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端午节

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枇杷树,每年的春天,累累果实都结满了枝头。当青涩的枇杷日渐变黄时,引来了一群鸟儿欢快的啁啾声,端午节也就到了。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母亲便提着竹篮出门,拔回一些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前。菖蒲和艾草气味辛辣,每到端午节,老家人必会采集用以驱鬼辟邪。这种习俗在老家沿袭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菖蒲的根生长在水石间,非常的坚韧。我幼时曾拔过一次,一拔就断,人也摔了四脚朝天。菖蒲狭长的叶子,像把剑威武地守着大门。而艾草,一直就挂在门前,等到秋冬季节,叶子枯槁了,艾草浓烈的香气却挥之不散。母亲摘下艾草,寻来白纸细细地包好。家中一旦有人受凉感冒,艾草就被派上了用场。倘若是大人,直接把艾草泡水喝下肚。若是小孩,就得把艾草点燃烧成灰烬,敷在患者的肚脐眼四周。这种土方子,据说屡试屡验。

粽子一个个端坐在锅里,灶膛里的火苗跳跃着,映红了屋子。我们围着母亲,一边看她不住地举着火钳往灶膛里添柴火,一边听母亲讲白娘子。母亲是浙江人,她不晓得屈原,只知端午节和白娘子的故事。“白蛇千年前受许仙的恩露,修炼法术成精后,化身一女子下凡报答许仙。在西湖,白娘子寻得许仙,作法下起了大雨,藉借伞的机会,与许仙结下了一段人与蛇的姻缘。白娘子原以为从此能和许仙过上人间疋夫疋妇的日子,不曾想,好事多磨。许仙去金山寺逛香市,遇见法海,教他端午节给白娘子吃雄黄酒。白娘子不忍固拒许仙,喝下了雄黄酒,勉强敷衍了一会许仙,央请许仙出门玩会儿,自己掩上房门,到床上就显出了原形。许仙挂念白娘子,急急忙忙赶回家,正好看见一条碗口大的白蛇盘踞在床上,当场吓死。……”我们心底憎恨法海可恶,白娘子和许仙夫妻的事,何须他人僭越?由不得又钦佩白娘子为了许仙,能宛转蛾眉马前死。在我们唏嘘叹息声中,母亲起身洗手掀开锅盖,一阵热气扑面而来。糯米黏黏的味道,顿时飘溢而出。傍晚的村庄,自西徂东,袅袅炊烟飘浮在空中,空气里尽是粽子的香气。

粽子出锅后,锅底躺着几枚咸鸭蛋。母亲翻出她珍藏的一本旧书,书中夹杂着零零碎碎的绣花图案,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丝线。我伸出双手,掐住一根丝线的两端,母亲沿着这根丝线,密密地编织出一个小小的网袋。丝线网袋恰好网住咸鸭蛋。网袋中的咸鸭蛋吃完了,我们舍不得扔掉网袋,脖子上就依然套着这个空网袋,把它当做装饰品带着。

端午亦是女儿节。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在端午节这天,出嫁的女儿都会回娘家归宁。被接回娘家的女儿,不知何时就变成了人客。她们不再是那个在家颇为骄横的女儿,一个个都成了安详的人妻,人母。她们从夫婿家带来了一串串粽子和馒头。白白的馒头点着一滴胭脂红,上面扣着一个红色的“囍”字。“囍”字边有的剪着缠枝并蒂莲,有的剪着鸳鸯戏水。打从我懂事起,每年的端午节前一天,我就四处先去打听哪家有新娶媳妇。探知消息后,第二天早早地就守候在人家的门前,等着跟人家讨取“囍”字。后来长大了,害怕别人笑话,才不敢找新娘要剪纸。这样的礼节,似乎在祖母的那个年代,还很认真地执守着,往后到了母亲一辈手中,勉强能应付。然而这几年来,愈发见不到了。轮到我们回娘家,空着两手胡乱塞一些钱就算了事了。只是在塞钱的时候,总会在心底叹息着,怅惘许久。那些剪纸,我把它们夹在书中。到如今,早已泛黄泛白。每每见了,心里都是说不出的欢喜,就像春日迟迟的阳光,满地都是温暖。

