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深度合作第二产业迈向第三产业

  不少经济学专家指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本就不是以博弈关系而存在,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据记者了解,虽然广东制造业遭遇窘境,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广东的传统制造业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广东省“腾笼换鸟”政策出台后,一些中西部省市嗅到商机,赶到东南沿海招商,希望成为劳动密集性企业“内迁”的承接地。然而记者发现,这种未雨绸缪似乎并未收到想象中的好效果。以四川某印制电路板产业园为例,尽管当地政府自掏腰包为企业修建污水处理厂,但几年过去了,在该园区落户投产的企业也不过四五家,一些企业即便拿了地,也迟迟不肯开工。就此,记者采访到一位来自某专注于电子电器行业的跨国服务公司的高级职员,据他告知,该公司在西部工业大省四川省的业务,最好的一年仅500万。而在广东省却是仅4000万,且还在增长。并未发现企业大举迁入内地,最多就是在内地多建条生产线。

  据称,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内陆地区的物流成本偏高、人力资源紧缺等营商环境仍较沿海城市相差较远。据记者了解,不少曾有想法离开广东,甚至离开中国大陆的港商,仍认为广东的营商环境远高于其他地区。毕竟,在广东通过30年形成的庞大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搬走的。记者了解到,某家曾有意愿转投越南的纺织品企业,在越南建厂投产后,却发现由于不少零配件仍需要从广东进货,生产成本并未降低。且越南工人的熟练程度远不如广东的工人,尽管他们要价相对较低,但效率的降低,并不能为他节约成本。目前,这家企业又将生产重心签回广东。

  政策支撑推动企业转型

  另外,广东省委所谓的“腾笼换鸟”与“双转移”,也并非强制赶走落后产业。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双转移”更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顺势而为。此外,汪洋指出,无论实施“双转移”,还是推进“腾笼换鸟”,广东都不会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广东,将逐步形成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他多次强调,广东应尽最大努力将港商留在广东,粤港只有继续加深合作才能打造“经济巨无霸”的辉煌。

  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增强粤东、粤西、粤北的营商环境,抑或来料加工企业可原地不停产转型、转型企业减免税费等“扩笼壮鸟”政策。这让不少港资企业不仅改变了原先的抵触心理,反而因市场逼迫开始主动转型。

  其实,一些企业被逼无奈实行转型,却尝到了意想不到的甜头。为转外贸为内销,新塘某牛仔服企业在2010年组建了设计团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全国开设了300家专卖店。今年第一季度,该品牌已售出100多万件牛仔服装,同比增长25%,为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一些曾经的同类型企业因未能及时转型而倒闭,减少了竞争,让没有倒闭的企业相对轻易地拿到了外贸订单。

  2010年4月,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作为首份获国务院批准粤港合作纲领文件,特别指出要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该协议进一步为粤港制造业从简单代工到紧密合作搭建了全新的平台。而在这期间,由于金融危机催生了一部分企业“自我升级”,更为港粤两地在未来的深度合作与继续辉煌上创造了先决条件。

  地缘让“香港服务”在粤开花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同样提出要打造世界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两地将在今年继续探讨便利港资企业营商和开拓内销的措施,处理在广东省落实CEPA及“先行先试”措施时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在法律事务方面的合作。

  其实,第二产业在广东所带来的财富,也带动了珠三角的城镇化。如今,驱车行驶在新塘宽阔的沥青路上,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很难让你把这个地方与“镇”联系起来。这种现代化的程度,放在内陆地区可能超越不少县城。而在牛仔裤产业发端之前,新塘只有8万人左右,整个小镇也只有解放路、建设路等6条马路,每条不到10米宽。

  除了地区的城镇化,制造业带来的城镇化,也形成了广东省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记者在广州新塘镇和东莞中堂镇发现,肯德基和麦当劳均在当地开店,而在内陆地区,这些洋快餐连锁甚至连不少地级市也不愿去。这无疑从侧面印证了珠三角强劲的消费力。而且,由于地缘文化的相近,港商打入广东市场,比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要容易得多。以香港著名“甜品天王”许留山为例,这家诞生于60年代的老字号甜品店,尽管进军华东与华南的时间差不多,但直至今日,其业务明显在华南市场要“顺风顺水”不少。记者注意到,目前许留山在广东省已开出50多家门店,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均有分布。而它在中国最大城市上海仅开设了13家门店。据许留山官方网站显示,即使加上江苏省和浙江省,整个长三角片区也仅23家,不及广东省的半数。究其原因,还因为许留山的招牌甜品龟苓膏、凉茶等本就属粤式口味,其创始人就是广东省普宁市人,粤港两地口味的一脉相承,让许留山在广东更“吃得开”,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

  二三产业之间的“全面交融”

