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三双鞋]阅读

父亲的三双鞋

纳张元

①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②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大家都很穷,穿不起鞋,但主要原因还

是穷山恶水,山高路险,有鞋也穿不成。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③有一年来了两个下乡干部,他们左手扶在岩壁上,脚摇手抖地碎步挪动,好不容

易进了山寨,开始宣讲脱贫致富法宝。讲了半天,山民们两眼呆滞,面无表情。下乡干部有些生气,山民们这才讷讷地说,你们说的这样买进来那样卖出去的法子根本行不通。我们买一头小猪背进来,喂大以后就再也背不出去了。两个下乡干部一下子呆了,其中一个推了推眼镜,用毛笔在一块绝壁上写下“革命到此止步”六个大字,还在后面打了三个感叹号,然后就打道回府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来这里下乡。

④在这样危险的山路上行走,打赤脚是最稳妥的。那些箕张得有些变形的赤脚,青蛙一样抠贴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沉稳而有力,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父亲从小就赤脚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不觉就走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该说媳妇了。在媒人的引领下,我父亲背着烟酒糖茶到我母亲家来提亲了。

⑤按照当地风俗,我父亲收到的是一双草鞋。我母亲亲手编的草鞋。我母亲应该给父亲做一双布鞋,但那个年头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包括针线都要凭票购买,更不要说棉布了。虽然只是草鞋,母亲却很用心,编得很精致,两只鞋上还编了两条龙缠绕在上面,龙头在鞋鼻子处,龙尾一直蜿蜒到鞋后跟。尽管多年后,我父亲非常肯定地对我说,那两条龙一点都不像龙,倒很像两条蛇,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的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我父亲拿到草鞋时,欣喜若狂,急不可耐地将鞋穿上,但那鞋一点都不好穿,那一天就磨了一脚的血泡;第二天,脚趾、脚背、脚后跟到处都在流血;第三天,我父亲的双脚肿成了馒头,双腿肿得像柱子,连地都下不了。看着红肿的双脚,再看看那双血迹斑斑的草鞋,父亲很生气,顺手就将它扔进了火塘。随着一阵浓烟和熊熊大火,那双草鞋顷刻间化为灰烬。我父亲是个粗人,他根本不懂 得那双草鞋是定情之物,礼轻情意

重,应该永久保存。

⑥我母亲过门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精心编织的定情之物早已被我父亲付之一炬,她

十分生气,跟我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怪母亲太笨,编得草鞋一点都不合脚,害得他跛了十几天,白耽误了很多工 分。母亲则骂他那双“熊掌”根本就不是人脚,不配穿人的鞋子。骂归骂,母亲还是东拼西凑,找针线,积攒碎布,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给父亲做了一双真正的布鞋,而且是比照着父亲那双箕张得变形的“熊掌”做的。父亲穿上后,在火塘边走来走去,十分惬意,然后脱下鞋,用袖子擦去鞋底上的泥土,拍了又拍,吹了又吹,然后小心地压在枕头下面,再也舍不得穿。到过年时,母亲提醒我父亲说,过年了,把新鞋拿出来穿上吧。父亲小心地翻开枕头,一下子傻眼了:那双布鞋早就被老鼠啃成了一堆碎布。父亲心疼得不断地咝咝直吸凉气,对着那堆碎布,咬牙切齿地骂了许多脏话。

