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一、体系术语

1.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4.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5. 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6. 危险源监测:通过管理或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7. 风险预警: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8. 不安全行为: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9. 风险管理对象: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10. 风险管理标准:针对管理对象所指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11. 风险管理措施: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12. 持续改进:为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体绩效,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完善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二、企业应严格遵守和保持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本原则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per-control 理念创新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 安全投入 持续改进 三、体系的总体结构

AQ/T 1093-201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包括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见下表:

四、体系特点

该体系吸收了国际上诸多安全管理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先进思想,体现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为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煤矿,具有如下特点:

1.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2.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 3. 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 4. 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

5. 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五、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运行流程

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通常分为准备与建立(P)、实施与运行(D)、评价与审核(C)、评审与改进(A)几个阶段,按此流程循环,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六、体系的建立准备工作包括:领导决策、成立工作组、制定体系建设方案、培训人员等。

领导决策的内容包括: 1)是否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2)建立体系必须覆盖哪些活动或过程;3)通过建立体系,企业必须在哪些方面实现转变;4)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所需的资源如何保障;5)是否选择外部支持;6)体系建设进度和期望达成的目标。

一般需成立的工作组包括:1)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2)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风险评估计划、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培训风险管理人员、组织和指导各小组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风险评估成果进行审核及完善);3)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组(主要负责文件编写分工、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和要求、起草文件并提交审批)。 体系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所有与体系策划、培训、文件化、现场化工作的安排,包括体系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工作计划等。

培训人员的层次:高级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操作层。

七、体系的策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制定风险预控管理方针,确定管理目标,确定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责,编写管理体系文件。

八、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2.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3.对遵守现行安全法规和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 4.体现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 5.针对企业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6.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7.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到各自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义务和责任; 8.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9.定期评审,确保其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宜。

九、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具体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要明确、具体,与现有的重大风险相关;

2.要有层次,能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不同层次岗位去负责; 3.目标要可测量,不能模棱两可;

4.实现目标的技术措施及可选技术方案应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5.明确目标期限;

6.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7.所需经费预算合理可行。

十、制定风险预控管理方案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确定所需的资源;

2.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权限; 3.确定实现方案的任务和时间。

十一、风险预控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

1.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定、行业标准; 2.组织落实上级管理单位制定的安全目标和任务; 3.负责审定本单位风险预控管理防止、目标和管理方案;

4.审定重大安全技术项目,审批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费用; 5.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所需资源的配置;

6.审定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风险预控管理绩效考核方案; 7.组织配合事故抢险和处理,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和分析认定; 8.定期向上级报告安全绩效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十二、风险预控管理部门职责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合理分工;加强协作;明确定位;赋予权限。 十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 第一层次:管理手册

第二层次: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第三层次:技术标准、操作(作业)规程、各类台账、检查表、记录等 十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的作用:

1.有利于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持续改进安全绩效; 2.为从业人员提供适宜的安全知识、管理知识和体系知识; 3.保证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追溯性; 4.为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客观证据; 5.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 十五、风险预控管理的流程:

十六、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记录的情况: 1. 新改扩项目前;

2. 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3. 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措施前; 4. 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 5. 执行特定检查或实验前; 6. 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7. 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十七、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常用的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经验对照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类。

1. 经验对照分析法:是通过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

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具体包括工作任务分析、类比分析、查阅记录、询问和交谈、现场观察、测试分析、头脑风暴、安全检查表分析等方法。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和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事故树分

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十八、风险评估方法

1.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根据经验或直观判断得出定性评价结果的评价方法。

2. 定量风险评价法:是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获得定量评价结果的评价方法。

3. 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得出半定量评价结

果的评价方法。常用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包括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风险矩阵评价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评价法(FMEA)、改进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MES)等。 十九、危险源监测分类:

实时监测;周期监测;动态监测。 二十、危险源监测的手段:

监控系统;监测仪器;安全检查;工作观察或安全监护;安全举报;安全评价;体系审核。 二十一、风险预警等级的划分

二十一、风险预警的方式

电话通知;短信通知;书面预警报告;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 二十二、安全文化基础知识

1. 概念:是在企业居主导地位并为绝大部分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

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 2. 安全文化的功能: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 3.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1) 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

2) 促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3) 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关系。 4. 安全文化的组成: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 5. 安全文化的建设流程:

