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契阔"的传奇

“死生契阔”的传奇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

——《倾城之恋》 白流苏,一个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封建保守家庭的女性,迫不得已离了婚,带着财产回到娘家。偏偏两个哥哥又是见钱眼开极为势力的人,把她的钱盘剥完了便嫌她是个累赘,说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生活在这样一个畸形的环境里,流苏是可悲的,可是她又不愿意降低身份放下自尊回去给逝世的前夫戴孝主丧,也不愿意随便找一个低下的职业糊口,怕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么,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她唯一逃离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来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于是她必须妥协。二十八岁的年龄,离过婚的经历,身无分文的经济条件,想要找一个能够给自己安定婚姻的男人,流苏知道这是不容易的,她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现实与性格间的矛盾让她不得不学会算计。 终于,那个人出现了。范柳源,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原是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的,他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本来是给宝络介绍的,结果阴差阳错,流苏与他相遇了,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

个男人。然而范柳源所享受的只是精神满足之后不受拘束不必负责任的个人自由,这一点,他们两个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柳源是情场老手,他的甜言蜜语和勾心斗角给流苏带来了很强烈的刺激感,这种感觉使流苏感到兴奋。前夫一元是一个堕落的富家子弟,流苏与他在一起的日子除了独守空房就是以泪洗面,甚至是惨遭毒打,离婚之后的七八年,又是天天生活在哥哥嫂子的嚷骂声中,压抑、沉闷的气氛使她的心也日渐冰封起来。如今,与范柳源的一番明争暗斗让她沉睡的激情重新燃烧起来,这就如同干柴遇到烈火,一碰撞到一起,便一发不可收拾,迅速燃烧、蔓延,直至化为灰烬。

范柳源无疑是满足流苏条件的男人,虽然外表不是特别英俊,但看起来也棱角分明,别具阳刚之气。流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她再也不想放手,哪怕她知道宝络一定在心里怨她恨她,她还为自己找了借口——“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范柳源呢,他对流苏也许有感情,也许只是为了满足男人的征服欲,又或者流苏只是他身边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不管怎么说罢,他对流苏也是有一定的兴趣的。他安排流苏来香港,与她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却始终不肯给她一个婚姻的承诺,流苏真的生气了,索性收拾东西回了上海。这次回来,她又多了一个“荡妇”身份,家是回不了了,只能靠自己,可是“寻了个低三下四的职业,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身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是现在,她对范柳原还没有绝望,她不能先自贬身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

拒绝和她结婚了。因此她无论如何得忍些时”。她是在用自己的命运打赌,真的是很可悲。不过好在她赌赢了,范柳源拍了电报来,她便屈服了,但这种屈服“是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份”。

第二次来,流苏顾不得矜持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不管怎样她都要抓住他,很容易的,她就把身体交给了他,等于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他的手中。然而,没有婚姻的承诺,流苏心里依然是忐忑不安的,“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流苏心里想的。最终,香港的倾覆成全了她,“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流苏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这场关于这个城市的劫难才成全了她们。 战争带来的是残缺,可为流苏和柳原带来的却是一场“圆满”。偶然的倾城,让他们抛却了所有,让他们从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冲破一切的结合——流苏得了名份,柳原也甘愿担起了责任。假如没有战争,两人将依然活在自己背负的壳中慢慢前行,谁也不会为对方付出真心,他们会按自定的生活轨迹走下去,看似丰盛,却是苍白悲哀。战争让人变得真实,死亡下,忽然感觉瞬间的变化即是烟消云散、阴阳相隔,容不得你有半点犹疑,因为生死只在顷刻,金钱、权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只有身边尚存气息的他(她)”,“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

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张爱玲的文字一直都是苍白的压抑的,她的小说也都是悲剧结尾,唯独这部《倾城之恋》,结局算是好的吧,虽然之中透漏着悲剧的意蕴,但起码从表面上看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张爱玲的作品在苍凉的基调中刻画一个个悲哀的女性。她极度不满“过渡阶段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于是,基于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把笔下的女性推向绝望。别人评价她做为一个职业女性,思想尚停留在“旧制度”间,认为结婚找个安乐窝比在社会上打拼更适合女性。而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逼她产生无奈的思想,于是,她逼笔下的女主角一个一个看似自愿其实无可奈何得往火坑里跳。 白流苏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看了好几遍,发现这个故事在构思上很具特点,这是细节问题,可以拿来研究一下,

开始:「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这是故事的引子

中间:「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干」。

结尾又重复了开始的一句话:「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

这样的结构设置,一个方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另一方面,这三句前后照应的话也道出了一个苍凉压抑的气氛和感情基调。

张爱玲的文笔可以说是锋利、干脆,本是言情作品,台词却句句

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少了一些词藻的华丽与虚假,读起来感觉毫无做作,有的只是真实与理所当然。真实之中有着些许浪漫与感慨,却又让人觉得不那么枯燥。

“有些傻话,不但是要背着人说,还得背着自己。让自己听见了也怪难为情的。譬如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

“偏有这些废话!”

