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雪莱_西风颂_的复义性

第31卷第1期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1No.1

          

2009年1月JournalofXiangt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Jan.2009

论雪莱《西风颂》的复义性

徐广联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西风颂》作为一首享誉世界的名诗,不仅仅是写景抒情,即景而作。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厚的象征意义。澎湃的激情,吹响的是战斗的号角;优美的韵律,唱响的是大自然的礼赞;狂扫的魔力,表达的是巫师的狂迷和生命的飞动与永恒。

关键词:《西风颂》;激情;自然赞歌;魔力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9)01-0090-03

  时值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仍情有独钟,他的诗作始终是课本中的上乘佳作,广为各种选集收入。脍炙人口的《西风颂》现在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广为传诵。

“件发生光辉,,[1]义”。,其首

,。而且,马克

(爱莲诺拉・马克),从头到足是个革命者”,假若他活[3]。

入诗细看,雪莱的激情所捧出的就是一种火热的理想和对理想的赞颂。《西风颂》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西风对“枯叶”和“带翼的种子”的影响力。它一方面摧枯拉朽,清扫衰死的一切;另一方面则送来生命的“种子”,使平原和山川姹紫嫣红、处处飘香(…fill…/withlivinghuesando2

doursplainandhill)。第二部分描绘西风劲吹,乱云如落叶

———意义的多重性。由于”而透露出复杂的内涵,人们才会产生兴趣,继续倾听诗人的呼唤。这是真正伟大的作品所必备的素质。有说不尽的“红楼”,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就有说不尽的雪莱。诗无达诂,一解不等于一切解,《西风颂》亦应作如是观。

一般纷纷坠落,暴风雨即将来临,整个空间如狂女披散乱发布满,黑雨、火和冰雹即将从凝固的气氛中迸发出来。第三部分先写西风唤醒了在夏梦中沉睡的地中海,继写大西洋咆哮翻腾为西风辟出通道,海底深处的植物闻其声动,为之变色。第四部分中,抒情主人公希望自己分享西风威力,原因是二者本来体异性同,而现在“我在人生的荆棘上跌倒!我在流血!”第五部分,“我”要求西风把自己当作“预言的喇叭”,把他的诗句吹送到人群之中,以催促新的生命的诞生。

在诗句之中,西风被当作“破坏者和保护者”。这样,《西风颂》便可视为高昂的革命曲调,它包孕着理想,呼唤革命,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高呼着“破坏“的号子,以鲜明而又强劲的形象预言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诸家评论中,已故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的论述最有代表性:“雪莱找到了恰当的诗歌语言———任何人一听就懂的来自大自然的比喻———和恰当的诗歌手法———直接、尖锐的对照———写出了1819年处于激烈斗争中的英国人民的信心,从而也对世界文学和世界革命事业作出了持久

一 战斗的号角

雪莱的诗歌是和他的生命紧密相联的,他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赞颂革命,抨击封建统治和传统,平生向往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崇高境界,容不得任何形式的束缚和阻碍。

在中国,当鲁迅把雪莱介绍过来时,就特别强调了他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特别是他的“破坏”精神:“凡正义自由真理以至博爱希望诸说,无不化而成醇,成为罗昂,或为普洛美迢,或为伊式阑之壮士,现于人前,与旧习对之,更张破坏,无稍假借也。旧习既破,何物斯存,则惟改革之新精神

[2]

而已。”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自郭沫若译的《雪莱诗选》问世之后,《西风颂》末尾一行,如号角,似擂鼓,一直鼓励着千千万万个战斗者和探索者。雪莱《西风颂》等名篇

①收稿日期:2008-09-25

作者简介:徐广联(1956-),男,安徽利辛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90

[4]

的贡献。”“而他的《西风颂》的结语……更是传诵至今,

此。模糊的古代仿佛是一片净土,回归富有无穷魅力并且代表着一种理想行为。

[12]

雪莱的“诗人是立法者”的设想是这个理想的重要

形成一种超文学的思想力量。”有一位论者则直接说雪莱就是战士:“雪莱本人虽未亲身参加战争,但他的诗歌有如匕首指向专制暴虐的统治者,用诗歌吹响战斗的号角,唤起民众,打击敌人,在冬天预言春天,在黑暗中预言黎明的来到。他的光辉思想闪现在《给英国人民之歌》、《云雀颂》、《西风颂》之中。”

[5]

[4]

