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二章 第1节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知识框架:

基础知识:

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 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和 ,并把代谢产生的

一、人体的内环境

1. 内环境及其组成

⑴ 内环境:是指细胞赖以生存的,是细胞直接进行的场所,体内细胞

通过内环境与 进行物质交换。

⑵ 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包括 ,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 三者相同点:它们都属于,共同构成人体,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 三者不同点:

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组织液分布于之间,淋巴分布于; 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 ,存在于淋巴中的是 等;

 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⑶ 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

⒉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⑴ 血液循环与物质交换: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 1 页 共 4 页

⑵ 淋巴循环与物质交换

⑶ 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

 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场所:

 机体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场所:

 内环境的物质和气体交换场所:

二、自稳态

⒈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的

相对 叫做稳态。

⒉ 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⒊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⑴ 血浆中渗透压:

 渗透压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 渗透压的正常值:人体体温37.5℃时,渗透压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 渗透压平衡:主要取决于、、 含量。90%的渗透压

由 维持。

(2)酸碱度:保持在7.35~7.45范围 、、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 2 页 共 4 页

(3) 温度: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37.5℃)

⑷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

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三. 内环境自稳态的重要意义:1、是机体进行 的必要条件。

2、自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将出现疾病

反馈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提供营养的细胞外液是

A、血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血液和组织液 D、血浆和组织液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细胞外液的三种组分中,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A.组织液和淋巴 B.淋巴和血浆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A.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7.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出RNA B.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8.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9.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10.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A.10%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20%蔗糖溶液 D.蒸馏水

11.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胳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A 血液一淋巴一组织液一肌细胞 B 淋巴一血液一组织液一肌细胞

C 血液一组织液一肌细胞 D 淋巴一组织液一肌细胞

12.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①血浆 ②淋巴 ③组织液

A.①②③ B. ③②①③ C. ②③①③ D. ③②①

1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内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血浆 → 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组织液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 3 页 共 4 页

淋巴

14.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

改变很多

C ③中的氧浓度

D 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5.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可能会升高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

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2、O2 B. H2O、Na+ C. C6H12O6、尿素 D. 血红蛋白、氧化酶

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一、H2PO4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18.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A~D代表体液

的各组成部分,说出

其名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___________结构完成。

(3)B与C之间的水的交换方式是__________,消化道中的氨基酸进入A液体的方式是___________。

(4)D液体直接来自___________,D液体进入A液体要经过___________。

(5)内环境中的水以___________形式进入胃、肠道。

19.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

为 ,C液

为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

腺组织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环境

为 。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 4 页 共 4 页

第二章 第1节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知识框架:

基础知识:

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 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和 ,并把代谢产生的

一、人体的内环境

1. 内环境及其组成

⑴ 内环境:是指细胞赖以生存的,是细胞直接进行的场所,体内细胞

通过内环境与 进行物质交换。

⑵ 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包括 ,细胞生活在液体环境中

 三者相同点:它们都属于,共同构成人体,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 三者不同点:

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组织液分布于之间,淋巴分布于;  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 ,存在于淋巴中的是 等;

 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血浆中含有较多,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⑶ 内环境成分之间的关系

⒉ 组织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⑴ 血液循环与物质交换: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 1 页 共 4 页

⑵ 淋巴循环与物质交换

⑶ 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

 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场所:

 机体与外环境的物质交换场所:

 内环境的物质和气体交换场所:

二、自稳态

⒈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 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 的

相对 叫做稳态。

⒉ 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免疫系统能发现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⒊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⑴ 血浆中渗透压:

 渗透压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 渗透压的正常值:人体体温37.5℃时,渗透压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 渗透压平衡:主要取决于、、 含量。90%的渗透压

由 维持。

(2)酸碱度:保持在7.35~7.45范围 、、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 2 页 共 4 页

(3) 温度:体温——人体内部的温度(37.5℃)

⑷ 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

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且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三. 内环境自稳态的重要意义:1、是机体进行 的必要条件。

2、自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将出现疾病

反馈练习:

