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之美_英语诗歌中的格律与韵律

走近文学

CLOSE TO LITERATURE(刘思远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在习惯中国古体诗工整格式与韵律的中国学习者的眼中,英语诗歌看来既不对称,读来更是如同嚼蜡,索然无味,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英语诗歌的音乐要素(诗歌的格律与韵律)还不甚了解所致。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英语和汉语语言本身的差别。汉语是象形文字,语义的单位是字,所以汉语古体诗的格律、韵律以及意群以字为单位;而英语是以语音为基础的文字,英语诗歌的格律、韵律以及意群自然就以音节为单位。例如孟浩然《春晓》:走

学2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每行五个字,分两个意群,共三拍。前一个意群读起来稍快一些占一拍,后一个意群念得稍慢占两拍。每句开头两个字后稍有停顿,每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句末停顿稍长一些。诗的第一、二、四句末尾一字“晓”、“鸟”、“少”押韵。从外观上看,这首古体诗排列工整、节奏鲜明、韵律有致,整首诗一气呵成。也许正是因为汉语是以字为意义单位,所以古人虽然不使用标点符号,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顺利地断句解意。而英语诗歌的格律与韵律并不是以字为单位,而是以音节为单位,所以标识音节以及音节的重读与非重读就是我们读懂英语诗歌的第一步。下面是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美国诗人)的"The Pasture"(“牧场”)中的第一段,我们用“-”表示重读音节,用“ˇ”表示非重读音节。ˇ   -   ˇ    -   ˇ    -      ˇ    -    ˇ      -I'm go/ing out/ to clean/ the pas/ture spring;ˇ  -  ˇ    -    ˇ    -    ˇ   -         ˇ  -I'll on/ly stop/ to rake/ the leaves/ awayˇ        -    ˇ      -     ˇ     - ˇ       -  ˇ  -(And wait/ to watch/ the wa/ter clear/ I may):ˇ -        ˇ    -        -             ˇ     -        -I sha'n't/ be gone/ long/.— You come/ too.在这个诗节(stanza)中,第一、二、三行(line)都有五个音步(foot),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thesis)和一个重读音节(arsis或ictus)组成,在音步与音步之间通常用斜线号(virgule或slash mark)划分,共五拍。在最后一行,虽然第三个重读音节和第五个重读音节前没有非重读音节,但也各

自构成一个音步(音步的计数以重读音节为参照),所以仍然有五拍,而每拍时间相等,节奏与前面三行完全对称,读来也琅琅上口。

传统韵律学认为音节的多少决定了诗行的长短,meter这个本意为测量仪表的词被用到韵律学中来描述诗行的长度。一音步称作monometer(mono+meter),以此类推,二音步为dimeter(di+meter),三音步为 trimeter (tri+meter),四音步为tetrameter (tetra+meter),五音步为pentameter(penta+meter) ,六音步为hexameter(hexa+meter),七音步为heptameter (hepta+meter),八音步为octameter (octa+meter)。其中三音步与五音步在英语诗歌中最常见。一般而言,每行诗结尾处形成一个自然的停顿,但不少诗人在行末使用意义不完整的单词甚至半个词来削弱淡化行末的停顿,以此从形式上与诗的内容统一,起到了加强主题的作用。

依照每一音步中重读音节(扬)和非重读音节(抑)的排列方式,可以把音步分成不同类别,我们将这些不同类别的排列称为格律。常见的英语诗歌格律有以下四种。

抑扬格:

ˇ  -  ˇ   -      ˇ  -  ˇ  -        ˇ     -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rous thing

扬抑格:

   -    ˇ    -   ˇ     -      ˇ    -     ˇ

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抑抑扬格:

   ˇ    ˇ     -       ˇˇ        -     ˇ   ˇ   -         ˇ    ˇ     -

'Twas 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 and all/ through the house

扬抑抑格:

-      ˇ  ˇ   -    ˇ  ˇ  -      ˇ    ˇ      -  ˇ  ˇ

Hig gle dy/ pig gle dy/ Al fred Lord/ Ten ny son

必须指出的是,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区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句诗歌能有许多种读法。即使音节重读与否是确定不变的,音步也可能因参照的划分方法不同而有各种划分方式。但我们应当明白,音步划分乃至格律分析的意义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通过分析我们才能够更为准确地朗读诗歌,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诗歌如何通过遵循或者违背某种格律,使诗的音乐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主题。例如爱伦・坡(E. Allan Poe)的“安娜贝・李”("Annabel Lee"),整首诗几乎都用了抑抑扬的格律,来抒发诗人对爱人的哀思。

ˇ   ˇ      -      ˇˇ   -          ˇ  ˇ      -        ˇ ˇ      -

For the moon/ never beams,/ without bring/ ing me dreams

       ˇ  ˇ     -    ˇˇ  -     ˇˇ  -

       Of the beau/ tiful An/ nabel Lee;

 ˇ   ˇ     -      ˇˇ   -      ˇˇ  -    ˇ    ˇ       -

And the stars/ never rise,/ but I see/ the bright eyes

        ˇˇ     -     ˇˇ  -     ˇˇ   -

       Of the beau/ tiful An/ nabel Lee:

25走近文学

走近文学

 ˇ   ˇ   -   ˇ   ˇ      -     ˇˇ     -     ˇ ˇ    -

And so, all/ the night tide,/ I lie down/ by the side

ˇ ˇ     -     ˇ       ˇ    -     ˇ        ˇ  -      ˇ  ˇ     -

Of my dar/ ling — my dar/ ling — my life/ and my bride,

ˇ ˇ  -    ˇ   ˇ      -    ˇ ˇ    -

In the se/ pulcher there/ by the sea —

ˇ ˇ     -      ˇˇ      -       ˇ   -

In her tomb/ by the soun/ ding sea.

整首诗读来悠扬绵长、凄婉动人,抑抑扬的格律在此处将诗人对已逝爱人的深深思念与生死两别的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将音步的数目与格律结合起来,我们又可以将英语诗歌分成许多小类,如扬抑格四音步(trochaic tetrameter),抑抑扬格三音步(anapestic trimeter),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等,其中抑扬格五音步是英语诗歌中最常见的格律。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英国诗人)的《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斯宾塞(Edmund Spencer, 1552-1599,英国诗人)的《仙后》(Faerie Queene),莎士比亚的许多戏剧,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英国诗人)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德莱顿(John Dryden, 1631-1700,英国诗人)和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国诗人)的不少讽刺诗,拜伦(George Byron, 1788-1824,英国诗人)的《唐璜》(DonJuan),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英国诗人)的《序曲》(The Prelude),勃朗宁(Robert Browning, 1812-1889,英国诗人)的《指环和书》(The Ring and the Book)都是用抑扬格五音步写成的。

除了音步对称所带来的节奏感,英语诗歌也有韵律。英诗中常见的押韵形式可以分为行中韵(internal rhyme)和尾韵(end rhyme,又称脚韵)。

行中韵通过在诗行内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素而形成,这里介绍最常用的两种行中韵:头韵(alliteration)和腹韵(assonance)。

由一个诗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开头辅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叫做头韵。霍普金斯(GerardManley Hopkins, 1844-1889,英国诗人)的"Pied Beauty"(“斑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CLOSE TO LITERATURE走近文学Pied Beauty

Glory be to God for dappled things —

For skies of couple-color as a brinded cow;

For rose-moles all in stipple upon trout that swim;

Fresh-firecoal chestnut-falls; finches' wings;

Landscape plotted and pieced — fold, fallow, and plow;

And all trades, their gear and tackle and trim.

All things counter, original, spare, strange;

Whatever is fickle, freckled (who knows how?)

With swift, slow; sweet, sour; adazzle, dim;

He fathers-forth whose beauty is past change:

Praise him.