组成部分。诗人透过自己的作品宣扬的是爱,是正义。向往昔回溯就是要实现“立法者”的梦想,因为在那个时代诗人的社会地位及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近代和现代。他们是历史家,传记民族的历史;他们是预言家,预测民族的前途命运;他们是巫师,分辨神与人的联络和交合。他们的诗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和思想愿望寄托。在古盎格鲁人那里就是这种情形。而在古希腊时期,象荷马那样的杰出诗人记载的不就是民族的历史,从中传递出的不正是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瞻望吗?他们的诗句不正企图透过战争和艰难的人生旅途表达人生的要义吗?在中国古代,“巫”这样的角色一样重要。比如《山海经》中《海外西经》有巫咸国,有巫咸山,是“群巫所从上下”于天之地;《海内北经》有蛇巫山,是西王母所居之处[13]。史前时代的巫术并不一定真是艺术的起源,但连反对艺术源于巫术观点的人也承认:“我们可以把史前艺术看作是巫术的载体和外衣,以它最初的审美的魅力,负载并装饰了艺术,同时,巫术又作为艺术的寄生和内涵,[13]。”

通神”。甲骨文中

[14]

,可能是巫师的名字”。由于

二 大自然的礼赞

王佐良先生把西风当作是比喻,新旧替代当作死亡和生命的斗争,春天和冬天当作光明和黑暗。于是《西风颂》便自然是“超文学”的。正如钱钟书所指出的,“一喻二

[6]

柄”,“一喻多面”。西风既是比喻,必另含寓意。从浪漫

主义作家对大自然的依恋来看,《西风颂》也可认为是对大自然力量的礼赞。

在雪莱诗中,西风是“秋天生命的呼吸”。它把僵死、苍白、潮红、魆黑、焦黄、身染瘟疫的万千枯叶清扫干净,它使得风暴骤起、漫天黑浪、大地犹如巨大的坟墓。它将地中海的宁静打破,又使得大西洋翻江倒海。在阴霾、沉重的气氛中,只有它充满浩气,融合着无穷的力量,西风是如此气势磅礴,如此高歌猛进,所以它对生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无法替代。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会向它“咏寄”,对它呼唤,希望分享它的威力,一展诗翼,象浪似云自由飞翔,让诗的想象无阻无碍,随意奔驰。

郭沫若在《雪莱诗选・小序》中说:按)是一个伟大的未成品,未成品。……,不是,。雪莱是真正的诗的

[7]作者,。”这种观念也就是钱钟书所指

,所以他们的地位极高,权力特大。“巫。《周礼・司巫》载:“若国大旱,则师巫而舞雩”。巫舞是娱神之舞,是通神之术的艺术再现。甚至在唐代,诗人王维还写有描绘这种舞的诗《祠渔山神女歌・迎神》:“女巫进,纷屡舞……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巫舞中有一种叫《傩》或《大傩》,是古人驱鬼逐疫的仪式。它起源甚早,周代已有记载,流传数千年,宋代有《大傩图》专门画出了这个场面[14]。

雪莱对这样奇特而又多姿的生命夸张现象是极为热衷的。在他的三颂之一《云》中,他歌颂“Ichange,butIcan2

notdie(我变化,但不会死)”的云,实际指的是一种永恒的力量或者生命。它飘渺无际,自由自在,轻灵而且美丽。《致云雀》歌颂“从不是飞禽”,而是“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不停歌唱的一种“乐音”。它不具形体,不见形影,但却永远在欢乐、欢快、欢愉、欢欣、欢腾之中唱着“激情”。这种声音是神秘的,恒在的,它充满“整个大地和空气”。若把《西风颂》同上边二颂放在一起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在为一种生命、一种动态的力量、一种神秘的精神而歌唱。它们唱的是一个母题———这就是Spirit。

《西风颂》的“我”就是要成为这种Spirit的歌手———作它的Lyre,trumpet,并同这个impetuousone,theuncontrolla2

ble…WildSpirit合而为一。《致云雀》写的是,若与它合而

的“即物见我,如我寓物,体异性通”那样的境界[8]。

自然是人性的再现,或者说是人性的一个部分。或许是出于类似的原因,苏曼殊才特地选择了雪莱的《歌》作为

翻译的唯一对象(他将题目译为《冬日》,首行为:“孤鸟栖

)寒枝,悲鸣为其曹”

[9]

