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40.

(1)表现:思想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科技文化上: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华(或儒家)文化圈形成;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国文化对欧洲有一定的影响。(6分)

原因: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巩固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科技文化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6分)

(2)新文化运动意图利用西方文化扫除中国传统文化来实现民主政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有效性,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6分)

主要途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改革开放;文化教育: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增进了解。(7分)

41. (12分)

示例一:观点:鸦片战争后,传统夷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论述: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阶层主张“师夷长技”,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地理、政治。材料一中魏源了解到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人民主权(部酋、大酋总、皆自下始)等美国民主政治的零星状况。使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周政)进行主观理解。体现了对美国政体的肯定,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启丁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示例二:观点:19世纪中叶,法国学术界对美国民主既有批判也有借鉴。

论述:法国大革命后,法兰西政局动荡,民主与专制激烈斗争,材料二中托克维尔从美国民主政治出发,对法国现实政治进行了批判。认识到美国共和制应是法国的学习对象,但也批判了美国民主中的贵族政治的痕迹。表达了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民主平等势不可挡的主观愿望。

示例三:观点:建国初历史教科书对美国政体存在一定偏见。

论述: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对抗加剧。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中美关系恶化。50年代末受国内左倾思潮影响,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材料三中历史教科书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进行了批判,具有一定偏见。这反映了政治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示例四:美国政体优越性与局限性兼具。

论述:美国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材料一中魏源从民本思想的角度肯定了美国

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材料四中当代美国政治家亦肯定美国宪政中的人民主权原则。美国政体也存在局限性,例如保留了大量贵族政治的痕迹(如精英政治)。同时,美国民主也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黑人和工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美国民主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这反映了民主制度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示例五:历史认识受时代背景、政治立场、个人身份、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 论述:面对民族危亡,魏源通过介绍西方以期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托克维尔眼见法国革命后政治动荡的社会现实,通过探讨美国民主的优劣表达对自由平等的诉求;而50年代的中国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侧重批判美国政治的弊端;当代美国政治家从美国的价值观念出发,颂扬了美国宪政民主的优越性。以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立场、身份、价值观下的多元历史认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趋势:官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匠制度的改革;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弊端。(按2点给分,每点2分,共4分)

(2)影响: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减轻工匠负担;促进民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每点3分,共9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原因: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美国集中力量保持在欧洲的优势;美国要避免在东亚大陆与苏联的直接对抗;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具有在日本建立亚洲战略中心的优势;苏联力图扩大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

影响: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客观上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日本获得了美国的扶植而迅速崛起。(言之有理即可,3分)

(2)20世纪70年代前期,面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中国缓和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加强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了反苏统一战线;东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日本、亚洲“四小龙”先后崛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东亚地区出现经济繁荣局面。(言之有理即可,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一战期间,日本宣布对德作战,趁机出兵占领中国山东。一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试图收回对山东的主权。(6分)

(2)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率先提出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顾维钧据理力争山东主权回归;他不畏强权,但因为弱国地位,无力改变现实;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勇于抗争的典范 ,同为华盛顿会议上山东主权回归埋下了伏笔。他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外交家。(9分 )

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40.

(1)表现:思想文化上: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基础。科技文化上: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华(或儒家)文化圈形成;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中国文化对欧洲有一定的影响。(6分)

原因:兼容整合、交流互鉴;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巩固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科技文化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6分)

(2)新文化运动意图利用西方文化扫除中国传统文化来实现民主政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但过于强调西方文化的有效性,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6分)

主要途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改革开放;文化教育: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对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加强与各国的交流增进了解。(7分)

41. (12分)

示例一:观点:鸦片战争后,传统夷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论述: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阶层主张“师夷长技”,向国人介绍西方的地理、政治。材料一中魏源了解到美国的联邦制、总统制、人民主权(部酋、大酋总、皆自下始)等美国民主政治的零星状况。使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周政)进行主观理解。体现了对美国政体的肯定,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启丁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潮流。

示例二:观点:19世纪中叶,法国学术界对美国民主既有批判也有借鉴。

论述:法国大革命后,法兰西政局动荡,民主与专制激烈斗争,材料二中托克维尔从美国民主政治出发,对法国现实政治进行了批判。认识到美国共和制应是法国的学习对象,但也批判了美国民主中的贵族政治的痕迹。表达了贵族制度必然衰落和民主平等势不可挡的主观愿望。

示例三:观点:建国初历史教科书对美国政体存在一定偏见。

论述:20世纪50年代,两极格局形成,冷战对抗加剧。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政策,中美关系恶化。50年代末受国内左倾思潮影响,为了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材料三中历史教科书对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进行了批判,具有一定偏见。这反映了政治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示例四:美国政体优越性与局限性兼具。

论述:美国民主制度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材料一中魏源从民本思想的角度肯定了美国

