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培训文章

读《陶行知教育文选》有感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今学生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这种兴奋感和成就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出求真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学做真人,我们永不止步,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新世纪的孩子走向光辉的胜利彼岸!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

在动笔之前,我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我希望我只用一篇文章就囊括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并以此为参照,审视自己对“师德典范”的现实理解。在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他文字的魅力,而是行动与无法掩饰的热情的魅力。请看他为其著作《中国教育改造》中自序的一段话:“纸上的教育改造能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这部书最多不过是画了几条路线罢了,倘使遇不到有心改造的人,便与废纸何异?”

真是太感动了,同时也太受启发了。这段话很短,可是字字千金。纸上教育改造的效力已经为当下的中国教育不证自明了,政府的声音,知识分子的呼唤,看起来都很有道理。什么素质教育了,创新教育了,理论多如牛毛,实践难见一家,就是真的有人实践了,他至多是个旁观的实践者,而决非操作者。可是再好的教育理论,你有一个可操作空间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我们没有这样一颗整个的心。将自己的心捧出来,献给孩子,这不是一个人的努力,陶先生寄希望的是大家。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

什么样的人在我的标准里是捧出一颗心来呢?我觉得他不一定是专业教育理论家,但是他必须是愿意一头扎进教育生活中的人,一个愿意以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孩子的人。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强调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通过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尤其是有关师德方面的论述,使我认识到师德修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根本标准,只有树立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会到:“苦得其所,苦中快乐。”具体地说,从他的有关师德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我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感悟。

一、深入学习,领悟师德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献身教育,追求真理,创造革新,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等内容。他关于师德的诸多论述对我们今天加强师德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教育的实践者,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往往导致对耐心、爱心。其次要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评价机制,抛弃那种唯急功近利的思想,代之以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评价观。要充分认识到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努力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建立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

陶行知先生的师德首先表现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献身精神上,这种精神来自他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对教育的事业心。他认为: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而“教育就是大事业,有大快乐”。

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是“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业”、“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人之性情有善有恶……教育乃取恶性中之善分子,去善性中之恶分子。如开矿然,泥内含金,金内亦杂有泥,开矿者取泥内之金,去金内之泥,然后成为贵品。教育亦若是矣。”“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古今名人莫不由研究教育而出”。他列举了达尔文、杜威、威尔诺刻等“皆有研究教育而出者也。但须有决心、有坚志,则成事何难?”陶行知明知“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而他还是认定教育是他人生的“大事业”,非得终身从事不可。教育是“无名无利无尊荣”的事,它需要人们全心全意的服务,忘我无私的贡献。

读着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我对于“奉献”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即要有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被权势所屈,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怨无悔地传授给学生。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尤其要求我们要向先生学习,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忠诚教育,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以他作为照亮自己前进的指路灯,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应尽的微薄力量。

二、身教重于言教,情感育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

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 德素质。陶行知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一生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他为自己定下的师德标准,即“科学的头脑、农民的身手、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教师素质这一复杂结构中,师德修养是核心,它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根本标准,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强调的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为我们提出了最起码的教学准则。为了搞好教育工作,必须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师德方面的论述,只有树立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会到苦得其所,苦中有乐,才能为教育事业付出毕生精力而无怨无悔,为孩子以及家长架起一座通向理想的桥梁。

师德的高低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是否亲师等效果,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传授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你们做有知识、有实力、有责任的国民,不要你们做书呆子。”从陶先知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老师的殷切期望。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惟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如今,新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转变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两者并重的轨道上来。只有先学会了做人,在此基础上,提高文化水平,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要求广

大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更要有丰富的情感,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三、热爱孩子,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