。《西风颂》中主人公呼唤西风,称

其为狂放的生命,希望与之合而为一。这种强大旺盛的自然力量是诗人寄托其希望的一个生命形式。靠着它,诗思才可达到自由的境地。

这种将《西风颂》的母题界定为自然赞歌的观点,也已写入外国文学的教科书中。例如桂扬清、吴翔林编注的

(英文)中就说:“《英美文学选读》《西风颂》是歌颂自然的伟大抒情诗。不过,它有这样的内涵意义;旧世界必将消失,新世界必将带着人类痛苦中新的甜蜜希望同春天一道来临。”关于它的泛神论思想,《世界名诗鉴赏辞典》中也有阐述。在肯定了《致云雀》、《云》和《西风颂》三大颂歌或三颂是雪莱抒情诗代表作之后,飞白说:“这三首颂歌体作品把自然看作生命有灵气的人格或精灵,而与诗人的自我息息相通,体现了雪莱泛神论的思想。”

[11]

[10]

为一,便会产生幸福自在的欢快情绪,以及所达的“艺术技巧”———“乐曲音流”如“液态的水晶涌泻”;而《云》则是写达到合而为一状态之后,诗的威力如同那云一般,踏过雷鸣,带来阵雨,沐浴花朵,走遍海角天涯而无所不在的Spirit的神态。这样看来,云雀、云和西风是“三位一体”,各不同而质为一,它们都是Spirit的表现。

三 巫师狂迷的回归

自从卢梭振臂一呼,回归自然成了一种标志。浪漫主义作家无不对遥远的“黄金时代”心驰神往,雪莱也是如

91

Spirit是什么呢?它源自拉丁文“Spiritus”,意为“呼起,形成的一种景象。后来的尼采曾对酒神精神大加阐发。他以为酒神象征始自希腊酒神祭,“这是为了追求一种解除个体化束缚、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对于个体来说,个体的解体是最高的痛苦,然而由这痛苦却解除了一切痛苦的根源,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悲剧和抒情诗求诸日神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是世界本

[15]

体情绪的表露”。返观《西风颂》,枯叶、尸体、坟墓、跌

吸”;它又源自拉丁文“Spirare”,意指“吹拂”。它的意思还有“精神”、“精灵”。在雪莱诗中,它是飘渺的“精灵”,也是古人所谓的“仙”或“神”。雪莱在早年就写有《无神论的必然性》,宣扬激进的反基督教观点。因此,他对“异教”的种种观念名称产生兴趣是十分自然的。

那么,关键在于如何“登仙化羽”呢?怎么才能达到无止无碍、自由自在的胜境呢?答曰:通神。怎样才可通神?答曰:凭借巫师一般的魔力。

《西风颂》第一部分写西风横扫枯叶,其中有句云“like

ghostsfromanenchanterfleeing”———树叶犹如中了巫师的

倒、流血、预言、燃烧的火炉、灰烬、火焰、死亡的思想以及新生、未醒的大地、变老等等意象和词句不正是讲生命和死亡的关系吗?冬天和春天之喻不也就是指生命的循环交替和不断延续吗?这些词汇可以佐证《西风颂》是对生命的梦想的歌颂。

这样,似可以得出结论,“巫术”不是目的,而只能是手段。是向精神境界飞腾的一种举措。它可以使生命升腾九天,傲游四极,自由飞驰。这种生命的奔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impetus),它代表了生命的有效本性所带来的果实

(雪莱用了thoubreathofAutumn’sbeing),因此意味着生

魔法纷纷逃避;与此相呼应,在最后一部分中,抒情主人公“我”希望成为西风的Lyre或者trumpet,让西风透过他的嘴巴和诗句、语言,象吹卷枯叶那样,促进新的生命,同时,又象是从火炉中吹出灰烬和火星———死亡和生命,把他的诗句散布人间。凭借什么达到这个目的呢?诗人写的是“bytheincantationofthisverse”———凭借“这一首符咒似的诗歌”。此诗一、二、三部分是写西风的神威,第四部分自然过渡到“我”愿分享它的伟大力量,第五部分是激情的顶点:“我”要象西风一样,吹送旧物,鼓吹新生,预言未来。可以说,诗人是在讲,诗人的语言要具有巫师咒语的力

量,神秘莫测,自由奔放,它能够逾越空间(可以在地中海发挥效应,也可以波及有具大力量和潜能的大西洋),超脱人生(象吹送流云、枯叶和水气一样使人摆脱“),调节时间(秋季扫尽落叶,,冬棘”

季预言春天的来临),坟墓”使雨、电、),(让。

”能揭示一个崭新的世界,诗人才会向它热情呼唤,并甘愿作他的“喇叭”。在第一、二和三部分的宏大场面中,西风一展雄姿,“我”回顾四望自己被时光的重负重重束缚、低下了高傲的头颅(fetteredand

chained)。“fall”和“bleed”二词暗示“我”已倒下,流尽了

命的永恒和不停变更。可以说,Spirit是指动的灵魂,跳动、飞动、跃动、闪动、巨烈动荡,,它驱动着生命的存在并推动它的创造力量。

[1]奇.[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摩罗诗力说材源考》[M].天津:天津

,1984.

