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序和跋]教案(网友来稿)

金华 “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跋(bá)    扉(fēi)   诅咒(zǔ)(zhòu)   妥当(tuǒ)   累赘(zhuì)  憎(zēng)  稚(zhì)  2、 形近字  ┏瘁(cuì)鞠躬尽瘁  ┏惟(wéi)惟一   ┏历(lì)日历   ┏摧(cuī)摧残  ┣萃(cuì)出类拔萃  ┃          ┣厉(lì)厉害   ┃    ┗粹(cuì)粹而不杂  ┗唯(wéi)唯物论  ┗励(lì)鼓励   ┗催(cuī)催促  3、 多音字   ┏(céng)曾经    ┏(zǎi)记载   ┏(zhǎo)爪牙    ┏ (lù)吐露  曾┫         载┫        爪┫          露┫    ┗(zēng)姓曾    ┗(zài)装载   ┗(zhuǎ)爪子    ┗(lòu)露出  4、词语解释  【扉 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  【寒 暑】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一整年。  【信 仰】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乃 是】是。   【说 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诅 咒】咒骂。       【吐 露】说出(实情或真心话)。  【垂 死】将死。  【周 密】周到而细致。           【掩 饰】设法掩盖。  【累 赘】多余。  【宽 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 跋 】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  5、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代作家,祖籍________,1904年生于 ___________。  (2)《激流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前,我流着泪读完托尔斯泰的《_______》,曾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________”。   (4)罗曼.罗兰是  国文学家,他的《名人传》中所描述的三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巴金  李芾甘  浙江嘉兴  成都   (2)《家》 《春》  《秋》;《雾》 《雨》 《电》  (3)《复活》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悲剧》  (4)法  米开郎琪罗  贝多芬  列夫. 托尔斯泰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巴金(1904~)   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 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2、题目解说   【明确】“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3、  【明确】文章结构图           ┏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   ┓ 做生活激流         ┏序┫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    ┣ 中搏斗的勇士  《家》的序和跋┫ ┗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  ┛         ┃ ┏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    ┓ 冷静的思考         ┗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  ┣ 思想的提高           ┗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 ┛  4、《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  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5、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从文中找出最能够诠释这句话的语句,并结合“《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了”这句话,说说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  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是:“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也可以是“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经历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三、深入探究  1、 句子分析  《序》  【明确】  (1)中心句:在这里我所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  《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作者用文学展示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  (2)重点句:为的是来征服它。  引用罗曼.罗兰的哈,表面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3)总结句: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当时的思想局限,呀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作者的这种迷茫在文中也一再表露,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4)过渡句: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态度。  5、《跋》  【明确】  (1)中心句: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缺点。  作者22年后,再为作品写“跋”,经过“冷静思考”认识到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这是作者思想提高的表现。  (2)重点句: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而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击的激情,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创作的源泉。  (3)深意句: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  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作坟墓,比喻生动、奇特,一方面写出了这些东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  2、 写作方法分析  【明确】  (1)文章充满激情。  序文不长,但充满激情,一个意思反复表述,就像一个急于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孩子,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  (2)形象生动的比喻。  把生活比作激流,虽然不敢断言是巴金先生似的首创,但至少他是这一修辞的最著名的使用者。“生活的激流”,既形象,含义又深刻。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充满了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渣 ……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是来征服它。”这就是序文要表述的意思。  3、开发性题目:“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发散角度1:可以重写,因为随着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新的作品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主题,回忆年轻时的生活会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怀恋的韵味。总之,如果重写,或许会有一篇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的《家》来。  发散角度2:不能重写,巴金先生是明智的,尽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轻幼稚,主题十分鲜明,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只有那个时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备的,若再重写往往会写出一部得不偿失的作品,“《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还是“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好。  启示:同一个作者,虽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一九三一年四月  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  2.与“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联系全文,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4.在这部总序中,作者以自己二十几岁青春年华的全部感受,告诉读者怎样去认识生活和开辟新生活。但是,由于思想信仰的限制,他的作品并没有给读者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后者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1.《家》《春》《秋》  2.本文中充满青春朝气和不与旧势力妥协的昂然正气。“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以及类似的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他也不会绝望,因为所有的恨与痛苦都基于对生活的爱。  3.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不知道怎样才能迎来新生活,什么时候迎来光明,自己感到渺茫。  4.  (1)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2)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  (3)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  (4)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

