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论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迎来了多极化的春天。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竞争、和平与博弈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世纪,国与国的交流与竞争在规则之下理性进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而单独存在,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撇开国际的一致行动,利用霸权长久的维持世界的秩序与国家私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多样化,互通有无,保持信息的沟通是国与国之间建立互信或是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基石。因此外交是基础。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起,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倡议者、支持者与执行者。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础,不管是今天还是过去或是将来都是中国外交的原则与基础。

万事万物都相互牵连,彼此之间有一个似与太极阴阳之间的转换。肢体上的平静,未必能过带来口角的休止,或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小国与大国、强国与弱国并非平等。军事欺压,经济掠夺,外交讹诈比比皆是。大国之间的外交更是复杂,在这种零和游戏之中唯有以国家利益为基础,权衡利弊,坚持原则,舍利求仁。才能够刚直而不倒,屹立于地球之上。

那么国际形式的发展对中国外交政策有什么影响呢?

中国人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各国发展外交,这是中国人一直都坚持的外交志向。在外交博弈中,特别是与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博弈中外交方式、目的与力量正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可以说世界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外交博弈是十一柄双刃剑,但是更多的还是趋于好的与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已崛起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但是由于经济利益渗透到全球的每一角落,外交博弈中往往受这种国家利益的考量或制约。但这改变不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

中国的和平崛起并非一个血腥与暴力的过程,而是一个平缓而又有利于世界的过程。这体现在,中国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并融入全球化之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火车头之一,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带领世界走出经济衰退,因为用用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军事上,中国一直实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基础上,不用军事讹诈或干涉别国内政。在意识形态上,中国没用输出中国式的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世界的发展不可逆转,经济将日益繁华,虽然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但这只是资本主义功利与过于自由化而放松监管的结果。世界的发展潮流,财富的膨胀,多级世界的形成趋势不可改变。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与工具。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无外乎是围绕国家利益而展开。这些利益包括经济利益,资源与能源安全供应、主权与领土完整,国

民尊严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融入全球化。中国也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自由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2008年中国贸易总量为2.1万亿美元,占4.3万亿美元GDP的40%,其中出口1.2万亿美元,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也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所以经济利益所触及到的地方,也是外交的活跃地带,贸易越活跃的地区,外交越是活跃,外交争端也越是激烈。2009年欧盟,美国,日本分别是中国的第一、二、三大贸易伙伴,也分别是中国的第一、二、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国制造行销这些国家的同时,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外交趋于解决这些贸易争端,在与主要的贸易伙伴的外交尤为活跃。因此中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头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关系将进一步加强。以往因为中国是贸易顺差国,在贸易摩擦而引起的外交争端处于弱势地位,但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的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无疑加剧了原本就不休的外交口角争端。但我认为虽然中国是顺差国,但在经济和外交上的话语权随金融危机的的爆发而得到加强,这是因为:一、由于国内经济的刺激计划,中国内需市场不断放大,发达国家需要一个稳步增长的市场,扩大对其出口,来应对金融危机,并解决后金融时代的问题。二、在金融危机中,由于内需市场扩大,进口增加,而国际经济后于中国经济复苏,中国出口减少,贸易顺差减少。金融危机催生的土豆效应(由于经济危机人们对于低档的必需物品地需求增加而减少价格更高的高档物品需求)是中国减少了对于发达国家的依赖,液稀释了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发达国家则需要中国的市场消费其中高档的产品。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拥有十三亿