[3]石 璞.欧美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C]//外国文学研

究集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茅于差.中西诗歌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87.

[6]钱钟书.管维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郭沫若.诗歌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血液;也就是说,只有“脱胎换骨”,重塑灵魂,才可能获得新生,这种渴望自然在最后一部分达到高潮———“我”在经历了新生的体验和彻悟之后,才明白了新生的意义,于是起而变为西风的代言人———在获得了“魔力”之后重新站立起来,向整个人世鼓吹新生(春天)的意义。这样的“魔力”来自西风这个“巫师”,第四部分有一行“Ohliftmeasa

wave,aleaf,acloud”是对前三部分的归纳:“巫师”既然可

版公司,1988.

[8]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柳亚子.苏曼殊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书店,

1985.

[10]桂扬清,吴翔林.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2002.

[11]飞 白.世界名诗鉴赏词典[M].昆明:漓江出版社,

2003.

[12]汪培基.英国作家论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

1985.

[13]袁 珂.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14]王克芬.中国舞蹈史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

[15]尼 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

以吹卷枯叶,狂扫乌云,劈开海浪,自然也可以赋予“我”以新的生命形式。

由此看来,《西风颂》是对一个梦幻无限神往的艺术表达。当我们肯定Spirit一词有多重内涵———诸如精神、神、神灵、灵、魂魄、精灵、灵魂时,我们通过诗中的词句便可证实Spirit主要指的是人的生命力。在第二部分,诗人特地用“Maenad”一词来形容这种生命力。“Maenad”是希腊酒神Bacchus的女祭司,或者说是这位酒神的伴侣。当暴风雨———大毁灭、大破坏———重塑生命的力量降临之时,满天乌云犹如布满了疯狂的Maenad的乱发。这实际上是将巫师预言的情形、与巫师自身的形象以及预言本身置放在一

店,1986.

(责任编校 游星雅)

92

第31卷第1期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1No.1

          

2009年1月JournalofXiangtan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Jan.2009

论雪莱《西风颂》的复义性

徐广联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西风颂》作为一首享誉世界的名诗,不仅仅是写景抒情,即景而作。它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厚的象征意义。澎湃的激情,吹响的是战斗的号角;优美的韵律,唱响的是大自然的礼赞;狂扫的魔力,表达的是巫师的狂迷和生命的飞动与永恒。

关键词:《西风颂》;激情;自然赞歌;魔力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9)01-0090-03

  时值21世纪的今天,人们对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雪莱仍情有独钟,他的诗作始终是课本中的上乘佳作,广为各种选集收入。脍炙人口的《西风颂》现在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广为传诵。

“件发生光辉,,[1]义”。,其首

,。而且,马克

(爱莲诺拉・马克),从头到足是个革命者”,假若他活[3]。

入诗细看,雪莱的激情所捧出的就是一种火热的理想和对理想的赞颂。《西风颂》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西风对“枯叶”和“带翼的种子”的影响力。它一方面摧枯拉朽,清扫衰死的一切;另一方面则送来生命的“种子”,使平原和山川姹紫嫣红、处处飘香(…fill…/withlivinghuesando2

doursplainandhill)。第二部分描绘西风劲吹,乱云如落叶

———意义的多重性。由于”而透露出复杂的内涵,人们才会产生兴趣,继续倾听诗人的呼唤。这是真正伟大的作品所必备的素质。有说不尽的“红楼”,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就有说不尽的雪莱。诗无达诂,一解不等于一切解,《西风颂》亦应作如是观。

一般纷纷坠落,暴风雨即将来临,整个空间如狂女披散乱发布满,黑雨、火和冰雹即将从凝固的气氛中迸发出来。第三部分先写西风唤醒了在夏梦中沉睡的地中海,继写大西洋咆哮翻腾为西风辟出通道,海底深处的植物闻其声动,为之变色。第四部分中,抒情主人公希望自己分享西风威力,原因是二者本来体异性同,而现在“我在人生的荆棘上跌倒!我在流血!”第五部分,“我”要求西风把自己当作“预言的喇叭”,把他的诗句吹送到人群之中,以催促新的生命的诞生。