⑦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结婚之前,我特意买了一双皮鞋带回去,让父亲

穿着皮鞋来参加我的婚礼,还一再叮嘱说,千万不能光着脚来,让城里人笑话。婚礼那天,父亲来了,皮鞋倒是穿来了,只是弄得他一脸的苦瓜样,走路一颠一拐,甚是滑稽。那段漫长而又崎岖的山路,让他的脚磨出了好几个不小的血泡。“以后别给老子买皮鞋了,既折磨人又浪费钱!”父亲拉下脸说,走的时候却还是硬撑着穿上那双皮鞋,一颠一颠地离开了。回到家后的父亲很少再穿这双皮鞋。吸取布鞋被咬的教训,父亲不敢再将皮鞋藏到枕头下,而是把它锁进木柜里,还隔三差五地打开柜子检查。后来,眼看着皮鞋一天天长毛了,父亲一下子慌了:这兔崽子给我买的什么鞋,这 不是又要霉烂了吗?我听说后,告诉父亲,是他的木柜子不通风,皮鞋要经常拿出来晒太阳,还要擦鞋油。以后,父亲就多了一项家务活:每隔十天半月,就要拿出他的皮鞋来擦油晒太阳。一边擦一边骂骂咧咧,说我是败家子,几年来,已经费掉他好几管鞋油了,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不过,骂归骂,父亲并没有真生气,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母亲这样对我说。

⑧去年,古老的山寨不仅通了水,通了电,还通了公路。父亲的皮鞋终于不用再锁

在木柜子里了,而且听父亲电话里的意思,皮鞋已经快被他穿烂了。我很高兴父亲终于主动打电话跟我要鞋穿了。他一再叮嘱我要买真皮的,不要人造革的,寨子里一些人图便宜,买人造革的皮鞋穿,脚臭得很。我说你那边怎么乱哄哄的,父亲说你二叔家盖新房我来做客呢。怪不得父亲的话不仅有了醉意,还明显有显摆的成分。

⑨不知道当年下乡干部题写的“革命到此止步”几个大字还在否?

父亲的三双鞋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以父亲的三双鞋为线索,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讲

述了父亲的生活环境中国南部山区过去到现在生活面貌,以及它发生的巨大变化,写从前的环境艰苦到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里有父亲的艰难不易也有儿子对父亲的孝顺,有虽困难但又很温馨的家庭生活,很值得人回味。

这么多的厚重内容却是通过三双鞋的故事轻巧俏皮地娓娓道来,实在是妙趣横生又

意味深长。

纳张元

彝族人, 1966-10-15出生,中共党员,出生于大理宾川县平川乡。博士学位,现任

大理学院文学院院长。在《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300多篇。出版有《走出寓言》、《民族性与地域性》等专著,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等多部大学教材。16篇(部)作品获省(部)级奖励。5篇作品作为范文入选大学本科教材,5篇小说散文入选中学乡土教材,复旦大学专门召开过“纳张元作品研讨会”。2006年评为首届“云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2010年评为“云南省德艺双馨青年作家”,2011年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代表作有《走出寓言》、《民族性与地域性》、《父亲的三双鞋》等。

①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②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大家都很穷,穿不起鞋,但主要原因还

是穷山恶水,山高路险,有鞋也穿不成。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③有一年来了两个下乡干部,他们左手扶在岩壁上,脚摇手抖地碎步挪动,好不容

易进了山寨,开始宣讲脱贫致富法宝。讲了半天,山民们两眼呆滞,面无表情。下乡干部有些生气,山民们这才讷讷地说,你们说的这样买进来那样卖出去的法子根本行不通。我们买一头小猪背进来,喂大以后就再也背不出去了。两个下乡干部一下子呆了,其中一个推了推眼镜,用毛笔在一块绝壁上写下“革命到此止步”六个大字,还在后面打了三个感叹号,然后就打道回府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来这里下乡。

④在这样危险的山路上行走,打赤脚是最稳妥的。那些箕张得有些变形的赤脚,青蛙一样抠贴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沉稳而有力,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父亲从小就赤脚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不觉就走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该说媳妇了。在媒人的引领下,我父亲背着烟酒糖茶到我母亲家来提亲了。