1.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乙酰胆碱

2.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提供营养的细胞外液是

A、血液 B、组织液和淋巴 C、血液和组织液 D、血浆和组织液

3.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4.细胞外液的三种组分中,能够直接相互转化的是

A.组织液和淋巴 B.淋巴和血浆 C.血浆和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是

A.温度 B.酶 C.pH值 D.渗透压

6.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

A.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 B. 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

C.温度、pH等理化性质呈现动态平衡 D.体内细胞生活不可缺少的条件

7.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RNA聚合酶催化DNA转录出RNA B.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引起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8.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其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9.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10.将人红细胞置于盛有下列液体的离心管中。10分钟后离心,得到沉淀物和上清液,则上清液中K+含量最高的离心管内盛有

A.10%氯化钠溶液 B.0.9%氯化钠溶液 C.20%蔗糖溶液 D.蒸馏水

11.人体小肠中的氨基酸进入骨胳肌细胞的正确途径是

A 血液一淋巴一组织液一肌细胞 B 淋巴一血液一组织液一肌细胞

C 血液一组织液一肌细胞 D 淋巴一组织液一肌细胞

12.脂类物质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吸收开始,一直到被输送到部分组织细胞,依次经过的内环境是 ①血浆 ②淋巴 ③组织液

A.①②③ B. ③②①③ C. ②③①③ D. ③②①

13.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内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A.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 B. 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 血浆 → 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组织液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 3 页 共 4 页

淋巴

14.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

改变很多

C ③中的氧浓度

D 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5.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液增加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可能会升高D.A液中的O2浓度比C液中高

16.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2、O2 B. H2O、Na+ C. C6H12O6、尿素 D. 血红蛋白、氧化酶

17.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一、H2PO4一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18.人体内的体液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A~D代表体液

的各组成部分,说出

其名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2)A和B液体的物质交换通过组织中的___________结构完成。

(3)B与C之间的水的交换方式是__________,消化道中的氨基酸进入A液体的方式是___________。

(4)D液体直接来自___________,D液体进入A液体要经过___________。

(5)内环境中的水以___________形式进入胃、肠道。

19.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B液

为 ,C液

为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

腺组织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环境

为 。

(2)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______ 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浓度升高,导致 病的发生。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第 4 页 共 4 页


相关内容

  • 内环境与稳态
  • 内环境与稳态 1.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人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过程:字母: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 ...

  • 稳态概念的构建
  • 新课标<稳态与环境>模块研究结题论文 稳态概念的构建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分为三个模块:<分子与细胞>模块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系统论观点比较突出:<遗传与进化>模块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变与不变相统一的观点比较突出:<稳态与环境>模块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

  • 12.内环境与稳态
  • 1. 2. 3. 4. 12 .生物分项小练习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人体内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是 A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抗体和抗原的结合 C .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 D.胰岛素的合成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 2,并非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 ...

  •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
  •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基础训练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 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 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 ...

  •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练习题
  •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 周末滚动练习 1.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唾液.尿液等也属于体液 B.细胞内液的含量多于细胞外液 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之间要进行物质交换 2.有关人体内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间的物质联系 ...

  • 人体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练习题
  •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 内环境 2.稳态 3.刺激 4.兴奋 5.兴奋性 6. 反射 7.神经调节 8.反馈 9.负反馈 二.简答题 1. 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有哪些?有何特点? 2. 体内的控制系统有哪几类,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 三.填充题 1.生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2.新陈代谢过程可 ...

  •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 [课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时间]:2007年9月11日 [课型]:授新课 [课时安排]:2课时(其中实验1课时,本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教具]:血浆,蒸馏水,试管,0.1mol/L HCl,0.1mol/LNaOH,pH试纸,课件. [教学方法]: ...

  • 内环境与稳态基础知识扫描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基础知识扫描 生物试题 2015.10.29 第I卷(选择题) 一 名词解释(20分) 1.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图: 2.内环境: 3.渗透压: 4.稳态: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二 判断正误 (45分) 1.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 2.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 ...

  • 生物科学小论文
  • 生物科学小论文 稳 态 人体细胞生活在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集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而正常的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使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使机体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这种状态下叫做稳态.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神经--体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