人口的中国将催生一个更庞大的市场,在本世纪而二十年代或是三十年代的某一天势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高福利高成本人口老年化加快的西方国家将依赖于新兴市场。中国外交话语权与经济金融话语权将不断增加并可能主导世界自由贸易,成为经济超级强国。我期待这一天!由此看来,对于中长期的经济利益的外交,更趋向于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三、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在国际经济萧条的2009年仍以8.7%的GDP增长率带领世界走向复苏,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车头,这增加了中国外交场上的威望,社会主义式的有管理的市场经济优先于资本主义放松监管的自由经济而成为发展中国家讨论的焦点。中国经济制度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非凡的创新与制造能力而且也需要要一个稳定的能源与资源供应环境。能源与资源的安全供应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所以围绕以能源与资源安全供应为目的的外交战略是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化的倡导者与受益者,也掌控世界主要的海上通道,海外700多个军事据点掌控着世界安全生命线,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但其霸权也延续每一洲每大洋,中国的能源外交将长期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海湾是世界能源腹地,掌控世界40%的石油贸易。非洲是欧洲人传统的腹地,澳大利亚和巴西通过铁矿三巨头(必和必拓、必拓、淡水河谷)操纵全球80%的铁矿石贸易。为此中国要维护能源与资源供应安全需要展开巧妙的外交。金融危机为中国能源外交创造了一个天然的条件。中国利用雄厚的金融条件,利用外汇筹备挺进能源与资源腹地,为生命线创造安全。在石气

方面,在中东通过国有大型企业(中石油、中石化等)投资石油产业,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保持友好伙伴关系,与伊拉克、伊朗保持良好关系;投资中亚能源基地;通过援助形式增强与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贸易;通过以基建援助换资源的形式援助非洲,而非经济殖民式的掠夺,增加了在非洲的良好声望与影响力。形成中国海外能源贸易格局,金融危机强化了中国能源外交性格局,逐步建立起一个稳步的海外能源供应机制。对于矿产资源:影响国民经济命脉钢铁的铁矿石是中国对外资源安全的主要资源,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与消费国,也是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中国进口占全球铁矿石的贸易的一半,却没有定价权,铁矿石的供求与定价权掌握在三巨头手中,2009年以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失败告终的事件,宣告中国铁矿石的未来将长期掌控在别人手中。这考验中国人的外交智慧。

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一个国家最为核心的利益,超越经济利益,是民族尊严,中国人历史上不乏有另可做饿死鬼,也不可做亡国人的列子。台湾和西藏是核心利益。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国力的增强,并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完全同意指日可待。别国能插手台湾事务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少。中国人的外交尖刀将指向那损害我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地方。

发展是世界的时代主题。世界各国人们在为自己的国家民族进行着努力的探索。中国的和品崛起不以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尤为经济学家收得好:21世纪是中国认得世纪,中国的崛起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普遍的想象。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我们没有怀疑的是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一个影响全球的世界性大国或强国,世界与此同时将向多级转变。中国的声音

将遍及整个地球,中国人的外交方式将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各国人们在尊重的基础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论国际形势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引言:

20世纪90年代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迎来了多极化的春天。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21世纪是一个机遇与竞争、和平与博弈的世纪,同时也是一个较为成熟的世纪,国与国的交流与竞争在规则之下理性进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而单独存在,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撇开国际的一致行动,利用霸权长久的维持世界的秩序与国家私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多样化,互通有无,保持信息的沟通是国与国之间建立互信或是建立更紧密关系的基石。因此外交是基础。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起,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倡议者、支持者与执行者。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基础,不管是今天还是过去或是将来都是中国外交的原则与基础。

万事万物都相互牵连,彼此之间有一个似与太极阴阳之间的转换。肢体上的平静,未必能过带来口角的休止,或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小国与大国、强国与弱国并非平等。军事欺压,经济掠夺,外交讹诈比比皆是。大国之间的外交更是复杂,在这种零和游戏之中唯有以国家利益为基础,权衡利弊,坚持原则,舍利求仁。才能够刚直而不倒,屹立于地球之上。

那么国际形式的发展对中国外交政策有什么影响呢?

