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石膏汤

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来源于。

竹叶汤(卷三引)、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活人书)有生姜,有生姜汁。本方加生姜,名“竹叶加生姜汤”(见)。

组成 折叠 编辑本段

竹叶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20克(去心) 人参6克 甘草6克(炙) 粳米10克

用法 折叠 编辑本段

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分二次温服。

辩证要点 折叠 编辑本段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

配伍特点 折叠 编辑本段

清补并行,由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病机 折叠 编辑本段

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功用 折叠 编辑本段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现代运用 折叠 编辑本段

中暑,夏季热,流脑后期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

主治 折叠 编辑本段

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虚羸少气,呕逆烦渴,或虚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虚而数;以及暑热所伤,发热多汗,烦渴喜饮,舌红干,脉虚数。现用于肺炎、麻疹或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糖尿病、小儿夏季热、中暑等病后期余热不清,耗伤气阴者。

方论 折叠 编辑本段

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调养胃气为使。诸药合用,使热祛烦除,气复津生,胃气调和,诸证自愈。

临床应用 折叠 编辑本段

1.阳明暑疟:已亥夏,予舅母患疟,服柴胡药2-3帖后,汗出昏厥,妄语遗溺,或谓其体质素虚,虑有脱变,劝服独参汤,幸表弟寿者,不敢遽进,乃邀孟英商焉,切其脉洪大滑数,曰阳明暑疟也,与伤寒三阳合病同符,处竹叶石膏汤,清热兼益气,两剂而瘳。

2.消渴:一女性患者,56岁,农民。患糖尿病多年,近来自觉神疲乏力,口渴引饮,溲多,诊得脉细数,舌红少津,身形消瘦。凭症参脉,系胃热内盛,气津俱损,宜清胃热,益气阴,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味,竹叶12g,生石膏30g、麦冬12g、法半夏6g、甘草3g、北沙参12g、天花粉12g、淮山药18g、粳米一撮。三剂后,口渴显著减轻,续服原方三剂,后未再复诊。

3.余热未净,气阴两伤:王某,女,6岁,1978年12月初诊。患儿三天前发烧38.5℃,伴有咳嗽,少痰、头痛、纳差、X线胸透未见异常。先用四环素、甘草片、克感敏等药物治疗,因无效而改用静脉点滴红霉素两天,体温仍在38℃以上,故邀中医诊治,乏力懒动,舌尖红苔薄黄、中心略厚,脉弦细。辨证为余热未净、气阴两伤,用本方治疗,党参3g、半夏9g、粳米12g、麦冬24g、竹叶9g、生石膏48g、甘草6g,水煎,分三次服。服上药二剂后,热退症消,体温降至36℃。停药观察三日,再未见发热,饮食渐增,开始下地玩耍。

4.流行性出血热: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20~40岁,病程1~2天者25例,3天以上者7例。根据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以本方适当加减,疗程7~18天,全部治愈,其中18例随访3一12个月,未见复发。

加减 折叠 编辑本段

A.如果病人胃阴不足,可加石斛12 克 天花粉10克

B.如果热盛更甚,则加入知母10 克 黄芩12克

方论选录 折叠 编辑本段

1.:辛甘发散而除热,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梗米之甘以补不足;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气。

2.: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之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3.:竹叶性寒而止烦热,石膏入阳明而清胃热,半夏蠲饮而止呕吐,人参补病后之虚,同麦冬而大添胃中之津液,又恐寒凉损胃,故用甘草和之,而又以粳米助其胃气也。

4.:竹叶石膏汤分走手足二经,而不悖于理者,以胃居中焦,分行津液于各脏,补胃泻肺,有补母泻子之义也。竹叶、石膏、麦冬泻肺之热,人参、半夏、炙草平胃之逆,复以粳米缓于中,使诸药得成清化之功,是亦白虎、越婢、麦冬三汤变方也。

5.《金鉴>: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变方也。《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用人参、粳米,补形气也;佐竹叶、石膏、清胃热也;加麦冬生津,半夏降逆,更逐痰饮,甘草补中,且以调和诸药也。

6.:方取竹叶、石膏、麦冬以清热,人参、甘草、粳米以生津。妙在半夏之降逆,俾热气随之而伏;妙在生姜之升散,俾津液随之而布,此二药在口渴者,本属忌药,而在此方中,则能止渴,非二药之功,乃善用二药之功也。

7.:方中以竹叶、石膏清肺胃之热,然热则生痰,恐留恋于中,痰不去热终不除,故以半夏辛温体滑之品,化痰逐湿,而通阴阳,且其性善散逆气,故又为止呕之圣药,况生姜之辛散,以助半夏之不及,一散一清,邪自不能留恋。人参、甘草、粳米以养胃,麦冬以保肺,此方虽云清热,而却不用苦寒,虽养阴又仍能益气,不伤中和之意耳。

