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第25卷第2期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Vol.25No.22008年6月(HUMANITIESSCIENCE)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第,25卷June.2008

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沈掌荣

(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目前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更为深入,不同的理论陆

续应用于词汇教学。以应用为基础的(usage-based)认知语言学的日益完善,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章着重从认知语言学家莱柯夫提出的认知隐喻理论出发,阐释如何将该理论有效地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以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18(2008)02-0088-04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和语音、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三要素。许多语言学家都提到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例如,Harmer曾说,如果我们把语言结构比作一个骨架的话,那么词汇就是它上面的血和肉[1]。Krashen&Terrell也阐述过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及成功的词汇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社会生活和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所起的重要作用。[2]我国语言学家胡春洞先生更持英语教学中广义的词汇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主流的观点。1990年他提出了五个等式,即广义的词汇教学就是整个英语教学。具体地说:教词汇=教文化,教词汇=教交际,教词汇=教思考,教词汇=教学习,教词汇=教语言[3]。可见,英语词汇教学不仅在国外,而且在国内也同样得到重视,许多理论方法都相继运用到国内的

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体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语料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中。例如,认知心理学、

库等多种学科都谈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利用认知语言学中莱柯夫的隐喻理论的也不乏其人,但大多停留在理论的介绍上,本文则想着重谈谈如何把莱柯夫的隐喻理论有效地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中。

一、莱柯夫的隐喻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隐喻在人类思维与语言中的认知意义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具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性。其基本观点是: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语言不再是自治的,而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通过语言对世界知识感兴趣[4]。以George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功不可没,认知隐喻理

“但为了表述方便,同时也为了凸现Lakoff的首要贡献,我们将认知语言学里所知论的产生非一人之功,

[5]的认知隐喻理论简称为‘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他们给隐喻下的1980年,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划时代的隐喻理论专著

定义为: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6]。人类初期认识的事物往往是有形的、具体的、容易理解的物体,所创造和使用的词汇也大多表示相应的具体的事物。随着认识的发展,人类就获得

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能力。于是借助于表示了参照已知的具体事物的概念认识和经历对待无形的、

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隐喻语言。隐喻的工作机制是概念映射,莱柯夫提出源域(sourcedomain)和目标域(targetdomain)的概念。源域是人们熟知的、具体的,目标域则是陌生的、抽象的。在理解某一事物时,就运用到了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例如:“爱情是旅程”

[收稿日期]2008-03-05[](),男,。

第2期沈掌荣: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89

“爱情是旅程”的映射:(loveisjourney)反映了人们认知的基本途径:从具体到抽象。我们可以描绘出

恋爱者→旅行者

恋爱目标→旅行目的地

恋爱波折→旅途中的困难

许多隐喻很明显,但是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的所谓的“死喻”(deadmetaphor)。例如:

Thetimewillcome.

Weconstructatheory.

事实上,这些表述已经像其他单词或者短语一样已经固化,基本上看不出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通过对此的研究,发现隐喻是人们理解抽象事物的重要方式。椐统计,语言中70%的词义是隐喻或源于隐喻[7]。由于人的认知机制的相似性,隐喻也具有普遍性。所以,隐喻可视为词义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在日常语言中是经常出现的,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仅仅教授和理解词汇的字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词汇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均应考虑到。当然,外语学习者首先要掌握词汇的核心意义,也可以说是基本的字面意义。这种意义也是词典中首先列出来的。其次要揭示具体语境中词语隐含的比喻意义。Perie&Oshlag认为,隐喻的教学功能体现在隐喻能够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

那么,如何让教师能充分运共有的经验基础,在教师的理性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8]。

用莱柯夫的认知隐喻理论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点来讨论。

(一)了解英语隐喻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隐喻认知意识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是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讲清各个词语的隐含意义,让学生能具备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理解词汇的多义性,并加强词汇记忆。为此,要了解隐喻的认知机制,即概念映射。隐喻概念有利于语言信息的内化,隐喻蕴含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许多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具有概括性,从相关侧面系统彰显了某些事物的内部建构,而又在语篇中通过系列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善于运用这些概念启发学生,无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归纳、领悟和习得目标语。

以下是通过对几类英语词汇的具体教授,以阐述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隐喻的思维方式。