二十三、员工准入标准一般包括的方面:

1. 生理要求:性别、年龄、身体特征、职业禁忌等;

2. 心里要求:从业态度、责任意识、意志力、承受力、团队意识等; 3. 教育经历:学历、文凭、从业培训经历等; 4. 从业经验:专业工作经历、相关工作经验等。 二十四、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1. 按危险级别分:特大危险、重大危险、中等危险、一般危险、低度危险; 2. 按行为痕迹分:有痕和无痕。

二十五、员工岗位规范应满足的要求:

涵盖所有岗位;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责任; 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二十六、员工档案的基本内容:

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证复印件、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血型、持证情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及其他资料。 二十七、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的主要方法:

1. 检查:是以操作人员、专业检查员、安检员、管理人员为主体,针对人、机、环三个方面,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结

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收集客观证据,以确定事物特性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或规范要求的活动。根据检查人员借助的手段不同,检查可分为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两类。检查的形式包括: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岗网员及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生产检查等。 2. 审核:是以审核员为主体,针对体系要求,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充

分性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即第一方审核,其目的是用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外部审核即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是由组织的相关方或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对组织进行的审核;第三方审核是由独立机构进行的为达到认证的目的进行的审核。 3.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由管理层成员进行的评价活动。 二十八、检查的程序:

检查准备;实施检查;分析判断;做出决定进行处理;整改落实;总结和分析。

二十九、审核的流程: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审核后续活动(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

三十、需要追加管理评审的情况:

安全理念、方针和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原职责和权限发生重大调整; 产品、工艺和劳动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后。

三十一、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一般包括:

1. 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2. 管理承诺、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适应性;

3. 现行文件化体系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4. 现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适宜性;

5. 法律、法规及相关方愿望和要求的改变;

6. 危险源的确认和风险评价的结论;

7. 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及计划的实施情况;

8. 风险预控管理监测数据及达标情况;

9. 来自顾客、员工、社会及上级管理部门的投诉及意见;

10. 风险趋势分析及风险消减措施能力分析;

11. 各专业风险管理运行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2. 上次管理评审决定的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三十二、考核评价:

是外部机构或上级公司,为验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情况而实施的考评活动。 三十三、考核评价的原则:

1. 结果考核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2. 定期考核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 公平、公正、公开、严谨、细致的原则。

11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础知识

一、体系术语

1.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2. 危险源辨识: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 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4. 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5. 风险预控: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6. 危险源监测:通过管理或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7. 风险预警:通过一定的方式,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8. 不安全行为:可能产生风险或导致事故发生的行为。 9. 风险管理对象: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10. 风险管理标准:针对管理对象所指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11. 风险管理措施:指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12. 持续改进:为改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总体绩效,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完善风险预控管理的过程。 二、企业应严格遵守和保持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本原则 security risk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per-control 理念创新 领导作用 全员参与 过程方法 管理的系统方法 基于风险的管理方法 安全投入 持续改进 三、体系的总体结构

AQ/T 1093-201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规范》包括8个部分、46个要素和若干具体指标。见下表:

四、体系特点

该体系吸收了国际上诸多安全管理及相关管理体系的先进思想,体现了我国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特征,为解决我国煤矿安全风险管理问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方法和途径,适用于我国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煤矿,具有如下特点:

1. 以风险预控为核心;

2. 以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为重点; 3. 以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为基础; 4. 以PDCA循环方法为运行模式;

5. 依靠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推动体系有效运行。 五、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运行流程

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通常分为准备与建立(P)、实施与运行(D)、评价与审核(C)、评审与改进(A)几个阶段,按此流程循环,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六、体系的建立准备工作包括:领导决策、成立工作组、制定体系建设方案、培训人员等。

领导决策的内容包括: 1)是否建立风险预控管理体系;2)建立体系必须覆盖哪些活动或过程;3)通过建立体系,企业必须在哪些方面实现转变;4)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所需的资源如何保障;5)是否选择外部支持;6)体系建设进度和期望达成的目标。

一般需成立的工作组包括:1)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2)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主要负责制定风险评估计划、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培训风险管理人员、组织和指导各小组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工作,对风险评估成果进行审核及完善);3)管理体系文件编写组(主要负责文件编写分工、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和要求、起草文件并提交审批)。 体系建设方案的主要内容:所有与体系策划、培训、文件化、现场化工作的安排,包括体系建设目标、组织机构、工作计划等。