“不说话又怪我不说话了,说话,又嫌唠叨!”

“我问你,你为什么不愿意我上跳舞场去?”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我可不像那么没事找事做。我认为好女人还是老实些的好。”

“你以为你跟别人不同么?我看你也是一样的自私。”

“怎样自私?”

“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

“不懂。”

“你要我对别人坏,独独对你好。”

“怎么又颠倒过来了?越发把人家搅糊涂了!”

富有情调的调侃语句与低沉的基调形成对比,是爱玲一贯的风格,严肃中不失幽默,可能这也是对当时那个暗哑的社会风气的无声反抗,亦或者是对自己人生不满的另一种调解吧。

总之,不管结局如何,这只是故事,是别人的传奇,自己的“死生契阔,与子成悦”还需自己把握。“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死生契阔”的传奇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

——《倾城之恋》 白流苏,一个生活在社会变革时期封建保守家庭的女性,迫不得已离了婚,带着财产回到娘家。偏偏两个哥哥又是见钱眼开极为势力的人,把她的钱盘剥完了便嫌她是个累赘,说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变成了败家子。回到娘家来,眼见得娘家就要败光了——天生的扫帚星!”生活在这样一个畸形的环境里,流苏是可悲的,可是她又不愿意降低身份放下自尊回去给逝世的前夫戴孝主丧,也不愿意随便找一个低下的职业糊口,怕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么,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她唯一逃离的方式只能是依靠男人来寻找自己的栖息之地,于是她必须妥协。二十八岁的年龄,离过婚的经历,身无分文的经济条件,想要找一个能够给自己安定婚姻的男人,流苏知道这是不容易的,她要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现实与性格间的矛盾让她不得不学会算计。 终于,那个人出现了。范柳源,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过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原是不相信爱情,不相信婚姻的,他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本来是给宝络介绍的,结果阴差阳错,流苏与他相遇了,就这样,两个各怀鬼胎的人遇到一处,展开了一场相互试探的爱情攻防战。白流苏的目的显而易见,她希望他能承诺她一纸婚姻,一

个男人。然而范柳源所享受的只是精神满足之后不受拘束不必负责任的个人自由,这一点,他们两个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柳源是情场老手,他的甜言蜜语和勾心斗角给流苏带来了很强烈的刺激感,这种感觉使流苏感到兴奋。前夫一元是一个堕落的富家子弟,流苏与他在一起的日子除了独守空房就是以泪洗面,甚至是惨遭毒打,离婚之后的七八年,又是天天生活在哥哥嫂子的嚷骂声中,压抑、沉闷的气氛使她的心也日渐冰封起来。如今,与范柳源的一番明争暗斗让她沉睡的激情重新燃烧起来,这就如同干柴遇到烈火,一碰撞到一起,便一发不可收拾,迅速燃烧、蔓延,直至化为灰烬。

范柳源无疑是满足流苏条件的男人,虽然外表不是特别英俊,但看起来也棱角分明,别具阳刚之气。流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她再也不想放手,哪怕她知道宝络一定在心里怨她恨她,她还为自己找了借口——“宝络心里一定也在骂她,同时也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一个女人,再好些,得不着异性的爱,也就得不着同性的尊重。女人们就是这一点贱”。范柳源呢,他对流苏也许有感情,也许只是为了满足男人的征服欲,又或者流苏只是他身边众多女人中的一个,不管怎么说罢,他对流苏也是有一定的兴趣的。他安排流苏来香港,与她一起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却始终不肯给她一个婚姻的承诺,流苏真的生气了,索性收拾东西回了上海。这次回来,她又多了一个“荡妇”身份,家是回不了了,只能靠自己,可是“寻了个低三下四的职业,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身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是现在,她对范柳原还没有绝望,她不能先自贬身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

拒绝和她结婚了。因此她无论如何得忍些时”。她是在用自己的命运打赌,真的是很可悲。不过好在她赌赢了,范柳源拍了电报来,她便屈服了,但这种屈服“是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份”。

第二次来,流苏顾不得矜持了,这是最后的机会,不管怎样她都要抓住他,很容易的,她就把身体交给了他,等于是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他的手中。然而,没有婚姻的承诺,流苏心里依然是忐忑不安的,“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是流苏心里想的。最终,香港的倾覆成全了她,“炸死了你,我的故事就该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还长着呢!”流苏的心中,自然是知道柳原的,她也明白只有这场关于这个城市的劫难才成全了她们。 战争带来的是残缺,可为流苏和柳原带来的却是一场“圆满”。偶然的倾城,让他们抛却了所有,让他们从捉迷藏式的精明走到冲破一切的结合——流苏得了名份,柳原也甘愿担起了责任。假如没有战争,两人将依然活在自己背负的壳中慢慢前行,谁也不会为对方付出真心,他们会按自定的生活轨迹走下去,看似丰盛,却是苍白悲哀。战争让人变得真实,死亡下,忽然感觉瞬间的变化即是烟消云散、阴阳相隔,容不得你有半点犹疑,因为生死只在顷刻,金钱、权利、美色等等都不重要了,“能抓住的只有现在,只有身边尚存气息的他(她)”,“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也许流苏是幸运的,一场陷落让她等到了一个男人,一段婚姻。然而这终究是偶然的,正如张爱玲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

