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互联 网等媒介 的技术几乎能无 限制地满 足人们 的视听感官  需要 , 大众 文化信息对社会 的影响 达到 了 “ 方位 ”  使 全 、 “ 全天候 ”的程度 , 人们越来越 习惯于 在 “ 介现实 ”中生  媒 存 。媒体已经成为社会 的第二课堂 , 变着人们 的生 活方  改 式、 思维方式 以及适 应与改适周围环境 的方式。在大学 , 令 

人耳鸣 目眩的大众文化正在通过各种媒介逐 步肢解 、动摇 

适应 的现象和问题 。  

首先 , 当代大学 生具有 的媒介素 养尚处于 自 发状态 , 也 

就是说 ,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 的媒介理论指导 以及系统的 

训练获得媒介素养 , 而是在 日常接触媒介 的经验基础上 , 通 

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 自身 的媒介素养 。这种 自发状态 

的媒介素养 , 最明显的特点是浅层次 、 低水平 的。具体表现  为, 许多学生虽然能够快速 、 便捷地 获取信息 , 但却无 法对  媒介传播信 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 出更为准确的评价 。在  使用媒介的过程 中,主动选择媒介 内容并对媒介的传播方  式或传播内容做 出相应 的评价 的能力还 比较欠缺 ,无法将  自身的信息需求 与媒介所提供 的内容有效联 系起来 ,使得  许多学生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 的价值 , 因此不能充分有  也 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和发展 自己。   其次 ,当代大学生 已有的媒介素养多侧重于媒介的技 

术层面 ,即使对媒介技术 的应用与开发也大多停留在实用  型、 兴趣型阶段 , 索学 习 、 探 开发型 的媒介技 术教育还存 在 

着传统的学 校教育 的权威地位 ,向其所 承传 的大学文化渗  透 , 型的媒介文化正在形成 。 新   媒介的社会功能对于不 同的受众群体 , 往往产生不 同   的影响和作用 。这是 因为受众接触媒介 目的和动机各有不  同, 同 目的和利益的驱使使 受众 与媒介组合 , 不 并形成受众  与媒介的不同性质 的依赖关系 ,而后者 又直接影 响到受众  对媒介信息 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 。高校大学生作为媒介  社会规模庞 大的一个受众群体 , 接触媒介的范围广 , 他们 使  用媒介的频次多 。据我们对甘肃省几所 高校 的调查结果显  示 ,有近7 %的大学生 日常使用 两种 以上媒介或通过两种  0 以上媒 介获得各种信息 , 使用媒介 呈 “ 复合化 ” 趋势 。由于  受教育程度的影 响,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媒介 的过程 中具有  明确的 目的性和较强 的功利性 ,更多地 注重 自 的完善和  身 发展 , 出一种富于理性的动机结构 。 呈现 他们对报 纸 、 、 广播   电视 、 网

络等各种媒 介形式均有较好的应用能力 , 尤其是对 

网络这一新兴媒介形式 , 更表现出较强 的接受和驾驭能力 ,   而且 以多种媒介形式作为 自己获取信 息的来源 。 同时 , 当代  大学生 对媒介 的社会 角色有 比较清 醒地认识 , “ 对 客观现 

盲点 , 而且文 、 理科学生之间 , 传播专业 、 信息专业 与其 他专  业学生之间存在着较 大差异 ,媒介素养未能成为所有大学  生普遍应有的基本素质 。  

再次 ,相 当一部分学生对媒介 的道德规范认识 比较模 

糊, 对诸如新 闻出版 、 知识产权 、 网络 管理等方面 的知识非 

常贫乏。许多人对诸如电脑黑客的侵袭等问题不是从道德 

伦理的角度加以审视 , 而是从纯技术的角度进行称许 。  

实” “ 介现实” 与 媒 具有一定 的辨别意识 , 对传媒 中一些具  有负面影响的内容也有一定 的抑制 能力 。以上这些表现和  情形说 明,当代大学生 已初步具有应对 传媒 时代 的一 些基 

本素养。  

最后 , 学校媒介 素养教 育普遍滞后 , 不能充分为学生提  供和创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机会 和环境 。 长期 以来 , 人们所认  知的媒介与教育 的关 系 ,仅停 留在 如何 在教学 的情境 中使  用媒介 , 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 目的 , 教学 的对象也仅  限于师范院校的学生 。 在传统 的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 学生  缺乏 自 行探索发现知识的空间 , 介素养的理念 还远 没有  媒

在人们心 目中树立起来 。  

然而, 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 我们 我国大学 生的媒介 素养  状况及 其相关教育还 存在许 多与迅 速发展的媒介社会 不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以上这些现实 问题表 明,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 的当代  社会 ,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 的媒介素养 已成 为重要而又迫 切  的任务。   二、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 育的对策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 是新形势 下提 出的一个新课题 , 其  所包含的知识体系还不是很系统 , 对该 学科 的内涵 、 人们 外  延及必要性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远不如其他传统学科受 重 

