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日.德.美国如何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俄、日、德、美国如何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俄罗斯:退休金储蓄“上不封顶”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马剑报道:退休者养老金低、生活差,一直是俄罗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俄罗斯共有4000万退休者,数量几乎占到人口总数的30%。目前,俄居民的基本退休金(完全由政府支付)每月只有553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大大低于俄最低生活标准1554卢布。近年来,俄罗斯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加上法制不健全、社会保险活动不规范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养老金改革成了俄政府最犯难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好转,俄罗斯政府开始偿还前几年拖欠的大量退休金,同时着手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其基本思路是:从完全由国家拨款的退休金分配制逐渐过渡到退休金个人储蓄制。即除了基本退休金外,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一定比例的工资,存入退休储蓄基金账户,由管理公司来管理这一账户。这一改革措施一方面可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使人们在退休后能够依靠退休金过上正常安稳的生活。

记者特地向俄罗斯同行奥列格进一步了解情况。奥列格在一家国有新闻单位工作。他告诉记者,其月收入约2万卢布,比普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略高。他根据自己的开支情况,每个月把工资的13%存入退休储蓄基金账户,数额约为2600卢布。照目前的情况看,20年他退休后,可以从退休储蓄基金账户中每月领取5000卢布。奥列格说,如果希望退休后多领养老金,人们还可以从自己的工资中多扣存一点。奥列格半开玩笑地说,这个比例“上不封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他告诉记者,以前俄罗斯拖欠养老金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自从普京上台后,俄政府不仅偿还了以前拖欠的养老金,还几次把养老金的数额提高,这些都让退休者们心里有了底。因此,政府推行的新养老金制度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奥列格自己对新的养老金制度就很满意。

为了让居民有更多的选择,俄政府不仅有国有的退休储蓄基金管理公司,还允许私营基金管理公司吸纳居民的退休储蓄基金,但是对私营基金管理公司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目前,俄只有55家私营基金管理公司被准许进入退休储蓄基金市场。据了解,目前俄罗斯私营公司管理的退休储蓄基金业务发展迅速,估计到2010年,由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退休储蓄基金额将占俄居民退休储蓄基

金总额的10%。由于私人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投资股票等有价证券,比较灵活,利率也较高。另外,俄政府相关机构还严密掌控这些基金的运作情况,保证即使这些公司破产也不会使退休储蓄基金受到损失。

日本:力争养老基金开支平衡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张莉霞报道: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另外,日本实行超低利率政策,股市又长期低迷,日本养老基金的资金运作十分困难。日本厚生劳动省所管辖的养老金基金2001年至2003年曾连续三年出现巨额亏损,累计亏损达6万多亿日元(1美元约合119日元)。

日本政府2004年不得不大幅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提高保险费。将交纳保险费的比例在原来占工资总额13.58%的基础上,每年以0.354%的幅度提高,到2017财年,将保险费提高到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8.3%。 第二,逐年降低向被保险者支付保险金的数额。计划将平均养老金支付额逐年降低到2023财年的50.2%。

第三,调整养老金发放方法。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制定了一项“物价联动型养老金支付办法”,就是根据物价跌幅,减少养老金的支付额。由于这几年的物价下跌,养老金支付额也相应减少。2002年平均每位养老保险金领取者的月收入减少了约7700日元左右。

不过,这样的养老保险改革使日本国民对保险制度失去信任,加剧了人们对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的不安心理。许多投保者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就出现了问题,将来会怎样就更难说了。许多

年轻人甚至拒绝交纳养老保险费。根据日本政府有关方面的统计,在应加入“国民年金”的人中,有37%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交纳保险费。拒绝交纳养老保险费问题成了日本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为了解决部分人拒交保险费问题,日本政府已经决定采取查封银行存款、冻结个人资产等非常手段,强制人们交纳养老保险费。

德国:干满45年才能拿全额退休金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报道: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养老保险法》的国家。德国联邦养老保险局的负责人哥特曼博士告诉记者,德国养老保险实行个人、企业和国家共同负担制,最大的特点是实行代际协调制度,即由目前工作的人员承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正常情况下3个劳动者负担一个退休者,但据预计,2O年后这个比例会降到1.3∶1,显然,那时整个养老金制度将崩溃。目前,为了弥补整个养老金的亏空,德国政府补贴占养老金支出比重已由先前的1/4上升到1/3,财政不堪重负。

为适应经济与社会的重大变化,德国正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其中主要有以下几大招数:

第一,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间的平衡。2002年,德国政府推出了“里斯特改革方案”,鼓励个人在参加法定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参加其他养老保险计划。该方案规定,现在的就业者每投保一个附加养老金,政府就给予其一定数额的补助或税收上的优惠。目前,德国政府每年拿出700亿欧元补贴,并用部分生态税补充养老基金。据德国专家估计,在该计划的激励下,德国私人养老保险在整个养老保险金的比例将从近期的15%增至3O%。

第二,实现养老金交纳和支出平衡。由于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金供求比例失调。为稳定养老保险体系,政府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人口,鼓励生育,希望增加未来养老金支付群体的数量。同时,政府不断提高就业人员交纳养老保险费占其工资总额中的比率,2003年这一比率提高到19.5%,今明两年可能升至19.8%。

第三,提高退休年龄和工龄,控制提前退休。德国的退休金全额为工资的70%。目前德国男性65岁、女性60岁就可以退休,但能拿到全部退休金的人极少,因为法律规定只有工龄达到45年的退休者才能获得全额退休金。德国政府还计划从2011年开始把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5岁提高到67岁。同时,鼓励退休者参加部分时间工作,对提前退休者则扣除其部分养老金。

美国:企业年金成为养老金主体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杨逍报道:随着战后“婴儿潮”一代人步入老年,美国的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据预计,2018年前后,美国养老金年支出将会超过年

收入,而到2042年前后,美国养老金将完全破产。因此,布什这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美国的养老金制度靠“三条腿”支持:“第一条腿”是每个公民必须参加的社会保险,政府每年给予大量补贴;“第二条腿”是企业年金(即企业资助的职工个人储蓄账户);“第三条腿”是个人资金的各种收益。

据报道,布什政府的养老金改革计划主要是从现有6.2%的社会保险税中抽出2%,转移到职工的企业年金中,同时企业和职工也增加相应的比例,使之成为美国人养老金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有关法律以税收优惠等形式来鼓励企业与雇员共同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公司为雇员的企业年金计划投入的资金在一定限额内可作为营业费用列支,并从其应纳税款中扣除;雇员交纳的资金也可从其应纳个人所得税款中扣除或享受税收减免。这样,企业和雇员之间对建立企业年金计划都有较高的积极性。据统计,目前美国人企业年金的资产总额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不但是美国人养老金的主要部分,还为美国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作为世界军事、经济的龙头老大,美国人感到自豪和安全的最引以自豪的不完全是宇航员上天、军事帝国地位,还有美国的经济帝国和金融帝国地位。之所以介绍美国养老保险制度而非农村保险制度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其农民的内涵和我国的农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从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上,还是从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技术含量上,我国的农民的含义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意识的转变,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的闲散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入到企业和公司,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第三,美国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它的养老保险的运作体制、法律法规、投资运营及行政管理都被很多国家广泛借鉴。通过对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的方向。

一、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它为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美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被人形象地称为“三条腿的板凳”。

(一)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

1.含义。它由国会立法,强制执行,其主要目的是对因为退休、残病或死亡等原因,工人及其家属的收入减少,由社会给以该工人部分经济补偿。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了美国约96%的劳动人口。

2.获得法定养老保险金所需要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年龄在62岁以上、通过就业缴纳社会保障税至少10年以上的工人都有资格领取法定养老保险,领取数额取决于所获得的资格分数量。一个资格分对应于一定的年收入“标准主要根据当年的全国平均劳动收入确定并随平均收入的提高而调整。领取全额保险金要求获得40个资格分。如果开始领取法定养老保险时的资格分不足40分,领取的保险金将按比例减少。

3.法定养老保险金的计算及调整。在具备领取全额法定养老保险金资格后,工人领取的基本保险金额根据指数化的工人平均收入累积计算所得。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社会保障的收入调节功能,原收入越高,领取的退休保险金占原收入比例越低。相反,原来的收入水平越低,领取的退休保险金占原收入比例越高。

4.法定养老保险金的来源。该项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联邦收入税、社会保障收入本身的课税、美国财政部的一般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收益等。

(二)第二支柱:私营退休养老保险

1.定义。它是由企业设立,企业定期向该计划交纳资金,职工退休后每月可按其账户的积累额或企业事先规定的支付额领取养老金。企业和个人每月向养老金计划供款,而养老金管理机构通过投资行为对养老金进行保值增值,它没有固定利率,投保人的未来收益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这类养老金的建立基本上是企业自愿的,不具有强制性。包括政府公职人员的职业年金计划,覆盖近一半的劳动人口。

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在美国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它不仅早于只有60年历史的基本养老保险,而且在规模上也远远超过基本养老保险的规模。

2.私营退休养老金的分类。按积累与支付方式区分,私营退休养老计划可分为给付固定型和缴费固定型两大类。给付固定型计划是事先确定职工退休后每月可享受的退休金,再根据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职工年龄、服务年限等因素,逐年计算雇主的缴费额。缴费固定型计划则不同,私营企业老板和受雇人员按规定比例出资,计入个人账户,其中私营企业老板缴费固定,但必须提供一系列的投资选择供雇员投资参考;受雇人员自行决策投资的对象,自己承担风险,养老金给付取决于受雇人员自己缴费的数量和投资收益的高低。

3.缴费方式。近年来,缴费固定型计划发展很快,正成为主流,与给付固定型呈此消彼长的关系。1997年,缴费固定型计划的资产已占私营退休养老金总资产的比例首次超过50%,超过给付固定型计划的拥有资产。其中在各类缴费固定型计划中,最受欢迎的是由企业设立的401K计划。

目前,401K计划的发展不仅成就了美国经济金融帝国地位,而且正在成为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机制设计、管理原则、运作模式,401K计划在国际养老保险制度中独树一帜,对全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巨大。它深受欢迎的原因有三:

1.职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由于投入资金可以退后纳税,不计入当年的纳税范围,而是作为提取时的当年税收征税。如果职工在退休之前支取缴费及其收益,必须补交所得税并支付一定罚金,这样就保证了退休保险金的支付,稳定保险公司及相应机构的经营活动。