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先生的一句话特别震憾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们要懂得儿童”。对学生的理解,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想可以理解为一要懂得儿童特有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二要善于发现儿童潜在创造力。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正因为陶行知先生真正既把儿童看作儿童,深入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特有的心理,同时又不仅仅把儿童看作儿童,因为他在和儿童心心相印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陶行知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全面关心学生,以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是师德素质修养的基本原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尺,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就应该深入学生当中,在与孩子交往时,学会蹲下来温情地看学生一眼,悉心听取学生心声;学会面带微笑地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学会为一个学困生的一次举手发言而鼓掌。要走进学生心里,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给暂时落后的同学以宽容,提供多方位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陶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实践证明:教育成功与否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爱学生,决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关心照顾,更重要的是要有颗赏识之心、宽容之心。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要相信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乐意运用语言去点燃它。有时,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这种情感上的激励更易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教育的真理。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防止“一俊遮百丑”也要防止“一丑遮百俊”。爱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要用丰富的健康向上的生活内容来教育学生,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的内容,用孩子般的心考虑孩子的问题,这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现在的教材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不仅会理解,而且会运用,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贯彻落实今年教师节期间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从温总理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中,可以看出良好的师德是贯彻落实总理讲话精神的重要前提之一,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再上一个台阶。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来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就应具有这样的心灵境界。纵观陶先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它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学习陶先生的做人原则,学习他的人格,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感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不断发展,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

读《陶行知教育文选》有感

陶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名言,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永恒主题。在市场经济、竞争的年代及世界风云突变的情况下,“教人求真”更具有现实意义。

第一,“知行统一”。我们的教育归根结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这是揭示了教育目的的真谛问题。这里要强调的是,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我们知道,从知到行是一个复杂的品德的心理过程,当今学生思维活跃,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就会思考“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于是,人生观的问题便随之产生。对于他们来说要把人生发展近景和远景正确结合起来思考,形成成熟的心理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

第二,探索真理。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及更新的知识,瞬息万变。面对这些,学生既感兴趣,又难以招架。兴趣是对真理探索的钥匙,但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所困惑,被各种非本质的自然现象所缠绕。这种困惑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鼓励,当学生经过艰苦的学习,解决了各种难题,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会产生兴奋感和成就感,这种兴奋感和成就感是学生对困惑感的否定和对学习探索活动的肯定,由此带来的喜悦和欢乐体验可以酿造一个人的自信心和尊严感,进一步强化其探索行为,从而激励自己继续进行新的创造。攀登新的高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陶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理论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把这笔财富投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教出求真的学生,为了让学生学做真人,我们永不止步,用我们坚定的步伐引领新世纪的孩子走向光辉的胜利彼岸!

您必须登录后才能进行回复或者发起新的主题

在动笔之前,我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我希望我只用一篇文章就囊括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并以此为参照,审视自己对“师德典范”的现实理解。在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他文字的魅力,而是行动与无法掩饰的热情的魅力。请看他为其著作《中国教育改造》中自序的一段话:“纸上的教育改造能有多大效力!大家愿把整个的心捧出来献给小孩子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这部书最多不过是画了几条路线罢了,倘使遇不到有心改造的人,便与废纸何异?”

真是太感动了,同时也太受启发了。这段话很短,可是字字千金。纸上教育改造的效力已经为当下的中国教育不证自明了,政府的声音,知识分子的呼唤,看起来都很有道理。什么素质教育了,创新教育了,理论多如牛毛,实践难见一家,就是真的有人实践了,他至多是个旁观的实践者,而决非操作者。可是再好的教育理论,你有一个可操作空间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因为我们没有这样一颗整个的心。将自己的心捧出来,献给孩子,这不是一个人的努力,陶先生寄希望的是大家。如此才能实现真正的改造。

什么样的人在我的标准里是捧出一颗心来呢?我觉得他不一定是专业教育理论家,但是他必须是愿意一头扎进教育生活中的人,一个愿意以良好的师德去影响孩子的人。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强调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为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通过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尤其是有关师德方面的论述,使我认识到师德修养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根本标准,只有树立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会到:“苦得其所,苦中快乐。”具体地说,从他的有关师德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我得到了许多有益的感悟。

