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中雪莱的诗学观探微

《致云雀》中雪莱的诗学观探微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雪莱不再被单纯解读为一位反叛、革命的诗人,他相比于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凸现出的纯净的心地、深邃的思想,得到今人更多的重视。对于《致云雀》这首抒情诗的研读和解析,前人对它的音韵、风格、意境、政治意义有充分的研究。《致云雀》是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它不仅在音韵、风格、意境上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精神境界和艺术抱负。《致云雀》体现出雪莱的艺术创作观,承袭柏拉图灵感论,具有明显道德功利倾向,想象瑰丽而丰富。

关键词:雪莱;《致云雀》;浪漫主义;诗人

一、绪论

(一)《致云雀》概述

《致云雀》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写于1820年的一首抒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独具匠心的比喻和清新简约的语言将云雀灵动的形象跃然纸上;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超越了对云雀及其歌声的赞美,将其所代表的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冲破羁绊的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展现了诗人非凡的浪漫主义风格。在《致云雀》中,诗人雪莱巧妙地运用了规范而又新意迸发的音韵手法,围绕作品主题灵活穿插了比喻等多种修辞形式,极富音乐性和画面感地烘托出了云雀那自由不羁的形象和欢快激昂的歌声。诗人借云雀抒情明志,向世人传递自由、喜悦与希望,从而使作品达到了音美、形美、意美的有机结合。

(二)诗人雪莱与《致云雀》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短暂的生涯里,以诗文为刀枪,挑战神权,攻击专制,揭露暴政;以诗文为号角,鼓吹民主,呼吁自由,号召“解放全人类”。诗人的一生,满怀对被压迫人民被奴役民族的热爱,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用诗歌向人间播撒革命的火种。借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他的名作《致云雀》以壮美的激情、辽阔的境界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手法为诗人赢得

极高声誉,诗中的云雀即倾注了诗人雪莱高贵的灵魂,人格化的云雀,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二、《致云雀》的多角度思想探究

(一)对人生经过思考达到的境界

《雪莱诗选.致云雀》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

“云雀”这个人格化的精灵,这个快乐、勇敢而睿智的精灵唱出了诗人的灵魂之音,从“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的可爱的精灵身上 ,让人看到到了一个向往自由、昂扬直上、乐观不屈的美好形象,它在充满深情地倾诉着对自然、对世界真、善、美的热爱,始终不渝地对人类未来有着美好憧憬。它充满理想不乏浪漫又直面严酷的现实,它不避艰险直冲云霄,沐浴着明亮的光辉矢志不移。我觉得一篇好的诗歌不仅形式精彩,更要浸透着深邃的哲思,升华我们对人生的体悟。生命之旅是艰难的,也是充满希望的;世间存在诸多苦难,唯有保持乐观战胜之。这是我们对人生本体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达到的境界。

(二)云雀美丽生动的形象

1诗人境界的不同

一切不朽之作都是跨越时代的,愿徜徉在诗人的意境中歌唱着飞翔!下边附雪莱《致云雀》的英文原诗及汉译供朋友们欣赏。比雪莱年长且名气也很大的华兹华斯也写过《致云雀》,他读了雪莱的《致云雀》自叹弗如。华兹华斯诗中的云雀在地面有个为爱和安憩筑下的巢,而雪莱的云雀鄙弃地面、向上复向上,这正显示了两位诗人境界的不同。华兹华斯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曾强烈同情革命,但后来变得极为保守,成为领取英国宫廷津贴的桂冠诗人。雪莱曾致诗华兹华斯“但愿你改弦易辙”。

2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

1822年7月8日,雪莱航海罹难,年仅三十岁。他的墓碑上刻着诗人的名字:泼西·毕西·雪莱,姓名下写着:众心之心。雪莱,这只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的云雀,以他火热跳动的心,唱出了酣畅淋漓的乐音。凡俗我辈,做不了鄙弃尘土的云雀。《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三、《致云雀》中雪莱诗学观的体现

(一)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这首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接着第二节里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姿,亦是诗人蔑视地面(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三至六节,极力赞美云雀丰沛四溢的歌声。诗人恰当运用类比手法,使云雀不具形体的喜悦变得可感可知。这几节重在体现雪莱的诗学理念,抒写其心目中的理想诗人形象。

