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性诗词"四美"

摘 要: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语言平静,感情真挚,富含中国古代女性特质。本文从意象、语言、笔触和意境四个方面分析鉴赏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之美,以期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古代女性诗词 意象 语言 笔触 意境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女性诗人重兴象、擅白描,用平静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微妙的情思,构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的精神世界。其诗词内嵌女性特质,富含女性文化,意境缠绵哀婉,“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意象之美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诗词重兴象,“通过运用比兴手法,在自然景物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以达到情与景浑、意在言外”。(陈清贵,2007:48)

1.色彩美

女性诗人在其诗词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意象,可分为:颜色意象和嵌色意象。第一种有红靴、黄花、红云、青草、绿杨、红雨、白云、绿水、紫箫、落红、绿枝、白鸟、红蕊、红杏花、碧弦、白石、紫燕、青毯、朱弦等,这些意象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冲击。如李淑媛的《咏燕》:“绿杨门巷东风晚,青草池塘细雨迷。”谢五娘的《春日偶成》:“桃花红雨梨花雪,相逐东风过粉墙。”陆卿子的《少妇吟》:“白云掩秦关,绿水阻荆梁。”纪映淮的《鹧鸪天?有感》:“落尽红香绿满枝。”徐媛的《秋夜效李长吉体》:“紫云孤烟扫白壁。”商景兰的《喜次儿读书紫芝轩》:“水白光分树,花红影动楼。凤毛池上回,鹤发镜中愁。”第二种有翠袖、梨花雪、粉墙、翠翘、翠眉、翠梧、霓裳、残花、翡翠?、芙蓉、苍松、雪、寒梅、金樽、玉笋、海棠花等,这些意象不像第一种那样明显,但别具风味。如徐灿的《青玉案?吊古》:“紫箫低远,翠翘明灭。”严蕊的《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朱静庵的《湖曲》:“红分夜火明书屋,绿涨晴波没钓矶。惟有溪头双白鸟,朝朝相对亦忘机。”《染甲》:“金盘和露捣晴霞,红透纤纤玉笋芽。翠袖笼香理瑶瑟,绿阴新绽海棠花。”鱼玄机的《重阳阻雨》:“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这些意象在女性诗词中分散呈现,给读者以清新明快之感。

2.动静美

女性诗人给她们的意象赋予了动静美,尽管数量不多,但其塑造的意境却深远而优美。如杨玉环的《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给人一种轻柔飘逸之感,静中带动,动静结合,把侍女张云容的舞蹈形容得像春风一样芬芳四溢、轻盈柔美。李清照也有一首运用静态和动态意象的词――《浪淘沙》:“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送归轮。”许渊冲先生说:“‘素约小腰身’是静态,‘歌巧动朱唇’是动态,动静相衬,素腰又和朱唇形成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许渊冲,2003:535)

3.层次美和对比美

通过运用含有层次和对比之美的生动意象群,女性诗人最大限度地表达了她们的情思,给读者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如李清照的《点降唇》:“柔肠一寸愁千缕。”关盼盼的《燕子楼》:“独眠人起合欢床。”陈玉兰的《寄征外衣》:“一行书寄千行泪。”晁采的《子夜歌》:“相思百余日,相见苦无期。”周月仙的《君刍如兰》:“不学路旁柳,甘为幽谷兰。”薛涛的《罚赴边有怀韦相公》:“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宋氏的《秦筝怨》:“妾意如弦直,君心学柱移。”王玉京的《孤雁诗》:“昔年无偶去,今春又独归。”窦玄妻的《古怨歌》:“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苏伯玉妻的《盘中诗》:“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徐惠的《长门怨》: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徐月英的《送人》:“两人同去一人归。”会计女子的《题新嘉驿壁》:“一句诗成千泪垂。”乐昌公主的《答越国公》:“今日何迁次,新官与旧官。笑啼俱不敢,方信作人难。”

二、语言之美

“文艺作品和别的作品不同,一个作家不会把所有的话都说完。尤其是诗人,他只能提几个要点,其余的部分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配合、组织”。(吴世昌,1986:8)古代女性诗词的清新在于语言的质朴和含蓄。