  数据显示,2009年前7个月,广东实际吸收港资在服务业的投资达31.99亿美元,占同期香港对广东实际投资的46%,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3.6%,远高于同期制造业投资。截止2012年12月,广东香港商会会员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员从事服务业。另一方面,粤港服务业合作还表现在内陆企业赴港盈利层面。消息显示,截至2011年2月份,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达596家,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42%。其中,富力、志高等广东企业达121家,总融资额超过2700亿港元,数量居全国首位。由于香港这一世界金融中心对粤商的强大吸力,引得香港人甚至到广东开设服务性公司,专门辅导广东企业赴港上市。

  第三产业的大行其道,不免让一些人担心第二产业会否因无人问津而萎缩。但不少经济学专家指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本就不是以博弈关系而存在,反而是相辅相成的。诚然,服务业的“前店后厂”,恰好是在金融海啸来临之际被广东省委提出并予以贯彻。但无数事实证明,第三产业始终是建立在第二产业之上的。广东省的做法,不过是淘汰掉一部分“无药可救”的高能耗、低产出生产企业,而优质的第二产业所带动的第三产业为多出来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还让中高端制造业通过此得到更大的盈利空间,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试想,那些到香港玩金融的企业,有多少不就是制造业行列中的佼佼者?

  不少经济学专家指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本就不是以博弈关系而存在,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据记者了解,虽然广东制造业遭遇窘境,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广东的传统制造业并非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广东省“腾笼换鸟”政策出台后,一些中西部省市嗅到商机,赶到东南沿海招商,希望成为劳动密集性企业“内迁”的承接地。然而记者发现,这种未雨绸缪似乎并未收到想象中的好效果。以四川某印制电路板产业园为例,尽管当地政府自掏腰包为企业修建污水处理厂,但几年过去了,在该园区落户投产的企业也不过四五家,一些企业即便拿了地,也迟迟不肯开工。就此,记者采访到一位来自某专注于电子电器行业的跨国服务公司的高级职员,据他告知,该公司在西部工业大省四川省的业务,最好的一年仅500万。而在广东省却是仅4000万,且还在增长。并未发现企业大举迁入内地,最多就是在内地多建条生产线。

  据称,造成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内陆地区的物流成本偏高、人力资源紧缺等营商环境仍较沿海城市相差较远。据记者了解,不少曾有想法离开广东,甚至离开中国大陆的港商,仍认为广东的营商环境远高于其他地区。毕竟,在广东通过30年形成的庞大产业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搬走的。记者了解到,某家曾有意愿转投越南的纺织品企业,在越南建厂投产后,却发现由于不少零配件仍需要从广东进货,生产成本并未降低。且越南工人的熟练程度远不如广东的工人,尽管他们要价相对较低,但效率的降低,并不能为他节约成本。目前,这家企业又将生产重心签回广东。

  政策支撑推动企业转型

  另外,广东省委所谓的“腾笼换鸟”与“双转移”,也并非强制赶走落后产业。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实施“双转移”更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顺势而为。此外,汪洋指出,无论实施“双转移”,还是推进“腾笼换鸟”,广东都不会放弃劳动密集型产业。未来广东,将逐步形成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等产业共同发展的局面。他多次强调,广东应尽最大努力将港商留在广东,粤港只有继续加深合作才能打造“经济巨无霸”的辉煌。

  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增强粤东、粤西、粤北的营商环境,抑或来料加工企业可原地不停产转型、转型企业减免税费等“扩笼壮鸟”政策。这让不少港资企业不仅改变了原先的抵触心理,反而因市场逼迫开始主动转型。

  其实,一些企业被逼无奈实行转型,却尝到了意想不到的甜头。为转外贸为内销,新塘某牛仔服企业在2010年组建了设计团队,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在全国开设了300家专卖店。今年第一季度,该品牌已售出100多万件牛仔服装,同比增长25%,为企业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而一些曾经的同类型企业因未能及时转型而倒闭,减少了竞争,让没有倒闭的企业相对轻易地拿到了外贸订单。

  2010年4月,时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签署《粤港合作框架协议》,作为首份获国务院批准粤港合作纲领文件,特别指出要打造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该协议进一步为粤港制造业从简单代工到紧密合作搭建了全新的平台。而在这期间,由于金融危机催生了一部分企业“自我升级”,更为港粤两地在未来的深度合作与继续辉煌上创造了先决条件。

  地缘让“香港服务”在粤开花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同样提出要打造世界先进的现代服务业基地。两地将在今年继续探讨便利港资企业营商和开拓内销的措施,处理在广东省落实CEPA及“先行先试”措施时遇到的问题,进一步促进在法律事务方面的合作。

  其实,第二产业在广东所带来的财富,也带动了珠三角的城镇化。如今,驱车行驶在新塘宽阔的沥青路上,街道两旁的高楼大厦很难让你把这个地方与“镇”联系起来。这种现代化的程度,放在内陆地区可能超越不少县城。而在牛仔裤产业发端之前,新塘只有8万人左右,整个小镇也只有解放路、建设路等6条马路,每条不到10米宽。