2.缴费灵活性大,容易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需要。雇员自愿参加和自定存入数额,雇员投入一般为工资的10%~15%。

3.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企业无须为每个职工缴费,只需为参与该计划的职工补充一笔养老金。

4.提供包括储蓄、债券、股票、基金等多种投资方式,从实质上来讲,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最近,国内的平安保险公司也推出了团体养老投资连接保险,一定程度上正是借鉴了国外在养老金投资方面的经验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三)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

1.定义。个人退休账户是面向任何具有纳税收入者的一种个人退休储蓄计划。基本特点是个人出资个人管理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条件。个人养老保险包括享受税收优惠的个人退休账户计划和个体劳动者退休计划,以及没有税收优惠的个人储蓄性养老,如银行存款、购买保险公司年金产品和证券投资等。

2. 个人养老保险的分类。(1)普通个人退休账户。普通个人退休账户是可以享受延后纳税优惠的个人退休储蓄计划。任何人都可以建立普通个人退休账户“每人每年投入的数额没有最低限制或其他要求”但有最高限制。存入个人退休账户的收入是否享受延后纳税。取决于所有者的收入税申报身份。扣除各种免税部分后的调整收入和参加具有税收优惠性质的退休金计划的情况。(2)个人退休特别账户。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是年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个人退休储蓄账户。个人退休特别账户中的存款不享受延后纳税,但持有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满5年和年龄超过59.5岁时,通过个人退休特别账户获得的收入可免交个人所得税。

建立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有一定的资格限制。个人申报所得税、调95,000美元以下和夫妻联合申报所得税、调整收入在150,000美元以下者可以建立个人退休特别账户。

二、对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分析

美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在短期内成功发展,除了宏观的经济环境和劳资关系较为稳定和谐以外,更重要的是缘于养老金体系将承受更大压力。随着人

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美国比较早地意识到多支柱退休收入保障体系的作用,并通过立法鼓励私营企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因此,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社会保障为老年养老保险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

有专家认为,人口老龄化在今后20年将是美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在“婴儿潮”出生的美国居民高达7900万人,这一群体对养老金体系贡献最大,当他们陆续步入退休年龄,美国养人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证,而非强制性的企业养老保险则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是美国退休人口获得高质量生活的主要原因。

(一)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

美国企业养老保险大多采取积累制,养老基金几乎都参与金融市场运作。近年受美国经济不景气和股市缩水的影响较大,9.11事件后,股市下跌,主要投资于股票的养老资产损失严重,无异于雪上加霜。2005年11月中旬,养老金担保公司发布财务报告,在截至9月30日的2005财政年度,该机构已亏空228亿美元。

(二)易受大企业财务风险拖累

纽约州养老基金是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由于拥有大量电信巨头世通公司股票,而世通公司于2002年6月爆出假账丑闻后,公司股价一路狂泻,为此损失了3亿美元。一旦这些公司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就会把养老金支付责任丢给半官方性质的养老金担保公司,实质上将支付责任转嫁给了政府。

(三)企业养老金自我投资使风险倍增

企业养老金基金大量投资于本公司股票,风险倍增。2001年底,安然公司破产,给大量投资于安然股票的本公司员工造成巨大损失。因为他们既因失业丧失了薪酬,又因股票崩盘痛失退休金,而此种祸不单行的惨痛事件屡有发生、并不鲜见。

(四)投资风险转嫁给员工

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员工虽然享有较多选择权,但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投资风险。如果员工因投资选择遭受损失,企业可以轻易将损失的主要责任推卸给员工本人。

(五)政府作用不明晰

由于养老保障问题并非简单的经济问题,实质上是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攸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因此,当一些大型企业由于财务危机引发养老金支付危机时,政府就必须承担起责任来。除此之外,还有公平难以保障、退休收入差距扩大等缺点。

三、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逐步将社会保障以行政手段向以法律为主转变

(二)采取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支柱

所谓多层次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建立起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制度,然后以地方行业的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保障制度作为补充,最后应鼓励民间保险业的发展来为确有经济实力的需求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保障。在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三根支柱”共同支撑起美国退休老年人的恬静幸福生活。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也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问题在于,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加上企业效益极不稳定以及人们收入水平整体不高,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还不能真正建立起来。

(三)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养老费用,养老不能纯粹靠政府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但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未采用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而是重视国家、单位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共同作用,这样既为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也体现了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原则。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033我国退休人员将达到高峰期,届时退休人员将相当于在职人员的40%以上,养老费用将相当于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44%远远超过国际普遍认为的20%~30%的警戒线。原有的养老保险模式,高额养老金会造成支付危机。实行养老保险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实施和进一步完善!

可供借鉴的外国养老保险模式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由谁来保障?在经济保障中国家、集体、家庭、个人各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本文拟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保障模式来探讨这个问题。

西方国家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不仅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而且引起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在工业社会,养老费用主要留在社会。到劳动者退休时由社会以支付退休金的形式来实现。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积累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当一个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社会发给他们一定的养老金就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机器和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老年人经常被迫或被鼓励离开劳动队伍,以便让位给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年轻人,因而,退休制度和退休金便成为用年轻人取代老年人的一种经

济刺激。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许多老年工人被逐出工厂,生活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推出老年社会保险。退休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各发达国家普遍建立,标志着由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社会养老的普遍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在西方国家,退休金的实质仍然是劳动者在劳动期间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只不过它是通过在职时缴纳社会保险税的方式储存在国家和企业,到老年退休后以社会保险金和退休金的形式返回。

但是,由于老年人口的养老费用,在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储备金,而是采取现收现支的办法,即用在职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从而产生了在职职工养活退休职工的假象和错觉。

西方国家在创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期,领取退休金的老年人数很少,国家每年支付的养老费用不多,社会负担不重。经过几十年的运转,如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退休金支付危机和日益深化的代际矛盾,据1994年世界银行报告研究小组组长埃斯特尔•詹姆斯说,在奥地利、德国、希腊、意大利和芬兰,政府预算约有1/3被用作养老金;而在瑞典、英国和美国,政府开支有将近1/3被用来支持老年人的生活。这种状况如不设法改变,许多国家的社会养老制度都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许多国家都谋求对现行的退休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在保持社会养老的同时,加大个人储蓄养老的比重。实行社会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相结合,有利于缓和代际矛盾。目前有三个国家,即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智利实行私人养老金储蓄制度,取得了成效。

一、各国经济供养模式

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都比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目前实行社会保险的国家共有160余个,其中建立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国家有130多个。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退休金的来源有四:一是三者负担型,例如日本;二是国家、企业负担型,例如前苏联;三是国家负担型,例如瑞典;四是个人、企业负担型,例如新加坡。四种方式各有利弊,目前运行较好的是日本和新加坡模式。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国家做一些比较和分析,以资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供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三者负担型养老保障模式(德、美、日等)

1、德国养老保险金的来源,主要是投保者及其所在的企业交纳的保险金,小部分来自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德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多交费,多受益”的原则。在职时交保险费越多,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也越多。因此,在计算养老金时两个因素最重要:工资高低和投保时间的长短。工资越高、投保时间越长。做的贡献也就越大,到退休时领取养老金也就越多。1992年改革后,养老金的支取较以前灵活,除了允许提前支取外,还允许部分支取,即支取1/3、1/2或2/3。支取养老金越少,支取者被允许参加工作的程度也就越大,其目的是鼓励人们延长工作时间,少领取养老金。

2、在美国,养老金以四种形式出现:政府退休金、基本养老金、福利养老金和储蓄养老金。

(1)政府退休金由政府向各级政府退休人员提供。他们只占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8% 。政府退休金较为丰厚,领取者大体上可维持其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2)基本养老金是由政府向剩下的92%的65岁以上的美国老人提供的。这部分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是:如果退休者退休前的收入在平均水平以上,其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约为其原收入的42%;可维持

中低生活水平。基本养老金是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获取的。社会保障税率为雇员工资额的15.3%,其中雇员交纳7.65%,另外7.65%由雇主交纳。私营业主和农民则要交纳其收入的15.3%,因为他们既是雇主,又是雇员。

(3)福利养老金是大企业的雇主向雇员提供的,完全由雇主出资。

(4)储蓄养老金是中小企业雇主向雇员提供的,其原则是自愿参加,资金由雇主和雇员各出一半。联邦政府的养老基金是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获取的。根据联邦社会保障法规定,凡是参加工作的人都要按其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纳社会保障税。1994年社会保障税税率为15.3%,由雇员和雇主各负担7.65%。征收的办法是直接从个人工资中扣除。社会保障税率随着联邦平均工资的增长比例自动调整,一般是每四年调整三次,但需经国会批准。由于社会保障税来源于工资,故一般也称为工资税。一般情况下,政府征收的社会保障税全部用于政府的社会保障项目,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足就提高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从而保证了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

3、 日本的养老金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退休金、伤病养老金和家属抚恤金。在现行的养老金保险制度体系中,既有政府承办的公共养老金,也有企业主办的企业养老金,还有个人自行投保的个人养老金。

公共养老金根据加入者的职业分为厚生养老金、国民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

(1)厚生养老金保险制度建立于1942年,目前与国民养老金一起构成日本共养老金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厚生养老金保险以日本政府为保险人。原则规定,凡长年雇用从业人员(5人以上)的事务所和法人事务所均适用该项保险。由这类事务所雇用的65岁以下的职工可成为该保险的被保险人。

(2)国民养老金保险是根据 1959年4月(国民养老金法)设立的,它是指农民、自营者和其他公共年金未包括的人员,一般要缴纳保险费。1986年4月日本将国民养老金改为向全体国民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对在国家及企事业单位供职的人则另外再实施厚生养老金制度,形成了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基础养老金制度。主要内容是:国民养老金保险以日本政府为保险人,被保险人共分3类:第一类为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自营业者;第二类为厚生养老金保险的被保人;第三类为厚生养老金保险被保险人扶养的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配偶;国民养老金保险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基础养老金拨款和被保险人的保险费。

(3)共济养老金是以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和农林渔业团体职员等工资收入者为参加对象的共济组合养老金。在养老金基金的运用方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养老金基金必须全部委托给大藏省基金运用部,纳入国家财政投融资计划统一管理使用。养老金基金的运用收入是今后养老金支付的重要财源。