⑤按照当地风俗,我父亲收到的是一双草鞋。我母亲亲手编的草鞋。我母亲应该给父亲做一双布鞋,但那个年头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包括针线都要凭票购买,更不要说棉布了。虽然只是草鞋,母亲却很用心,编得很精致,两只鞋上还编了两条龙缠绕在上面,龙头在鞋鼻子处,龙尾一直蜿蜒到鞋后跟。尽管多年后,我父亲非常肯定地对我说,那两条龙一点都不像龙,倒很像两条蛇,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的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我父亲拿到草鞋时,欣喜若狂,急不可耐地将鞋穿上,但那鞋一点都不好穿,那一天就磨了一脚的血泡;第二天,脚趾、脚背、脚后跟到处都在流血;第三天,我父亲的双脚肿成了馒头,双腿肿得像柱子,连地都下不了。看着红肿的双脚,再看看那双血迹斑斑的草鞋,父亲很生气,顺手就将它扔进了火塘。随着一阵浓烟和熊熊大火,那双草鞋顷刻间化为灰烬。我父亲是个粗人,他根本不懂 得那双草鞋是定情之物,礼轻情意重,应该永久保存。

⑥我母亲过门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精心编织的定情之物早已被我父亲付之一炬,她

十分生气,跟我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怪母亲太笨,编得草鞋一点都不合脚,害得他跛了十几天,白耽误了很多工 分。母亲则骂他那双“熊掌”根本就不是人脚,不配穿人的鞋子。骂归骂,母亲还是东拼西凑,找针线,积攒碎布,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给父亲做了一双真正的布鞋,而且是比照着父亲那双箕张得变形的“熊掌”做的。父亲穿上后,在火塘边走来走去,十分惬意,然后脱下鞋,用袖子擦去鞋底上的泥土,拍了又拍,吹了又吹,然后小心地压在枕头下面,再也舍不得穿。到过年时,母亲提醒我父亲说,过年了,把新鞋拿出来穿上吧。父亲小心地翻开枕头,一下子傻眼了:那双布鞋早就被老鼠啃成了一堆碎布。父亲心疼得不断地咝咝直吸凉气,对着那堆碎布,咬牙切齿地骂了许多脏话。

⑦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结婚之前,我特意买了一双皮鞋带回去,让父亲

穿着皮鞋来参加我的婚礼,还一再叮嘱说,千万不能光着脚来,让城里人笑话。婚礼那天,父亲来了,皮鞋倒是穿来了,只是弄得他一脸的苦瓜样,走路一颠一拐,甚是滑稽。那段漫长而又崎岖的山路,让他的脚磨出了好几个不小的血泡。“以后别给老子买皮鞋了,既折磨人又浪费钱!”父亲拉下脸说,走的时候却还是硬撑着穿上那双皮鞋,一颠一颠地

离开了。回到家后的父亲很少再穿这双皮鞋。吸取布鞋被咬的教训,父亲不敢再将皮鞋藏到枕头下,而是把它锁进木柜里,还隔三差五地打开柜子检查。后来,眼看着皮鞋一天天长毛了,父亲一下子慌了:这兔崽子给我买的什么鞋,这 不是又要霉烂了吗?我听说后,告诉父亲,是他的木柜子不通风,皮鞋要经常拿出来晒太阳,还要擦鞋油。以后,父亲就多了一项家务活:每隔十天半月,就要拿出他的皮鞋来擦油晒太阳。一边擦一边骂骂咧咧,说我是败家子,几年来,已经费掉他好几管鞋油了,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不过,骂归骂,父亲并没有真生气,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母亲这样对我说。

⑧去年,古老的山寨不仅通了水,通了电,还通了公路。父亲的皮鞋终于不用再锁

在木柜子里了,而且听父亲电话里的意思,皮鞋已经快被他穿烂了。我很高兴父亲终于主动打电话跟我要鞋穿了。他一再叮嘱我要买真皮的,不要人造革的,寨子里一些人图便宜,买人造革的皮鞋穿,脚臭得很。我说你那边怎么乱哄哄的,父亲说你二叔家盖新房我来做客呢。怪不得父亲的话不仅有了醉意,还明显有显摆的成分。

⑨不知道当年下乡干部题写的“革命到此止步”几个大字还在否?

草鞋——布鞋——被动穿皮鞋——主动穿皮鞋

(古寨的现代化历程)

鞋变好了,路变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城里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了,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地球越来越热,人心却越来越冷;城市的楼盘越来越高,住在楼里的人却越来越猥琐卑微。让我们把这些困惑和茫然凝固成文字,去倾诉,去宣泄,让躁动的内心慢慢安静下来,让浑沌的大脑逐渐变得清晰,让迷茫的双眼拥有聚光点。

1.①挪动 ②木讷 ③灰烬 ④积攒 ....