视 。因此 , 它要跨进学校 门槛 , 成为学生素质教育有重要组 

调将媒介信息与媒介 技术结合 起来 ,更好地体现 了媒介素  养的内涵 。所 以, 它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观念 , 而且符合媒介  素养教育 的 目的。  

3把网络和影视媒介素养作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 、  

重点 , 开展相应的教育 活动 。  

网络和影视媒 体可 以认 为是 大学接触 的主要媒体 , 它 

们 对学 生的学习 、生活 以及思想观念等各方 面都具有很大 

成部分 , 需要我

们做 大量 的工作 。   1充分利用校 园媒 介 资源 , 媒介 素养教育 的氛围 、 营造  

和环境。  

的影响。 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 , 多数学生每周 使用 网络 的  时间都在5 1小 时 , 电影 、 — 0 看 电视 的时间也 大多 在l t 时  OJ  ̄ 以上。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主要是通过 电视 和网络获得外界  的信息 。 所以 , 应该把 网络和影视媒介素养作为大学 生媒介  教育的重要内容 , 通过相关媒介课程 的教学 、 知识 的学 习培 

训 以及组织 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 活动 ,如计算机知识 

大学校园作为传 播科学知识 和先进 文化的重要 阵地 ,   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介资源 。校园广播 、 电视 、 纸、 报 刊物 、 计  算机网络等传播媒体 以其信息量大 、 用面广 、 作 出现频率 高  等优势, 成全方位 的舆论传播环境 。 形 它们作为学校育人 的  精神环境的重要方 面 , 学生有着不可替 代 的 、 的 、 对 持久 潜  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 因此 , 高校要重视和加强 校园舆  论传播媒体 和文化设施 的建设 ,发挥大众 传媒得天独厚 的  优势 , 利用各种媒介形式 和手段宣 传现代化的媒介知识 、 技  能和观念 , 着力营造媒介 素养 教育 的氛 围, 为学 校的媒介 素  养教育起影响 、 熏陶的作 用。同时 , 将各种 校园媒介 资源作  为大学生接触和参与媒介实践活动 的阵地 和平 台 ,让学生  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 的主体 ,开展各种形式 的媒介 实践  活动 。 另外 , 还可以利用学校 的团组织 、 学生会 、 学生社团等  组织活动 , 把媒介素养教 育融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开展多元化 、 全方位的媒介素养教育 。   2在 大学开设媒 介素养教 育课 程 , 索媒 介素 养教 学  、 探

的模 式 。  

竞赛、 网络道德论坛、 网页制作大赛、 参与新闻采访报道、 参 

加 电视节 目制作 、 开展校 园D 作 品大赛 、 V 举办影 视作 品展  播、 影视评论征文等 , 向学生普及 网络 和影视媒介方 面的知  识, 锻炼学生驾驭和应用 网络与 影视媒体获取 、 和传播  处理 信息的技能 , 培养学生评判 、 鉴别各种 网络 与影 视媒介信息  的能力以及媒介行为道德的意识 。   4 、把 媒介 素养教 育与学生信 息素养教 育 紧密结合 起 

来。  

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 , 是信息社会人人都  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 。信息 素养教育包括伦理 道 

德、 技术 、 人文3 个要素 , 是一种综合性教育 。从某种 意义 上 

来讲 , 媒介素养也 即信 息素养 , 因为任何信息 的传播都离

不  开一定的媒介。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 信息素养教育 已   引起较为广泛的重视。 目前 , 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 了计算  我 机基础课和文献检索课 ,越来越多 的学校在教学 中开始增  加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 内容 ,有关信息素养 的标准 已经 或  正在制定 ,而且还有一些 国外 的比较成熟 的信息素养教 育  经验可以借鉴。 较之媒介素养教育 , 国高校学生的信息 素  我

在大学教育 中导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是培养 学生媒 

介素养最 有效 、 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 可以采取因地制宜或分 

步进行的办法实施媒介 素养课程教育 。 条件成熟 的院校 , 可  以直接开设面向全校 的媒介 素养教育 公共 必修 课程 。有一  定基础和条件 的院校 ,可 以先在部分专业 中开设选修课 进  行实验 , 待条件完全成熟后再设 为各专业 的公 共必修课 或 

通识教育课程 。 没有条件开设媒介 素养 教育课程 的院校 , 可 

— —  

养教育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所 以, 把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 