培训人员的层次:高级管理层、中层管理人员、操作层。

七、体系的策划的主要工作内容:制定风险预控管理方针,确定管理目标,确定安全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及职责,编写管理体系文件。

八、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应符合以下要求: 1.经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2.明确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3.对遵守现行安全法规和持续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 4.体现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 5.针对企业安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 6.形成文件、实施并保持;

7.传达到全体员工,使其认识到各自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义务和责任; 8.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9.定期评审,确保其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宜。

九、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具体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要明确、具体,与现有的重大风险相关;

2.要有层次,能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不同层次岗位去负责; 3.目标要可测量,不能模棱两可;

4.实现目标的技术措施及可选技术方案应经济合理、技术可行; 5.明确目标期限;

6.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7.所需经费预算合理可行。

十、制定风险预控管理方案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确定所需的资源;

2.确定责任部门、责任人和职责、权限; 3.确定实现方案的任务和时间。

十一、风险预控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和权限:

1.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定、行业标准; 2.组织落实上级管理单位制定的安全目标和任务; 3.负责审定本单位风险预控管理防止、目标和管理方案;

4.审定重大安全技术项目,审批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费用; 5.保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所需资源的配置;

6.审定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风险预控管理绩效考核方案; 7.组织配合事故抢险和处理,对事故责任进行追究和分析认定; 8.定期向上级报告安全绩效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十二、风险预控管理部门职责划分应遵循的原则: 合理分工;加强协作;明确定位;赋予权限。 十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的结构: 第一层次:管理手册

第二层次: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第三层次:技术标准、操作(作业)规程、各类台账、检查表、记录等 十四、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文件的作用:

1.有利于满足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持续改进安全绩效; 2.为从业人员提供适宜的安全知识、管理知识和体系知识; 3.保证生产和实践活动中,各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可追溯性; 4.为实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客观证据; 5.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适宜性。 十五、风险预控管理的流程:

十六、执行持续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记录的情况: 1. 新改扩项目前;

2. 新设备、设施、工艺和技术应用前或有重大改变时; 3. 为特定项目制定安全措施前; 4. 执行重大风险任务前; 5. 执行特定检查或实验前; 6. 审核发现重大不符合项;

7. 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十七、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常用的危险源辨识的方法可分为经验对照分析法和系统安全分析法两类。

1. 经验对照分析法:是通过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

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具体包括工作任务分析、类比分析、查阅记录、询问和交谈、现场观察、测试分析、头脑风暴、安全检查表分析等方法。

2.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和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事故树分

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等。 十八、风险评估方法

1.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根据经验或直观判断得出定性评价结果的评价方法。

2. 定量风险评价法:是在大量分析实验结果和事故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获得定量评价结果的评价方法。

3. 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得出半定量评价结

果的评价方法。常用的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包括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风险矩阵评价法、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评价法(FMEA)、改进的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MES)等。 十九、危险源监测分类:

实时监测;周期监测;动态监测。 二十、危险源监测的手段:

监控系统;监测仪器;安全检查;工作观察或安全监护;安全举报;安全评价;体系审核。 二十一、风险预警等级的划分

二十一、风险预警的方式

电话通知;短信通知;书面预警报告;风险预控管理信息系统 二十二、安全文化基础知识

1. 概念:是在企业居主导地位并为绝大部分员工所接受的安全生产价值观、安全生产信念、安全行为准则及具有特色的

安全生产行为方式与安全生产物质表现的总称。 2. 安全文化的功能: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 3. 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1) 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

2) 促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 3) 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关系。 4. 安全文化的组成:观念文化、管理与法制文化、行为文化、物态文化。 5. 安全文化的建设流程:

二十三、员工准入标准一般包括的方面:

1. 生理要求:性别、年龄、身体特征、职业禁忌等;

2. 心里要求:从业态度、责任意识、意志力、承受力、团队意识等; 3. 教育经历:学历、文凭、从业培训经历等; 4. 从业经验:专业工作经历、相关工作经验等。 二十四、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1. 按危险级别分:特大危险、重大危险、中等危险、一般危险、低度危险; 2. 按行为痕迹分:有痕和无痕。

二十五、员工岗位规范应满足的要求:

涵盖所有岗位;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责任; 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二十六、员工档案的基本内容:

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证复印件、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血型、持证情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及其他资料。 二十七、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评价的主要方法:

1. 检查:是以操作人员、专业检查员、安检员、管理人员为主体,针对人、机、环三个方面,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结

合测量、试验或估量,收集客观证据,以确定事物特性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或规范要求的活动。根据检查人员借助的手段不同,检查可分为常规检查和特殊检查两类。检查的形式包括:定期安全生产检查、经常性安全生产检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安全生产检查、专项安全生产检查、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岗网员及职工代表巡视安全生产检查等。 2. 审核:是以审核员为主体,针对体系要求,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以确定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充

分性而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审核分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内部审核即第一方审核,其目的是用于管理评审和其他内部目的。外部审核即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是由组织的相关方或其他人员以相关方的名义对组织进行的审核;第三方审核是由独立机构进行的为达到认证的目的进行的审核。 3. 管理评审:是最高管理者为评价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由管理层成员进行的评价活动。 二十八、检查的程序:

检查准备;实施检查;分析判断;做出决定进行处理;整改落实;总结和分析。

二十九、审核的流程:制定审核方案;审核准备;审核实施;审核报告;审核后续活动(对不符合项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和验证)。

三十、需要追加管理评审的情况:

安全理念、方针和目标发生重大变化;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原职责和权限发生重大调整; 产品、工艺和劳动组织形式发生重大变化;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后。

三十一、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一般包括:

1. 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2. 管理承诺、方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适应性;

3. 现行文件化体系的适宜性和充分性;

4. 现行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适宜性;

5. 法律、法规及相关方愿望和要求的改变;

6. 危险源的确认和风险评价的结论;

7. 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及计划的实施情况;

8. 风险预控管理监测数据及达标情况;

9. 来自顾客、员工、社会及上级管理部门的投诉及意见;

10. 风险趋势分析及风险消减措施能力分析;

11. 各专业风险管理运行情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12. 上次管理评审决定的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三十二、考核评价:

是外部机构或上级公司,为验证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推进情况而实施的考评活动。 三十三、考核评价的原则:

1. 结果考核与过程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2. 定期考核与动态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 公平、公正、公开、严谨、细致的原则。

11


相关内容

  •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奖惩办法
  •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考核奖惩办法 (试行) WHNYLM/ZD-033-2015 第一条 总则 为进一步推进公司(以下简称"公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的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提升公司安全生产水平,真正把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抓 ...

  •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总结
  •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关于全面构建实施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通知>(平煤股份一„2013‟56号)文件精神,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结合我队实际情况 ...

  • 煤矿风险预控实施方案
  • XX煤矿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 实 施 方 案 矿属各单位: 依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结合XX煤矿实际,融合XX企业文化,吸取XX安全管理体系的有益经验,建立一套适合XX煤矿安全生产特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通过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建设.推行,进 ...

  •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 风险预控管理办公室在集团领导的要求下,重点了解各煤矿单位体系建设的进度和开展情况,坚持日常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相结合,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及纠偏,探讨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步骤,同时与各单位体系建设人员进行交流,对体系建设滞后单位进行督促.通过不断查找体系建设中存在问 ...

  • 安全风险预控实施方案10.11doc
  •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依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2011)(以下简称< ...

  • 双体系考核标准
  • 关于下发"双体系"建设实施办法 各职能部门.队组: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进一步提升煤矿基础设施.基础管理水平,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有效控制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根据<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AQ/T1093 ...

  • 风险预控管理委员会
  • 补连塔化验室风险预控管理委员会 为全面实现安全生产,提高我室的安全管理水平,形成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特成立补连塔化验室风险预控管理委员会,并将组织机构及相关成员职责予以明确. 一.组织机构如下: 主 任:宋飞 副主任:刘培雄 郭凯 樊艳梅 成员:技术员: ...

  •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11111111
  • 山西介休 大佛寺旺源煤业有限公司 安 全 风 险 预 控 管 理 体 系 二〇一三年 目 录 前言 1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管理要素及要求 4.1 总体要求 4.2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4.3 风险预控管理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 4.3.2 风险管理对象提 ...

  • 从"防微杜渐"谈起
  • "防微杜渐"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其道理是大家所熟知的.可是要防范和制止坏事情.坏思想于"微"(萌芽).于"渐"(开端),并非易事. 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制度和体制方面还不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