一、深入学习,领悟师德的内涵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献身教育,追求真理,创造革新,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等内容。他关于师德的诸多论述对我们今天加强师德教育,进行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教育的实践者,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往往导致对耐心、爱心。其次要形成正确的积极的评价机制,抛弃那种唯急功近利的思想,代之以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学习观、评价观。要充分认识到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努力在德育内容和方法上不断创新,建立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

陶行知先生的师德首先表现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的献身精神上,这种精神来自他对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对教育的事业心。他认为: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而“教育就是大事业,有大快乐”。

他对教育事业的理解是“教育乃最有效力之事业”、“教育能改良个人之天性。人之性情有善有恶……教育乃取恶性中之善分子,去善性中之恶分子。如开矿然,泥内含金,金内亦杂有泥,开矿者取泥内之金,去金内之泥,然后成为贵品。教育亦若是矣。”“教育为最有可为之事,古今名人莫不由研究教育而出”。他列举了达尔文、杜威、威尔诺刻等“皆有研究教育而出者也。但须有决心、有坚志,则成事何难?”陶行知明知“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而他还是认定教育是他人生的“大事业”,非得终身从事不可。教育是“无名无利无尊荣”的事,它需要人们全心全意的服务,忘我无私的贡献。

读着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我对于“奉献”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即要有服务精神、牺牲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是教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教师的奉献精神体现在热爱自己的职业,坚守自己的岗位,不为金钱所动,不被权势所屈,甘为人梯,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无怨无悔地传授给学生。在经济高度发展的新时代,尤其要求我们要向先生学习,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继承和发扬陶行知先生忠诚教育,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以他作为照亮自己前进的指路灯,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应尽的微薄力量。

二、身教重于言教,情感育人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意即身正才能师为人范。他道出了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文

化水准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应有良好的道 德素质。陶行知指出:“教师的道德品质,不仅是规范自己行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于教育学生的需要,教师职业的特殊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仅通过自己的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灵魂去塑造学生的灵魂。”陶行知主张教师要以身作则,“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以不倦的教诲,谆谆善诱,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陶行知先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事业,一生中他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他为自己定下的师德标准,即“科学的头脑、农民的身手、改革社会的精神。”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就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教师素质这一复杂结构中,师德修养是核心,它是衡量教师素质的根本标准,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强调的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人求真”,为我们提出了最起码的教学准则。为了搞好教育工作,必须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特别是有关师德方面的论述,只有树立高尚的师德修养,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会到苦得其所,苦中有乐,才能为教育事业付出毕生精力而无怨无悔,为孩子以及家长架起一座通向理想的桥梁。

师德的高低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是否亲师等效果,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以独特的教育风格,使学生迷恋而爱听他的教诲,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传授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益。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有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甘为人梯、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有书读的要做事,有事做的要读书,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要你们做有知识、有实力、有责任的国民,不要你们做书呆子。”从陶先知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老师的殷切期望。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惟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如今,新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转变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两者并重的轨道上来。只有先学会了做人,在此基础上,提高文化水平,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真正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要求广

大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心,更要有丰富的情感,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传道、授业、解惑者。

三、热爱孩子,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

陶行知提倡“爱满天下”,他是对学生充满爱心的典范。在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时,先生的一句话特别震憾我的心灵:“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我们要懂得儿童”。对学生的理解,用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懂得儿童。”我想可以理解为一要懂得儿童特有的心理活动及思想感情;二要善于发现儿童潜在创造力。陶行知多次告诫教育者:“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能做小孩子的先生。”正因为陶行知先生真正既把儿童看作儿童,深入他们的世界,理解他们特有的心理,同时又不仅仅把儿童看作儿童,因为他在和儿童心心相印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潜在的创造力。

