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设校园文化开发作文教学资源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创新作文教学内涵、开发作文教学资源、丰富写作素材积累。该文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从建设校园育人环境,让学生喜闻乐见;营造校园人文景观,使学生潜移默化;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四个方面做一探讨。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作文教学 资源开发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包括环境建设、活动建设及制度建设。从学校层面来说就是要美化环境;发掘学校人文底蕴;根据师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设有鲜明特色的校训校风、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规章制度等。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完全可以丰富作文教学的资源,指导学生自主积累写作素材;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完全可以拓宽作文教学的渠道,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写作感悟。   一、建设校园育人环境,让学生喜闻乐见   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具体是指校园自然环境、规划布局、校园建筑、环境绿化、设施配备等方面的建设。有人认为,环境建设是学校的面子工程,与教学关系不大。如果说信息技术等设施设备的建设还可用于教学的话,那么自然环境的建设就是可有可无的了。这些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优美的环境能成为学生观察、感受的载体,不仅使人身心愉悦,而且可以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成为写作教学独特的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语文教师要利用校园丰富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二、营造校园人文景观,使学生潜移默化   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许多富有内涵的人文景观,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苏州百年老校十中的江南织造府、民国女子学校、名胜古迹瑞云峰、历代名人的石刻碑廊等。这些无论是对历史的追寻、景物的描绘,还是对名人佚事的感慨都足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每所学校的历史无论长短,都经历过不同时代的风雨,沉淀下不同的文化精髓,传承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去了解、思考、写作这些校园文化,不但能有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而且校园化的特色还能成就学生文章题材的个性。教师可通过校园文化展览,人文景观参观,校园文化范作阅读,校史校训校友介绍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进而定期举办以校园文化为题材的征文活动,让学生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出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吐真言、抒真情、谈感受。只要开发利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那么就能彻底改变无物可写、无话可说的作文教学现状,就能做到“俯仰皆知识,进退尽文章”。   如果说宏观的校园文化建设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感的话,那么微观的班级文化建设就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可陶冶学生性情,具有道德渗透、修身养性的心理教育优势,以无声浸润的审美来提升中学生的素养。我校历来注重班级人文环境的建设,每个班级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班名和班风。如:国跳飞翼班,崇尚“敬、静、净、竞、进”;阳光部落班,希望成为“活泼、团结、谦逊、尚礼”的团体;三立书屋班,“立心、立言、立行”;雄鹰班,“不做小小暖莺屋中藏,学做雄鹰蓝天高飞翔”;梦翔班,引领学生心怀远志“心有多大,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馨苑班,告诫学生“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香气,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努力做好自己,散发出最美丽的香气”。这些班级文化的建设,影响着学生的思考,指引着学生的方向,融入了学生的生活态度,更可启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三、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1.亲近自然的体验活动   大自然风光旖旎,气象万千。山川草木、风雨雷电、江河湖海……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只要用心感受,就会有所发现,即使农村的田间垄头、山野河塘,一年四季的别样风情,那也是描绘不尽的,皆可入文的。亲近自然可从以下做起:一是组织时令性的常规活动,增加学生体验。如春游、秋游、参观、扫墓、夏令营、野餐、主题队会等。二是根据习作需要组织一些专题活动,回校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活动感受或游记。亲近自然的各种活动对学生写作非常有益,长期坚持,不但能为写作储备“物资”,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是鼓励家长尽量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节假日尽可能带孩子出去旅游观光,饱览名胜古迹,到郊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给他们创造体验生活和开阔视野的机会,让他们在蓝天下任意嬉戏,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丰富孩子的情感积累。   2.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   社会是个大熔炉,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大课堂。社会生活对写作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提供原材料和陶冶情感两个方面。如寒暑期的社区服务活动,不仅可让学生学会与不同身份、年龄的人相处,还可使学生亲历劳动,体验社区义工的艰辛与快乐。这种体会和收获是课堂教育所无法实现的,是伴随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如工厂参观、社会调查、人物采访等,关键是在实践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真切体会活动的意义,陶冶情操,并写出好的文章。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身边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过程,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并利用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陶冶感情方面来说,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万事万物,各样人性,都可成为写作的对象:是真、善、美的,就赞扬之,吸收之,作为学习的对象;是假、丑、恶的,就贬斥之,批判之,作为―面镜子。这样,在社会生活的陶冶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更有利于写出真挚感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不是矫揉造作。   3.感受校园生活的兴趣活动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既可愉悦学生的身心,也可让学生用“慧眼”捕捉到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作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中小学每周开展2~3次的“大课间”活动。