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评析]明知工伤却无法认定,该怎么办?

明知工伤却无法认定,该怎么办?

[案情简介]

在某商场上班的女促销员贾某,由领导安排清点货物。当晚推迟下班后,贾某步行返回租住处时被车撞伤。因时值凌晨,街上行人很少,撞人后肇事驾驶员逃逸,现场没有人看见。幸好当晚一起加班的另一促销员,吃过夜宵后刚好路过那里,发现贾某被车撞伤,于是将她送医院抢救,花去医疗费3万余元,全由其本人支付。

出事后,没有一家单位承认贾某是其员工,为她承担医疗费和补偿责任。为此贾某丈夫与她闹离婚,不管不问;其本人躺在医院无人照顾,暗自伤心。对其不幸遭遇,当地记者曾报道过,呼吁知情人提供肇事者线索,并悬赏2万元作为回报,可惜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贾某多次要求公安交警部门追查未果,于是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补偿。

据贾某投诉时说,她是外地某公司聘请的促销员,在该商场推销上海某厂生产的舒心系列产品。但事后调查,该单位促销员名册上根本没有这个人。原来她是借用别人身份证,由该商场办理促销员上岗证后上班的。尽管平时上班由该商场管理,但不是该单位员工。其工资由代理商按销售总额提成计发,通过银行直接汇入其工资卡。该商场只出租柜台,收取租金,并不承认贾某是该商场员工。

经调查,贾某上岗前与聘用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出事后又无法提供劳动关系有关证据。工伤认定经办人尽管已查明其真实姓名和受伤事实,但涉及的几家单位没有谁承认是自己的员工,用工主体不明确,不能证实劳动关系。因此,无法作出认定结论,最后只好依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建议贾某以民事损害向法院起诉。

【案例评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375号,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可以认定为工伤。但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补正所需的全部材料后予以受理。

按《条例》规定,本案唯一办法,只能让贾某补正劳动关系证据。工伤认定经办人告知其补正后,她曾去银行查询工资汇入账户,但遭

到婉拒;在商场上班时,虽已办过上岗证,但未盖印章,也并非聘请单位所发,不能证明劳动关系。因此,她申请工伤认定后,一直无法提供有关证据。若以此为由不予受理,则不利于保护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若查证之后缺乏证据,轻率作出认定结论,用人单位一旦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则势必遭受败诉后果,反而拖延了当事人申诉处理时间,对受伤害者不利。这使工伤认定经办人左右为难。

本案工伤认定难点在于用工主体不明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法查证确认。对现实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原先颁布实施的《条例》没有明确规定,既不能依法中止或终止,又不能延长申请和认定时限,只能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工伤或不是工伤两种结论。而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尤其像本案工伤认定,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至今将近1年,只差几天就超过规定的申请期限。而申请人却始终无法提供有关证据,究竟由谁雇用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因此,遇到上述这种情况,只能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转送法院处理。

认定工伤,首先必须审核确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如果申请人不能提供劳动关系证据,工伤认定经办人又无法查清,则很难做出认定结论。特别是某些个体私营企业雇佣的外来务工者,事先大多未签订劳动合同,即使按规定告知其补正,也往往难以提供有关证据。因为劳动者处于弱者地位,许多证据掌握在用人单位。双方发生争议后,一些未参保的用人单位,为了逃避应负的工伤补偿责任,自然不肯配合、协助工伤调查,更不愿主动提供有利于受伤职工认定为工伤的证据。即使告知其举证,也往往置之不理。有的甚至隐瞒事实,拒绝询问,给工伤认定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

目前,许多个体私营企业和建筑施工单位,大多实行承包经营,由承包者随意招聘解雇,职工流动性大,用工管理不规范,并且有不少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特别是许多在超市或商场工作的促销员,劳动关系错综复杂,往往涉及生产厂家、产品代理商和负责促销员日常管理的百货商场。这些促销员,有的由生产厂家直接派驻,有的由产品代理商雇用,有的由商场统一招聘培训后再分配给生产厂家或代理商,工资按双方事先约定支付,因此,在实践中都有可能与之形成劳动关系,成为用工主体。发生工伤事故后,如果这些经营单位互相包庇推诿,以商业秘密为由,不肯提供内部来往收款票据,工伤认定主体又没有强制措施,则很难查证。

即使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文件)第5条规定,由当事人向劳动仲裁申请确认劳动关系,如果对方矢口否认,缺乏证据,劳动仲裁也很难裁决。而未经工伤认定,劳动仲裁和法院也往往不会直接受理。

特别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如果没有现场见证人提供线索,交警部门也很难处理。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后无法查证,不能贸然认定为工伤。因为一旦确认为工伤,将交通事故赔偿转化为工伤补偿,待遇享受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则不够公平合理,也难以使人接受,势必会引起争议诉讼,使认定主体陷入双方争议之中难以解脱。

本案说明,劳动者上岗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非常重要。否则,发生劳动争议后,如果没有相关证据,则留下后患。不仅给自己维护合法权益带来许多麻烦,而且给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增加了难度。因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由于不懂国家有关工伤保险政策,没有依法参保。职工上下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伤害后,往往认为与己无关而不管不问。如果受伤害职工得不到交通事故赔偿,一旦将所在单位作为被告,以工伤补偿提起申诉,到最后没有一个不赔钱的。因此,用人单位对全体员工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上下班途中,因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道路,乱闯红灯,而遭受机动车等事故伤害。

附注:本文原载2008年第11期《劳动保护》,标题为《申请工伤应先确定劳动关系》, 本文与发表稿略有不同。

2015年11月24日修改

明知工伤却无法认定,该怎么办?