在诗句之中,西风被当作“破坏者和保护者”。这样,《西风颂》便可视为高昂的革命曲调,它包孕着理想,呼唤革命,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高呼着“破坏“的号子,以鲜明而又强劲的形象预言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诸家评论中,已故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的论述最有代表性:“雪莱找到了恰当的诗歌语言———任何人一听就懂的来自大自然的比喻———和恰当的诗歌手法———直接、尖锐的对照———写出了1819年处于激烈斗争中的英国人民的信心,从而也对世界文学和世界革命事业作出了持久

一 战斗的号角

雪莱的诗歌是和他的生命紧密相联的,他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赞颂革命,抨击封建统治和传统,平生向往自由、平等、博爱这样的崇高境界,容不得任何形式的束缚和阻碍。

在中国,当鲁迅把雪莱介绍过来时,就特别强调了他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特别是他的“破坏”精神:“凡正义自由真理以至博爱希望诸说,无不化而成醇,成为罗昂,或为普洛美迢,或为伊式阑之壮士,现于人前,与旧习对之,更张破坏,无稍假借也。旧习既破,何物斯存,则惟改革之新精神

[2]

而已。”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自郭沫若译的《雪莱诗选》问世之后,《西风颂》末尾一行,如号角,似擂鼓,一直鼓励着千千万万个战斗者和探索者。雪莱《西风颂》等名篇

①收稿日期:2008-09-25

作者简介:徐广联(1956-),男,安徽利辛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副主编,副教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90

[4]

的贡献。”“而他的《西风颂》的结语……更是传诵至今,

此。模糊的古代仿佛是一片净土,回归富有无穷魅力并且代表着一种理想行为。

[12]

雪莱的“诗人是立法者”的设想是这个理想的重要

形成一种超文学的思想力量。”有一位论者则直接说雪莱就是战士:“雪莱本人虽未亲身参加战争,但他的诗歌有如匕首指向专制暴虐的统治者,用诗歌吹响战斗的号角,唤起民众,打击敌人,在冬天预言春天,在黑暗中预言黎明的来到。他的光辉思想闪现在《给英国人民之歌》、《云雀颂》、《西风颂》之中。”

[5]

[4]

组成部分。诗人透过自己的作品宣扬的是爱,是正义。向往昔回溯就是要实现“立法者”的梦想,因为在那个时代诗人的社会地位及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近代和现代。他们是历史家,传记民族的历史;他们是预言家,预测民族的前途命运;他们是巫师,分辨神与人的联络和交合。他们的诗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和思想愿望寄托。在古盎格鲁人那里就是这种情形。而在古希腊时期,象荷马那样的杰出诗人记载的不就是民族的历史,从中传递出的不正是他们对生活的追求、对未来的瞻望吗?他们的诗句不正企图透过战争和艰难的人生旅途表达人生的要义吗?在中国古代,“巫”这样的角色一样重要。比如《山海经》中《海外西经》有巫咸国,有巫咸山,是“群巫所从上下”于天之地;《海内北经》有蛇巫山,是西王母所居之处[13]。史前时代的巫术并不一定真是艺术的起源,但连反对艺术源于巫术观点的人也承认:“我们可以把史前艺术看作是巫术的载体和外衣,以它最初的审美的魅力,负载并装饰了艺术,同时,巫术又作为艺术的寄生和内涵,[13]。”

通神”。甲骨文中

[14]

,可能是巫师的名字”。由于

二 大自然的礼赞

王佐良先生把西风当作是比喻,新旧替代当作死亡和生命的斗争,春天和冬天当作光明和黑暗。于是《西风颂》便自然是“超文学”的。正如钱钟书所指出的,“一喻二

[6]

柄”,“一喻多面”。西风既是比喻,必另含寓意。从浪漫

主义作家对大自然的依恋来看,《西风颂》也可认为是对大自然力量的礼赞。

在雪莱诗中,西风是“秋天生命的呼吸”。它把僵死、苍白、潮红、魆黑、焦黄、身染瘟疫的万千枯叶清扫干净,它使得风暴骤起、漫天黑浪、大地犹如巨大的坟墓。它将地中海的宁静打破,又使得大西洋翻江倒海。在阴霾、沉重的气氛中,只有它充满浩气,融合着无穷的力量,西风是如此气势磅礴,如此高歌猛进,所以它对生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无法替代。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会向它“咏寄”,对它呼唤,希望分享它的威力,一展诗翼,象浪似云自由飞翔,让诗的想象无阻无碍,随意奔驰。