上述属于自保公助型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实行于德、美,日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它强调养老保险是个人的事,国家只能予以部分资助。这种模式的特征有三个:

(1)政府制定并通过有关立法,作为其具体实施的法律依据;

(2)以自我保险为主,国家资助为辅,公民个人交纳养老保险金,企业三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金。政府福利机构依法拨款和发放;

(3)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公民只有在履行交纳养者保险金的义务,取得享受这一制度的资格后,才能领取养老保险。

4、瑞士的社会保险由所谓“三根支柱”支撑。这“三根支柱”即联邦社会保险、职业互助金、个人保险储金。

第一根支柱联邦社会保险亦称公共保险,即政府直接经营的全体成员必须参加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联邦社会保险的责任主体是联邦政府、雇主、雇员和州政府。所有就业者都必须按政府规定的同一比例向联邦政府交纳保险金。按同一比例交纳时,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交纳的数额悬殊很大,但在领取养老金时,所有投保人得到的数额相等,带有劫富济贫的色彩,但却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联邦社会保险的收支方式为现收现付式,即当年收入用于当年支出。收不抵支时,联邦政府一般要拿出财政收入的20%左右的资金来抵补。

第二根支柱职业互助金,是联邦社会保险的补充,这是所有雇主与雇员都必须遵守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其功能是保证工薪人员在老、死、残等情况下,还能维持比基本生活更高一些的生活水平。职业互助金所保的对象是雇员,而保险金由雇主与雇员共同承担。雇主按政府规定的百分比(目前是6%),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同时再替雇员交上同样数额资金,一并交到指定的保险机构。实际上一半是雇主向雇员提供的保障,一半是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履行自我保险的责任。职业互助金实际上是一种养老、死亡和伤残补充保险。

第三根支柱个人保险储金,是根据个人经济能力和意愿采取的非强制性的保险措施,是对上述两根支柱的补充。

瑞士社会保险的“三根支柱”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在多主体的责任结构中强化个人责任,将个人作为保险的最大主体。二是多方集资,多层次的保障。

此外,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还有法国、韩国、巴西、墨西哥等大多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是实施范围较广的一种社会保险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贯彻“选择性”原则,实施范围主要是劳动者;社会保险待遇与个人收入、缴费年限相联系,分配有利于低收入者;实行“自保公助”,社会保险费用由个人、企业、政府三方或两方负担,强调个人缴费;但是,缴费多少与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无关,养老待遇水平低主要取决于本人在职时的工资水平和国家规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二)国家、企业负担型养老保障模式(前苏联)

前苏联的养老保障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费用均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交纳保险费。

前苏联的退休金分职工、集体农庄庄员、科学工作者和有特殊贡献者四类。职工退休金的数额按退休前月工资的比例计算,从50%到100%。工资越高,退休金占工资的比例越少;工资越少,比例越大。从事危险工作、并下高温、有害健康和特别繁重工作的,其退休金比一般职工高5%。科学工作者的退休金为本人职务工资的40%。科学院院士、通讯院士超过退休年龄而继续工作的可领取全额退休金和部分职务工资,前苏联的养老保障属于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障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实行于前苏联,东欧各国、蒙古、朝鲜等国。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社会主义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是:

1、国家宪法把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定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老有所养,

险后有保,是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保证的;

2、养老保险受按劳分配原则的影响,养老保险享受条件和待遇标准与工龄有直接关系;

3、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劳动者个人不负担任何社会保险费用;

4、通过人民代表机构对社会保障管理施加影响,参与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与管理。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社会保险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要求。现在,各国都在探索改革的途径,如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正在逐步实行个人和单位缴费制度,引进激励机制。

(三)国家负担型养老保障模式(瑞典)

瑞典是崇尚平等的高福利国家,瑞典的社会保障被评价为“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几乎无所不包。瑞典公民年满65岁即可领取全额基本养老金,年满63岁可以领取养老金的94%,而且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也无需经过收入情况调查,贫富一视同仁。雇工和雇员不需缴纳保险税,而雇主则要缴纳47%的工资税,政府负担基本养老金费用总额的55%。政府在这方面的开支来源于税收。瑞典实行的是累进所得税制度,这一政策不仅为瑞典公民普遍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而且其中社会再分配的部分也明显地高于其它西欧国家。

在瑞典,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养老金。瑞典的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养老金,附加养老金和部分养老金。

1、基本养老金向所有65岁以上的瑞典公民(包括从未参加过上作的家庭妇女)提供,根据瑞典全国退休金法案规定,所有65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按月从地方社会保险部门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而不论他们退休前的收入水平如何。

2、附加养老金向所有退休者提供。退休者退休前工龄有长有短,原收入有高有低,因而得到的附加养老金有多有少。一般是以过去30年中收入最高的15年进行评算。

3、部分养老金是指年满60岁的人可以要求减少工作时间,并能领取因工时缩短而减少的收入补贴。上述三种养老金的支付都参照一个“基数”即与物价升降挂钩,每年进行调整,基本上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般来说,瑞典人领取的养老金相当于其原收入的70%,但瑞典的养老金必须交纳所得税,瑞典养老金的来源,全部由雇主支付。根据法律规定,瑞典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每年除支付职工工资外,还得向社会保险部门交付占职工工资总额37%的保险金,其中20%用于养老金。

瑞典人的养老金来源于雇主税,雇主税的增加会影响瑞典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是实施范围较大的另一种社会保险模式。上述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障制度,它是这些国家借助于财政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安定,缓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措施。其特征主要是:养老金支出由国家财政负担,公民个人不交纳或交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贯彻“普遍性”原则,保险对象涵盖全体国民,保险项目多,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保障水平也较高;保险费用主要来自国家税收,实行“现收现付”办法;即当年征收的税收,

用于支付当年的社会保险开支,没有积累。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起到了保障生活的作用,但是,高福利、高消费,也造成了福利费开支太大,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四)企业、个人负担型养老保障模式(新加坡)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在经济起飞阶段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社会经济目标建立起来的,是一种独特的、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并得到了全社会和国民的认可。

中央公积金制度于1955年7月建立,它是一项为新加坡受薪人员而设立的养老储蓄基金,是一项强制性的储蓄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职员提供足够的储蓄,以便在退休后或者丧失工作能力时有所依靠。但经过40年的时间,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面的,可以满足人们退休、购房、医疗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加坡,每个就业者无论其受雇单位的性质,都在公积金拥有户口,每月要向公积金缴交一定比例的个人工资。目前缴交的基数上限是月工资6000新元,会员年满55岁或永远离开薪加坡时,就可提走全部公积金存款,存款享有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利息。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企业,它规定凡是年龄在55岁以下的雇员,其公积金的征缴率为日工资的40%,55一59岁的征缴率为25%,60~64岁征缴率为日工资的15%,65岁以上征缴率为10%。在这些百分比中,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即20%、12.5%、7.5%、5%。

新加坡公积金实行全国统一管理,为此。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和使用公积金储蓄,还制定了《中央公积金法》,以保护公积金会员的合法权益,规范管理、使用公积金储蓄的行为。雇主和雇员都必须按时缴交公积金,雇员的公积金储蓄由雇主根据缴交率扣除,连同雇主应缴交的数额,一起存入公积金局的会员帐户。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新加坡政府对公积金的内容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个人可以动用公积金储蓄来买房、看病和养老,公积金使新加坡居民在不长的时间里,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虽然在运用公积金存款方面逐步放宽限制,但政府仍然牢牢抓住公积金最终保障作用的核心。预见到人口迅速老化和平均寿命延长的趋势,从1987年开始实行公积金最低存款计划,规定会员在55岁领取公积金存款时,必须把一笔钱留在退休户口中,以保障晚年的生活。10年内,这笔最低存款的数额要逐步调高到8万新元,根据政府的测算,只有这样可能在基本生活费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保障会员在退休若干年后仍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新加坡的这种以储蓄基金制为主体的养老保障制度,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抑制了消费膨胀,增加了社会积累,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企业开展平等竞争和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各国经济供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及运筹资金的方式各有特色,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养老保障基金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养老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职工本人按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交纳的保障税或保障费;企业或雇主按雇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交纳的保障税或保障费;国家财政提供的费用。几乎所有国家的养老保障基金都来自上述三种中的至少两种,约有半数的国家其养老保障基金由劳、资、政府三方提供,有两种保

障基金来源的国家中,保障基金通常由劳、资双方提供,其中大多数国家资方提供的基金比例要大于职工提供的比例。由政府提供的保障基金一般从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列支,也有少数国家从指定的专门税收中列支,如烟酒税等,政府提供的保障基金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方法:(1)支付保障工作开支的一部分,如保障事业的管理费等。(2)祢补保障基金收支之间的差额,如补足劳资双方提供保障费与保障支出之间的差额。(3)提供某项保障的全部费用,如建立在个人财产调查基础上的保障项目支出。由政府、职工、企业或雇主三方面提供保障基金时,三方之间分担的比例各国之间差别很大。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三方负担比例相同;另一类是按工资高低或工资级别实行累进比例,低工资提供的比例小,国家负担的比例高,高工资收入者则相反,国家负担的比例低于个人负担的比例。

(二)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

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立法规定的,低有保证、高有限额的强制性的基本保险。

第二个层次是,各企业自定的企业年保险金。这种保险比政府规定灵活得多,形式多种多样,标准有高有低。如:美国有相当多的企业补充养老金的私人养老金计划。据了解,美国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的退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私人养老金计划,私人养老金计划加上社会保障计划提供的养老金,大体上可以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不低于退休前的标准。因此美国的私人养老金计划是劳资两利的举措,同时对活跃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有补充退休年金。英国的退休年金一般包括基本年金和补充年金两部分。也就是说,企业雇员除基本年金以外,还可以享受额外的补充退休年金。在英国2200万就业人口中,约有一半实行补充年金制度。瑞典有老年补充年金。雇员除享受基本养老年金外,还可享受补充养老年金。基金来源于雇主按工资总额12.25%交纳的费用。补充养老年金从65岁起开始领取,如雇员在60岁提前退休或推迟到70岁退休,退休金则在65岁全额补充年金的基础上相应减少或增加,其最高额可达基本养老金的48%。

实行补充养老金的意义在于:第一,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对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十分必要;第二,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唤醒公民的社会保险意识与责任感;第三,实行多层次的保险制度;第四,除养老保险外,在死亡、伤残方面也应实行补充保险。