素养教育结合起来 , 可以规范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行为 ,   促进媒介素养教育健康 、 快速发展 。   5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 , 、 并展开  所谓大学文化 , 主要是指大学精神 , 调大学师生的科  强 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 现为一种 共同的行为准则 、 观念  表 价值 和道德规范。 师生正确接受媒介传播的内容 , 对大学精神的  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把媒介 素养教育纳入大学  文化建设的课题 。高等学校应对此展 开深 入的 、 的、 科学 实  证的 、 定量 的研究 , 择具有重要 性 、 选 迫切性 的问题作客 观  科学的描述 、 分析及预测 , 用切合实 际状况 的第 一手 资料 和  符合 国情的理论 依据 ,推 出强有力 的能够 引起 高校 管理者  重视的论点和对策。 只有这样 , 媒介素养教育才能进入高教  管理高层的视野 , 才有进校 园 、 进课堂 、 进头脑 的可能性 , 媒 

介素养教育在大学的启动推广 以及在更 大范围的公 民教育  中的普及实施才能实现。  

  lI l四  以 取 办 术 坛专 讲 的 式开 一 初 的   深 入 的 研 究 。 l 采 举 学 论 、 座 形 ,展 些 步 媒 题

介素养教育活动 , 到引导 、 起 带动的作用。   媒介 素养教育是一种新 的教育理论 ,也是一种 教学实  践活动。 在开展媒介 素养教学活动 中, 的一些较为成功  国外 的教学模式值 得我们学 习借鉴 。 如媒介教育家帕斯托罗 · 基  科的探究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 在媒介素养教学过程 中,   要注意4

个步骤和要素 : 、 认知 分析 、 评估 、 。认知 , 表达 · 即认  知媒介 , 包括从大量 的媒介资源 中获取 信息 ; 分析 , 即分 析  政治 、 、 经济 社会 、 文化等因素与媒 介环境之间的关系 , 揭示  出信息是如何 构建 的; 估 , 评 即明确媒介信 息与一个人 固有  的伦理 、 道德 、 、 信仰 价值观等之 间的关系 ; 表达 , 即让学 生  采取积极的行动 , 充分地运用各种媒介技术 。 这一模 式突出   了学生媒介表达能力 的培养 ,强调 了以学 生为中心 的教 学  理念 , 让学生 自己通 过学习参与对媒介 的评估 、 论证 , 出  给 自己的评价 态度 , 而不是直接给他们一套评 判的标准 , 是  或 揭示媒介 的种种缺 陷。 学生不再是仅仅 被告 知的对象 , 他们  同样渴望去告诉别人 自己的故事或态度 ,而且这一模式强 

6开展 大学媒介 素养教 育迫切 需要 解决的问题 。 、   ( ) 强教 师队伍建设 , 1加 加快 相关师资 的培养 , 为学校  开展媒介教 育提供保 障。教师是学校实施媒介 素养 教育的  主导因素。 目 前我 国高校普遍 都没有专 门从事媒介 素养 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新闻传播专业 

[ 中图分类号 ] 2 6 文献标识码 ]   G0[ A [ 文章编号 ]0 9 5 2 ( 0 6 0 10- 3 2 2 0 )   6—   72

近年来 , 我国 的新 闻传播 教育处 于 “ 超常规”的发展 。  

如图所示,94 19年以前 ,国内有新闻传播专业点6个, 6  

到2 0年9 , 03 月 在教育部高教司文科 处登记备案的专业 点达 

到32 。① 9个  

随着 国家经济进一步繁荣 , 市场格局不断变幻 , 传媒 不少高  校把新闻学科 当作学科建设新 的增长点 , 纷纷开设新 闻传 

播专业 , 大量招生。 文就新建新 闻传播专业的发展 问题进  本 行一些探讨。  

2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 、 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垄断新 

闻传播专业点 的格局正在被打破。许多师范院校和理 工科  大学 在学科建设过程 中, 也纷纷新建新 闻传播专业或院系。   以地 处西北 的甘肃省为例 ,目前开设新闻传播专业 的高校  除了兰州大学外 , 还有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甘肃  政法 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商学院等和一些民办高校。   在这一争相新建 ( 开设 ) 或 新闻传播专业 的大潮 中, 国遍  全 地开 花 , 东西部高校齐头并进 , 明显的地域性界 限和区 没有  

位特 征。  

新闻传播专业发展概况 

1就数量而言 , 国新 闻传播专 业点呈逐年快速 上升  、 我 趋势 ( 见下图 )  。

闻传 播 类 专业 点 增 长曲线 

一  

< _ 

一  

寸 隧 

害j  

1 4 99   l9  97 1 9 99   2 0l 0   2 02 0   2 03 0  

存在的问题 

1硬 件不硬 , 、 软件太软 。许 多高校新 建新闻传播专业  时 , 基本 的设备都没有 , 连最 就仓促上 阵 , 如段京肃先生  正 操控媒介 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媒介 进行 有选择 的参 与和接  触, 培养学生利用媒介发展 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   媒 介素养 教育是 当前 我国新 闻传播 学术界 讨论 的热  点,然而其 中的大部 分讨 论主要还是处 于对 国外 的媒介素  养教育 的介绍与分析上 ,很少 对我国媒 介素养教育 的理念  进行本土化反思。大学生媒介 素养 教育 作为大家关 注的媒  介素养教育的一个方面 , 也还处 在初期探索阶段。口 