(二)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评论家安吉洛·莱顿指出:“云雀即兴唱出动人的歌声,毫无雕饰,正如一个卓越的诗人,自然的放歌,既不伪装,也不抄袭。这与耽于模仿、受技巧束缚的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用雪莱的话说,云雀代表声音与表达、声音与动作的同

一。„„云雀与诗人的距离是想象与表达、灵感与写作的距离。”同时这几节也显现了云雀歌声的力量,雪莱认为“生命的形象表达在永恒的真理中是诗”,“诗

人的力量,不为他人左右,而能左右他人”。

诗歌《致云雀》以问句“什么和你最为相似”变换抒情语调,调节了诗的节奏。第八至十一节用四个明喻揭示云雀的本质,字里行间寄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他认为诗人应以值得关注而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去唤醒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但是诗人的博爱思想不为现实所容、不被同胞理解,正如云雀像身居闺阁的高贵少女为爱所苦。诗人又通过“金色的萤火虫”、“绿叶荫蔽着的玫瑰”等意象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为一体,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三)以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清新的一切”都不及云雀的乐音。这一节好似乐谱中的间奏,使整首诗有了一波三折的律动。十三至十七节,间以设问、反问句式,强调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浮华的贫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声。雪莱认为没有高尚、优美的思想和情愫,就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真谛,才能超越生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与“痛苦绝缘”而上升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第十八节将云雀与我们人类比较,鄙薄我们人类的瞻前顾后庸人自扰,不及云雀清韵脱俗,勇于鄙弃尘土的污浊。第二十一节抒发诗人的希冀,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泼洒欢乐、希望与爱!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四、结论

雪莱的《致云雀》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

诗人雪莱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参考文献

[1]钟一鸣;;论雪莱诗歌中的“自然意象”[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朱怀沛;;两位伟大诗人的交往——雪莱给济慈的信[J];世界文化;2012年04期

[3]裘克安;;理想诗人雪莱(二)[J];英语沙龙;2013年01期

[4]朱燕秋;;雪莱及其创作解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5]萧涉源;;《雪莱诗选》[J];诗刊;2014年04期

[6]殷建成;雪莱诗歌中的浪漫主义[J];艺术世界;2013年07期

[7]余光中;;浪漫主义与欧美文化(外一章)[J];海燕;2014年01期

[8]李雪;;自由的天使——雪莱[J];中文自修;2015年03期

[9]徐朝晖;;《奥西曼迭斯》的文体学解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10]牟娜娜;;雪莱诗歌创作和爱情观中的理想主义[J];当代小说(下);2014年02期

《致云雀》中雪莱的诗学观探微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雪莱不再被单纯解读为一位反叛、革命的诗人,他相比于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凸现出的纯净的心地、深邃的思想,得到今人更多的重视。对于《致云雀》这首抒情诗的研读和解析,前人对它的音韵、风格、意境、政治意义有充分的研究。《致云雀》是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它不仅在音韵、风格、意境上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几乎融入了雪莱全部的个性气质、道德观念、精神境界和艺术抱负。《致云雀》体现出雪莱的艺术创作观,承袭柏拉图灵感论,具有明显道德功利倾向,想象瑰丽而丰富。

关键词:雪莱;《致云雀》;浪漫主义;诗人

一、绪论

(一)《致云雀》概述

《致云雀》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写于1820年的一首抒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用独具匠心的比喻和清新简约的语言将云雀灵动的形象跃然纸上;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超越了对云雀及其歌声的赞美,将其所代表的那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冲破羁绊的气魄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展现了诗人非凡的浪漫主义风格。在《致云雀》中,诗人雪莱巧妙地运用了规范而又新意迸发的音韵手法,围绕作品主题灵活穿插了比喻等多种修辞形式,极富音乐性和画面感地烘托出了云雀那自由不羁的形象和欢快激昂的歌声。诗人借云雀抒情明志,向世人传递自由、喜悦与希望,从而使作品达到了音美、形美、意美的有机结合。

(二)诗人雪莱与《致云雀》

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短暂的生涯里,以诗文为刀枪,挑战神权,攻击专制,揭露暴政;以诗文为号角,鼓吹民主,呼吁自由,号召“解放全人类”。诗人的一生,满怀对被压迫人民被奴役民族的热爱,不畏强权,追求真理,用诗歌向人间播撒革命的火种。借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大诗人先在生活中把自己的人格涵养成一首完美的诗,充实而有光辉,写下来的诗是人格的焕发。”他的名作《致云雀》以壮美的激情、辽阔的境界和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手法为诗人赢得

