体分析,他认为,一类是照搬苏联模式的错误,一类是自己的错误,“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这不是搬用别国模式的问题。”产生上述失误的原因,“总起来看,这主要就是不完全懂社会主义。”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多次讲到:“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搞清楚。”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邓小平所以反复强调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就在于只有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纠正过去对社会主义的错误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邓小平特别关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正确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因为他认为过去我们不是从实际情况,从自己的实践中去理解

《理论探索》2001年第l期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路的。

道路、路线、方针和政策,或者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经四

典作家的书本,或者照搬别国经验,特别是照搬苏联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对僵化的苏联模式的经验,把苏联的经验模式化、教条化,以为这就是的否定,标志着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完全摆脱了教社会主义,违背了苏联经验就是违背了社会主义。条主义的束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完全进入了邓小平指出:“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一定要根自觉清醒的状态。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要多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邓小平讲过,多年来,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各国只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主义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其实,在世界社会主义运略和与此相适应的方法、方式,制定适合自己具体实动史上,始终存在着一个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际的政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验相互可以参主义的问题。对此,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都进行了艰考、借鉴,但绝对不能照搬,都是一个模式不行。”辛的探索。这种探索,既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在总的“每个社会主义国家要独立思考。每个国家,包括资指导思想上是看近了共产主义,低估了资本主义,高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情况都是千差万别的”,“世界上估了社会主义,忽视了封建主义,从而扭曲僵化了马的问题不可能用一个模式解决。”这就是说,由于各克思主义。正如邓小平所说,总起来看,这主要就是国的实际不同,社会主义不会有适用于世界各国的不完全懂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统一模式”,各国的社会主义者必须从本国的实际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探索自己实现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道的本质,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提高到路。了一个新的水平。邓小平理论不仅把科学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体现了以和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特征,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道路,形成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有中国特色的社代中国和当今时代的新发展。并在改革实践中开辟会主义模式,就是“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取得了令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人震惊的辉煌成就,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遭受挫折更加定型化。”所谓制度的定型化,就是构筑起有中之后,使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新的希望之光。在20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世纪80年代中后期,邓小平曾对中国改革的意义作我们党确立的要在21世纪20年代建立比较完善的出这样的评价:“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那时也可以说形成了有响世界。”又说:“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但正如恩格斯所说,社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这种估价,随着社会主义运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是和任何动的发展,愈益显示出它的正确性。

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邓小平理论为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社会。向。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不断丰

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使社会主义显现出越来越发,把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因此,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合,就会有自己的“特色”,并形成本国社会主义的小平理论,没有别的什么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模式”,从而也就找到了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前途命运问题,只有从邓小平理论中才能够取得建道路。这是由“实际”到“特色”再到“模式”的过程,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是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越来越深入的历史发参考文献:

展过程。由“实际”到“特色”再到“模式”,是邓小平【1]李乾元.一个预言的破产与社会主义的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思路。由此可见,邓史命运[N].人民日报,2000—7—25(9).

小平“不是从书本里,而是从实际、逻辑、哲学思想、责任编辑王瑞娟共产主义理想”上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万 方数据・15・


相关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比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比较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根本突破, 前者与后者有诸多方面 的不同, 但前者并不是对后者的"彻底否定", 后者也并非"死路一条".在正确路线指引 下,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可以改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 ...

  • 苏联原因和教训
  • 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教训 苏联是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的, 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并没有盲目照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 而是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 并在此过程中常常扬弃和矫正自己以前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对列宁的思想有所丰富和发展.他领导 ...

  •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_孙红艳
  • 理 论 探 讨 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立 孙红艳 (河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社会主义新样式,它是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超越苏联模式的结果.要坚持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全面地看待苏联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难以在中国 ...

  •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作者:黄宗良 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02期 [中图分类号]D616:F1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3815(2010)-07-0036-06 从苏联模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百年来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两个最重大的互相衔接的实践,是世界现代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反思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反思 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学习,增加了我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解,并进一步的了解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指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指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由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列宁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

  • 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 正确评价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苏联模式,是指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建设中形成的一整套路线.方针和政治.经济.文化管理体制的总称. 首先,从经济上来看,苏联模式表现为一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以国家政权为核心,以党中央为领导者,以各级党组织为执行者,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 ...

  •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特色教案
  • 第 21 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黄仲明教材.教案.学案"三合一"特色教案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特色教案] 第 21 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特色教案]重点 赫鲁晓夫改 革 与勃列日涅夫改革 比较.戈尔巴乔夫 的改革及其影响. 难点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 苏联解体的关系.右图是 20 ...

  • 苏联模式的反思
  •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反思 一.苏联模式的形成与简介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简称苏联模式)是指:苏联人民在列宁.斯大林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道路,所建立的包括社会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运行机制,所实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具体的方针.政策等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背景 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俄国率先走上了 ...

  • 建设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探索
  • 作者:宋才发 学习与探索 1996年02期 内容提要 建设社会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是一个具有共性与个性的新生事物,带有极大的开拓性和探索性,不应存在固定的模式.从1917年列宁的探索开始,到毛泽东关于走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及其实践,再到邓小平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