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必修3地理测试题

中图版地理必修3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其分界线为: ( )

A .阴山——燕山一线 B .秦岭——淮河一线

C .南岭一线 D .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

2、下列因子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的是: ( )

① 平坦的地形 ②勤劳的人民 ③ 肥沃的土壤 ④宽广的道路 ⑤充足的水源 ⑥适宜的气温 ⑦良好的习惯 ⑧精细的耕作 ⑨充分的日照 ⑩美丽的村庄

A .①②⑤⑧⑩ B .①②③⑧⑨ C .①③⑤⑥⑨ D .③⑤⑥⑦⑧

3、在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 ( )

A .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B .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C .人口资源充足地区 D .劳动力低廉地区

4、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 )

A .人类对海盐的需求与依赖 B .海洋成为人类交往的通道

C .海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D .海洋有丰富的水资源

5、一般来说,较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的产业是: ( )

A .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

C .多以第三产业为主 D .资金密集型产业

6、对于不发达地区来说,产业转移带来的不良后果是: ( )

A .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B .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安置

C .促进了乡村城市化进程 D .改变了原有的地理环境

7、若图中的a 、b 、c 分别代表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 .b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 .a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 .b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8、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C .流水的沉积作用 B .风力的沉积作用 D .风力的侵蚀作用

读右图并回答9~11题。

9、开垦P 平原首先应该:( )

A .引入灌溉水源

C .平整土地 B .增加土壤肥力 D .排水

10、国家在P 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

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

A .热量条件

C .降水条件 B .土壤条件 D .光照条件

11、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 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湿地 D .草地

12、东北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于( )

A .宜农荒地多 B .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C .水热条件优越 D .人均耕地全国最高且土壤肥沃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13~14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

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13、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

A .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 .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 .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 .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1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C .旅游业开发 B .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D .疏通河道

15、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

移方向)据图回答16~18题。

16、该产业部门属于: ( )

A .技术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

17、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

A .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

B .①国家出经济衰退

C .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 .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18、有关①②③④国家和地区的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

B .②可侧重发展以开发新产品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C .③可成为①②地区研发的产品制造地

D .④可成为产品研发中心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19~20题。

19、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

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

A .明显滞后

B .明显过快 D .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C .发展比较合理

20、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1、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 ( )

A .苏南地区近上海、无锡、苏州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前往苏南地区

B .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

C .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D .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2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

A .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 B .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C .乡镇工业发展过于分散 D .城市优势不突出, 特色不明显

23、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以下哪三个数据: ( )

A .经度、距离、海拔 B .经度、纬度、海拔

C .经度、相对高度、距离 D .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24、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卫星云图的

获取来自: ( )

A .RS 技术 B .GIS 技术 C .GPS 技术 D .观测资料

2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D. 为商业网点选址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 图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C 图所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________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下列各省与其所属经济地带正确连线的是( )(2分)

A、山西——A 图 B、广东——B 图 C、云南——C 图

(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经济发展水

平”或“经济发展速度”)(2分)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曾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未能突破20世纪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患上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生产曾一度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综合分析东北工业基地兴与衰的原因,并谈一谈东北工业区应如何突破重围,走出怪圈,实现转型。

(2)“衰”的原因:① ②

(3)“突围”举措:① ②

28、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9分)

(1)从地形、土壤、气候方面分析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分布的特征。(6分)

(2)针对图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29、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山东省总面积 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南 德州 淄博 潍坊 青岛

日照 黄河口 渤海 东营 烟台 威海

黄 河 泰安 莱芜 黄海 济宁 临沂 枣庄 图

例 省级行政中心 地级行政中心 高速公路 水果产区

(1)从资料和图表中可以看出, 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 。(2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 。(2分)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 (答出两项即可) 。(2分)

(4) 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 明理由。(2分)

(5) 简述山东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2011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世界三极——2011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钻取北极冰川的冰芯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 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4分)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 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 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3分)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 存状态的具体方案。(2分)

地理答案

综合题(共50分)

26、(8分,每题2分)

(1)东部经济地带 二、三产业比重远远大于第一产业

(2)三 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3)C

(4)经济发展速度

27、(14分,每空2分)

(1)本区自然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需要,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

(2)①传统工业及传统工业区存在弊端,如耗能多,消耗原材料多,生产结构单一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世界“能源危机”,煤炭、钢材等原材料市场萎缩。 ③新兴工业冲击,体制机制不适应等

(3)①调整经济结构

②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③技术创新,同时注意环境保护等

28、(9分)

(1)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6分)