“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 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在我们老家,小镇没有龙船,要看就得去县城。县城离我家三十多里路远,在那里,我们赖以生存的信江河萦绕着古镇。因为路远,村里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都是相约骑着自行车去的。小时候,母亲常常对我说,河里有水鬼,会幻化成年轻貌美的女子或是翩翩少年上岸诱骗小孩下水。所以,直到我十二岁那年,母亲才松口让隔壁的社明哥带我去看龙船。吃过午饭,数十人聚集在村口。母亲再三嘱咐我,不要和村人走失。数十人的车队,像是岸上的龙舟,争先恐后地朝前驶去。我坐在车后,看着五月阴霾的天,心里既焦急又忧虑。到了县城,信江河的两岸挤满了人,河中央停靠着两艘龙船。年幼的我站在人海中,除了看到男男女女,形形色色的人之外,实在是不能看到什么,倒是锣鼓声声,震耳欲聋。而我也根本顾及不了看龙船,担忧着母亲所说的水鬼,我寸步不离地跟着村人,生怕被陌生面孔的人牵着下了水……那是我第一次看龙船,居然至始至终都没见到赛龙舟的场景。

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枇杷树,每年的春天,累累果实都结满了枝头。当青涩的枇杷日渐变黄时,引来了一群鸟儿欢快的啁啾声,端午节也就到了。

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母亲便提着竹篮出门,拔回一些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前。菖蒲和艾草气味辛辣,每到端午节,老家人必会采集用以驱鬼辟邪。这种习俗在老家沿袭了多少年,谁也说不清。菖蒲的根生长在水石间,非常的坚韧。我幼时曾拔过一次,一拔就断,人也摔了四脚朝天。菖蒲狭长的叶子,像把剑威武地守着大门。而艾草,一直就挂在门前,等到秋冬季节,叶子枯槁了,艾草浓烈的香气却挥之不散。母亲摘下艾草,寻来白纸细细地包好。家中一旦有人受凉感冒,艾草就被派上了用场。倘若是大人,直接把艾草泡水喝下肚。若是小孩,就得把艾草点燃烧成灰烬,敷在患者的肚脐眼四周。这种土方子,据说屡试屡验。

粽子一个个端坐在锅里,灶膛里的火苗跳跃着,映红了屋子。我们围着母亲,一边看她不住地举着火钳往灶膛里添柴火,一边听母亲讲白娘子。母亲是浙江人,她不晓得屈原,只知端午节和白娘子的故事。“白蛇千年前受许仙的恩露,修炼法术成精后,化身一女子下凡报答许仙。在西湖,白娘子寻得许仙,作法下起了大雨,藉借伞的机会,与许仙结下了一段人与蛇的姻缘。白娘子原以为从此能和许仙过上人间疋夫疋妇的日子,不曾想,好事多磨。许仙去金山寺逛香市,遇见法海,教他端午节给白娘子吃雄黄酒。白娘子不忍固拒许仙,喝下了雄黄酒,勉强敷衍了一会许仙,央请许仙出门玩会儿,自己掩上房门,到床上就显出了原形。许仙挂念白娘子,急急忙忙赶回家,正好看见一条碗口大的白蛇盘踞在床上,当场吓死。……”我们心底憎恨法海可恶,白娘子和许仙夫妻的事,何须他人僭越?由不得又钦佩白娘子为了许仙,能宛转蛾眉马前死。在我们唏嘘叹息声中,母亲起身洗手掀开锅盖,一阵热气扑面而来。糯米黏黏的味道,顿时飘溢而出。傍晚的村庄,自西徂东,袅袅炊烟飘浮在空中,空气里尽是粽子的香气。

粽子出锅后,锅底躺着几枚咸鸭蛋。母亲翻出她珍藏的一本旧书,书中夹杂着零零碎碎的绣花图案,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丝线。我伸出双手,掐住一根丝线的两端,母亲沿着这根丝线,密密地编织出一个小小的网袋。丝线网袋恰好网住咸鸭蛋。网袋中的咸鸭蛋吃完了,我们舍不得扔掉网袋,脖子上就依然套着这个空网袋,把它当做装饰品带着。