26

诗中的glory与god, couple与color, fresh、fire、fall与 finches, plotted与pieced等都构成了头韵。有些头韵是由辅音连缀(consonant cluster)构成的,莎士比亚很擅长用这种头韵,《仲夏夜之梦》中就有这样两句:

Whereat with blade, with bloody blameful blade,

He bravely broached his boiling bloody breat,

英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盎格鲁—撒克逊的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头韵。《裴欧沃夫》(Beowulf)就是用头韵写成的。在11世纪之前,头韵体(alliterative verse)是英语诗歌最盛行的格律,直到14世纪法国的音节体诗(syllabic verse)传入英国才使这种韵律被尾韵取代。但头韵体诗对英语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名句和书名都以头韵体写成,如莎士比亚的Love's Labour's Lost(《爱的徒劳》)以及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

头韵诗由相同的开头辅音字母构成,而腹韵是由相同或相似的元音重复出现构成的,故也称作元音迭韵或半谐音。如"Pied Beauty"第六行中的their与gear、第十行中的father与past等。

两个以上诗行末尾的音节押韵称为尾韵,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押韵方式,在汉语古体诗中很常见。英语诗歌中按尾韵的相似程度,可分为完全韵(perfect rhyme)和不完全韵(half rhyme);按押韵的音节重读与否,可以分为阳韵(masculine rhyme),即重读音节押韵,和阴韵(femininerhyme),即非重读音节押韵。

与汉语古体诗相比,英语诗歌各行尾韵的押韵格式更为多变。主要可以分为连续韵(runningrhyme),指全诗或一个诗节中,行末按照aabbcc的次序押韵;交叉韵(alternating rhyme),指隔行押韵,韵式为abab;首尾韵(enclosing rhyme),指含四行诗句的诗节中,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与第三行押韵,韵式为abba,例如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爱尔兰诗人)的"When You Are Old"(“当你老了”):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提到韵律,有两种英语诗歌特有的韵体不得不讲,那就是英雄双韵体诗和十四行诗。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乔叟一改中古英语诗歌头韵诗体的传统,首开在英语诗歌中使用双韵体诗句之先河。这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体诗后来被称为“英雄双韵体诗”(heroic couplet)。这种诗体由一组或几组长度相同、押尾韵的诗句构成。17世纪的英国诗人本・琼森(Ben Jonson, 1572-1637)也大量运用这一韵体和格律,后来的约翰・德莱顿受琼森的影响,他写的“英雄双韵体诗”成为英语古典诗派的典范格式,亚历山大・蒲柏更是严格遵循这种韵体,使每个意群刚好占一行,每两句诗工整押韵,在英国诗歌史中将这种韵体诗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他那严格押韵对称的诗则被称为“严格的英雄双韵体诗”(close couplet)。

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十六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华埃特(Sir Thomas Wyatt)和亨利・霍华德(Henry Howard, Earl of Surrey)(常被称为萨里伯爵)遵照意大利人文主义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模式和主题创作了不少诗歌,他们将彼特拉克体的十四行诗(Petrarchan sonnet)引入到英语诗歌中来。这种十四行诗前八行的韵式为abba abba的两组首尾韵,后六行可有三种韵式,即走近文学

27

走近文学

CLOSE TO LITERATUREcde cde,cdc dcd或cde edc。后经锡德尼(Sir Philip Sidney)和斯宾塞的改造形成了被称为斯宾塞体

的十四行诗,这种诗体可分为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两行诗节,韵式为abab babc cdcd ee,斯宾塞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韵律使前三组诗节联系更为紧密。莎士比亚对十四行诗的创新与改良也功不可没,他惯用的韵式为abab cdcd efef gg。这种韵式的十四行诗被称为英国式的十四行诗,前三组诗节给与诗人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展开铺垫,后两句通常为总结。上一期《英语自学》中《小谈诗歌中的比喻》开头所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就是一个典范。