2.河北栾川县有个抱犊山,传说该山得名是山民抱着牛犊上山,等牛长大后就再也无法下山了。史载当年韩信在此屯兵,此寨之险可见一斑了。请找出本文中与此传说表达的内容相类似的句子。“革命到此止步”,在文中点缀得颇有戏剧性,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要批驳山民的愚昧、下乡干部的武断和轻率吗?

3.按现在的电视剧来分类,有偶像剧、都市言情剧,也有年代剧,本文也算散文中的“年代剧”吧。 简要说说父亲的“三双鞋”都有着怎样不同的故事?作者通过这故事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厚重主题?

4.现在的很多作品,不缺华词丽句言之无物的描写,但少有给人过目不忘赏心悦目的文字。下面这段文字或可以说是本文最精彩的段落。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加以简要分析。

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山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

曲曲的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修辞:比喻、拟人

5.父亲和母亲的话都很地道有味道,也折射反映“那个年代”的背景。如:“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再如:“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但一双布鞋却“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是怎样品评这两段文字的话外之音的?

6.语言或许可以分为炫彩惊艳和质朴无华两类,只要是规范的词语,有雅俗之分,但没有好赖之别,只有使用得是否得体和准确的差别。“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了,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这两句彝族谚语鲜活无比,此处谚语说的是什么内容?父亲既然“骂骂咧咧”的,为什么会有“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呢?

7.文章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无疑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那么,若没有第一、二、七自然段,恐怕还不能构成一篇完整文章。那么,你认为第一、二、七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提到的父亲的三双鞋暗示了时代的变迁,纵观全文,说说山寨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答: 文中第⑦小节写到父亲因鞋子不合脚而大为光火,“走的时候却还是硬撑着穿上那双

皮鞋,一颠一颠地离开了”,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 文章最后一小节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何作用?(2分)

答:

父亲的三双鞋

纳张元

①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②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大家都很穷,穿不起鞋,但主要原因还

是穷山恶水,山高路险,有鞋也穿不成。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③有一年来了两个下乡干部,他们左手扶在岩壁上,脚摇手抖地碎步挪动,好不容

易进了山寨,开始宣讲脱贫致富法宝。讲了半天,山民们两眼呆滞,面无表情。下乡干部有些生气,山民们这才讷讷地说,你们说的这样买进来那样卖出去的法子根本行不通。我们买一头小猪背进来,喂大以后就再也背不出去了。两个下乡干部一下子呆了,其中一个推了推眼镜,用毛笔在一块绝壁上写下“革命到此止步”六个大字,还在后面打了三个感叹号,然后就打道回府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来这里下乡。

④在这样危险的山路上行走,打赤脚是最稳妥的。那些箕张得有些变形的赤脚,青蛙一样抠贴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沉稳而有力,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父亲从小就赤脚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不觉就走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该说媳妇了。在媒人的引领下,我父亲背着烟酒糖茶到我母亲家来提亲了。

⑤按照当地风俗,我父亲收到的是一双草鞋。我母亲亲手编的草鞋。我母亲应该给父亲做一双布鞋,但那个年头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包括针线都要凭票购买,更不要说棉布了。虽然只是草鞋,母亲却很用心,编得很精致,两只鞋上还编了两条龙缠绕在上面,龙头在鞋鼻子处,龙尾一直蜿蜒到鞋后跟。尽管多年后,我父亲非常肯定地对我说,那两条龙一点都不像龙,倒很像两条蛇,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的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我父亲拿到草鞋时,欣喜若狂,急不可耐地将鞋穿上,但那鞋一点都不好穿,那一天就磨了一脚的血泡;第二天,脚趾、脚背、脚后跟到处都在流血;第三天,我父亲的双脚肿成了馒头,双腿肿得像柱子,连地都下不了。看着红肿的双脚,再看看那双血迹斑斑的草鞋,父亲很生气,顺手就将它扔进了火塘。随着一阵浓烟和熊熊大火,那双草鞋顷刻间化为灰烬。我父亲是个粗人,他根本不懂 得那双草鞋是定情之物,礼轻情意

