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批准合法游行 有利引导公民理性

2009-11-12 10:00   南方周末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尽量批准合法的集会游行示威申请,无疑会鼓励和引导公民理性地表达意见,把绝大多数集会游行示威引到台面上来,这样就可把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社会是一个需要释放喜怒哀乐的系统,集会游行示威作为一种意见表达,有时其本身就是目的。集会游行示威所释放出来的,也不一定都是怨气,有时还是喜气。释放有助于这个社会在动态中保持和谐和平衡。

□刘仁文

数年前,我的同事、现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教授曾经写过一篇《示威的规则》(《法学家茶座》第一辑),她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示威作为表达自由是有深刻道理的;二是示威要按照

一定的规则进行。她的文章结论是:文明的示威秩序是一个成熟的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所以,不同形式的示威也是观察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窗口。

由于我也在国外断断续续待过几年,多次见过欧美的游行示威,因此对信教授文中提到的

一些场景和感慨颇有同感。我的感觉是,在欧美,群众的集会、游行、示威一般都能得到警方批准,警方也会提前通知社会各界,在某一天的某个时段,某个街区因某某游行将实行交通管制,这样行人和车辆就可事先有所准备。记得1998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当时动不动就去观看各种游行,我发现那些维护秩序的警察一点也不紧张,他们站在警戒线旁边,背着手踱步,嚼着口香糖。游行的人在指定的区域走过,有的跳着唱着吆喝着,还有的喊着各种口号。

其实,作为表达自由的集会、游行、示威,是现代国际人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得到各个法治国家的宪法认同,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公民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而且,与宪法第34条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相比,该条有一个明显不同,那就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有“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而集会、游行、示威则没有这样一个例外性的规定,这说明集会、游行、示威是一项不可剥夺的宪法权利。当然,说不可剥夺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行使甚至滥用,按照国际人权法律文件的要求,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必须按照法律以及在民主社会中为维护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卫生或道德或他人的自由和权利的需要”。也就是说,集会、游行、示威应依法申请,在批准的时间和区域内活动,不得有暴力或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等等,这样才能在公民的个人权利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之间维持一种平衡。

作为一个硬币的两面,在要求公民依法、和平、理性地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同时,也要求政府必须确保公民的这项权利能够得到落实。一般而言,没有特别的理由,不得拒绝公民申请行使这项权利。所谓特别的理由,举个例子,本来在平时,公民可以申请在几乎所有的地点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但当举办奥运会这种大型体育赛事时,为了保证赛区内的交通顺畅和良好秩序,此时可以对集会游行示威的地点作出一定的限制,如雅典奥运会、盐湖城冬奥会和我国去年的奥运会,均设立了奥运示威的特定区域,有评论认为此举显示了中国的开放和进步。

我国1989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992年公安部又发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但现实操作中,由于在社会上造成了集会游行示威很难得到批准的印象,因此申请集会游行示威的也就很少,这样造成的一个负面后果就是,有时候集会游行示威者一下子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致使警方措手不及,来不及有条不紊地采取事先措施。这不仅给社会秩序和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带来危害,更严重的是,由于集会游行示威本身带有一定的隐秘性和盲目性,使得管理者对人数、规模和方式、气氛都缺乏准确的把握和导引,从而有可能使本来应当是一场和平、理性的集会游行示威逐渐演变成一场失去控制的集会游行示威,甚至是动乱和暴乱。

尽量批准合法的集会游行示威申请,无疑会鼓励和引导公民理性地表达意见,把绝大多数集会游行示威引到台面上来,这样就可把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巴黎是一个集会游行示威频发的城市,但有资料显示,由于其80%以上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都是经过申报的,这样巴黎警方就来得及根据申报表中掌握的情况来制定比较周密的工作预案和绘制现场控制平面示意图,因而失控的场面鲜有发生。

