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身世小考

孔子身世小考

摘要:从先秦的史籍看,对于能够证明孔子的身世的记载很难考证。而关于详细的孔子出身之说,多是后世弟子尊贤溢美之词。本篇着力从孔子的父系传承、母系来源、婚姻制度几个方面考证,试图说明孔子的身世不明确,还这一命题以历史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孔子身世,叔梁纥,颜征在,古代婚姻制度

根据先秦史籍,对于孔子出身的记载并不确切。现今关于孔子身世的说法多不可信,其目的亦出于多方面,或有王肃者伪托圣言贵德弘道;或有儒家后学者为尊者讳托言溢美之辞;当世所传关于孔子之父为叔梁纥,孔子之母为颜征在,以及关于此二人之婚姻多有疑点,逐一考证,以辨其祥。

一、关于叔梁纥与孔母颜征在的考证。

《史记·孔子世家》认为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公族,其生父为叔粱纥,“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粱纥。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1】对于关于《孔子世家》对孔子生父的认定,清人崔述以为,“按此文或有所本,未敢决其必不然。然《史记》之诬者十七八,而此文又不见他经传,亦未敢决其必然。”【2】吾采崔述之说。

关于陬叔纥与宋国公族的传承关系,按《家语·本姓解》所云:宋缗公之长子名曰弗父何,为孔子第十世祖。缗公死后,其弟炀公即位。缗公次子鲋祀弑炀公而以国授弗父何,弗父何不肯,鲋祀乃自立,是为宋厉公。此事载于《左传》昭公七年:“弗父何以有宋

而授厉公”。弗父何之孙曰正考父,是宋国很有声望的卿大夫,连续辅佐戴公、武公和宣公。正考父之子曰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因与世卿华氏有隙被杀,其子木金父逃至鲁国安身。木金父之孙任鲁国臧孙氏采地防邑之宰,称作防叔。防叔之孙就是叔梁纥。按照崔述所考,“陬叔以前见于《春秋》传者,仅弗父何、正考父、孔父嘉三世,见于《史记·世家》者,仅防叔、伯夏二世,此外皆不见于传记。《史记》之言余犹不敢尽信,况《史记》之所不言者

乎,······《家语》一书本后人所伪撰,其文皆采之于他书而增损改易以饰之。······故今不见于经传而但见于《家语》者概不敢录。”

【3】

《左传》中对陬叔纥与宋国公族的传承关系的记载,似乎较有说服力。根据《左传·昭公七年》的记载,孟僖子曾对其大夫说过:“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僖子对于孔子为宋国公族之后是极为肯定的。而且孟仲氏对陬叔纥也多有关注,对于襄公十年陬叔纥在战斗中的表现,孟献子曾称赞说:“《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孟仲氏之言,可谓孔子出身为宋国公族之后的一个有力证据。但其前提必须是叔梁纥为其生父。

叔梁纥在《左传》中作陬叔纥,以身体强壮作战勇猛见于经传,陬叔纥曾于鲁襄公十年和鲁襄公十七年先后两次参加作战,但于其时其年纪无证可考。《周礼正义》中孔颖达言及王肃所作《家语》中曾云:“叔梁纥年逾七十无妻”,【4】但此言于今本《孔子家语》中未见。《孔子家语》为三国魏王肃伪作之书,关于孔子出身言辞冗长。关于孔子之母“颜氏”,首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其名“徵在”在《礼记·檀弓》中首见于郑玄之注,并有关于孔母死后与其父合葬的记载:“孔子母死,乃殡于五父之衙,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父之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5】

二、关于叔梁纥与颜征在婚姻关系的考证

对于叔梁纥与颜氏之女的结合,根据《礼记·檀弓》中孔颖达的疏正云:“按《家语》云,叔梁纥年逾七十无妻,颜父有三女。颜父谓其三女曰:‘陬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年逾七十。谁能与之为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6】此无疑为孔颖达采《孔子家语》之说。按照今本《孔子家语》记载,比孔颍达之说略加详尽。《家语·本姓解》云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谓其三女曰······遂以妻之。”【7】虽有出入,大同小异。崔述认为:“《家语·本姓解》云:‘叔梁纥娶于鲁之施氏,生女九人,无男。其妾生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颜氏问三女云云。’按孔子之母名见于《戴记·檀弓》篇,其称为颜氏女则本之于《史记·孔子

世家》,然他经传初未有言者也。《檀弓》、《世家》之谬不可累举,此文其可信乎?至于所载颜父之言,浅陋鄙俗,不复成语,便览《春秋》传中亦从未有因长疑婚,与女商婿者。其事其言皆非当日之所宜有,其为臆撰无疑。”【8】

