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课程标准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

唐小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中学 518105

[教学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能够正确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通过读图,能够自己学会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

[教学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教学难点]读图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讨论法、野外实地考察法(教学条件允许)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在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很久之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

教师提问:地壳为何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以此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 (板书:一、地质作用)

(板书:1. 地质作用的含义)

教师讲解: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及时检测: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 大寨梯田

C 岩层的断裂、错位

D 荷兰的围海造田

(板书:2. 地质作用的分类)

教师讲解: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列表如下,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学生思考回答:

(1)2000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约2万米,可珠峰海拔只有8844.43米,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地壳抬升的同时,外力作用就不停地影响。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渤海地区地壳不断下沉的结果。

教师总结: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内力作用一般起主导作用。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板书: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书:1. 岩浆活动)

教师讲解:课件展示一些有关火山活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岩浆活动的特点。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1)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是一回事吗?(不是一回事)

(2)岩浆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哪种岩石?(岩浆岩)

(3)根据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以及我们的经验,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样的影响?(火山湖、火山岛、火山锥地形) 课件展示下面的例子:

(1)有句成语叫“稳如泰山”。其实泰山并不稳,泰山每年都在以极小的速度上升。

(2)“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一分为二”产生新大洋的序幕。这里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使得地壳水平张裂而形成为裂谷。它的张裂速度似乎很慢,近200万年以来的平均扩张速度每年2厘米~5厘米。尽管如此,它的北段已经裂开了一道窄的海道(红海)。照此下去,1亿年以后新的大洋将会在这里产生。

教师提问: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了内力作用的哪种形式?两个例子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地壳运动:其中,第一个例子是指地壳运动中的升降运动;第二个例子是指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

(板书:2. 地壳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

教师讲解:地壳运动常常在地壳中留下“足迹”,叫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有力证据。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动画演示褶皱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褶皱(背斜、向斜)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但有时会出现地形倒置的形象,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可以动画演示地形倒置形象)

(动画演示断层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断层(地垒、地堑)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在地貌上,地垒常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等;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渭河、汾河谷地等。 理论联系实际:课件展示下列图片,让学生讨论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

(1)利用物理学中的比重知识,分析讨论:为什么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当中积累了许多找水的经验,例如,“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3)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如果在C 图中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学生讨论:略。 (板书:3. 变质作用)

学生自学教材,教师作简要说明:变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了变质岩,如我们家庭装修用的大理岩即为一种典型的变质岩。 课件展示一些地震造成的危害图片、地震分布图,引入地震教学。

(板书:4. 地震)

教师提问: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地震主要有哪些类型?

教师提问:从地震分布图上看,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分布?我国的地震多吗?

教师补充:世界上大部分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关。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出现地震,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带正是处在板块交界处,尤其是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最主要的地震带。我国由于靠近板块交界处,所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承转:有人说,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提供了“粗毛坯”,而外力作用则是一位雕塑家,不断地把“粗毛坯”精雕细刻成千姿百态的形状。为什么这样说呢?

(板书: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件展示:“外力作用的杰作”系列图片。

在播放每幅图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每幅图片是由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作用。结果是:使岩石破碎,形成风化壳。

(2)流水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瀑布、岩溶地貌、峡谷等地表形态;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岛等地表形态。

(3)风力作用: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谷地、风蚀城堡(魔鬼城)、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沙丘、黄土堆积等地貌。

知识拓展、应用: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外力作用的特点,达到知识的深化与活学活用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 黄河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5千米~3千米,每年新造陆23平方千米~28平方千米。“昨日沧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实现。试解释这种现象。

2. 埃及开罗附近有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了。其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原塔高146.58米,而现在只有138米。那么,是谁有那么大的能耐把金字塔削低了呢?

3. 我们知道,我国的桂林山水有“甲天下”之说,那么,你知道桂林山水这种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吗?这种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联系化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承转:

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岩石圈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跟所有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点一样,岩石圈的组成物质也处于不停的更新循环的过程中。

(板书: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一说各物质循环过程发生的条件?