极高声誉,诗中的云雀即倾注了诗人雪莱高贵的灵魂,人格化的云雀,成为诗人自我形象的化身。

二、《致云雀》的多角度思想探究

(一)对人生经过思考达到的境界

《雪莱诗选.致云雀》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

“云雀”这个人格化的精灵,这个快乐、勇敢而睿智的精灵唱出了诗人的灵魂之音,从“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的可爱的精灵身上 ,让人看到到了一个向往自由、昂扬直上、乐观不屈的美好形象,它在充满深情地倾诉着对自然、对世界真、善、美的热爱,始终不渝地对人类未来有着美好憧憬。它充满理想不乏浪漫又直面严酷的现实,它不避艰险直冲云霄,沐浴着明亮的光辉矢志不移。我觉得一篇好的诗歌不仅形式精彩,更要浸透着深邃的哲思,升华我们对人生的体悟。生命之旅是艰难的,也是充满希望的;世间存在诸多苦难,唯有保持乐观战胜之。这是我们对人生本体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达到的境界。

(二)云雀美丽生动的形象

1诗人境界的不同

一切不朽之作都是跨越时代的,愿徜徉在诗人的意境中歌唱着飞翔!下边附雪莱《致云雀》的英文原诗及汉译供朋友们欣赏。比雪莱年长且名气也很大的华兹华斯也写过《致云雀》,他读了雪莱的《致云雀》自叹弗如。华兹华斯诗中的云雀在地面有个为爱和安憩筑下的巢,而雪莱的云雀鄙弃地面、向上复向上,这正显示了两位诗人境界的不同。华兹华斯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曾强烈同情革命,但后来变得极为保守,成为领取英国宫廷津贴的桂冠诗人。雪莱曾致诗华兹华斯“但愿你改弦易辙”。

2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

1822年7月8日,雪莱航海罹难,年仅三十岁。他的墓碑上刻着诗人的名字:泼西·毕西·雪莱,姓名下写着:众心之心。雪莱,这只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的云雀,以他火热跳动的心,唱出了酣畅淋漓的乐音。凡俗我辈,做不了鄙弃尘土的云雀。《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诗中,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三、《致云雀》中雪莱诗学观的体现

(一)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

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

这首诗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欢声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不事雕琢的天籁之音,为全诗定下诚挚热切的抒情基调。接着第二节里以一个形象的比喻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神姿,亦是诗人蔑视地面(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三至六节,极力赞美云雀丰沛四溢的歌声。诗人恰当运用类比手法,使云雀不具形体的喜悦变得可感可知。这几节重在体现雪莱的诗学理念,抒写其心目中的理想诗人形象。

(二)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评论家安吉洛·莱顿指出:“云雀即兴唱出动人的歌声,毫无雕饰,正如一个卓越的诗人,自然的放歌,既不伪装,也不抄袭。这与耽于模仿、受技巧束缚的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用雪莱的话说,云雀代表声音与表达、声音与动作的同

一。„„云雀与诗人的距离是想象与表达、灵感与写作的距离。”同时这几节也显现了云雀歌声的力量,雪莱认为“生命的形象表达在永恒的真理中是诗”,“诗

人的力量,不为他人左右,而能左右他人”。

诗歌《致云雀》以问句“什么和你最为相似”变换抒情语调,调节了诗的节奏。第八至十一节用四个明喻揭示云雀的本质,字里行间寄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他认为诗人应以值得关注而未曾留意过的希望和忧虑去唤醒和传达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但是诗人的博爱思想不为现实所容、不被同胞理解,正如云雀像身居闺阁的高贵少女为爱所苦。诗人又通过“金色的萤火虫”、“绿叶荫蔽着的玫瑰”等意象把云雀与光明、美善融为一体,抒发自己对真善美世界的向往和憧憬。

(三)以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清新的一切”都不及云雀的乐音。这一节好似乐谱中的间奏,使整首诗有了一波三折的律动。十三至十七节,间以设问、反问句式,强调赞婚的合唱、凯旋的欢歌都是空洞浮华的贫乏,都比不上云雀的歌声。雪莱认为没有高尚、优美的思想和情愫,就不能创造出美的艺术。只有心怀对同类的爱,参透生死真谛,才能超越生的烦恼与死的恐惧,与“痛苦绝缘”而上升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第十八节将云雀与我们人类比较,鄙薄我们人类的瞻前顾后庸人自扰,不及云雀清韵脱俗,勇于鄙弃尘土的污浊。第二十一节抒发诗人的希冀,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泼洒欢乐、希望与爱!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四、结论