郭沫若在《雪莱诗选・小序》中说:按)是一个伟大的未成品,未成品。……,不是,。雪莱是真正的诗的

[7]作者,。”这种观念也就是钱钟书所指

,所以他们的地位极高,权力特大。“巫。《周礼・司巫》载:“若国大旱,则师巫而舞雩”。巫舞是娱神之舞,是通神之术的艺术再现。甚至在唐代,诗人王维还写有描绘这种舞的诗《祠渔山神女歌・迎神》:“女巫进,纷屡舞……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巫舞中有一种叫《傩》或《大傩》,是古人驱鬼逐疫的仪式。它起源甚早,周代已有记载,流传数千年,宋代有《大傩图》专门画出了这个场面[14]。

雪莱对这样奇特而又多姿的生命夸张现象是极为热衷的。在他的三颂之一《云》中,他歌颂“Ichange,butIcan2

notdie(我变化,但不会死)”的云,实际指的是一种永恒的力量或者生命。它飘渺无际,自由自在,轻灵而且美丽。《致云雀》歌颂“从不是飞禽”,而是“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不停歌唱的一种“乐音”。它不具形体,不见形影,但却永远在欢乐、欢快、欢愉、欢欣、欢腾之中唱着“激情”。这种声音是神秘的,恒在的,它充满“整个大地和空气”。若把《西风颂》同上边二颂放在一起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都是在为一种生命、一种动态的力量、一种神秘的精神而歌唱。它们唱的是一个母题———这就是Spirit。

《西风颂》的“我”就是要成为这种Spirit的歌手———作它的Lyre,trumpet,并同这个impetuousone,theuncontrolla2

ble…WildSpirit合而为一。《致云雀》写的是,若与它合而

的“即物见我,如我寓物,体异性通”那样的境界[8]。

自然是人性的再现,或者说是人性的一个部分。或许是出于类似的原因,苏曼殊才特地选择了雪莱的《歌》作为

翻译的唯一对象(他将题目译为《冬日》,首行为:“孤鸟栖

)寒枝,悲鸣为其曹”

[9]

。《西风颂》中主人公呼唤西风,称

其为狂放的生命,希望与之合而为一。这种强大旺盛的自然力量是诗人寄托其希望的一个生命形式。靠着它,诗思才可达到自由的境地。

这种将《西风颂》的母题界定为自然赞歌的观点,也已写入外国文学的教科书中。例如桂扬清、吴翔林编注的

(英文)中就说:“《英美文学选读》《西风颂》是歌颂自然的伟大抒情诗。不过,它有这样的内涵意义;旧世界必将消失,新世界必将带着人类痛苦中新的甜蜜希望同春天一道来临。”关于它的泛神论思想,《世界名诗鉴赏辞典》中也有阐述。在肯定了《致云雀》、《云》和《西风颂》三大颂歌或三颂是雪莱抒情诗代表作之后,飞白说:“这三首颂歌体作品把自然看作生命有灵气的人格或精灵,而与诗人的自我息息相通,体现了雪莱泛神论的思想。”

[11]

[10]

为一,便会产生幸福自在的欢快情绪,以及所达的“艺术技巧”———“乐曲音流”如“液态的水晶涌泻”;而《云》则是写达到合而为一状态之后,诗的威力如同那云一般,踏过雷鸣,带来阵雨,沐浴花朵,走遍海角天涯而无所不在的Spirit的神态。这样看来,云雀、云和西风是“三位一体”,各不同而质为一,它们都是Spirit的表现。

三 巫师狂迷的回归

自从卢梭振臂一呼,回归自然成了一种标志。浪漫主义作家无不对遥远的“黄金时代”心驰神往,雪莱也是如

91

Spirit是什么呢?它源自拉丁文“Spiritus”,意为“呼起,形成的一种景象。后来的尼采曾对酒神精神大加阐发。他以为酒神象征始自希腊酒神祭,“这是为了追求一种解除个体化束缚、复归原始自然的体验,对于个体来说,个体的解体是最高的痛苦,然而由这痛苦却解除了一切痛苦的根源,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悲剧和抒情诗求诸日神的形式,但在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是世界本

