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1.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

了的轻质弹簧,如图实-11-4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

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

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实验的思路与课本上采用的实验的原理完全相同,也是通过测平抛运动的位移来代替它们作用完毕时的速度.

答案:(1)刻度尺、天平 (2)两木块的质量m1、m2和两木块落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

(3)m1x1=m2x2

2.如图实-11-5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 线悬挂于O点,O点正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

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

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

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

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

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

距离为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此外:

(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

解析:(1)要验证动量守恒必须知道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根据弹性球1碰撞前后的高度a和b,由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故只要再测量弹性球1的质量m1,就能求出弹性球1的动量变化;根据平拋运动的规律只要测出立柱高h和桌面高H就可以求出弹性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故只要测量弹性球2的质量和立柱高h、桌面高H就能求出弹性球2的动量变化.

(2)根据(1)的解析可以写出动量守恒的方程为

2m1a-h=2m1b-h+m2 c . H+

h

答案:弹性球1、2的质量m1、m2

立柱高h 桌面高H

(2)2m1a-h=2mb-h+m2cH+h

3.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

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

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

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和B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

实-11-6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挡板C、D时计时结束,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至 少答出两点).

解析:A、B两滑块被压缩的弹簧弹开后,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可视为匀速运动,因此只要测出A与C的距离L1、B与D的距离L2及A到C、B到D的时间t1和t2,测出两LL滑块的质量,就可以用mAmB验证动量是否守恒. t1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为B的右端至挡板D的距离,符号为L2.

LL(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mA=mB. t1t2

产生误差的原因:

①L1、L2、t1、t2、mA、mB的数据测量误差;

②没有考虑弹簧推动滑块的加速过程;

③滑块并不是做标准的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与导轨间有少许摩擦力.

④气垫导轨不完全水平.

答案:见解析

4.某同学用图实-11-7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A>m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

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O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实验中,对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

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

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 越小

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解析:(1)用一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落点圈在里面,由此可见圆心的位置是64.7 cm,这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2)本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有: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三个落点的距离x1、x2、x3,所以应选A、B、D.

(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少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C正确.

答案:(1)64.7(64.5~64.9均可) (2)A、B、D (3)C

5.用如图实-11-8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

定律”的实验:

(1)先测出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

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轻弹簧处

于压缩状态,滑块B恰好紧靠桌边.

(3)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拋运动的水平位移x1,滑块A沿水平桌面滑行距离为x2(未 滑出桌面).

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如 果动量守恒,需要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弹开后B做平拋运动,为求其弹开后的速度即平拋运动的初速度,必须测量下落高度h.

1h=12,x1=v1t1 2

v1=xg2h

弹开后B做匀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

1μmgx2=v22,v22μgx2 2

由动量守恒定律Mv1-mv2=0

即Mx1mμx2. 2h

m2μx2 2h答案:桌面离地高度h Mx1

6.(2008·宁夏高考) 某同学利用如图实-11-9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 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B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 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 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 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成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 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解析:设摆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摆长为l,B球的初始高度为h1,碰撞前B 球的速度为 vB.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h1=l(1-cos45°) ① 1mBvB2=mBgh1 ② 2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1、p2.

有p1=mBvB

联立①②③式得p1=m2gl(1-cos45°) ④ 同理可得 p2=(mA+mB2gl(1-cos30°) ⑤

pmA+mB联立④⑤式得= mBp1

p2代入已知条件得p≈1.03 11-cos30° ⑥ 1-cos45°

p-p由此可以推出|≈1.4% <4% p1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见解析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1.某同学把两块大小不同的木块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

了的轻质弹簧,如图实-11-4所示,将这一系统置于光滑

的水平桌面上,烧断细线,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

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

(1)该同学还必须有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

(2)需要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所得数据验证动量守恒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实验的思路与课本上采用的实验的原理完全相同,也是通过测平抛运动的位移来代替它们作用完毕时的速度.

答案:(1)刻度尺、天平 (2)两木块的质量m1、m2和两木块落地点分别到桌子两侧边缘的水平距离x1、x2

(3)m1x1=m2x2

2.如图实-11-5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1用细 线悬挂于O点,O点正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

悬点,使弹性球1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2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1

拉到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2放在立柱上.释放球1,当它摆

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2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1向左最远可摆到B点,

球2落到水平地面上的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1、2两球碰撞

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A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a.B点离水平桌面的

距离为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c.此外:

(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小球的大小)

解析:(1)要验证动量守恒必须知道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变化,根据弹性球1碰撞前后的高度a和b,由机械能守恒可以求出碰撞前后的速度,故只要再测量弹性球1的质量m1,就能求出弹性球1的动量变化;根据平拋运动的规律只要测出立柱高h和桌面高H就可以求出弹性球2碰撞前后的速度变化,故只要测量弹性球2的质量和立柱高h、桌面高H就能求出弹性球2的动量变化.