格律与韵律赋予英语诗歌以特殊的音乐美感,巧妙运用格律与韵律可以使诗歌在音、形、意上达到完美的统一。然而,也有诗人将格律与韵律视作一种束缚,他们放弃尾韵,甚至摒弃格律,素体诗(blank verse)和自由体诗(free verse)就这样产生了。值得注意的是,素体诗有别于自由体诗,虽然没有韵律但是仍然有较固定的格律。萨里在将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的第二卷和第四卷从拉丁文翻译成英文时第一次用了无韵体诗(即素体诗),这种有节奏而无韵脚的诗体是英语诗歌的创新,既有十四行诗的严谨,又有十四行诗无法实现的自由。弥尔顿的《失乐园》和丁尼生(Lord Alfred Tennyson,1809-1892,英国诗人)的《尤利西斯》(Ulysses)都是用素体诗写成的。自由诗就更进一筹了,诗中不追求节奏的一致、诗句的整齐,但诗人常用其他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鲜明节奏。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美国诗人)就常用排比(parallelism)、反复(repetition)来达到这种效果。

了解英式诗歌的格律与韵律是学习欣赏英语诗歌的重要一步。从语言比较简单易懂、格律严紧、韵律优美的诗歌入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能记背一些就更能帮助我们熟悉英语诗歌特有的音乐要素。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对于英语诗歌一样适用。

这里选了一首豪斯曼(Alfred Housman,1859-1936,英国诗人)的"With Rue My Heart Is Laden"(“我的心载满了伤悲”),请试着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格律和韵律,并谈谈这样的格律和韵律对表现诗的主题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请留意下一期的“走近文学”栏目)走近文学With Rue My Heart Is Laden

With rue my heart is laden

For golden friends I had,

For many a rose-lipt maiden

And many a lightfoot lad.

By brooks too broad for leaping

The lightfoot boys are laid;

The rose-lipt girls are sleeping

In fields where roses fade.

28

走近文学

CLOSE TO LITERATURE(刘思远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在习惯中国古体诗工整格式与韵律的中国学习者的眼中,英语诗歌看来既不对称,读来更是如同嚼蜡,索然无味,这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英语诗歌的音乐要素(诗歌的格律与韵律)还不甚了解所致。要想解决这个难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英语和汉语语言本身的差别。汉语是象形文字,语义的单位是字,所以汉语古体诗的格律、韵律以及意群以字为单位;而英语是以语音为基础的文字,英语诗歌的格律、韵律以及意群自然就以音节为单位。例如孟浩然《春晓》:走

学2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每行五个字,分两个意群,共三拍。前一个意群读起来稍快一些占一拍,后一个意群念得稍慢占两拍。每句开头两个字后稍有停顿,每句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句末停顿稍长一些。诗的第一、二、四句末尾一字“晓”、“鸟”、“少”押韵。从外观上看,这首古体诗排列工整、节奏鲜明、韵律有致,整首诗一气呵成。也许正是因为汉语是以字为意义单位,所以古人虽然不使用标点符号,但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顺利地断句解意。而英语诗歌的格律与韵律并不是以字为单位,而是以音节为单位,所以标识音节以及音节的重读与非重读就是我们读懂英语诗歌的第一步。下面是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美国诗人)的"The Pasture"(“牧场”)中的第一段,我们用“-”表示重读音节,用“ˇ”表示非重读音节。ˇ   -   ˇ    -   ˇ    -      ˇ    -    ˇ      -I'm go/ing out/ to clean/ the pas/ture spring;ˇ  -  ˇ    -    ˇ    -    ˇ   -         ˇ  -I'll on/ly stop/ to rake/ the leaves/ awayˇ        -    ˇ      -     ˇ     - ˇ       -  ˇ  -(And wait/ to watch/ the wa/ter clear/ I may):ˇ -        ˇ    -        -             ˇ     -        -I sha'n't/ be gone/ long/.— You come/ too.在这个诗节(stanza)中,第一、二、三行(line)都有五个音步(foot),每个音步由一个非重读音节(thesis)和一个重读音节(arsis或ictus)组成,在音步与音步之间通常用斜线号(virgule或slash mark)划分,共五拍。在最后一行,虽然第三个重读音节和第五个重读音节前没有非重读音节,但也各