首先,具有习语或熟语性质的词汇。以往习语的教授都比较生搬硬套,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老

它师在教授时只是把习语当作一个整体,没有注意到大多数具有习语性质的词汇其背后都有隐含意义。

们大都是隐喻表述。

例如:

“爱情似火”LOVEISFIRE的概念隐喻:

Iamburningwithlove.我为爱所煎熬。

Shecarriesatorchforhim.她单恋着他。

“冲突似火”VIOLENCEISFIRE的概念隐喻:

Thekillingsparksoftheriot.屠杀引发骚乱。

Theflamesofwarspreadquickly.战火迅速蔓延开来。

Theyextinguishedthelastsparkofrevolution.他们扑灭了最后一丝革命之火。

还有一些方位隐喻,例如:

HAPPYISUP;SADISDOWN

HEALTHANDLIFEAREUP;SICKNESSANDILLNESSAREDOWNMOREISUP;LESSISDOWN

90

例句如下: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HumanitiesScience)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第25卷VIRTUREISUP;DEPRAVITYISDOWN

Thingsarelookingup.事情看起来有好转。

Hecamedownwiththeflu.他感冒,病倒了。

I'mfeelinguptoday.今天我精神振奋。

I'mfeelingdownthismorning.今天早上我觉得精神不振。

上面的例子都是用具体的东西来代替抽象的、较难理解的事物,这属于习语性质的表述。在理解的时候不能从字面意思直接入手,教师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整体的教学方法,即先要提出概念隐喻,指出它们不是仅仅运用了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再用源域,即学生用已学过的、熟悉的知识来解释和学习目标域,就是新的、较为抽象的知识。老师应该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发现和学习隐喻,当学生熟悉隐喻方法后,便有利于记忆对这些具有习语性质的表述。

其次,是具有多义性的单词。许多单词除了其核心意义之外,还具有许多引申意义。教师应该首先讲清楚这些引申的意义一般是把具体的意义用为较为抽象的意义。单词的多义性是较难教学的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该隐喻理论。例如,heavy一词,其基本意义是表示某种东西很重,但用在heavyrain,heavystorm,heavytea等等一些短语中,即使查阅词典,也不太容易直接理解其意义,只有运用概念隐喻思维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搭配。如heavyrain,是把“重”的意义映射到雨水多的概念中,让人仿佛能感觉到雨水

“nose”“像重物一样压在人身上,具体而形象。又如:byanose”(以少许之差)“,noseforsth.”(探查或发现

某事物的能力)“,getupsb.’snose”(惹恼某人)。有些学生在记这些词组或短语时,完全死记硬背,印象是不会深刻的。稍加留意则不难发现,这些短语的意义都是以词汇“nose”为中心,通过隐喻而产生的。在这里,Nose不再是具有所指意义的名词,而有了更多具体的引申义。在byanose中,用nose这个具体的物来指抽象的距离。这种形象的比喻能让人具体地体会到两物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词汇具有一个最基本的也就是核心意义,而较为边缘的意义常常通过概念隐喻,从而与中心词义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学生对词汇隐喻的认知过程将使他们对该词的相关短语记忆深刻而长久。教师在教授此类词汇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一个单词的各项意义都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对语境和已经社会化的知识的学习,从而发现核心意义与引申意义之间是以概念隐喻来连接的。

(二)及时介绍相关文化背景,扩大学生知识面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建构知识的工具,它是一种心理的迁移,是人们在心理上由始发认知域(sourcecognitivemodel)向目标认知域(targetcognitivemodel)的一种映射。因此,隐喻喻题(tenor)和喻体(vehicle)的选择和匹配既是语言形式,又是概念模式,更是文化模式,有其文化内涵。隐喻没有国界,但从不同民族使用的隐喻中,可以看到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的趋同性和趋异性。所以,隐喻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相关文化背景的教学。

例如,英国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航海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因此英语拥有大量航海方面的隐喻。如:tokeepone’sheadabovethewater(奋力图存)、beallatsea(不知所措)、takethewindoutofone’s

