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的阅卷感受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的阅卷感受

自贡蜀光中学 杜双

一、2006年四川卷的得分情况(阅卷场的抽样)

1、二卷难度系数:0﹒65(05年0﹒66) 二卷平均分77﹒99(05年78﹒81) 抽样最高分105分(05年101分)

2、II 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

二、阅卷感受

对该套题的命制,专家和命题组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这几点有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必要。

(一) 应大力加强整体把握能力

1、名句默写题,学生得分极差,原因在于命题的变化。命题强化篇与篇的比较,以及名篇中的主旨句、警策句、使用某种修辞的句子、表达情感观点态度的句子、富于哲理给人深刻启示的句子等等,不再是传统的给上句填下句的考法,所以背诵的时候不能够仅背传统的名句,而是理解全篇的背诵。背诵材料以考纲列出的内容为主,至于教材外的名句太多太泛,不必用很多时间精力。

2、诗歌鉴赏题,其问题和答案要点的编制立足于整体。比如其2小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考察学生对全诗的感情基调的把握。其1小题,‚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考察的是学生对诗的结构的整体分析及学生如何阅读诗歌(标题,情景关系,知人论世,意象及传统文化理念等)。虽然诗歌鉴赏题趋向开放式鉴赏和多元化答案,但如果不能以整体把握的理解为基础,那也无从作答。或者说,无论鉴赏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还是分析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答案要点也应包括或指向全诗的主旨和感情基调(有时还要理解结构)。

3、现代文阅读题,更是突出了整体把握的阅读能力。首先,对文章的类型、结构和主旨要有整体分析,比如四川卷《乡村的瓦》和全国Ⅰ卷《阳光的香味》和全国Ⅱ卷《绵绵土》均是借物抒情(象征)类,其构思有类似的地方。其次,答题时的思考方向和答案要点‚一切指向中心‛,如16题和17题考察文章内容和构思,如果不从全文的结构和主题着手,要回答正确或回答完整是很难想象的。

4、作文的审题上也要整体把握。话题作文命题多由四部分构成:材料、话题提示语、话题、要求。有的考生却轻视了材料和话题提示语,试想,要是材料和提示语没有用,那要来干什么?材料和提示语往往界定话题词汇的具体含义和命题者的用意,比如,今年作文的提示语分别从‚问‛的态度、方法、范围等方面界定引导考生思维,而不是有的考生理解的‚问候‛,也不是引起争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问天下谁是英雄》两

篇|虽标题有‚问‛字内容却大谈特谈‚情‛和‚英雄‛的作文。

(二)需要重视答题技巧的培养和建立解答各种类型题的方法知识的系统。

1、阅卷的‚人为因素‛依然很大。尽管采取了很多办法,但主观题的‚因阅卷人而异‛的这个问题还不能彻底解决,所以,展示亮点(答案的核心构成和层次条理)给阅卷人看非常重要,甚至要‚讨好取悦于阅卷教师‛。也就是说,不仅要减少‚技术性‛的丢分,还要尽可能地增加‚阅卷好感‛的得分。比如:翻译题,把得分点(重点词语和句式)有意写大些或其前后留一个字的空格;默写题,字要正楷,不能潦草或有意模糊;诗歌鉴赏和文学作品的阅读题,按照问题(多为连续问)和赋分编序号分层次分点作答;语言运用题‚先求做对,再求做好‛;作文谋求良好的‚第一印象‛等等。

2、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和答题模式。语文知识虽然博杂,但也有内在知识结构;或者说,正因为其浩如烟海,更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诗歌鉴赏题,就需要作如下归纳:整体鉴赏的步骤和注意方面;常见意象的内涵;诗歌的体裁特征及常见主题情感;重要的诗歌流派及作者;炼字的十几种炼意效果;常见表达技巧和抒情方式、写景手法;景物特点、意境特征、语言特点、诗歌风格等及其鉴赏术语;命题考点及答题模式等等。学生心里要是有这样的知识结构,作题就不会慌张;甚至没全读懂诗,也要保证得到基本的分数。