[案情简介]

在某商场上班的女促销员贾某,由领导安排清点货物。当晚推迟下班后,贾某步行返回租住处时被车撞伤。因时值凌晨,街上行人很少,撞人后肇事驾驶员逃逸,现场没有人看见。幸好当晚一起加班的另一促销员,吃过夜宵后刚好路过那里,发现贾某被车撞伤,于是将她送医院抢救,花去医疗费3万余元,全由其本人支付。

出事后,没有一家单位承认贾某是其员工,为她承担医疗费和补偿责任。为此贾某丈夫与她闹离婚,不管不问;其本人躺在医院无人照顾,暗自伤心。对其不幸遭遇,当地记者曾报道过,呼吁知情人提供肇事者线索,并悬赏2万元作为回报,可惜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贾某多次要求公安交警部门追查未果,于是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补偿。

据贾某投诉时说,她是外地某公司聘请的促销员,在该商场推销上海某厂生产的舒心系列产品。但事后调查,该单位促销员名册上根本没有这个人。原来她是借用别人身份证,由该商场办理促销员上岗证后上班的。尽管平时上班由该商场管理,但不是该单位员工。其工资由代理商按销售总额提成计发,通过银行直接汇入其工资卡。该商场只出租柜台,收取租金,并不承认贾某是该商场员工。

经调查,贾某上岗前与聘用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出事后又无法提供劳动关系有关证据。工伤认定经办人尽管已查明其真实姓名和受伤事实,但涉及的几家单位没有谁承认是自己的员工,用工主体不明确,不能证实劳动关系。因此,无法作出认定结论,最后只好依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建议贾某以民事损害向法院起诉。

【案例评析】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375号,以下简称《条例》)有关规定,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可以认定为工伤。但申请工伤认定,应当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如果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补正所需的全部材料后予以受理。

按《条例》规定,本案唯一办法,只能让贾某补正劳动关系证据。工伤认定经办人告知其补正后,她曾去银行查询工资汇入账户,但遭

到婉拒;在商场上班时,虽已办过上岗证,但未盖印章,也并非聘请单位所发,不能证明劳动关系。因此,她申请工伤认定后,一直无法提供有关证据。若以此为由不予受理,则不利于保护受伤职工的合法权益;若查证之后缺乏证据,轻率作出认定结论,用人单位一旦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则势必遭受败诉后果,反而拖延了当事人申诉处理时间,对受伤害者不利。这使工伤认定经办人左右为难。

本案工伤认定难点在于用工主体不明确,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无法查证确认。对现实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原先颁布实施的《条例》没有明确规定,既不能依法中止或终止,又不能延长申请和认定时限,只能在法定期限内作出是工伤或不是工伤两种结论。而在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并非这么简单。尤其像本案工伤认定,从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至今将近1年,只差几天就超过规定的申请期限。而申请人却始终无法提供有关证据,究竟由谁雇用连她自己也说不清。因此,遇到上述这种情况,只能参照民事诉讼有关规定转送法院处理。

认定工伤,首先必须审核确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是否构成劳动关系。如果申请人不能提供劳动关系证据,工伤认定经办人又无法查清,则很难做出认定结论。特别是某些个体私营企业雇佣的外来务工者,事先大多未签订劳动合同,即使按规定告知其补正,也往往难以提供有关证据。因为劳动者处于弱者地位,许多证据掌握在用人单位。双方发生争议后,一些未参保的用人单位,为了逃避应负的工伤补偿责任,自然不肯配合、协助工伤调查,更不愿主动提供有利于受伤职工认定为工伤的证据。即使告知其举证,也往往置之不理。有的甚至隐瞒事实,拒绝询问,给工伤认定工作增添了不少难度。

目前,许多个体私营企业和建筑施工单位,大多实行承包经营,由承包者随意招聘解雇,职工流动性大,用工管理不规范,并且有不少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特别是许多在超市或商场工作的促销员,劳动关系错综复杂,往往涉及生产厂家、产品代理商和负责促销员日常管理的百货商场。这些促销员,有的由生产厂家直接派驻,有的由产品代理商雇用,有的由商场统一招聘培训后再分配给生产厂家或代理商,工资按双方事先约定支付,因此,在实践中都有可能与之形成劳动关系,成为用工主体。发生工伤事故后,如果这些经营单位互相包庇推诿,以商业秘密为由,不肯提供内部来往收款票据,工伤认定主体又没有强制措施,则很难查证。

