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的战略与困境

“宝万之争”——宝能的战略分析

摘要:2016年中国本资本市场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资本市场的大战就已经拉开帷幕,宝能收购万科合计持有万科24.29%股权,首次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不管最终的目的是如何,不管宝能能否成功入住万科,宝能如今的战略决策可谓是“老谋深算”,进可以取得万科的控制!退可以取得股市的套现!

一:何为宝能?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何为“宝能系”:宝能系共四个板块,无论是管理层级还是架构上面,分别是宝能集团、宝能控股、前海人寿及相关(包括广金所、粤商小贷等)、钜盛华及相关(这次搅动风云的主角,包括农鲜、锂电池及百货等控股或参股)。

(一)、宝能集团,主营业务涵盖农产品、物流、酒店、影院、供应链等,也是最盈利的部分,笋岗物流园一大片地块将来可变更为商业住宅等用地,后发效益极高,虽然现业绩方面还是在吃老本,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二)、宝能控股,即宝能地产业务板块,2014年底开始由其弟弟姚建辉接管全国所有地产业务。

(三)、是前海人寿、广金所、信贷等金融业务,业务扩展的很厉害,也最为神秘。

(四)、钜盛华及相关控股或参股公司,包括锂电池、生鲜农产品、百货(南宁百货等)等控股公司,比较神秘。

二:宝能的“暗度陈仓”。

有人会说既然宝能这么名目张胆的要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难道万科管理层,王石之前就么有有点发现么?其实不然,宝能对万科的收购是早从2015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进行万科A

股的收购,但并不

是以宝能的名义进行的,而是收购方分成多个账户进行的,所以成功的避免了证监会的注意。当然,王石等管理层也并没有察觉,等到16年开始,暗渡成仓的栈道已经修建完毕便开始名目张胆的进攻,这时万科才发现,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收购,但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宝能的股份持有已经超过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进驻万科只是早晚的事。这时万科才开始慌了,紧急停牌进行资产重组。所以宝能的战略行动已经得到落实。至于为何宝能一个总资产不过500亿的企业如何去挑战总资产高达6000亿的万科,网上说是使用包括券商两融、股权质押、收益互换以及资管计划等方式,以几十亿元的自有资金高杠杆撬动近300亿元,这里就不再细讲。

二:出手万科的战略布局。

如上所述,宝能作为一家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地产业,虽然宝能系涉猎范围很广,但其最核心的两大王牌支柱,其一是金融平台——前海人寿,另一个就是地产平台——宝能地产,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是一个重资本、轻资产的行业,需要不断通过充沛的资金来实现拿地-抵押-开发-销售-回笼的周期循环,但保险业作为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不能直投资项目制的房地产开发业,除非是投资具有长期、安全、稳定收益回报的商业地产,就像此前安邦保险在纽约、伦敦如买菜般收购当地地标建筑。可见,虽然宝能系手握资金和地产,但两者之间不能直接产生关联,需要一个中介打通政策监管上的隔阂,那么一个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恰恰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上市公司的证券为其提供资金、上市公司可以利用

资金投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项目可以回馈超额利润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以将房地产利润放大返回保险公司。

这就牵扯到了,宝能未来的战略布局,即宝能系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万科。因为宝能系的整个产业大局在此一举,一旦拿下规模、品牌、管理都颇具优势的万科,就相当于打通了宝能系的任督二脉,可以让资金不断循环宝能系的大小周天,得到快速的资金回流。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宝能急于寻找“产业依托”。“宝能系”也有房地产融资项目,但是很多项目融资成本远超10%,而万科的信用评级是AAA ,以其低廉的融资成本带来的是4%不到的发债票面收益率。“宝能系”早已垂涎三尺,它们过去地产项目的融资利率成本都超过10%。而融资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万科的财报的好坏,和谁做万科的大股东关系并不大,如果“宝能系”向万科注入自身的地产项目的话,在资产负债率不变的情况下,融资成本也会大幅下降,这对于降低“宝能系”融资成本有很大帮助。

“宝能系”疯狂收购万科股份究竟图个啥?一方面,成为万科大股东后,宝能系希望自己旗下项目的融资成本能够大幅降下来。另一方面,收购万科这样的好的上市公司也能给自己带来不错的收益。但“宝能系”收购万科用的不是自有资金,而是主要通过动用资金杠杆、资产抵押等方式进行,这当然不会受到万科高层的欢迎,因为这样会给“宝能系”的收购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宝能收购带给我们的启示

对于这次宝能的成功收购,很多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有人说是王石整天忙着登山,游玩,勾搭三线明星等造成的“玩物丧志”,也有人认为是王石作为管理层对于公司股权控制的宽松。其实万科的这种管理制度在国外的一些大型企业还是比较正常和流行的,因为这样便于股份的分散,避免企业的个人专断。同样,也更容易受到外来资金的强力干扰。所以个人认为在目前中国的相关法律的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制度是一种进步但不适用于目前的中国。

2016年中国本资本市场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资本市场的大战就已经拉开帷幕,宝能收购万科合计持有万科24.29%股权,首次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不管最终的目的是如何,不管宝能能否成功入住万科,宝能如今的战略决策可谓是“老谋深算”,胜可以取得万科的控制!退可以取得股市的套现!