重,应该永久保存。

⑥我母亲过门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精心编织的定情之物早已被我父亲付之一炬,她

十分生气,跟我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怪母亲太笨,编得草鞋一点都不合脚,害得他跛了十几天,白耽误了很多工 分。母亲则骂他那双“熊掌”根本就不是人脚,不配穿人的鞋子。骂归骂,母亲还是东拼西凑,找针线,积攒碎布,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给父亲做了一双真正的布鞋,而且是比照着父亲那双箕张得变形的“熊掌”做的。父亲穿上后,在火塘边走来走去,十分惬意,然后脱下鞋,用袖子擦去鞋底上的泥土,拍了又拍,吹了又吹,然后小心地压在枕头下面,再也舍不得穿。到过年时,母亲提醒我父亲说,过年了,把新鞋拿出来穿上吧。父亲小心地翻开枕头,一下子傻眼了:那双布鞋早就被老鼠啃成了一堆碎布。父亲心疼得不断地咝咝直吸凉气,对着那堆碎布,咬牙切齿地骂了许多脏话。

⑦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结婚之前,我特意买了一双皮鞋带回去,让父亲

穿着皮鞋来参加我的婚礼,还一再叮嘱说,千万不能光着脚来,让城里人笑话。婚礼那天,父亲来了,皮鞋倒是穿来了,只是弄得他一脸的苦瓜样,走路一颠一拐,甚是滑稽。那段漫长而又崎岖的山路,让他的脚磨出了好几个不小的血泡。“以后别给老子买皮鞋了,既折磨人又浪费钱!”父亲拉下脸说,走的时候却还是硬撑着穿上那双皮鞋,一颠一颠地离开了。回到家后的父亲很少再穿这双皮鞋。吸取布鞋被咬的教训,父亲不敢再将皮鞋藏到枕头下,而是把它锁进木柜里,还隔三差五地打开柜子检查。后来,眼看着皮鞋一天天长毛了,父亲一下子慌了:这兔崽子给我买的什么鞋,这 不是又要霉烂了吗?我听说后,告诉父亲,是他的木柜子不通风,皮鞋要经常拿出来晒太阳,还要擦鞋油。以后,父亲就多了一项家务活:每隔十天半月,就要拿出他的皮鞋来擦油晒太阳。一边擦一边骂骂咧咧,说我是败家子,几年来,已经费掉他好几管鞋油了,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不过,骂归骂,父亲并没有真生气,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母亲这样对我说。

⑧去年,古老的山寨不仅通了水,通了电,还通了公路。父亲的皮鞋终于不用再锁

在木柜子里了,而且听父亲电话里的意思,皮鞋已经快被他穿烂了。我很高兴父亲终于主动打电话跟我要鞋穿了。他一再叮嘱我要买真皮的,不要人造革的,寨子里一些人图便宜,买人造革的皮鞋穿,脚臭得很。我说你那边怎么乱哄哄的,父亲说你二叔家盖新房我来做客呢。怪不得父亲的话不仅有了醉意,还明显有显摆的成分。

⑨不知道当年下乡干部题写的“革命到此止步”几个大字还在否?