端午亦是女儿节。俗话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在端午节这天,出嫁的女儿都会回娘家归宁。被接回娘家的女儿,不知何时就变成了人客。她们不再是那个在家颇为骄横的女儿,一个个都成了安详的人妻,人母。她们从夫婿家带来了一串串粽子和馒头。白白的馒头点着一滴胭脂红,上面扣着一个红色的“囍”字。“囍”字边有的剪着缠枝并蒂莲,有的剪着鸳鸯戏水。打从我懂事起,每年的端午节前一天,我就四处先去打听哪家有新娶媳妇。探知消息后,第二天早早地就守候在人家的门前,等着跟人家讨取“囍”字。后来长大了,害怕别人笑话,才不敢找新娘要剪纸。这样的礼节,似乎在祖母的那个年代,还很认真地执守着,往后到了母亲一辈手中,勉强能应付。然而这几年来,愈发见不到了。轮到我们回娘家,空着两手胡乱塞一些钱就算了事了。只是在塞钱的时候,总会在心底叹息着,怅惘许久。那些剪纸,我把它们夹在书中。到如今,早已泛黄泛白。每每见了,心里都是说不出的欢喜,就像春日迟迟的阳光,满地都是温暖。

“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 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目。在我们老家,小镇没有龙船,要看就得去县城。县城离我家三十多里路远,在那里,我们赖以生存的信江河萦绕着古镇。因为路远,村里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们都是相约骑着自行车去的。小时候,母亲常常对我说,河里有水鬼,会幻化成年轻貌美的女子或是翩翩少年上岸诱骗小孩下水。所以,直到我十二岁那年,母亲才松口让隔壁的社明哥带我去看龙船。吃过午饭,数十人聚集在村口。母亲再三嘱咐我,不要和村人走失。数十人的车队,像是岸上的龙舟,争先恐后地朝前驶去。我坐在车后,看着五月阴霾的天,心里既焦急又忧虑。到了县城,信江河的两岸挤满了人,河中央停靠着两艘龙船。年幼的我站在人海中,除了看到男男女女,形形色色的人之外,实在是不能看到什么,倒是锣鼓声声,震耳欲聋。而我也根本顾及不了看龙船,担忧着母亲所说的水鬼,我寸步不离地跟着村人,生怕被陌生面孔的人牵着下了水……那是我第一次看龙船,居然至始至终都没见到赛龙舟的场景。


相关内容

  • 呐喊阅读高考试题
  • 高三名著阅读训练集锦<呐喊> 1.鲁迅小说中,狂人.阿Q .孔乙己等形象各有什么典型的语言? 试各写出一句来. 答:狂人:"这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救救孩子--"等 阿Q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我们先 ...

  • 呐喊简答题答案
  • <呐喊>简答题 1.根据你的理解,鲁迅将小说集定名为<呐喊>的原因有哪些? 答:(1)为了惊醒精神麻木的人们,使他们起来抗争:(以惊醒较为清醒的几个--) (2)为勇猛的革命前驱助威帮阵,为新文化运动呐喊助威.(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2.‚曲笔‛ ...

  • 作文过端午
  • [作文 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作文 过端午.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 ...

  • 奶奶的粽子
  • 奶奶的粽子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 ...

  • [端午的鸭蛋]公开课教案(详案)
  • <端午的鸭蛋>教案 南漳县实验中学 孙凤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过程与方法] 1.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感情. 2.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提倡保护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合作探究,深入文 ...

  • 读端午节的鸭蛋有感
  • <端午的鸭蛋>记叙了作者对家乡节日的怀念,对家乡的端午过得和外地的不一样的情景,从而烘托出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作者列举了家乡端午节的许多习俗,什么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喝雄黄酒.放黄烟子等等,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怀念之情,更加突出了作者那种流居在外在强烈的思乡之情.五月初五 ...

  • 我在远方过端午
  • [开开心心--阅读] 父亲.母亲,还有我亲爱的家乡,我必须含着泪告诉你们:这个端午,我将远离你们,在异乡独自遥望. 王维一句脍炙人口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总是让人在节日之时涌起深深的思念.这是我第一年在离家千里之外过端午,也是第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端午节.看到蓝天上 ...

  • 17.端午的鸭蛋导学案设计
  • 导 题 学 目 校 星火一中 自我设计 学 案 设 计 总课时 2 17 端午的鸭蛋 教 者 邵国利 年 级 八年 学 科 语文 设计来源 学 习 目 标 重 点 难 点 学习 方法 教学时间 2012-05-15--16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 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 ...

  •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教案
  • <端午的鸭蛋>课堂实录 刘 梅 高 柳 初 中 17.<端午的鸭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端午文化,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