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金色的鱼钩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感人,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手法。

4、加深学生对长征的了解,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长征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抓住中心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长征导入,明确步骤

1.背诵毛泽东《七律·长征》。

2.快速浏览长征资料,感知长征艰难。

(出示长征资料:长征途中,中央红一方面军徒步行走了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只休息了44天,途中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十几万军阀的封锁包围。红军身后有大炮追着,头顶有飞机轰炸,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从瑞金出发时有红军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

3.读课前连接语,明确学习步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二、检查预习,初知大概

1.正音:和面、作料、勉强、嚼着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

三、理清脉络,概括故事

1.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几遍。

2.交流:在你的脑海中,哪些画面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秘密、命令、遗言等)

(设计意图:根据“导语”,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学习略读方法。)

四、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出示中心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仔细默读第一个故事,边思考,边写写批注。

3.学生交流

(1)出示片断,集体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金色的光芒”?这是一种怎样的光芒?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以阅读方法的训练、表达方法的习得为主,在阅读方法的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并以阅读方法的深化为延伸点,组织课后拓展性阅读。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语言朴实,生动感人,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学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手法。

4、加深学生对长征的了解,感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长征故事的兴趣。

教学难点

抓住中心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表达方法,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长征导入,明确步骤

1.背诵毛泽东《七律·长征》。

2.快速浏览长征资料,感知长征艰难。

(出示长征资料:长征途中,中央红一方面军徒步行走了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整个长征途中,红军只休息了44天,途中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走过600里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十几万军阀的封锁包围。红军身后有大炮追着,头顶有飞机轰炸,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过没有路的“路”……从瑞金出发时有红军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

3.读课前连接语,明确学习步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二、检查预习,初知大概

1.正音:和面、作料、勉强、嚼着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

三、理清脉络,概括故事

1.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部分,有感情地读几遍。

2.交流:在你的脑海中,哪些画面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秘密、命令、遗言等)

(设计意图:根据“导语”,充分自主地读课文,自读自悟,有目的地搜寻信息点,筛选信息点。这样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学习略读方法。)

四、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出示中心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仔细默读第一个故事,边思考,边写写批注。

3.学生交流

(1)出示片断,集体交流:你从哪里感受到“金色的光芒”?这是一种怎样的光芒?


相关内容

  • 15[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 ...

  • 15五年级下册语文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第一课时
  • 15.<金色的鱼钩>导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 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 ...

  • 15[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 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温馨寄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 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 ...

  •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doc1
  • <金色的鱼钩>有效教学导学案 设计人:侯卫东 审核人签字: 授课 学 语 任课 六年 课题 金色的鱼钩 年级 科 文 教师 课型 问题生成课 课 1 授课时间 展示解决课 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 5 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 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 ...

  • 金色的鱼钩导学案
  • 五年级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第(15)课导学案 学习内容 <金色的鱼钩> 授课教师:李桃玲 1.认识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 学 习 目 标 自 主 学 习 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快速默读课 ...

  •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在教学<金 ...

  • 金色的鱼钩(缩写)作文
  • 金色的鱼钩(缩写)作文(1)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一路走来,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只有吃野菜,老班长看着我们一天天瘦下去心里非常着急. 一天,他在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发现里面有 ...

  • 金色的鱼钩的读后感
  • 金色的鱼钩的读后感(一) 我今天提前读了第26课<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使我的眼眶湿润了,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这篇文章写的是长征途中经过草地的一个感人故事.在红军长征途中老班长接受了党的任务,尽心尽力的照顾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的时候,老班长却牺牲了. 读到最使我感动 ...

  •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 <金色的鱼钩>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