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规划调查报告

关于黄浦江周边建筑与交通规划调查报告

浦江规划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考虑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的整体规划,第一次强调要将历史延续感

纳入到规划的范围。这将对今后的上海规划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就是说,保护老上海将成为今后上海每一个规划和建设者的首要责任。具体到老百姓的感觉,就是:他们将时刻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上海,上海的历史是连续的,老上海将有机地融入到现实人们的生活中。 国际上的滨水地

区都是商家必争之地,只要有政府牵头,开发商看到希望,都会吸引到大量的建设资金。如英国伦敦码头区改造,政府投资仅20亿英镑,其他的70亿英镑改造资金都来自国内外的开发商。

同样,在黄浦江沿岸的那些老厂区,由于周围环境恶劣,当整体环境规划还不明朗时,没有人敢贸然投资;随着浦江两岸改造序幕拉开,他们的土地价值将日益显现出来。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那里会成为一个寸土寸金之地。

最近上海市规划局已成“众矢之的”——大量看好黄浦江规划的开发商都带着资金、项目,“缠着”有关官员,希望分到浦江开发的一汤匙羹。而且,涉及到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浦东、卢湾、黄浦、虹口、杨浦五个区的区长们都已经坐不住了,利用综合开发的契机转变黄浦江两岸功能,一定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这正是各区人民盼望已久的发展机会。

后外滩建筑

据悉,规划中除陆家嘴核心建筑群外,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建筑将分5个高度梯度———浦东高度以陆

家嘴为最高,整体高度100-200米,南浦大桥两侧最低,区域性标志性建筑150米;北段杨浦大桥以西整体高度为24-100米,区域性标志性建筑150米;杨浦大

桥以东整体高度为24-50米,区域性标志性建筑100米。同时,滨江建筑高度一般为24-30米,形成高低错落有致、具有纵深感的美妙天际轮廓线。 地面交通 新黄浦江沿岸将贯彻市府既定的“公共交通优先”

的交通规划,建立轨道交通、地面交通有机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两岸地区规划有8条轨道交通线,其中7条为越江纵贯规划区,M6线在浦东一侧则为沿江方向。

另外,考虑到生态因素,规划区内还将铺设上海首条现代有轨电车轨道。据透露,该有轨电车会有2-3节车厢,具有高速、安全、美观的特点,将成为上海旅游的又一风景线。

水上交通

水上巴士将成为上海人出行的新选择。在黄浦江三八河至卢浦大桥江段,会布置游艇码头,这些码头近期是固定航线的公共水上游览区。

滨江绿带

绿带人行新规划公共绿地率达24.7%,远远超过现在的2%。绿地系统由连续的滨江绿地、连续滨江与腹地的绿带、街坊绿地三部分组成。 滨江绿地一般宽度为50-100米,其上布置步行带,市民可在此漫步;在地区两端的复兴岛和周家渡,以及与契形绿地交汇处,放宽至150-200米,形成开放型公园,市民将拥有更多的绿色。

绿地面积由2.3%提高至26%

如果没有一个彻底的绿化,即使所有的工厂停产,“中毒”也不会停止。然而,随着浦江规划的实施,这一现象将彻底终止。规划中的绿化面积也将从现在的2.3%,提高到26%。已经绝迹的动物、植物将重返这片热土,每一个上海人都会因此得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上海作为中国工业摇篮带来的副作用。百年的开发,百年的老厂,使滨江地

区的土地已吸纳了太多的工业污染物,一旦下雨,雨水就渗透到地下,将这些陈年毒物带入黄浦江。要解决

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借助生物的净化功能,将这些有毒物质清除干净。

每一届政府都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然而,这毕竟需要太大的资金和人力,“天时地利人和”缺哪一项都不行。而今天,可以说是这个百年难遇的机会来了———国际上,

上海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没有哪个城市有上海这样大的发展机会。SASAKI 的设计师戴维先生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说,上海将吸引大量投资,跨入世界一流大都市行列。他们投标浦江规划,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参与这一历史性的规划事件,同时打出自己的品牌,到上海建设的大蛋糕上切割一块。

浦江规划对外招标时,没有透露任何有关报酬的内容,结果仍然有20多家国际知名规划企业投标。即使是后来中标的SOM 、SASAKI 等著名的公司,他们得到的报酬都是微不足道的。这一现象表明,将有更多的国际资金会投入到上海的建设中来。