“宝万之争”——宝能的战略分析

摘要:2016年中国本资本市场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资本市场的大战就已经拉开帷幕,宝能收购万科合计持有万科24.29%股权,首次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不管最终的目的是如何,不管宝能能否成功入住万科,宝能如今的战略决策可谓是“老谋深算”,进可以取得万科的控制!退可以取得股市的套现!

一:何为宝能?

首先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何为“宝能系”:宝能系共四个板块,无论是管理层级还是架构上面,分别是宝能集团、宝能控股、前海人寿及相关(包括广金所、粤商小贷等)、钜盛华及相关(这次搅动风云的主角,包括农鲜、锂电池及百货等控股或参股)。

(一)、宝能集团,主营业务涵盖农产品、物流、酒店、影院、供应链等,也是最盈利的部分,笋岗物流园一大片地块将来可变更为商业住宅等用地,后发效益极高,虽然现业绩方面还是在吃老本,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二)、宝能控股,即宝能地产业务板块,2014年底开始由其弟弟姚建辉接管全国所有地产业务。

(三)、是前海人寿、广金所、信贷等金融业务,业务扩展的很厉害,也最为神秘。

(四)、钜盛华及相关控股或参股公司,包括锂电池、生鲜农产品、百货(南宁百货等)等控股公司,比较神秘。

二:宝能的“暗度陈仓”。

有人会说既然宝能这么名目张胆的要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难道万科管理层,王石之前就么有有点发现么?其实不然,宝能对万科的收购是早从2015年甚至更早就开始了,进行万科A

股的收购,但并不

是以宝能的名义进行的,而是收购方分成多个账户进行的,所以成功的避免了证监会的注意。当然,王石等管理层也并没有察觉,等到16年开始,暗渡成仓的栈道已经修建完毕便开始名目张胆的进攻,这时万科才发现,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收购,但为时已晚,因为此时宝能的股份持有已经超过万科第一大股东“华润”,进驻万科只是早晚的事。这时万科才开始慌了,紧急停牌进行资产重组。所以宝能的战略行动已经得到落实。至于为何宝能一个总资产不过500亿的企业如何去挑战总资产高达6000亿的万科,网上说是使用包括券商两融、股权质押、收益互换以及资管计划等方式,以几十亿元的自有资金高杠杆撬动近300亿元,这里就不再细讲。

二:出手万科的战略布局。

如上所述,宝能作为一家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地产业,虽然宝能系涉猎范围很广,但其最核心的两大王牌支柱,其一是金融平台——前海人寿,另一个就是地产平台——宝能地产,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是一个重资本、轻资产的行业,需要不断通过充沛的资金来实现拿地-抵押-开发-销售-回笼的周期循环,但保险业作为一个受到高度监管的行业,不能直投资项目制的房地产开发业,除非是投资具有长期、安全、稳定收益回报的商业地产,就像此前安邦保险在纽约、伦敦如买菜般收购当地地标建筑。可见,虽然宝能系手握资金和地产,但两者之间不能直接产生关联,需要一个中介打通政策监管上的隔阂,那么一个房地产业上市公司恰恰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保险资金可以投资上市公司的证券为其提供资金、上市公司可以利用

资金投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项目可以回馈超额利润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以将房地产利润放大返回保险公司。

这就牵扯到了,宝能未来的战略布局,即宝能系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万科。因为宝能系的整个产业大局在此一举,一旦拿下规模、品牌、管理都颇具优势的万科,就相当于打通了宝能系的任督二脉,可以让资金不断循环宝能系的大小周天,得到快速的资金回流。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宝能急于寻找“产业依托”。“宝能系”也有房地产融资项目,但是很多项目融资成本远超10%,而万科的信用评级是AAA ,以其低廉的融资成本带来的是4%不到的发债票面收益率。“宝能系”早已垂涎三尺,它们过去地产项目的融资利率成本都超过10%。而融资成本的高低取决于万科的财报的好坏,和谁做万科的大股东关系并不大,如果“宝能系”向万科注入自身的地产项目的话,在资产负债率不变的情况下,融资成本也会大幅下降,这对于降低“宝能系”融资成本有很大帮助。