( 本文是全 国教 育科 学 “ 十五”规划课题 “ 西部 大学生  媒介 素养教育状况、 问题与对策”( I007 ) F 409 的阶段性成  B

果之 一 )  

作者单位 : 河西学院传播 系 

邮编 :3 0 0 7 4 0 

时间 ( ) 年  

育 的师资 , 一些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依靠本 校从事  新闻传播类或教育技术类课程教学的师资 , 而且这些教师大  都是凭 自己的兴趣 、 爱好 和热情来 涉足这一领域 , 举办一些  选修课 、 讲座课等。 显然 , 这种状况与飞速发展的媒介社会是 

极不适应的。所 以, 必须采取一切积极的措施 , 多层次 、 多渠 

道、 分步骤地加快进行相关教师的培训 、 。 培养 可在充分调动  相关传媒专业教师积极性 的同时 , 对一些非新 闻传播专业的  教师 , 开展各种形式 的在 职培训 ,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 的媒  介素养 , 使他们不仅能够开展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 而  且能够将媒介素养教育 的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中。   ( )尽快建立起 大学生媒介 素养教育 的内容体 系 , 2 编  写适合大学通识教育 的媒介素养教材 。媒介素养教育涵盖  的层面很广 , 涉及到传播学 、 心理学 、 教育学 、 美学等学科领  域 , 形成 比较系统 的 、 如何 适应大学 教育 的课程 内容体系 ,   需要大家共 同去研究 、 。笔者认 为 , 探索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  育 内容体系总体上应包括媒介 知识 、 观念 、 媒介 媒介能力和  媒介 道德4 个方面。作 为通识教育课程 , 其教材应该体现概 

论性 的特点 , 实现几个方 面的 目标 : 绍媒介 的基本知识 , 介  

参考 文献 :  

①张开 : 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 》 1《 《 [, 现代 传播 》20 , I 。 J ,03 (

)  ②张冠文 :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J 《 《 [, 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 院学  ]

报 》,0 3 ( 1 。 20 , 1 ) 

③鲍 海波 、 杨洁 、 王喜严 : 象 牙塔里看媒 介——西安大学 生媒介素 养  《 现状调查 》J, 新闻记者 》20 , 5 。 [ 《 】 ,04 ( )  ④ 曾 凡斌 : 《我 国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的 理 念 反 思 》 [BtLW W  ,D  O 1 W . .

Deal s ?d 1 5   ti a p i = 4 。 ·

包括媒介 的类 型 、 特点 、 功能等 , 使学 生了解媒介 传播 信息  对社会发展 的巨大作用 ; 阐述媒介 与社会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媒介生存发展 的各种社会 因素 ,让学  生学会判断媒介 信息 的多重意义 ;介绍媒介产 品或媒介信  息的生产制作过程及 其传播方法和技巧 , 使学生具有 使用 、  

⑤ 张冠文 、于健 : 浅 论媒介 素养教 育 》J, 中国远程教 育 》 20 , 《 [ 《 】 ,03 

( 。 7)  。  

⑥ 郑保 卫 : 媒 介教 育大众 化势在 必行 》 , 《   《中华 新 闻报 》 2o一  ,02

l l 。 — 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互联 网等媒介 的技术几乎能无 限制地满 足人们 的视听感官  需要 , 大众 文化信息对社会 的影响 达到 了 “ 方位 ”  使 全 、 “ 全天候 ”的程度 , 人们越来越 习惯于 在 “ 介现实 ”中生  媒 存 。媒体已经成为社会 的第二课堂 , 变着人们 的生 活方  改 式、 思维方式 以及适 应与改适周围环境 的方式。在大学 , 令 

人耳鸣 目眩的大众文化正在通过各种媒介逐 步肢解 、动摇 

适应 的现象和问题 。  

首先 , 当代大学 生具有 的媒介素 养尚处于 自 发状态 , 也 

就是说 ,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 的媒介理论指导 以及系统的 

训练获得媒介素养 , 而是在 日常接触媒介 的经验基础上 , 通 

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 自身 的媒介素养 。这种 自发状态 

的媒介素养 , 最明显的特点是浅层次 、 低水平 的。具体表现  为, 许多学生虽然能够快速 、 便捷地 获取信息 , 但却无 法对  媒介传播信 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 出更为准确的评价 。在  使用媒介的过程 中,主动选择媒介 内容并对媒介的传播方  式或传播内容做 出相应 的评价 的能力还 比较欠缺 ,无法将  自身的信息需求 与媒介所提供 的内容有效联 系起来 ,使得  许多学生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 的价值 , 因此不能充分有  也 效地利用媒介资源完善和发展 自己。   其次 ,当代大学生 已有的媒介素养多侧重于媒介的技 

