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的农业

中国未来的农业

一、种粮食,能赚钱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一次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不难理解,不论怎么发展,中国绝对需要农民种粮食,小麦、水稻、谷物等等可以做主粮的作物,尽管放心种,而且适度规模化地种。国家有安排,咱们及时了解,跟着种就行。

二、从结构调整中找机会

调整农业结构,将会是未来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要朝哪个方向调整。总体来说,下面这几个方向是需要注意把握的。 未来五年结构调整方向

★ 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

★ 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生产基地化;

★ 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农区畜牧业;

★ 发展现代草业和草食畜牧业;

★ 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 发展优化特色农产品。

三、农产品必须标准化,品牌化

推行农业标准化,还能提升农产品质量,引导农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底线,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这既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也需要品牌化的发展。

四、化肥农药将会越用越少

农民朋友在今后的生产中会发现,以后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测土配方、生物导弹之类的新技术。而且,如果你想发展一些符合绿色循环农业的项目,可以得到来自国家的支持。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主流

农业部部长近日召开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工作视频会议中表示,要把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作为战略任务来抓,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等,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创业创新的公共平台,促进农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据介绍,当前,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重点要强化产业引导。引导其主动对接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主动对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主动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农业玩的都是高科技

到“十二五”时期末,我国已建立起层级架构完整,涵盖科研、教学、推广的农林科技体系,机构数量、人员规模、产业和学科覆盖面均为全球之最。“十三五”要坚持不懈加大农林科技改革创新力度,力争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由此看来,未来农业玩的都是高科技。

未来会有哪些靠科技?大家看一下:

1、农业气象站

农业气象站是针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监测及灾害监控预警而设计的一款农作物气象检测系统,可用于测量风速、风向、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气压力、降雨量等多个要素。

有了农业气象站,用户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数据,并且对参数实施超限报警,方便农业种植用户科学化管理经济作物。

2、农业GPS

现代农业越来越机械化,比如利用无人机喷洒农业,这就需要农业GPS。利用GPS技术,配合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做到监测农作物产量分布、 土壤成分和性质分布、做到合理施肥、播种和喷洒农药,节约费用、降低成本、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的目的。 同时,利用GPS,还能够将记录更多的田地数据。比如收割机收割完成之后,关于产量和水分数据就可以形成产量图并打印出来了。农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哪些作物产量比别的作物好,哪些作物产量稳定。

3、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感觉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

机器人劳作与人工相比,有着长足的优势。首先,机器人可以24小时进行不间断的劳作,并且一个机器人可以替代3-5个人工同时进行劳作,提升了效率;其次,机器人完全是自动化,并不需要人工在一旁监督劳作;再次,机器人都是精密劳作,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高质量、高产量的需求。

4、VR技术

虚拟现实(VR)技术是指创建一个能让参与者具有身临其境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的虚拟现实系统。它为人类观察自然、欣赏景观、了解实体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演示农作物受病虫害侵袭的情况、农作物生长的虚拟、农业自然灾害的虚拟现实、土地中残留农药迁移的模拟等。

七、农业大数据

2016年,《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正式印发。据了解,《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充分发挥各地农业部门及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方案》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建成若干单品种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并在引导市场预期和指导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具体品种包括生猪、柑橘、花生、马铃薯、大蒜、绿叶菜、大闸蟹、普洱茶等8种。

有关专家强调:利用农业大数据进行种植,可以从农业生产到农业市场、农业管理等链条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八、农业补贴可能不再“无理由”发放

对于农业这样一个弱势产业来说,没有一个国家不大力投入的。对于中国来说,更应如此。国家要改革的是,要让真正种粮食的人获益,谁种的多,谁受益。

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市场化、智能化、全球化、产业化、区域化、生态循环、融合化。未来农业的特点:可持续农业发展、多功能与产业融合、优质安全食品与生态友好、高效、现代科技武装、竞争力。

中国未来的农业

一、种粮食,能赚钱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一次强调: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不难理解,不论怎么发展,中国绝对需要农民种粮食,小麦、水稻、谷物等等可以做主粮的作物,尽管放心种,而且适度规模化地种。国家有安排,咱们及时了解,跟着种就行。

二、从结构调整中找机会

调整农业结构,将会是未来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农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是要朝哪个方向调整。总体来说,下面这几个方向是需要注意把握的。 未来五年结构调整方向

★ 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发展;

★ 棉花、油料、糖料、大豆、林果生产基地化;

★ 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发展农区畜牧业;

★ 发展现代草业和草食畜牧业;

★ 发展特色经济林和林下经济;

★ 发展优化特色农产品。

三、农产品必须标准化,品牌化

推行农业标准化,还能提升农产品质量,引导农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底线,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是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这既离不开标准化的支撑,也需要品牌化的发展。

四、化肥农药将会越用越少

农民朋友在今后的生产中会发现,以后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测土配方、生物导弹之类的新技术。而且,如果你想发展一些符合绿色循环农业的项目,可以得到来自国家的支持。

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主流

农业部部长近日召开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创新工作视频会议中表示,要把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作为战略任务来抓,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股份合作制、合作制和股份制企业等,搭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等创业创新的公共平台,促进农村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据介绍,当前,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重点要强化产业引导。引导其主动对接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主动对接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主动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六、农业玩的都是高科技

