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叙事

生物教学叙事

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始终感到学生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需要老师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和恰当的提醒,在教育中需要等待、耐心,还需要从容、宽容和期待,教育的变化是缓慢的。“我能为学生作些什么,我只不过是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应该为学生做雪中送炭的事罢了。”在2007年3月,我刚刚接班不久就遇到了一件事:一名学生在上科任课的时候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发短信,在老师批评教育时态度极其蛮横、恶劣,他将老师气哭并告到我那儿,我并没有直接找到该学生,而是在晚课快上完时向全班学生讲了发生类似事件造成的结果,我并没有点名批评这名学生,只是强调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善待,我和全班同学等待着这名学生主动与科任老师道歉,但到了第二天下午仍没有动静。第二天下午第二节课恰好又是这位老师的课,我在上课前站在教室的前面:“X老师,耽误您一分钟上课的时间好吗?”征得X老师的同意后,我说:“X老师,我代表我能代表的高二三班学生为昨天下午发生的事情向您道歉,事情发生在我们班,是我做班主任的没有引导好、教育好,我为三班这个集体给您造成的伤害感到愧疚,请您接受我真诚的歉意。”说完,她深深地向那位老师鞠躬道歉。学生们震惊了,一阵沉默之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转身离开教室。后来那位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同学们道了歉。事情平静地解决了。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而耐心和等待就是一种爱,学生的偏激、学生的面子就是他们的心结,那就用爱去开启吧!

让 学 生 学 会 思 考

卢 倩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是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体现课程本身的性质。这一基本理念要求生物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生物学思维方式,用所学到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去解决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不要把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不能剥夺学生的任何一次思考的机会。在学习单克隆抗体的内容时,课堂中出现了以下的场景:

教师:大家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在动物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中,体内的B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特异性抗体,但是每一个B 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我们如何获得单一的抗体?请大家思考,可以进行讨论。

学生甲:用一个B 淋巴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得到细胞系,就可以获得单一抗体。(很自信)

学生乙:如果真的是这样,单克隆抗体的内容应该在动物细胞培养之后就介绍,为什么要放在动物细胞融合之后呢?我还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但总觉得有点不对。

教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的思考问题,这样我们的收获才会最大。那位同学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丙:我认为甲的说法不可行,因为要得到单一的抗体,用单个的B 淋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要经历两次生长危机,而每一次生长危机只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保留下来并继续传代,单个的B 淋巴细胞要得到细胞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家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最后大多数学生同意丙的看法。)

教师:既然大多数同学都赞同丙的说法,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保留意见的同学我们还可以在课下继续查找和搜集资料,看看是否可行。(学生们完全进入到探究问题的气氛中,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学生丁:B 淋巴细胞能产生单一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要是能象癌细胞那样无限增殖就好了。(学生们点头,又进行讨论)

学生戊:我想到了刚才乙说的话,既然把单克隆抗体的内容安排在动物细胞融合之后,很可能用到细胞融合的知识。所以我想是不是把B 淋巴细胞与癌细胞融合,这样融合细胞就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我们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单一抗体了。(全班想起热烈的掌声)

一个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难道只有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环节来上并且达到了教师自认为满意的程度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吗?一节完整的课与学生的思维碰撞后获得的惊喜相比,哪个更重要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需要创新,我们需要的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学科中,进一步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将科学探究置于核心地位。那么我为什么要限制学生思维呢?有时候一些意外的惊喜的出现,可能就会打破一节课的时间的限制,虽然可能事先准备的课没有预期上完,但学生通过自己智慧的双眼、开放的思维发现了问题,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更让人兴奋的呢?

一张白纸的故事

陈英霞

从事教学工作十余载, 教学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我给大家讲讲“一张白纸的故事”,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 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 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 他问学生:“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 ”这时, 老师说:“难道你们谁都没看到这张白纸吗? 在今后的生活中, 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

这张“白纸”的教导, 一直深深藏在当时年仅17岁, 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脑海深处. 在这个时刻充满变幻, 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安南以自己敏锐的觉察力, 时时体会这张“白纸”的深刻内涵. 所以, 安南能从黑云压城, 剑拔弩张, 战争一触即发的气氛中, 看见和平的橄榄枝---这张可爱可敬的白纸.

这样的一张白纸, 也许是一个犯过错误有缺陷的人, 或一个成绩糟糕的学生. 其实,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被染上了“黑点”的白纸. 例如, 有一个学生上课睡觉, 无论从学校还是从教师角的度, 我们都不希望他错过学习的机会. 于是, 就开始了“摇篮”工程, “醒醒别睡了。”这是我们的惯用的唤醒术语。“老师别管他了, 每堂课他都睡. ”其他同学提醒我. 你前脚一走, 他又趴下. 我很头痛, 我最后通牒, 让他站着听课, 这下可好, 觉醒了, 开始说话. 无论你怎样劝导均无效。于是,我就依据法规定:对扰乱课堂纪律并屡教不改的学生, 可以请出课堂. 但我又补充一句不能逃出我的视线. 等上完课. 他主动向我承认错误, 并让我别生气.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感到高兴, 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 除了学习习惯不好以外别的品行还不错. 我了解到同学们对他评价不错, 比如值日认真负责, 板报画画特别好, 要考试了, 我很关注他, 他悄悄告诉我他自己在复习哪. 在一中这样的孩子很多, 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养成. 要我们不要只看到他的黑点,

这样使我想起安南老师的教导, 重温这个" 黑点与白纸" 的故事. 它让我懂得一张白纸意味着“宽容、谅解、包容、鼓励、求同存异”;而黑点呢?却是一种“尖刻、挑剔、吹毛求疵”。前者给人以希望与向上,后者叫人感觉到挫折与失败。让我们以一个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个学生, 不断发现他的优点, 使他首先能把你看作无话不说的朋友, 这样他的不足才会慢慢改掉. 一张白纸,对于我们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

每个学生都需要关爱

梁红艳

新学期开始,第一节生物课上有一个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长得十分清纯,很引人注目,但当与她目光交接时总是感觉到她很忧郁。那种空洞的眼

神,给我疑惑、给我不安。我真的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故意提出一个问题让她来回答,可是当她站起来的时候,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她的脸刷地红了,头埋得低低的。看到这一幕,我立刻明白了,这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在班级里属于“弱势群体”。