术层面 ,即使对媒介技术 的应用与开发也大多停留在实用  型、 兴趣型阶段 , 索学 习 、 探 开发型 的媒介技 术教育还存 在 

着传统的学 校教育 的权威地位 ,向其所 承传 的大学文化渗  透 , 型的媒介文化正在形成 。 新   媒介的社会功能对于不 同的受众群体 , 往往产生不 同   的影响和作用 。这是 因为受众接触媒介 目的和动机各有不  同, 同 目的和利益的驱使使 受众 与媒介组合 , 不 并形成受众  与媒介的不同性质 的依赖关系 ,而后者 又直接影 响到受众  对媒介信息 的接受程度和接受效果 。高校大学生作为媒介  社会规模庞 大的一个受众群体 , 接触媒介的范围广 , 他们 使  用媒介的频次多 。据我们对甘肃省几所 高校 的调查结果显  示 ,有近7 %的大学生 日常使用 两种 以上媒介或通过两种  0 以上媒 介获得各种信息 , 使用媒介 呈 “ 复合化 ” 趋势 。由于  受教育程度的影 响,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媒介 的过程 中具有  明确的 目的性和较强 的功利性 ,更多地 注重 自 的完善和  身 发展 , 出一种富于理性的动机结构 。 呈现 他们对报 纸 、 、 广播   电视 、 网

络等各种媒 介形式均有较好的应用能力 , 尤其是对 

网络这一新兴媒介形式 , 更表现出较强 的接受和驾驭能力 ,   而且 以多种媒介形式作为 自己获取信 息的来源 。 同时 , 当代  大学生 对媒介 的社会 角色有 比较清 醒地认识 , “ 对 客观现 

盲点 , 而且文 、 理科学生之间 , 传播专业 、 信息专业 与其 他专  业学生之间存在着较 大差异 ,媒介素养未能成为所有大学  生普遍应有的基本素质 。  

再次 ,相 当一部分学生对媒介 的道德规范认识 比较模 

糊, 对诸如新 闻出版 、 知识产权 、 网络 管理等方面 的知识非 

常贫乏。许多人对诸如电脑黑客的侵袭等问题不是从道德 

伦理的角度加以审视 , 而是从纯技术的角度进行称许 。  

实” “ 介现实” 与 媒 具有一定 的辨别意识 , 对传媒 中一些具  有负面影响的内容也有一定 的抑制 能力 。以上这些表现和  情形说 明,当代大学生 已初步具有应对 传媒 时代 的一 些基 

本素养。  

最后 , 学校媒介 素养教 育普遍滞后 , 不能充分为学生提  供和创造媒介素养教育的机会 和环境 。 长期 以来 , 人们所认  知的媒介与教育 的关 系 ,仅停 留在 如何 在教学 的情境 中使  用媒介 , 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 目的 , 教学 的对象也仅  限于师范院校的学生 。 在传统 的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 学生  缺乏 自 行探索发现知识的空间 , 介素养的理念 还远 没有  媒

在人们心 目中树立起来 。  

然而, 也应清醒地认识到 , 我们 我国大学 生的媒介 素养  状况及 其相关教育还 存在许 多与迅 速发展的媒介社会 不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以上这些现实 问题表 明,在大众传媒快速发展 的当代  社会 ,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 的媒介素养 已成 为重要而又迫 切  的任务。   二、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 育的对策  由于媒介素养教育 是新形势 下提 出的一个新课题 , 其  所包含的知识体系还不是很系统 , 对该 学科 的内涵 、 人们 外  延及必要性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远不如其他传统学科受 重 

视 。因此 , 它要跨进学校 门槛 , 成为学生素质教育有重要组 

调将媒介信息与媒介 技术结合 起来 ,更好地体现 了媒介素  养的内涵 。所 以, 它不仅符合现代教学观念 , 而且符合媒介  素养教育 的 目的。  

3把网络和影视媒介素养作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 、  

重点 , 开展相应的教育 活动 。  

网络和影视媒 体可 以认 为是 大学接触 的主要媒体 , 它 

们 对学 生的学习 、生活 以及思想观念等各方 面都具有很大 

成部分 , 需要我

们做 大量 的工作 。   1充分利用校 园媒 介 资源 , 媒介 素养教育 的氛围 、 营造  

和环境。  

的影响。 据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 , 多数学生每周 使用 网络 的  时间都在5 1小 时 , 电影 、 — 0 看 电视 的时间也 大多 在l t 时  OJ  ̄ 以上。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主要是通过 电视 和网络获得外界  的信息 。 所以 , 应该把 网络和影视媒介素养作为大学 生媒介  教育的重要内容 , 通过相关媒介课程 的教学 、 知识 的学 习培 