父亲的三双鞋

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以父亲的三双鞋为线索,此文并非表现父亲的作品,而是讲

述了父亲的生活环境中国南部山区过去到现在生活面貌,以及它发生的巨大变化,写从前的环境艰苦到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现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这里有父亲的艰难不易也有儿子对父亲的孝顺,有虽困难但又很温馨的家庭生活,很值得人回味。

这么多的厚重内容却是通过三双鞋的故事轻巧俏皮地娓娓道来,实在是妙趣横生又

意味深长。

纳张元

彝族人, 1966-10-15出生,中共党员,出生于大理宾川县平川乡。博士学位,现任

大理学院文学院院长。在《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300多篇。出版有《走出寓言》、《民族性与地域性》等专著,主编《现代写作教程》等多部大学教材。16篇(部)作品获省(部)级奖励。5篇作品作为范文入选大学本科教材,5篇小说散文入选中学乡土教材,复旦大学专门召开过“纳张元作品研讨会”。2006年评为首届“云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2010年评为“云南省德艺双馨青年作家”,2011年评为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代表作有《走出寓言》、《民族性与地域性》、《父亲的三双鞋》等。

①父亲很少穿鞋,几乎打了一辈子的赤脚。

②我老家的山民们几乎都不穿鞋。一方面是大家都很穷,穿不起鞋,但主要原因还

是穷山恶水,山高路险,有鞋也穿不成。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曲曲地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③有一年来了两个下乡干部,他们左手扶在岩壁上,脚摇手抖地碎步挪动,好不容

易进了山寨,开始宣讲脱贫致富法宝。讲了半天,山民们两眼呆滞,面无表情。下乡干部有些生气,山民们这才讷讷地说,你们说的这样买进来那样卖出去的法子根本行不通。我们买一头小猪背进来,喂大以后就再也背不出去了。两个下乡干部一下子呆了,其中一个推了推眼镜,用毛笔在一块绝壁上写下“革命到此止步”六个大字,还在后面打了三个感叹号,然后就打道回府了。以后再也没有人来这里下乡。

④在这样危险的山路上行走,打赤脚是最稳妥的。那些箕张得有些变形的赤脚,青蛙一样抠贴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沉稳而有力,祖祖辈辈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父亲从小就赤脚在这样的山路上行走,风里来,雨里去,不知不觉就走成了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该说媳妇了。在媒人的引领下,我父亲背着烟酒糖茶到我母亲家来提亲了。

⑤按照当地风俗,我父亲收到的是一双草鞋。我母亲亲手编的草鞋。我母亲应该给父亲做一双布鞋,但那个年头什么都要凭票供应,包括针线都要凭票购买,更不要说棉布了。虽然只是草鞋,母亲却很用心,编得很精致,两只鞋上还编了两条龙缠绕在上面,龙头在鞋鼻子处,龙尾一直蜿蜒到鞋后跟。尽管多年后,我父亲非常肯定地对我说,那两条龙一点都不像龙,倒很像两条蛇,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的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我父亲拿到草鞋时,欣喜若狂,急不可耐地将鞋穿上,但那鞋一点都不好穿,那一天就磨了一脚的血泡;第二天,脚趾、脚背、脚后跟到处都在流血;第三天,我父亲的双脚肿成了馒头,双腿肿得像柱子,连地都下不了。看着红肿的双脚,再看看那双血迹斑斑的草鞋,父亲很生气,顺手就将它扔进了火塘。随着一阵浓烟和熊熊大火,那双草鞋顷刻间化为灰烬。我父亲是个粗人,他根本不懂 得那双草鞋是定情之物,礼轻情意重,应该永久保存。

⑥我母亲过门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精心编织的定情之物早已被我父亲付之一炬,她

十分生气,跟我父亲大吵了一架。父亲怪母亲太笨,编得草鞋一点都不合脚,害得他跛了十几天,白耽误了很多工 分。母亲则骂他那双“熊掌”根本就不是人脚,不配穿人的鞋子。骂归骂,母亲还是东拼西凑,找针线,积攒碎布,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给父亲做了一双真正的布鞋,而且是比照着父亲那双箕张得变形的“熊掌”做的。父亲穿上后,在火塘边走来走去,十分惬意,然后脱下鞋,用袖子擦去鞋底上的泥土,拍了又拍,吹了又吹,然后小心地压在枕头下面,再也舍不得穿。到过年时,母亲提醒我父亲说,过年了,把新鞋拿出来穿上吧。父亲小心地翻开枕头,一下子傻眼了:那双布鞋早就被老鼠啃成了一堆碎布。父亲心疼得不断地咝咝直吸凉气,对着那堆碎布,咬牙切齿地骂了许多脏话。