《礼记·檀弓》记载孔母离世,孔子欲将父母合葬,却不知其墓。《周礼正义》中郑玄对于这件事的解释是:“孔子之父陬叔梁纥与颜氏之女徵在野合而生孔子,徵在耻焉不告。”其情似于当世之际,有所不合。春秋之际,主张“娶妻避其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然于婚姻记载中,蒸报婚作为一种婚姻制度也屡见不鲜。【9】《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卫宣公蒸于夷姜,生急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娶之,生寿及朔。”《左转·闵公二年》载:“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蒸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秦穆夫人。”所以章炳麟说“春秋之世,戕杀蒸报不以为忌。”【10】孔颖达的疏正解释说:“纥者七十之男始娶徵在烁然不能偹礼,亦名野合。又徵在幼少之女而嫁七十之夫,是以羞惭不能告子。”【11】一夫多妻在当世时,是比较常见的婚姻形式,对于嫡妻之外的媵、妾之属定然无法全部按照《仪礼·士昏礼》和《礼记·昏义》所记载的约定俗成的一套礼仪进行婚姻行为,所以这种“野合”虽于礼不合,断然不至于孔母“耻焉不告”。以“老夫少妻”之说引以为耻,则更增附会之感。郑氏之解,或有本于《孔子世家》之言,而孔颖达之疏,则愈显牵强。所以,孔母不告于孔子其父墓葬之处,或有隐衷,后世不详而已。后世之说,多有隐晦

兼有为圣人溢美之嫌,皆不敢轻信取之。

三、关于孔子出身疑点的一些间接证据

在《论语》的《公冶长》和《先进》两篇中,孔子两次提到“以其兄之子”妻南容,可知孔子确有一兄。孔子字仲尼,推测其在同辈中排行第二,也可为其有兄之凭据之一。孔子之兄,于经传无可考证,只《孔子家语·本姓解》中记载孔父“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12】《孔子家语》乃伪作之书,其说不取。然孔子乃大成至圣之先师,一生秉承“入则孝,出则悌”之为人准则,何以诸多言辞中及其兄长却未置一词?若《礼记》、《孟子》儒学后辈之书于此事只字未提,那么至司马迁作《史记》之时,此事已时过境迁,断然不可考。太史公都未知之事,三国魏的王肃焉能知之? 在一些零星史料中,我们似乎也可以发掘出关于孔子身世的疑点。对于阳虎对少年孔子的蔑视,我们通常从阳虎的跋扈欺人去解释,是不是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鲁国的执政之卿季武子举办了一次招待士的宴会。孔子若是以其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的身份,应该能够获得参加宴会的资格。《史记》上说:“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13】这是初次言及阳虎。阳虎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鲁哀公三年,见于《孔子世家》。叔梁纥最后一次出现于鲁襄公十七年见于《左传》,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叔梁纥的卒年不可考,按《史记》之说:“丘生而叔梁纥死”【14】,而《孔子家语》云:“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于防”【15】,伪作之书不可取

信。阳虎作为季氏之家臣,在年代上应该与叔梁纥相识甚至有旧,焉有将孔子拒之门外之理?况阳虎以季孙氏家臣之身,毫无雄厚家底与政治背景,却能够跻身鲁国卿大夫行列,从而指挥三桓,执政鲁国,开鲁国“陪臣执国政”的先河,显然并非池中之物,不似毫无缘由为难孔子的宵小之辈。根据《论语》中阳虎与孔子言:“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可见其并非平庸之才。是否阳虎对叔梁纥与颜氏之女的婚姻关系,甚至对孔子与叔梁纥的血缘关系有所隐晦,才最终导致阳虎将孔子拒之于“飨士”的门外?似有诸多疑惑,却是难以考辨。

关于孔子的身世多系后人伪作,其目的亦出于多方面;或有王肃《孔子家语》者伪托圣言贵德弘道;或有儒家后学《礼记·檀弓》者为尊者讳托言溢美之辞;不经推敲不可尽信,今略以考求,多有疏漏,难免贻笑于方家之口。

注:

【1】《史记》,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21页。

【2】《洙泗考信录》,崔述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卷一。

【3】《洙泗考信录》,崔述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卷一。

【4】《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版,卷六。

【5】《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版,卷六。

【6】《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版,卷六。

【7】《孔子家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300-301页。

【8】《洙泗考信录》,崔述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卷一。

【9】蒸:是指父亲兄长死后,儿子或者弟弟可以收娶庶母或者寡嫂。报:是指儿子或者弟弟死后,父亲或者兄长可以收娶儿媳或者弟媳。《小雅》曰:上淫曰篜,下淫曰报。

【10】《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俱分进化论》三联书店,1977年版。

【11】《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版,卷六。

【12】《孔子家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300页。

【13】《史记》,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21页。

【14】《史记》,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21页。

【15】《孔子家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301页

参考资料:

《春秋左氏传》, 中华书局,杨伯峻编著

《史记》,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

《孔子家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洙泗考信录》,崔述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版。

孔子身世小考

摘要:从先秦的史籍看,对于能够证明孔子的身世的记载很难考证。而关于详细的孔子出身之说,多是后世弟子尊贤溢美之词。本篇着力从孔子的父系传承、母系来源、婚姻制度几个方面考证,试图说明孔子的身世不明确,还这一命题以历史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孔子身世,叔梁纥,颜征在,古代婚姻制度

根据先秦史籍,对于孔子出身的记载并不确切。现今关于孔子身世的说法多不可信,其目的亦出于多方面,或有王肃者伪托圣言贵德弘道;或有儒家后学者为尊者讳托言溢美之辞;当世所传关于孔子之父为叔梁纥,孔子之母为颜征在,以及关于此二人之婚姻多有疑点,逐一考证,以辨其祥。

一、关于叔梁纥与孔母颜征在的考证。

《史记·孔子世家》认为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公族,其生父为叔粱纥,“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粱纥。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1】对于关于《孔子世家》对孔子生父的认定,清人崔述以为,“按此文或有所本,未敢决其必不然。然《史记》之诬者十七八,而此文又不见他经传,亦未敢决其必然。”【2】吾采崔述之说。

关于陬叔纥与宋国公族的传承关系,按《家语·本姓解》所云:宋缗公之长子名曰弗父何,为孔子第十世祖。缗公死后,其弟炀公即位。缗公次子鲋祀弑炀公而以国授弗父何,弗父何不肯,鲋祀乃自立,是为宋厉公。此事载于《左传》昭公七年:“弗父何以有宋

而授厉公”。弗父何之孙曰正考父,是宋国很有声望的卿大夫,连续辅佐戴公、武公和宣公。正考父之子曰孔父嘉为宋国大司马,因与世卿华氏有隙被杀,其子木金父逃至鲁国安身。木金父之孙任鲁国臧孙氏采地防邑之宰,称作防叔。防叔之孙就是叔梁纥。按照崔述所考,“陬叔以前见于《春秋》传者,仅弗父何、正考父、孔父嘉三世,见于《史记·世家》者,仅防叔、伯夏二世,此外皆不见于传记。《史记》之言余犹不敢尽信,况《史记》之所不言者

乎,······《家语》一书本后人所伪撰,其文皆采之于他书而增损改易以饰之。······故今不见于经传而但见于《家语》者概不敢录。”

【3】

《左传》中对陬叔纥与宋国公族的传承关系的记载,似乎较有说服力。根据《左传·昭公七年》的记载,孟僖子曾对其大夫说过:“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灭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兹益共。故其鼎铭云:‘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孙纥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今其将在孔丘乎?”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作为鲁国三桓之一的孟僖子对于孔子为宋国公族之后是极为肯定的。而且孟仲氏对陬叔纥也多有关注,对于襄公十年陬叔纥在战斗中的表现,孟献子曾称赞说:“《诗》所谓‘有力如虎’者也。” 孟仲氏之言,可谓孔子出身为宋国公族之后的一个有力证据。但其前提必须是叔梁纥为其生父。

叔梁纥在《左传》中作陬叔纥,以身体强壮作战勇猛见于经传,陬叔纥曾于鲁襄公十年和鲁襄公十七年先后两次参加作战,但于其时其年纪无证可考。《周礼正义》中孔颖达言及王肃所作《家语》中曾云:“叔梁纥年逾七十无妻”,【4】但此言于今本《孔子家语》中未见。《孔子家语》为三国魏王肃伪作之书,关于孔子出身言辞冗长。关于孔子之母“颜氏”,首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其名“徵在”在《礼记·檀弓》中首见于郑玄之注,并有关于孔母死后与其父合葬的记载:“孔子母死,乃殡于五父之衙,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父之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5】

