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不合理的期望毁了组织变革

作者:李海燕

中外管理 2012年02期

  我们知道,对员工预期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也体现了人力资源从业者对自己业务的掌控水准,更彰显本企业的管理文化。住往人力资源经理们习惯于在招聘、培训、薪酬、激励,及员工发展等几个模块的日常工作中寻找答案。而这里和大家要分享的是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对员工“坦诚沟通”的管理。

  组织变革是一项影响所有员工的事件,我们常常听说哪个企业换了老总,由此带来公司内人心惶惶,小道消息横飞,让正常业务颇受影响。然而,令人很不解的是,这种现象往往会被认为很正常,包括人力资源部门,同样会陷入惶惑之中。

  有效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沟通

  2009年,一家美资企业被日本财团收购,整个亚太业务在不知不觉中更换业务主管。而亚洲各国的分公司老总对此事情只是略知一二,这时候在各个分公司中,上至各级经理,下至一线员工,都在纷纷议论:经理层的办公室什么时候会出现日本人?

  考虑到日企普遍比美资企业的薪酬水平低,员工们都在担心薪资会不会下调,或者什么时候会下调。更有甚者,一些有民族情绪的员工为此准备离职。总之,近一个月的时间,没人安心工作,仿佛一天之间企业就进入了深渊。亚太区人力资源部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马上采取补救措施,包括发表声明:“一年之内,组织人员不变、正常业务不变、薪酬不变”等等。同时,又邀请日方的高层到各个分公司走访,平定人们的不安。亡羊补牢之后,这家公司才算勉强过了这一关。

  在这个典型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组织调整信息的封闭和滞后的沟通,会对企业造成伤害。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和员工分享涉及到其个人利益的信息,往往能够避免大量不必要的损失。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民营企业,在短短的一年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组织调整。这家公司倒是很注意事前的沟通:在总经理的主持下,根据企业战略、业务特点,以及重新规划的组织职能,与管理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酝酿。

  应该说,这次调整是透明和公开的。但是,却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业务骨干,认为这次调整将凸显业务的重要性,自然在职级和薪酬方面也有大的提升,这也是高层管理者在沟通过程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但是,高层管理者并没有预估到中层管理人员对这次调整的高期望值。虽然进行了事前的内部测试,但组织能够提供的资源远远小于中层管理人员的要求。结果怨声载道,一时间公司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市场又突然急转直下,业务严重下滑,引起董事会层面的不满,最终造成总经理出走。

  为什么充分沟通之后也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呢?不难理解,其中没有明确的规则或确定的暗示,不断提高了下级的预期。而此时,高层及人力资源方面没有给予预警,造成“赶鸭子上架”的局面,遭到极大反弹。这也是民营企业中缺少战略策划和组织策划的常见现象。

  那么,如何做好组织调整中的员工预期管理呢?

  做好员工的预期管理

  人力资源部门其实是组织变革重要的润滑剂,在以下几个方面事先制定规则并督促管理层执行,人力资源工作者能帮助企业更顺利地度过转型期。

  首先,高层管理人员必须高度一致。如果高管中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往往会造成下属信息混乱,把一次正常的业务调整,演变成一场政治斗争。比如:在上述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中,财务总经理总是强调:“财务人员的职级必须高于其他现在同级的经理,因为可以没有其他经理,不能没有财务经理,这是公司法规定的。”事实证明,其实可以没有那些财务经理,只需要财务主管就可以了。

  其次,必须明确组织调整的前提和目标。让员工了解调整的目的和调整后对职能和人员的要求。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多数员工会认为,企业在发展中的调整,只能是升官发财,不能降职降薪。员工不会去关心调整是为什么,更关心的是能给我带来什么。员工们总是殷切盼望那个机会,但却不明白那个机会后面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这就要求组织必须明确调整的前提和目标。

  第三,更多的与员工沟通其岗位要求与公司战略发展的关系。往往有这样一个现象,组织战略是几个人定下来的,而在与员工交流时,对战略部署的沟通常常不充分或者不屑告诉低层级的员工。这会造成员工的猜疑心理和旁观心态。即使组织调整完毕,所设计的职能和功能也不会顺畅体现,会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甚至导致失败。

  第四,人力资源部门要充分了解组织调整中,涉及员工利益方面的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宣传。尽快占领宣传阵地,否则,一旦谣言传开,往往就会变成:“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局面。