金华 “序”中,作者把生活比作激流,形象而深刻地表达了征服生活和与黑暗搏斗的激情和勇气,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积极的人生态度。  “跋”中,作者更明确、更犀利地表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跋(bá)    扉(fēi)   诅咒(zǔ)(zhòu)   妥当(tuǒ)   累赘(zhuì)  憎(zēng)  稚(zhì)  2、 形近字  ┏瘁(cuì)鞠躬尽瘁  ┏惟(wéi)惟一   ┏历(lì)日历   ┏摧(cuī)摧残  ┣萃(cuì)出类拔萃  ┃          ┣厉(lì)厉害   ┃    ┗粹(cuì)粹而不杂  ┗唯(wéi)唯物论  ┗励(lì)鼓励   ┗催(cuī)催促  3、 多音字   ┏(céng)曾经    ┏(zǎi)记载   ┏(zhǎo)爪牙    ┏ (lù)吐露  曾┫         载┫        爪┫          露┫    ┗(zēng)姓曾    ┗(zài)装载   ┗(zhuǎ)爪子    ┗(lòu)露出  4、词语解释  【扉 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  【寒 暑】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一整年。  【信 仰】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乃 是】是。   【说 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诅 咒】咒骂。       【吐 露】说出(实情或真心话)。  【垂 死】将死。  【周 密】周到而细致。           【掩 饰】设法掩盖。  【累 赘】多余。  【宽 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 跋 】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  5、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代作家,祖籍________,1904年生于 ___________。  (2)《激流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前,我流着泪读完托尔斯泰的《_______》,曾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________”。   (4)罗曼.罗兰是  国文学家,他的《名人传》中所描述的三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巴金  李芾甘  浙江嘉兴  成都   (2)《家》 《春》  《秋》;《雾》 《雨》 《电》  (3)《复活》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悲剧》  (4)法  米开郎琪罗  贝多芬  列夫. 托尔斯泰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巴金(1904~)   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 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2、题目解说   【明确】“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3、  【明确】文章结构图           ┏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   ┓ 做生活激流         ┏序┫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    ┣ 中搏斗的勇士  《家》的序和跋┫ ┗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  ┛         ┃ ┏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    ┓ 冷静的思考         ┗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  ┣ 思想的提高           ┗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 ┛  4、《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  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5、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从文中找出最能够诠释这句话的语句,并结合“《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了”这句话,说说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  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是:“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也可以是“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经历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三、深入探究  1、 句子分析  《序》  【明确】  (1)中心句:在这里我所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  《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作者用文学展示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  (2)重点句:为的是来征服它。  引用罗曼.罗兰的哈,表面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3)总结句: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当时的思想局限,呀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作者的这种迷茫在文中也一再表露,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4)过渡句: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态度。  5、《跋》  【明确】  (1)中心句: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缺点。  作者22年后,再为作品写“跋”,经过“冷静思考”认识到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这是作者思想提高的表现。  (2)重点句: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而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击的激情,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创作的源泉。  (3)深意句: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  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作坟墓,比喻生动、奇特,一方面写出了这些东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  2、 写作方法分析  【明确】  (1)文章充满激情。  序文不长,但充满激情,一个意思反复表述,就像一个急于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孩子,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  (2)形象生动的比喻。  把生活比作激流,虽然不敢断言是巴金先生似的首创,但至少他是这一修辞的最著名的使用者。“生活的激流”,既形象,含义又深刻。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充满了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渣 ……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是来征服它。”这就是序文要表述的意思。  3、开发性题目:“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发散角度1:可以重写,因为随着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新的作品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主题,回忆年轻时的生活会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怀恋的韵味。总之,如果重写,或许会有一篇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的《家》来。  发散角度2:不能重写,巴金先生是明智的,尽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轻幼稚,主题十分鲜明,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只有那个时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备的,若再重写往往会写出一部得不偿失的作品,“《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还是“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好。  启示:同一个作者,虽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一九三一年四月  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  2.与“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联系全文,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4.在这部总序中,作者以自己二十几岁青春年华的全部感受,告诉读者怎样去认识生活和开辟新生活。但是,由于思想信仰的限制,他的作品并没有给读者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后者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1.《家》《春》《秋》  2.本文中充满青春朝气和不与旧势力妥协的昂然正气。“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以及类似的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他也不会绝望,因为所有的恨与痛苦都基于对生活的爱。  3.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不知道怎样才能迎来新生活,什么时候迎来光明,自己感到渺茫。  4.  (1)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2)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  (3)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  (4)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作者邮箱: [email protected]