二、关于叔梁纥与颜征在婚姻关系的考证

对于叔梁纥与颜氏之女的结合,根据《礼记·檀弓》中孔颖达的疏正云:“按《家语》云,叔梁纥年逾七十无妻,颜父有三女。颜父谓其三女曰:‘陬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年逾七十。谁能与之为妻?’二女莫对。徵在进曰:‘从父所制,将何问焉?’父曰:‘即尔能矣。’遂以妻之。”【6】此无疑为孔颖达采《孔子家语》之说。按照今本《孔子家语》记载,比孔颍达之说略加详尽。《家语·本姓解》云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女,其小曰徵在。颜父谓其三女曰······遂以妻之。”【7】虽有出入,大同小异。崔述认为:“《家语·本姓解》云:‘叔梁纥娶于鲁之施氏,生女九人,无男。其妾生孟皮,病足,乃求婚于颜氏,颜氏问三女云云。’按孔子之母名见于《戴记·檀弓》篇,其称为颜氏女则本之于《史记·孔子

世家》,然他经传初未有言者也。《檀弓》、《世家》之谬不可累举,此文其可信乎?至于所载颜父之言,浅陋鄙俗,不复成语,便览《春秋》传中亦从未有因长疑婚,与女商婿者。其事其言皆非当日之所宜有,其为臆撰无疑。”【8】

《礼记·檀弓》记载孔母离世,孔子欲将父母合葬,却不知其墓。《周礼正义》中郑玄对于这件事的解释是:“孔子之父陬叔梁纥与颜氏之女徵在野合而生孔子,徵在耻焉不告。”其情似于当世之际,有所不合。春秋之际,主张“娶妻避其同姓”,“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然于婚姻记载中,蒸报婚作为一种婚姻制度也屡见不鲜。【9】《左传·桓公十六年》记载:“卫宣公蒸于夷姜,生急子,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娶之,生寿及朔。”《左转·闵公二年》载:“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齐人使昭伯蒸于宣姜。不可,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秦穆夫人。”所以章炳麟说“春秋之世,戕杀蒸报不以为忌。”【10】孔颖达的疏正解释说:“纥者七十之男始娶徵在烁然不能偹礼,亦名野合。又徵在幼少之女而嫁七十之夫,是以羞惭不能告子。”【11】一夫多妻在当世时,是比较常见的婚姻形式,对于嫡妻之外的媵、妾之属定然无法全部按照《仪礼·士昏礼》和《礼记·昏义》所记载的约定俗成的一套礼仪进行婚姻行为,所以这种“野合”虽于礼不合,断然不至于孔母“耻焉不告”。以“老夫少妻”之说引以为耻,则更增附会之感。郑氏之解,或有本于《孔子世家》之言,而孔颖达之疏,则愈显牵强。所以,孔母不告于孔子其父墓葬之处,或有隐衷,后世不详而已。后世之说,多有隐晦

兼有为圣人溢美之嫌,皆不敢轻信取之。

三、关于孔子出身疑点的一些间接证据

在《论语》的《公冶长》和《先进》两篇中,孔子两次提到“以其兄之子”妻南容,可知孔子确有一兄。孔子字仲尼,推测其在同辈中排行第二,也可为其有兄之凭据之一。孔子之兄,于经传无可考证,只《孔子家语·本姓解》中记载孔父“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12】《孔子家语》乃伪作之书,其说不取。然孔子乃大成至圣之先师,一生秉承“入则孝,出则悌”之为人准则,何以诸多言辞中及其兄长却未置一词?若《礼记》、《孟子》儒学后辈之书于此事只字未提,那么至司马迁作《史记》之时,此事已时过境迁,断然不可考。太史公都未知之事,三国魏的王肃焉能知之? 在一些零星史料中,我们似乎也可以发掘出关于孔子身世的疑点。对于阳虎对少年孔子的蔑视,我们通常从阳虎的跋扈欺人去解释,是不是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鲁国的执政之卿季武子举办了一次招待士的宴会。孔子若是以其父叔梁纥曾任“陬邑大夫”的身份,应该能够获得参加宴会的资格。《史记》上说:“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13】这是初次言及阳虎。阳虎最后一次出现是在鲁哀公三年,见于《孔子世家》。叔梁纥最后一次出现于鲁襄公十七年见于《左传》,孔子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叔梁纥的卒年不可考,按《史记》之说:“丘生而叔梁纥死”【14】,而《孔子家语》云:“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于防”【15】,伪作之书不可取

信。阳虎作为季氏之家臣,在年代上应该与叔梁纥相识甚至有旧,焉有将孔子拒之门外之理?况阳虎以季孙氏家臣之身,毫无雄厚家底与政治背景,却能够跻身鲁国卿大夫行列,从而指挥三桓,执政鲁国,开鲁国“陪臣执国政”的先河,显然并非池中之物,不似毫无缘由为难孔子的宵小之辈。根据《论语》中阳虎与孔子言:“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可见其并非平庸之才。是否阳虎对叔梁纥与颜氏之女的婚姻关系,甚至对孔子与叔梁纥的血缘关系有所隐晦,才最终导致阳虎将孔子拒之于“飨士”的门外?似有诸多疑惑,却是难以考辨。