雪莱的《致云雀》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

诗人雪莱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参考文献

[1]钟一鸣;;论雪莱诗歌中的“自然意象”[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朱怀沛;;两位伟大诗人的交往——雪莱给济慈的信[J];世界文化;2012年04期

[3]裘克安;;理想诗人雪莱(二)[J];英语沙龙;2013年01期

[4]朱燕秋;;雪莱及其创作解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5]萧涉源;;《雪莱诗选》[J];诗刊;2014年04期

[6]殷建成;雪莱诗歌中的浪漫主义[J];艺术世界;2013年07期

[7]余光中;;浪漫主义与欧美文化(外一章)[J];海燕;2014年01期

[8]李雪;;自由的天使——雪莱[J];中文自修;2015年03期

[9]徐朝晖;;《奥西曼迭斯》的文体学解读[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10]牟娜娜;;雪莱诗歌创作和爱情观中的理想主义[J];当代小说(下);2014年02期


相关内容

  • 雪莱的诗学思想
  • [文艺评论] 雪莱的诗学思想 □祝 (南京大学 平 南京 )210093 外国语学院,江苏 摘要:雪莱的诗学思想体现在他对诗的性质.功用和诗人的地位以及诗的语言等方面的看法上.在诗的创 作发生论上,雪莱继承了柏拉图的"灵感"说,认为诗是不受心灵的主动能力支配的,诗的灵感来无影去无 ...

  • 从[致云雀]看雪莱的浪漫主义精神
  • 第26卷 第7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ol.26 No.7 2005年7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ul.2005 从看雪莱的浪漫主义精神 蒋培君 ºþÄÏ ÓÀÖÝ 425006 雪莱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体现 ...

  • 论雪莱的自由理想主义
  • 内容摘要:雪莱,作为19世纪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虽出身贵族,但性格叛逆,具有平民思想.他热爱自由,自由是他的理想国.自由就是他的生命.在他的作品中无不饱含自由的理想主义思想,他的一生也在为自由而战. 关键词:雪莱 浪漫主义 自由 雪莱,19世纪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贵族却一生叛逆,酷爱读 ...

  • 雪莱与爱伦·坡
  • 摘 要:雪莱和爱伦·坡两人有很多相似性,都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对美.想象力.死亡.灵魂等有着相似的看法:评论界对他们的文学地位都曾出现过褒贬不一的现象.爱伦·坡虽然直接对雪莱的评论不是很多,但通过文本细读发现,他一直以雪莱为老师,模仿和学习雪莱:雪莱对坡的影响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其影响既体现在其诗歌创作 ...

  • 济慈--"把名字写在水上"的英国杰出诗人
  • 非常喜欢济慈和他的诗,也很喜欢本站<闲闲书话>栏目里的这篇文章,所以转贴过来,与网友中有同好者分享. 济慈:为世界换一个新的心脏 张祈 1 世界上的诗人有着种种类型,但有一类诗人最惹人喜爱.这类诗人的特征是,在他们的身上和他们的诗歌中,人们可以看到某种接近完美的存在,他们的生命仿佛并不是 ...

  • 论雪莱_西风颂_的复义性
  • 第31卷第1期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1No.1 2009年1月JournalofXiangt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Jan.2009 论雪莱<西风颂>的复义性 徐广联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南京210094 ...

  •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神性自然观的生态伦理价值
  • 2009年1月第25卷 第1 期 JournalofSichuan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 Jan.,2009Vo.l25 No.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神性自然观的生态伦理价值 鲁春芳 (浙江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 310015) 提 要:虽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

  • 论雪莱抒情诗及其艺术特色
  • 1!!1 ! 论雪莱抒情诗及其艺术特色 邢孟达 '白城师范学院外语系!'(###( 内容摘要,雪莱的抒情诗按其思想内容分为政治抒情诗 关键词,幻影) 闪烁* 格律 文献标识码,/ 然抒情诗$ )给云雀*一诗中 以观察精确著称的自然抒情诗)云* )西风颂*是自然抒情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无论从思想 爱情 ...

  •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 <浅谈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刘金龙,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