训 以及组织 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 活动 ,如计算机知识 

大学校园作为传 播科学知识 和先进 文化的重要 阵地 ,   有着较为丰富的媒介资源 。校园广播 、 电视 、 纸、 报 刊物 、 计  算机网络等传播媒体 以其信息量大 、 用面广 、 作 出现频率 高  等优势, 成全方位 的舆论传播环境 。 形 它们作为学校育人 的  精神环境的重要方 面 , 学生有着不可替 代 的 、 的 、 对 持久 潜  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 因此 , 高校要重视和加强 校园舆  论传播媒体 和文化设施 的建设 ,发挥大众 传媒得天独厚 的  优势 , 利用各种媒介形式 和手段宣 传现代化的媒介知识 、 技  能和观念 , 着力营造媒介 素养 教育 的氛 围, 为学 校的媒介 素  养教育起影响 、 熏陶的作 用。同时 , 将各种 校园媒介 资源作  为大学生接触和参与媒介实践活动 的阵地 和平 台 ,让学生  真正成为媒介活动实践 的主体 ,开展各种形式 的媒介 实践  活动 。 另外 , 还可以利用学校 的团组织 、 学生会 、 学生社团等  组织活动 , 把媒介素养教 育融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开展多元化 、 全方位的媒介素养教育 。   2在 大学开设媒 介素养教 育课 程 , 索媒 介素 养教 学  、 探

的模 式 。  

竞赛、 网络道德论坛、 网页制作大赛、 参与新闻采访报道、 参 

加 电视节 目制作 、 开展校 园D 作 品大赛 、 V 举办影 视作 品展  播、 影视评论征文等 , 向学生普及 网络 和影视媒介方 面的知  识, 锻炼学生驾驭和应用 网络与 影视媒体获取 、 和传播  处理 信息的技能 , 培养学生评判 、 鉴别各种 网络 与影 视媒介信息  的能力以及媒介行为道德的意识 。   4 、把 媒介 素养教 育与学生信 息素养教 育 紧密结合 起 

来。  

信息素养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 , 是信息社会人人都  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 。信息 素养教育包括伦理 道 

德、 技术 、 人文3 个要素 , 是一种综合性教育 。从某种 意义 上 

来讲 , 媒介素养也 即信 息素养 , 因为任何信息 的传播都离

不  开一定的媒介。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 信息素养教育 已   引起较为广泛的重视。 目前 , 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 了计算  我 机基础课和文献检索课 ,越来越多 的学校在教学 中开始增  加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 内容 ,有关信息素养 的标准 已经 或  正在制定 ,而且还有一些 国外 的比较成熟 的信息素养教 育  经验可以借鉴。 较之媒介素养教育 , 国高校学生的信息 素  我

在大学教育 中导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 ,是培养 学生媒 

介素养最 有效 、 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 可以采取因地制宜或分 

步进行的办法实施媒介 素养课程教育 。 条件成熟 的院校 , 可  以直接开设面向全校 的媒介 素养教育 公共 必修 课程 。有一  定基础和条件 的院校 ,可 以先在部分专业 中开设选修课 进  行实验 , 待条件完全成熟后再设 为各专业 的公 共必修课 或 

通识教育课程 。 没有条件开设媒介 素养 教育课程 的院校 , 可 

— —  

养教育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所 以, 把媒介素养教育与信息 

素养教育结合起来 , 可以规范学校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行为 ,   促进媒介素养教育健康 、 快速发展 。   5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 , 、 并展开  所谓大学文化 , 主要是指大学精神 , 调大学师生的科  强 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 现为一种 共同的行为准则 、 观念  表 价值 和道德规范。 师生正确接受媒介传播的内容 , 对大学精神的  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该把媒介 素养教育纳入大学  文化建设的课题 。高等学校应对此展 开深 入的 、 的、 科学 实  证的 、 定量 的研究 , 择具有重要 性 、 选 迫切性 的问题作客 观  科学的描述 、 分析及预测 , 用切合实 际状况 的第 一手 资料 和  符合 国情的理论 依据 ,推 出强有力 的能够 引起 高校 管理者  重视的论点和对策。 只有这样 , 媒介素养教育才能进入高教  管理高层的视野 , 才有进校 园 、 进课堂 、 进头脑 的可能性 , 媒 

介素养教育在大学的启动推广 以及在更 大范围的公 民教育  中的普及实施才能实现。  

  lI l四  以 取 办 术 坛专 讲 的 式开 一 初 的   深 入 的 研 究 。 l 采 举 学 论 、 座 形 ,展 些 步 媒 题

介素养教育活动 , 到引导 、 起 带动的作用。   媒介 素养教育是一种新 的教育理论 ,也是一种 教学实  践活动。 在开展媒介 素养教学活动 中, 的一些较为成功  国外 的教学模式值 得我们学 习借鉴 。 如媒介教育家帕斯托罗 · 基  科的探究教学模式, 该模式强调, 在媒介素养教学过程 中,   要注意4