“宝能系”疯狂收购万科股份究竟图个啥?一方面,成为万科大股东后,宝能系希望自己旗下项目的融资成本能够大幅降下来。另一方面,收购万科这样的好的上市公司也能给自己带来不错的收益。但“宝能系”收购万科用的不是自有资金,而是主要通过动用资金杠杆、资产抵押等方式进行,这当然不会受到万科高层的欢迎,因为这样会给“宝能系”的收购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

三:宝能收购带给我们的启示

对于这次宝能的成功收购,很多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有人说是王石整天忙着登山,游玩,勾搭三线明星等造成的“玩物丧志”,也有人认为是王石作为管理层对于公司股权控制的宽松。其实万科的这种管理制度在国外的一些大型企业还是比较正常和流行的,因为这样便于股份的分散,避免企业的个人专断。同样,也更容易受到外来资金的强力干扰。所以个人认为在目前中国的相关法律的不完善的情况下,这种制度是一种进步但不适用于目前的中国。

2016年中国本资本市场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资本市场的大战就已经拉开帷幕,宝能收购万科合计持有万科24.29%股权,首次超越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不管最终的目的是如何,不管宝能能否成功入住万科,宝能如今的战略决策可谓是“老谋深算”,胜可以取得万科的控制!退可以取得股市的套现!


相关内容

  • 5万科的盈利与扩展模式
  • STRATEGY 策略 万科2010年的财务状况 与 / 胡挺 文 过去"增长靠投资.盈利靠通胀"发展模式使得中国的房地产企业基 本以开发为主,依赖房价的上涨盈利,依赖圈地上市融资来不断扩大规模.融资后再买地,买地后再融资,进入一个循环.只要房价不停地涨,这个循环就会维持下去.它 ...

  • 物业公司学习考察总结汇报
  • 物业公司学习考察总结汇报 学习提高.改变创新,带着这样的目的,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枊州福来物业.在对两个项目进行学习考察后,感触颇深,受益匪浅.考察归来,我也一直在想,春风物业如何像福来一样做大做强,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提高自己的实力. 一.市场 市场是永恒的话题,任何企业也无法躲避或掩饰市场份额对 ...

  • 万科的发展战略
  • 企业发展战略 万科地产在中国 案例内容: 一.万科地产的品牌之路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至2001年底,公司总资产64.83亿元,净资产31.24亿元,拥有员工5 349名,全资及关联公司43家.公司于2000及2001年两度分别人选世界权威财经杂志<福 ...

  • 从万科股权之争看公司反收购策略
  • 在寻找"白衣骑士"的过程中,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必须遵循诚信义务,以维护股东最大利益为基本出发点. 万科.华润.宝能.王石.姚振华,连日来占据各大财经版面的头条,刷爆了大家的微信朋友圈. 6月23日深夜,被比喻为"门口的野蛮人"的宝能系高调发声,明确表示反对万科重 ...

  • 万科宝能股权之争及启发王强
  • 万科宝能股权之争及启发 王强 摘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收购与被收购将成为常态,通过收购与反收购,资产的价值将得到重新评估,资源得到重新配置.董事会和管理层要努力发掘企业的资源和价值,保持适当的股权结构,在公司章程中对董事提名.更换与免除等方面加以约束,降低公司被恶意收购的风险. 关 ...

  • 上市房企年报研评(二):资金链更紧,利润率下降
  • 2012年04月01日 15:51:06 分类:未分类 截至2月7日,全部158家境内外上市房企(开发类,不包括世联.易居等服务类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计有84家公布了业绩预告或快报.其中,国内有69家,境外15家.正如上篇专栏文章<增速放缓,分化加剧>所说的,今年年报"窗口 ...

  • 万科下一个千亿路径:合作开发
  • 2012-03-16 01:18:00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 有0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郁亮对2012年的房地产形势研判依然不乐观,作为破解市场销售遇阻和融资困境的"药方",他提出万科在今年必须坚持快速周转与合作开发"两条腿走路". 王 ...

  • 会计谨慎性原则探讨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会计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会计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万科地产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中国地产领跑者 20 年铸一剑 --万科地产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编辑 蔡 欢 历经初期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到第二个十年的专业 化,万科通过以客户需求 和服务为导向, 产品创新为核心, 企业管理为法宝 树立起全国第一房地产 企业品牌. 未来十年, 万科依旧坚持以专业化为主 体,以精细.集成化运 作为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