2. 简要叙述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师总结:①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②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以简要地总结为:岩浆变为各类岩石(此说欠妥,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行),各类岩石又变为新的岩浆的过程。③地壳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由于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漫长,有的要经过几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矿产资源,原因也即在此。

课程标准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学设计

唐小军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中学 518105

[教学目标]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目标:了解地质作用的含义;了解内、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了解地质构造的主要类型及其所形成的地貌;了解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读图,能够正确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并能利用地质构造的规律去指导生产实践;通过读图,能够自己学会分析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能够应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自然界的一些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地壳运动及地壳物质的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界奥秘的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美的观念。

[教学重点]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教学难点]读图判别地质构造的类型;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比较法、读图分析讨论法、野外实地考察法(教学条件允许)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问题引入:课件展示喜马拉雅山及在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岩层发现了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呢?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喜马拉雅山上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说明在很久之前,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运动,使这个地区的海底抬升成为陆地,地表形态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举一些反映地壳运动或者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例子。

教师提问:地壳为何运动?地表形态为什么会不断地发生变化?运动和变化的力量来自哪里?以此引入地质作用的教学。 (板书:一、地质作用)

(板书:1. 地质作用的含义)

教师讲解:我们把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叫地质作用。

及时检测:

下列地理事物和现象中,不属于地质作用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

B 大寨梯田

C 岩层的断裂、错位

D 荷兰的围海造田

(板书:2. 地质作用的分类)

教师讲解: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列表如下,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

学生思考回答:

(1)2000万年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约2万米,可珠峰海拔只有8844.43米,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地壳抬升的同时,外力作用就不停地影响。

(2)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又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这是渤海地区地壳不断下沉的结果。

教师总结: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且内力作用一般起主导作用。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板书:二、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板书:1. 岩浆活动)

教师讲解:课件展示一些有关火山活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岩浆活动的特点。然后,提出下列问题:

(1)岩浆活动与火山喷发是一回事吗?(不是一回事)

(2)岩浆活动的结果形成了哪种岩石?(岩浆岩)

(3)根据初中所学的地理知识以及我们的经验,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样的影响?(火山湖、火山岛、火山锥地形) 课件展示下面的例子:

(1)有句成语叫“稳如泰山”。其实泰山并不稳,泰山每年都在以极小的速度上升。

(2)“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是非洲大陆“一分为二”产生新大洋的序幕。这里地壳下面的地幔物质上升分流,使得地壳水平张裂而形成为裂谷。它的张裂速度似乎很慢,近200万年以来的平均扩张速度每年2厘米~5厘米。尽管如此,它的北段已经裂开了一道窄的海道(红海)。照此下去,1亿年以后新的大洋将会在这里产生。

教师提问:上面两个例子说明了内力作用的哪种形式?两个例子有何不同?

学生回答:

地壳运动:其中,第一个例子是指地壳运动中的升降运动;第二个例子是指地壳运动中的水平运动。

(板书:2. 地壳运动:升降运动、水平运动)

教师讲解:地壳运动常常在地壳中留下“足迹”,叫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有力证据。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动画演示褶皱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褶皱(背斜、向斜)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但有时会出现地形倒置的形象,即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可以动画演示地形倒置形象)

(动画演示断层的形成)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断层(地垒、地堑)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在地貌上,地垒常成块状山地,如华山、庐山等;地堑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我国的渭河、汾河谷地等。 理论联系实际:课件展示下列图片,让学生讨论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

(1)利用物理学中的比重知识,分析讨论:为什么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当中积累了许多找水的经验,例如,“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

(3)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如果在C 图中要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学生讨论:略。 (板书:3. 变质作用)

学生自学教材,教师作简要说明:变质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了变质岩,如我们家庭装修用的大理岩即为一种典型的变质岩。 课件展示一些地震造成的危害图片、地震分布图,引入地震教学。

(板书:4. 地震)

教师提问:地震是怎样产生的?地震主要有哪些类型?

教师提问:从地震分布图上看,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会这样分布?我国的地震多吗?