⑦我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结婚之前,我特意买了一双皮鞋带回去,让父亲

穿着皮鞋来参加我的婚礼,还一再叮嘱说,千万不能光着脚来,让城里人笑话。婚礼那天,父亲来了,皮鞋倒是穿来了,只是弄得他一脸的苦瓜样,走路一颠一拐,甚是滑稽。那段漫长而又崎岖的山路,让他的脚磨出了好几个不小的血泡。“以后别给老子买皮鞋了,既折磨人又浪费钱!”父亲拉下脸说,走的时候却还是硬撑着穿上那双皮鞋,一颠一颠地

离开了。回到家后的父亲很少再穿这双皮鞋。吸取布鞋被咬的教训,父亲不敢再将皮鞋藏到枕头下,而是把它锁进木柜里,还隔三差五地打开柜子检查。后来,眼看着皮鞋一天天长毛了,父亲一下子慌了:这兔崽子给我买的什么鞋,这 不是又要霉烂了吗?我听说后,告诉父亲,是他的木柜子不通风,皮鞋要经常拿出来晒太阳,还要擦鞋油。以后,父亲就多了一项家务活:每隔十天半月,就要拿出他的皮鞋来擦油晒太阳。一边擦一边骂骂咧咧,说我是败家子,几年来,已经费掉他好几管鞋油了,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不过,骂归骂,父亲并没有真生气,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母亲这样对我说。

⑧去年,古老的山寨不仅通了水,通了电,还通了公路。父亲的皮鞋终于不用再锁

在木柜子里了,而且听父亲电话里的意思,皮鞋已经快被他穿烂了。我很高兴父亲终于主动打电话跟我要鞋穿了。他一再叮嘱我要买真皮的,不要人造革的,寨子里一些人图便宜,买人造革的皮鞋穿,脚臭得很。我说你那边怎么乱哄哄的,父亲说你二叔家盖新房我来做客呢。怪不得父亲的话不仅有了醉意,还明显有显摆的成分。

⑨不知道当年下乡干部题写的“革命到此止步”几个大字还在否?

草鞋——布鞋——被动穿皮鞋——主动穿皮鞋

(古寨的现代化历程)

鞋变好了,路变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城里人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近了,心灵的距离却越来越远了;地球越来越热,人心却越来越冷;城市的楼盘越来越高,住在楼里的人却越来越猥琐卑微。让我们把这些困惑和茫然凝固成文字,去倾诉,去宣泄,让躁动的内心慢慢安静下来,让浑沌的大脑逐渐变得清晰,让迷茫的双眼拥有聚光点。

1.①挪动 ②木讷 ③灰烬 ④积攒 ....

2.河北栾川县有个抱犊山,传说该山得名是山民抱着牛犊上山,等牛长大后就再也无法下山了。史载当年韩信在此屯兵,此寨之险可见一斑了。请找出本文中与此传说表达的内容相类似的句子。“革命到此止步”,在文中点缀得颇有戏剧性,作者的主要意图是要批驳山民的愚昧、下乡干部的武断和轻率吗?

3.按现在的电视剧来分类,有偶像剧、都市言情剧,也有年代剧,本文也算散文中的“年代剧”吧。 简要说说父亲的“三双鞋”都有着怎样不同的故事?作者通过这故事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厚重主题?

4.现在的很多作品,不缺华词丽句言之无物的描写,但少有给人过目不忘赏心悦目的文字。下面这段文字或可以说是本文最精彩的段落。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加以简要分析。

是那山陡得猴子过山淌眼泪,岩羊下山滚皮坡,一条山草绳一样细细的小路,弯弯

曲曲的挂在壁陡的山腰上,行人像壁虎一样贴着悬崖小心翼翼地移动,稍不留心脚下轻轻一滑,人就像鸟一样在峡谷中飞起来,一直飞下万丈深渊。

修辞:比喻、拟人

5.父亲和母亲的话都很地道有味道,也折射反映“那个年代”的背景。如:“我母亲说龙编成了蛇样不赖她,主要是她只见过蛇,没有见过真正的龙长什么样子。”再如:“但还是能看出我母亲手艺不错,针线活肯定也错不了。”但一双布鞋却“不知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你是怎样品评这两段文字的话外之音的?