下课后,我找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她叫刘欣,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缺少关爱,缺乏自信。由于父母离异,因此在同学面前有很强的自卑感,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 我刻意主动接近她,在走廊里或者是校园内遇到她我总是会询问一些生活上的细节,课堂上尽量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鼓励她。慢慢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多了,她也逐渐变得自信了,与我的关系越来越近。课间她喜欢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聊天,顺便让我帮她讲解几道习题。就这样,她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觉得我的生物学得越来越明白了”、“老师,生物是我学得最好的一科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有一次生物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遗传题,并且说“这是一道高考题,有一定难度,我们大家比比赛,看谁能最快做出来的?”只听得同学们的钢笔在纸上一片沙沙声,2-3分钟后,有人开始小声议论了,又过了2-3分钟,听见有人惊讶地说:“老师,刘欣做出来了”。一下子,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全投向了刘欣,我高兴地走过去,刘欣的眼神是紧张的,大概是不能确定解题是否正确的缘故!我看了她的解题,微笑着对她说:“你真棒!”。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时刘欣的脸是生动的,我终于有机会看到了一双充满智慧和自信的眼睛,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从此,生物课上刘欣更加认真,经常积极地回答问题,还认真地在书上作记录,在一次考试中,她的生物考出了90分的好成绩。成绩出来后,刘欣找到了我,拉着我的手说:“我就是想和您说声谢谢,是您的关爱改变了我。”在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激动的泪水。从与刘欣的沟通中我总结了经验和方法,使我和班级的其他学生的关系也更密切了,学生期盼着上生物课,他们课下经常收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资料与我讨论,有的学生家里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有问题也来询问我,有的学生自己在青春期有困扰也偷偷地与我交谈,这样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也丰富我的阅历,同时新课改也让我体验到生物教师工作的快乐。

有人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确实,在学校中有这样一批“弱势群体”——学困生,他们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在集体中缺少表现自我的资本,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平时少言寡语,不愿合群。这些学生缺少老师及家长的关爱,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表扬、希望得到老师与家长的肯定与认可,老师的一两句表扬可能在他们的心里激起许多浪花,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人生,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品尝获得成功喜悦的滋味,体验到自尊、自信,从而逐

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同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碍,迈出前进的步伐。

爱是互惠的,你给予了,你就有收获,你在走进学生心灵的同时,学生也一定在用心地爱你。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欣赏、鼓励性的话语、发自内心的一个微笑或者是一个关爱的手势,都会使学生获得巨大的鼓励和支持。

教 学 叙 事

刘灿艳

今天该讲减数分裂了,这一节课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难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大家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引入新课的时候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狮可以生狮,虎可以生虎,但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为什么不可以产生后代呢?”很多学生可以迅速的答出骡子的染色体是奇数条。接下来老师继续发问:“为什么奇数条染色体不可育呢?”学生会继续思考,这时老师解释:“马的染色体条数是64条,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是32条,驴的染色体是62条,产生的精子染色体为31条,这样精卵结合,骡子的染色体为63条,无法正常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骡子的减数分裂不可以正常进行。”学生的问题又出现了:“老师,香蕉没有种子是这个原因吗?”“老师,无籽西瓜没有种子是这样的原因吗?”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并且大致体会到减数分裂的核心思想,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分裂方式。

接下来讲解了精子形成的过程,通过各时期的黑板图展示给学生,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对各时期的特点有更准确的了解。最后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精子形成的动态过程,这样动静结合让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一节课下来心情真的很好。同时体会到教学中的“教学相长”真是太对了,学生说的多,问的多,教师发挥的就越好,学生得到的知识就越多。一堂课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站在前面讲课,也真是索然无味。

刚刚搬到我们的新校区不久,班级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可以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学好知识,作为老师,内心深处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很幸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应该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学校、家长、老师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学生可以成才。

求真纠错、趁机表扬、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

刘继坤

人无完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处理得都非常理想,也正是在遇到暂时有困难的题目或是面对小小的失误时,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高一学年上学期教学过程中就遭遇过一次。组织学生学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时,涉及到叶绿体基质这一内容时,我带领学生对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进行比较总结,当总结到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里面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时,由于口误将有氧呼吸说成呼吸作用,这样就成了线粒体基质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基质中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当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应该是有氧呼吸更严密。因为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而无氧呼吸不在线粒体内进行。”有的同学则说:“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可他还是坚持己见,并有些同学也站在了他的那一边。几秒钟的尴尬后我笑了:“你说的更准确,老师错了。希望全体同学都要向他学习,有敢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那个同学笑了,其他同学也笑了。并很快记录下了他们的战果。

这个问题经过如此处理后,我想在以后的生物课堂上他们会更加自信,并且会更积极主动的来学习知识。

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探究性学习

杨 海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教师缺乏探究性学习的渗透意识,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严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依据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理念,努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因为“问题”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而问题解决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探究性学习。

基于这些原因,我十分鼓励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经过

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逐渐从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中走出来,慢慢地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到现在,几乎每学习一个新知识,他们都能提出很多问题。

在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有学生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生成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它们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进行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储存或释放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他们归纳出: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吸收可见的太阳光,需要叶绿体中有关的酶进行催化,只能发生在绿色植物中。而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是需要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有关的酶进行催化,可以发生在所有生物体中;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将能量释放出来后转移到ATP 中,才能被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利用。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简单的逆转。

在学习“动物的物质代谢”中,学生问:为什么我妈妈摘除胆囊以后,医生建议她要少吃鸡蛋和油腻的食品?“瘦肉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糖尿病得病的原因是什么?“脑白金”真的有用吗?等等。

在学习“生殖和发育”中,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克隆羊和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双胞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双胞胎是同一性别的,而有的却是龙凤胎?为什么有的人聪明,有的人笨?一般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只能和一个精子结合,那为什么女性一生只产生400多个卵细胞,而男性一生却要产生不计其数的精子?等等。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他们如果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教师就不能自己一个劲地“竹筒倒豆子”,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不能当堂解决的,我则提供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感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环中。

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肤浅,甚至异想天开。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学生的“问匣子”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时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无法估计的,也许若干年后他们就会成为生物学家呢!

通过学习新课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只有训练学生不墨守成规,不拘泥常法,不死记硬背,善于开拓创新,寻找多种方法和途径,使思维时而收敛时而发散,引申推广,对比择优,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注重实践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加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意识,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创新人才。

用 爱 培 养 爱

房丽丽

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作为一位母亲,自身的素质影响的只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影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和几代别人的孩子。每当提到现在的孩子,人们总是说他们缺少责任心,不懂得爱和感恩。其实这不是孩子出生就有的问题,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虽然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全社会齐动员,但是我们教师应该尽自己的职责。