个步骤和要素 : 、 认知 分析 、 评估 、 。认知 , 表达 · 即认  知媒介 , 包括从大量 的媒介资源 中获取 信息 ; 分析 , 即分 析  政治 、 、 经济 社会 、 文化等因素与媒 介环境之间的关系 , 揭示  出信息是如何 构建 的; 估 , 评 即明确媒介信 息与一个人 固有  的伦理 、 道德 、 、 信仰 价值观等之 间的关系 ; 表达 , 即让学 生  采取积极的行动 , 充分地运用各种媒介技术 。 这一模 式突出   了学生媒介表达能力 的培养 ,强调 了以学 生为中心 的教 学  理念 , 让学生 自己通 过学习参与对媒介 的评估 、 论证 , 出  给 自己的评价 态度 , 而不是直接给他们一套评 判的标准 , 是  或 揭示媒介 的种种缺 陷。 学生不再是仅仅 被告 知的对象 , 他们  同样渴望去告诉别人 自己的故事或态度 ,而且这一模式强 

6开展 大学媒介 素养教 育迫切 需要 解决的问题 。 、   ( ) 强教 师队伍建设 , 1加 加快 相关师资 的培养 , 为学校  开展媒介教 育提供保 障。教师是学校实施媒介 素养 教育的  主导因素。 目 前我 国高校普遍 都没有专 门从事媒介 素养 教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新闻传播专业 

[ 中图分类号 ] 2 6 文献标识码 ]   G0[ A [ 文章编号 ]0 9 5 2 ( 0 6 0 10- 3 2 2 0 )   6—   72

近年来 , 我国 的新 闻传播 教育处 于 “ 超常规”的发展 。  

如图所示,94 19年以前 ,国内有新闻传播专业点6个, 6  

到2 0年9 , 03 月 在教育部高教司文科 处登记备案的专业 点达 

到32 。① 9个  

随着 国家经济进一步繁荣 , 市场格局不断变幻 , 传媒 不少高  校把新闻学科 当作学科建设新 的增长点 , 纷纷开设新 闻传 

播专业 , 大量招生。 文就新建新 闻传播专业的发展 问题进  本 行一些探讨。  

2在数量迅速增长的同时, 、 传统的综合性大学垄断新 

闻传播专业点 的格局正在被打破。许多师范院校和理 工科  大学 在学科建设过程 中, 也纷纷新建新 闻传播专业或院系。   以地 处西北 的甘肃省为例 ,目前开设新闻传播专业 的高校  除了兰州大学外 , 还有西北师范大学 、 西北民族大学 、 甘肃  政法 学院、 兰州交通大学和兰州商学院等和一些民办高校。   在这一争相新建 ( 开设 ) 或 新闻传播专业 的大潮 中, 国遍  全 地开 花 , 东西部高校齐头并进 , 明显的地域性界 限和区 没有  

位特 征。  

新闻传播专业发展概况 

1就数量而言 , 国新 闻传播专 业点呈逐年快速 上升  、 我 趋势 ( 见下图 )  。

闻传 播 类 专业 点 增 长曲线 

一  

< _ 

一  

寸 隧 

害j  

1 4 99   l9  97 1 9 99   2 0l 0   2 02 0   2 03 0  

存在的问题 

1硬 件不硬 , 、 软件太软 。许 多高校新 建新闻传播专业  时 , 基本 的设备都没有 , 连最 就仓促上 阵 , 如段京肃先生  正 操控媒介 的能力 ;引导学生对媒介 进行 有选择 的参 与和接  触, 培养学生利用媒介发展 自我服务社会的能力。   媒 介素养 教育是 当前 我国新 闻传播 学术界 讨论 的热  点,然而其 中的大部 分讨 论主要还是处 于对 国外 的媒介素  养教育 的介绍与分析上 ,很少 对我国媒 介素养教育 的理念  进行本土化反思。大学生媒介 素养 教育 作为大家关 注的媒  介素养教育的一个方面 , 也还处 在初期探索阶段。口 

( 本文是全 国教 育科 学 “ 十五”规划课题 “ 西部 大学生  媒介 素养教育状况、 问题与对策”( I007 ) F 409 的阶段性成  B

果之 一 )  

作者单位 : 河西学院传播 系 

邮编 :3 0 0 7 4 0 

时间 ( ) 年  

育 的师资 , 一些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主要是依靠本 校从事  新闻传播类或教育技术类课程教学的师资 , 而且这些教师大  都是凭 自己的兴趣 、 爱好 和热情来 涉足这一领域 , 举办一些  选修课 、 讲座课等。 显然 , 这种状况与飞速发展的媒介社会是 