女性诗人擅于用铺陈和白描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思,通过白描和含蓄使情与景混、意在言外,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感情真挚自然,不像男子作闺音类诗词那样言辞激烈,正所谓平淡中见真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魏夫人的《系裙腰》:“谁念我,就单枕,敛双眉。”“我恨你,我忆你,你怎知!”陈玉兰的《寄征外衣》:“一行书寄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管道升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易祓妻的《一剪梅》:“功名成就不还乡,石做心肠,铁做心肠。”李清照的《点降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临江仙》:“试灯没意思,踏雪没心情。”《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李冶的《结素鱼贻友人》:“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武则天的《如意娘》:“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女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情感,仿佛在与读者面谈而非书写诗词,真实而深刻。

由于感情表达内敛间接,含蓄美不像白描那么直截了当。如崔氏的《赠卢校书》:“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诙谐委婉地吟出了崔氏内心的矛盾。“后两句说明了前两句是‘一半儿真来一半儿假’。‘不怨官职卑’是真,‘不怨年纪大’是假。真能恨自己‘生较晚’吗?不,因为想‘卢郎少年时’那样的青年还是有的,但自己没有与之匹配的自由”。(李晏平,1988:131―132)李玉英的《送春》:“柴门寂寂索残春,满地榆钱不疗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因后母焦氏迫害伶仃穷迫的悲苦之情。“诗作借《送春》悲伤自己青春年华被摧残,借榆钱哀叹自己的贫穷”。(李光伟,1998:124)陈凤仪的《一络索》:“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借助于“海棠”把惜别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朱淑真的《菩萨蛮》:“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巧妙引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好像月是因为不忍心触动她的伤心事才残缺不全的”。(张显成,1999:291)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巧妙借用“酒”来说明思念丈夫的孤寂之情。清?陈廷焯赞云:“‘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徐北文,2005:18)

三、笔触之美

古代女性诗人谦卑、内敛、含蓄而温婉,其创作笔触细腻温婉。女诗人常常用生活中细小的事情来反映内心复杂微妙的情思,给读者留下美的感受。如盼盼的《倦秀有感》:“坐绣日高花影移,天涯人怨云遐思。珠珠泪似针纫处,寸寸肠如线结时。欲困分明非酒使,沉吟端的是心痴。鸳鸯一对团花巧,解语应须为我悲。”整首诗描写细腻,柔肠跌宕,“抒发了这位不幸的女子难以磨灭的对幸福的无限渴望之情,语言平实而又饱含深情,徘徊吟咏,催人泪下”。(沈立东,1992:141)杨玉环的《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笔触轻柔细腻,恰似张云容的舞蹈轻盈飘逸。顾春的《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徘徊,徘徊,渺予怀。天一涯,水一涯。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衩。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是,别离时,旧形骸。”整首词一唱三叹,“字句参差,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极富节奏感„„‘快些开’、‘慢些开’,以一快一慢的犹豫心情,来描绘举止不定的动作,形象生动,表情细腻,显得新颖奇特,情趣横生„„此词以通俗的语言,白

描的手法,重叠往复、曲折回环的词藻,又选用了声律流动、节奏感很强的曲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两位女友间的深情厚意”。(王筱云,1994:4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意境之美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细小的单位,正如构成一座完整建筑的砖石。不同意象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意境。女性诗词中的意象拥有色彩美、动静美、层次和对比美,其所创造的意境也清丽脱俗。如聂胜琼的《别情寄李生》:“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阶前雨”便是这“枕前泪”的知音,也只有这阶前的雨能知道“此时恨”。虢寿麓云:“妙在以雨作衬,情更凄悲。枕前、阶前,一窗之隔,而雨声眼泪,两下无休。泪共雨长,雨滴心碎。”(李晏平,1988:212)意境清幽,仿佛能看到梨花带雨,听到伊人伤悲。朱淑真的《春怨》:“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描写词人孤寂幽怨,凄恻哀悲。“用‘剔尽寒灯’四字来写长夜无眠,意境凄清,伤感之极”。(沈立东,1992:290)李清照的《点降唇》:“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少女的娇羞展现在读者面前。正如杨宇全所言:“女性文学作品叙述之如歌如泣,描写之细腻柔美,想像之瑰奇微妙,意境之清灵脱俗,可谓清词丽句,锦心绣口,读罢不能不让人一咏三唱,叹为绝妙。”