关于孔子的身世多系后人伪作,其目的亦出于多方面;或有王肃《孔子家语》者伪托圣言贵德弘道;或有儒家后学《礼记·檀弓》者为尊者讳托言溢美之辞;不经推敲不可尽信,今略以考求,多有疏漏,难免贻笑于方家之口。

注:

【1】《史记》,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21页。

【2】《洙泗考信录》,崔述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卷一。

【3】《洙泗考信录》,崔述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卷一。

【4】《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版,卷六。

【5】《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版,卷六。

【6】《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版,卷六。

【7】《孔子家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300-301页。

【8】《洙泗考信录》,崔述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卷一。

【9】蒸:是指父亲兄长死后,儿子或者弟弟可以收娶庶母或者寡嫂。报:是指儿子或者弟弟死后,父亲或者兄长可以收娶儿媳或者弟媳。《小雅》曰:上淫曰篜,下淫曰报。

【10】《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俱分进化论》三联书店,1977年版。

【11】《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中华书局影印版,卷六。

【12】《孔子家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300页。

【13】《史记》,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21页。

【14】《史记》,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21页。

【15】《孔子家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301页

参考资料:

《春秋左氏传》, 中华书局,杨伯峻编著

《史记》,延边人民出版社出版

《孔子家语》,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年版

《洙泗考信录》,崔述著,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

《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版。


相关内容

  • 小考常见的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
  • - 1 - - 2 - - 3 - - 4 - 冰天雪地发牢骚--冷言冷语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竹篮打水--一场空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孔夫 ...

  • 孔子七十二弟子,三冉踪迹今可寻
  • 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世界文化巨人,更是齐鲁文化的开山之祖.鲁西南文化的骄傲.人们崇尚儒家文化,更崇尚孔子,把他看作古代的圣贤. 孔子是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更是个教育家.他晚年专心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材.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这七十二人中,就有冉耕.耕雍和冉求,这三人同姓, ...

  • 何新孔子传
  • 何新 孔子新传 总目录 孔子新传 何 新 著 目 录 序1 (一) 孔子的出身 1.生年 2.家世 3.祖父与父亲 4.野合所生下的私生子 5.孤儿与弃子 6.关于"五父之衢" 7.孔颜二族之间的关系 8.惊世骇俗之举 9.孔子的少年理想 10."尼丘"的涵义 ...

  •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合集)
  • 中华民族文化荟萃大全 中华传统文化与民族性格特征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趣话系列大全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商帮 中国历史上千古不变的九大定律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王岳川) 中国人的两大致命缺点 三糊涂: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集体趴下的 三糊涂: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心理学分析 百家姓家训撷英 美文自读:中国关系论(戎 ...

  • 高一语文登高抒怀类诗词鉴赏
  • 登高抒怀类诗词鉴赏 知识目标:通过一类诗词的归纳学习,让学生掌握登高类诗词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会对登高类诗词的鉴赏 情感目标:充分领悟诗词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生命与人生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登高与文学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深思 将登高与文学联系起来,始于孔子.孔子曰"君 ...

  • 初二暑假作业单
  • 初二上学期暑假作业 (2013 年 7 月 22 日--8 月 28 日) 日期 7 月 22 日 7 月 23 日 7 月 24 日 7 月 25 日 7 月 26 日 作业 1.背诵<出师表>2.小考,练字内容为内容为<江城子-密州出猎> :3.阅读名著<水浒传&g ...

  • 中国史研究百期总目
  • 1979年第1期(总1期) 毛泽东同志给郭沫若同志的信(手迹) 有关<易经>的信 郭沫若 治史遗简及晋长沙王刈卒年考 陈垣 批判封建主义,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不懈 本刊评论员 "四人帮"神化秦始皇驳议 周年昌.李祖德.谢桂华 清官海瑞 刘重日.曹贵林 论农民的皇权主 ...

  • 关于孔子课外文言文
  • 孔子精神之于我们作文 1.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周游列国) 2.树立理想而不懈奋斗(仁以为己任) 3.身处逆境而不断奋发 4.用思想征服世界 5.安贫乐道(颜回事) 6.兼济天下的胸怀 7.勤学.乐学(发愤忘食)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 ...

  • 小学2013--2014小学毕业班备考方案
  • 长坪乡完小2015--2016年度小考 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保证我校2015--2016年度小考备考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坚决完成乡教管中心下达的小考任务,切实做好2015--2016年度小考备考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订2015--2016年度小考备考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