从上述国家企业补充养者保险实行的情况看,具有如下特点,并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

1.国家颁布法规强制符合条件的企业必须实施补充养老保险,否则便是违法,这也同实行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样。实施强制补充保险的国家,一般都通过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加以引导。

2.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的条件是必须盈利,由于经营和盈利情况的不同,补充养者保险金的标准千差万别。亏损和微利企业都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并不是全部企业都能实行补充养老保险。

3.补充养老保险不与物价挂钩。

4.企业雇员领取补充养老保险金的条件是:一般要具有5一15年的连续工龄,达到退休年龄并退休(有的国家鼓励延长连续工龄,对超过规定的连续工龄的工龄,按较高的退休金率计发养老金);有的国家规定,中途退厂不发补充养老金,另一个条件是,参加投保并具有一定的投保年限,多数企业只由雇主投保,也有少数企业必须雇主、雇员双投保下。企业补充养老金的给付,大多采取退休金率的计算方法。即补充养老金一雇员个人挂钩工资“退休金率”工作年限。

第三个层次是,个人养老金保险(在美国称“个人退休帐户”制度,有的称“退休储蓄计划”)。对既未参加公务人员退体制度,又未参加私营企业退休计划的人员,每年可以从自己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一般为13%存入“个人退休帐户”,以备退休后使用,这笔钱在提取和动用时都是免税的。政府对企业、社会团体、私人举办的保险项目,只提供法律上的保护和财政上的支持。在美国,除了联邦政府举办全国性的保障项目外,还有各州政府根据联邦政府的有关规定举办的保障项目,以及各州和地方政府自己管理的项目。为了促使私人积蓄养老金,一些国家推行强制性养老储蓄,如新加坡从5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职工自存自用的公积金制度,强化人们的自我养老意识,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又引进社会保障机制,使其更加完善。40年来,新加坡推行的公积金制度,既为个人储存了一大笔养老金,又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而且它的优点还在于:一是具有很强的激励机制。谁想老年时生活得更好,就必须年轻时更勤奋地工作;二是避免了人口老龄化的困扰。新加坡国家财政虽为公积金支付提供担保,但实际上政府未化过钱。这样上一代人就不会给下一代人留下包袱,避免了代际转移的矛盾。当然,已经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国家,完全照搬新加坡的办法有困难。但是在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时,增强个人养老意识,推行个人养老储蓄实属上策。

以上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各有特色。在管理上,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一体化原则,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内部决定,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则遵循自愿原则。在基本模式方面,前者是部分积累筹资,后两者是完全积累筹资。

(三)大多数养老金或退休金业务都由各种半独立性的机构负责,但均受政府的监督养老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在这些国家,尽管具体管理养老保障项目的机构很多,既有政府机构(中央的和地方的),也有民间团体和私人企业,但从总的倾向上看,养老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集中管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养老保漳制度的一切细节,从资金来源,运用的方向,甚至保障的标准、收支的程序,大都有明

确的法律规定。养老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通常由受保人、企业或雇主和政府三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领导。

综上所述,在本世纪,由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下一世纪,由社会养老发展到社会养老与自我储蓄养老相结合,将是一个共同趋势。

401K计划: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支柱 401K计划,是今年被国内金融业及政府官员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的一项计划,这是美国的一个涉及到养老保障、财税政策、金融发展的混合型制度设计,包含了对美国401K账户、个人退休账户(IARS)等退休保障计划的研究。

全面、完整、深入地了解美国401K计划不仅仅关系到资本市场发展,同时对促进养老保险市场发展也大有裨益。中国保险行业在推动中国式401K计划方面也应该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01K计划与“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美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开始于1935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建立了一整套老年及孤寡者保险制度(OASI),联邦政府以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按规定向退休者发放老年退休抚恤金,从而建立了由联邦政府管理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Ⅰ支柱。

1974年福特总统签署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以下称称ERISA),从鼓励发展雇主出资的退休金计划出发,为雇主出资的退休金计划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标准,凡按此标准管理的退休金计划被视为“合格计划”,发起建立合格计划的雇主和参加该合格计划的雇员都可以享受优惠的税收待遇。实际上,按照ERISA法案来管理的私人退休金就成为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Ⅱ支柱。401K计划就是第Ⅱ支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政府还鼓励个人通过储蓄来购买商业保险,从而商业养老保险就成为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Ⅲ支柱。这样,美国形成了三条腿的退休收入保障体系。私人退休金计划按雇员性质分类

区分美国私人退休金计划,最重要的是考察该计划是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根据退休金计划是否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或税惠大小差异),将退休金计划分为适格计划(QualifiedPlans)与非适格计划(N0n-QualifiedPlans)。

符合国内税收法规(IRCD)的有401K计划、403B计划、457计划、501C(抵税年金,TSA)、IRAs计划(408)、团体年金保险(包括IPG、GIC、DA)等。尽管这些计划都符合美国国内税收法规的要求,但是各自适用的对象不同。

401(K)计划主要适用于赢利性企业的雇员和其他一些非赢利组织的成员。403(b)计划主要适用于教师、医护人员以及其他非赢利组织雇员,而457计划只对州和地方政府的雇员以及非赢利组织雇员适用。个人退休账户(IRAs)包括:传统IRA、SEPSAR-SEP、Roth、SIMPLE、Education共五种,个人退休金账户适用于挣工资的雇员及其配偶。 从1980年开始,美国经济迅速繁荣,华尔街金融帝国迅速崛起,401K计划发展如日中天。401K计划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建立,用了刚好20年的时间,到2000年,401K计划就覆盖了30万家企业,4200多万人,积累的资产达到1.8万亿美元。由于401K资产大部分投放在股票市场上,从2001年以后,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网络股泡沫破灭、公司做假账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资产缩水为2005年的1.7万亿美元左右。401K计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大约占美国退休金总资产的11%左右。401K计划成就美国经济金融帝国地位

美国人最引以自豪的不完全是宇航员上天、军事帝国地位,让美国人感到自豪和安全的还有美国的经济帝国和金融帝国地位。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而包括401K计划在内的养老基金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石。401K计划提供的是长期性资金安排,成为私人养老基金(相对于美国的州和联邦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基金而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401K计划积累的养老金资产又通过共同基金来管理,从而推动相互基金成为美国长期资产管理的重要金融机构,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2001年,共同基金管理的IRA资产为1.2万亿元,占IRA资产总额2.41万亿美元的50%,共同基金管理的缴费确定型计划资产总额为1.1万亿元,共同基金管理的401K计划资产为7650亿元、403B计划资产为2310亿元、457计划资产为350亿元、其他DC计划资产为1070亿元。很显然,没有养老金资产的积累,就不可能有20世纪90年

代的共同基金高速发展。养老金市场和包括共同基金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

根据世界银行(WorldBank,1994)、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4)提供的数据显示:在1990-1991年度,尽管美国国民储蓄/GDP的比重只有15.1%,但是私人退休金资产/GNP的比重却达到了66%(英国同期相应的数据是13.8%,73%)。(连载一)

*链接

美国401K计划的名字取自美国国内税收局的法令中解释退休金计划的那一部分,政府称其为现金或延迟安排(CODA)退休计划,人们通常只使用其俗名:401K计划。它是国家、企业、个人三方为员工退休养老分担责任的典型制度设计。401K计划产生于1978年,实施于1980年,它与美国政府试图建立一个可持续、有效的养老保险体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目前,401K计划的发展不仅成就了美国经济金融帝国地位,实现了“美国梦”,而且正在成为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机制设计、管理原则、运作模式,401K计划在国际养老保险制度中独树一帜,对全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巨大。

俄、日、德、美国如何改革养老保险制度 俄罗斯:退休金储蓄“上不封顶”

本报驻俄罗斯特派记者马剑报道:退休者养老金低、生活差,一直是俄罗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俄罗斯共有4000万退休者,数量几乎占到人口总数的30%。目前,俄居民的基本退休金(完全由政府支付)每月只有553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大大低于俄最低生活标准1554卢布。近年来,俄罗斯老龄人口越来越多,加上法制不健全、社会保险活动不规范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原因,养老金改革成了俄政府最犯难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好转,俄罗斯政府开始偿还前几年拖欠的大量退休金,同时着手进行养老金制度改革,其基本思路是:从完全由国家拨款的退休金分配制逐渐过渡到退休金个人储蓄制。即除了基本退休金外,个人在自愿的基础上,拿出一定比例的工资,存入退休储蓄基金账户,由管理公司来管理这一账户。这一改革措施一方面可减轻政府负担,另一方面使人们在退休后能够依靠退休金过上正常安稳的生活。

记者特地向俄罗斯同行奥列格进一步了解情况。奥列格在一家国有新闻单位工作。他告诉记者,其月收入约2万卢布,比普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略高。他根据自己的开支情况,每个月把工资的13%存入退休储蓄基金账户,数额约为2600卢布。照目前的情况看,20年他退休后,可以从退休储蓄基金账户中每月领取5000卢布。奥列格说,如果希望退休后多领养老金,人们还可以从自己的工资中多扣存一点。奥列格半开玩笑地说,这个比例“上不封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他告诉记者,以前俄罗斯拖欠养老金的事情时有发生,但自从普京上台后,俄政府不仅偿还了以前拖欠的养老金,还几次把养老金的数额提高,这些都让退休者们心里有了底。因此,政府推行的新养老金制度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奥列格自己对新的养老金制度就很满意。

为了让居民有更多的选择,俄政府不仅有国有的退休储蓄基金管理公司,还允许私营基金管理公司吸纳居民的退休储蓄基金,但是对私营基金管理公司有着严格的准入制度。目前,俄只有55家私营基金管理公司被准许进入退休储蓄基金市场。据了解,目前俄罗斯私营公司管理的退休储蓄基金业务发展迅速,估计到2010年,由私人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退休储蓄基金额将占俄居民退休储蓄基

金总额的10%。由于私人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投资股票等有价证券,比较灵活,利率也较高。另外,俄政府相关机构还严密掌控这些基金的运作情况,保证即使这些公司破产也不会使退休储蓄基金受到损失。

日本:力争养老基金开支平衡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张莉霞报道:随着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社会负担越来越重。另外,日本实行超低利率政策,股市又长期低迷,日本养老基金的资金运作十分困难。日本厚生劳动省所管辖的养老金基金2001年至2003年曾连续三年出现巨额亏损,累计亏损达6万多亿日元(1美元约合119日元)。