极不适应的。所 以, 必须采取一切积极的措施 , 多层次 、 多渠 

道、 分步骤地加快进行相关教师的培训 、 。 培养 可在充分调动  相关传媒专业教师积极性 的同时 , 对一些非新 闻传播专业的  教师 , 开展各种形式 的在 职培训 , 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 的媒  介素养 , 使他们不仅能够开展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活动 , 而  且能够将媒介素养教育 的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中。   ( )尽快建立起 大学生媒介 素养教育 的内容体 系 , 2 编  写适合大学通识教育 的媒介素养教材 。媒介素养教育涵盖  的层面很广 , 涉及到传播学 、 心理学 、 教育学 、 美学等学科领  域 , 形成 比较系统 的 、 如何 适应大学 教育 的课程 内容体系 ,   需要大家共 同去研究 、 。笔者认 为 , 探索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  育 内容体系总体上应包括媒介 知识 、 观念 、 媒介 媒介能力和  媒介 道德4 个方面。作 为通识教育课程 , 其教材应该体现概 

论性 的特点 , 实现几个方 面的 目标 : 绍媒介 的基本知识 , 介  

参考 文献 :  

①张开 : 媒介素养教育在信息时代 》 1《 《 [, 现代 传播 》20 , I 。 J ,03 (

)  ②张冠文 : 论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J 《 《 [, 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 院学  ]

报 》,0 3 ( 1 。 20 , 1 ) 

③鲍 海波 、 杨洁 、 王喜严 : 象 牙塔里看媒 介——西安大学 生媒介素 养  《 现状调查 》J, 新闻记者 》20 , 5 。 [ 《 】 ,04 ( )  ④ 曾 凡斌 : 《我 国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的 理 念 反 思 》 [BtLW W  ,D  O 1 W . .

Deal s ?d 1 5   ti a p i = 4 。 ·

包括媒介 的类 型 、 特点 、 功能等 , 使学 生了解媒介 传播 信息  对社会发展 的巨大作用 ; 阐述媒介 与社会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媒介生存发展 的各种社会 因素 ,让学  生学会判断媒介 信息 的多重意义 ;介绍媒介产 品或媒介信  息的生产制作过程及 其传播方法和技巧 , 使学生具有 使用 、  

⑤ 张冠文 、于健 : 浅 论媒介 素养教 育 》J, 中国远程教 育 》 20 , 《 [ 《 】 ,03 

( 。 7)  。  

⑥ 郑保 卫 : 媒 介教 育大众 化势在 必行 》 , 《   《中华 新 闻报 》 2o一  ,02

l l 。 — 6 


相关内容

  • 信息时代媒介素养.1
  • 信息时代的媒介素养 瑞尼·赫伯斯1,曹凯译2 (1. 马萨诸塞州韦勒斯里拜伯森学院: 2.北京广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 摘要:我们的学生正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媒体信息的时代.这些信息占满了他们的闲暇时间,提供了谁将参加竞选或是该买什么东西等类似的政治和生活信息.尽管学生们几乎没有受到分析或评价媒体信息的训 ...

  • 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 我国网民新媒介素养研究综述 李冬霞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以中国CNKI中新媒介素养为主题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献进行查阅并整理,对我国网民新媒介素摘 要: 养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内容梳理和分析,综述了国内网民新媒介素养的研究概貌,并提出了提高网民新媒介素养的 对策 ...

  • 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和实施
  •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到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当代小学生更多的体会到媒介带给我们的变化.其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快速性,新颖性的电视.网络.手机等媒介每天都在无声无息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享受着媒介快捷优质服务的同时也被迫承担着它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在媒介的海洋里如何帮助小学生把这种 ...

  • 高校三位一体素养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
  • 关键词:阅读素养; 媒介素养; 信息素养; 三位一体; 教育模式 摘要:文章阐述了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重要性,分析了国内外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现状,强调在我国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论述了开展阅读素养.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融合的可行性,提出 ...

  •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王天德 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目的是影响大学生的媒介认知.媒介分析和媒介使用的能力,并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进程.本文试图探讨大学生群体接受媒介素养相应传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他们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媒介体验和媒介行为.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 当前高校开展媒 ...

  • 关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研究
  • 作者简介:刘恒(1988―),女,汉族,辽宁省葫芦岛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 一.引入 信息时代,全民族都要提高媒介素养,从而让我们的大众都成为能积极地善用媒体.制 ...

  • 破解大学生网络成瘾"斯芬克斯之谜"
  • 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群体由于缺乏网络媒介知识和批判意识,不恰当利用网络资源导致网络行为失范,甚至出现网络依赖成瘾现象.本文在分析网络成瘾的内涵及成因的基础上,论证了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在预防网络成瘾中的技术优势,为高校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建设提出了构建策略.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 ...

  • _微时代_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_以福建部分高校为例
  • 2015年第2期(总第106期) 青少年学刊 No.2,2015No.106General, "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及教育对策 ---以福建部分高校为例 * 陈燕红 ["微时代"摘要]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加强大学生的媒 介素养教育刻不容 ...

  • 网络新媒体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各种依托网络媒介与新通信技术的革新而产生的各种新传播媒介正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应该重视这些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从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针对网络新媒体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