(2)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能源供应;退耕还林还草。(3分)

29、(10分,每题2分)

(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

(或不利,城市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水果种植受到影响。) (5)城市化使城市不断发展, 成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

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30、(9分)

(1)GPS 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4分)

(2)RS和GIS GPS (3分)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 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每天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2分)

中图版地理必修3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其分界线为: ( )

A .阴山——燕山一线 B .秦岭——淮河一线

C .南岭一线 D .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

2、下列因子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的是: ( )

① 平坦的地形 ②勤劳的人民 ③ 肥沃的土壤 ④宽广的道路 ⑤充足的水源 ⑥适宜的气温 ⑦良好的习惯 ⑧精细的耕作 ⑨充分的日照 ⑩美丽的村庄

A .①②⑤⑧⑩ B .①②③⑧⑨ C .①③⑤⑥⑨ D .③⑤⑥⑦⑧

3、在后工业化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布局在: ( )

A .环境质量优越地区 B .矿产资源丰富地区

C .人口资源充足地区 D .劳动力低廉地区

4、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集中的原因是: ( )

A .人类对海盐的需求与依赖 B .海洋成为人类交往的通道

C .海边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D .海洋有丰富的水资源

5、一般来说,较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转移的产业是: ( )

A .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B .技术密集型产业

C .多以第三产业为主 D .资金密集型产业

6、对于不发达地区来说,产业转移带来的不良后果是: ( )

A .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 B .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安置

C .促进了乡村城市化进程 D .改变了原有的地理环境

7、若图中的a 、b 、c 分别代表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 .b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C .a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c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D .b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高,c 地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8、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的侵蚀作用

C .流水的沉积作用 B .风力的沉积作用 D .风力的侵蚀作用

读右图并回答9~11题。

9、开垦P 平原首先应该:( )

A .引入灌溉水源

C .平整土地 B .增加土壤肥力 D .排水

10、国家在P 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

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

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

A .热量条件

C .降水条件 B .土壤条件 D .光照条件

11、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 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 )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湿地 D .草地

12、东北地区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原因于( )

A .宜农荒地多 B .耕地面积广大,适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C .水热条件优越 D .人均耕地全国最高且土壤肥沃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13~14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

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13、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 )

A .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 .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 .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 .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14、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 )

A .河流的梯级开发

C .旅游业开发 B .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D .疏通河道

15、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 .修大坝,使通航条件大为改善

B .旅游业带来经济收入

C .大规模的水电开发,促进了高耗能工业的发展

D .防治污染,提高田纳西河的水质

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图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

移方向)据图回答16~18题。

16、该产业部门属于: ( )

A .技术密集型产业 B .劳动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D .资源密集型产业

17、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 )

A .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

B .①国家出经济衰退

C .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 .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18、有关①②③④国家和地区的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可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工业

B .②可侧重发展以开发新产品为核心的知识密集型产业

C .③可成为①②地区研发的产品制造地

D .④可成为产品研发中心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19~20题。

19、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

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 )

A .明显滞后

B .明显过快 D .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C .发展比较合理

20、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 )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1、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 ( )

A .苏南地区近上海、无锡、苏州等大城市,这些大城市中的人口和企业大量前往苏南地区

B .这里人口密集,人口数量大

C .这里最新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D .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2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不包括 ( )

A .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水平 B .工业发展产生环境问题.

C .乡镇工业发展过于分散 D .城市优势不突出, 特色不明显

23、确定地球上任一点的地理位置应该具备以下哪三个数据: ( )

A .经度、距离、海拔 B .经度、纬度、海拔

C .经度、相对高度、距离 D .到两极、赤道的距离和等高线

24、从卫星云图上,能清晰地看到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卫星云图的

获取来自: ( )

A .RS 技术 B .GIS 技术 C .GPS 技术 D .观测资料

25、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D. 为商业网点选址

二、综合题(共50分)

26、读图,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回答下列问题(8分)

(1)A 图所代表的经济地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C 图所代表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在三个地带中处于第________位,其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下列各省与其所属经济地带正确连线的是( )(2分)

A、山西——A 图 B、广东——B 图 C、云南——C 图

(4)更能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潜力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经济发展水

平”或“经济发展速度”)(2分)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曾是我国最大的老工业基地。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东北三省一再丧失机遇,致使东北工业经济未能突破20世纪50年代确立的总体格局,患上严重的“市场不适应症”,工业生产曾一度经营步履维艰,效益严重下滑,被称为“东北现象”。综合分析东北工业基地兴与衰的原因,并谈一谈东北工业区应如何突破重围,走出怪圈,实现转型。