五、结语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的美犹如中国古代女诗人,诗词中特色的意象、质朴含蓄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和清丽脱俗的意境塑造了无数镶嵌着女性特质并富含女性文化的美丽诗篇。在完全男性主义的封建时代,它们散发着中国古代女性主义的光芒,写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受压抑女性的心声,它的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摘 要: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语言平静,感情真挚,富含中国古代女性特质。本文从意象、语言、笔触和意境四个方面分析鉴赏中国古代女性诗词之美,以期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化的传承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 古代女性诗词 意象 语言 笔触 意境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女性诗人重兴象、擅白描,用平静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微妙的情思,构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的精神世界。其诗词内嵌女性特质,富含女性文化,意境缠绵哀婉,“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意象之美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的诗词重兴象,“通过运用比兴手法,在自然景物中寄托自己的情思,以达到情与景浑、意在言外”。(陈清贵,2007:48)

1.色彩美

女性诗人在其诗词创作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意象,可分为:颜色意象和嵌色意象。第一种有红靴、黄花、红云、青草、绿杨、红雨、白云、绿水、紫箫、落红、绿枝、白鸟、红蕊、红杏花、碧弦、白石、紫燕、青毯、朱弦等,这些意象色彩鲜艳,给人以视觉冲击。如李淑媛的《咏燕》:“绿杨门巷东风晚,青草池塘细雨迷。”谢五娘的《春日偶成》:“桃花红雨梨花雪,相逐东风过粉墙。”陆卿子的《少妇吟》:“白云掩秦关,绿水阻荆梁。”纪映淮的《鹧鸪天?有感》:“落尽红香绿满枝。”徐媛的《秋夜效李长吉体》:“紫云孤烟扫白壁。”商景兰的《喜次儿读书紫芝轩》:“水白光分树,花红影动楼。凤毛池上回,鹤发镜中愁。”第二种有翠袖、梨花雪、粉墙、翠翘、翠眉、翠梧、霓裳、残花、翡翠?、芙蓉、苍松、雪、寒梅、金樽、玉笋、海棠花等,这些意象不像第一种那样明显,但别具风味。如徐灿的《青玉案?吊古》:“紫箫低远,翠翘明灭。”严蕊的《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朱静庵的《湖曲》:“红分夜火明书屋,绿涨晴波没钓矶。惟有溪头双白鸟,朝朝相对亦忘机。”《染甲》:“金盘和露捣晴霞,红透纤纤玉笋芽。翠袖笼香理瑶瑟,绿阴新绽海棠花。”鱼玄机的《重阳阻雨》:“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这些意象在女性诗词中分散呈现,给读者以清新明快之感。

2.动静美

女性诗人给她们的意象赋予了动静美,尽管数量不多,但其塑造的意境却深远而优美。如杨玉环的《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给人一种轻柔飘逸之感,静中带动,动静结合,把侍女张云容的舞蹈形容得像春风一样芬芳四溢、轻盈柔美。李清照也有一首运用静态和动态意象的词――《浪淘沙》:“素约小腰身,不奈伤春。疏梅影下晚妆新。袅袅娉娉何样似?一缕轻云。歌巧动朱唇,字字娇嗔。桃花深径一通津。怅望瑶台清夜月,还送归轮。”许渊冲先生说:“‘素约小腰身’是静态,‘歌巧动朱唇’是动态,动静相衬,素腰又和朱唇形成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许渊冲,2003:535)

3.层次美和对比美

通过运用含有层次和对比之美的生动意象群,女性诗人最大限度地表达了她们的情思,给读者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如李清照的《点降唇》:“柔肠一寸愁千缕。”关盼盼的《燕子楼》:“独眠人起合欢床。”陈玉兰的《寄征外衣》:“一行书寄千行泪。”晁采的《子夜歌》:“相思百余日,相见苦无期。”周月仙的《君刍如兰》:“不学路旁柳,甘为幽谷兰。”薛涛的《罚赴边有怀韦相公》:“羞将筵上曲,唱与陇头儿。”宋氏的《秦筝怨》:“妾意如弦直,君心学柱移。”王玉京的《孤雁诗》:“昔年无偶去,今春又独归。”窦玄妻的《古怨歌》:“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苏伯玉妻的《盘中诗》:“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徐惠的《长门怨》:

“旧爱柏梁台,新宠昭阳殿。”徐月英的《送人》:“两人同去一人归。”会计女子的《题新嘉驿壁》:“一句诗成千泪垂。”乐昌公主的《答越国公》:“今日何迁次,新官与旧官。笑啼俱不敢,方信作人难。”

二、语言之美

“文艺作品和别的作品不同,一个作家不会把所有的话都说完。尤其是诗人,他只能提几个要点,其余的部分要靠读者自己去想象、配合、组织”。(吴世昌,1986:8)古代女性诗词的清新在于语言的质朴和含蓄。