(2)根据(1)的解析可以写出动量守恒的方程为

2m1a-h=2m1b-h+m2 c . H+

h

答案:弹性球1、2的质量m1、m2

立柱高h 桌面高H

(2)2m1a-h=2mb-h+m2cH+h

3.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

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

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

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和B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

实-11-6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别记录滑块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滑块分别碰撞挡板C、D时计时结束,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上式中算得的A、B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至 少答出两点).

解析:A、B两滑块被压缩的弹簧弹开后,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可视为匀速运动,因此只要测出A与C的距离L1、B与D的距离L2及A到C、B到D的时间t1和t2,测出两LL滑块的质量,就可以用mAmB验证动量是否守恒. t1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为B的右端至挡板D的距离,符号为L2.

LL(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mA=mB. t1t2

产生误差的原因:

①L1、L2、t1、t2、mA、mB的数据测量误差;

②没有考虑弹簧推动滑块的加速过程;

③滑块并不是做标准的匀速直线运动,滑块与导轨间有少许摩擦力.

④气垫导轨不完全水平.

答案:见解析

4.某同学用图实-11-7甲所示的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mA>mB)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

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甲中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球落点痕迹如图乙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R、O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

(1)碰撞后B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填选项字母)

A.水平槽上未放B球时,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B.A球与B球碰撞后,测量A球落点位置到O点的距离

C.测量A球或B球的直径

D.测量A球和B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

E.测量O点相对于水平槽面的高度

(3)实验中,对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

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

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 越小

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解析:(1)用一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落点圈在里面,由此可见圆心的位置是64.7 cm,这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2)本实验中要测量的数据有:两个小球的质量m1、m2,三个落点的距离x1、x2、x3,所以应选A、B、D.

(3)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碰前速度越大,相碰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减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少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选项C正确.

答案:(1)64.7(64.5~64.9均可) (2)A、B、D (3)C

5.用如图实-11-8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

定律”的实验:

(1)先测出可视为质点的两滑块A、B的质量分别为m、

M及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用细线将滑块A、B连接,使A、B间的轻弹簧处

于压缩状态,滑块B恰好紧靠桌边.

(3)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做平拋运动的水平位移x1,滑块A沿水平桌面滑行距离为x2(未 滑出桌面).

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还需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们的字母________________;如 果动量守恒,需要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弹开后B做平拋运动,为求其弹开后的速度即平拋运动的初速度,必须测量下落高度h.

1h=12,x1=v1t1 2

v1=xg2h

弹开后B做匀减速运动,由动能定理

1μmgx2=v22,v22μgx2 2

由动量守恒定律Mv1-mv2=0

即Mx1mμx2. 2h

m2μx2 2h答案:桌面离地高度h Mx1

6.(2008·宁夏高考) 某同学利用如图实-11-9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 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B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 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球使其摆 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 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成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 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解析:设摆球A、B的质量分别为mA、mB,摆长为l,B球的初始高度为h1,碰撞前B 球的速度为 vB.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h1=l(1-cos45°) ① 1mBvB2=mBgh1 ② 2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1、p2.

有p1=mBvB

联立①②③式得p1=m2gl(1-cos45°) ④ 同理可得 p2=(mA+mB2gl(1-cos30°) ⑤

pmA+mB联立④⑤式得= mBp1

p2代入已知条件得p≈1.03 11-cos30° ⑥ 1-cos45°

p-p由此可以推出|≈1.4% <4% p1

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 答案:见解析


相关内容

  •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学案2014-05-13
  • 中山市卓雅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物理学科学案设计 第二章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14-05-13 班级_____ __ 姓名__ ____ 〒〒实验原理〒〒 一.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 和 ,找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 ...

  • 2012年高考理综考试大纲
  •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 物理部分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课程标准实验省区2008 ...

  • 实验专题二
  • 实验专题二 探究动能定理 1.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 ①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 CD (2分)____: A .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 .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 ...

  • 高中物理实验目录("Δ"为重要实验)
  • 普通高中物理实验目录(必修) (高一-高三) 高一物理演示实验目录 1-01. 用悬挂法求薄板的重心 1-02. 显示微小形变 1-03.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

  • 人教版高中物理书目录(全)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物体与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时刻和时间间隔 路程和位移 矢量和标量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计时器 练习 ...

  • 高中物理目录
  • 高中物理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时间和位移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速度文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匀变速 ...

  •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汇总
  •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之前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 ...

  • 用DIS探究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实验
  • 用DIS 探究变力作用下动量定理实验 杨志卿 (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97) 动量定理即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 通常在进行动量定理教 学时, 都从牛顿第二定律入手, 首先假定物体所受力为恒力, 得出动量定理表达式mv ′-m ...

  • 动量守恒实验的探究
  • 动量守恒实验的探究 作者:陈德棠 文章来源:<教学仪器与实验> 点击数: 2446 更新时间:2008-5-20 1 问题的提出 围绕<碰撞中的动量守恒>这个学生实验,各种刊物上近几年已发表了多篇文章.从刊物上所载使用斜槽导轨所做的诸多实验及笔者自己.学生所做的无数次实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