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一个女人,把命运当作赌注,想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

张爱玲的文字一直都是苍白的压抑的,她的小说也都是悲剧结尾,唯独这部《倾城之恋》,结局算是好的吧,虽然之中透漏着悲剧的意蕴,但起码从表面上看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张爱玲的作品在苍凉的基调中刻画一个个悲哀的女性。她极度不满“过渡阶段新时代”女性的生存状况,于是,基于对文化败落命运的思考,把笔下的女性推向绝望。别人评价她做为一个职业女性,思想尚停留在“旧制度”间,认为结婚找个安乐窝比在社会上打拼更适合女性。而我认为,是当时的社会逼她产生无奈的思想,于是,她逼笔下的女主角一个一个看似自愿其实无可奈何得往火坑里跳。 白流苏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看了好几遍,发现这个故事在构思上很具特点,这是细节问题,可以拿来研究一下,

开始:「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这是故事的引子

中间:「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干」。

结尾又重复了开始的一句话:「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

这样的结构设置,一个方面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另一方面,这三句前后照应的话也道出了一个苍凉压抑的气氛和感情基调。

张爱玲的文笔可以说是锋利、干脆,本是言情作品,台词却句句

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少了一些词藻的华丽与虚假,读起来感觉毫无做作,有的只是真实与理所当然。真实之中有着些许浪漫与感慨,却又让人觉得不那么枯燥。

“有些傻话,不但是要背着人说,还得背着自己。让自己听见了也怪难为情的。譬如说,我爱你,我一辈子都爱你。”

“偏有这些废话!”

“不说话又怪我不说话了,说话,又嫌唠叨!”

“我问你,你为什么不愿意我上跳舞场去?”

“一般的男人,喜欢把好女人教坏了,又喜欢感化坏的女人,使她变为好女人。我可不像那么没事找事做。我认为好女人还是老实些的好。”

“你以为你跟别人不同么?我看你也是一样的自私。”

“怎样自私?”

“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

“不懂。”

“你要我对别人坏,独独对你好。”

“怎么又颠倒过来了?越发把人家搅糊涂了!”

富有情调的调侃语句与低沉的基调形成对比,是爱玲一贯的风格,严肃中不失幽默,可能这也是对当时那个暗哑的社会风气的无声反抗,亦或者是对自己人生不满的另一种调解吧。

总之,不管结局如何,这只是故事,是别人的传奇,自己的“死生契阔,与子成悦”还需自己把握。“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相关内容

  • 六十年死生契阔的痴情绝恋
  • 2013年9月10日 zhy 发表评论 882人阅读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简简单单的十二个字,虽没有山崩地裂.海沽石烂.惊天动地的誓言,却更有力量地宣示着相守一生的爱情承诺.<1945年的恋人>,向世人深情地诉说着一段六十年死生契阔的痴情绝恋 ...

  • 张爱玲金典语录
  •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这里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张爱玲经典语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1 .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的等着你,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 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友情 ...

  • 张爱玲经典友情语录
  • 张爱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这里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张爱玲经典语录,与大家一起分享: 1 . 我要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会永远的等着你, 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 总会有这样一个人。 (友情 ...

  • 谢梦的张爱玲语录
  •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硕达无比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栓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 但是,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象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男人彻底懂得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他 ...

  • 作家经典语录
  • 张爱玲语录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出 ...

  • 张爱玲经典人生语录
  • 1、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是张爱玲对胡兰成说的话。 2、“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是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 哀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出自张爱玲的散文《自己的文章》 ...

  •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
  • 大学语文复习题 <神话六则> 一.文学常识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2.上古神话起源的时间大约为(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最初是(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文字了 ...

  • 诗经名句--[诗经·击鼓]
  • <诗经·击鼓>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诗经·击鼓>鉴赏 第一章总言卫人救陈,平陈宋 ...

  • 话说情人节
  •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情人节,情侣们在这一天互相馈赠礼物,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鲜花和巧克力是赠送物品的首选.男性或女性都可以大胆地向对方袒露自己的心迹,不必遮遮掩掩,藏藏掖掖.嗅着异性赠予的红玫瑰的芬芳和巧克力的甜香,身心陶醉在罗曼蒂克的气氛里,若是再点上一枝蜡烛,共进烛光晚餐,那节日就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