自构成一个音步(音步的计数以重读音节为参照),所以仍然有五拍,而每拍时间相等,节奏与前面三行完全对称,读来也琅琅上口。

传统韵律学认为音节的多少决定了诗行的长短,meter这个本意为测量仪表的词被用到韵律学中来描述诗行的长度。一音步称作monometer(mono+meter),以此类推,二音步为dimeter(di+meter),三音步为 trimeter (tri+meter),四音步为tetrameter (tetra+meter),五音步为pentameter(penta+meter) ,六音步为hexameter(hexa+meter),七音步为heptameter (hepta+meter),八音步为octameter (octa+meter)。其中三音步与五音步在英语诗歌中最常见。一般而言,每行诗结尾处形成一个自然的停顿,但不少诗人在行末使用意义不完整的单词甚至半个词来削弱淡化行末的停顿,以此从形式上与诗的内容统一,起到了加强主题的作用。

依照每一音步中重读音节(扬)和非重读音节(抑)的排列方式,可以把音步分成不同类别,我们将这些不同类别的排列称为格律。常见的英语诗歌格律有以下四种。

抑扬格:

ˇ  -  ˇ   -      ˇ  -  ˇ  -        ˇ     -

 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rous thing

扬抑格:

   -    ˇ    -   ˇ     -      ˇ    -     ˇ

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抑抑扬格:

   ˇ    ˇ     -       ˇˇ        -     ˇ   ˇ   -         ˇ    ˇ     -

'Twas the night/ before Christ/mas and all/ through the house

扬抑抑格:

-      ˇ  ˇ   -    ˇ  ˇ  -      ˇ    ˇ      -  ˇ  ˇ

Hig gle dy/ pig gle dy/ Al fred Lord/ Ten ny son

必须指出的是,重读音节与非重读音节的区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句诗歌能有许多种读法。即使音节重读与否是确定不变的,音步也可能因参照的划分方法不同而有各种划分方式。但我们应当明白,音步划分乃至格律分析的意义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通过分析我们才能够更为准确地朗读诗歌,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诗歌如何通过遵循或者违背某种格律,使诗的音乐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表现主题。例如爱伦・坡(E. Allan Poe)的“安娜贝・李”("Annabel Lee"),整首诗几乎都用了抑抑扬的格律,来抒发诗人对爱人的哀思。

ˇ   ˇ      -      ˇˇ   -          ˇ  ˇ      -        ˇ ˇ      -

For the moon/ never beams,/ without bring/ ing me dreams

       ˇ  ˇ     -    ˇˇ  -     ˇˇ  -

       Of the beau/ tiful An/ nabel Lee;

 ˇ   ˇ     -      ˇˇ   -      ˇˇ  -    ˇ    ˇ       -

And the stars/ never rise,/ but I see/ the bright eyes

        ˇˇ     -     ˇˇ  -     ˇˇ   -

       Of the beau/ tiful An/ nabel Lee:

25走近文学

走近文学

 ˇ   ˇ   -   ˇ   ˇ      -     ˇˇ     -     ˇ ˇ    -

And so, all/ the night tide,/ I lie down/ by the side

ˇ ˇ     -     ˇ       ˇ    -     ˇ        ˇ  -      ˇ  ˇ     -

Of my dar/ ling — my dar/ ling — my life/ and my bride,

ˇ ˇ  -    ˇ   ˇ      -    ˇ ˇ    -

In the se/ pulcher there/ by the sea —

ˇ ˇ     -      ˇˇ      -       ˇ   -

In her tomb/ by the soun/ ding sea.