3、明确各种题型和考点的特征并归纳相应的解答方法。以现代文阅读为例。A 、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题,这些词句分为含蓄型(占大多数,如14题)、结构型、概括型,各有其对应的方法或思考方向,比如:将含蓄(一般使用了修辞)的词语还原成平实的说法;理解词语就是在解释其基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情感义;有‚文本意识‛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位臵意识和答案的关键词(多见于原文)意识;之所以是‚重点‛词句,往往是在全文主旨和结构上起重要作用,所以要联系全篇;句式修辞人称等的特定作用,如17题的第(2)问。

B 、筛选并简要概括信息题,如15题。先要找到信息区间,有时要结合全文的结

构层次,特别是关注题干表位臵的词语如‚联系全文‛‚就第几段来看‛等;看赋分,明确有几个要点;相应的文中重要词语,特别是议论抒情的概括的词语;答案一般比较简洁;用自己的话回答并不排斥原文本重要词语。

C 、理解构思内容和表达技巧题。以理解开头结尾的特点和作用为例。作用一般分为结构性作用和表达上的作用;开头多为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总领全文和起兴引起下文激发阅读兴趣两种;结尾也多为收束全文照应文首卒章显志深化主旨和引发联想启人思考感染读者(多为形象的化虚为实的结尾)两种;作用还有铺垫、渲染、照应、衬托、对比、突出强调、承上启下等。如果学生理解了这些,那么17题就迎刃而解了。

4、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审题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可在阅卷时还是发现有的学生审不准题,分不清连续问选择问,不能抓住题干的显性和隐性信息,甚至审题意识淡泊,如19题、20题。19题,学生不能分析出题干和例句的句式和修辞,也不知什么是‚内容有意蕴‛,更有甚者,不理解‚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分号前选了‚生活‛,分号后选‚友谊‛。20题,有的学生审不出情景文段的表意重点要‚赞美‛什么,也不能作到‚得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了教练、父母、领导等),甚至不知怎么表述才能叫‚语言有文采‛。

(三)按学生写作水平分类,加强的作文的指导练习。

阅卷场就作文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①华而不实,文风不正,过分追求华丽辞藻和整齐句式,小标题和名人名句泛滥;②虚构假设严重、玄虚;③写现实生活琐碎,缺乏思考;④套作严重,话题与文章内容不能深度融合;⑤思考水平不高,缺乏深度,思路不清晰。

作文对于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容不得闪失。一是避免‚致命伤‛,比如:偏题,未完篇,立意不优或思想不正确,文体不纯等。二是避免‚硬伤疤‛,比如:卷面不整洁清新,标点句逗不清,错别字尤其是重要位臵的错别字,字数太少(太多),分段不合理(太长或太短),标题题记的格式不正确等。

对作文要分类指导,每次作文练习要有侧重点。一是在审题立意上,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命题类型,分析所给材料的意义范围和命题人的意图,确定最佳立意的几种方法,比如话题加工法,联想辐射法等。二是文体和材料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其最擅长的文体,除非记叙描写功夫出众,一般不用记叙类文体;在材料上有意识准备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材料和有文采的表述法,并训练发散思维的使用材料法。三是训练作文重要元素的技巧,也就是给作文包装,戴上‚钻石项链‛。如制作标题,开头结尾段的写作,把主旨句和漂亮语段放在显眼位臵(如独句段),分段让版面清新美观等。四是对学生分类指导,写作好的要研究50分以上的方法,发展其个性化;写作较差的要保证在45分上下,甚至要给他们一定的‚作文模式‛。

(四)重视自主命题后的四川地域特征。

四川省自主命题,多角度体现地域特色,增强试题材料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责任感。表现在:四川人将普通话的读音障碍;四川特有的文化;四川的社会发展;有关四川的文学;四川作家;四川的科技发展。

附:2006年四川高考卷Ⅱ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2)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13.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登高》 , 。

《登岳阳楼》 , 。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琵琶行》 , 。

《雨霖铃》 ,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4. 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15. 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6. 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17.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15分)

18. 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3分)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在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19. 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20. (6分)

2006年2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女)和张昊(男)这对很有希望获得金牌的年轻小将,在完成重大比赛中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时,20岁的张丹不慎摔伤膝盖。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张丹只经过5分种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冰面上,忍着伤痛与张昊一起流畅地完成了余下的动作,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张丹、张昊说一段赞美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不超过60字。

你对张丹、张昊说: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2006年全国高考四川卷的阅卷感受

自贡蜀光中学 杜双

一、2006年四川卷的得分情况(阅卷场的抽样)