市区内大型单位特别是军队单位搬迁是一个难题,开发过程中会有很多利益纠葛,要有所预见,比如新江湾城的例子就很明显。建筑高度

问题,比如东昌路东段,可以继续搞超高层;其他比如金桥、高桥、徐家汇、重固和耀华、大连路、吴泾等

地也可以陆续搞起来,上海就是一个摩天大楼化的城市,这个和他将在世界上担负的使命,中国未来百年在

世界上的分量是符合的。

谈了这四点,我想如果操作顺利,则世界上来说,上海的建设可以站在前列,作为全世界效仿的样板,全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动机。

规划先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们延续着现在的思路,基于目前的基础,要做的事情很多,要保持1992年以来的精神,不要懈怠。

高层建筑设计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引起了对高层建筑的再思考,从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到高层建筑自身在设计中要思考的机构和节能等方面的问题,使我们更加的关注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 城市空间 节能 结构体系 一: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高层建筑形式在古代就已有了,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古巴比伦曾经建造了现在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根据记载,其形式非常之华观,放置在任何空间之中都可以说是道美丽的风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钢铁、电梯的出现以及后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上海的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随之所带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一位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一 建筑设计

1、充分发挥地面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退后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交汇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优点。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趣味性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

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直接接触,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丰富城市鸟瞰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整体因素加以塑造。 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让步,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二 规划设计

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4、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在寒

冷地区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的数量会不断增长,而高层建筑的高度也会不断增高,虽然各种适合高层建筑发展的各种条件会不断成熟,但是高层建筑城市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我所提到的城市空间,节能和结构方面的事项外,还包括材料,建筑的防火,智能化,生态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等都会成为未来高层建筑发展中所不能忽视的各项因素,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我们还是要综合性的全面的考虑。

关于黄浦江周边建筑与交通规划调查报告

浦江规划是上海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考虑自然、人文、社会环境的整体规划,第一次强调要将历史延续感

纳入到规划的范围。这将对今后的上海规划界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就是说,保护老上海将成为今后上海每一个规划和建设者的首要责任。具体到老百姓的感觉,就是:他们将时刻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上海,上海的历史是连续的,老上海将有机地融入到现实人们的生活中。 国际上的滨水地

区都是商家必争之地,只要有政府牵头,开发商看到希望,都会吸引到大量的建设资金。如英国伦敦码头区改造,政府投资仅20亿英镑,其他的70亿英镑改造资金都来自国内外的开发商。

同样,在黄浦江沿岸的那些老厂区,由于周围环境恶劣,当整体环境规划还不明朗时,没有人敢贸然投资;随着浦江两岸改造序幕拉开,他们的土地价值将日益显现出来。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那里会成为一个寸土寸金之地。

最近上海市规划局已成“众矢之的”——大量看好黄浦江规划的开发商都带着资金、项目,“缠着”有关官员,希望分到浦江开发的一汤匙羹。而且,涉及到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浦东、卢湾、黄浦、虹口、杨浦五个区的区长们都已经坐不住了,利用综合开发的契机转变黄浦江两岸功能,一定会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这正是各区人民盼望已久的发展机会。

后外滩建筑

据悉,规划中除陆家嘴核心建筑群外,黄浦江两岸地区的建筑将分5个高度梯度———浦东高度以陆

家嘴为最高,整体高度100-200米,南浦大桥两侧最低,区域性标志性建筑150米;北段杨浦大桥以西整体高度为24-100米,区域性标志性建筑150米;杨浦大

桥以东整体高度为24-50米,区域性标志性建筑100米。同时,滨江建筑高度一般为24-30米,形成高低错落有致、具有纵深感的美妙天际轮廓线。 地面交通 新黄浦江沿岸将贯彻市府既定的“公共交通优先”

的交通规划,建立轨道交通、地面交通有机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两岸地区规划有8条轨道交通线,其中7条为越江纵贯规划区,M6线在浦东一侧则为沿江方向。

另外,考虑到生态因素,规划区内还将铺设上海首条现代有轨电车轨道。据透露,该有轨电车会有2-3节车厢,具有高速、安全、美观的特点,将成为上海旅游的又一风景线。

水上交通

水上巴士将成为上海人出行的新选择。在黄浦江三八河至卢浦大桥江段,会布置游艇码头,这些码头近期是固定航线的公共水上游览区。

滨江绿带

绿带人行新规划公共绿地率达24.7%,远远超过现在的2%。绿地系统由连续的滨江绿地、连续滨江与腹地的绿带、街坊绿地三部分组成。 滨江绿地一般宽度为50-100米,其上布置步行带,市民可在此漫步;在地区两端的复兴岛和周家渡,以及与契形绿地交汇处,放宽至150-200米,形成开放型公园,市民将拥有更多的绿色。