整首诗读来悠扬绵长、凄婉动人,抑抑扬的格律在此处将诗人对已逝爱人的深深思念与生死两别的哀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将音步的数目与格律结合起来,我们又可以将英语诗歌分成许多小类,如扬抑格四音步(trochaic tetrameter),抑抑扬格三音步(anapestic trimeter),抑扬格五音步(iambic pentameter)等,其中抑扬格五音步是英语诗歌中最常见的格律。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0?-1400,英国诗人)的《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斯宾塞(Edmund Spencer, 1552-1599,英国诗人)的《仙后》(Faerie Queene),莎士比亚的许多戏剧,弥尔顿(John Milton, 1608-1674,英国诗人)的《失乐园》(Paradise Lost),德莱顿(John Dryden, 1631-1700,英国诗人)和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国诗人)的不少讽刺诗,拜伦(George Byron, 1788-1824,英国诗人)的《唐璜》(DonJuan),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英国诗人)的《序曲》(The Prelude),勃朗宁(Robert Browning, 1812-1889,英国诗人)的《指环和书》(The Ring and the Book)都是用抑扬格五音步写成的。

除了音步对称所带来的节奏感,英语诗歌也有韵律。英诗中常见的押韵形式可以分为行中韵(internal rhyme)和尾韵(end rhyme,又称脚韵)。

行中韵通过在诗行内重复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音素而形成,这里介绍最常用的两种行中韵:头韵(alliteration)和腹韵(assonance)。

由一个诗句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开头辅音相同而产生的音韵叫做头韵。霍普金斯(GerardManley Hopkins, 1844-1889,英国诗人)的"Pied Beauty"(“斑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CLOSE TO LITERATURE走近文学Pied Beauty

Glory be to God for dappled things —

For skies of couple-color as a brinded cow;

For rose-moles all in stipple upon trout that swim;

Fresh-firecoal chestnut-falls; finches' wings;

Landscape plotted and pieced — fold, fallow, and plow;

And all trades, their gear and tackle and trim.

All things counter, original, spare, strange;

Whatever is fickle, freckled (who knows how?)

With swift, slow; sweet, sour; adazzle, dim;

He fathers-forth whose beauty is past change:

Praise him.

26

诗中的glory与god, couple与color, fresh、fire、fall与 finches, plotted与pieced等都构成了头韵。有些头韵是由辅音连缀(consonant cluster)构成的,莎士比亚很擅长用这种头韵,《仲夏夜之梦》中就有这样两句:

Whereat with blade, with bloody blameful blade,

He bravely broached his boiling bloody breat,

英国早期文学作品中,盎格鲁—撒克逊的诗歌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头韵。《裴欧沃夫》(Beowulf)就是用头韵写成的。在11世纪之前,头韵体(alliterative verse)是英语诗歌最盛行的格律,直到14世纪法国的音节体诗(syllabic verse)传入英国才使这种韵律被尾韵取代。但头韵体诗对英语有着深远的影响,许多名句和书名都以头韵体写成,如莎士比亚的Love's Labour's Lost(《爱的徒劳》)以及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傲慢与偏见》)。

头韵诗由相同的开头辅音字母构成,而腹韵是由相同或相似的元音重复出现构成的,故也称作元音迭韵或半谐音。如"Pied Beauty"第六行中的their与gear、第十行中的father与past等。

两个以上诗行末尾的音节押韵称为尾韵,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押韵方式,在汉语古体诗中很常见。英语诗歌中按尾韵的相似程度,可分为完全韵(perfect rhyme)和不完全韵(half rhyme);按押韵的音节重读与否,可以分为阳韵(masculine rhyme),即重读音节押韵,和阴韵(femininerhyme),即非重读音节押韵。

