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叛徒"的故事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小叛徒”》。

小虎子今年7岁,圆脸大耳,长得可机灵了,大家都夸他既聪明又懂事。村里的王伯伯是八路军,小虎子最喜欢他了,因为王伯伯常常对小虎子说儿童团的故事。每次听到儿童团员为前线送干粮,阻止敌人扫荡的事迹,小虎子都羡慕极了。他常央求王伯伯:“王伯伯,你就让我加入儿童团吧!我一定能像海哥哥一样打日本鬼子。” 可是王伯伯总说等小虎子长大了才行。小虎子苦恼极了。

一天晚上,王伯伯急匆匆来到小虎子家,二话没说就和虎子爸爸钻进了里屋,关紧大门。小虎子心想一定有什么大事了。于是他悄悄地把耳朵贴在了门上。只听见王叔叔说:“让战士去容易被暴露,用儿童团最好。可是这里的儿童团员几乎都执行过任务,敌人恐怕能认出。”又听见爸爸说:“摸不清敌人军火,就没把握打伏击战,到底能让谁去打探消息呢?”小虎子听到这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冲进屋里大声说:“我去!”爸爸一听马上唬起脸呵斥:“小虎子别胡闹。我和王伯伯在商量事情。”小虎子委屈极了,小声嘀咕道:“我才没胡闹,我就是能行嘛。”王伯伯笑了,摸着小虎子的头说:“那小虎子,你有什么办法能摸清敌人的军火?”什么办法?小虎子歪着脑袋想了想,“有了!我要当叛徒!”小虎子说,然后凑到王伯伯耳朵叽叽咕咕说了一阵,王伯伯听完哈哈大笑,拍着小虎子的小脑袋说:“好办法!要是小虎子能完成任务,王伯伯就让你加入儿童团。”小虎子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

第二天,小虎子赶着一群羊靠近了敌人的据点。一看,约有四五十个日军,每个人都坐在一个箱子上,手里都拿着枪。日军看见小虎子,端起枪就冲着小虎子喊:“你的,小孩,干什么的。”小虎子装作害怕的样子说:“我…我要报告。我看到八路军了。”日军一听到“八路军”这三个字,全都慌了神。一个个端起枪从箱子上蹦起来四处奔走张望,乱成一团。一个像是日军长官的鬼子走了过来:“小孩,八路军的在哪里?”小虎子说:“我刚才看到一个八路军为了过关卡,把枪埋在了那边的山坡上,我还知道他们的部队在哪里呢。”日军眼珠咕碌一转,举起枪就顶住了小虎子吼道:“你的,是不是儿童团,骗我对不对?”小虎子假装吓得哆嗦:“不…不是。不信,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日军想了想,于是就让小虎子带路,去了埋枪的小山坡。一挖,真的挖出了一把手枪来。日军乐坏了,竖起大拇指夸小虎子:“你的,大大的好孩子。快带我们去找八路军。”小虎子一听急得直摇头:“不行不行,八路军有好多枪,我带你们去,我会被打死的。”日军听了冷笑着,对着一个小鬼子叽叽哇哇说了一阵。不一会,小虎子看见原来留守的小鬼子都扛着原来他们当凳子坐的箱子来了。日军打开箱子,小虎子一看,原来每个箱子装的都是军火。小虎子悄悄数了数记在了心里。日军说:“我们的更多,小孩不怕,快带我们去。”“好!”小虎子假装带路,领着日军在崎岖的山路上左转右拐,日军扛着军火走得气喘吁吁,放松了对小虎子的看守。小虎子看准时机,马上溜走,跑回了村子向王伯伯汇报。 后来王伯伯根据小虎子的情报,及时调整了作战计划,一举消灭日军,缴获了所有军火,打了个大胜仗。那小虎子呢?小虎子后来当然加入了儿童团,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机灵的小叛徒”。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的故事是《“小叛徒”》。

小虎子今年7岁,圆脸大耳,长得可机灵了,大家都夸他既聪明又懂事。村里的王伯伯是八路军,小虎子最喜欢他了,因为王伯伯常常对小虎子说儿童团的故事。每次听到儿童团员为前线送干粮,阻止敌人扫荡的事迹,小虎子都羡慕极了。他常央求王伯伯:“王伯伯,你就让我加入儿童团吧!我一定能像海哥哥一样打日本鬼子。” 可是王伯伯总说等小虎子长大了才行。小虎子苦恼极了。

一天晚上,王伯伯急匆匆来到小虎子家,二话没说就和虎子爸爸钻进了里屋,关紧大门。小虎子心想一定有什么大事了。于是他悄悄地把耳朵贴在了门上。只听见王叔叔说:“让战士去容易被暴露,用儿童团最好。可是这里的儿童团员几乎都执行过任务,敌人恐怕能认出。”又听见爸爸说:“摸不清敌人军火,就没把握打伏击战,到底能让谁去打探消息呢?”小虎子听到这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冲进屋里大声说:“我去!”爸爸一听马上唬起脸呵斥:“小虎子别胡闹。我和王伯伯在商量事情。”小虎子委屈极了,小声嘀咕道:“我才没胡闹,我就是能行嘛。”王伯伯笑了,摸着小虎子的头说:“那小虎子,你有什么办法能摸清敌人的军火?”什么办法?小虎子歪着脑袋想了想,“有了!我要当叛徒!”小虎子说,然后凑到王伯伯耳朵叽叽咕咕说了一阵,王伯伯听完哈哈大笑,拍着小虎子的小脑袋说:“好办法!要是小虎子能完成任务,王伯伯就让你加入儿童团。”小虎子一听高兴得蹦了起来。