抢占上风)等。这些隐喻在语言上已经成语化,在认知上已经概念化,它们描写和记录了sail(先发制人、

水手们的海上生活和与大海搏斗的情景,其中不少经久使用,魅力不衰。我国历史上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汉语也有许多隐喻反映了我国农民勤劳朴素的优秀品德,是他们世代务农或做人的经验总结,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中英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一点在各自使用的隐喻里也反映出来。佛教在中国历代比较流行,汉语中有许多相关的隐喻,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英国人多信奉基督教,在英国随处可见教堂,因此给英语也增添了许多隐喻,如“Aspoorasthechurchmouse”(穷得如教堂老鼠,赤贫如洗),Awolfin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等。这样,在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之后,会帮助掌握具有隐喻含义的词汇。

第2期

(三)系统地教授隐喻沈掌荣: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91

如果要使以上的步骤顺利进行,就要系统地教授隐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隐喻的认知机制。可以简要地学习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让学生学会隐喻思维。鉴于知识和人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故要学会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人的直接经验。其次,收集典型的隐喻例子进行系统地教学,这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具有隐喻意义的词汇,都会具有让人感兴趣的知识,这不仅能建立一个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打消学生对词汇学习的恐惧感。再次,在遇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隐喻例子,最好不要放过,以养成学生隐喻思维的习惯。最后就是进行中外文化的讲解。这些步骤往往是相互融合,不能截然分开。因此,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

以上通过对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的简要介绍,我们认识到隐喻不能仅仅视为修辞手法,而是人们进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首先要搞清隐喻的特质。即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行思维的的基本方式之一。

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认知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把已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知识中以加深理解。其次要清楚词汇一般不止一个意义,它除了最核心的意义外,还有引申义。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多义引申,较快地掌握其隐喻引申义,这对具有习语性质的词汇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总之,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打开学习英语词汇的思路。

[参考文献]

[1]Harmer,Jeremy.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0.

[2]Krashen,S,T.Terrell.TheNaturalApproach[M].London:PrenticeHall,1988.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4]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5]刘正光.隐喻的认知研究—理论和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6]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Perie,HG,Oshlag,RS.Metaphorandlearning[C]//Ortony,A.Metaphorand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579-609.

TheApplicationofLakoff'sMetaphorTheory

to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

SHENZhang-rong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ZhejiangOceanUniversity,Zhoushan316000,China)

Abstract: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isveryimportantanddifficultinteaching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Nowadays,furtherstudieshavebeenmadeinthisarea.Differenttheorieshavebeenintroducedinto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Thewell-formulatedandusage-basedcognitivelinguisticsprovidesthetheoreticalfoundationfor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ThispaperintendstoagiveprofounddemonstrationofhowtoapplyLakoff'smetaphortheorytotheteachingofEnglishvocabularywiththehopeofimprovingteachingeffectiveness.

Keywords: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cognitivelinguistics;Lakoff'smetaphortheory

第25卷第2期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Vol.25No.22008年6月(HUMANITIESSCIENCE)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第,25卷June.2008

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沈掌荣

(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英语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目前人们对它的研究也更为深入,不同的理论陆

续应用于词汇教学。以应用为基础的(usage-based)认知语言学的日益完善,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文章着重从认知语言学家莱柯夫提出的认知隐喻理论出发,阐释如何将该理论有效地应用于英语词汇教学,以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18(2008)02-0088-04

词汇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和语音、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三要素。许多语言学家都提到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例如,Harmer曾说,如果我们把语言结构比作一个骨架的话,那么词汇就是它上面的血和肉[1]。Krashen&Terrell也阐述过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及成功的词汇教学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社会生活和以后的进一步深造所起的重要作用。[2]我国语言学家胡春洞先生更持英语教学中广义的词汇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主流的观点。1990年他提出了五个等式,即广义的词汇教学就是整个英语教学。具体地说:教词汇=教文化,教词汇=教交际,教词汇=教思考,教词汇=教学习,教词汇=教语言[3]。可见,英语词汇教学不仅在国外,而且在国内也同样得到重视,许多理论方法都相继运用到国内的

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体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及语料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中。例如,认知心理学、

库等多种学科都谈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利用认知语言学中莱柯夫的隐喻理论的也不乏其人,但大多停留在理论的介绍上,本文则想着重谈谈如何把莱柯夫的隐喻理论有效地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中。

一、莱柯夫的隐喻理论框架

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隐喻在人类思维与语言中的认知意义的发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具有认知语言学的基本特性。其基本观点是:以体验哲学为哲学基础,语言不再是自治的,而是人的一般认知能力的一部分,通过语言对世界知识感兴趣[4]。以George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功不可没,认知隐喻理