陶行知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全面关心学生,以使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是师德素质修养的基本原则,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的标尺,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今天,我们学习陶行知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育人态度,就应该深入学生当中,在与孩子交往时,学会蹲下来温情地看学生一眼,悉心听取学生心声;学会面带微笑地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踊跃回答问题;学会为一个学困生的一次举手发言而鼓掌。要走进学生心里,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给暂时落后的同学以宽容,提供多方位展示学生才华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热爱每一个学生”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格言。陶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实践证明:教育成功与否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教师爱学生,决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关心照顾,更重要的是要有颗赏识之心、宽容之心。首先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要相信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乐意运用语言去点燃它。有时,一个微笑,一句赞美的话以及细致入微的关怀,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肯定和鼓励。这种情感上的激励更易激发起学生的上进心。其次,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与学生交知心朋友,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分不开的。“严是爱,松是害”,这是教育的真理。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防止“一俊遮百丑”也要防止“一丑遮百俊”。爱是一本无字的教科书,教育必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要用丰富的健康向上的生活内容来教育学生,教育不能脱离学生生活的内容,用孩子般的心考虑孩子的问题,这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提出来的“生活即教育”的观点。现在的教材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不仅会理解,而且会运用,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教育,才能真正做到贯彻落实今年教师节期间温家宝总理的讲话精神: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要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从温总理对教育的殷切期望中,可以看出良好的师德是贯彻落实总理讲话精神的重要前提之一,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使自己的德能再上一个台阶。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责任,一种精神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一位老师的自我修养,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来感染人、影响人、塑造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老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就应具有这样的心灵境界。纵观陶先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它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学习陶先生的做人原则,学习他的人格,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感悟,使之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思想,并不断发展,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那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大力弘扬高尚的师德。


相关内容

  • 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体会文章
  • 师德与育德能力培训体会 陆书记的师德讲座非常生动又针对性,如果每个老师都能够把爱心与师德作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需要,那么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让学生特别是 ...

  • 教师师德培训个人总结
  • 师德,永远是教师为人处事、教育学生的第一要旨!没有师德,何谈教学?没有师德,怎么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一名教师可以没有很深的文化知识,没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的教学成绩,可惟独不能缺的就是师德!师德永远是教师最看重的东西,也是别人最看重教师的东西。“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 ...

  • [精品]暑期师德培训计划
  • 篇一:暑期师德培训计划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精神,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根据教育系统正在开展的"岗位与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以及20XX年余杭区中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 ...

  • 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 教师师德培训总结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远程师德培训及与其他老师的交流,作为一名特岗教师,我对师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说的就是我们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目的是"传道",即教授做人的道理,第二才是知识技能.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教 ...

  • 曲靖市第一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自检自查报告
  • 曲靖市第一小学师德师风建设自检自查报告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建于 1918 年,迄今为止已经有87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多年来,遵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提出“先一步、高一层、第一流”的办学目标,大胆改革,努力探索,开拓思路,积极工作,走出一条“德育为首、整体优化;管理有序、 ...

  • 2013年暑期师德培训实施方案
  • xx 校2013年暑期师德培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 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加强师德宣传,全面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根据市教育局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要求,特制订教师暑期师德专题 ...

  • 中学暑假师德培训方案
  • 师德教育是教师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为了进一步做好一年一度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提高全体教师师德水平,根据平教办法〔xx〕107号文件精神,现将xx年我校暑期师德培训做以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进一步丰富 ...

  • 继续教育年度计划
  • 张湾二中2015-2016学年度继续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围绕新观念.新课程.新技术开展新一轮教师培训工作.整合教师教育资源,突出师德教育,"名师"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培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师资 ...

  • 2010年学校师德培训工作年终总结
  •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和文化,老师自己就必须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师德,永远是衡量一名教师的最基本的准则.一名教师可以教学能力不怎么样,但是师德却是不能够缺少的,教师最不能缺的就是师德.师德是衡量教师价值的第一准则,师德培训是极为重要的,每一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