日本政府2004年不得不大幅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第一,提高保险费。将交纳保险费的比例在原来占工资总额13.58%的基础上,每年以0.354%的幅度提高,到2017财年,将保险费提高到占职工工资总额的18.3%。 第二,逐年降低向被保险者支付保险金的数额。计划将平均养老金支付额逐年降低到2023财年的50.2%。

第三,调整养老金发放方法。日本政府从2002年开始制定了一项“物价联动型养老金支付办法”,就是根据物价跌幅,减少养老金的支付额。由于这几年的物价下跌,养老金支付额也相应减少。2002年平均每位养老保险金领取者的月收入减少了约7700日元左右。

不过,这样的养老保险改革使日本国民对保险制度失去信任,加剧了人们对失去劳动能力之后的不安心理。许多投保者认为,养老保险制度现在就出现了问题,将来会怎样就更难说了。许多

年轻人甚至拒绝交纳养老保险费。根据日本政府有关方面的统计,在应加入“国民年金”的人中,有37%没有按照法律规定交纳保险费。拒绝交纳养老保险费问题成了日本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不稳定因素。为了解决部分人拒交保险费问题,日本政府已经决定采取查封银行存款、冻结个人资产等非常手段,强制人们交纳养老保险费。

德国:干满45年才能拿全额退休金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青木报道: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养老保险法》的国家。德国联邦养老保险局的负责人哥特曼博士告诉记者,德国养老保险实行个人、企业和国家共同负担制,最大的特点是实行代际协调制度,即由目前工作的人员承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正常情况下3个劳动者负担一个退休者,但据预计,2O年后这个比例会降到1.3∶1,显然,那时整个养老金制度将崩溃。目前,为了弥补整个养老金的亏空,德国政府补贴占养老金支出比重已由先前的1/4上升到1/3,财政不堪重负。

为适应经济与社会的重大变化,德国正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其中主要有以下几大招数:

第一,努力实现政府、企业和个人三者间的平衡。2002年,德国政府推出了“里斯特改革方案”,鼓励个人在参加法定养老保险的同时也参加其他养老保险计划。该方案规定,现在的就业者每投保一个附加养老金,政府就给予其一定数额的补助或税收上的优惠。目前,德国政府每年拿出700亿欧元补贴,并用部分生态税补充养老基金。据德国专家估计,在该计划的激励下,德国私人养老保险在整个养老保险金的比例将从近期的15%增至3O%。

第二,实现养老金交纳和支出平衡。由于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金供求比例失调。为稳定养老保险体系,政府努力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人口,鼓励生育,希望增加未来养老金支付群体的数量。同时,政府不断提高就业人员交纳养老保险费占其工资总额中的比率,2003年这一比率提高到19.5%,今明两年可能升至19.8%。

第三,提高退休年龄和工龄,控制提前退休。德国的退休金全额为工资的70%。目前德国男性65岁、女性60岁就可以退休,但能拿到全部退休金的人极少,因为法律规定只有工龄达到45年的退休者才能获得全额退休金。德国政府还计划从2011年开始把退休年龄从目前的65岁提高到67岁。同时,鼓励退休者参加部分时间工作,对提前退休者则扣除其部分养老金。

美国:企业年金成为养老金主体

本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杨逍报道:随着战后“婴儿潮”一代人步入老年,美国的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据预计,2018年前后,美国养老金年支出将会超过年

收入,而到2042年前后,美国养老金将完全破产。因此,布什这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养老金制度的改革。

美国的养老金制度靠“三条腿”支持:“第一条腿”是每个公民必须参加的社会保险,政府每年给予大量补贴;“第二条腿”是企业年金(即企业资助的职工个人储蓄账户);“第三条腿”是个人资金的各种收益。

据报道,布什政府的养老金改革计划主要是从现有6.2%的社会保险税中抽出2%,转移到职工的企业年金中,同时企业和职工也增加相应的比例,使之成为美国人养老金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另外,美国政府还通过有关法律以税收优惠等形式来鼓励企业与雇员共同建立企业年金计划。公司为雇员的企业年金计划投入的资金在一定限额内可作为营业费用列支,并从其应纳税款中扣除;雇员交纳的资金也可从其应纳个人所得税款中扣除或享受税收减免。这样,企业和雇员之间对建立企业年金计划都有较高的积极性。据统计,目前美国人企业年金的资产总额已经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不但是美国人养老金的主要部分,还为美国经济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

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作为世界军事、经济的龙头老大,美国人感到自豪和安全的最引以自豪的不完全是宇航员上天、军事帝国地位,还有美国的经济帝国和金融帝国地位。之所以介绍美国养老保险制度而非农村保险制度的原因有三个:第一,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其农民的内涵和我国的农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无论是从农民人均土地占有量上,还是从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技术含量上,我国的农民的含义有着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意识的转变,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的闲散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进入到企业和公司,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第三,美国是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它的养老保险的运作体制、法律法规、投资运营及行政管理都被很多国家广泛借鉴。通过对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的方向。

一、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它为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础。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不断调整,美国逐步形成了包括国家法定养老保险、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被人形象地称为“三条腿的板凳”。

(一)第一支柱:社会养老保险

1.含义。它由国会立法,强制执行,其主要目的是对因为退休、残病或死亡等原因,工人及其家属的收入减少,由社会给以该工人部分经济补偿。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了美国约96%的劳动人口。

2.获得法定养老保险金所需要的条件。一般情况下,年龄在62岁以上、通过就业缴纳社会保障税至少10年以上的工人都有资格领取法定养老保险,领取数额取决于所获得的资格分数量。一个资格分对应于一定的年收入“标准主要根据当年的全国平均劳动收入确定并随平均收入的提高而调整。领取全额保险金要求获得40个资格分。如果开始领取法定养老保险时的资格分不足40分,领取的保险金将按比例减少。

3.法定养老保险金的计算及调整。在具备领取全额法定养老保险金资格后,工人领取的基本保险金额根据指数化的工人平均收入累积计算所得。这种计算方法反映了社会保障的收入调节功能,原收入越高,领取的退休保险金占原收入比例越低。相反,原来的收入水平越低,领取的退休保险金占原收入比例越高。

4.法定养老保险金的来源。该项资金主要来源于美国联邦收入税、社会保障收入本身的课税、美国财政部的一般资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资收益等。

(二)第二支柱:私营退休养老保险

1.定义。它是由企业设立,企业定期向该计划交纳资金,职工退休后每月可按其账户的积累额或企业事先规定的支付额领取养老金。企业和个人每月向养老金计划供款,而养老金管理机构通过投资行为对养老金进行保值增值,它没有固定利率,投保人的未来收益取决于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这类养老金的建立基本上是企业自愿的,不具有强制性。包括政府公职人员的职业年金计划,覆盖近一半的劳动人口。

私营退休养老保险在美国已经有120年的历史,它不仅早于只有60年历史的基本养老保险,而且在规模上也远远超过基本养老保险的规模。

2.私营退休养老金的分类。按积累与支付方式区分,私营退休养老计划可分为给付固定型和缴费固定型两大类。给付固定型计划是事先确定职工退休后每月可享受的退休金,再根据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职工年龄、服务年限等因素,逐年计算雇主的缴费额。缴费固定型计划则不同,私营企业老板和受雇人员按规定比例出资,计入个人账户,其中私营企业老板缴费固定,但必须提供一系列的投资选择供雇员投资参考;受雇人员自行决策投资的对象,自己承担风险,养老金给付取决于受雇人员自己缴费的数量和投资收益的高低。

3.缴费方式。近年来,缴费固定型计划发展很快,正成为主流,与给付固定型呈此消彼长的关系。1997年,缴费固定型计划的资产已占私营退休养老金总资产的比例首次超过50%,超过给付固定型计划的拥有资产。其中在各类缴费固定型计划中,最受欢迎的是由企业设立的401K计划。

目前,401K计划的发展不仅成就了美国经济金融帝国地位,而且正在成为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机制设计、管理原则、运作模式,401K计划在国际养老保险制度中独树一帜,对全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巨大。它深受欢迎的原因有三:

1.职工可以享受税收优惠。由于投入资金可以退后纳税,不计入当年的纳税范围,而是作为提取时的当年税收征税。如果职工在退休之前支取缴费及其收益,必须补交所得税并支付一定罚金,这样就保证了退休保险金的支付,稳定保险公司及相应机构的经营活动。

2.缴费灵活性大,容易满足不同层次职工的需要。雇员自愿参加和自定存入数额,雇员投入一般为工资的10%~15%。

3.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企业无须为每个职工缴费,只需为参与该计划的职工补充一笔养老金。

4.提供包括储蓄、债券、股票、基金等多种投资方式,从实质上来讲,兼具保险保障与投资理财双重功能。最近,国内的平安保险公司也推出了团体养老投资连接保险,一定程度上正是借鉴了国外在养老金投资方面的经验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三)第三支柱:个人养老保险

1.定义。个人退休账户是面向任何具有纳税收入者的一种个人退休储蓄计划。基本特点是个人出资个人管理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条件。个人养老保险包括享受税收优惠的个人退休账户计划和个体劳动者退休计划,以及没有税收优惠的个人储蓄性养老,如银行存款、购买保险公司年金产品和证券投资等。

2. 个人养老保险的分类。(1)普通个人退休账户。普通个人退休账户是可以享受延后纳税优惠的个人退休储蓄计划。任何人都可以建立普通个人退休账户“每人每年投入的数额没有最低限制或其他要求”但有最高限制。存入个人退休账户的收入是否享受延后纳税。取决于所有者的收入税申报身份。扣除各种免税部分后的调整收入和参加具有税收优惠性质的退休金计划的情况。(2)个人退休特别账户。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是年后出现的一种新的个人退休储蓄账户。个人退休特别账户中的存款不享受延后纳税,但持有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满5年和年龄超过59.5岁时,通过个人退休特别账户获得的收入可免交个人所得税。

建立个人退休特别账户有一定的资格限制。个人申报所得税、调95,000美元以下和夫妻联合申报所得税、调整收入在150,000美元以下者可以建立个人退休特别账户。

二、对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分析

美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之所以在短期内成功发展,除了宏观的经济环境和劳资关系较为稳定和谐以外,更重要的是缘于养老金体系将承受更大压力。随着人