女性诗人擅于用铺陈和白描的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思,通过白描和含蓄使情与景混、意在言外,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其感情真挚自然,不像男子作闺音类诗词那样言辞激烈,正所谓平淡中见真情,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魏夫人的《系裙腰》:“谁念我,就单枕,敛双眉。”“我恨你,我忆你,你怎知!”陈玉兰的《寄征外衣》:“一行书寄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管道升的《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捏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易祓妻的《一剪梅》:“功名成就不还乡,石做心肠,铁做心肠。”李清照的《点降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临江仙》:“试灯没意思,踏雪没心情。”《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李冶的《结素鱼贻友人》:“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武则天的《如意娘》:“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女诗人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真实的情感,仿佛在与读者面谈而非书写诗词,真实而深刻。

由于感情表达内敛间接,含蓄美不像白描那么直截了当。如崔氏的《赠卢校书》:“不怨卢郎年纪大,不怨卢郎官职卑。自恨妾身生较晚,不及卢郎年少时。”诙谐委婉地吟出了崔氏内心的矛盾。“后两句说明了前两句是‘一半儿真来一半儿假’。‘不怨官职卑’是真,‘不怨年纪大’是假。真能恨自己‘生较晚’吗?不,因为想‘卢郎少年时’那样的青年还是有的,但自己没有与之匹配的自由”。(李晏平,1988:131―132)李玉英的《送春》:“柴门寂寂索残春,满地榆钱不疗贫。”含蓄地写出了诗人因后母焦氏迫害伶仃穷迫的悲苦之情。“诗作借《送春》悲伤自己青春年华被摧残,借榆钱哀叹自己的贫穷”。(李光伟,1998:124)陈凤仪的《一络索》:“海棠也似别君难,一点点啼红雨。”借助于“海棠”把惜别之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朱淑真的《菩萨蛮》:“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巧妙引用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好像月是因为不忍心触动她的伤心事才残缺不全的”。(张显成,1999:291)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巧妙借用“酒”来说明思念丈夫的孤寂之情。清?陈廷焯赞云:“‘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徐北文,2005:18)

三、笔触之美

古代女性诗人谦卑、内敛、含蓄而温婉,其创作笔触细腻温婉。女诗人常常用生活中细小的事情来反映内心复杂微妙的情思,给读者留下美的感受。如盼盼的《倦秀有感》:“坐绣日高花影移,天涯人怨云遐思。珠珠泪似针纫处,寸寸肠如线结时。欲困分明非酒使,沉吟端的是心痴。鸳鸯一对团花巧,解语应须为我悲。”整首诗描写细腻,柔肠跌宕,“抒发了这位不幸的女子难以磨灭的对幸福的无限渴望之情,语言平实而又饱含深情,徘徊吟咏,催人泪下”。(沈立东,1992:141)杨玉环的《赠张云容舞》:“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塘初拂水。”笔触轻柔细腻,恰似张云容的舞蹈轻盈飘逸。顾春的《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故人千里寄书来,快些开,慢些开!不知书中安否费疑猜。别后炎凉时序改,江南北,动离愁,自徘徊。徘徊,徘徊,渺予怀。天一涯,水一涯。梦也梦也,梦不见,当日裙衩。谁念碧云凝伫费肠回,明岁君归重见我,应不是,别离时,旧形骸。”整首词一唱三叹,“字句参差,跌宕起伏,抑扬顿挫,极富节奏感„„‘快些开’、‘慢些开’,以一快一慢的犹豫心情,来描绘举止不定的动作,形象生动,表情细腻,显得新颖奇特,情趣横生„„此词以通俗的语言,白

描的手法,重叠往复、曲折回环的词藻,又选用了声律流动、节奏感很强的曲调,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两位女友间的深情厚意”。(王筱云,1994:4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意境之美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细小的单位,正如构成一座完整建筑的砖石。不同意象的组合构成不同的意境。女性诗词中的意象拥有色彩美、动静美、层次和对比美,其所创造的意境也清丽脱俗。如聂胜琼的《别情寄李生》:“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阶前雨”便是这“枕前泪”的知音,也只有这阶前的雨能知道“此时恨”。虢寿麓云:“妙在以雨作衬,情更凄悲。枕前、阶前,一窗之隔,而雨声眼泪,两下无休。泪共雨长,雨滴心碎。”(李晏平,1988:212)意境清幽,仿佛能看到梨花带雨,听到伊人伤悲。朱淑真的《春怨》:“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着摸人。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描写词人孤寂幽怨,凄恻哀悲。“用‘剔尽寒灯’四字来写长夜无眠,意境凄清,伤感之极”。(沈立东,1992:290)李清照的《点降唇》:“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把少女的娇羞展现在读者面前。正如杨宇全所言:“女性文学作品叙述之如歌如泣,描写之细腻柔美,想像之瑰奇微妙,意境之清灵脱俗,可谓清词丽句,锦心绣口,读罢不能不让人一咏三唱,叹为绝妙。”