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的两个群体,但是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对立的事情发生,不是所有的教育方法学生都能接受。一次课堂上,一名男同学看着好象是在听课,但是不写,也不回答问题,更不提出问题,我发现他一定是在溜号,于是叫了他的名字,告诉他拿起笔把重点内容记下来,可是他却很生气地大声说:“我都记着呢,还记什么?!”声音很大而且语气中充满了抱怨,我楞住了,从事了两年的教学,没有学生会这样和我说话,即使没接受我的意见,也没有这样当面反驳的,我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侮辱,明明是好心的提醒,却换来当头一棒,真是接受不了,感觉非常的委屈。可能是太年轻,我极力的抑制自己,但是泪水还是在眼圈直转。我没有发火,我表面非常平静地说:“老师只是给你一些建议,你可以按照你的方法去学习,你就当我提醒你是错误的,好吗?老师给你道歉了。”我以为自己会很坚强,打算先讲课,等下课再找他好好了解一下情况,可是委屈的泪水已经流出来了,我让同学们先看书,快速走出了教室。那位同学也跟了出来,留下全班同学鸦雀无声。他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他非常诚恳地给我道歉,原来他在课间和同学发生了点矛盾。我本来也没有怪他,在我眼里他们还是孩子,犯错误是必然的。我告诉他:“老师没有怪你,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这样做对不对。”班级里的几位同学也出来了,我笑着对他们说,问题解决了,他不是有意的,我们继续上课。我们一起走进课堂,教室里静极了,那个男孩,当着全班同学又向我道歉,我也当着全班同学给了他一个台阶,说:“老师不会怪你们的,你们还是孩子,成长中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只要我们学会反思,知道自己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要再做就好。”那节课我是含着眼泪讲完的,班级里

所有的学生都坐的笔直,非常认真的听讲,教学效果好过以往任何一节课。下课后,同学们围着我,劝我不要伤心,不要因为这件事就不管他们了,我很感动,孩子们是明是非、懂道理的,我的泪水再次流出,不是委屈的泪,而是欣慰的泪,因为我用爱培养了爱。从那以后,那位男孩在我的课堂上一直积极表现,我也经常的鼓励他。谁说现在的孩子不负责任,谁说他们不知感恩?孩子有无限的潜能,就看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挖掘。如果我心胸狭窄,在课堂上大发脾气,结果可能就是两败俱伤。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 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心中充满爱,我们的学生就会懂得感恩和爱。

带有微笑的课堂

原 琳

自己参加工作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但直到去年才真正的走出一个教学的“误区”。参加工作前就对现在学生如何难管,喜欢欺负年轻教师等一些说法早有耳闻,所以为了避免课堂的教学秩序出现一些没必要的麻烦,给自己定的一个规定就是上课不要笑,要保持严肃,一定严格管学生!

在2007年教高三毕业班时,一天生物课上,自己正领同学们复习,一个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突然站起来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当时复习本来就很紧张,我生气的说:“这个题都讲过多少次了,平时不听课,现在想学习了。„”当时说完这些,自己也有点后悔了,是不是说的有点过头啊,会不会有点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啊!班级其他同学看见我生气,变得鸦雀无声。可就在这时,这个学生说:“呵呵,老师对不起啊,可是我知道我应该下课问,是吧?”我其实当时很感谢他,避免了很多尴尬,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再坚持,就说:“对呗,心有灵犀啊!”这时他站起来打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军礼,说到:“收到。”我突然觉得他很可爱,就笑了笑!这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笑了。”班级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好轻松啊!学生好像也松了一口气!后来的这节课上的很愉快,很多学生都敢回答问题了,不怕说错了!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活跃”的课堂,“活”的教学课堂能使学生游刃有余,思维拓展;“活”的教学场景,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求知欲强;“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得心应手,教学思路开阔,感悟很深。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不缺少笑的资本,微笑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的乐趣,微笑能使我们解除隔阂,微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微笑给人以信心。然而,生活也有许多烦恼和痛苦,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困扰着我们,有时,实在是笑不出来,实在没什么可笑。但是,学生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教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学生时,能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能增强他们自信心。 “忍一下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给学生一次机会,送他们一个微笑,忍让处世,微笑工作,服务行业提倡“微笑服务”,教育教学工作难道不应该学一学微笑教育的艺术吗!

教学的快乐缘于师生共同的快乐

战春华

教师的日子太有规律了,上班、备课、上课、辅导、下班,如此机械而重复的日子过久了,以致于麻木到有时想到自己是教师时,都要在心里惊叹,我是教师吗?继而想到,我快乐吗?快乐是有的,而且多是在课堂中,在和学生的共同教学生活中留下的点点滴滴。回想教学中的快乐事,好像有不少,但总是记不清了,只是记得高兴的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师长身份,和学生一起开心的大笑。我本来是不擅言语的,严肃多于玩笑,但上课时看到学生年轻的、富有朝气的脸,往往就被感染了,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于是也就有了轻松活跃的情绪,于是师生互相感染着,快乐着。

生物课每次讲到脂肪代谢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学生最爱问的问题自然是有关如何减肥的问题,于是课堂很快就要演变成减肥塑身经验交流会;尤其是女生,明明身材苗条,也抢着问我减肥的窍门,一脸的期待;每当这时,我就晃晃已经发福的身体问学生们:“你们看我像懂减肥决窍吗?”于是学生们就大笑,继而安静下来了,这时我再从生物学原理上阐述人肥胖的原因、如何注意饮食和加强锻练。最后告诉同学们,其实大家都知道如何有效减肥,但是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所以事情往往半途而废而达不到预定目标。说到这,学生就已经心领神会了。

其实,在教学中最大的快乐不是开心的大笑,而是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几句话的点拔使其茅塞顿开,眼神中透出感激和信任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下课时,就会心满

意足的离开教室,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慢慢的回味,所有烦恼和劳累都一扫而光,这才是最大的快乐。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大海中的两条鱼,小鱼问大鱼,听说大海很大,大海在哪呢?大鱼说,大海就在你的身边呀。我是教师,我快乐吗?我要说,我快乐,也许我因身在快乐中而忘却快乐,我的快乐缘于我的学生。

我的两则教育教学故事

汪晨囝

故事一:借1还2

单元考试后的一个课间,我进入高二七班,照例让学生把卷子发下去,这时,一名同学拿着卷子前来询问:“老师,您就再给我加上1分吧,加上一分我就及格了,就1分。求您了!”这时,我想起了我前几天刚看到过的一则类似的教育故事《利息》,我受其中老师的作法地启发,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分不能随便加,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2,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2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就像故事中的男生一样,他踌躇了一下说:“我借。”结果,在后一次单元考试中,他得了76分,扣掉2分,净剩74分。

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真切的爱生之心;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说话、做事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三是要善于利用契机激励学生。这个借分的学生由于获得了我的理解和“资助”,鼓起了奋斗的信心,从考试不及格到考试得“高分”,实现了他自己的许诺。试想,如果我当时对这个各方面表现一贯并不怎样的孩子的想法进行讽刺、嘲笑甚至打击,哪怕是仅仅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屑之情,他还会有今天的进步吗?