第二天,小虎子赶着一群羊靠近了敌人的据点。一看,约有四五十个日军,每个人都坐在一个箱子上,手里都拿着枪。日军看见小虎子,端起枪就冲着小虎子喊:“你的,小孩,干什么的。”小虎子装作害怕的样子说:“我…我要报告。我看到八路军了。”日军一听到“八路军”这三个字,全都慌了神。一个个端起枪从箱子上蹦起来四处奔走张望,乱成一团。一个像是日军长官的鬼子走了过来:“小孩,八路军的在哪里?”小虎子说:“我刚才看到一个八路军为了过关卡,把枪埋在了那边的山坡上,我还知道他们的部队在哪里呢。”日军眼珠咕碌一转,举起枪就顶住了小虎子吼道:“你的,是不是儿童团,骗我对不对?”小虎子假装吓得哆嗦:“不…不是。不信,我可以带你们去看看。”日军想了想,于是就让小虎子带路,去了埋枪的小山坡。一挖,真的挖出了一把手枪来。日军乐坏了,竖起大拇指夸小虎子:“你的,大大的好孩子。快带我们去找八路军。”小虎子一听急得直摇头:“不行不行,八路军有好多枪,我带你们去,我会被打死的。”日军听了冷笑着,对着一个小鬼子叽叽哇哇说了一阵。不一会,小虎子看见原来留守的小鬼子都扛着原来他们当凳子坐的箱子来了。日军打开箱子,小虎子一看,原来每个箱子装的都是军火。小虎子悄悄数了数记在了心里。日军说:“我们的更多,小孩不怕,快带我们去。”“好!”小虎子假装带路,领着日军在崎岖的山路上左转右拐,日军扛着军火走得气喘吁吁,放松了对小虎子的看守。小虎子看准时机,马上溜走,跑回了村子向王伯伯汇报。 后来王伯伯根据小虎子的情报,及时调整了作战计划,一举消灭日军,缴获了所有军火,打了个大胜仗。那小虎子呢?小虎子后来当然加入了儿童团,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机灵的小叛徒”。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相关内容

  • "红岩"告诉了我们什么?(图)
  • --长篇纪实文学<忠诚与背叛>读后 在举国同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认真地读了<忠诚与背叛>一书.这部纪实文学作品洋洋四十万言,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细节,再现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作品通过 ...

  • 探索达芬奇的秘密
  • < 探索达芬奇作品的秘密>教学设计 岑溪市归义中学 倪德芝 知识目标:欣赏.总结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了解画家处理的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对世界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开放心理,主动和积极参与的心态,自信及成功的体 ...

  • 歌剧江姐观后感
  • 歌剧江姐观后感(一) 今天,妈妈带我去看了歌剧<江姐>. 江姐是一名革命战士,因为她誓死也不说出共产党的信息,结果被国民党给杀害了. 节目一共有七场.演出开始了,只见出来一位穿着蓝色旗袍,围着白色围巾的阿姨,那就是江姐.她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来到川北,和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会合,展开了 ...

  • 红岩密档--B类(敌特.叛徒类)档案解密
  • 中国共产党新闻 >> 党史频道 >> 红岩密档--B类(敌特.叛徒类)档案解密 本书简介 内容简介 <红岩密档--B类(敌特.叛徒类)档案解密> 1939年起,国民党军统局将风景秀丽的重庆歌乐山变成了神秘的人间魔窟,设立专事关押审讯革命志士的军统集中营.这里曾见证 ...

  • 岂是最后的[最后的晚餐]
  • 提到画作<最后的晚餐>,大家第一反应肯定都是达芬奇的传世名画.它是如此简洁而富有戏剧张力,几乎所有看过的人都对它终生难忘.我们都很熟悉它背后的故事: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他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于是一桌人当即哗然,忠诚与背叛,平静与惊惶,悲剧就在 ...

  • 历史不拒绝重演
  • 杨美紫 看了波兰导演理察·布加斯基的电影<审问>,好长时间不能释怀.正像这部电影DVD封面介绍的那样,这是"一部令人坐立不安的东欧电影的杰作!"其实,看这部影片时,岂止是坐立不安,简直就是令人忍不住哭泣,令人窒息.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故事来源于1950年代的波兰,正 ...

  • 唯一被同情的叛徒
  • 中国人第一反感的,不是暴力,而是背叛. 杀人放火固然可恶,但比杀人放火可恶十分的,乃是汉奸,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也.儿时拌嘴,最高级别的"a批评"是:"你这个甫志高!"这个道理,连小儿都知道. 所以,我第一次看到<牧羊记> ...

  • 故事中故事-史铁生[两个故事]作为修辞叙事解读论文
  • 故事中的故事:史铁生<两个故事>作为修辞的叙事解读 摘要:叙事由话语的文本形式来完成,小说是叙事的艺术,更是一种修辞.小说修辞是小说家综合利用一整套技术手段来协调他与读者文本内容之间的关系,并"说服"读者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及其主要价值观念的活动. 关键词:叙事:故事:叙 ...

  • 歌剧[党的女儿]的故事(一)
  • 该剧从1991年首演至今,20年间已演出了近500场.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部当代经典歌剧,当年竟是临阵磨枪而成的"突击之作"――仅用了短短18天,阎肃等艺术家们便创作完成了剧中的全部6场戏.如此"神奇"的创作速度,至今仍在戏剧创作史上保持着纪录. 黄昏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