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美国比较早地意识到多支柱退休收入保障体系的作用,并通过立法鼓励私营企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因此,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社会保障为老年养老保险领域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

有专家认为,人口老龄化在今后20年将是美国现行养老保障体系面临的最大挑战。目前,在“婴儿潮”出生的美国居民高达7900万人,这一群体对养老金体系贡献最大,当他们陆续步入退休年龄,美国养人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证,而非强制性的企业养老保险则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是美国退休人口获得高质量生活的主要原因。

(一)对经济波动较为敏感

美国企业养老保险大多采取积累制,养老基金几乎都参与金融市场运作。近年受美国经济不景气和股市缩水的影响较大,9.11事件后,股市下跌,主要投资于股票的养老资产损失严重,无异于雪上加霜。2005年11月中旬,养老金担保公司发布财务报告,在截至9月30日的2005财政年度,该机构已亏空228亿美元。

(二)易受大企业财务风险拖累

纽约州养老基金是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由于拥有大量电信巨头世通公司股票,而世通公司于2002年6月爆出假账丑闻后,公司股价一路狂泻,为此损失了3亿美元。一旦这些公司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就会把养老金支付责任丢给半官方性质的养老金担保公司,实质上将支付责任转嫁给了政府。

(三)企业养老金自我投资使风险倍增

企业养老金基金大量投资于本公司股票,风险倍增。2001年底,安然公司破产,给大量投资于安然股票的本公司员工造成巨大损失。因为他们既因失业丧失了薪酬,又因股票崩盘痛失退休金,而此种祸不单行的惨痛事件屡有发生、并不鲜见。

(四)投资风险转嫁给员工

参加企业养老保险的员工虽然享有较多选择权,但同时也承担了大量的投资风险。如果员工因投资选择遭受损失,企业可以轻易将损失的主要责任推卸给员工本人。

(五)政府作用不明晰

由于养老保障问题并非简单的经济问题,实质上是影响深远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攸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因此,当一些大型企业由于财务危机引发养老金支付危机时,政府就必须承担起责任来。除此之外,还有公平难以保障、退休收入差距扩大等缺点。

三、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一)完善有关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加快立法,逐步将社会保障以行政手段向以法律为主转变

(二)采取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支柱

所谓多层次是指通过国家立法建立起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制度,然后以地方行业的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保障制度作为补充,最后应鼓励民间保险业的发展来为确有经济实力的需求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保障。在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三根支柱”共同支撑起美国退休老年人的恬静幸福生活。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也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问题在于,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加上企业效益极不稳定以及人们收入水平整体不高,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还不能真正建立起来。

(三)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养老费用,养老不能纯粹靠政府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但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并未采用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而是重视国家、单位和个人在社会保障中的共同作用,这样既为国家减轻了财政负担,也体现了权利和义务一致的原则。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预测,到2033我国退休人员将达到高峰期,届时退休人员将相当于在职人员的40%以上,养老费用将相当于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44%远远超过国际普遍认为的20%~30%的警戒线。原有的养老保险模式,高额养老金会造成支付危机。实行养老保险资金来源多元化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真正实施和进一步完善!

可供借鉴的外国养老保险模式

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由谁来保障?在经济保障中国家、集体、家庭、个人各承担什么样的角色?这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本文拟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经济保障模式来探讨这个问题。

西方国家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不仅提高了这些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而且引起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化。在工业社会,养老费用主要留在社会。到劳动者退休时由社会以支付退休金的形式来实现。一方面由于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每个劳动者向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积累了更多的物质财富,当一个劳动者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社会发给他们一定的养老金就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机器和新技术的广泛采用,对老年劳动力的需求减少,老年人经常被迫或被鼓励离开劳动队伍,以便让位给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年轻人,因而,退休制度和退休金便成为用年轻人取代老年人的一种经

济刺激。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许多老年工人被逐出工厂,生活陷入困境,这些问题不解决,必然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此后许多国家相继推出老年社会保险。退休制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各发达国家普遍建立,标志着由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社会养老的普遍出现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表现。在西方国家,退休金的实质仍然是劳动者在劳动期间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只不过它是通过在职时缴纳社会保险税的方式储存在国家和企业,到老年退休后以社会保险金和退休金的形式返回。

但是,由于老年人口的养老费用,在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足够的储备金,而是采取现收现支的办法,即用在职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险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从而产生了在职职工养活退休职工的假象和错觉。

西方国家在创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初期,领取退休金的老年人数很少,国家每年支付的养老费用不多,社会负担不重。经过几十年的运转,如今许多国家都面临着退休金支付危机和日益深化的代际矛盾,据1994年世界银行报告研究小组组长埃斯特尔•詹姆斯说,在奥地利、德国、希腊、意大利和芬兰,政府预算约有1/3被用作养老金;而在瑞典、英国和美国,政府开支有将近1/3被用来支持老年人的生活。这种状况如不设法改变,许多国家的社会养老制度都将面临崩溃的危险。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许多国家都谋求对现行的退休制度进行改革,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在保持社会养老的同时,加大个人储蓄养老的比重。实行社会养老和个人储蓄性养老相结合,有利于缓和代际矛盾。目前有三个国家,即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智利实行私人养老金储蓄制度,取得了成效。

一、各国经济供养模式

世界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都比较晚、但发展却很迅速。目前实行社会保险的国家共有160余个,其中建立了养老保障制度的国家有130多个。从世界各国的情况看,退休金的来源有四:一是三者负担型,例如日本;二是国家、企业负担型,例如前苏联;三是国家负担型,例如瑞典;四是个人、企业负担型,例如新加坡。四种方式各有利弊,目前运行较好的是日本和新加坡模式。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若干国家做一些比较和分析,以资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供养模式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三者负担型养老保障模式(德、美、日等)

1、德国养老保险金的来源,主要是投保者及其所在的企业交纳的保险金,小部分来自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德国的养老保险实行的是“多交费,多受益”的原则。在职时交保险费越多,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也越多。因此,在计算养老金时两个因素最重要:工资高低和投保时间的长短。工资越高、投保时间越长。做的贡献也就越大,到退休时领取养老金也就越多。1992年改革后,养老金的支取较以前灵活,除了允许提前支取外,还允许部分支取,即支取1/3、1/2或2/3。支取养老金越少,支取者被允许参加工作的程度也就越大,其目的是鼓励人们延长工作时间,少领取养老金。

2、在美国,养老金以四种形式出现:政府退休金、基本养老金、福利养老金和储蓄养老金。

(1)政府退休金由政府向各级政府退休人员提供。他们只占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8% 。政府退休金较为丰厚,领取者大体上可维持其退休前的生活水平。

(2)基本养老金是由政府向剩下的92%的65岁以上的美国老人提供的。这部分养老金的发放标准是:如果退休者退休前的收入在平均水平以上,其退休后每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约为其原收入的42%;可维持

中低生活水平。基本养老金是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获取的。社会保障税率为雇员工资额的15.3%,其中雇员交纳7.65%,另外7.65%由雇主交纳。私营业主和农民则要交纳其收入的15.3%,因为他们既是雇主,又是雇员。

(3)福利养老金是大企业的雇主向雇员提供的,完全由雇主出资。

(4)储蓄养老金是中小企业雇主向雇员提供的,其原则是自愿参加,资金由雇主和雇员各出一半。联邦政府的养老基金是通过征收社会保障税获取的。根据联邦社会保障法规定,凡是参加工作的人都要按其收入的一定比例交纳社会保障税。1994年社会保障税税率为15.3%,由雇员和雇主各负担7.65%。征收的办法是直接从个人工资中扣除。社会保障税率随着联邦平均工资的增长比例自动调整,一般是每四年调整三次,但需经国会批准。由于社会保障税来源于工资,故一般也称为工资税。一般情况下,政府征收的社会保障税全部用于政府的社会保障项目,专款专用,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不足就提高税率和应纳税所得额,从而保证了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

3、 日本的养老金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退休金、伤病养老金和家属抚恤金。在现行的养老金保险制度体系中,既有政府承办的公共养老金,也有企业主办的企业养老金,还有个人自行投保的个人养老金。

公共养老金根据加入者的职业分为厚生养老金、国民养老金和共济养老金;

(1)厚生养老金保险制度建立于1942年,目前与国民养老金一起构成日本共养老金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厚生养老金保险以日本政府为保险人。原则规定,凡长年雇用从业人员(5人以上)的事务所和法人事务所均适用该项保险。由这类事务所雇用的65岁以下的职工可成为该保险的被保险人。

(2)国民养老金保险是根据 1959年4月(国民养老金法)设立的,它是指农民、自营者和其他公共年金未包括的人员,一般要缴纳保险费。1986年4月日本将国民养老金改为向全体国民支付的基础养老金,对在国家及企事业单位供职的人则另外再实施厚生养老金制度,形成了以全体国民为对象的基础养老金制度。主要内容是:国民养老金保险以日本政府为保险人,被保险人共分3类:第一类为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自营业者;第二类为厚生养老金保险的被保人;第三类为厚生养老金保险被保险人扶养的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配偶;国民养老金保险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基础养老金拨款和被保险人的保险费。

(3)共济养老金是以国家公务员、地方公务员、私立学校教职员和农林渔业团体职员等工资收入者为参加对象的共济组合养老金。在养老金基金的运用方面,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养老金基金必须全部委托给大藏省基金运用部,纳入国家财政投融资计划统一管理使用。养老金基金的运用收入是今后养老金支付的重要财源。

上述属于自保公助型养老保障制度,主要实行于德、美,日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它强调养老保险是个人的事,国家只能予以部分资助。这种模式的特征有三个:

(1)政府制定并通过有关立法,作为其具体实施的法律依据;

(2)以自我保险为主,国家资助为辅,公民个人交纳养老保险金,企业三为雇员缴纳社会保险金。政府福利机构依法拨款和发放;

(3)保险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公民只有在履行交纳养者保险金的义务,取得享受这一制度的资格后,才能领取养老保险。

4、瑞士的社会保险由所谓“三根支柱”支撑。这“三根支柱”即联邦社会保险、职业互助金、个人保险储金。

第一根支柱联邦社会保险亦称公共保险,即政府直接经营的全体成员必须参加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联邦社会保险的责任主体是联邦政府、雇主、雇员和州政府。所有就业者都必须按政府规定的同一比例向联邦政府交纳保险金。按同一比例交纳时,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交纳的数额悬殊很大,但在领取养老金时,所有投保人得到的数额相等,带有劫富济贫的色彩,但却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联邦社会保险的收支方式为现收现付式,即当年收入用于当年支出。收不抵支时,联邦政府一般要拿出财政收入的20%左右的资金来抵补。