歌诀 折叠 编辑本段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配图 折叠 编辑本段

竹叶

竹叶

性味归经:寒;甘、辛、淡;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口疮尿赤,温热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之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至12g。外用:适量,熬膏或者烧灰研末调涂煎水洗或者捣敷。

相关连接 折叠 编辑本段

http://www.med126.com/tcm/2010/[1**********]157_207155.shtml

简介 折叠 编辑本段

来源于。

竹叶汤(卷三引)、人参竹叶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五)。 活人书)有生姜,有生姜汁。本方加生姜,名“竹叶加生姜汤”(见)。

组成 折叠 编辑本段

竹叶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20克(去心) 人参6克 甘草6克(炙) 粳米10克

用法 折叠 编辑本段

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分二次温服。

辩证要点 折叠 编辑本段

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

配伍特点 折叠 编辑本段

清补并行,由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病机 折叠 编辑本段

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

功用 折叠 编辑本段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现代运用 折叠 编辑本段

中暑,夏季热,流脑后期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

主治 折叠 编辑本段

伤寒、温病、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虚羸少气,呕逆烦渴,或虚烦不得眠,舌红少苔,脉虚而数;以及暑热所伤,发热多汗,烦渴喜饮,舌红干,脉虚数。现用于肺炎、麻疹或麻疹并发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糖尿病、小儿夏季热、中暑等病后期余热不清,耗伤气阴者。

方论 折叠 编辑本段

方中竹叶、石膏清热除烦为君;人参、麦冬益气养阴为臣;半夏降逆止呕为佐;甘草、粳米调养胃气为使。诸药合用,使热祛烦除,气复津生,胃气调和,诸证自愈。

临床应用 折叠 编辑本段

1.阳明暑疟:已亥夏,予舅母患疟,服柴胡药2-3帖后,汗出昏厥,妄语遗溺,或谓其体质素虚,虑有脱变,劝服独参汤,幸表弟寿者,不敢遽进,乃邀孟英商焉,切其脉洪大滑数,曰阳明暑疟也,与伤寒三阳合病同符,处竹叶石膏汤,清热兼益气,两剂而瘳。

2.消渴:一女性患者,56岁,农民。患糖尿病多年,近来自觉神疲乏力,口渴引饮,溲多,诊得脉细数,舌红少津,身形消瘦。凭症参脉,系胃热内盛,气津俱损,宜清胃热,益气阴,方用竹叶石膏汤加味,竹叶12g,生石膏30g、麦冬12g、法半夏6g、甘草3g、北沙参12g、天花粉12g、淮山药18g、粳米一撮。三剂后,口渴显著减轻,续服原方三剂,后未再复诊。

3.余热未净,气阴两伤:王某,女,6岁,1978年12月初诊。患儿三天前发烧38.5℃,伴有咳嗽,少痰、头痛、纳差、X线胸透未见异常。先用四环素、甘草片、克感敏等药物治疗,因无效而改用静脉点滴红霉素两天,体温仍在38℃以上,故邀中医诊治,乏力懒动,舌尖红苔薄黄、中心略厚,脉弦细。辨证为余热未净、气阴两伤,用本方治疗,党参3g、半夏9g、粳米12g、麦冬24g、竹叶9g、生石膏48g、甘草6g,水煎,分三次服。服上药二剂后,热退症消,体温降至36℃。停药观察三日,再未见发热,饮食渐增,开始下地玩耍。

4.流行性出血热: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32例,男28例,女4例,年龄20~40岁,病程1~2天者25例,3天以上者7例。根据病程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以本方适当加减,疗程7~18天,全部治愈,其中18例随访3一12个月,未见复发。

加减 折叠 编辑本段

A.如果病人胃阴不足,可加石斛12 克 天花粉10克

B.如果热盛更甚,则加入知母10 克 黄芩12克

方论选录 折叠 编辑本段

1.:辛甘发散而除热,竹叶、石膏、甘草之甘辛以发散余热;甘缓脾而益气,麦门冬、人参,梗米之甘以补不足;辛者,散也,气逆者,欲其散,半夏之辛,以散逆气。

2.: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之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3.:竹叶性寒而止烦热,石膏入阳明而清胃热,半夏蠲饮而止呕吐,人参补病后之虚,同麦冬而大添胃中之津液,又恐寒凉损胃,故用甘草和之,而又以粳米助其胃气也。