即使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文件)第5条规定,由当事人向劳动仲裁申请确认劳动关系,如果对方矢口否认,缺乏证据,劳动仲裁也很难裁决。而未经工伤认定,劳动仲裁和法院也往往不会直接受理。

特别是交通事故逃逸案件,如果没有现场见证人提供线索,交警部门也很难处理。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后无法查证,不能贸然认定为工伤。因为一旦确认为工伤,将交通事故赔偿转化为工伤补偿,待遇享受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则不够公平合理,也难以使人接受,势必会引起争议诉讼,使认定主体陷入双方争议之中难以解脱。

本案说明,劳动者上岗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非常重要。否则,发生劳动争议后,如果没有相关证据,则留下后患。不仅给自己维护合法权益带来许多麻烦,而且给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增加了难度。因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必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由于不懂国家有关工伤保险政策,没有依法参保。职工上下班途中遭受交通事故伤害后,往往认为与己无关而不管不问。如果受伤害职工得不到交通事故赔偿,一旦将所在单位作为被告,以工伤补偿提起申诉,到最后没有一个不赔钱的。因此,用人单位对全体员工应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避免和防止上下班途中,因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道路,乱闯红灯,而遭受机动车等事故伤害。

附注:本文原载2008年第11期《劳动保护》,标题为《申请工伤应先确定劳动关系》, 本文与发表稿略有不同。

2015年11月24日修改


相关内容

  • 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学案例分析题
  • 养老保险部分 学习期间能计算工龄吗 案例23中国工人出版社<新编企业薪酬管理社会保险实用全书>第850页3条解答:知识青年在插队期间进入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视同在职职工入学,其学习期间的工龄计算按教育部(80)教计字279号函的有关规定处理.一职工以此文件为依据,要求我们把他在 ...

  • 社会保险法的背景.案例
  • 背景 经济.社会面临"四个转型" 缓解社会矛盾的"降压阀" 替历史"还债"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重要反思 亮点 社会保险法解读 及案例评析 1.首部全民保障的法律 2.参保人的知情权 3.延续交费确保养老.医疗保险权益 4.首次规定&q ...

  •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行政诉讼典型案例
  •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行政诉讼典型案例 2015年12月11日,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十大行政诉讼典型案例. 案例一:(2014)赣行终字第7号瑞金市钟氏北关族钟启川太嗣孙钟仁山.钟仁茂.钟义淦等人诉瑞金市人民政府房屋行政登记案 [案情] 坐落于瑞金市象湖镇谢洞口64号原钟启川太祠堂内的房产,在 ...

  • 妥善处理劳资纠纷请参阅劳动人事争议案例评析
  • 妥善处理劳资纠纷请参阅劳动人事争议案例评析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是当前我国解决劳资纠纷的一项基本制度.为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人事争议,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应用人单位和职工的要求,我们对近年来本市处理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进行了整理,从即日起陆续登载.通过对典型案例评析,使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 ...

  • 医疗服务执法监督 刑事责任追究案例评析(三)
  • (本稿件由石滨教授提供,经同意发布) 案例:02 因对无证行医未及时查处刘某被追究刑事责任案 [案情简介] 刘××,男,某市××区卫生监督所监督一科科长. 2006年3月10日,刘××带领监督员对该区×村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一家无证诊所并依法进行了没收药品在内的行政处罚.其间,曾有群众告诉他们在此诊 ...

  • 工伤与人身损害赔偿可双重赔偿
  • 工伤与人身损害赔偿可双重赔偿 宋晓锋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受益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构成工伤的,劳动者在获得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赔偿后,又向受益人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请求判令受益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本文中,笔者结合案例,就工伤与人身损害赔偿可否双重赔偿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此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1. ...

  • [案例分析]交通事故责任不明时如何认定工伤
  • 交通事故责任不明时如何认定工伤 [案情] 2013年11月1日0时20分许,刚刚从某工厂下班的职工韩某骑摩托车回家途中,在国道上发生交通事故,致其当场死亡.由于无法查清交通事故成因,某县交警大队依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五十条的规定,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证明>,对上述事 ...

  • 从案例看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重大损失"的认定
  • 侵犯商业秘密罪的"重大损失"的认定 唐某等侵犯商业秘密案 案件要旨:侵犯商业秘密罪是结果犯,故只有在行为人的侵权行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时,才会被法律认定为犯侵犯商业秘密罪.一般而言,行为人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即被认定为"重大损失&qu ...

  •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数额可否协商
  • 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数额可否协商 一.案情简介: 郭某系某物业管理公司的职工,于2003年8月进入该公司,月薪1200元,任某项目中控员.后该项目被撤销,公司将其调至本市另外地区工作,郭某以地方太远为由拒到任,2004年12月31日双方协商达成协议,约定:1.双方协商自即日起解除劳动合同:2.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