该活动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用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来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内容可穿插武术、球类、韵律操等多种内容,大部分操都没有口令,基本上是以音乐引领。每到自主活动时,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到预定地点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赋予了主题与思想的“大课间”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课间操活动,而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情。   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学校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将第二课堂活动列入活动课计划。全校共开设9大类,计36项兴趣班,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并形成制度,定期轮班开设。如,文学类:干将文学社、阅读与欣赏、小报设计、名著欣赏、历史故事汇;艺术类:舞蹈队、音乐欣赏、合唱队、口琴与竖笛、戏剧表演、相声与小品、健美操、绘画、工笔画、素描、摄影小组、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手工操作类:十字绣、英文打字;科技类:机器人小组、小发明制作、生物探趣、物理实验、图片处理、程序设计、动画制作、天文小组;公益活动类:红会小组、志愿者活动小组、法学沙龙、初中生心理探究;体育类:球类、田径;文化课程类:英语兴趣小组、数学希望班。这些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团队的组织作用,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积极开展主题团队会、主题班会、国情教育、百科知识、安全知识、健康心理咨询、影视展播等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讲座,以增长学生遵纪守法、安全防范的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渗透快乐、感恩、理想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   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定期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和亲子共读等活动,开展《今古贤文》《精短散文选读》等的诵读活动,学校列出学生必读书目录,熟背新课标规定的古诗,并适量背诵浅近的古文名句和文学佳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校每学期及时添置新书,鼓励学生互借家中藏书,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学校还开展以学生带家长的读书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使家长共享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达到家校联动共育英才的目的。校园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同时也为作文累积了材料。   叶圣陶先生就作文教学精辟地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寻找作文教学源头活水的有效途径,又是语文教学回归工具性与人文性本真的行动实践。“校园文化处处皆作文”“校园生活处处见真情”,校园文化建设滋长着师生的情感,必将成为创新作文教学内涵、开发作文教学资源、丰富写作素材积累的“沃土良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摘 要】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创新作文教学内涵、开发作文教学资源、丰富写作素材积累。该文结合初中作文教学实践,从建设校园育人环境,让学生喜闻乐见;营造校园人文景观,使学生潜移默化;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四个方面做一探讨。   【关键词】   校园文化 作文教学 资源开发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包括环境建设、活动建设及制度建设。从学校层面来说就是要美化环境;发掘学校人文底蕴;根据师生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建设有鲜明特色的校训校风、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建立促进学校自主发展的规章制度等。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完全可以丰富作文教学的资源,指导学生自主积累写作素材;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完全可以拓宽作文教学的渠道,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写作感悟。   一、建设校园育人环境,让学生喜闻乐见   校园育人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具体是指校园自然环境、规划布局、校园建筑、环境绿化、设施配备等方面的建设。有人认为,环境建设是学校的面子工程,与教学关系不大。如果说信息技术等设施设备的建设还可用于教学的话,那么自然环境的建设就是可有可无的了。这些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因为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家庭学校两点一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优美的环境能成为学生观察、感受的载体,不仅使人身心愉悦,而且可以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成为写作教学独特的资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语文教师要利用校园丰富的育人环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抒发真情实感。   二、营造校园人文景观,使学生潜移默化   学校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许多富有内涵的人文景观,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苏州百年老校十中的江南织造府、民国女子学校、名胜古迹瑞云峰、历代名人的石刻碑廊等。这些无论是对历史的追寻、景物的描绘,还是对名人佚事的感慨都足以让学生有感而发。每所学校的历史无论长短,都经历过不同时代的风雨,沉淀下不同的文化精髓,传承了不同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去了解、思考、写作这些校园文化,不但能有效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而且校园化的特色还能成就学生文章题材的个性。教师可通过校园文化展览,人文景观参观,校园文化范作阅读,校史校训校友介绍等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进而定期举办以校园文化为题材的征文活动,让学生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出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吐真言、抒真情、谈感受。只要开发利用好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那么就能彻底改变无物可写、无话可说的作文教学现状,就能做到“俯仰皆知识,进退尽文章”。   如果说宏观的校园文化建设能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情感的话,那么微观的班级文化建设就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班级文化建设可陶冶学生性情,具有道德渗透、修身养性的心理教育优势,以无声浸润的审美来提升中学生的素养。我校历来注重班级人文环境的建设,每个班级都有自己个性化的班名和班风。