“但为了表述方便,同时也为了凸现Lakoff的首要贡献,我们将认知语言学里所知论的产生非一人之功,

[5]的认知隐喻理论简称为‘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他们给隐喻下的1980年,Lakoff和Johnson出版了划时代的隐喻理论专著

定义为: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6]。人类初期认识的事物往往是有形的、具体的、容易理解的物体,所创造和使用的词汇也大多表示相应的具体的事物。随着认识的发展,人类就获得

抽象的、难以定义的概念能力。于是借助于表示了参照已知的具体事物的概念认识和经历对待无形的、

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形成了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隐喻语言。隐喻的工作机制是概念映射,莱柯夫提出源域(sourcedomain)和目标域(targetdomain)的概念。源域是人们熟知的、具体的,目标域则是陌生的、抽象的。在理解某一事物时,就运用到了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例如:“爱情是旅程”

[收稿日期]2008-03-05[](),男,。

第2期沈掌荣: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89

“爱情是旅程”的映射:(loveisjourney)反映了人们认知的基本途径:从具体到抽象。我们可以描绘出

恋爱者→旅行者

恋爱目标→旅行目的地

恋爱波折→旅途中的困难

许多隐喻很明显,但是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的所谓的“死喻”(deadmetaphor)。例如:

Thetimewillcome.

Weconstructatheory.

事实上,这些表述已经像其他单词或者短语一样已经固化,基本上看不出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通过对此的研究,发现隐喻是人们理解抽象事物的重要方式。椐统计,语言中70%的词义是隐喻或源于隐喻[7]。由于人的认知机制的相似性,隐喻也具有普遍性。所以,隐喻可视为词义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隐喻在日常语言中是经常出现的,所以,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仅仅教授和理解词汇的字面意义是远远不够的。从应用语言学的角度看,词汇的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均应考虑到。当然,外语学习者首先要掌握词汇的核心意义,也可以说是基本的字面意义。这种意义也是词典中首先列出来的。其次要揭示具体语境中词语隐含的比喻意义。Perie&Oshlag认为,隐喻的教学功能体现在隐喻能够利用教师与学生之间

那么,如何让教师能充分运共有的经验基础,在教师的理性知识与学生的知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8]。

用莱柯夫的认知隐喻理论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几点来讨论。

(一)了解英语隐喻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隐喻认知意识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是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讲清各个词语的隐含意义,让学生能具备由此及彼的思维能力,从而有利于理解词汇的多义性,并加强词汇记忆。为此,要了解隐喻的认知机制,即概念映射。隐喻概念有利于语言信息的内化,隐喻蕴含着人们赖以生存的许多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具有概括性,从相关侧面系统彰显了某些事物的内部建构,而又在语篇中通过系列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如果善于运用这些概念启发学生,无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归纳、领悟和习得目标语。

以下是通过对几类英语词汇的具体教授,以阐述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隐喻的思维方式。

首先,具有习语或熟语性质的词汇。以往习语的教授都比较生搬硬套,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老

它师在教授时只是把习语当作一个整体,没有注意到大多数具有习语性质的词汇其背后都有隐含意义。

们大都是隐喻表述。

例如:

“爱情似火”LOVEISFIRE的概念隐喻:

Iamburningwithlove.我为爱所煎熬。

Shecarriesatorchforhim.她单恋着他。

“冲突似火”VIOLENCEISFIRE的概念隐喻:

Thekillingsparksoftheriot.屠杀引发骚乱。

Theflamesofwarspreadquickly.战火迅速蔓延开来。

Theyextinguishedthelastsparkofrevolution.他们扑灭了最后一丝革命之火。

还有一些方位隐喻,例如:

HAPPYISUP;SADISDOWN

HEALTHANDLIFEAREUP;SICKNESSANDILLNESSAREDOWNMOREISUP;LESSISDOWN

90

例句如下: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HumanitiesScience)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第25卷VIRTUREISUP;DEPRAVITYISDOWN