同时,我也深切的感受到,要想成为新时代和谐教育环境下的一名合格老师,一定要多读书、尤其是有关心理学、教育故事等类的书籍,并随时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你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故事二:因势利导

高二十班有这样一个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一般,小嘴巴能说会道,好像一只小“百灵”。父母没时间管她,宠着她,自制能力不强。有一次,她因一道实验设计题和标准答案的思路不一致,一直没想通而急得掉眼泪。从此,我就留心地观察她。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发现她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学习上,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女孩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中考试中一跃进入了班级的前三名。

我体会到:教师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意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心中隐秘的活动,脸上流露的神情,生活出现的异常行为„„,这一切即使刚刚露出端倪,不会引起常人的注意,也应成为教师捕捉的对象。或是因势利导,或是防微杜渐,并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进程,规范学生的行为。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有着特殊意义,所以,让我们用最圣洁的心灵去和孩子沟通,交流,让每一个孩子在读书时代所获得的东西,是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教学叙事案例研究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依据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理念,努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以《生物的遗传》一节的课堂教学过程来说明我的做法与想法。

一、 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1. 情境中质疑

引入:俗话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这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的现象。

请同学们看下面这段短片,能说明遗传现象吗?(播放短片:幼兔依偎母兔,小马跟随母马)

[设计意图:以幼兔依偎母兔,小马跟随母和学生自身的一些特征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教学的情境,丰富了教材实例。能很好地有直观地形象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质疑服务的。同时也暗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地学好生物知识。]

激发质疑:你想了解有关遗传的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能够结合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将问题表述清楚。有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总是的关键。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一些遗传问题的困惑,如,爸爸、妈妈都是双眼皮,为什么我却是单眼皮?难道我不是他们的孩子?动植物的遗传与人的是否遵循一样的规律等等。]

师:同学们对存在着一些困惑,想了解更多的遗传知识,可以把自己

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看学过本节知识后能否解决?本节课我们着重解决的就是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用到染色体、基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些名词,同学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理解这些概念的涵义,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质疑的前提下,整合学生的问题,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抓了本节内容的本质,将目标表述的清晰,用语避免了生硬的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巧妙地将知识目标转化成学生的探究问题,关键名词的涵义,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 问题中探究

(探究问题一)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后代是如何获得父母性状的呢? 学生自学,猜想,分析,得出结论,小组内讨论后阐明小组观点)后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精子来自父亲,卵细胞来自母亲,所以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充足的自学、讨论、交流的时间。小组成员能够代表小组发表见解,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教师讲述:其实,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都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例如,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染色体的稳定才保证了物种的稳定。

(探究问题二)请同学们再猜想一下,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如何保持恒定的呢?(出示示意图)

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能够及时捕捉对学生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组织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探究问题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以人体为例,23对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却能决定成千上万的性状,为什么呢?(出示问题) 学生自学,猜想,分析,得出结论,小组内讨论。

教师介绍基因的概念及显隐性基因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能强化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容易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三、 体验中自结自悟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有关遗传的一些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现在你能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了吗?

3、你们在学习过程中又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所学、所思、所悟进行小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而且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品质。]

四、课堂拓展

同学们学过这些知识之后,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学生站在新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重新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想探究与之相关的哪些问题?”。学生在情境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经过努力解决了部分问题,带着收获同时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同时也暗示了对科学的探究没有尽头,创新没有止境。] 教师激励:遗传知识一直是生物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并通过共同的努力解决了很多问题,同学们可以查阅各种资料来探计这些问题,并将自己的收获进行交流。希望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这些知识,并能通过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为生物学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生物教学叙事

在我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始终感到学生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需要老师温情的理解、真挚的同情、诚意的鼓励和恰当的提醒,在教育中需要等待、耐心,还需要从容、宽容和期待,教育的变化是缓慢的。“我能为学生作些什么,我只不过是坚信教育是慢的艺术,教师应该为学生做雪中送炭的事罢了。”在2007年3月,我刚刚接班不久就遇到了一件事:一名学生在上科任课的时候不遵守课堂纪律,上课发短信,在老师批评教育时态度极其蛮横、恶劣,他将老师气哭并告到我那儿,我并没有直接找到该学生,而是在晚课快上完时向全班学生讲了发生类似事件造成的结果,我并没有点名批评这名学生,只是强调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善待,我和全班同学等待着这名学生主动与科任老师道歉,但到了第二天下午仍没有动静。第二天下午第二节课恰好又是这位老师的课,我在上课前站在教室的前面:“X老师,耽误您一分钟上课的时间好吗?”征得X老师的同意后,我说:“X老师,我代表我能代表的高二三班学生为昨天下午发生的事情向您道歉,事情发生在我们班,是我做班主任的没有引导好、教育好,我为三班这个集体给您造成的伤害感到愧疚,请您接受我真诚的歉意。”说完,她深深地向那位老师鞠躬道歉。学生们震惊了,一阵沉默之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转身离开教室。后来那位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老师、同学们道了歉。事情平静地解决了。教育需要耐心,需要等待,而耐心和等待就是一种爱,学生的偏激、学生的面子就是他们的心结,那就用爱去开启吧!

让 学 生 学 会 思 考

卢 倩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是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才能体现课程本身的性质。这一基本理念要求生物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生物学思维方式,用所学到的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去解决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也不要把结果直接呈现给学生,不能剥夺学生的任何一次思考的机会。在学习单克隆抗体的内容时,课堂中出现了以下的场景:

教师:大家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在动物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中,体内的B 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达百万种以上的特异性抗体,但是每一个B 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定的抗体,我们如何获得单一的抗体?请大家思考,可以进行讨论。

学生甲:用一个B 淋巴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得到细胞系,就可以获得单一抗体。(很自信)

学生乙:如果真的是这样,单克隆抗体的内容应该在动物细胞培养之后就介绍,为什么要放在动物细胞融合之后呢?我还没有一个充分的理由,但总觉得有点不对。

教师:大家的思维很活跃,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积极的思考问题,这样我们的收获才会最大。那位同学再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学生丙:我认为甲的说法不可行,因为要得到单一的抗体,用单个的B 淋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要经历两次生长危机,而每一次生长危机只有极少数的细胞能够保留下来并继续传代,单个的B 淋巴细胞要得到细胞系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家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最后大多数学生同意丙的看法。)

教师:既然大多数同学都赞同丙的说法,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保留意见的同学我们还可以在课下继续查找和搜集资料,看看是否可行。(学生们完全进入到探究问题的气氛中,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学生丁:B 淋巴细胞能产生单一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要是能象癌细胞那样无限增殖就好了。(学生们点头,又进行讨论)

学生戊:我想到了刚才乙说的话,既然把单克隆抗体的内容安排在动物细胞融合之后,很可能用到细胞融合的知识。所以我想是不是把B 淋巴细胞与癌细胞融合,这样融合细胞就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无限增殖,我们就可以得到大量的单一抗体了。(全班想起热烈的掌声)

一个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课后,我认真地反思了这节课,到底什么样的课是一节成功的课?难道只有按照事先准备好的环节来上并且达到了教师自认为满意的程度才算是一节成功的课吗?一节完整的课与学生的思维碰撞后获得的惊喜相比,哪个更重要应该是显而易见的。社会的发展呼唤创新,教育改革更需要创新,我们需要的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生物学科中,进一步突出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将科学探究置于核心地位。那么我为什么要限制学生思维呢?有时候一些意外的惊喜的出现,可能就会打破一节课的时间的限制,虽然可能事先准备的课没有预期上完,但学生通过自己智慧的双眼、开放的思维发现了问题,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激动,更让人兴奋的呢?

