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994年8月15日建设部令第36号发布)

第一条 为推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第三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是: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面与规模;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四条 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或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包括直辖市、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域)城镇体系规划四个基本层次。

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按行政区划划定。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可以编制跨行政地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第五条 城镇体系规划应同相应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及上一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第七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或自治县、旗、自治旗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由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八条 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应具备区域城镇的历史、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有关城市和部门协助提供。

第九条 承担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的规定。

第十条 城镇体系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

第十一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纳入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的总体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行分级审批。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报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设市城市和重要的县城。

省域(或自治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市、县城和其他重要的建制镇、独立工矿区。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区。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建制镇、独立工矿区和集镇。

第十三条 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四条 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深度,由组织编制机关参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根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1、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

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

(1)城镇现状建设和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图;

(2)城镇体系规划图;

(3)区域社会及工程基础设施配置图;

(4)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

图纸比例:全国用1:250万,省域用1:100万~1:50万,市域、县域用1:50万~1:10万。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万~1:1万。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

[注]本办法第十一条内容已经国务院同意。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试 行)

(2000年4月6日建村[2000]74号文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远郊区,下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

⒈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⒉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⒊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⒉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⒊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⒋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⒌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⒍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⒎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⒏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⒐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 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九条 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有条件的可划分经济区。

第十条 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及其构成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城乡、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选取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有条件的提出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布局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条 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类用地的空间范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防灾减灾等要求,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第十三条 区域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安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分析能够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 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交通网络规划。在区域大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运输需求,提出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案以及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布局,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重点是公路网和水运网。

⒉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预测,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合理分配用水的方案,统筹安排水厂,选择供水方式和管网布局;根据污水量预测和地形条件,统筹布置污水管网、排放口及处理设施。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县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量需求,统筹安排电网、变电站等电力供应设施。在全国或区域电信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县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结合电信现状,预测业务量,统筹安排局所设置和电信网络。 ⒊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对不同层次上学人口数量的预测,统筹安排和调整各类学校的规模和布点;根据卫生保健的发展需求,预测所需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统筹布局医疗网点;根据精神

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安排休疗养等福利设施。

⒋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综合评价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制定县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根据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结合当地特点,深入分析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防洪、防震、消防、人防等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选择主要灾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⒌其他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编制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第十五条 近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5年内具体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并进行投资估算、建设用地预测,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行政区划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件两部分。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必须内容简明、文

字精炼、用词准确。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附有关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规划图件至少应当包括(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1:10万):

⒈县域综合现状图;

⒉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⒊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⒋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⒌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⒍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⒎重点地区规划图。

第十八条 本要点在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试行,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11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1994年8月15日建设部令第36号发布)

第一条 为推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

第三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是:综合评价城镇发展条件;制订区域城镇发展战略;预测区域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拟定各相关城镇的发展方面与规模;协调城镇发展与产业配置的时空关系;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引导和控制区域城镇的合理发展与布局;指导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

第四条 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分为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省域(或自治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市域(包括直辖市、市和有中心城市依托的地区、自治州、盟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包括县、自治县、旗域)城镇体系规划四个基本层次。

城镇体系规划区域范围一般按行政区划划定。根据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需要,可以编制跨行政地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第五条 城镇体系规划应同相应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及上一层次的城镇体系规划相协调。

第六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二十年。

第七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或地区行署、自治州、盟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或自治县、旗、自治旗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由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八条 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应具备区域城镇的历史、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有关城市和部门协助提供。

第九条 承担编制城镇体系规划任务的单位,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划设计单位资格的规定。

第十条 城镇体系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征求有关单位的意见。

第十一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报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市域、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纳入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驻地镇的总体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实行分级审批。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报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第十二条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设市城市和重要的县城。

省域(或自治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市、县城和其他重要的建制镇、独立工矿区。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区。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涉及的城镇应包括建制镇、独立工矿区和集镇。

第十三条 城镇体系规划一般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综合评价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建设条件;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3、确定本区域的城镇发展战略,划分城市经济区;

4、提出城镇体系的功能结构和城镇分工;

5、确定城镇体系的等级和规模结构;

6、确定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7、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社会设施;

8、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9、确定各时期重点发展的城镇,提出近期重点发展城镇的规划建议;

10、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四条 跨行政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和深度,由组织编制机关参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根据规划区域的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五条 城镇体系规划的成果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主要图纸。

1、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

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

附件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包括综合规划报告、专题规划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2、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图纸:

(1)城镇现状建设和发展条件综合评价图;

(2)城镇体系规划图;

(3)区域社会及工程基础设施配置图;

(4)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

图纸比例:全国用1:250万,省域用1:100万~1:50万,市域、县域用1:50万~1:10万。重点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示意图用1:5万~1:1万。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

[注]本办法第十一条内容已经国务院同意。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试 行)

(2000年4月6日建村[2000]74号文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县域(包括县级市、城市远郊区,下同)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制定本要点。

第二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具体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

第三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遵循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以经批准的省(包括由国务院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下同)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为依据,并与相关规划相协调。

第四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任务是:落实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的要求,指导乡镇域村镇规划的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突出三个重点:

⒈确定城乡居民点有序发展的总体格局,选定中心镇,防止一哄而起,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⒉布置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防止重复建设,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⒊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5至20年,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5年。

第六条 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具备县域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基础资料以及必要的勘察测量资料。资料由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负责收集,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提供。

第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分析全县基本情况,综合评价县域的发展条件;

