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标题练习题

(一)苦 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

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

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

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

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

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

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

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

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

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

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

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

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

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

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

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

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

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

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

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

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

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

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

(4分)

2.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4、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二)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

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

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

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

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

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

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

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

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

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

“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

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

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

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

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

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

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

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

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

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3分)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

只是一笑。

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

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

你怎么坐在这儿啊?”

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到客厅的。

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

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的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

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吗。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妻子在旁边,忙说:“妈,您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您回来好吗?” 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

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

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她,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些东西。”

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妻子见了,忙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铁盒中藏着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

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地抱着。

2.文中横线的句子中“他眼泪直流”的原因是什么?(2分)

3.从结构上看,如果没有“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这两段,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是否可将它们删去?为什么?(3分)

4.谈谈文章标题“母亲的宝物”的含义及作用(4分)

《苦瓜》1.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2.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3.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参考答案:

《翻浆的心》1.(3分)“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2.(1)(2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 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意思 相近即可)

(一)苦 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

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

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

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艺儿

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

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

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

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这两片像船一样盛满了鲜红

欲滴的瓤和籽瓜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

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

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

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

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

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

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

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

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

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

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

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可是,她依然每年夏

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

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

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

(4分)

2.品味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①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②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3、简要赏析文章结尾的妙处。(4分)

4、文章以 “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二)翻浆的心 毕淑敏

那年,我放假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轮胎的货车,颠簸了一天,夜幕降临才进入

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①。

突然在无边的沉寂中,立起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个青年,穿着一件黄色旧大衣,拎着一个系着鬃绳的袋子。

“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不带!哪有你的地方!”司机愤愤地说。

“我蹲大厢板就行。”

“不带!”司机说着,踩了油门,准备闪过他往前开。

那个人抱住车灯说:“我母亲病了„„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我母亲

想吃„„”

“让他上车吧!”我有些同情地说。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谢谢谢„„谢„„”最后一个“谢”字已是从轮

胎缝隙里发出来的。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我找到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色中,那个青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被遗弃的篮

球,被橡胶轮胎击打得嘭嘭作响。

“我好像觉得他要干什么。”司机说。

这一次,我看到青年敏捷地跳到两个大轮胎之间,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那里装着我带给父母的礼物。“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司机狠踩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我顺着小洞看去,

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企图凭借冰冷的橡胶御寒。我的提包虽已被

挪了地方,但依旧完整。

司机说:“车速这么快,他不敢动了。”

路面变得更加难走,车速减慢了。我不知如何是好,紧张地盯着那个小洞。青年

也觉察到了车速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我痛苦地几乎大叫。司机趁着车的趔趄,索性加大了摇晃的频率,车窗几乎吻到

路旁的沙砾。再看青年,他扑到在地,像一团被人践踏的草,虚弱但任不失张牙

舞爪的姿势,贪婪地守护着我的提包——他的猎物。 司机继续做着“高难”动作。我又去看那青年,他像夏日里一条疲倦的狗,无助地躺在了轮胎中央。

道路毫无先兆地平滑起来,翻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司机说:“扶好你的脑袋。”

就在他的右腿狠狠地踩下去之前,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青年,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可能要被卸成零件。

“看他还有没有劲偷别人的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我心里安宁了许多。只见那个青年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还用手抹一下脸,

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他把我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往手上哈着

气,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这时,他扎在口袋上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提

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他就要把我的东西拿走了!”我惊恐万状地说。师傅这次反倒不慌不忙,嘴角

甚至显出隐隐的笑意。

我们到了一个兵站,也是离那个贼娃子住的村最近的公路,他家那儿是根本不通

车的,至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10公里„„

那个青年挽着他的口袋,像个木偶似的往下爬,跪坐在地上。不过才个把时辰的

车程,他脸上除了原有的土黄之外,还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学学„„”他的舌头冻僵了,把“谢”说成了“学”。

他说:“学学你们把车开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学学„„”他

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看着他蹒跚的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你停下!”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我很严正地对他说。

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青年迷惑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堪重负的样子。我敏捷地爬上大

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我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我

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大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

冻得皱缩起来。 (有删改)

[注释]①翻浆:春暖解冻时,地面或道路表面发生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1.小说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概括作答。(3分)

2.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联系全文,简要说说题目中“翻浆”的含义是什么。(2分)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母亲的宝物

他准备把母亲送进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

只是一笑。

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

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

你怎么坐在这儿啊?”