6.语言或许可以分为炫彩惊艳和质朴无华两类,只要是规范的词语,有雅俗之分,但没有好赖之别,只有使用得是否得体和准确的差别。“真是青菜盘出肉价钱了,拴牛的绳子比牛还贵”这两句彝族谚语鲜活无比,此处谚语说的是什么内容?父亲既然“骂骂咧咧”的,为什么会有“从表情看还挺受用的”呢?

7.文章第三至第六自然段无疑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内容。那么,若没有第一、二、七自然段,恐怕还不能构成一篇完整文章。那么,你认为第一、二、七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

文中提到的父亲的三双鞋暗示了时代的变迁,纵观全文,说说山寨人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答: 文中第⑦小节写到父亲因鞋子不合脚而大为光火,“走的时候却还是硬撑着穿上那双

皮鞋,一颠一颠地离开了”,这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答: 文章最后一小节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别有何作用?(2分)

答:


相关内容

  • 送给父亲的手套阅读答案
  • 送给父亲的手套阅读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送给父亲的手套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送给父亲的手套 ①那年我在离家三十 ...

  • 父亲和儿子阅读答案
  •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父亲和儿子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父亲和儿子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父亲和儿子 日子很贫寒.好在他们有一个装上热水可以暖脚的 ...

  • 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修面]阅读答案
  • 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修 面  晓 尧  随着九爷推子擦擦的声响,父亲浓密而微卷的胡子一绺一绺地掉在白色的围布上.父亲紧闭着眼,一动不动.  很快,九爷就将父亲的络腮胡子和嘴唇周围的胡子推了一遍,父亲剩着胡碴的脸像收割后的麦地.  九爷放下推子 ...

  • 胡智慧[父亲的信]阅读理解题及阅读答案
  • 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 ...

  • 心意阅读理解答案
  • 篇一:心意阅读理解答案 吴念真 心意 阅读理解答案期末考试,阅读理解不会,求大神帮忙,在线等,没有多少时间的_百度作业帮 吴念真 心意 阅读理解答案期末考试,阅读理解不会,求大神帮忙,在线等,没有多少时间的 吴念真 心意 阅读理解答案期末考试,阅读理解不会,求大神帮忙,在线等,没有多少时间的 语文小 ...

  • 时文阅读阅读答案
  • 父亲的信 胡智慧 ①父亲来信了,内容非常简单:"慧:你已经离家归队多日,也没有写信说你平安到达,你妈非常担心.每次归队后都应先写信.父." ②于是,一种深深的愧疚慢慢弥散在心头. ③到远离家乡的辽北当兵,有了写家书的必要.但现在老了点,当军官了,潜意识中总认为与做农民的父亲无话可 ...

  • 我的第二次生命教学设计
  • *5.我的第二次生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语言. 3.了解父亲为女儿捐肾给予她第二次生命这个故事,感受父亲对孩子的挚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进行课文朗读练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有 ...

  • 中学生阅读文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父亲与茉莉花 张育仁 父亲是在一种迫不得已的境况下与茉莉花相遇的.而由被迫侍弄此花到自觉地体味此花,就使得父亲的生活大为生色了. 我父亲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知识分子,同时也是一个十分谦恭善良.整洁安静,且明显带有乡居的节俭和吃苦耐劳品性的知识分子. 读小学前我一直寄养 ...

  • 少女杨绛和她的父亲阅读答案
  • 篇一:少女杨绛和她的父亲阅读答案 篇二:少女杨绛和她的父亲阅读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杨绛和他的父亲孙莲莲杨绛,原名扬季康,江苏无锡人.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李健吾评价她"不是那种飞扬躁厉的作家",而是有着" ...

  • [背影]拓展阅读[父亲]阅读答案
  • (17分) 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 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