Thingsarelookingup.事情看起来有好转。

Hecamedownwiththeflu.他感冒,病倒了。

I'mfeelinguptoday.今天我精神振奋。

I'mfeelingdownthismorning.今天早上我觉得精神不振。

上面的例子都是用具体的东西来代替抽象的、较难理解的事物,这属于习语性质的表述。在理解的时候不能从字面意思直接入手,教师应该采用自上而下的整体的教学方法,即先要提出概念隐喻,指出它们不是仅仅运用了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再用源域,即学生用已学过的、熟悉的知识来解释和学习目标域,就是新的、较为抽象的知识。老师应该让学生有意识的去发现和学习隐喻,当学生熟悉隐喻方法后,便有利于记忆对这些具有习语性质的表述。

其次,是具有多义性的单词。许多单词除了其核心意义之外,还具有许多引申意义。教师应该首先讲清楚这些引申的意义一般是把具体的意义用为较为抽象的意义。单词的多义性是较难教学的部分,教师应充分利用该隐喻理论。例如,heavy一词,其基本意义是表示某种东西很重,但用在heavyrain,heavystorm,heavytea等等一些短语中,即使查阅词典,也不太容易直接理解其意义,只有运用概念隐喻思维才能更好地掌握其搭配。如heavyrain,是把“重”的意义映射到雨水多的概念中,让人仿佛能感觉到雨水

“nose”“像重物一样压在人身上,具体而形象。又如:byanose”(以少许之差)“,noseforsth.”(探查或发现

某事物的能力)“,getupsb.’snose”(惹恼某人)。有些学生在记这些词组或短语时,完全死记硬背,印象是不会深刻的。稍加留意则不难发现,这些短语的意义都是以词汇“nose”为中心,通过隐喻而产生的。在这里,Nose不再是具有所指意义的名词,而有了更多具体的引申义。在byanose中,用nose这个具体的物来指抽象的距离。这种形象的比喻能让人具体地体会到两物之间的距离相差很小。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词汇具有一个最基本的也就是核心意义,而较为边缘的意义常常通过概念隐喻,从而与中心词义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学生对词汇隐喻的认知过程将使他们对该词的相关短语记忆深刻而长久。教师在教授此类词汇时应引导学生注意一个单词的各项意义都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对语境和已经社会化的知识的学习,从而发现核心意义与引申意义之间是以概念隐喻来连接的。

(二)及时介绍相关文化背景,扩大学生知识面

隐喻是人们认识世界、建构知识的工具,它是一种心理的迁移,是人们在心理上由始发认知域(sourcecognitivemodel)向目标认知域(targetcognitivemodel)的一种映射。因此,隐喻喻题(tenor)和喻体(vehicle)的选择和匹配既是语言形式,又是概念模式,更是文化模式,有其文化内涵。隐喻没有国界,但从不同民族使用的隐喻中,可以看到世界上不同民族文化的趋同性和趋异性。所以,隐喻在教学中一定要有相关文化背景的教学。

例如,英国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航海自古以来就非常发达,因此英语拥有大量航海方面的隐喻。如:tokeepone’sheadabovethewater(奋力图存)、beallatsea(不知所措)、takethewindoutofone’s

抢占上风)等。这些隐喻在语言上已经成语化,在认知上已经概念化,它们描写和记录了sail(先发制人、

水手们的海上生活和与大海搏斗的情景,其中不少经久使用,魅力不衰。我国历史上是个农业国,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汉语也有许多隐喻反映了我国农民勤劳朴素的优秀品德,是他们世代务农或做人的经验总结,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中英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一点在各自使用的隐喻里也反映出来。佛教在中国历代比较流行,汉语中有许多相关的隐喻,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英国人多信奉基督教,在英国随处可见教堂,因此给英语也增添了许多隐喻,如“Aspoorasthechurchmouse”(穷得如教堂老鼠,赤贫如洗),Awolfinsheep’s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等。这样,在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之后,会帮助掌握具有隐喻含义的词汇。

第2期

(三)系统地教授隐喻沈掌荣: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91

如果要使以上的步骤顺利进行,就要系统地教授隐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隐喻的认知机制。可以简要地学习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让学生学会隐喻思维。鉴于知识和人的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故要学会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人的直接经验。其次,收集典型的隐喻例子进行系统地教学,这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具有隐喻意义的词汇,都会具有让人感兴趣的知识,这不仅能建立一个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打消学生对词汇学习的恐惧感。再次,在遇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隐喻例子,最好不要放过,以养成学生隐喻思维的习惯。最后就是进行中外文化的讲解。这些步骤往往是相互融合,不能截然分开。因此,要求教师自身具备很高的文化素养。