1、二卷难度系数:0﹒65(05年0﹒66) 二卷平均分77﹒99(05年78﹒81) 抽样最高分105分(05年101分)

2、II 卷各小题的得分情况

二、阅卷感受

对该套题的命制,专家和命题组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这几点有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必要。

(一) 应大力加强整体把握能力

1、名句默写题,学生得分极差,原因在于命题的变化。命题强化篇与篇的比较,以及名篇中的主旨句、警策句、使用某种修辞的句子、表达情感观点态度的句子、富于哲理给人深刻启示的句子等等,不再是传统的给上句填下句的考法,所以背诵的时候不能够仅背传统的名句,而是理解全篇的背诵。背诵材料以考纲列出的内容为主,至于教材外的名句太多太泛,不必用很多时间精力。

2、诗歌鉴赏题,其问题和答案要点的编制立足于整体。比如其2小题‚‘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考察学生对全诗的感情基调的把握。其1小题,‚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考察的是学生对诗的结构的整体分析及学生如何阅读诗歌(标题,情景关系,知人论世,意象及传统文化理念等)。虽然诗歌鉴赏题趋向开放式鉴赏和多元化答案,但如果不能以整体把握的理解为基础,那也无从作答。或者说,无论鉴赏语言、形象、表达技巧,还是分析情感,评价观点态度,答案要点也应包括或指向全诗的主旨和感情基调(有时还要理解结构)。

3、现代文阅读题,更是突出了整体把握的阅读能力。首先,对文章的类型、结构和主旨要有整体分析,比如四川卷《乡村的瓦》和全国Ⅰ卷《阳光的香味》和全国Ⅱ卷《绵绵土》均是借物抒情(象征)类,其构思有类似的地方。其次,答题时的思考方向和答案要点‚一切指向中心‛,如16题和17题考察文章内容和构思,如果不从全文的结构和主题着手,要回答正确或回答完整是很难想象的。

4、作文的审题上也要整体把握。话题作文命题多由四部分构成:材料、话题提示语、话题、要求。有的考生却轻视了材料和话题提示语,试想,要是材料和提示语没有用,那要来干什么?材料和提示语往往界定话题词汇的具体含义和命题者的用意,比如,今年作文的提示语分别从‚问‛的态度、方法、范围等方面界定引导考生思维,而不是有的考生理解的‚问候‛,也不是引起争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问天下谁是英雄》两

篇|虽标题有‚问‛字内容却大谈特谈‚情‛和‚英雄‛的作文。

(二)需要重视答题技巧的培养和建立解答各种类型题的方法知识的系统。

1、阅卷的‚人为因素‛依然很大。尽管采取了很多办法,但主观题的‚因阅卷人而异‛的这个问题还不能彻底解决,所以,展示亮点(答案的核心构成和层次条理)给阅卷人看非常重要,甚至要‚讨好取悦于阅卷教师‛。也就是说,不仅要减少‚技术性‛的丢分,还要尽可能地增加‚阅卷好感‛的得分。比如:翻译题,把得分点(重点词语和句式)有意写大些或其前后留一个字的空格;默写题,字要正楷,不能潦草或有意模糊;诗歌鉴赏和文学作品的阅读题,按照问题(多为连续问)和赋分编序号分层次分点作答;语言运用题‚先求做对,再求做好‛;作文谋求良好的‚第一印象‛等等。

2、建立相应的知识系统和答题模式。语文知识虽然博杂,但也有内在知识结构;或者说,正因为其浩如烟海,更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比如诗歌鉴赏题,就需要作如下归纳:整体鉴赏的步骤和注意方面;常见意象的内涵;诗歌的体裁特征及常见主题情感;重要的诗歌流派及作者;炼字的十几种炼意效果;常见表达技巧和抒情方式、写景手法;景物特点、意境特征、语言特点、诗歌风格等及其鉴赏术语;命题考点及答题模式等等。学生心里要是有这样的知识结构,作题就不会慌张;甚至没全读懂诗,也要保证得到基本的分数。