(2)“衰”的原因:① ②

(3)“突围”举措:① ②

28、读“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9分)

(1)从地形、土壤、气候方面分析我国水土流失地区分布的特征。(6分)

(2)针对图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3分)

29、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资料:山东省总面积 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南 德州 淄博 潍坊 青岛

日照 黄河口 渤海 东营 烟台 威海

黄 河 泰安 莱芜 黄海 济宁 临沂 枣庄 图

例 省级行政中心 地级行政中心 高速公路 水果产区

(1)从资料和图表中可以看出, 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 、 。(2分)

(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 、 。(2分)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 、 (答出两项即可) 。(2分)

(4) 山东省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 明理由。(2分)

(5) 简述山东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9分)

材料:2011年7月25日,世界首支青少年三极科学考察团正式启程奔赴北极,“探秘世界三极——2011中国青少年北极科考活动”在北京举行了启程仪式,由13名中国中小学生组成的科考队将重点对斯瓦尔巴德群岛的冰川、海洋、沿海滩涂和内陆进行科学考察。其中生态环境的研究课题包括:钻取北极冰川的冰芯样品,测定分析氢同位素(氘)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气体污染物,获取近年来的北极气温、生态环境、淡水资源等方面的数据,由此判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1)这支科学考察团在向北极前进过程中想要随时知道自己前进的方向和所处的地理坐标, 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利用了该项地理信息技术的哪些特点?(4分)

(2)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冰川不断融化,动态监测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到的地理 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_____;冰川的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监测海平面上升需 要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3分)

(3)全球气候变化对北极熊的生存带来了影响,请设计一个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北极熊生 存状态的具体方案。(2分)

地理答案

综合题(共50分)

26、(8分,每题2分)

(1)东部经济地带 二、三产业比重远远大于第一产业

(2)三 第一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3)C

(4)经济发展速度

27、(14分,每空2分)

(1)本区自然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需要,受前苏联模式的影响

(2)①传统工业及传统工业区存在弊端,如耗能多,消耗原材料多,生产结构单一 ②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世界“能源危机”,煤炭、钢材等原材料市场萎缩。 ③新兴工业冲击,体制机制不适应等

(3)①调整经济结构

②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③技术创新,同时注意环境保护等

28、(9分)

(1)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6分)

(2)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村能源供应;退耕还林还草。(3分)

29、(10分,每题2分)

(1)工业产值增加 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增加

(2)城市面积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

(3)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

(4)有利。随着城市人口增加,对水果的需求增加,带来广阔市场。

(或不利,城市发展使农业用地减少,水果种植受到影响。) (5)城市化使城市不断发展, 成为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

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30、(9分)

(1)GPS 全天候、高精度、自动测量。(4分)

(2)RS和GIS GPS (3分)

(3)给北极熊佩戴装有GPS 信号发射装置的项圈,每天向卫星发送信号;科研人员利用互联网查询、记录项圈的移动轨迹。(2分)


相关内容

  • 课程标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 课程标准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 唐小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中学 518105 [教学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

  • 必修2中图版地理4.2教案
  • 第四周 备课时间:3月17日 上课时间:3月19日 计划课时:1累计课时:19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课标要求 1. 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 以正确的地理观 ...

  • 中图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太阳与地球练习题
  • 第二节 太阳与地球 [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是-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太阳辐射的能量由质量转化而来,所以地球的质量一直处于消耗中 C.太阳辐射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因而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D.太阳辐射的能量大而集中,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知识汇总
  •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知识汇总 1.1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 人口过渡理论 3.应用举例 世界人口增长 1770年之前增长缓慢:工业化之前 1770-1950年快速增长: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 1950-1999 ...

  • 城市的区位教学设计
  •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章一节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姓名:张 艳 单位:静海一中 电话:[1**********] 邮编:3016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 授课课时: 1-2 授课题目: 第四章章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授课 ...

  •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中图版)
  • 七年级地理单元检测题(中图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班别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号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 填空题 (每空1分, 共15分) 1. 地球的是一个______ 稍扁. ______ 略鼓的球体. 2. 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 叫_________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片段课) 设计者:哈斯 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据地理新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我对该阶段的地理教学的理解是打好学生地理基础的最佳阶段,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对地理"副科"的印象还是很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

  •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中图版地理 七年级(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 地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下表内.(每小题1分, 共50分) A. 海陆兼备的国家 B.半岛国家 C. 内陆国 D. 岛国 2. 关于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纬线连接南北两极 B.地球仪上共有90条纬线 C. 赤道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