一张白纸的故事

陈英霞

从事教学工作十余载, 教学中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我给大家讲讲“一张白纸的故事”, 在非洲加纳的库马西寄宿学校, 有一位老师走进教室, 手里拿着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 他问学生:“孩子们, 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黑点. ”这时, 老师说:“难道你们谁都没看到这张白纸吗? 在今后的生活中, 你们可不要这样啊! ”

这张“白纸”的教导, 一直深深藏在当时年仅17岁, 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脑海深处. 在这个时刻充满变幻, 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安南以自己敏锐的觉察力, 时时体会这张“白纸”的深刻内涵. 所以, 安南能从黑云压城, 剑拔弩张, 战争一触即发的气氛中, 看见和平的橄榄枝---这张可爱可敬的白纸.

这样的一张白纸, 也许是一个犯过错误有缺陷的人, 或一个成绩糟糕的学生. 其实,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被染上了“黑点”的白纸. 例如, 有一个学生上课睡觉, 无论从学校还是从教师角的度, 我们都不希望他错过学习的机会. 于是, 就开始了“摇篮”工程, “醒醒别睡了。”这是我们的惯用的唤醒术语。“老师别管他了, 每堂课他都睡. ”其他同学提醒我. 你前脚一走, 他又趴下. 我很头痛, 我最后通牒, 让他站着听课, 这下可好, 觉醒了, 开始说话. 无论你怎样劝导均无效。于是,我就依据法规定:对扰乱课堂纪律并屡教不改的学生, 可以请出课堂. 但我又补充一句不能逃出我的视线. 等上完课. 他主动向我承认错误, 并让我别生气. 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应感到高兴, 至少他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对, 除了学习习惯不好以外别的品行还不错. 我了解到同学们对他评价不错, 比如值日认真负责, 板报画画特别好, 要考试了, 我很关注他, 他悄悄告诉我他自己在复习哪. 在一中这样的孩子很多, 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养成. 要我们不要只看到他的黑点,

这样使我想起安南老师的教导, 重温这个" 黑点与白纸" 的故事. 它让我懂得一张白纸意味着“宽容、谅解、包容、鼓励、求同存异”;而黑点呢?却是一种“尖刻、挑剔、吹毛求疵”。前者给人以希望与向上,后者叫人感觉到挫折与失败。让我们以一个宽容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个学生, 不断发现他的优点, 使他首先能把你看作无话不说的朋友, 这样他的不足才会慢慢改掉. 一张白纸,对于我们现在和将来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它涉及到一个人的一生,它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兴衰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

每个学生都需要关爱

梁红艳

新学期开始,第一节生物课上有一个女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长得十分清纯,很引人注目,但当与她目光交接时总是感觉到她很忧郁。那种空洞的眼

神,给我疑惑、给我不安。我真的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我故意提出一个问题让她来回答,可是当她站起来的时候,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她的脸刷地红了,头埋得低低的。看到这一幕,我立刻明白了,这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在班级里属于“弱势群体”。

下课后,我找班主任老师了解到:她叫刘欣,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缺少关爱,缺乏自信。由于父母离异,因此在同学面前有很强的自卑感,上课不喜欢回答问题,学习成绩很不理想。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 我刻意主动接近她,在走廊里或者是校园内遇到她我总是会询问一些生活上的细节,课堂上尽量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鼓励她。慢慢地,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多了,她也逐渐变得自信了,与我的关系越来越近。课间她喜欢到我的办公室和我聊天,顺便让我帮她讲解几道习题。就这样,她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她自己的话说:“我觉得我的生物学得越来越明白了”、“老师,生物是我学得最好的一科了”。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

有一次生物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遗传题,并且说“这是一道高考题,有一定难度,我们大家比比赛,看谁能最快做出来的?”只听得同学们的钢笔在纸上一片沙沙声,2-3分钟后,有人开始小声议论了,又过了2-3分钟,听见有人惊讶地说:“老师,刘欣做出来了”。一下子,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全投向了刘欣,我高兴地走过去,刘欣的眼神是紧张的,大概是不能确定解题是否正确的缘故!我看了她的解题,微笑着对她说:“你真棒!”。顿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这时刘欣的脸是生动的,我终于有机会看到了一双充满智慧和自信的眼睛,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从此,生物课上刘欣更加认真,经常积极地回答问题,还认真地在书上作记录,在一次考试中,她的生物考出了90分的好成绩。成绩出来后,刘欣找到了我,拉着我的手说:“我就是想和您说声谢谢,是您的关爱改变了我。”在她的眼睛里我看到了激动的泪水。从与刘欣的沟通中我总结了经验和方法,使我和班级的其他学生的关系也更密切了,学生期盼着上生物课,他们课下经常收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资料与我讨论,有的学生家里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有问题也来询问我,有的学生自己在青春期有困扰也偷偷地与我交谈,这样即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也丰富我的阅历,同时新课改也让我体验到生物教师工作的快乐。

有人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确实,在学校中有这样一批“弱势群体”——学困生,他们都有很深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勇气,在集体中缺少表现自我的资本,好像比别人矮了半截,平时少言寡语,不愿合群。这些学生缺少老师及家长的关爱,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表扬、希望得到老师与家长的肯定与认可,老师的一两句表扬可能在他们的心里激起许多浪花,甚至会改变学生的人生,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正面导向作用,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品尝获得成功喜悦的滋味,体验到自尊、自信,从而逐

步培养起乐观进取的心理素质。同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其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消除自卑感的心理障碍,迈出前进的步伐。

爱是互惠的,你给予了,你就有收获,你在走进学生心灵的同时,学生也一定在用心地爱你。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欣赏、鼓励性的话语、发自内心的一个微笑或者是一个关爱的手势,都会使学生获得巨大的鼓励和支持。