4.:竹叶石膏汤分走手足二经,而不悖于理者,以胃居中焦,分行津液于各脏,补胃泻肺,有补母泻子之义也。竹叶、石膏、麦冬泻肺之热,人参、半夏、炙草平胃之逆,复以粳米缓于中,使诸药得成清化之功,是亦白虎、越婢、麦冬三汤变方也。

5.《金鉴>:是方也,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半夏、竹叶也。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此仲景白虎变方也。《经》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用人参、粳米,补形气也;佐竹叶、石膏、清胃热也;加麦冬生津,半夏降逆,更逐痰饮,甘草补中,且以调和诸药也。

6.:方取竹叶、石膏、麦冬以清热,人参、甘草、粳米以生津。妙在半夏之降逆,俾热气随之而伏;妙在生姜之升散,俾津液随之而布,此二药在口渴者,本属忌药,而在此方中,则能止渴,非二药之功,乃善用二药之功也。

7.:方中以竹叶、石膏清肺胃之热,然热则生痰,恐留恋于中,痰不去热终不除,故以半夏辛温体滑之品,化痰逐湿,而通阴阳,且其性善散逆气,故又为止呕之圣药,况生姜之辛散,以助半夏之不及,一散一清,邪自不能留恋。人参、甘草、粳米以养胃,麦冬以保肺,此方虽云清热,而却不用苦寒,虽养阴又仍能益气,不伤中和之意耳。

歌诀 折叠 编辑本段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甘草临;

再加粳米同煎服,清热益气养阴津。

配图 折叠 编辑本段

竹叶

竹叶

性味归经:寒;甘、辛、淡;归心、胃、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用于热病烦渴,口疮尿赤,温热病邪陷心包,神昏谵语之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至12g。外用:适量,熬膏或者烧灰研末调涂煎水洗或者捣敷。

相关连接 折叠 编辑本段

http://www.med126.com/tcm/2010/[1**********]157_207155.shtml


相关内容

  •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 中医医院皮肤科常用中药方剂 1. 八珍汤:人参 熟地 白术 茯苓 当归 白芍 川芎 炙甘草 方歌: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枣姜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趣:当地人找熊,将住少甘岭. 译: 当地人枣芎,姜术芍甘苓. 2.白虎汤:石膏 知母 甘草 粳米 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

  • 中医内科汤头歌诀
  •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 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 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 ...

  • 各种方剂趣味方歌
  • 一.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 5.小青龙汤--少将 ...

  • 重要方剂顺口溜
  • 1. 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 麻黄 桂枝 杏仁) 2. 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 芍药 甘草 生姜 桂枝) 3. 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 细心防穿胸枪.(黄芩 生地黄 苍术 白芷 甘草 细辛 防风 川芎 羌活) 4. 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甘草 ) 5. 小青龙汤-- ...

  • 中医方剂歌诀大全
  • 中医方剂歌诀大全 1.解表剂 1.1.辛温 麻黄汤中配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汗解表宣肺气 伤寒表实无汗宜 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发热恶风虚汗出 调和营卫解肌功 九味羌活用防风 细辛苍芷草与芎 汗本于阴芩地妙 三阳解表一方通 香苏散内草陈皮 疏风散寒又理气 外感风寒兼气滞 寒热无汗胸脘痞 ...

  •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全)之二--360文档中心
  • 第九版方剂学方歌 (全) 35.逍遥散:逍遥散用归芍柴,苓术甘草姜薄偕,疏肝养血兼理脾,丹栀加入热能排. 37.痛泻要方:痛泻要方用陈皮,术芍防风共成剂,肠鸣泄泻又腹痛,治在抑肝与扶脾. 第三节 调和寒热剂 36.半夏泻心汤: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第四章 ...

  • [王孟英医案绎注]-卷九.卷十
  • 王孟英, 医案 卷九 属性:谢谱香体素阴虚.忽患环跳穴痛.始而下及左腿.继而移于右腿.甚至两足转筋.上冲于腹 .间或痛自乳起.下注于髀.日夜呼号.肢冷自汗.略难反侧.医见其血不华色.辄投补剂 .孟英诊脉.弦 微滑.畏热知饥.溲短便坚.舌红不渴.乃阴虚而痰气滞于厥阴也.以苁 蓉鼠矢竹茹丝瓜络橘核茴香汤 ...

  • 医案:同病异治
  • 兔子你好: 话说去年春天的春温(流感)比较厉害.我们家是我老公首先中招.高热到39度多,走路都打晃.一开始找了个口碑还不错的中医,开的是大剂量的竹叶石膏汤,然而没什么用,两天没退烧,后来他又咨询了一个西医的朋友,吃了点西药,退烧了,慢慢好了. 在他快好的时候,传染给了我儿子,最后我也被传染了,过程就 ...

  • 舜天铁人系列11.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 中医方剂趣味记忆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1.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 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