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摘要:现在的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极端灾害性天气等等,这一切都在警示人类,如果继续下去,地球也许将不能供我们居住和生活。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藏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破坏;保护;藏族传统文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128-02

  

  今天,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随之带来的是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冰川融化,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频繁,这一切都在警告我们: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将无法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继续生存繁衍下去。当然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早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就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1]。此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热潮开始兴起。虽然如此,地球的生态环境仍在一天天变差,未见好转迹象。

  一、近五十年来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些典型事例

  1.环境恶化对中国冻土的影响。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2.15×106km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四十年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2)活动层加深,融区扩大,局地冻土岛消失;(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2]。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边缘地带,是季节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并存地带。据研究[3],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50m~80m。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

  21世纪,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北部多年冻土将大幅退缩。冻土广泛退缩将对中国的寒区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4]。

  2.环境恶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逐渐加剧,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据科学家估计,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 000倍。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迫使30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纷纷逃往山上。此项研究结论是基于1993―2003年调查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得出的,直到2008年的6月13日才在《全球生物学变化》杂志上公开这一研究结果。此研究扩大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动物数量和多样性,从而使动物迁移和气象变化的关联更加紧密。科学家不仅得出逃往山上的动物数量和种类在加大,还推测这些山上的热带动物将面临更多的灭绝危险[5]。

  3.全球极端灾害性天气逐渐增多增强。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反常,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 [6];2008年缅甸的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7];2009年菲律宾的持续暴雨[8],印度的洪灾和高温(达48℃)[9~10],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11],台风“莫拉克”(中国台湾)、“芭玛”(菲律宾)[12]等都造成了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4.环境恶化对全球冰川的影响。对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气温普遍升高、冰川加剧退缩和冰川湖泊扩大是喜马拉雅山地区气候和冰川变化的主要特征和后果。冰川退缩导致冰川灾害的危险性增加并对本地区河流径流和水资源产生较长远的影响[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3月16日就曾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其中欧洲冰川损失最为严重[14]。

  北极的地区暖化情况比全球平均高出1~3倍。科学家预测最早在2030年,北冰洋将迎来第一个无冰的夏天。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南极。如果两极冰盖全部融化殆尽,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70米。英国极地科学家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二十年内北极冰川可能将在夏季完全消失[15]。

  二、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启示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传统文化是根植于自己民族土壤中的稳定的东西,不仅表现在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形态方面,而且更广泛地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非理论形态方面[16~17]。藏族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文学作品、诗歌、民俗、音乐、绘画、舞蹈、饮食、佛教等诸多方面。

  在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早期,藏民族信仰青藏高原本土产生的苯教,但后来逐渐被传入的佛教所替代。无论是苯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教导人们敬畏和爱护大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因为万物皆有灵。因此,几千年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一直是美好的,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雪域高原在世人心中是一片“净土”:湛蓝的天空、圣洁的雪山、清澈的湖泊、宽广碧绿的草原、成群的野生动物和家养的牛羊。然而今天,因为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原上的雪山和冰川开始融化、退缩,草场退化,有的地方沙漠化逐渐加重。

  曾几何时,地球是宇宙中的绿洲,是充满生机的一个星球。如今,人们为了制造一次性餐具和家居装修而疯狂地砍伐树木,为了自身的方便和钱财而无节制地开采矿藏,为了工业化而污染大气、江河和陆地……当人类获得奢华生活之时,又怎会想到地球母亲的痛苦呢?当有一天资源枯竭、生存无望,人们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森林的过度砍伐和草原的退化本身就是生态破坏,使得植被减少,固定大气中CO2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加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被砍伐的森林区域和退化的草原地区又被用来建造人工设施,如房屋、道路、工厂等,这样汽车增多,尾气就增多,工厂的废气也增多,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随之增多,全球变暖更进一步加剧。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就渐渐崇尚现代工具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汽车代替了脚步,电脑代替了人脑和书写。但是人类的欲望也在这些享受中一步步扩大,对大自然的掠夺、污染和破坏也与日俱增,从而导致了今天的物种减少、土地沙漠化、水体污染、酸雨、光化学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等局面。大西洋的海啸、美国的飓风、中国北部的干旱与沙漠化,不正是地球母亲的呻吟吗?她正在以最后的力气告诉人们:要节约资源!要善待自己的家园!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藏族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他们因为敬畏天地,因此爱护自然,不敢肆意破坏和掠夺。他们知足常乐,当需要向自然索取时,也是够用即止,不会过分贪求,同时充满了感恩之心。这里我们不是要求人人都来建立宗教信仰,只是希望人们从它们的信仰行为中学习一些东西,学习一些精神,就是对于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少一些污染和破坏,多一些爱护和关心。

  2009年底,全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起商议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低碳计划”。希望人类能借此机会,真正从心底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我们更能借鉴上述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指导,相信地球仍将恢复生机勃勃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赵树华.环境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于少鹏,常晓丽,杨思忠,王绍令,孙广友.东北北部冻土退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变化[J].冰川冻土,2009,(3).