相关内容

  • [梅香正浓]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 孙哲勇教学目标:通过阅读,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体会英烈们的气概.教学重点:了解史可法的感人事迹.教学难点:感受"梅香"的具体含义.教学方法:研体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的星空多么璀璨,是英雄俊杰之士的肝胆,像日月一样照彻了历史 ...

  • 专题[长城]教案(网友来稿)教案
  • 倪明 课 时 : 4·1 教学目标  :阅读"文章选读(一).(二)",了解长城的价值和长城文化的内 涵:对文章内容能作深层次理解,会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重点 :了解长城的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比较作者观点的异同.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自读选文. 教学 ...

  • [说"屏"]教案设计(网友来稿)
  • 张雅涓 教学目的: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对屏的感情. 2 体会本文生动富有文采的说明语言 . 3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工 ...

  • [陈焕生上城]教案(网友来稿)
  • 唐山十中 李冬梅教学目标:1.分析陈焕生这一人物形象: 2.领悟这篇小说的主题: 3.欣赏这篇小说出色的细节描写.教学重点:如何理解陈焕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阿Q精神.教学难点:陈焕生身上既有进取心又有落后面,这二者是如何统一起来的.教学过程:一. 布置预习1. 通读全文,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喷嚏( ) ...

  • 鲁教版四上语文园地7
  • <语文园地七>--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网友来稿)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语文教案 → <语文园地七>--写自己或别人成长的故事(网友来稿) 2008-11-03 肖海璇 [学习目标] 1.围绕"成长的故事"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态 ...

  • [关于"相"作代词还是副词的通讯]的通讯(网友来稿)
  • 西华师范大学遂宁初等教育学院 翟玉泉 蒋老师,您好! 就您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2005-01-26的文章<关于"相"作代词还是副词的通讯>,我想有这样几个问题需要说明: 一.争论的焦点是:判断词性的标准."会不相从许"的"相&quo ...

  • 生死隔绝情悠悠--苏轼[江城子]赏析(网友来稿)
  • 周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时熙宁八年(1075年)正月二十日,苏轼刚到密州任知州.王弗,四川青神县乡贡进士王方之 ...

  • 生命的旋律--我教[夏天的旋律](网友来稿)
  • 武汉市45中学 余云生 杨德祥<夏天的旋律>,以火的热情,以跳跃的旋律,写出了大自然百般的红紫和鲜丽!夏天的旋律是青春的旋律,是生命的旋律.夏天是一首歌,一首生命之歌!读完全文,教完课文,学生们让我明白,人生如夏,它是那样的短暂,是那样的热烈,是那样的鲜美!<夏天的旋律>分立 ...

  • [七步诗]与[反七步诗](网友来稿)
  • 徐昌才 曹植以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百闻名于世,人们常赞他"思若有神"."援牍如口诵".南朝大名鼎鼎.自命不凡的谢灵运,对曹植(字子建)佩服得五体投地,曾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可见子建在后人心中的高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