3、明确各种题型和考点的特征并归纳相应的解答方法。以现代文阅读为例。A 、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题,这些词句分为含蓄型(占大多数,如14题)、结构型、概括型,各有其对应的方法或思考方向,比如:将含蓄(一般使用了修辞)的词语还原成平实的说法;理解词语就是在解释其基本义的基础上理解其语境义情感义;有‚文本意识‛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位臵意识和答案的关键词(多见于原文)意识;之所以是‚重点‛词句,往往是在全文主旨和结构上起重要作用,所以要联系全篇;句式修辞人称等的特定作用,如17题的第(2)问。

B 、筛选并简要概括信息题,如15题。先要找到信息区间,有时要结合全文的结

构层次,特别是关注题干表位臵的词语如‚联系全文‛‚就第几段来看‛等;看赋分,明确有几个要点;相应的文中重要词语,特别是议论抒情的概括的词语;答案一般比较简洁;用自己的话回答并不排斥原文本重要词语。

C 、理解构思内容和表达技巧题。以理解开头结尾的特点和作用为例。作用一般分为结构性作用和表达上的作用;开头多为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总领全文和起兴引起下文激发阅读兴趣两种;结尾也多为收束全文照应文首卒章显志深化主旨和引发联想启人思考感染读者(多为形象的化虚为实的结尾)两种;作用还有铺垫、渲染、照应、衬托、对比、突出强调、承上启下等。如果学生理解了这些,那么17题就迎刃而解了。

4、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审题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可在阅卷时还是发现有的学生审不准题,分不清连续问选择问,不能抓住题干的显性和隐性信息,甚至审题意识淡泊,如19题、20题。19题,学生不能分析出题干和例句的句式和修辞,也不知什么是‚内容有意蕴‛,更有甚者,不理解‚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分号前选了‚生活‛,分号后选‚友谊‛。20题,有的学生审不出情景文段的表意重点要‚赞美‛什么,也不能作到‚得体‛(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了教练、父母、领导等),甚至不知怎么表述才能叫‚语言有文采‛。

(三)按学生写作水平分类,加强的作文的指导练习。

阅卷场就作文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意见:①华而不实,文风不正,过分追求华丽辞藻和整齐句式,小标题和名人名句泛滥;②虚构假设严重、玄虚;③写现实生活琐碎,缺乏思考;④套作严重,话题与文章内容不能深度融合;⑤思考水平不高,缺乏深度,思路不清晰。

作文对于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容不得闪失。一是避免‚致命伤‛,比如:偏题,未完篇,立意不优或思想不正确,文体不纯等。二是避免‚硬伤疤‛,比如:卷面不整洁清新,标点句逗不清,错别字尤其是重要位臵的错别字,字数太少(太多),分段不合理(太长或太短),标题题记的格式不正确等。

对作文要分类指导,每次作文练习要有侧重点。一是在审题立意上,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命题类型,分析所给材料的意义范围和命题人的意图,确定最佳立意的几种方法,比如话题加工法,联想辐射法等。二是文体和材料方面,指导学生练习其最擅长的文体,除非记叙描写功夫出众,一般不用记叙类文体;在材料上有意识准备积极向上的主旋律材料和有文采的表述法,并训练发散思维的使用材料法。三是训练作文重要元素的技巧,也就是给作文包装,戴上‚钻石项链‛。如制作标题,开头结尾段的写作,把主旨句和漂亮语段放在显眼位臵(如独句段),分段让版面清新美观等。四是对学生分类指导,写作好的要研究50分以上的方法,发展其个性化;写作较差的要保证在45分上下,甚至要给他们一定的‚作文模式‛。

(四)重视自主命题后的四川地域特征。

四川省自主命题,多角度体现地域特色,增强试题材料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责任感。表现在:四川人将普通话的读音障碍;四川特有的文化;四川的社会发展;有关四川的文学;四川作家;四川的科技发展。

附:2006年四川高考卷Ⅱ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非礼之禄,虽万钟不受;若申其志,虽箪食不厌也。陛下焉能富臣,焉能贫臣!