绿地面积由2.3%提高至26%

如果没有一个彻底的绿化,即使所有的工厂停产,“中毒”也不会停止。然而,随着浦江规划的实施,这一现象将彻底终止。规划中的绿化面积也将从现在的2.3%,提高到26%。已经绝迹的动物、植物将重返这片热土,每一个上海人都会因此得益。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上海作为中国工业摇篮带来的副作用。百年的开发,百年的老厂,使滨江地

区的土地已吸纳了太多的工业污染物,一旦下雨,雨水就渗透到地下,将这些陈年毒物带入黄浦江。要解决

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大面积的绿化,借助生物的净化功能,将这些有毒物质清除干净。

每一届政府都试图改变这种状况,然而,这毕竟需要太大的资金和人力,“天时地利人和”缺哪一项都不行。而今天,可以说是这个百年难遇的机会来了———国际上,

上海是目前全球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没有哪个城市有上海这样大的发展机会。SASAKI 的设计师戴维先生在接受上海媒体采访时说,上海将吸引大量投资,跨入世界一流大都市行列。他们投标浦江规划,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参与这一历史性的规划事件,同时打出自己的品牌,到上海建设的大蛋糕上切割一块。

浦江规划对外招标时,没有透露任何有关报酬的内容,结果仍然有20多家国际知名规划企业投标。即使是后来中标的SOM 、SASAKI 等著名的公司,他们得到的报酬都是微不足道的。这一现象表明,将有更多的国际资金会投入到上海的建设中来。

市区内大型单位特别是军队单位搬迁是一个难题,开发过程中会有很多利益纠葛,要有所预见,比如新江湾城的例子就很明显。建筑高度

问题,比如东昌路东段,可以继续搞超高层;其他比如金桥、高桥、徐家汇、重固和耀华、大连路、吴泾等

地也可以陆续搞起来,上海就是一个摩天大楼化的城市,这个和他将在世界上担负的使命,中国未来百年在

世界上的分量是符合的。

谈了这四点,我想如果操作顺利,则世界上来说,上海的建设可以站在前列,作为全世界效仿的样板,全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动机。

规划先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我们延续着现在的思路,基于目前的基础,要做的事情很多,要保持1992年以来的精神,不要懈怠。

高层建筑设计

摘要:随着高层建筑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然而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引起了对高层建筑的再思考,从对城市空间的影响到高层建筑自身在设计中要思考的机构和节能等方面的问题,使我们更加的关注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所扮演的角色。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 城市空间 节能 结构体系 一: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高层建筑形式在古代就已有了,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的古巴比伦曾经建造了现在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根据记载,其形式非常之华观,放置在任何空间之中都可以说是道美丽的风景。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钢铁、电梯的出现以及后来钢筋混凝土的应用,为高层建筑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层建筑也成为城市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迅速,上海的金茂大厦88层,高420.5米。随着结构理论和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结构形式趋于多样化,高层建筑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随之所带来的矛盾也越来越多的表现出来,在成为城市风景的同时如何恰当的融入城市空间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使高层建筑设计趋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种理念。

城市空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重要因素,它为居民提供各种活动的可能。一位建筑设计者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所创造出来的空间(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给予使用者的感受。这些是理论上要求一位建筑设计师要考虑的因素也是作为一名建筑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因此可以据此评价一位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和水平。

一 建筑设计

1、充分发挥地面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使人感觉好像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这是由于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因此凡是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该对其进行退后处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一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交汇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优点。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趣味性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2、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个原因。随

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直接接触,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丰富城市鸟瞰图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整体因素加以塑造。 3、巧妙的运用一些处理手法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把城市的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给市民以小憩之地;同时还可以改善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连通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以增加城市空间的层次。高层建筑临近城市道路布置时,入口空间凹入建筑下部可以避免主体的被迫让步,争取基地面积的有效使用,缓解入口处各种矛盾冲突;并有可能在建筑的形体设计、空间组织等方面形成新颖的构思,这种入口后退架开的处理不仅空间层次丰富而且给人的印象也深刻。