与汉语古体诗相比,英语诗歌各行尾韵的押韵格式更为多变。主要可以分为连续韵(runningrhyme),指全诗或一个诗节中,行末按照aabbcc的次序押韵;交叉韵(alternating rhyme),指隔行押韵,韵式为abab;首尾韵(enclosing rhyme),指含四行诗句的诗节中,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与第三行押韵,韵式为abba,例如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爱尔兰诗人)的"When You Are Old"(“当你老了”):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提到韵律,有两种英语诗歌特有的韵体不得不讲,那就是英雄双韵体诗和十四行诗。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乔叟一改中古英语诗歌头韵诗体的传统,首开在英语诗歌中使用双韵体诗句之先河。这种押韵的抑扬格五音步体诗后来被称为“英雄双韵体诗”(heroic couplet)。这种诗体由一组或几组长度相同、押尾韵的诗句构成。17世纪的英国诗人本・琼森(Ben Jonson, 1572-1637)也大量运用这一韵体和格律,后来的约翰・德莱顿受琼森的影响,他写的“英雄双韵体诗”成为英语古典诗派的典范格式,亚历山大・蒲柏更是严格遵循这种韵体,使每个意群刚好占一行,每两句诗工整押韵,在英国诗歌史中将这种韵体诗带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他那严格押韵对称的诗则被称为“严格的英雄双韵体诗”(close couplet)。

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十六世纪,英国诗人托马斯・华埃特(Sir Thomas Wyatt)和亨利・霍华德(Henry Howard, Earl of Surrey)(常被称为萨里伯爵)遵照意大利人文主义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模式和主题创作了不少诗歌,他们将彼特拉克体的十四行诗(Petrarchan sonnet)引入到英语诗歌中来。这种十四行诗前八行的韵式为abba abba的两组首尾韵,后六行可有三种韵式,即走近文学

27

走近文学

CLOSE TO LITERATUREcde cde,cdc dcd或cde edc。后经锡德尼(Sir Philip Sidney)和斯宾塞的改造形成了被称为斯宾塞体

的十四行诗,这种诗体可分为三个四行诗节和一个两行诗节,韵式为abab babc cdcd ee,斯宾塞最大的贡献在于通过韵律使前三组诗节联系更为紧密。莎士比亚对十四行诗的创新与改良也功不可没,他惯用的韵式为abab cdcd efef gg。这种韵式的十四行诗被称为英国式的十四行诗,前三组诗节给与诗人更大的空间和时间展开铺垫,后两句通常为总结。上一期《英语自学》中《小谈诗歌中的比喻》开头所引用的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就是一个典范。

格律与韵律赋予英语诗歌以特殊的音乐美感,巧妙运用格律与韵律可以使诗歌在音、形、意上达到完美的统一。然而,也有诗人将格律与韵律视作一种束缚,他们放弃尾韵,甚至摒弃格律,素体诗(blank verse)和自由体诗(free verse)就这样产生了。值得注意的是,素体诗有别于自由体诗,虽然没有韵律但是仍然有较固定的格律。萨里在将维吉尔的史诗《伊尼德》的第二卷和第四卷从拉丁文翻译成英文时第一次用了无韵体诗(即素体诗),这种有节奏而无韵脚的诗体是英语诗歌的创新,既有十四行诗的严谨,又有十四行诗无法实现的自由。弥尔顿的《失乐园》和丁尼生(Lord Alfred Tennyson,1809-1892,英国诗人)的《尤利西斯》(Ulysses)都是用素体诗写成的。自由诗就更进一筹了,诗中不追求节奏的一致、诗句的整齐,但诗人常用其他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鲜明节奏。惠特曼(Walt Whitman, 1819-1892,美国诗人)就常用排比(parallelism)、反复(repetition)来达到这种效果。

了解英式诗歌的格律与韵律是学习欣赏英语诗歌的重要一步。从语言比较简单易懂、格律严紧、韵律优美的诗歌入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如果能记背一些就更能帮助我们熟悉英语诗歌特有的音乐要素。古人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对于英语诗歌一样适用。

这里选了一首豪斯曼(Alfred Housman,1859-1936,英国诗人)的"With Rue My Heart Is Laden"(“我的心载满了伤悲”),请试着分析一下这首诗的格律和韵律,并谈谈这样的格律和韵律对表现诗的主题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请留意下一期的“走近文学”栏目)走近文学With Rue My Heart Is Laden

With rue my heart is laden

For golden friends I had,

For many a rose-lipt maiden

And many a lightfoot lad.