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到客厅的。

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

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的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

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吗。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妻子在旁边,忙说:“妈,您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您回来好吗?” 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

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

母亲很坚决的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她,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些东西。”

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者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妻子见了,忙在他耳边嘀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铁盒中藏着的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

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

1.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铁盒上着锁,母亲把它紧紧地抱着。

2.文中横线的句子中“他眼泪直流”的原因是什么?(2分)

3.从结构上看,如果没有“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这两段,并不影响文章的完整性。是否可将它们删去?为什么?(3分)

4.谈谈文章标题“母亲的宝物”的含义及作用(4分)

《苦瓜》1.不能删掉。因为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是为下文描写母亲精心为“我”种苦瓜、烧苦瓜作铺垫,突出母亲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品格。

2.①不仅写出了母亲高兴的程度,而且暗含母亲是因儿子的高兴而高兴,含蓄表达出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心。②表面上是强调常常吃到这道菜,实际上是赞美永不减退的亲情和母爱。

3.①卒章显志,点明了母亲与苦瓜相同的品格。②语言为将浓烈的感情寓于平淡的叙述中,言有尽而意无穷。

4.①全文以苦瓜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用苦瓜象征母亲的品格,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与怀参考答案:

《翻浆的心》1.(3分)“青年”是一个孝顺父母、淳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每个要点计1分,意思相近即可)

2.(1)(2分)指我在弄清事情的真相后灵魂受到的震动和心里的不平静。(2分,意思相近即可)

(2)(4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极强贬义色彩的词语(2分),形象描绘出搭车“青 年”在司机的故意折腾下的狼狈情态(1分),表现出“我”对他的鄙夷和厌恶(1分)。(意思 相近即可)


相关内容

  • 初中记叙文阅读解题技巧
  • 初中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一.现代文阅读方向: 注重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在文章中的意义和作用:注重对选文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注重联系生活中的体验与感悟:鼓励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二.试题结构 先段落再整体 先整体再段落 结构.情节.内容.语言.主题.开放 字.词.句.段.章.写作特点.主题开放 ...

  • 回顾小学生活
  • 回顾小学生活 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需要经过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润色三个阶段六个步骤,今天,我们通过下面这个题目来综合实践这五个步骤. 你小学六年级即将毕业,在离开学校之际,你一定有很多事情难以忘怀,很多感想需要抒发,请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审题立意: 这道题的限制词是小学生活, ...

  • 初三语文记叙文阅读
  • 初三语文讲义 主要内容:议论文复习.通过梳理议论文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题型,提高议论文的阅读能力, 并正在阅读中理解议论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议论文阅读在近几年中考中题型变化最大, 呈现 出了多样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关注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 学好语文,提高阅读能力,一点秘籍或许给你启发 1. 将做 ...

  • 记叙文阅读讲义
  • 记叙文阅读讲义 一.记叙文的概念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三.记叙文的人称 四.记叙文的线索 五.记叙文的顺序 六.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七.记叙文的修辞 八.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记叙文阅读技巧(一) 答题总原则,牢记三种意识: 1.文本意识:以文解题 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 ...

  • 记叙文六要素
  •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年,月,日,时写清楚. 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 第三要素是人物,写事情里的人物. 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这件事.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好结局. 第一题 概况内容 方法 1 ...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 一.记叙文阅读三大题型及答题技巧归纳 (一).信息筛选类 题型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记叙文--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 题型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明白要素.然后根据"(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者"什么+怎 ...

  • 说明文简介
  • 说明文简介 概述 涵义: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 ...

  • 新闻复习知识点(学生版)
  •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新闻阅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理新闻的基本知识,能够陈述考点要求和解题技巧.2.通过练习,能够说明题型特点.3.依据典型例题,掌握解题技巧,规范答题格式.4.通过强化练习,能运用解题技巧并做到规范答题. 考题规律 新闻阅读属于新设的考试内容,试题的编制.考查角度,尤其是 ...

  • 卧薪尝胆的阅读答案
  • 篇一:卧薪尝胆的阅读答案 1.短文写了 勾践. 这两个人物,重点写了勾践.2.细读第4自然段填空:"卧薪"一词中"薪"指柴草,"卧薪"指 睡在柴草上,"尝胆"指 尝一尝苦胆,"卧薪尝胆"的意思是 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