如:国跳飞翼班,崇尚“敬、静、净、竞、进”;阳光部落班,希望成为“活泼、团结、谦逊、尚礼”的团体;三立书屋班,“立心、立言、立行”;雄鹰班,“不做小小暖莺屋中藏,学做雄鹰蓝天高飞翔”;梦翔班,引领学生心怀远志“心有多大,我们的世界就有多大”;馨苑班,告诫学生“每朵花都有自己的香气,每朵花都有自己的美丽。努力做好自己,散发出最美丽的香气”。这些班级文化的建设,影响着学生的思考,指引着学生的方向,融入了学生的生活态度,更可启发学生创作的灵感。   三、开展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   1.亲近自然的体验活动   大自然风光旖旎,气象万千。山川草木、风雨雷电、江河湖海……为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宝贵资源,只要用心感受,就会有所发现,即使农村的田间垄头、山野河塘,一年四季的别样风情,那也是描绘不尽的,皆可入文的。亲近自然可从以下做起:一是组织时令性的常规活动,增加学生体验。如春游、秋游、参观、扫墓、夏令营、野餐、主题队会等。二是根据习作需要组织一些专题活动,回校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在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一篇活动感受或游记。亲近自然的各种活动对学生写作非常有益,长期坚持,不但能为写作储备“物资”,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三是鼓励家长尽量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节假日尽可能带孩子出去旅游观光,饱览名胜古迹,到郊外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给他们创造体验生活和开阔视野的机会,让他们在蓝天下任意嬉戏,增强孩子的情感体验,丰富孩子的情感积累。   2.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   社会是个大熔炉,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是学生习作的大课堂。社会生活对写作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提供原材料和陶冶情感两个方面。如寒暑期的社区服务活动,不仅可让学生学会与不同身份、年龄的人相处,还可使学生亲历劳动,体验社区义工的艰辛与快乐。这种体会和收获是课堂教育所无法实现的,是伴随学生一生的精神财富,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如工厂参观、社会调查、人物采访等,关键是在实践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有所感悟,真切体会活动的意义,陶冶情操,并写出好的文章。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留心身边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发展过程,从中得到感悟和启发,并利用取得的第一手材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陶冶感情方面来说,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万事万物,各样人性,都可成为写作的对象:是真、善、美的,就赞扬之,吸收之,作为学习的对象;是假、丑、恶的,就贬斥之,批判之,作为―面镜子。这样,在社会生活的陶冶下,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这就更有利于写出真挚感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不是矫揉造作。   3.感受校园生活的兴趣活动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在学生紧张的学习之余,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既可愉悦学生的身心,也可让学生用“慧眼”捕捉到多彩的校园生活,为作文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在中小学每周开展2~3次的“大课间”活动。该活动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延长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内容,用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来保证国家规定的学生每天1小时的锻炼时间。内容可穿插武术、球类、韵律操等多种内容,大部分操都没有口令,基本上是以音乐引领。每到自主活动时,学生在任课教师的带领下,到预定地点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赋予了主题与思想的“大课间”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课间操活动,而已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情。   组建课外兴趣小组。学校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将第二课堂活动列入活动课计划。全校共开设9大类,计36项兴趣班,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并形成制度,定期轮班开设。如,文学类:干将文学社、阅读与欣赏、小报设计、名著欣赏、历史故事汇;艺术类:舞蹈队、音乐欣赏、合唱队、口琴与竖笛、戏剧表演、相声与小品、健美操、绘画、工笔画、素描、摄影小组、民间艺术欣赏与制作;手工操作类:十字绣、英文打字;科技类:机器人小组、小发明制作、生物探趣、物理实验、图片处理、程序设计、动画制作、天文小组;公益活动类:红会小组、志愿者活动小组、法学沙龙、初中生心理探究;体育类:球类、田径;文化课程类:英语兴趣小组、数学希望班。这些兴趣小组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发挥团队的组织作用,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积极开展主题团队会、主题班会、国情教育、百科知识、安全知识、健康心理咨询、影视展播等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和法制副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讲座,以增长学生遵纪守法、安全防范的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渗透快乐、感恩、理想教育,使学生在活动中反思自己、提高自己。   四、开展校园读书活动,让学生爱上读书   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定期开展学生读书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和亲子共读等活动,开展《今古贤文》《精短散文选读》等的诵读活动,学校列出学生必读书目录,熟背新课标规定的古诗,并适量背诵浅近的古文名句和文学佳作,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校每学期及时添置新书,鼓励学生互借家中藏书,引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学校还开展以学生带家长的读书活动,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授课,使家长共享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达到家校联动共育英才的目的。校园读书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同时也为作文累积了材料。   叶圣陶先生就作文教学精辟地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校园文化建设既是寻找作文教学源头活水的有效途径,又是语文教学回归工具性与人文性本真的行动实践。“校园文化处处皆作文”“校园生活处处见真情”,校园文化建设滋长着师生的情感,必将成为创新作文教学内涵、开发作文教学资源、丰富写作素材积累的“沃土良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M】.北京:教育出版社,1980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重难点 Microsoft Word 文档
  • 小学语文重难点 小学语文现行教材教法重难点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3.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与奠基作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发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 ...