  第五,在确定组织变动后,动作一定要快。否则,一个表现出没有信心的调整结果,会让员工首先失去信心。到时候,更多的是抱怨,高层管理人员会处于被动局面。

  第六,严格组织调整中的人事纪律。很多企业忘记了在调整中需要关注的一些细节,比如:人员冻结、快速调动、严格人事纪律等等。企业是一个小的社会,组织调整中,人情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经理们严守原则,任何一例徇私舞弊都会引起一片声讨和不信任。

  在组织调整后,要及时对调整后的组织进行诊断和跟踪,任何一个战略设计都不会是完美的,特别是涉及到人员的时候,人力资源经理们和高层管理者要时刻关注组织调整后所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更是对人力资源经理工作能力的严峻考验。

作者介绍:李海燕,资深人力资源专家

作者:李海燕

中外管理 2012年02期

  我们知道,对员工预期的管理水平,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也体现了人力资源从业者对自己业务的掌控水准,更彰显本企业的管理文化。住往人力资源经理们习惯于在招聘、培训、薪酬、激励,及员工发展等几个模块的日常工作中寻找答案。而这里和大家要分享的是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对员工“坦诚沟通”的管理。

  组织变革是一项影响所有员工的事件,我们常常听说哪个企业换了老总,由此带来公司内人心惶惶,小道消息横飞,让正常业务颇受影响。然而,令人很不解的是,这种现象往往会被认为很正常,包括人力资源部门,同样会陷入惶惑之中。

  有效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沟通

  2009年,一家美资企业被日本财团收购,整个亚太业务在不知不觉中更换业务主管。而亚洲各国的分公司老总对此事情只是略知一二,这时候在各个分公司中,上至各级经理,下至一线员工,都在纷纷议论:经理层的办公室什么时候会出现日本人?

  考虑到日企普遍比美资企业的薪酬水平低,员工们都在担心薪资会不会下调,或者什么时候会下调。更有甚者,一些有民族情绪的员工为此准备离职。总之,近一个月的时间,没人安心工作,仿佛一天之间企业就进入了深渊。亚太区人力资源部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马上采取补救措施,包括发表声明:“一年之内,组织人员不变、正常业务不变、薪酬不变”等等。同时,又邀请日方的高层到各个分公司走访,平定人们的不安。亡羊补牢之后,这家公司才算勉强过了这一关。

  在这个典型的案例中,我们会发现,组织调整信息的封闭和滞后的沟通,会对企业造成伤害。在组织变革的过程中,和员工分享涉及到其个人利益的信息,往往能够避免大量不必要的损失。

  还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民营企业,在短短的一年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组织调整。这家公司倒是很注意事前的沟通:在总经理的主持下,根据企业战略、业务特点,以及重新规划的组织职能,与管理人员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进行了长达半年的酝酿。

  应该说,这次调整是透明和公开的。但是,却导致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中层管理人员,尤其是业务骨干,认为这次调整将凸显业务的重要性,自然在职级和薪酬方面也有大的提升,这也是高层管理者在沟通过程中透露出来的信息。

  但是,高层管理者并没有预估到中层管理人员对这次调整的高期望值。虽然进行了事前的内部测试,但组织能够提供的资源远远小于中层管理人员的要求。结果怨声载道,一时间公司管理处于混乱状态,市场又突然急转直下,业务严重下滑,引起董事会层面的不满,最终造成总经理出走。

  为什么充分沟通之后也出现这么大的问题呢?不难理解,其中没有明确的规则或确定的暗示,不断提高了下级的预期。而此时,高层及人力资源方面没有给予预警,造成“赶鸭子上架”的局面,遭到极大反弹。这也是民营企业中缺少战略策划和组织策划的常见现象。

  那么,如何做好组织调整中的员工预期管理呢?