[15]

体情绪的表露”。返观《西风颂》,枯叶、尸体、坟墓、跌

吸”;它又源自拉丁文“Spirare”,意指“吹拂”。它的意思还有“精神”、“精灵”。在雪莱诗中,它是飘渺的“精灵”,也是古人所谓的“仙”或“神”。雪莱在早年就写有《无神论的必然性》,宣扬激进的反基督教观点。因此,他对“异教”的种种观念名称产生兴趣是十分自然的。

那么,关键在于如何“登仙化羽”呢?怎么才能达到无止无碍、自由自在的胜境呢?答曰:通神。怎样才可通神?答曰:凭借巫师一般的魔力。

《西风颂》第一部分写西风横扫枯叶,其中有句云“like

ghostsfromanenchanterfleeing”———树叶犹如中了巫师的

倒、流血、预言、燃烧的火炉、灰烬、火焰、死亡的思想以及新生、未醒的大地、变老等等意象和词句不正是讲生命和死亡的关系吗?冬天和春天之喻不也就是指生命的循环交替和不断延续吗?这些词汇可以佐证《西风颂》是对生命的梦想的歌颂。

这样,似可以得出结论,“巫术”不是目的,而只能是手段。是向精神境界飞腾的一种举措。它可以使生命升腾九天,傲游四极,自由飞驰。这种生命的奔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impetus),它代表了生命的有效本性所带来的果实

(雪莱用了thoubreathofAutumn’sbeing),因此意味着生

魔法纷纷逃避;与此相呼应,在最后一部分中,抒情主人公“我”希望成为西风的Lyre或者trumpet,让西风透过他的嘴巴和诗句、语言,象吹卷枯叶那样,促进新的生命,同时,又象是从火炉中吹出灰烬和火星———死亡和生命,把他的诗句散布人间。凭借什么达到这个目的呢?诗人写的是“bytheincantationofthisverse”———凭借“这一首符咒似的诗歌”。此诗一、二、三部分是写西风的神威,第四部分自然过渡到“我”愿分享它的伟大力量,第五部分是激情的顶点:“我”要象西风一样,吹送旧物,鼓吹新生,预言未来。可以说,诗人是在讲,诗人的语言要具有巫师咒语的力

量,神秘莫测,自由奔放,它能够逾越空间(可以在地中海发挥效应,也可以波及有具大力量和潜能的大西洋),超脱人生(象吹送流云、枯叶和水气一样使人摆脱“),调节时间(秋季扫尽落叶,,冬棘”

季预言春天的来临),坟墓”使雨、电、),(让。

”能揭示一个崭新的世界,诗人才会向它热情呼唤,并甘愿作他的“喇叭”。在第一、二和三部分的宏大场面中,西风一展雄姿,“我”回顾四望自己被时光的重负重重束缚、低下了高傲的头颅(fetteredand

chained)。“fall”和“bleed”二词暗示“我”已倒下,流尽了

命的永恒和不停变更。可以说,Spirit是指动的灵魂,跳动、飞动、跃动、闪动、巨烈动荡,,它驱动着生命的存在并推动它的创造力量。

[1]奇.[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1.].摩罗诗力说材源考》[M].天津:天津

,1984.

[3]石 璞.欧美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C]//外国文学研

究集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茅于差.中西诗歌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87.

[6]钱钟书.管维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郭沫若.诗歌翻译的艺术[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

血液;也就是说,只有“脱胎换骨”,重塑灵魂,才可能获得新生,这种渴望自然在最后一部分达到高潮———“我”在经历了新生的体验和彻悟之后,才明白了新生的意义,于是起而变为西风的代言人———在获得了“魔力”之后重新站立起来,向整个人世鼓吹新生(春天)的意义。这样的“魔力”来自西风这个“巫师”,第四部分有一行“Ohliftmeasa

wave,aleaf,acloud”是对前三部分的归纳:“巫师”既然可

版公司,1988.

[8]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柳亚子.苏曼殊全集(第一卷)[M].北京:中国书店,

1985.

[10]桂扬清,吴翔林.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中国对外

翻译出版公司,2002.

[11]飞 白.世界名诗鉴赏词典[M].昆明:漓江出版社,

2003.

[12]汪培基.英国作家论文学[M].北京:三联书店,

1985.