五、结语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的美犹如中国古代女诗人,诗词中特色的意象、质朴含蓄的语言、细腻的笔触和清丽脱俗的意境塑造了无数镶嵌着女性特质并富含女性文化的美丽诗篇。在完全男性主义的封建时代,它们散发着中国古代女性主义的光芒,写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中广大受压抑女性的心声,它的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相关内容

  • 爱情,驻守岁月的信念--古代女性悼亡诗词赏析与比较
  • 爱情,驻守岁月的信念 --古代女性悼亡诗词赏析与比较 [摘要]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由来已久,按常理而言,应是指以诗词形式悼念死者的所有作品,但从晋代潘岳的<悼亡诗>开始,"悼亡"逐渐成为了悼念亡妻的专称.中国古代悼亡诗词的名篇也多出自男性文人之手,但女性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情 ...

  • 清代闺秀诗人的"才""德"之辩
  • 作者:程君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年12期 [中图分类号]I 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73(2007)03-0072-05 中国古代是父权制的社会,男性掌握着整个社会的文化权力,女性处在失语状态之下.因此,文学史上很少看见女作家的身影.这种情况到清代发生了 ...

  • 明清女性文学的繁荣及其主要特征(1)
  • [内容提要]中国女性文学研究近年来虽较活跃,但主要集中在现当代研究领域,中国前现代女性文学研究则至今仍未引起学界重视.本文以明清女性文学为例,对这一历史时期的女性文学遗产作了初步梳理,并对明清女性文学所呈现的文学现象进行了钩玄提要的论述.本文指出明清女性文学现象的五大特点:一是创作主体的家庭化:二是 ...

  • 落在尘埃角落的花朵
  • 摘 要:中国封建社会,是男权主宰的社会.女性作为边缘化.工具化的存在,被钳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狭小空间里,被拘禁在"三从四德"封建纲常中.流传下的诗作品很少,也很少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对古代女性创作一个链条式介绍. 关键词:女性:创作 女性在历代文学史中 ...

  • 中国美女的十大标准
  • 何谓美女?美女的标准是什么? 美女,一般是指容貌美丽的女子.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总结得要全面的多,"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以翰墨为香,吾无间然矣". 关于美丽的标准,生活在不同时代.地域和 ...

  • 中国古代美女的十大标准
  • 综合中国历代赞咏美女的不朽名篇,以及古今作者关于美女评价的各种版本,现整理概括出评价中国古代美女的十大标准: 1.肤若凝脂 "凝脂",凝固的脂肪,光滑.细腻而洁白."肤若凝脂",皮肤光滑.细腻而洁白,是中国古代美女的主要标准之一. 女人形体美,首先要看肌肤,而 ...

  • 论古代诗歌的柳意象(1)
  • 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题 目: 学 院:专 业: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5 月 28 日 论古代诗词中的柳意象 摘要 起源于<诗经>中的柳意象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它是我国古代诗词中常见且表现力极强的意象之物.柳在古代诗词中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情感与思想,形成 ...

  •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
  • 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研究--从柳如是诗词之 美观柳如是情感人生 [摘要]: 本文以柳如是的诗词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点及面,从不同时期的诗词之作分析柳如是的敢爱敢恨的情感观和民族大义的才情气节.柳如是诗词清新婉丽与豪迈旷达并举,这与其人生际遇不无关系.本文通过对柳如是的人生概述和作品简介,从文化背景和历史背 ...

  • 中国古代女性诗词曲鉴赏论文
  • 如意娘是武则天写给唐高宗的情诗.<如意娘>尺幅之中曲折有致,较好的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一于体,明朗又含蓄,绚丽又清新,是武则天诗作中的上乘之作 武则天十四岁入宫为才人,太宗李世民赐号武媚.太宗崩,居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在寺中看见她,复召入宫,拜昭仪,后更封为宸妃. 武则天是个政治家,这谁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