民主制度的优越性。材料四中当代美国政治家亦肯定美国宪政中的人民主权原则。美国政体也存在局限性,例如保留了大量贵族政治的痕迹(如精英政治)。同时,美国民主也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黑人和工人的权利得不到保障。美国民主既有优越性也有局限性。这反映了民主制度必须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示例五:历史认识受时代背景、政治立场、个人身份、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影响。 论述:面对民族危亡,魏源通过介绍西方以期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托克维尔眼见法国革命后政治动荡的社会现实,通过探讨美国民主的优劣表达对自由平等的诉求;而50年代的中国受国内外形势影响,侧重批判美国政治的弊端;当代美国政治家从美国的价值观念出发,颂扬了美国宪政民主的优越性。以上反映了不同时代、立场、身份、价值观下的多元历史认识。

44.【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趋势:官府对工匠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2分)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匠制度的改革;官营手工业管理的弊端。(按2点给分,每点2分,共4分)

(2)影响: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减轻工匠负担;促进民间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渐趋衰落。(每点3分,共9分)

45.【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原因:美苏冷战的重点在欧洲,美国集中力量保持在欧洲的优势;美国要避免在东亚大陆与苏联的直接对抗;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具有在日本建立亚洲战略中心的优势;苏联力图扩大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和影响力。(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可,6分)

影响:加剧了欧洲的紧张局势;客观上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使日本获得了美国的扶植而迅速崛起。(言之有理即可,3分)

(2)20世纪70年代前期,面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中国缓和与美国、日本的关系,加强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合作,建立了反苏统一战线;东亚国家之间加强合作,日本、亚洲“四小龙”先后崛起,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东亚地区出现经济繁荣局面。(言之有理即可,6分)

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一战期间,日本宣布对德作战,趁机出兵占领中国山东。一战结束,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试图收回对山东的主权。(6分)

(2)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率先提出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顾维钧据理力争山东主权回归;他不畏强权,但因为弱国地位,无力改变现实;以顾维钧为代表的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勇于抗争的典范 ,同为华盛顿会议上山东主权回归埋下了伏笔。他在巴黎和会上的表现,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外交家。(9分 )


相关内容

  • 高三历史教学心得
  • 仔细想想我们已学了六年的历史了,六年下来,对历史或多或少有一点感悟吧.下面,我就自己谈谈有关历史的想法. 第一:我觉得兴趣很重要."兴趣是学习的老师",的确这样.如果你看到历史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就像见到阔别已久的朋友,那么我敢说你的历史一定学得不错.心里有着这份对历史的追求,你 ...

  • 高三历史教学心得2篇
  • 仔细想想我们已学了六年的历史了,六年下来,对历史或多或少有一点感悟吧.下面,我就自己谈谈有关历史的想法. 第一:我觉得兴趣很重要."兴趣是学习的老师",的确这样.如果你看到历史会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就像见到阔别已久的朋友,那么我敢说你的历史一定学得不错.心里有着这份对历史的追求,你 ...

  •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 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从总体上看,难度较大,但是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模拟性.试题很灵活,比较全面的考查了考生的记忆.理解.综合归纳和整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以材料为情境设计试题,以能力为立意全面考查考生,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现实性.应用性.选择题从选题内 ...

  •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 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回答:"功成 ...

  • 20综合10年高考高三历史百日冲刺计划
  • 1 1 2010年高考高三历史百日冲刺计划 高三历史备课组 高考百日之际,历史复习安排两轮:高三二轮复习从2010年3月开始,至5月初结束:第三轮从五月初到六月初.本轮复习担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巩固提高的重任,是高三备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一.基本任务 1.进一步提高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达到熟 ...

  • 高三历史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高三历史组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是由名师堂提供的2017年全国高考调研仿真试卷 (四),试卷主要考查了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的主干知识和选修一.三.四.本次考试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加大对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核力度.同时,命题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 ...

  • 文综: 除了数学,我最怕你! 高三文综复习如何高效刷题.提高成绩?
  • 更多提分宝典 即将陆续推出 对文科生来说,最头疼的如果不是数学,那一定是文综了.文科综合,可以说是文科生在学习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也是高考中区分度非常大的一科. 首先要在大面上说一下,对待文综的态度.一轮复习时候可能文综老师经常说要重视文综,但是我们常常重视不起来. 就全国卷而言,三科题目三百分, ...

  •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下)
  • 高三历史教学反思(下) 广州市113中学 朱全红 本反思主要依据<广州市113中学2006届历史班学生调查问卷>(见反思上附件2)的调查结果.本届历史班学生共47人,参加测试人数44人,实收问卷44份,3位艺术类考生未参加本次调查.本次调查对学生的唯一要求是:实事求是,可以空着不做,但要 ...

  •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 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指导意见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江苏省<历史考试说明>的要求,结合我区高三历史教学实际,特制定2016-2017学年度高三历史教学工作意见. 一.2016年江苏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执行新课程标准的江苏省的高考历史命题随新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