到“十二五”时期末,我国已建立起层级架构完整,涵盖科研、教学、推广的农林科技体系,机构数量、人员规模、产业和学科覆盖面均为全球之最。“十三五”要坚持不懈加大农林科技改革创新力度,力争到2020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由此看来,未来农业玩的都是高科技。

未来会有哪些靠科技?大家看一下:

1、农业气象站

农业气象站是针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监测及灾害监控预警而设计的一款农作物气象检测系统,可用于测量风速、风向、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大气压力、降雨量等多个要素。

有了农业气象站,用户可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数据,并且对参数实施超限报警,方便农业种植用户科学化管理经济作物。

2、农业GPS

现代农业越来越机械化,比如利用无人机喷洒农业,这就需要农业GPS。利用GPS技术,配合遥感技术(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做到监测农作物产量分布、 土壤成分和性质分布、做到合理施肥、播种和喷洒农药,节约费用、降低成本、达到增加产量提高效益 的目的。 同时,利用GPS,还能够将记录更多的田地数据。比如收割机收割完成之后,关于产量和水分数据就可以形成产量图并打印出来了。农民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哪些作物产量比别的作物好,哪些作物产量稳定。

3、农业机器人

农业机器人是一种可由不同程序软件控制,以适应各种作业,能感觉并适应作物种类或环境变化,有检测(如视觉等)和演算等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无人自动操作机械。

机器人劳作与人工相比,有着长足的优势。首先,机器人可以24小时进行不间断的劳作,并且一个机器人可以替代3-5个人工同时进行劳作,提升了效率;其次,机器人完全是自动化,并不需要人工在一旁监督劳作;再次,机器人都是精密劳作,能够满足现代农业高质量、高产量的需求。

4、VR技术

虚拟现实(VR)技术是指创建一个能让参与者具有身临其境感,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的虚拟现实系统。它为人类观察自然、欣赏景观、了解实体提供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演示农作物受病虫害侵袭的情况、农作物生长的虚拟、农业自然灾害的虚拟现实、土地中残留农药迁移的模拟等。

七、农业大数据

2016年,《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方案》的正式印发。据了解,《方案》旨在运用大数据概念和技术创新农业监测统计工作的思路和办法,充分发挥各地农业部门及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的作用,推动大数据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的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

《方案》要求,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结合优势特色产业,建成若干单品种全产业链的大数据,并在引导市场预期和指导农业生产中充分发挥作用。具体品种包括生猪、柑橘、花生、马铃薯、大蒜、绿叶菜、大闸蟹、普洱茶等8种。

有关专家强调:利用农业大数据进行种植,可以从农业生产到农业市场、农业管理等链条上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八、农业补贴可能不再“无理由”发放

对于农业这样一个弱势产业来说,没有一个国家不大力投入的。对于中国来说,更应如此。国家要改革的是,要让真正种粮食的人获益,谁种的多,谁受益。

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市场化、智能化、全球化、产业化、区域化、生态循环、融合化。未来农业的特点:可持续农业发展、多功能与产业融合、优质安全食品与生态友好、高效、现代科技武装、竞争力。


相关内容

  • 中国未来农业发展方向
  • 承 诺 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 ...

  • 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重心
  • 为什么中国农业面临着政府热而农民冷?中国农业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怪圈?中国农业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中国农业面临政府热而农民的冷的局面:中国农业仍处于弱势地位,中国农民仍是弱势群体. 毋庸置疑,中国农业的地位历来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共中央连续出台一号文件推动中国农业发 ...

  • 中国互联网+农业市场研究报告目录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 ...

  • 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种啥养啥,统统有预测!
  • 2016年4月22-23日,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在京举办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6-2025)>,对未来十年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形势进行展望预测.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开幕式作书面讲话,屈冬玉副部长作主旨讲话,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及有关部委代表.专家代表.国际组 ...

  • 亲子农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
  • 亲子农业,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开发的,具有引导城市家庭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 木头做的跷跷板.滑梯.马车,还有藤条编成的秋千座椅.到农场的路上,不时见到画着小鸡.小猪的指示牌,引导孩子们去树丛里找小动物.这一幕就像童话故事里才有的乐园,孩子们却能在现实生活中见到并乐在其中.这就是亲子 ...

  • 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 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 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要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来认识农业发展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充分估计在城市化这一漫长的过程中农业发展面临的危机,并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保护和支持,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城市化过程中的代价. 1.农业政策的核心目标应 ...

  • 未来5年中国牛羊肉市场形势展望
  • 产品预测 未来5年中国牛羊肉市场形势展望 曲春红 司智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智能化农业预警技术与系统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摘 要:2015年上半年,受牛羊肉消费低迷.生产增加和进口因素影响,国内市场供求偏紧的状况有所缓和.3 ...

  • 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学科: 题目: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年级: 姓名: 学号: 级 张传跃 论文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 1 (一)农村经济概述 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1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2 2.对未来农村 ...

  •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怎么办?|农村|农村文化|种地
  •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党国英 农业轮作及土地休耕有利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所以,农地数量多是一件好事.但是,农业经济成长的根本出路,是用资本替代劳动,因此,我们不必哀叹什么"空心村"越来越多,不必欢呼地租率与地价的提高. 中国农村没人种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