教 学 叙 事

刘灿艳

今天该讲减数分裂了,这一节课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难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大家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引入新课的时候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狮可以生狮,虎可以生虎,但是马和驴的后代骡子为什么不可以产生后代呢?”很多学生可以迅速的答出骡子的染色体是奇数条。接下来老师继续发问:“为什么奇数条染色体不可育呢?”学生会继续思考,这时老师解释:“马的染色体条数是64条,产生的卵细胞染色体是32条,驴的染色体是62条,产生的精子染色体为31条,这样精卵结合,骡子的染色体为63条,无法正常产生精子和卵细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骡子的减数分裂不可以正常进行。”学生的问题又出现了:“老师,香蕉没有种子是这个原因吗?”“老师,无籽西瓜没有种子是这样的原因吗?”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并且大致体会到减数分裂的核心思想,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分裂方式。

接下来讲解了精子形成的过程,通过各时期的黑板图展示给学生,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对各时期的特点有更准确的了解。最后给学生播放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演示了精子形成的动态过程,这样动静结合让学生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有了更透彻的理解。一节课下来心情真的很好。同时体会到教学中的“教学相长”真是太对了,学生说的多,问的多,教师发挥的就越好,学生得到的知识就越多。一堂课如果缺少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站在前面讲课,也真是索然无味。

刚刚搬到我们的新校区不久,班级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可以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学好知识,作为老师,内心深处感觉到现在的学生很幸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教育学生懂得珍惜,应该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学习上,因为学校、家长、老师所做的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学生可以成才。

求真纠错、趁机表扬、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

刘继坤

人无完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这样,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处理得都非常理想,也正是在遇到暂时有困难的题目或是面对小小的失误时,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在高一学年上学期教学过程中就遭遇过一次。组织学生学习“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一节内容时,涉及到叶绿体基质这一内容时,我带领学生对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进行比较总结,当总结到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里面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时,由于口误将有氧呼吸说成呼吸作用,这样就成了线粒体基质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基质中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当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道:“老师,应该是有氧呼吸更严密。因为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而无氧呼吸不在线粒体内进行。”有的同学则说:“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可他还是坚持己见,并有些同学也站在了他的那一边。几秒钟的尴尬后我笑了:“你说的更准确,老师错了。希望全体同学都要向他学习,有敢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那个同学笑了,其他同学也笑了。并很快记录下了他们的战果。

这个问题经过如此处理后,我想在以后的生物课堂上他们会更加自信,并且会更积极主动的来学习知识。

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探究性学习

杨 海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教师缺乏探究性学习的渗透意识,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严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依据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理念,努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也说过:要教学生“学问”,必须首先从教学生学会“发问”开始,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发展和前途,因为“问题”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茫然,从而产生认知冲动,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所以“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化的源头,是主动学习的基础,而问题解决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在问题解决中体验探究性学习。

基于这些原因,我十分鼓励学生在预习新课、学习新课,课外阅读和实验观察等环节中努力做到“三多”,即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多思考问题。经过

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逐渐从没有问“问题”的习惯中走出来,慢慢地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到现在,几乎每学习一个新知识,他们都能提出很多问题。

在学习“生物的新陈代谢”中,有学生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主要是分解有机物生成无机物,同时释放能量。它们是两个正好相反的过程,这不是在做无用功吗?”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做出回答,而是启发引导学生从两者进行的条件、场所、能量的转变、储存或释放的途径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他们归纳出: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吸收可见的太阳光,需要叶绿体中有关的酶进行催化,只能发生在绿色植物中。而呼吸作用进行的条件是需要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中有关的酶进行催化,可以发生在所有生物体中;光合作用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被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只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将能量释放出来后转移到ATP 中,才能被生物体生命活动直接利用。所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过程,不能把两者看成简单的逆转。

在学习“动物的物质代谢”中,学生问:为什么我妈妈摘除胆囊以后,医生建议她要少吃鸡蛋和油腻的食品?“瘦肉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糖尿病得病的原因是什么?“脑白金”真的有用吗?等等。

在学习“生殖和发育”中,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克隆羊和试管婴儿是怎么回事?双胞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双胞胎是同一性别的,而有的却是龙凤胎?为什么有的人聪明,有的人笨?一般情况下,一个卵细胞只能和一个精子结合,那为什么女性一生只产生400多个卵细胞,而男性一生却要产生不计其数的精子?等等。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他们如果有能力当堂解决的,教师就不能自己一个劲地“竹筒倒豆子”,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应该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不能当堂解决的,我则提供给他们一些相关的资料,让他们通过阅读,相互讨论,从资料中找到答案,这样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结论,感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也自然而然地促使学生进入一个“主动学习→产生疑问→努力解疑”的良性循环中。

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可能比较肤浅,甚至异想天开。但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认真对待,要肯定学生的每一个“问题”,绝对不能嘲笑,杜绝从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学生的“问匣子”一旦打开,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有时是教师所无法预料和无法估计的,也许若干年后他们就会成为生物学家呢!

通过学习新课标,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我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

力,只有训练学生不墨守成规,不拘泥常法,不死记硬背,善于开拓创新,寻找多种方法和途径,使思维时而收敛时而发散,引申推广,对比择优,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注重实践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去,加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意识,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并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的创新人才。

用 爱 培 养 爱

房丽丽

都说“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作为一位母亲,自身的素质影响的只是自己的孩子,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影响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和几代别人的孩子。每当提到现在的孩子,人们总是说他们缺少责任心,不懂得爱和感恩。其实这不是孩子出生就有的问题,而是社会大环境的问题。虽然对孩子的教育需要全社会齐动员,但是我们教师应该尽自己的职责。

教师和学生不是对立的两个群体,但是教学过程中,总会有对立的事情发生,不是所有的教育方法学生都能接受。一次课堂上,一名男同学看着好象是在听课,但是不写,也不回答问题,更不提出问题,我发现他一定是在溜号,于是叫了他的名字,告诉他拿起笔把重点内容记下来,可是他却很生气地大声说:“我都记着呢,还记什么?!”声音很大而且语气中充满了抱怨,我楞住了,从事了两年的教学,没有学生会这样和我说话,即使没接受我的意见,也没有这样当面反驳的,我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侮辱,明明是好心的提醒,却换来当头一棒,真是接受不了,感觉非常的委屈。可能是太年轻,我极力的抑制自己,但是泪水还是在眼圈直转。我没有发火,我表面非常平静地说:“老师只是给你一些建议,你可以按照你的方法去学习,你就当我提醒你是错误的,好吗?老师给你道歉了。”我以为自己会很坚强,打算先讲课,等下课再找他好好了解一下情况,可是委屈的泪水已经流出来了,我让同学们先看书,快速走出了教室。那位同学也跟了出来,留下全班同学鸦雀无声。他的表现很出乎我的意料,他非常诚恳地给我道歉,原来他在课间和同学发生了点矛盾。我本来也没有怪他,在我眼里他们还是孩子,犯错误是必然的。我告诉他:“老师没有怪你,但是我们要反思一下,这样做对不对。”班级里的几位同学也出来了,我笑着对他们说,问题解决了,他不是有意的,我们继续上课。我们一起走进课堂,教室里静极了,那个男孩,当着全班同学又向我道歉,我也当着全班同学给了他一个台阶,说:“老师不会怪你们的,你们还是孩子,成长中总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只要我们学会反思,知道自己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要再做就好。”那节课我是含着眼泪讲完的,班级里