  [3]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何瑞霞,常晓丽,罗栋梁.黄河源区冻土特征及退化趋势[J].冰川冻土,2010,(1).

  [4]金会军,李述训,王绍令,赵林.气候变化对中国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2).

  [5]非洲动物感知全球变暖纷纷逃往山上[J].中学生物教学,2008,(7).

  [6]“卡特里娜”飓风再度登陆美国遭受巨大损失[EB/OL].http://news.省略/world/2005-08/30/content_3420209.htm.

  [7]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EB/OL].http://zh.省略/wiki/.

  [8]菲律宾两周连续暴雨导致至少540人死亡[EB/OL].http://big5.省略/gate/big5/gb.省略/27824/2009/10/10/2625s2643066.htm.

  [9]印度南部暴雨引发洪灾150人丧生[EB/OL].http://www.省略/gj/gj-ywdd2/news/2009/10-05/1898591.shtml.

  [10]印度酷热高达48度全国已至少有100人死亡(图) [EB/OL].http://big5.省略/gate/big5/gb.省略/27824/2009/06/26/2685s2546314.htm.

  [11]澳大利亚大火致死200人[EB/OL].http://big5.省略/gate/big5/gb.省略/27824/2009/02/18/3245s2430136.htm.

  [12]莫拉克灾情致台湾461死192失踪部分地区仍淹水[EB/OL].http://www.省略/tw/tw-mswx/news/2009/08-25/1834545.shtml.

  [13]张东启,效存德,秦大河.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9,(5).

  [14]莉莉.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创纪录[J].农村实用技术,2008,(5).

  [15]英科学家称北极冰川恐在二十年内出现季节性消融[J].中国科技产业,2009,(10).

  [16]张智彦.《传统文化研究》述评[J].哲学研究,1986,(6).

  [17]张岱年,程旨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7.[责任编辑 吴明宇]

  摘要:现在的地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极端灾害性天气等等,这一切都在警示人类,如果继续下去,地球也许将不能供我们居住和生活。人类该何去何从,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藏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讨论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破坏;保护;藏族传统文化;启示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9-0128-02

  

  今天,世界科技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生活也极大丰富,随之带来的是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冰川融化,极端灾害天气越来越频繁,这一切都在警告我们:如果不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将无法在这个蓝色星球上继续生存繁衍下去。当然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早在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就出版了一本名为《寂静的春天》的书,书中阐释了农药杀虫剂DDT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由于该书的警示,美国政府开始对剧毒杀虫剂问题进行调查,并于1970年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各州也相继通过禁止生产和使用剧毒杀虫剂的法律。由于此事,该书被认为是20世纪环境生态学的标志性起点[1]。此后,世界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热潮开始兴起。虽然如此,地球的生态环境仍在一天天变差,未见好转迹象。

  一、近五十年来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些典型事例

  1.环境恶化对中国冻土的影响。中国的多年冻土总面积为2.15×106km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中国东北多年冻土区是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四十年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2)活动层加深,融区扩大,局地冻土岛消失;(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2]。

  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边缘地带,是季节冻土、岛状多年冻土和在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并存地带。据研究[3],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源区冻土呈区域性退化。多年冻土下界普遍升高50m~80m。冻土退化总体趋势是由大片状分布逐渐变为岛状、斑状分布,多年冻土层变薄,冻土面积缩小,融区范围扩大。部分多年冻土岛完全消失变为季节冻土。

  21世纪,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的共同影响,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北部多年冻土将大幅退缩。冻土广泛退缩将对中国的寒区经济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4]。

  2.环境恶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随着生态环境恶化的逐渐加剧,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严重的损失和破坏。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一个物种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因为物种一旦消失,就永不再生。消失的物种不仅会使人类失去一种自然资源,还会通过食物链引起其他物种的消失。据科学家估计,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 000倍。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二三十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急中之急、重中之重的事情。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报道,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变暖迫使30种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纷纷逃往山上。此项研究结论是基于1993―2003年调查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得出的,直到2008年的6月13日才在《全球生物学变化》杂志上公开这一研究结果。此研究扩大了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动物数量和多样性,从而使动物迁移和气象变化的关联更加紧密。科学家不仅得出逃往山上的动物数量和种类在加大,还推测这些山上的热带动物将面临更多的灭绝危险[5]。