中国人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各国发展外交,这是中国人一直都坚持的外交志向。在外交博弈中,特别是与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博弈中外交方式、目的与力量正发生着悄然的改变。可以说世界的发展对于中国的外交博弈是十一柄双刃剑,但是更多的还是趋于好的与我们有利的方向发展。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已崛起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加,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参与者,但是由于经济利益渗透到全球的每一角落,外交博弈中往往受这种国家利益的考量或制约。但这改变不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

中国的和平崛起并非一个血腥与暴力的过程,而是一个平缓而又有利于世界的过程。这体现在,中国经济上实行市场经济制度并融入全球化之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火车头之一,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超过50%,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带领世界走出经济衰退,因为用用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在军事上,中国一直实行的是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基础上,不用军事讹诈或干涉别国内政。在意识形态上,中国没用输出中国式的特色社会主义。

当今世界的发展不可逆转,经济将日益繁华,虽然金融危机重创了世界经济。但这只是资本主义功利与过于自由化而放松监管的结果。世界的发展潮流,财富的膨胀,多级世界的形成趋势不可改变。外交是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手段与工具。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无外乎是围绕国家利益而展开。这些利益包括经济利益,资源与能源安全供应、主权与领土完整,国

民尊严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融入全球化。中国也在经济全球化中受益。自由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2008年中国贸易总量为2.1万亿美元,占4.3万亿美元GDP的40%,其中出口1.2万亿美元,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也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所以经济利益所触及到的地方,也是外交的活跃地带,贸易越活跃的地区,外交越是活跃,外交争端也越是激烈。2009年欧盟,美国,日本分别是中国的第一、二、三大贸易伙伴,也分别是中国的第一、二、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国制造行销这些国家的同时,贸易摩擦不断发生,外交趋于解决这些贸易争端,在与主要的贸易伙伴的外交尤为活跃。因此中欧关系、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头戏,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关系将进一步加强。以往因为中国是贸易顺差国,在贸易摩擦而引起的外交争端处于弱势地位,但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的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无疑加剧了原本就不休的外交口角争端。但我认为虽然中国是顺差国,但在经济和外交上的话语权随金融危机的的爆发而得到加强,这是因为:一、由于国内经济的刺激计划,中国内需市场不断放大,发达国家需要一个稳步增长的市场,扩大对其出口,来应对金融危机,并解决后金融时代的问题。二、在金融危机中,由于内需市场扩大,进口增加,而国际经济后于中国经济复苏,中国出口减少,贸易顺差减少。金融危机催生的土豆效应(由于经济危机人们对于低档的必需物品地需求增加而减少价格更高的高档物品需求)是中国减少了对于发达国家的依赖,液稀释了抬头的贸易保护主义。而发达国家则需要中国的市场消费其中高档的产品。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主要经济体,拥有十三亿

人口的中国将催生一个更庞大的市场,在本世纪而二十年代或是三十年代的某一天势必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高福利高成本人口老年化加快的西方国家将依赖于新兴市场。中国外交话语权与经济金融话语权将不断增加并可能主导世界自由贸易,成为经济超级强国。我期待这一天!由此看来,对于中长期的经济利益的外交,更趋向于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三、中国率先走出金融危机,在国际经济萧条的2009年仍以8.7%的GDP增长率带领世界走向复苏,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车头,这增加了中国外交场上的威望,社会主义式的有管理的市场经济优先于资本主义放松监管的自由经济而成为发展中国家讨论的焦点。中国经济制度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非凡的创新与制造能力而且也需要要一个稳定的能源与资源供应环境。能源与资源的安全供应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基本保证,所以围绕以能源与资源安全供应为目的的外交战略是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众所周知,美国是全球化的倡导者与受益者,也掌控世界主要的海上通道,海外700多个军事据点掌控着世界安全生命线,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但其霸权也延续每一洲每大洋,中国的能源外交将长期出现受制于人的局面。海湾是世界能源腹地,掌控世界40%的石油贸易。非洲是欧洲人传统的腹地,澳大利亚和巴西通过铁矿三巨头(必和必拓、必拓、淡水河谷)操纵全球80%的铁矿石贸易。为此中国要维护能源与资源供应安全需要展开巧妙的外交。金融危机为中国能源外交创造了一个天然的条件。中国利用雄厚的金融条件,利用外汇筹备挺进能源与资源腹地,为生命线创造安全。在石气