教师补充:世界上大部分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关。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容易出现地震,从图上可以看出,地震带正是处在板块交界处,尤其是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最主要的地震带。我国由于靠近板块交界处,所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承转:有人说,内力作用为地表形态的形成提供了“粗毛坯”,而外力作用则是一位雕塑家,不断地把“粗毛坯”精雕细刻成千姿百态的形状。为什么这样说呢?

(板书: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课件展示:“外力作用的杰作”系列图片。

在播放每幅图片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每幅图片是由什么外力作用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作用。结果是:使岩石破碎,形成风化壳。

(2)流水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瀑布、岩溶地貌、峡谷等地表形态;流水沉积作用形成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冲积岛等地表形态。

(3)风力作用: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谷地、风蚀城堡(魔鬼城)、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风力沉积作用形成沙丘、黄土堆积等地貌。

知识拓展、应用: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外力作用的特点,达到知识的深化与活学活用的目的,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1. 黄河三角洲及河口沿岸地区,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1.5千米~3千米,每年新造陆23平方千米~28平方千米。“昨日沧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实现。试解释这种现象。

2. 埃及开罗附近有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了。其中,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原塔高146.58米,而现在只有138米。那么,是谁有那么大的能耐把金字塔削低了呢?

3. 我们知道,我国的桂林山水有“甲天下”之说,那么,你知道桂林山水这种地貌属于哪种地貌类型吗?这种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形成的?联系化学知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承转:

在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岩石圈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跟所有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的特点一样,岩石圈的组成物质也处于不停的更新循环的过程中。

(板书: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学生阅读教材,并分析“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一说各物质循环过程发生的条件?

2. 简要叙述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教师总结:①地壳物质循环过程是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果;②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以简要地总结为:岩浆变为各类岩石(此说欠妥,岩浆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行),各类岩石又变为新的岩浆的过程。③地壳物质循环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由于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很漫长,有的要经过几亿年,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我们之所以要大力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矿产资源,原因也即在此。


相关内容

  •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论文选题题目 长子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 ...

  • 城市的区位教学设计
  •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章一节 4.1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姓名:张 艳 单位:静海一中 电话:[1**********] 邮编:301600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讯地址: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 授课课时: 1-2 授课题目: 第四章章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授课 ...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片段课) 设计者:哈斯 一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据地理新课程标准,课程的基本理念设计课程要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提供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我对该阶段的地理教学的理解是打好学生地理基础的最佳阶段,刚从初中上来的高一新生对地理"副科"的印象还是很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

  • 必修2中图版地理4.2教案
  • 第四周 备课时间:3月17日 上课时间:3月19日 计划课时:1累计课时:19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一.课标要求 1. 了解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事实,深入浅出地作介绍,或使用资料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2. 以正确的地理观 ...

  • 中图版必修3地理测试题
  • 中图版地理必修3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1. 东部季风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其分界线为: ( ) A .阴山--燕山一线 B .秦岭--淮河一线 C .南岭一线 D .大兴安岭--太行山一线 2.下列因子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的是: ( ) ① 平 ...

  • 中图版必修一高一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太阳与地球练习题
  • 第二节 太阳与地球 [基础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太阳是-个巨大炽热的固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B.太阳辐射的能量由质量转化而来,所以地球的质量一直处于消耗中 C.太阳辐射的能量大部分到达地球,因而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D.太阳辐射的能量大而集中, ...

  •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知识汇总
  • 中图版地理必修二知识汇总 1.1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数量的变化 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 人口过渡理论 3.应用举例 世界人口增长 1770年之前增长缓慢:工业化之前 1770-1950年快速增长:西方国家开始工业化 1950-1999 ...

  • 研课标说教材
  • 中图版地理必修Ⅱ研课标.说教材 一.课程总目标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想过户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 ...

  • "世界气候"说课稿(中图版)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世界气候"说课稿(中图版) 作者:张芳 来源:<地理教育>2015年第12期 "世界气候"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本章内容理论性强.难度较大,但是对生活和生产有重要的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