[13]袁 珂.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14]王克芬.中国舞蹈史话[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

[15]尼 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

以吹卷枯叶,狂扫乌云,劈开海浪,自然也可以赋予“我”以新的生命形式。

由此看来,《西风颂》是对一个梦幻无限神往的艺术表达。当我们肯定Spirit一词有多重内涵———诸如精神、神、神灵、灵、魂魄、精灵、灵魂时,我们通过诗中的词句便可证实Spirit主要指的是人的生命力。在第二部分,诗人特地用“Maenad”一词来形容这种生命力。“Maenad”是希腊酒神Bacchus的女祭司,或者说是这位酒神的伴侣。当暴风雨———大毁灭、大破坏———重塑生命的力量降临之时,满天乌云犹如布满了疯狂的Maenad的乱发。这实际上是将巫师预言的情形、与巫师自身的形象以及预言本身置放在一

店,1986.

(责任编校 游星雅)

92


相关内容

  • 试论雪莱_西风颂_对象征手法的运用
  • /试论雪莱<西风颂>对象征手法的运用 ⊙姜春兰[西安翻译学院研修学院,西安 710105] 摘 要:象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很早就在诗歌.小说等诸多文学形式中得到了应用.雪莱在其诗歌创作中即善 <西风颂>堪为其中的代表作品.本文则从寓思想情感于格式.寓政治现实于创作和于运用 ...

  •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lo年第lo期 Joum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Pnccanfl'nI-hn("o科(sociaJ sciPn(:es刚mn) No.1020lO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刘知国 摘要:<西风颂>是雪 ...

  • 西风颂赏析
  • <西风颂>赏析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之生命的呼吸--狂暴的西风,创造出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感情真挚磅,格调高昂激越. 一个秋日的午后,诗人雪莱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近郊的树林里漫步.突然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到了傍晚,暴风雨夹带着冰 ...

  •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
  •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 --关于<西风颂>第2节的争论 陆建德 雪莱深知,人们说话作文往往不明白自己究意想表达什么,对所用词语的含义亦不甚了了.1他还察觉到自己偏爱太虚幻境,凭了年轻人的激情率尔操觚,笔墨上多瑕疵.在给葛德文的一封信(1817年12月11日)里他表示自己渴慕一种平实沉稳的诗风: ...

  • 雪莱[西风颂]的语言艺术风格评析
  • 摘 要:在诗歌<西风颂>中,雪莱借助西风这一形象深刻批判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时又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殷切期盼.在他看来,诗人能够对难以琢磨的灵感加以表述,能够发现未来在现在世界的投影,能够不受约束的推动一切向前发展.<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情感的真实流露,也是他战斗的檄文和 ...

  • 论雪莱的自由理想主义
  • 内容摘要:雪莱,作为19世纪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虽出身贵族,但性格叛逆,具有平民思想.他热爱自由,自由是他的理想国.自由就是他的生命.在他的作品中无不饱含自由的理想主义思想,他的一生也在为自由而战. 关键词:雪莱 浪漫主义 自由 雪莱,19世纪伟大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贵族却一生叛逆,酷爱读 ...

  • 雪莱(英)-西风颂
  • 1.雪莱西风颂的最后一句 西风颂 雪莱(英国 1792--1822) 一 你是秋的呼吸,啊,奔放的西风: 你无形地莅临时,残叶们逃亡, 它们像回避巫师的成群鬼魂: 黑的.惨红的.铅灰的,还有蜡黄, 患瘟疫而死掉的一大群.啊,你, 送飞翔的种籽到它们的冬床, 它们躺在那儿,又暗.又冷.又低, 一个个都 ...

  • 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西风颂]赏析
  • <西风颂>赏析西风,是勇猛的,值得歌颂的.诗人雪莱所作的<西风颂>是 一首政治抒情诗,虽然全诗没有一句话是在写革命,但整首诗就是围 绕革命来想象的. 全诗共有五段,前三段是在描写西风,赞颂西风,而后两段 则是进一步的提升,诗人和西风相互应和.但两者又溶为一体,成为 诗的中心思 ...

  • 不错过冬天阅读答案
  • 阅读<不错过冬天>一文,回答12-16题.(共14分) 瘦骨嶙峋的朔风在萧瑟的树林里狼嚎,冬天的冷就好像一匹闪着暴牙白光的狼,随时在远处用眼里的绿光窥视着人.冬天,仿佛一个没有温度的词汇,拈在手上,就如握着一块冰,除了通红直至淤青的颜色和麻木的感觉,就一无所有.当我们裹紧衣服,呲牙念出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