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与稳态

内环境与稳态

1.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人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过程;字母: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核酸相同、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B.Y是抗体,X是抗原,f是吞噬细胞

C.①②③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⑥过程属于效应阶段

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4.下列叙述中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活动是

A.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B.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C.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7.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否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D.反馈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

9.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1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1.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刚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问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1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小王接种流感疫苗 B.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不易生病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13.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14.下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①②③④⑤均能识别抗原 B.细胞⑤为靶细胞

C.细胞③为B细胞 D.阶段Ⅳ、V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1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16.抗原和过敏原刺激机体均可产生抗体,两种抗体的主要区别是

A.化学成分不同 B.形成过程不同 C.分布部位不同 D.作用机理不同

17.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 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病原体感染

② 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 淋巴细胞

③ HIV 侵人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 复制能力较弱

④ 感染HIV 的人称为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 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 的特效药

A.② ③ ⑤ B.① ④ ⑤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1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过程可发生有肌肉、肝脏细胞中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2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能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21.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24.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2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26.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27.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不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B.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8.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29.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30.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3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32.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33.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②没有渴的感觉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5.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答案:

DADDD ABDDD BDACC CDADA ADBCB CA*BD BDADD

内环境与稳态

1.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排出

++C.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人内环境 D.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

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某种免疫过程(数字:过程;字母:细胞或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a、b、c细胞内核酸相同、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

B.Y是抗体,X是抗原,f是吞噬细胞

C.①②③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⑥过程属于效应阶段

D.Y主要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与Y合成和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关于人体内环境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红蛋白、氧、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B.毛细淋巴管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与淋巴

C.唾液、抗利尿激素均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 D.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外

4.下列叙述中不能维持内环境稳定的生理活动是

A.炎热的夏天,人体内产生的热引起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 B.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

C.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

5.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6.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7.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是否稳定只取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

C.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一体液调节的结果

D.反馈调节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机制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B.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当血液成分稳定时,人不会发生疾病

9.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 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 D.血浆蛋白

1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11.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刚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问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12.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性功能,下列各项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小王接种流感疫苗 B.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不易生病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13.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B.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14.下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胞①②③④⑤均能识别抗原 B.细胞⑤为靶细胞

C.细胞③为B细胞 D.阶段Ⅳ、V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15.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效应B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效应B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16.抗原和过敏原刺激机体均可产生抗体,两种抗体的主要区别是

A.化学成分不同 B.形成过程不同 C.分布部位不同 D.作用机理不同

17.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 AIDs 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病原体感染

② HIV 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 淋巴细胞

③ HIV 侵人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 复制能力较弱

④ 感染HIV 的人称为AIDS 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 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 的特效药

A.② ③ ⑤ B.① ④ ⑤ C.② ③ ④ D.① ② ③

18.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19.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过程可发生有肌肉、肝脏细胞中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20.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能导致血糖持续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21.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H2CO3/NaHCO3是维持细胞外液pH稳定的缓冲物质

C.细胞内、外的Na+、K+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2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

24.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

2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刺激后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的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26.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27.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不同抗原时所发生的反应

B.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8.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29.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30.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3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32.在临床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33.当人们参加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时,为了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机体必须进行多项调节,其中包括 ①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②没有渴的感觉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④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

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5.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列各项不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

答案:

DADDD ABDDD BDACC CDADA ADBCB CA*BD BDADD


相关内容

  • 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高中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 内环境和稳态 索引 一. 教学内容分析 3 二. 教学对象分析 3 三. 教学目标分析 四. 教学重点.难点 五. 教学方法.策略 六. 教学用具 七. 课时安排 八. 教学流程图设计 九. 教学设计思路 十. 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2. 新课呈现 3. 巩固练习 十一. 教学反思 3 4 4 ...

  • 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 [课题]: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时间]:2007年9月11日 [课型]:授新课 [课时安排]:2课时(其中实验1课时,本教学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教具]:血浆,蒸馏水,试管,0.1mol/L HCl,0.1mol/LNaOH,pH试纸,课件. [教学方法]: ...

  • 稳态概念的构建
  • 新课标<稳态与环境>模块研究结题论文 稳态概念的构建 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分为三个模块:<分子与细胞>模块生命的物质性观点.系统论观点比较突出:<遗传与进化>模块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变与不变相统一的观点比较突出:<稳态与环境>模块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 ...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案
  •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师教 ...

  • 第1节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 第二章 第1节 人体内环境的自稳态学案 知识框架: 基础知识: 单细胞生物可以直接从 里获取生存所必需的 和 ,并把代谢产生的 一.人体的内环境 1. 内环境及其组成 ⑴ 内环境:是指细胞赖以生存的,是细胞直接进行的场所,体内细胞 通过内环境与 进行物质交换. ⑵ 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外液:包括 , ...

  • 生物科学小论文
  • 生物科学小论文 稳 态 人体细胞生活在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的集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总是在不断变化,而正常的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使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从而使机体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这种状态下叫做稳态.稳态的实现,是机体在神经--体液- ...

  • 高二生物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练习题
  •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学习要求 基础训练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 A.由于血浆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 的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 对稳定的状态 C.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 ...

  • 002高二暑假生物学科学习计划二
  • 高二暑假 生物学科 学习计划二 班级 姓名 1.继续复习内环境知识点 2.完成以下作业 一.单选题 (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C.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一般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D.内环境主要由血 ...

  • 12.内环境与稳态
  • 1. 2. 3. 4. 12 .生物分项小练习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人体内发生在内环境中的过程是 A .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B.抗体和抗原的结合 C .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 D.胰岛素的合成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表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皮肤表皮细胞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O 2,并非必需从组织液中获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