二 规划设计

1、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的密集虽然对于城市办公等条件方便有利,却给城市空间带来很多压力,造成城市空间和城市交通的拥挤,甚至是一些始料不及的污染和危害,比如一些高层建筑玻璃幕墙的大面积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现过的光污染;还有就是形成高压风带和风口,这些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要对区域内的高层建筑密度进行限制,避免高层建筑的集中分布。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

高层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业发达的地段,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载就较大,高层建筑将大大增加这些街道的交通压力,分布在这些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要尽量控制其层数和高度,同时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进行扩展,加大其通行能力。 3、控制超高层建筑数量

超高层建筑往往以其象征性和代表性而存在,实际上这类建筑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层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乐观,可以说仅仅是体现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上海这样的城市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融合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 4、优化建筑位置及朝向设计

高层建筑的定位首先应考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容积率过高很难满足日照要求,阳光有着巨大辐射能量,在寒

冷地区人们十分珍惜阳光带来的温暖。因此,建筑的方位与节能有着直接关系。在确定建筑的方位时首先应考虑环境情况,按其太阳高度角做出日影响图,以确定冬季每天的日照时间,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尽可能大些,在满足采光条件下,北向、东向窗尽可能小些,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光线,减少热损失,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的数量会不断增长,而高层建筑的高度也会不断增高,虽然各种适合高层建筑发展的各种条件会不断成熟,但是高层建筑城市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我所提到的城市空间,节能和结构方面的事项外,还包括材料,建筑的防火,智能化,生态性,可持续发展性等等都会成为未来高层建筑发展中所不能忽视的各项因素,因此,对于高层建筑我们还是要综合性的全面的考虑。


相关内容

  • 上海城市发展与战略研究_屠启宇
  • 上海城市发展与战略研究 上海城市发展与战略研究 屠启宇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0020)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的上海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发展, 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城市发展定位在经历了7次修订, 城市发展的可能性边界不断得到拓展.而在上海1978年以来的每一次关键跃升背后, 始终 ...

  •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历史回顾
  • 提要 从纵向角度对解放后上海历次 总体规戈IJ的历程进行历史回顾.包括当时编制总体规划的背景.特点和主要内容等.并对今后上海的城市布局发展方向提出看法.关键词 城市总体规划 回顾 展望 Historical Review to theCompilationoftheUrbanMaster Plan ...

  • V8(4):上海古北.碧云.联洋三大国际社区规划调查
  • 唐城国际宜居社区研究-碧云.联洋.古北三大国际社区调研报告 上海辉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09年4月 目 录 报告综述 ·························································································· ...

  • 浦东新区建立过程中的政策制定研究
  • 浦东新区建立过程中的政策制定研究 转载日期:2012-7-17 23:20:00 来源:互联网 关键字: 浦东新区 政策 研究 摘要: 建立浦东开发区的宏伟计划,旨在开发与上海市区毗连的三角洲 浦东,即上海黄浦江东岸.1990年4月1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宣布了开发浦东的计划.两年之后,199 ...

  • 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 上海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规定 沪规土资法[2011]73号 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地质灾害危 ...

  • 城市规划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 我们城市规划专业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能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实践,将对所学理论知识有很大程度的帮助,并为我们以后学习提供实践经验。 一、实习时间地点 我们郑州**学院03级城市规划专业7月6日——7月13日在苏州市和上海市进行城市认识实习。 二、实习内容、目的 根据实习 ...

  • 城市规划论文报告
  • 上海城市规划 在认识了丹东的城市规划后,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现在,我来仔细学习研究一下上海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上海位于黄埔江口,地处水陆要津,因此开口通商,日益繁华,经济迅速发展.由于欧洲一 ...

  • 管理咨询全案项目清单
  • 管理咨询全案资料 普华永道 普华永道 京东方科技集团组织提升与流程再造咨询项目 22.7 普华永道 四川天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业务战略和管理咨询 4.95 普华永道 喜力啤酒中国布局战略咨询 19 普华永道 海尔集团全套咨询项目 76 普华永道 国美电器公司战略与业务管理项目所有管理制度汇编 11 ...

  •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2017校庆报告会(青年教师主题场)顺利举办
  • 2017年5月17日下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2017校庆报告会(青年教师主题场)在钟庭报告厅隆重举行.作为同济大学110周年校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65周年院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本次报告会邀请到城市规划系陈晨.程遥.干靓.肖扬.张立.朱玮.王兰.钮心毅八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代表,分别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