第二根支柱职业互助金,是联邦社会保险的补充,这是所有雇主与雇员都必须遵守的一种强制性社会保险。其功能是保证工薪人员在老、死、残等情况下,还能维持比基本生活更高一些的生活水平。职业互助金所保的对象是雇员,而保险金由雇主与雇员共同承担。雇主按政府规定的百分比(目前是6%),从雇员的工资中扣除,同时再替雇员交上同样数额资金,一并交到指定的保险机构。实际上一半是雇主向雇员提供的保障,一半是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履行自我保险的责任。职业互助金实际上是一种养老、死亡和伤残补充保险。

第三根支柱个人保险储金,是根据个人经济能力和意愿采取的非强制性的保险措施,是对上述两根支柱的补充。

瑞士社会保险的“三根支柱”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一是在多主体的责任结构中强化个人责任,将个人作为保险的最大主体。二是多方集资,多层次的保障。

此外,采用这种模式的国家,还有法国、韩国、巴西、墨西哥等大多数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是实施范围较广的一种社会保险模式。其主要特点是:贯彻“选择性”原则,实施范围主要是劳动者;社会保险待遇与个人收入、缴费年限相联系,分配有利于低收入者;实行“自保公助”,社会保险费用由个人、企业、政府三方或两方负担,强调个人缴费;但是,缴费多少与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无关,养老待遇水平低主要取决于本人在职时的工资水平和国家规定的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二)国家、企业负担型养老保障模式(前苏联)

前苏联的养老保障模式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费用均由国家和企业负担,个人不交纳保险费。

前苏联的退休金分职工、集体农庄庄员、科学工作者和有特殊贡献者四类。职工退休金的数额按退休前月工资的比例计算,从50%到100%。工资越高,退休金占工资的比例越少;工资越少,比例越大。从事危险工作、并下高温、有害健康和特别繁重工作的,其退休金比一般职工高5%。科学工作者的退休金为本人职务工资的40%。科学院院士、通讯院士超过退休年龄而继续工作的可领取全额退休金和部分职务工资,前苏联的养老保障属于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障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实行于前苏联,东欧各国、蒙古、朝鲜等国。它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一种社会主义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主要特点是:

1、国家宪法把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定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老有所养,

险后有保,是公民应享受的权利,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保证的;

2、养老保险受按劳分配原则的影响,养老保险享受条件和待遇标准与工龄有直接关系;

3、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劳动者个人不负担任何社会保险费用;

4、通过人民代表机构对社会保障管理施加影响,参与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与管理。

随着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社会保险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现实的要求。现在,各国都在探索改革的途径,如匈牙利等东欧国家正在逐步实行个人和单位缴费制度,引进激励机制。

(三)国家负担型养老保障模式(瑞典)

瑞典是崇尚平等的高福利国家,瑞典的社会保障被评价为“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制度,几乎无所不包。瑞典公民年满65岁即可领取全额基本养老金,年满63岁可以领取养老金的94%,而且无需缴纳任何费用,也无需经过收入情况调查,贫富一视同仁。雇工和雇员不需缴纳保险税,而雇主则要缴纳47%的工资税,政府负担基本养老金费用总额的55%。政府在这方面的开支来源于税收。瑞典实行的是累进所得税制度,这一政策不仅为瑞典公民普遍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而且其中社会再分配的部分也明显地高于其它西欧国家。

在瑞典,男女退休年龄均为65岁。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养老金。瑞典的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即基本养老金,附加养老金和部分养老金。

1、基本养老金向所有65岁以上的瑞典公民(包括从未参加过上作的家庭妇女)提供,根据瑞典全国退休金法案规定,所有65岁以上的公民,均可按月从地方社会保险部门领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而不论他们退休前的收入水平如何。

2、附加养老金向所有退休者提供。退休者退休前工龄有长有短,原收入有高有低,因而得到的附加养老金有多有少。一般是以过去30年中收入最高的15年进行评算。

3、部分养老金是指年满60岁的人可以要求减少工作时间,并能领取因工时缩短而减少的收入补贴。上述三种养老金的支付都参照一个“基数”即与物价升降挂钩,每年进行调整,基本上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一般来说,瑞典人领取的养老金相当于其原收入的70%,但瑞典的养老金必须交纳所得税,瑞典养老金的来源,全部由雇主支付。根据法律规定,瑞典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每年除支付职工工资外,还得向社会保险部门交付占职工工资总额37%的保险金,其中20%用于养老金。

瑞典人的养老金来源于雇主税,雇主税的增加会影响瑞典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实行这种模式的国家,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是实施范围较大的另一种社会保险模式。上述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障制度,它是这些国家借助于财政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安定,缓解社会矛盾的主要措施。其特征主要是:养老金支出由国家财政负担,公民个人不交纳或交纳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贯彻“普遍性”原则,保险对象涵盖全体国民,保险项目多,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各种生活需要,保障水平也较高;保险费用主要来自国家税收,实行“现收现付”办法;即当年征收的税收,

用于支付当年的社会保险开支,没有积累。福利型的社会保险制度,起到了保障生活的作用,但是,高福利、高消费,也造成了福利费开支太大,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四)企业、个人负担型养老保障模式(新加坡)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在经济起飞阶段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社会经济目标建立起来的,是一种独特的、有效的养老保障制度,并得到了全社会和国民的认可。

中央公积金制度于1955年7月建立,它是一项为新加坡受薪人员而设立的养老储蓄基金,是一项强制性的储蓄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职员提供足够的储蓄,以便在退休后或者丧失工作能力时有所依靠。但经过40年的时间,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全面的,可以满足人们退休、购房、医疗保健及教育等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新加坡,每个就业者无论其受雇单位的性质,都在公积金拥有户口,每月要向公积金缴交一定比例的个人工资。目前缴交的基数上限是月工资6000新元,会员年满55岁或永远离开薪加坡时,就可提走全部公积金存款,存款享有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利息。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企业,它规定凡是年龄在55岁以下的雇员,其公积金的征缴率为日工资的40%,55一59岁的征缴率为25%,60~64岁征缴率为日工资的15%,65岁以上征缴率为10%。在这些百分比中,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即20%、12.5%、7.5%、5%。

新加坡公积金实行全国统一管理,为此。建立了中央公积金局,统一管理和使用公积金储蓄,还制定了《中央公积金法》,以保护公积金会员的合法权益,规范管理、使用公积金储蓄的行为。雇主和雇员都必须按时缴交公积金,雇员的公积金储蓄由雇主根据缴交率扣除,连同雇主应缴交的数额,一起存入公积金局的会员帐户。

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新加坡政府对公积金的内容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个人可以动用公积金储蓄来买房、看病和养老,公积金使新加坡居民在不长的时间里,初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虽然在运用公积金存款方面逐步放宽限制,但政府仍然牢牢抓住公积金最终保障作用的核心。预见到人口迅速老化和平均寿命延长的趋势,从1987年开始实行公积金最低存款计划,规定会员在55岁领取公积金存款时,必须把一笔钱留在退休户口中,以保障晚年的生活。10年内,这笔最低存款的数额要逐步调高到8万新元,根据政府的测算,只有这样可能在基本生活费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保障会员在退休若干年后仍保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新加坡的这种以储蓄基金制为主体的养老保障制度,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抑制了消费膨胀,增加了社会积累,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企业开展平等竞争和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二、各国经济供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国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及运筹资金的方式各有特色,可借鉴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养老保障基金有确定的资金来源

养老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三种:职工本人按其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交纳的保障税或保障费;企业或雇主按雇员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交纳的保障税或保障费;国家财政提供的费用。几乎所有国家的养老保障基金都来自上述三种中的至少两种,约有半数的国家其养老保障基金由劳、资、政府三方提供,有两种保

障基金来源的国家中,保障基金通常由劳、资双方提供,其中大多数国家资方提供的基金比例要大于职工提供的比例。由政府提供的保障基金一般从国家财政总收入中列支,也有少数国家从指定的专门税收中列支,如烟酒税等,政府提供的保障基金主要有以下几种使用方法:(1)支付保障工作开支的一部分,如保障事业的管理费等。(2)祢补保障基金收支之间的差额,如补足劳资双方提供保障费与保障支出之间的差额。(3)提供某项保障的全部费用,如建立在个人财产调查基础上的保障项目支出。由政府、职工、企业或雇主三方面提供保障基金时,三方之间分担的比例各国之间差别很大。但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三方负担比例相同;另一类是按工资高低或工资级别实行累进比例,低工资提供的比例小,国家负担的比例高,高工资收入者则相反,国家负担的比例低于个人负担的比例。

(二)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

第一个层次是国家立法规定的,低有保证、高有限额的强制性的基本保险。

第二个层次是,各企业自定的企业年保险金。这种保险比政府规定灵活得多,形式多种多样,标准有高有低。如:美国有相当多的企业补充养老金的私人养老金计划。据了解,美国相当一部分退休人员的退休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私人养老金计划,私人养老金计划加上社会保障计划提供的养老金,大体上可以保证退休人员的生活不低于退休前的标准。因此美国的私人养老金计划是劳资两利的举措,同时对活跃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有补充退休年金。英国的退休年金一般包括基本年金和补充年金两部分。也就是说,企业雇员除基本年金以外,还可以享受额外的补充退休年金。在英国2200万就业人口中,约有一半实行补充年金制度。瑞典有老年补充年金。雇员除享受基本养老年金外,还可享受补充养老年金。基金来源于雇主按工资总额12.25%交纳的费用。补充养老年金从65岁起开始领取,如雇员在60岁提前退休或推迟到70岁退休,退休金则在65岁全额补充年金的基础上相应减少或增加,其最高额可达基本养老金的48%。

实行补充养老金的意义在于:第一,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对提高养老保险水平,增强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十分必要;第二,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可以唤醒公民的社会保险意识与责任感;第三,实行多层次的保险制度;第四,除养老保险外,在死亡、伤残方面也应实行补充保险。

从上述国家企业补充养者保险实行的情况看,具有如下特点,并对我国有一定的启示:

1.国家颁布法规强制符合条件的企业必须实施补充养老保险,否则便是违法,这也同实行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一样。实施强制补充保险的国家,一般都通过税收政策上的优惠,加以引导。