所有的学生都坐的笔直,非常认真的听讲,教学效果好过以往任何一节课。下课后,同学们围着我,劝我不要伤心,不要因为这件事就不管他们了,我很感动,孩子们是明是非、懂道理的,我的泪水再次流出,不是委屈的泪,而是欣慰的泪,因为我用爱培养了爱。从那以后,那位男孩在我的课堂上一直积极表现,我也经常的鼓励他。谁说现在的孩子不负责任,谁说他们不知感恩?孩子有无限的潜能,就看我们用什么方法去挖掘。如果我心胸狭窄,在课堂上大发脾气,结果可能就是两败俱伤。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 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我坚信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心中充满爱,我们的学生就会懂得感恩和爱。

带有微笑的课堂

原 琳

自己参加工作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但直到去年才真正的走出一个教学的“误区”。参加工作前就对现在学生如何难管,喜欢欺负年轻教师等一些说法早有耳闻,所以为了避免课堂的教学秩序出现一些没必要的麻烦,给自己定的一个规定就是上课不要笑,要保持严肃,一定严格管学生!

在2007年教高三毕业班时,一天生物课上,自己正领同学们复习,一个平时不怎么学习的学生突然站起来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当时复习本来就很紧张,我生气的说:“这个题都讲过多少次了,平时不听课,现在想学习了。„”当时说完这些,自己也有点后悔了,是不是说的有点过头啊,会不会有点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啊!班级其他同学看见我生气,变得鸦雀无声。可就在这时,这个学生说:“呵呵,老师对不起啊,可是我知道我应该下课问,是吧?”我其实当时很感谢他,避免了很多尴尬,所以我也不好意思再坚持,就说:“对呗,心有灵犀啊!”这时他站起来打了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军礼,说到:“收到。”我突然觉得他很可爱,就笑了笑!这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一句:“老师笑了。”班级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好轻松啊!学生好像也松了一口气!后来的这节课上的很愉快,很多学生都敢回答问题了,不怕说错了!

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活跃”的课堂,“活”的教学课堂能使学生游刃有余,思维拓展;“活”的教学场景,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求知欲强;“活”的教学方式,教师得心应手,教学思路开阔,感悟很深。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不缺少笑的资本,微笑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的乐趣,微笑能使我们解除隔阂,微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微笑给人以信心。然而,生活也有许多烦恼和痛苦,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困扰着我们,有时,实在是笑不出来,实在没什么可笑。但是,学生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教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学生时,能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能增强他们自信心。 “忍一下风平浪静,让一步海阔天空”,给学生一次机会,送他们一个微笑,忍让处世,微笑工作,服务行业提倡“微笑服务”,教育教学工作难道不应该学一学微笑教育的艺术吗!

教学的快乐缘于师生共同的快乐

战春华

教师的日子太有规律了,上班、备课、上课、辅导、下班,如此机械而重复的日子过久了,以致于麻木到有时想到自己是教师时,都要在心里惊叹,我是教师吗?继而想到,我快乐吗?快乐是有的,而且多是在课堂中,在和学生的共同教学生活中留下的点点滴滴。回想教学中的快乐事,好像有不少,但总是记不清了,只是记得高兴的时候,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师长身份,和学生一起开心的大笑。我本来是不擅言语的,严肃多于玩笑,但上课时看到学生年轻的、富有朝气的脸,往往就被感染了,感觉自己也年轻了,于是也就有了轻松活跃的情绪,于是师生互相感染着,快乐着。

生物课每次讲到脂肪代谢和身体健康的关系这个知识点时,学生最爱问的问题自然是有关如何减肥的问题,于是课堂很快就要演变成减肥塑身经验交流会;尤其是女生,明明身材苗条,也抢着问我减肥的窍门,一脸的期待;每当这时,我就晃晃已经发福的身体问学生们:“你们看我像懂减肥决窍吗?”于是学生们就大笑,继而安静下来了,这时我再从生物学原理上阐述人肥胖的原因、如何注意饮食和加强锻练。最后告诉同学们,其实大家都知道如何有效减肥,但是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所以事情往往半途而废而达不到预定目标。说到这,学生就已经心领神会了。

其实,在教学中最大的快乐不是开心的大笑,而是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几句话的点拔使其茅塞顿开,眼神中透出感激和信任的时候,成就感油然而生,感觉自己还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下课时,就会心满

意足的离开教室,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慢慢的回味,所有烦恼和劳累都一扫而光,这才是最大的快乐。

记得有这样一则故事,大海中的两条鱼,小鱼问大鱼,听说大海很大,大海在哪呢?大鱼说,大海就在你的身边呀。我是教师,我快乐吗?我要说,我快乐,也许我因身在快乐中而忘却快乐,我的快乐缘于我的学生。

我的两则教育教学故事

汪晨囝

故事一:借1还2

单元考试后的一个课间,我进入高二七班,照例让学生把卷子发下去,这时,一名同学拿着卷子前来询问:“老师,您就再给我加上1分吧,加上一分我就及格了,就1分。求您了!”这时,我想起了我前几天刚看到过的一则类似的教育故事《利息》,我受其中老师的作法地启发,于是我灵机一动说:“分不能随便加,但是,我可以给你把总分改成60分——我借给你1分。不过,你可要想好啊,这1分不能白借,要还利息的,借1还2,下次考试我要扣掉你2分,怎么样?要是觉得不划算就不要借了。”就像故事中的男生一样,他踌躇了一下说:“我借。”结果,在后一次单元考试中,他得了76分,扣掉2分,净剩74分。

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有一颗真切的爱生之心;二是要充分相信学生说话、做事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三是要善于利用契机激励学生。这个借分的学生由于获得了我的理解和“资助”,鼓起了奋斗的信心,从考试不及格到考试得“高分”,实现了他自己的许诺。试想,如果我当时对这个各方面表现一贯并不怎样的孩子的想法进行讽刺、嘲笑甚至打击,哪怕是仅仅流露出一丝一毫的不屑之情,他还会有今天的进步吗?