社会是一个需要释放喜怒哀乐的系统,集会游行示威作为

一种意见表达,有时其本身就是目的。集会游行示威所释放出来的,也不一定都是怨气,有时还是喜气。释放有助于这个社会在动态中保持和谐和平衡。如果我们的明规则不允许集会游行示威正大光明地举行,则潜规则就会滋长。再者,如果一个社会不能让集会游行示威成为公众意见的表达方式和情绪的发泄渠道,那么就会积压到一定的时候由某种偶发事件引发爆炸。显然,这两者都是我们需要去防范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跟贴区 已有0条跟贴(点击查看)

进入社区>>

2009-11-12 10:00   南方周末   网友评论 0 条,点击查看

■尽量批准合法的集会游行示威申请,无疑会鼓励和引导公民理性地表达意见,把绝大多数集会游行示威引到台面上来,这样就可把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

■社会是一个需要释放喜怒哀乐的系统,集会游行示威作为一种意见表达,有时其本身就是目的。集会游行示威所释放出来的,也不一定都是怨气,有时还是喜气。释放有助于这个社会在动态中保持和谐和平衡。

□刘仁文

数年前,我的同事、现全国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教授曾经写过一篇《示威的规则》(《法学家茶座》第一辑),她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两个意思:一是示威作为表达自由是有深刻道理的;二是示威要按照

一定的规则进行。她的文章结论是:文明的示威秩序是一个成熟的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所以,不同形式的示威也是观察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窗口。

由于我也在国外断断续续待过几年,多次见过欧美的游行示威,因此对信教授文中提到的

一些场景和感慨颇有同感。我的感觉是,在欧美,群众的集会、游行、示威一般都能得到警方批准,警方也会提前通知社会各界,在某一天的某个时段,某个街区因某某游行将实行交通管制,这样行人和车辆就可事先有所准备。记得1998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当时动不动就去观看各种游行,我发现那些维护秩序的警察一点也不紧张,他们站在警戒线旁边,背着手踱步,嚼着口香糖。游行的人在指定的区域走过,有的跳着唱着吆喝着,还有的喊着各种口号。

其实,作为表达自由的集会、游行、示威,是现代国际人权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得到各个法治国家的宪法认同,我国也不例外。我国宪法第35条明确规定,公民有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而且,与宪法第34条关于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相比,该条有一个明显不同,那就是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有“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而集会、游行、示威则没有这样一个例外性的规定,这说明集会、游行、示威是一项不可剥夺的宪法权利。当然,说不可剥夺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随意行使甚至滥用,按照国际人权法律文件的要求,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必须按照法律以及在民主社会中为维护国家安全或公共安全,公共秩序,保护公共卫生或道德或他人的自由和权利的需要”。也就是说,集会、游行、示威应依法申请,在批准的时间和区域内活动,不得有暴力或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等等,这样才能在公民的个人权利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之间维持一种平衡。

作为一个硬币的两面,在要求公民依法、和平、理性地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同时,也要求政府必须确保公民的这项权利能够得到落实。一般而言,没有特别的理由,不得拒绝公民申请行使这项权利。所谓特别的理由,举个例子,本来在平时,公民可以申请在几乎所有的地点举行集会游行示威,但当举办奥运会这种大型体育赛事时,为了保证赛区内的交通顺畅和良好秩序,此时可以对集会游行示威的地点作出一定的限制,如雅典奥运会、盐湖城冬奥会和我国去年的奥运会,均设立了奥运示威的特定区域,有评论认为此举显示了中国的开放和进步。

我国1989年10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1992年公安部又发布了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条例》。但现实操作中,由于在社会上造成了集会游行示威很难得到批准的印象,因此申请集会游行示威的也就很少,这样造成的一个负面后果就是,有时候集会游行示威者一下子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致使警方措手不及,来不及有条不紊地采取事先措施。这不仅给社会秩序和公众的正常生活秩序带来危害,更严重的是,由于集会游行示威本身带有一定的隐秘性和盲目性,使得管理者对人数、规模和方式、气氛都缺乏准确的把握和导引,从而有可能使本来应当是一场和平、理性的集会游行示威逐渐演变成一场失去控制的集会游行示威,甚至是动乱和暴乱。