2.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的条件是必须盈利,由于经营和盈利情况的不同,补充养者保险金的标准千差万别。亏损和微利企业都不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因此,并不是全部企业都能实行补充养老保险。

3.补充养老保险不与物价挂钩。

4.企业雇员领取补充养老保险金的条件是:一般要具有5一15年的连续工龄,达到退休年龄并退休(有的国家鼓励延长连续工龄,对超过规定的连续工龄的工龄,按较高的退休金率计发养老金);有的国家规定,中途退厂不发补充养老金,另一个条件是,参加投保并具有一定的投保年限,多数企业只由雇主投保,也有少数企业必须雇主、雇员双投保下。企业补充养老金的给付,大多采取退休金率的计算方法。即补充养老金一雇员个人挂钩工资“退休金率”工作年限。

第三个层次是,个人养老金保险(在美国称“个人退休帐户”制度,有的称“退休储蓄计划”)。对既未参加公务人员退体制度,又未参加私营企业退休计划的人员,每年可以从自己的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一般为13%存入“个人退休帐户”,以备退休后使用,这笔钱在提取和动用时都是免税的。政府对企业、社会团体、私人举办的保险项目,只提供法律上的保护和财政上的支持。在美国,除了联邦政府举办全国性的保障项目外,还有各州政府根据联邦政府的有关规定举办的保障项目,以及各州和地方政府自己管理的项目。为了促使私人积蓄养老金,一些国家推行强制性养老储蓄,如新加坡从5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职工自存自用的公积金制度,强化人们的自我养老意识,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又引进社会保障机制,使其更加完善。40年来,新加坡推行的公积金制度,既为个人储存了一大笔养老金,又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而且它的优点还在于:一是具有很强的激励机制。谁想老年时生活得更好,就必须年轻时更勤奋地工作;二是避免了人口老龄化的困扰。新加坡国家财政虽为公积金支付提供担保,但实际上政府未化过钱。这样上一代人就不会给下一代人留下包袱,避免了代际转移的矛盾。当然,已经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国家,完全照搬新加坡的办法有困难。但是在改革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时,增强个人养老意识,推行个人养老储蓄实属上策。

以上三个层次的养老保险各有特色。在管理上,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实行一体化原则,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内部决定,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则遵循自愿原则。在基本模式方面,前者是部分积累筹资,后两者是完全积累筹资。

(三)大多数养老金或退休金业务都由各种半独立性的机构负责,但均受政府的监督养老保障支出依法由政府集中安排,在这些国家,尽管具体管理养老保障项目的机构很多,既有政府机构(中央的和地方的),也有民间团体和私人企业,但从总的倾向上看,养老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集中管理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实施养老保漳制度的一切细节,从资金来源,运用的方向,甚至保障的标准、收支的程序,大都有明

确的法律规定。养老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通常由受保人、企业或雇主和政府三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领导。

综上所述,在本世纪,由家庭养老过渡到社会养老,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下一世纪,由社会养老发展到社会养老与自我储蓄养老相结合,将是一个共同趋势。

401K计划: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支柱 401K计划,是今年被国内金融业及政府官员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及的一项计划,这是美国的一个涉及到养老保障、财税政策、金融发展的混合型制度设计,包含了对美国401K账户、个人退休账户(IARS)等退休保障计划的研究。

全面、完整、深入地了解美国401K计划不仅仅关系到资本市场发展,同时对促进养老保险市场发展也大有裨益。中国保险行业在推动中国式401K计划方面也应该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01K计划与“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美国现行的退休制度开始于1935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的《社会保障法》,建立了一整套老年及孤寡者保险制度(OASI),联邦政府以征收社会保障税的方式筹集资金,并按规定向退休者发放老年退休抚恤金,从而建立了由联邦政府管理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即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Ⅰ支柱。

1974年福特总统签署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以下称称ERISA),从鼓励发展雇主出资的退休金计划出发,为雇主出资的退休金计划制定了一整套管理标准,凡按此标准管理的退休金计划被视为“合格计划”,发起建立合格计划的雇主和参加该合格计划的雇员都可以享受优惠的税收待遇。实际上,按照ERISA法案来管理的私人退休金就成为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Ⅱ支柱。401K计划就是第Ⅱ支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政府还鼓励个人通过储蓄来购买商业保险,从而商业养老保险就成为美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Ⅲ支柱。这样,美国形成了三条腿的退休收入保障体系。私人退休金计划按雇员性质分类

区分美国私人退休金计划,最重要的是考察该计划是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根据退休金计划是否享受政府税收优惠政策(或税惠大小差异),将退休金计划分为适格计划(QualifiedPlans)与非适格计划(N0n-QualifiedPlans)。

符合国内税收法规(IRCD)的有401K计划、403B计划、457计划、501C(抵税年金,TSA)、IRAs计划(408)、团体年金保险(包括IPG、GIC、DA)等。尽管这些计划都符合美国国内税收法规的要求,但是各自适用的对象不同。

401(K)计划主要适用于赢利性企业的雇员和其他一些非赢利组织的成员。403(b)计划主要适用于教师、医护人员以及其他非赢利组织雇员,而457计划只对州和地方政府的雇员以及非赢利组织雇员适用。个人退休账户(IRAs)包括:传统IRA、SEPSAR-SEP、Roth、SIMPLE、Education共五种,个人退休金账户适用于挣工资的雇员及其配偶。 从1980年开始,美国经济迅速繁荣,华尔街金融帝国迅速崛起,401K计划发展如日中天。401K计划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建立,用了刚好20年的时间,到2000年,401K计划就覆盖了30万家企业,4200多万人,积累的资产达到1.8万亿美元。由于401K资产大部分投放在股票市场上,从2001年以后,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网络股泡沫破灭、公司做假账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资产缩水为2005年的1.7万亿美元左右。401K计划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大约占美国退休金总资产的11%左右。401K计划成就美国经济金融帝国地位

美国人最引以自豪的不完全是宇航员上天、军事帝国地位,让美国人感到自豪和安全的还有美国的经济帝国和金融帝国地位。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而包括401K计划在内的养老基金则是美国资本市场的基石。401K计划提供的是长期性资金安排,成为私人养老基金(相对于美国的州和联邦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基金而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401K计划积累的养老金资产又通过共同基金来管理,从而推动相互基金成为美国长期资产管理的重要金融机构,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2001年,共同基金管理的IRA资产为1.2万亿元,占IRA资产总额2.41万亿美元的50%,共同基金管理的缴费确定型计划资产总额为1.1万亿元,共同基金管理的401K计划资产为7650亿元、403B计划资产为2310亿元、457计划资产为350亿元、其他DC计划资产为1070亿元。很显然,没有养老金资产的积累,就不可能有20世纪90年

代的共同基金高速发展。养老金市场和包括共同基金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

根据世界银行(WorldBank,1994)、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1994)提供的数据显示:在1990-1991年度,尽管美国国民储蓄/GDP的比重只有15.1%,但是私人退休金资产/GNP的比重却达到了66%(英国同期相应的数据是13.8%,73%)。(连载一)

*链接

美国401K计划的名字取自美国国内税收局的法令中解释退休金计划的那一部分,政府称其为现金或延迟安排(CODA)退休计划,人们通常只使用其俗名:401K计划。它是国家、企业、个人三方为员工退休养老分担责任的典型制度设计。401K计划产生于1978年,实施于1980年,它与美国政府试图建立一个可持续、有效的养老保险体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目前,401K计划的发展不仅成就了美国经济金融帝国地位,实现了“美国梦”,而且正在成为美国精神和美国文化的重要代表。正是因为其独特的机制设计、管理原则、运作模式,401K计划在国际养老保险制度中独树一帜,对全球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影响巨大。


相关内容

  • 美国医疗改革的借鉴及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虽然中美两国有着不同的政治.文化.经济.社会背景,但是.作为为百姓谋求普惠性福祉的医疗改革.在某些方面是共通的.本文首先对美国医改进行评述:进而比较中美两国医改的异同:最后指出美国医改值得中国新医改的借鏊之处.本篇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基于大量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全方面探讨了美国新医改及其值得中国新 ...

  • 解读新医改
  • 解读新医改 李玲: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北大课题组负责人. 历经三年多的讨论和准备,又经过四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和修改,社会各界热切期盼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出炉了,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 ...

  •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 2007年第2期(总第162期) 人口学刊 POPULATIONJOURNAL No12,2007 (Tot1No.162) 美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高连克 (集美大学社会学系,福建厦门361021) [摘 要]现代意义上的医疗保障是工业社会转型的产物,它是由政府为社会成员的疾病医疗.健康关怀 ...

  • 美国医改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年5月第3卷第5期 ・医改评论・ 美国医改对我国医改的启示 李 玲 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22982.2010.05.003 Healthcarereformi ...

  • 美国养老金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养老保险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并且这个体系还在随着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革.系统阐述美国养老金制度的结构内容,积极探索其改革的最新思路和路径,客观总结对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借鉴与启示,这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将具有重要 ...

  •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利益影响
  • 要准确把握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需要先厘清此项改革所涉及的几组利益关系. 存款保险机制与利率市场化的关系 (一)存款保险制度产生于对商业银行缺乏监管的年代 人们通常认为,利率市场化过程伴随利率中枢走高,银行利差缩小,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破产倒闭等现象,实行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利 ...

  • 存款保险制度论文
  • 存款保险制度论文 [摘要]诱发道德风险.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可能使存款人风险意识下降,特别是利率市场化后,可能不顾银行经营风险,将钱存到愿意支付最高存款利息的银行:此外,商业银行可能为追求高额利润而过度投机,风险约束机制会弱化.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 国际经验 利弊 影响 广义上讲,存款保险包括隐性 ...

  • 2014年央行金融改革前瞻
  • 金融改革将是影响2014经济走势最重要的因素 201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其改革重点.核心及切入点非金融改革莫属,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打响改革第一枪的仍然是金融改革.比如新股发行制度意见的推出.同业存单的发行.上海自由贸易区跨境资金流动放宽等等. 2014年的金融改革不仅影响国内 ...

  • 金融学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安徽财经大学2010届金融学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1. "次贷危机"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 2. QDII实施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3. QFII与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4. 保险资金与信贷资金的关系分析 5. 拨备.资本充足.存款保险制度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6. 成功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