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评课稿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

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教材中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先进行总体评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出示例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经历探索、分析比较、得出规律

1、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

2、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结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即:(65+45)× 5=65 ×5+45× 5

3、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

4、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深化延伸

1、做第1题,讲解2、3小题时重点强调相同乘数提出来,不相同的乘数相加,指出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2、完成第2题,提示第3小题74×1的1可以省略不写,第4小题中什么数是相同的乘数。

3、完成第3、4题,比较两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渗透简便计算的思想。

4、回归主题图,买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5×65-5×45可以写成(65-45)×5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

[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虽然在例题中没有出现,但现在这个知识结构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使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说两点印象最深刻的: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 叶老师通过解决“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多少钱?”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得到了(45+65)×5=45×5+65×5这一结果。这时老师往往注意了等式两边的“外形”结构特点,即两数的和乘一个数=两个积的和。缺乏从乘法意义角度的理解。但是叶老师问“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这里不仅要从解题思路的角度理解(45+65)×5=45×5+65×5是相等的,还要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即左边表示110个5,右边也表示110个5,所以(45+65)×5=45×5+65×5。

2、加深了等式的“变形”必须有运算律保证的意识。简便运算很大程度上是凑整,但必须在运算律(或性质法则) 保证下才能将算式恒等变换,整理或改变成运算律的标准式,可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个要领,随意性很强,就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形算式,最终酿成错误。叶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等式进行“变形”。如在综合练习与拓展练习中都出现了这种类型的题目。

《乘法分配律》评课稿

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教材中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先进行总体评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出示例题: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

[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经历探索、分析比较、得出规律

1、让学生独立解答,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集体订正,说出两个算式计算过程的含义

2、分析两个算式的联系,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结果都是求出的是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的总价)即:(65+45)× 5=65 ×5+45× 5

3、建立初步的概念,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

4、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得到乘法分配律公式并用字母来表示。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悟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从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的能力]

三、巩固应用、深化延伸

1、做第1题,讲解2、3小题时重点强调相同乘数提出来,不相同的乘数相加,指出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

2、完成第2题,提示第3小题74×1的1可以省略不写,第4小题中什么数是相同的乘数。

3、完成第3、4题,比较两种方法中的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渗透简便计算的思想。

4、回归主题图,买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5×65-5×45可以写成(65-45)×5把分配律中的加法类推到减法。

[乘法分配律的逆应用虽然在例题中没有出现,但现在这个知识结构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乘法分配律在减法中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使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得到延伸,让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有了更一步的理解]

说两点印象最深刻的:

1、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既要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也要同时注重其内涵。 叶老师通过解决“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多少钱?”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得到了(45+65)×5=45×5+65×5这一结果。这时老师往往注意了等式两边的“外形”结构特点,即两数的和乘一个数=两个积的和。缺乏从乘法意义角度的理解。但是叶老师问“为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这里不仅要从解题思路的角度理解(45+65)×5=45×5+65×5是相等的,还要从乘法的意义的角度理解,即左边表示110个5,右边也表示110个5,所以(45+65)×5=45×5+65×5。

2、加深了等式的“变形”必须有运算律保证的意识。简便运算很大程度上是凑整,但必须在运算律(或性质法则) 保证下才能将算式恒等变换,整理或改变成运算律的标准式,可学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这个要领,随意性很强,就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变形算式,最终酿成错误。叶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注重对等式进行“变形”。如在综合练习与拓展练习中都出现了这种类型的题目。


相关内容

  • 乘法分配率
  • 乘法分配律(一次备课) [教学内容]P 36例3(乘法分配律)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 ...

  • 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初步感受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2.数学思考: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概括.分析.推理的能力,并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 ...

  • 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教学反思
  • 乘法分配律是继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之后新的运算定律,在算术理论中又叫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由于它不同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是单一的运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抽象程度要高一些,因此,对学生而言难度偏大,特别是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极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坡度地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体验中理解, ...

  •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自主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题.例题.练习题等. 教学策略 ...

  •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黄羊镇三河小学 张举德 一 说教材: 我要说的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章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中的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 ...

  • 人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设计
  • 精心选材突破难点 人教版四下<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教学案例 开发区(汉南区)邓南小学 屈雯 [教学背景] "乘法分配律"的学习是在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之后进行的, 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上都比前两个运算定律更有难度,学生在新课学习时思路还比较清晰,但是在作业 ...

  • 乘法分配律优质课
  •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柘城县张桥乡张集小学 董忠臣 一.教材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教材48.49页)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

  • 四上第二单元[乘法运算律]单元说课稿
  • <乘法运算律>说课标说教材演说稿 今天我交流的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乘法运算律. 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第一方面:说课标, 课程总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数学课程总目标的阐述如下: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 ...

  •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 反思一 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教学是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种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 一.在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我定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