同时,我也深切的感受到,要想成为新时代和谐教育环境下的一名合格老师,一定要多读书、尤其是有关心理学、教育故事等类的书籍,并随时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你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想不到的惊喜。

故事二:因势利导

高二十班有这样一个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成绩一般,小嘴巴能说会道,好像一只小“百灵”。父母没时间管她,宠着她,自制能力不强。有一次,她因一道实验设计题和标准答案的思路不一致,一直没想通而急得掉眼泪。从此,我就留心地观察她。经过再三观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发现她爱哭正是她自尊心强的一种表现。于是把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引导发挥到学习上,这样,

经过一段时间,这个女孩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期中考试中一跃进入了班级的前三名。

我体会到:教师要做到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注意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心中隐秘的活动,脸上流露的神情,生活出现的异常行为„„,这一切即使刚刚露出端倪,不会引起常人的注意,也应成为教师捕捉的对象。或是因势利导,或是防微杜渐,并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来影响教育的进程,规范学生的行为。 做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有着特殊意义,所以,让我们用最圣洁的心灵去和孩子沟通,交流,让每一个孩子在读书时代所获得的东西,是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教学叙事案例研究

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该依据新教材,实践新课程理念,努力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以《生物的遗传》一节的课堂教学过程来说明我的做法与想法。

一、 教学设计与设计意图

1. 情境中质疑

引入:俗话说:"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这说明生物界普遍存在着遗传的现象。

请同学们看下面这段短片,能说明遗传现象吗?(播放短片:幼兔依偎母兔,小马跟随母马)

[设计意图:以幼兔依偎母兔,小马跟随母和学生自身的一些特征这些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教学的情境,丰富了教材实例。能很好地有直观地形象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的质疑服务的。同时也暗示了“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善于观察、相互比较、勤于思考才能真正地学好生物知识。]

激发质疑:你想了解有关遗传的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能够结合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并能将问题表述清楚。有部分学生能够抓住总是的关键。也体现出了学生对一些遗传问题的困惑,如,爸爸、妈妈都是双眼皮,为什么我却是单眼皮?难道我不是他们的孩子?动植物的遗传与人的是否遵循一样的规律等等。]

师:同学们对存在着一些困惑,想了解更多的遗传知识,可以把自己

的问题写在练习本上,看学过本节知识后能否解决?本节课我们着重解决的就是同学们的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用到染色体、基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一些名词,同学们要勤于思考、善于想象,理解这些概念的涵义,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质疑的前提下,整合学生的问题,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抓了本节内容的本质,将目标表述的清晰,用语避免了生硬的学术性较强的语言,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巧妙地将知识目标转化成学生的探究问题,关键名词的涵义,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 问题中探究

(探究问题一)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后代是如何获得父母性状的呢? 学生自学,猜想,分析,得出结论,小组内讨论后阐明小组观点)后代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精子来自父亲,卵细胞来自母亲,所以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有充足的自学、讨论、交流的时间。小组成员能够代表小组发表见解,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

教师讲述:其实,每种生物的细胞核内都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例如,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水稻的体细胞内含有12对染色体,染色体的稳定才保证了物种的稳定。

(探究问题二)请同学们再猜想一下,在遗传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如何保持恒定的呢?(出示示意图)

小组讨论,表达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思路,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能够及时捕捉对学生有价值的学习信息,组织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探究问题三)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以人体为例,23对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却能决定成千上万的性状,为什么呢?(出示问题) 学生自学,猜想,分析,得出结论,小组内讨论。

教师介绍基因的概念及显隐性基因的关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能强化学习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容易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学习内容。]

三、 体验中自结自悟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1、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有关遗传的一些知识。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现在你能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了吗?

3、你们在学习过程中又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所学、所思、所悟进行小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小结。学生不仅能够对知识进行重新建构,而且对知识形成过程中使用的思维方式方法有新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品质。]

四、课堂拓展

同学们学过这些知识之后,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呢?

[设计意图:学生站在新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重新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想探究与之相关的哪些问题?”。学生在情境中提出自己的问题,经过努力解决了部分问题,带着收获同时也带着新的问题离开课堂,同时也暗示了对科学的探究没有尽头,创新没有止境。] 教师激励:遗传知识一直是生物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并通过共同的努力解决了很多问题,同学们可以查阅各种资料来探计这些问题,并将自己的收获进行交流。希望大家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这些知识,并能通过研究解决新的问题,为生物学的发展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相关内容

  • 教育叙事的写法
  • 附件: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 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 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 ...

  •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和方式
  • 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叙事者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事件中发掘隐藏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目前,叙事研究正逐渐成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普遍使用的一种教育研究方 ...

  •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 附件15: 怎样撰写"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 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或其他场所里发 生的教育.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 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

  • 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
  • 常用论文类型及要求 宽城四中 袁瑞庆 1.经验总结:积极开展教育经验总结,并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意义的富于创新思想的较高层次的总结论文,是教师总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1).好的教育经验总结论文的标准:①创造性:②现实性:③效 ...

  • 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骨干教师讲座材料)
  • 骨干教师讲座材料--<小学教师与教育叙事研究> 讲座人:齐成文 一.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特点如何? 教育叙事研究是运用"质的研究"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科研方式. 教育叙事研究主要以两种方式开展.一种是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既充当叙事者又充当研究者,即自己对 ...

  • 论教育"叙事研究"
  • 作者:刘良华 现代教育论丛 2002年12期 人总是在听故事中长大,人长大后又给自己的小孩讲故事:就人类整体而言,"叙事"是人类早期的话语形式,"叙事"尤其是诗歌叙事.寓言叙事成为理解世界和谈论世界的优先采用的方式.人类历史上广泛使用的神话.史诗.民间故事.叙 ...

  • 班长的苦恼(教案)
  • 8.班长的苦恼(第六册) 作者(来源):徐汇区向阳小学 陈芳 发布时间:2007-02-27 关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个"恼.啥",运用自己认为合适的办法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且 ...

  • 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叙事研究
  • 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叙事研究 [摘要]叙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叙事的概念和叙事研究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日常教学活动中可以进行的叙事研究的种类,即教育叙事.力图厘清叙事与教育叙事的关系,加深人们对"大叙事"的认识. [关键词]叙事:叙事研究:教育叙事 一.分析 ...

  • 教育叙事怎么写
  • 叙事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特别是文化艺术作品(如小说.诗歌.绘画和影视)常以叙事形式呈现.它是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方式,也是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它陈述的是人.动物.宇宙空间各种生命事物身上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是人们将各种经验组织成有现实意义事件的基本方式.简单地讲,叙事就是& ...

  •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 [摘 要]事实的历史转身成为教学的历史时,它就是多类型的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就是基于叙事的多类型的知识展开,在知识展开过程中,赋予知识以教育的价值――历史学习的目标――品格与思维就此涵养与生长. [关键词]叙事教学:知识展开:历史知识的教育形态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