尽量批准合法的集会游行示威申请,无疑会鼓励和引导公民理性地表达意见,把绝大多数集会游行示威引到台面上来,这样就可把维护社会治安的主动权掌握在政府手中。巴黎是一个集会游行示威频发的城市,但有资料显示,由于其80%以上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都是经过申报的,这样巴黎警方就来得及根据申报表中掌握的情况来制定比较周密的工作预案和绘制现场控制平面示意图,因而失控的场面鲜有发生。

社会是一个需要释放喜怒哀乐的系统,集会游行示威作为

一种意见表达,有时其本身就是目的。集会游行示威所释放出来的,也不一定都是怨气,有时还是喜气。释放有助于这个社会在动态中保持和谐和平衡。如果我们的明规则不允许集会游行示威正大光明地举行,则潜规则就会滋长。再者,如果一个社会不能让集会游行示威成为公众意见的表达方式和情绪的发泄渠道,那么就会积压到一定的时候由某种偶发事件引发爆炸。显然,这两者都是我们需要去防范的。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跟贴区 已有0条跟贴(点击查看)

进入社区>>


相关内容

  • 我国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的行使
  • 作者:马岭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1999年04期 在世界上142部成文宪法中,有125部规定了宗教自由的内容(注:见[荷兰]享利·范·马尔赛文和格尔·范·德·唐著:<成文宪法的比较研究>,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页.),我国1982 年宪法第36条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从 ...

  • 罢工的法律法规
  • 二.关于中国罢工的合法性的具体分析 在对于罢工和罢工权进行了一般性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来分析中国的罢工合法性问题.关于中国的罢工的合法性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中国罢工立法的特点及其相关法律规定. 国际社会关于罢工立法的形式,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在宪法中规定罢工权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如日本.韩国: 如法 ...

  • [宪法学]2015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 0209<宪法学>2015年12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包括以下六种题型: 1.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单项选择题重在考察细节,要求考生在全面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以在所给选项中选择一项最符 ...

  • 九年级思品人教版月考三
  • 维西二中2013年秋季学期第三次月考思想品德试题 (全卷三个大题,含32个小题,共s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请选出下列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处 填涂,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小刘因误会和同事打架.他给自己的理由是:他没有教养,他骂我.朋友说 ...

  •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常识学习总结
  • 宪法:权力制衡 (立法 司法 行政) 一.宪法的产生 (一)国外:1.英国 1215年<大宪章>(最早实行宪政)无成文宪法. 2.美国 1787年 宪法(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3. 1791年宪法(欧洲第一部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 (二)旧中国宪法 1.<钦定宪 ...

  • 浅析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现状和出路
  • 司法天地 2008.11 (上) 浅析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衔接的现状和出路 曹丽娜 摘 要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是行政法上两种最重要的救济制度和纠纷解决机制.纵观世界各国法治实践,受具体国情的 影响,在二者衔接关系上,各国立法对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衔接的设置虽不尽相同,但总体上表现为穷尽救济原则和以当事人 ...

  • 宪法与和谐社会
  • 法 律 宪法与和谐社会 李 钢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讲师) [摘要]宪法是现代国家存在的法律基础,是政府行为的最高准则,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宪 法所确认的公民平等自由权是和谐社会的起点:由此而来的选举权所展现的民主制度,是和谐社会的 根基:随后出现的各种社会权利,是公民不断增长的合理需求在 ...

  • 监督与监察答案
  • 监督与监察 4 试卷总分:100 注:请20分钟以内保存一次.每大题完成后请先保存再更换大题,试卷试题全部完成后提交. 监督与监察(总分25.00) 1.在现代社会( )誉为除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 力.(1.00分) A. 新闻舆论监督 B. 利益集团监督 C. 公民监督 D. 法律 ...

  • [法律法规]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办法
  • [阅读全文] (1990年4月7日南京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制定 1990年4月22日江苏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的权利,维护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法>,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