  除了地区的城镇化,制造业带来的城镇化,也形成了广东省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记者在广州新塘镇和东莞中堂镇发现,肯德基和麦当劳均在当地开店,而在内陆地区,这些洋快餐连锁甚至连不少地级市也不愿去。这无疑从侧面印证了珠三角强劲的消费力。而且,由于地缘文化的相近,港商打入广东市场,比进入长三角和环渤海要容易得多。以香港著名“甜品天王”许留山为例,这家诞生于60年代的老字号甜品店,尽管进军华东与华南的时间差不多,但直至今日,其业务明显在华南市场要“顺风顺水”不少。记者注意到,目前许留山在广东省已开出50多家门店,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等珠三角核心城市均有分布。而它在中国最大城市上海仅开设了13家门店。据许留山官方网站显示,即使加上江苏省和浙江省,整个长三角片区也仅23家,不及广东省的半数。究其原因,还因为许留山的招牌甜品龟苓膏、凉茶等本就属粤式口味,其创始人就是广东省普宁市人,粤港两地口味的一脉相承,让许留山在广东更“吃得开”,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事。

  二三产业之间的“全面交融”

  数据显示,2009年前7个月,广东实际吸收港资在服务业的投资达31.99亿美元,占同期香港对广东实际投资的46%,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3.6%,远高于同期制造业投资。截止2012年12月,广东香港商会会员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员从事服务业。另一方面,粤港服务业合作还表现在内陆企业赴港盈利层面。消息显示,截至2011年2月份,在港上市的内地企业达596家,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42%。其中,富力、志高等广东企业达121家,总融资额超过2700亿港元,数量居全国首位。由于香港这一世界金融中心对粤商的强大吸力,引得香港人甚至到广东开设服务性公司,专门辅导广东企业赴港上市。

  第三产业的大行其道,不免让一些人担心第二产业会否因无人问津而萎缩。但不少经济学专家指出,制造业与服务业本就不是以博弈关系而存在,反而是相辅相成的。诚然,服务业的“前店后厂”,恰好是在金融海啸来临之际被广东省委提出并予以贯彻。但无数事实证明,第三产业始终是建立在第二产业之上的。广东省的做法,不过是淘汰掉一部分“无药可救”的高能耗、低产出生产企业,而优质的第二产业所带动的第三产业为多出来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还让中高端制造业通过此得到更大的盈利空间,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试想,那些到香港玩金融的企业,有多少不就是制造业行列中的佼佼者?


相关内容

  • 粤港澳大湾区的惠州角色与担当
  • 北有雄安新区,南有粤港澳大湾区.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纵观全球经济发展,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世界银行曾有一项数据显示 ...

  • 粤港合作框架协议
  • 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XX- 2020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补充协议,促进粤港更紧密合作,广东省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协商一致,制定本协议.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合作宗旨 在"一国两制" ...

  • 深圳市委书记基层调研首站选前海 要求"一任接一任往下干"
  • 前海要坚定战略定位,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在粤港.深港合作上下更大功夫,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抓紧谋划推进一批深港合作大项目,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深港更紧密合作. --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昨日在前海调研 南都讯 记者孙天明 李亚坤 见习记者谢中秀 省 ...

  • [前海总体发展规划]的主要亮点
  • <前海总体发展规划>的主要亮点 发布时间:2014-03-21 字号 -+ 信息来源: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2009年以来国务院批复的第十五个区域发展规划.在所有十五个区域发展规划中,这一规划区域 ...

  • [经济生活]第十课练习
  • <经济生活>第十课练习 一.选择题 1. 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不仅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还强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 ...

  • 澳门旅游业适度多元化发展途径探析
  • 第26卷第1期2011年1月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eshanTeachersCollege Vol.26,No.11 Jan.2011 澳门旅游业适度多元化发展途径探析 杨骏1,查方勇1,陈志钢2 (1.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 ...

  • 全国各省市产业园区发展规划!
  • 如果您有厂房.土地.楼宇租售信息需要发布,请添加微信zszhaoshang,注明地区-项目-姓名,更可被邀请进入项目资源交流群!或者拨打400~693~1267与我们进行联系! 2017年,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台,在这些关乎各省市2017年的工作规划与纲要中,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一个关键词:产业园 ...

  • 建立粤港澳大学联盟
  • 摘要: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全球化竞争,粤港澳需要携手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率先形成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新经济区域.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粤港澳需要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建立粤港澳大学合作发展联盟,建立健全联盟合作发展机制,打造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人 ...

  • 中华彭祖文化研究促进会--祝贺粤港澳彭氏宗亲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
  • 2016年6月26日中华彭祖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彭飞携夫人受邀参加了在广东省广州市颐和大酒店举行的粤港澳彭氏宗亲会成立大会. 中彭会会长彭飞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首先,作为中华彭祖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我谨代表中彭会全体成员预祝本次粤港澳彭氏宗亲会成立大会圆满成功,同时向获任本届粤港澳彭氏宗亲会的会长.执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