⒉明确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

⒊预测县域人口,提出城镇化战略及目标;

⒋制定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选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 ⒌协调用地及其他空间资源的利用;

⒍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

⒎制定专项规划,提出各项建设的限制性要求;

⒏制定近期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实施规划的目标及重点; ⒐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

第八条 县情分析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区位分析;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评价;经济基础及发展前景分析;社会与科技发展分析;生态环境分析;提出县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第九条 产业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根据经济发展总体战略规划提出的目标,明确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空间布局方案;有条件的可划分经济区。

第十条 县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规划期末和分时段县域总人口及其构成情况,制定城镇化发展目标,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和道路,提出人口空间转移的方向和目标。

第十一条 城乡居民点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预测城乡、城镇之间人口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选取重点发展的中心镇,提出城乡居民点集中建设、协调发展的总体方案;有条件的提出中心村和其他村庄布局的指导原则。

第十二条 用地及空间协调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划分用地功能类型,标示各类用地的空间范围。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防灾减灾等要求,提出不同类型土地及空间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性和引导性措施。

第十三条 区域性基础设施与社会服务设施统筹安排的主要内容是:提出分级配置各类设施的原则,确定各级居民点配置设施的类型和标准;根据设施特点,分析能够县域共享或局部共享的设施类型,提出各类设施的共建、共享方案,避免重复建设。

第十四条 专项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⒈交通网络规划。在区域大交通网络规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预测运输需求,提出交通运输网布局方案以及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的布局,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与城乡居民点的关系,重点是公路网和水运网。

⒉给排水、电力、电信工程设施规划。根据水源条件和用水需求预测,确定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合理分配用水的方案,统筹安排水厂,选择供水方式和管网布局;根据污水量预测和地形条件,统筹布置污水管网、排放口及处理设施。以大区域供电系统为基础,结合县域电源和电网现状、用电量和用电负荷结构,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量需求,统筹安排电网、变电站等电力供应设施。在全国或区域电信发展战略指导下,按照县域社会经济现代化的需要,结合电信现状,预测业务量,统筹安排局所设置和电信网络。 ⒊教科文卫等社会服务设施规划。根据对不同层次上学人口数量的预测,统筹安排和调整各类学校的规模和布点;根据卫生保健的发展需求,预测所需医疗卫生人员数量,统筹布局医疗网点;根据精神

文明建设的要求,统筹布局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安排休疗养等福利设施。

⒋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综合评价环境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制定县域环境保护的目标,提出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对策。根据需要,划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和风景名胜区等环境功能分区,明确各区的控制标准。结合当地特点,深入分析各类灾害的形势以及发展趋势,对防洪、防震、消防、人防等设施的现状情况进行评价,选择主要灾害类型提出防治措施。

⒌其他专项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编制广播电视、供热供气、科技发展、水利、风景旅游、文物古迹保护、园林绿化等规划。 第十五条 近期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是:确定5年内具体发展目标、建设项目,并进行投资估算、建设用地预测,作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立项的重要依据。

第十六条 实施规划的政策建议,主要应包括与城乡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户籍、行政区划和社会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成果应当包括规划文件和规划图件两部分。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规划说明书。规划文本是对规划的目标、原则和内容提出规定性和指导性要求的文件,必须内容简明、文

字精炼、用词准确。规划说明书是对规划文本的具体解释,应附有关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规划图件是规划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文本具有同等的效力。规划图件至少应当包括(除重点地区规划图外,图纸比例一般为1:5~1:10万):

⒈县域综合现状图;

⒉县域人口与城镇布局规划图;

⒊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⒋县域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图;

⒌县域环境保护与防灾规划图;

⒍近期建设和发展规划图;

⒎重点地区规划图。

第十八条 本要点在乡村城市化试点县(市)试行,其他县(市)可参照执行。

11


相关内容

  •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k
  • 二.<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自1994年9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为: 1.城镇体系的概念 城镇体系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在经济社会和空间发展上具有有机联系的城镇群体(见第二条) . 2.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 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是:综合评价城镇发展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 第三章城乡规划的实施 第四章城乡规划的修改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贵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 ...

  • 河南省城乡规划法实习办法
  •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 ...

  • 城市行政等级序列与城乡规划体系
  • 城市行政等级序列与城乡规划体系 王明田 [摘要]198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大力推广市辖县(或市带县)体制,通过建立地级市拉开了城市行政等级.其后历经三十年发展演变,在我国演化出一套完整的城市行政等级序列--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副地级市.县级市.镇级市等.城市行政等级序列是中国集权行政管理体制在城 ...

  • 河南省实施城乡规划法办法最新
  •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乡规划, 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 统筹城 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 )等有关法律. ...

  •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 安徽省人民政府令 第189号 <安徽省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5年12月29日省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王金山 二○○六年一月十九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规范城市规划管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 ...

  • 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办法征求意见
  • 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 (征求意见稿) 浏览次数:51 发布时间:2009-6-9 11:10:0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本 ...

  • 中国空间规划体系_现状_问题与重构_王向东
  • DOI:10.15957/j.cnki.jjdl.2012.05.002 第32卷第5期经济地理Vol.32,No.5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现状.问题与重构 王向东,刘卫东 (浙江大学土地科学与不动产研究所,中国浙江杭州 310029) 摘要:在世界各国无不对其空间规划体系进行改革完善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背 ...

  •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 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关于印发<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国土资源部门.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天津市土地管理条例>,严格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管理,现将<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