(2)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 归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13. 按要求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登高》 , 。

《登岳阳楼》 , 。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柳永的《雨霖铃》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琵琶行》 , 。

《雨霖铃》 , 。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4. 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15. 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16. 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17.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六、(15分)

18. 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我国自主研发的磁浮列车的优点。不超出20字。(3分)

最近,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浮列车成功通过了室外实地运行联合试验。列车采用的是常导电磁吸引力控制悬浮原理,运行中列车悬浮8~10毫米,时速在80~160公里之间。由于磁浮列车是在路轨上悬浮行驶,没有轨轮的机械磨损,因此列车运行平稳而安静。据了解,与时速可达500公里左右的高速磁浮列车相比,这种中低速磁浮列车成本低,适合城市内部和市郊卫星城之间的快速运输。

19. 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6分)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20. (6分)

2006年2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女)和张昊(男)这对很有希望获得金牌的年轻小将,在完成重大比赛中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时,20岁的张丹不慎摔伤膝盖。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张丹只经过5分种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冰面上,忍着伤痛与张昊一起流畅地完成了余下的动作,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张丹、张昊说一段赞美的话。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不超过60字。

你对张丹、张昊说: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有人好问,有人不问。有人主张有疑就问,有人主张三思再问。问天问地,问古问今,‚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不得抄袭。


相关内容

  • 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 2008年高考作文命题特点及2009年趋势分析 2008年的终于渐行渐远,但留下的声音的回响让静心聆听者明白脚步的来处和去处.静心地等待过后,体验到的是会心的一笑和笑过后的颔首顿悟.那会心的一笑已绽放在昨天晴朗的天空下,如今思考正紧锁在我们的眉间,刻画着明年的嫣然. 来处,已明白如话:去处,已玄机再 ...

  • 2015年四川高考卷阅卷总结
  • 阅卷总结 6月18日上午,2015年普通高考四川阅卷场阅卷总结会完毕,现在已进入紧张的统分阶段.6月22日晚上10点,考生就可以查阅自己的分数了. 今年是四川最后一年自主命题,明年统一使用高考全国卷.据了解,最后一年的自主命题已在有意识地向全国卷命题形式.方向上靠拢. 在阅卷大会上,领导通过今年的高 ...

  • 思辨性作文试题刍议
  • 思辨性试题"之思辨--2014高考作文试题刍议 纵观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高考作文试题,发现一个特点:作为指挥棒,高考作文太过强调思辨性方向.18套试题,不约而同将检测学生思辨能力作为命题目标.这究竟好不好,值得研究. 试题"清一色",当然是好事. 首先,可减轻师生负担 ...

  • 从高分作文得到的启示
  • 作者:马凤藻 考试与招生 2010年07期 在语文高考试卷中,作文分值60分,是最大的主观试题.作文成绩的好坏,对考生的命运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每一位参加高考的学子都想使作文获得好成绩,实现心中的梦想.如何实现呢?阅读并研究了<考试与招生>杂志刊登的高分作文,考生会得到一些启发.按高分作 ...

  • 拟题 开头 结尾
  • 高考作文--拟题 如果说大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躯体,那么,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它是灵魂的再现.躯体的焦点.所以说,写作文一定要拟一个好的标题.俗语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作用非凡,它能引起读者阅读正文的强烈愿望和极大兴趣.特别是考场中要求自拟标题的作文,如果能拟定一个 ...

  • 四川2015年高考阅卷总结
  • 阅卷总结会会议记录 主持:段增勇 主讲:张伟 段增勇:考试信息,阅卷信息,备课,效率.语文学习的门径,阅读积累,人文积淀有很大的缺陷. 文学审美教育有一定的区别 修订课程标准四个关键词:语言.思维.文化.审美. 如何在语言的层面思考 张伟教授: 四川有意识向全国卷靠拢 统领在课程标准之下,培养社会主 ...

  • 作文怎样点题扣题
  • 一.专家说点题扣题 有一位阅卷老师这样说:"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去."  某高考语文阅卷老师曾说:"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 ...

  • 四川省近三年高考试题和新课改高考题分析
  • 四川省近三年高考试题和新课改高考题分析 2012年文综(地理部分)高考题评析 对四川省2012年地理高考试题的评价:重视基础,突出能力,题量.难度适中,信度高,试题信息量大.同时为以后新教材过度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性意见(选择题中对蒙古区域的考查). 近几年四川试卷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情况统计 改卷 ...

  • _[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 <雨霖铃>对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母本意义 笊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 江雪松 <考试说明>把古诗词鉴赏定位在阅读"浅易"诗词,"考查材料以唐宋诗词为主","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