  3.全球极端灾害性天气逐渐增多增强。由于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反常,灾害性天气频频发生。2005年美国的“卡特里娜”飓风 [6];2008年缅甸的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7];2009年菲律宾的持续暴雨[8],印度的洪灾和高温(达48℃)[9~10],澳大利亚的山林大火[11],台风“莫拉克”(中国台湾)、“芭玛”(菲律宾)[12]等都造成了世界各国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4.环境恶化对全球冰川的影响。对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气温普遍升高、冰川加剧退缩和冰川湖泊扩大是喜马拉雅山地区气候和冰川变化的主要特征和后果。冰川退缩导致冰川灾害的危险性增加并对本地区河流径流和水资源产生较长远的影响[13]。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8年3月16日就曾发表声明说,全世界冰川融化速度创下历史最快纪录,其中欧洲冰川损失最为严重[14]。

  北极的地区暖化情况比全球平均高出1~3倍。科学家预测最早在2030年,北冰洋将迎来第一个无冰的夏天。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南极。如果两极冰盖全部融化殆尽,将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约70米。英国极地科学家近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二十年内北极冰川可能将在夏季完全消失[15]。

  二、藏族传统文化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的启示

  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传统文化是根植于自己民族土壤中的稳定的东西,不仅表现在各种程式化了的理论形态方面,而且更广泛地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非理论形态方面[16~17]。藏族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文学作品、诗歌、民俗、音乐、绘画、舞蹈、饮食、佛教等诸多方面。

  在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宗教信仰是一个重要内容。在早期,藏民族信仰青藏高原本土产生的苯教,但后来逐渐被传入的佛教所替代。无论是苯教还是藏传佛教,都教导人们敬畏和爱护大自然,不能破坏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因为万物皆有灵。因此,几千年来,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一直是美好的,没有受到人为的破坏,雪域高原在世人心中是一片“净土”:湛蓝的天空、圣洁的雪山、清澈的湖泊、宽广碧绿的草原、成群的野生动物和家养的牛羊。然而今天,因为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高原上的雪山和冰川开始融化、退缩,草场退化,有的地方沙漠化逐渐加重。

  曾几何时,地球是宇宙中的绿洲,是充满生机的一个星球。如今,人们为了制造一次性餐具和家居装修而疯狂地砍伐树木,为了自身的方便和钱财而无节制地开采矿藏,为了工业化而污染大气、江河和陆地……当人类获得奢华生活之时,又怎会想到地球母亲的痛苦呢?当有一天资源枯竭、生存无望,人们再后悔就来不及了。森林的过度砍伐和草原的退化本身就是生态破坏,使得植被减少,固定大气中CO2的能力减弱,从而增加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进一步加剧。被砍伐的森林区域和退化的草原地区又被用来建造人工设施,如房屋、道路、工厂等,这样汽车增多,尾气就增多,工厂的废气也增多,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随之增多,全球变暖更进一步加剧。

  自从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就渐渐崇尚现代工具带来的便捷和舒适。汽车代替了脚步,电脑代替了人脑和书写。但是人类的欲望也在这些享受中一步步扩大,对大自然的掠夺、污染和破坏也与日俱增,从而导致了今天的物种减少、土地沙漠化、水体污染、酸雨、光化学污染、水土流失、沙尘暴等局面。大西洋的海啸、美国的飓风、中国北部的干旱与沙漠化,不正是地球母亲的呻吟吗?她正在以最后的力气告诉人们:要节约资源!要善待自己的家园!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藏族所信仰的宗教文化,他们因为敬畏天地,因此爱护自然,不敢肆意破坏和掠夺。他们知足常乐,当需要向自然索取时,也是够用即止,不会过分贪求,同时充满了感恩之心。这里我们不是要求人人都来建立宗教信仰,只是希望人们从它们的信仰行为中学习一些东西,学习一些精神,就是对于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少一些污染和破坏,多一些爱护和关心。

  2009年底,全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起商议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低碳计划”。希望人类能借此机会,真正从心底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果我们更能借鉴上述藏族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指导,相信地球仍将恢复生机勃勃的本来面目。

  

  参考文献:

  [1]赵树华.环境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于少鹏,常晓丽,杨思忠,王绍令,孙广友.东北北部冻土退化与寒区生态环境变化[J].冰川冻土,2009,(3).

  [3]金会军,王绍令,吕兰芝,何瑞霞,常晓丽,罗栋梁.黄河源区冻土特征及退化趋势[J].冰川冻土,2010,(1).

  [4]金会军,李述训,王绍令,赵林.气候变化对中国多年冻土和寒区环境的影响[J].地理学报,2000,(2).