方面,在中东通过国有大型企业(中石油、中石化等)投资石油产业,与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保持友好伙伴关系,与伊拉克、伊朗保持良好关系;投资中亚能源基地;通过援助形式增强与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贸易;通过以基建援助换资源的形式援助非洲,而非经济殖民式的掠夺,增加了在非洲的良好声望与影响力。形成中国海外能源贸易格局,金融危机强化了中国能源外交性格局,逐步建立起一个稳步的海外能源供应机制。对于矿产资源:影响国民经济命脉钢铁的铁矿石是中国对外资源安全的主要资源,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与消费国,也是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中国进口占全球铁矿石的贸易的一半,却没有定价权,铁矿石的供求与定价权掌握在三巨头手中,2009年以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失败告终的事件,宣告中国铁矿石的未来将长期掌控在别人手中。这考验中国人的外交智慧。

领土和主权完整是一个国家最为核心的利益,超越经济利益,是民族尊严,中国人历史上不乏有另可做饿死鬼,也不可做亡国人的列子。台湾和西藏是核心利益。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国力的增强,并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祖国完全同意指日可待。别国能插手台湾事务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少。中国人的外交尖刀将指向那损害我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地方。

发展是世界的时代主题。世界各国人们在为自己的国家民族进行着努力的探索。中国的和品崛起不以损害任何人的利益为代价,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尤为经济学家收得好:21世纪是中国认得世纪,中国的崛起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普遍的想象。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但我们没有怀疑的是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一个影响全球的世界性大国或强国,世界与此同时将向多级转变。中国的声音

将遍及整个地球,中国人的外交方式将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各国人们在尊重的基础上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内容

  • 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与实践
  • 当前,国际形势与我国形势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国际体系中的权力结构、治理方式和规则制定呈多元化发展态势。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和谐"理念在中国外交中得到延伸。中国新外交的理念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出发,准确判断中国在国际体系大棋局中的战略位置,内建和谐社会,外促和谐世界,具 ...

  • 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姓名滕云静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国际贸易学指导教师高金田20070601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摘要中国国际收支的平衡表的编制始于年年开始公布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年以后的统计指标的设置完全国际可比.在这多年间中国国际收支规模及结构发生了 ...

  • 2010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 中美关系走向 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 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反而加深了.其深刻的原因就在于,中美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 美国是独一无二的,它对世界的影响几乎超越以往所有霸权所能达到的程度.中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它在历经数千年世界领跑者的辉煌之后 ...

  • 双一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双一流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历史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普通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之一,前身是1960年北京大学的政治学系,1996-1998年,原北京大学国际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和亚非研究所经合并调整,组成现在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规模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现 ...

  • 北京外国语大学真题
  • 北京外国语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交学专业试题 2004年 国际政治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 国家主权 2. 跨国公司 3. 综合国力 4. 哈尔福特 麦金德 5. 国际准则 6. 不结盟运动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48分) 1. 为什么说生产力是国际政治的根本动力? 2 ...

  •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
  • 当前国际局势特点及中国外部环境的新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具有国际秩序加速变革过程中鲜明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特征.国际力量格局的多极化.均衡化势头不减,但总体上仍属于美国一超之下的三元(美国.欧盟.新兴大国)基本格局.国际体系的深度变革以及全球治理需求加大与国际治理机制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仍是当前国际关系的主要 ...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及影响浅析
  •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及影响浅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增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之而来的"中国必然发生质变论""中国威胁论"等论调在国际社会中流传,别有用心者便借此大做文章,致使很多人对 ...

  • 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原因研究
  • 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原因研 究 自1949年10月3日,苏联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我国便开启了自己的外交史.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创造性地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然而,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新的外交问题也不断涌现,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外 ...

  • 中国公共外交:风生水起正当时
  •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公共外交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9年冬,外交部新闻司公共外交处升格为公共外交办公室,表明公共外交在中国总体外交中的地位获得了重要提升.尽管中国的公共外交机制目前仍处在建设和磨合中,但中国公共外交的新局面已经展现出了光明的前景. 公共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