  做好员工的预期管理

  人力资源部门其实是组织变革重要的润滑剂,在以下几个方面事先制定规则并督促管理层执行,人力资源工作者能帮助企业更顺利地度过转型期。

  首先,高层管理人员必须高度一致。如果高管中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往往会造成下属信息混乱,把一次正常的业务调整,演变成一场政治斗争。比如:在上述民营企业的组织变革中,财务总经理总是强调:“财务人员的职级必须高于其他现在同级的经理,因为可以没有其他经理,不能没有财务经理,这是公司法规定的。”事实证明,其实可以没有那些财务经理,只需要财务主管就可以了。

  其次,必须明确组织调整的前提和目标。让员工了解调整的目的和调整后对职能和人员的要求。因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多数员工会认为,企业在发展中的调整,只能是升官发财,不能降职降薪。员工不会去关心调整是为什么,更关心的是能给我带来什么。员工们总是殷切盼望那个机会,但却不明白那个机会后面所需要承担的责任。这就要求组织必须明确调整的前提和目标。

  第三,更多的与员工沟通其岗位要求与公司战略发展的关系。往往有这样一个现象,组织战略是几个人定下来的,而在与员工交流时,对战略部署的沟通常常不充分或者不屑告诉低层级的员工。这会造成员工的猜疑心理和旁观心态。即使组织调整完毕,所设计的职能和功能也不会顺畅体现,会需要很长时间的磨合,甚至导致失败。

  第四,人力资源部门要充分了解组织调整中,涉及员工利益方面的事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宣传。尽快占领宣传阵地,否则,一旦谣言传开,往往就会变成:“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局面。

  第五,在确定组织变动后,动作一定要快。否则,一个表现出没有信心的调整结果,会让员工首先失去信心。到时候,更多的是抱怨,高层管理人员会处于被动局面。

  第六,严格组织调整中的人事纪律。很多企业忘记了在调整中需要关注的一些细节,比如:人员冻结、快速调动、严格人事纪律等等。企业是一个小的社会,组织调整中,人情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这就需要人力资源经理们严守原则,任何一例徇私舞弊都会引起一片声讨和不信任。

  在组织调整后,要及时对调整后的组织进行诊断和跟踪,任何一个战略设计都不会是完美的,特别是涉及到人员的时候,人力资源经理们和高层管理者要时刻关注组织调整后所产生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更是对人力资源经理工作能力的严峻考验。

作者介绍:李海燕,资深人力资源专家


相关内容

  • 沟通与组织变革
  • 好文共分享 沟通与组织变革 yaoming 2012-5-21 组织变革是企业管理的常态,在变革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如果不能尽快占领宣传阵地,就会让人心惶惶的谣言传开.谁也不愿意面对"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局面. 别让不合理的期望毁了组织变革 --援引某管理杂志 我们知道, ...

  • 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 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素质模型入库时间:2006 年 5 月 26 日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 项重要的职能:一方面,从事人力 资源管理工作的管理者,不但在行 政事务上,而且在企业战略制订. 执行上参与企业的管理: 另一方面,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已经细分为招 聘.选择和录用.人力资源开发. 薪酬体系 ...

  • 公共组织学重点
  • • 要点 组织的涵义 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 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 • 公共组织的涵义 (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 (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 (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 (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 (1)组织人员. (2 ...

  • 2016年电大组织行为学小抄拼音排版
  • A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M B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动的性格属于(意志型) 行为型理论包括(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霍桑试验) 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 ...

  • 管理学考试要点
  •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 管理与管理学 1. 识记: 1. 管理的概念: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 调相关资源的过程.(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管理过程和管理活动) 2. 管理的基本职能: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2. 领会: ...

  • 优秀员工该怎样培训
  • 优秀员工该怎样培训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企业实施变革很难,要提高变革成功率,就要在影响员工态度和管理行为的基本要素方面达成共识.通过考虑关于员工如何看待所处的环境,以及如何选择行动方式,就能够大大提高变革成功的几率. 要使员工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成为优秀员工,需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一个具有说 ...

  • 专升本管理学基础上课笔记
  • 管理学基础上课笔记 第一章 管理学与管理理论 识记 管理的概念: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事宜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的3)管理采用的基本措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活动4)管 ...

  • 伦理型领导探讨
  • 2006年第1期(总第128期) TH嗽l汀ICAL 理论探讨 lNⅥ巳STIGATl0N No.1,2006General.No.128 伦 理 型领 导 探 讨 范丽群,石金涛,周祖城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摘要:在组织道德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中,领导是极其重要的一个. ...

  • 质量管理与流程管理的异同
  • 质量管理与流程管理的异同 2009年11月10日 点击: 974 编辑: nestor 各种管理都是起源于一些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的成功实践,经过管理学家的提炼.升华,形成了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企业具体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当时所处的环境.管理方法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选择和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