  [5]非洲动物感知全球变暖纷纷逃往山上[J].中学生物教学,2008,(7).

  [6]“卡特里娜”飓风再度登陆美国遭受巨大损失[EB/OL].http://news.省略/world/2005-08/30/content_3420209.htm.

  [7]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EB/OL].http://zh.省略/wiki/.

  [8]菲律宾两周连续暴雨导致至少540人死亡[EB/OL].http://big5.省略/gate/big5/gb.省略/27824/2009/10/10/2625s2643066.htm.

  [9]印度南部暴雨引发洪灾150人丧生[EB/OL].http://www.省略/gj/gj-ywdd2/news/2009/10-05/1898591.shtml.

  [10]印度酷热高达48度全国已至少有100人死亡(图) [EB/OL].http://big5.省略/gate/big5/gb.省略/27824/2009/06/26/2685s2546314.htm.

  [11]澳大利亚大火致死200人[EB/OL].http://big5.省略/gate/big5/gb.省略/27824/2009/02/18/3245s2430136.htm.

  [12]莫拉克灾情致台湾461死192失踪部分地区仍淹水[EB/OL].http://www.省略/tw/tw-mswx/news/2009/08-25/1834545.shtml.

  [13]张东启,效存德,秦大河.近几十年来喜马拉雅山冰川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J].冰川冻土,2009,(5).

  [14]莉莉.世界冰川消融速度创纪录[J].农村实用技术,2008,(5).

  [15]英科学家称北极冰川恐在二十年内出现季节性消融[J].中国科技产业,2009,(10).

  [16]张智彦.《传统文化研究》述评[J].哲学研究,1986,(6).

  [17]张岱年,程旨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7.[责任编辑 吴明宇]


相关内容

  • 藏族服饰论文
  • 藏族服饰论文 谈到藏族,我就想到几年前的暑假曾到九寨沟和黄龙好好欣赏了一番自然美景,惊叹于那里的五彩池.长海.诺日朗瀑布.珍珠滩瀑布以及树正瀑布.虽然那时的大部分地区仍处于炎热的夏季,但由于海拔高,温度依就维持在20°C左右,也离太阳更近了,显得格外刺眼,而在阳光的照映下,原本就有青山绿水的九寨沟和 ...

  • 云南云南特色景观规划
  •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Virescence ·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应用基金项目(编号:2007E027M).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07C30245).昆明理工大学校人才科研启动 ...

  • 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考察报告
  • 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考察报告 青海省旅游业迅猛发展,但冷冻季节旅游业的发展至今未有大的突破,成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东北三省旅游业尤其是冬季旅游业享誉国内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东北三省发展冬季旅游业的启示 启示之一:发展冬季旅游业不仅要做优做大自身特色,还要千方百计拓展外延,放大 ...

  • 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 幼儿教育论文题目参考 整理:论文动力 幼儿园生成课程及实施策略研究 幼儿园言语教育整体构想 幼儿园音乐浸润式欣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 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分析和实践探索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师生互动现状研究 终身教育与学前教育一体化的建构 综合式美术活动与幼儿的健康成长 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 试 ...

  • 关于果洛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
  • 关于果洛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 (调查人:达忠) (果洛电大2015级行政管理专科) 调查目的: 为推动果洛藏族自治州区域经济法发展,从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入手,分析当下造成果洛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9 ...

  • 九年级语文辅导
  • 九年级语文辅导(7) 一积累与运用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素有"东方太阳城"之美yù( ).它东临黄海,西接临沂,南与江苏省连云港pi( )邻, 北与青岛.潍坊接壤,是黄海沿岸一颗cuican( )的明珠 ...

  •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 第12卷第2期2001年5月 NATl0NALmES 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 RESEARCHINQINGHAI(socialsciences) VOL.12NO.2 May.2001 ● 浅谈青海藏族服饰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陈亚艳 (青海民族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摘要:民族服饰是 ...

  • 转变发展方式:青海现代畜牧业"风向标"
  • 建设现代畜牧业,地处高寒地区的青海应走出一条什么样的路?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我省牧区各地积极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努力开拓既符合生态立省要求.又适应经济增长需求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个崭新的高原现代畜牧业格局正迅速形成. 我省是典型的农牧结合的省份,拥有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大面积的高原湿地,同时,生态 ...

  •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再造
  • 摘要:玉树灾后重建在区域稳定.文化发展.生态保护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玉树灾后文化建设中呈现出宗教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变迁的堕距性.文化资源的竞争性.区域利益的博弈性,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与乡土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再造.文化重构与发展转型等多重社会矛盾,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关注玉树灾后重建中的文化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