以上通过对莱柯夫认知隐喻理论的简要介绍,我们认识到隐喻不能仅仅视为修辞手法,而是人们进

因此,在词汇教学中,首先要搞清隐喻的特质。即隐喻是人们以一种事物去理行思维的的基本方式之一。

解和体验另外一种事物的认知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把已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新的知识中以加深理解。其次要清楚词汇一般不止一个意义,它除了最核心的意义外,还有引申义。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多义引申,较快地掌握其隐喻引申义,这对具有习语性质的词汇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总之,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帮助学生打开学习英语词汇的思路。

[参考文献]

[1]Harmer,Jeremy.ThePracticeofEnglishLanguage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0.

[2]Krashen,S,T.Terrell.TheNaturalApproach[M].London:PrenticeHall,1988.

[3]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4]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5]刘正光.隐喻的认知研究—理论和实践[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6]Lakoff,G,Johnson,M.MetaphorsWeLiveBy[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0.

[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Perie,HG,Oshlag,RS.Metaphorandlearning[C]//Ortony,A.MetaphorandThough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3:579-609.

TheApplicationofLakoff'sMetaphorTheory

to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

SHENZhang-rong

(CollegeofForeignLanguages,ZhejiangOceanUniversity,Zhoushan316000,China)

Abstract: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isveryimportantanddifficultinteaching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Nowadays,furtherstudieshavebeenmadeinthisarea.Differenttheorieshavebeenintroducedinto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Thewell-formulatedandusage-basedcognitivelinguisticsprovidesthetheoreticalfoundationfor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ThispaperintendstoagiveprofounddemonstrationofhowtoapplyLakoff'smetaphortheorytotheteachingofEnglishvocabularywiththehopeofimprovingteachingeffectiveness.

Keywords: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cognitivelinguistics;Lakoff'smetaphortheory


相关内容

  • 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
  • 山东外语教学 Shando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Journal 2007年第1期(总第116期) 从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英语语法及其教学 撒忠清,董宏乐 1 2 (1.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无锡 214122;2.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上海 20043 ...

  • 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
  • 2009年1月第26卷第l期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Jol唧alof Hubei J蚰.2009 V01.26 Nnl UIlive玛时ofEd塑tion 英语名词化现象及其汉译途径 杜玉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南京210044) 摘要:名词化现象是英语正式语体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英语书 ...

  • 基于句酷批改网的二语写作词汇隐喻能力的调查研究_陈建春
  • 第16卷·第6期 2013年12月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Vol.16,No.6Dec.2013 JournalofSuzhouEducationInstitute 基于句酷批改网的二语写作词汇隐喻能力的调查研究 陈建春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南昌· 330013)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句酷批改网收集 ...

  • (全英文论文)论商务英语信函写作的语篇衔接与连贯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近年部分院校硕士论文题目
  • 近年部分院校硕士论文题目 这里收集了近年来部分院校硕士论文的题目,来源于中国期刊网(CNKI).由于保护版权尊重知识产权的要求,没有得到中国期刊网或者论文作者的授权,语言文化翻译网站不能提供全文,只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提供论文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以及论文提交时间,以便于读者查找.需要浏 ...

  • 概念隐喻的认知阐释及概念隐喻能力
  •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3卷第3期 双月刊2007年5月出版 概念隐喻的认知阐释及概念隐喻能力 陆国君,宋建清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摘要:概念隐喻体现的是语言的概念(经验)功能.一方面,通过在词汇语法层面产生名词化,话语者可 以对所构建的经验意义(事件.关系.范畴等)进 ...

  • 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
  • 2003年第6期 外 国 语 总第148期 No.6, November 2003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General Serial No.148 文章编号:1004-5139(2003)06-0038-08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隐喻理论在二语 ...

  • 中英爱情谚语的隐喻研究及其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中的生与死 2 Preciseness of Legal English 3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4 从动物习语的比较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5 关于高中生英语听力理解中非语言因素的研究 6 从保罗的恋母 ...

  • (全英文论文)致加西亚的信对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启示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5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