  • 太乙一小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 几年来,我校以"让学生成人让教师成长"为办学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校容校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正稳步提高,为科教兴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总结经验,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现特将近几年来我校的"两基 ...

  • 磁灶中学语文教研组三年发展规划
  • (2009年9月-2012年7月) 今年我校顺利通过了省二级达标中学的验收,新的发展机遇摆在了我们磁重任的面前,在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打造品牌学科.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指导思想下,在全组教师的热情参与下,我们制定我校语文组的三年发展规划. 一.目前语文组的现状分析 语文组共有2 ...

  • 如何开发我们身边的语文校本资源
  • 如何开发我们身边的语文校本资源 竹基镇中心学校 陈家孝 本人结合自己的农村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挖掘人本资源 我们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在与学生一起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要利用一切手段把"人文"这一观念带入课堂.在新课程中把& ...

  • 如何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 浅谈如何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谢家滩镇余畈小学 --吴卫华 本人结合自己 在农村 十几年的 任教经验,谈谈如何开发语文校本课程资源? 一. 转变教学观念是关键,充分挖掘人本资源是重点. 我们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在与学生一起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我们要利用一切手段把"人文" ...

  •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 初中语文课题研究的欣喜.困惑和思考 朱莉萍 岳 英 付 蓉 欣 喜 1.良好的研究氛围正在形成 所到九个县市的实验学校,我们看到老师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各位教研员的带领下,加强学习,努力探寻这三个课题的研究方向,以课堂为主阵地,以课题为抓手探索整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实验学校从加强管理入 ...

  •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2011-06-27 21:16:59) 转载▼ 标签: 分类: 方案总结 杂谈 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小结 本学期我申报了<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的课题,现将一学期来的课题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明确研究目标: 1. 探索并形成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 ...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1.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学法)及其体系: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小学语文教学.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①语文课程论:②语文教材论:③语文教学论:④语文活动论:⑤语文学习论:⑥语文教师论:⑦语文教研论:⑧ ...

  • 师生共读写
  • 师生共读写 和谐齐发展 --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语文学科特色建设点滴 无锡新区第一实验学校语文学科组秉承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探寻师生和谐发展这一教育的理想境界.在认真学习.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我们领悟到新课改的精髓是师生共进,不仅要从学生和课堂入手,更要从教师抓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