By brooks too broad for leaping

The lightfoot boys are laid;

The rose-lipt girls are sleeping

In fields where roses fade.

28


相关内容

  • 形式主义诗学与许渊冲英译唐诗中的节奏与声韵�お�
  • 摘 要: 俄国形式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思想是诗歌中的节奏和韵律等手段已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节奏和韵律则反映为 "形美" 和 "音美",作为前提和手段为实现"意美"服务.因此在许渊冲先生的翻译中,意美.音美.形美是一体的,形 ...

  • 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三个中文译本在语音上的创造性
  • 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三个中文译本在语音上的创造性 作者:鲁静 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33期 摘 要: 诗歌是具有诗意的歌,所以诗歌翻译中,语音是不能不考虑的.本文以意大利美学大师贝内迪托·克罗齐的美学观点研究译本在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他对于翻译的观点是,翻译就是创 ...

  • 谈俄罗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谈俄罗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新乡学院外语系杜荣 [摘要]诗歌自诞生之日起和音乐.舞蹈就是三位一体的,诗歌语言的音乐性是古今中外诗人孜孜以求的共同目标.本文试从语言 诗歌旋律.拟声词.诗歌的内在节奏和韵律等方面来探讨俄罗斯诗歌语言的音乐性,以揭示其悦耳动听的奥妙所在.节奏.[关键词] ...

  • [诗词密码]林峰专论:格律诗与新诗可以珠联璧合
  • 孔夫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诗,是时代的鼓点,是生活的牧歌,是爱情的交响乐章,是天地万物的喧腾吟唱--社会的蠕行嬗变不能没有诗,人类的感情世界也不能没有诗.没有诗,生活的长河就没有涟漪,心中的白云就不会流动.诗,是人间欢乐的笑声,是万类哀伤的哭诉,是社会和谐的旋律,是岁月沧桑的号鸣--诗歌是文艺 ...

  • 万兵 四言古诗_龟虽寿_的英译初探
  • 2012年9月 第5期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eptember 2012No.5 四言古诗<龟虽寿>的英译初探 万兵 (宁德师范学院外语系,福建宁德352100) 摘<龟虽寿> ...

  • 古诗音韵基础知识
  • 古诗音韵基础知识 一.古诗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 ...

  • 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内涵论析_王泽龙
  • 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内涵论析 王泽龙 王雪松 内容提要 作为诗歌研究中的重要本体性问题,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的概念.内涵值得仔细辨析.文章通过对节奏→诗歌节奏→中国现代诗歌节奏等概念的渐次剖析,揭示了中 ."现代"特色.中国现国现代诗歌节奏在古今中外节奏诗学的借鉴中所彰显的"中 ...

  • 试论中国近体诗与西方十四行诗格律(转)
  • 试论中国近体诗与西方十四行诗格律 刘开富 摘要:本文拟就中国近体诗与西方十四行诗的构建角度来探讨汉英文化中诗歌格律的语言规约.成因及主要形态,对跨文化研究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 近体诗.西方十四行诗.格律 作者简介:刘开富, 楚雄师专外语系主任, 副教授. 我国诗体的格律和后来世界其它国家诗体发展的 ...

  • 中国古诗英译丢失的平仄美
  • 摘 要:平仄美是中国古诗重要的声音美之一.本文分别从平仄与四声.平仄的粘和对,平仄和对仗,以及平仄和英语的"抑扬"等方面对平仄进行了阐释, 从而证明了中国古诗平仄美的不可译性. 关键词:平仄:抑扬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