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

作者:罗追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9期

摘要:小学是孩子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形成雏形的关键阶段,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文从提高教育内容针对性、创造良好德育环境以及借助活动和加强家校联系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20-01

小学阶段我们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发展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在生活中进行有效渗透

教育要立足于教育对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也逐渐养成了

2.创造良好学校德育环境,陶冶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环境对于受教育者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思想教育都需要良好的环境为基础,因为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和生动形象的教育作用。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我们要注意校园环境的布置,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挖掘校园精神文化,从而让学生接受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浸润。首先,在校园环境规划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同时还要考虑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因为,校园环境不只是一种自然环境,同时它还是一种教育性环境,所以,我们要注意校园环境对学生发展会造成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审美能力的发展、文化水平的发展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在改善物质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只有使校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的氛围相协调,我们的校园环境才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其次,校园的文化精神环境是我们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他无时无刻都在熏陶着学生们的思想和情操,对整体构建学生精神生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校园面貌的设计,还要致力于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总体设计,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

3.利用各种节日活动机会,达到寓教于境的效果

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需要设身处地的体验,因此,教师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敬师长,做到寓教于境。例如,我们可以借助班会的时机开展一个教育活动,主题为《尊师爱生》,通过这样一个主题活动,创设一个特殊的教育情境,既让学生学会尊重老师,也让教师学会爱护学生。再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也可以请法制专家进行演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抓住纪念日这个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每年的三月五日组织学生学习雷锋,每年的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比赛,每年的八一建军节进行部队建设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自豪感。这些教育实践活动既生动又形象,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4.整合多种德育教育资源,发挥合作机制德育作用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们在关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将社会、学校和家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学习教育成果最大化,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失衡,学生在学校受到校规校纪的约束以及教师的严格监督,会自觉遵守礼仪规范,但一旦回到家中,由于没有了约束,学生立刻就恢复了本性,变得无拘无束,行为出现反复,不利于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的家长交流共同,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例如定期开展家长会,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同时也让家长明确学生的规章管理制度,配合学校工作,在家监督、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另外,我们也要大开学校的大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接受各种不良影响的挑战,从而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发展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敏霞.思想道德建设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Z2)

[2]闫超.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探析[J].文教资料,2007,(22)

[3]张其珍.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0)

[4]刘长荣.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几个着力点[J].西藏教育,2011,(06)

[5]刘英.加强学校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我见

作者:罗追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9期

摘要:小学是孩子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形成雏形的关键阶段,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树立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本文从提高教育内容针对性、创造良好德育环境以及借助活动和加强家校联系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20-01

小学阶段我们老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更应重视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发展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提高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在生活中进行有效渗透

教育要立足于教育对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们也逐渐养成了

2.创造良好学校德育环境,陶冶学生们的道德情操

环境对于受教育者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思想教育都需要良好的环境为基础,因为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起到潜移默化和生动形象的教育作用。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我们要注意校园环境的布置,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挖掘校园精神文化,从而让学生接受文化精神的熏陶和浸润。首先,在校园环境规划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校园环境的审美功能,同时还要考虑校园环境的德育功能,因为,校园环境不只是一种自然环境,同时它还是一种教育性环境,所以,我们要注意校园环境对学生发展会造成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审美能力的发展、文化水平的发展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在改善物质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精神文化环境的建设,只有使校园的物质环境与精神文化的氛围相协调,我们的校园环境才能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其次,校园的文化精神环境是我们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他无时无刻都在熏陶着学生们的思想和情操,对整体构建学生精神生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思想教育的时候,我们不仅要关注校园面貌的设计,还要致力于校园文化精神层面的总体设计,大力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和办学目标,让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标。

3.利用各种节日活动机会,达到寓教于境的效果

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需要设身处地的体验,因此,教师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学会怎样与人相处,怎样尊敬师长,做到寓教于境。例如,我们可以借助班会的时机开展一个教育活动,主题为《尊师爱生》,通过这样一个主题活动,创设一个特殊的教育情境,既让学生学会尊重老师,也让教师学会爱护学生。再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和烈士陵园,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也可以请法制专家进行演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抓住纪念日这个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比如,在每年的三月五日组织学生学习雷锋,每年的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比赛,每年的八一建军节进行部队建设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自豪感。这些教育实践活动既生动又形象,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4.整合多种德育教育资源,发挥合作机制德育作用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们在关注学校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将社会、学校和家庭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才能将学习教育成果最大化,提高学生文明礼仪素养。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严重失衡,学生在学校受到校规校纪的约束以及教师的严格监督,会自觉遵守礼仪规范,但一旦回到家中,由于没有了约束,学生立刻就恢复了本性,变得无拘无束,行为出现反复,不利于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要主动与学生的家长交流共同,建立家校合作机制,例如定期开展家长会,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校外的情况,同时也让家长明确学生的规章管理制度,配合学校工作,在家监督、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另外,我们也要大开学校的大门,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让学生在真实社会环境中接受各种不良影响的挑战,从而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意识,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

总之,小学德育工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发展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赵敏霞.思想道德建设从行为习惯养成抓起[J].陕西教育(行政版),2007,(Z2)

[2]闫超.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探析[J].文教资料,2007,(22)

[3]张其珍.关于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0)

[4]刘长荣.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几个着力点[J].西藏教育,2011,(06)

[5]刘英.加强学校教育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6,(06)


相关内容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结
  • 2016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本学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了国家.省.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 ,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g ...

  • ××县教育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事迹
  • ××县教育局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先进事迹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义务和责任.教育系统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长期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 ...

  • 2016年秋师德师风学习培训材料一
  • 2016年秋师德师风学习培训材料一 加强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的意义 主讲人:陈梅香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要达到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可见,强化人民教师的 ...

  • 探究小学德育课程的校本建设
  • 摘 要:所谓德育校本的课程开发是指为了培养更高素质的学生而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来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德育课程,这种德育课程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水平出发,为学生营造感性.实践性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教学环境中感悟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道德体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对小学德育课程的校 ...

  • 将乐县教育局德育工作总结(县)
  • 将乐县教育局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奠定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一年来,我局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 ...

  • 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 以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以开展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教育思想. ...

  • 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 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结束后,我校积极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宣传会议精神,广泛深入开展动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了一系列富有实效的措施.经过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干部的努力,我校学生党建工作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不断进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绩. 为了进一步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

  • 网络语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 [摘要]受网络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都受到强烈冲击,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要从转变观念.提高素养.加强监控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成效. [关键词]网络语境: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冲击 (一)信息接受源由单一转向多元,网络教育地位 ...

  • 从身边小事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论文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核论文 论 文 题 目 论文小组组长 范珂 学号 12041104 论文小组成员 任婷婷 学号 12041121 胡智丽 学号 12041108 陈敏娜 学号 12041102 张皓 学号 12041138 闫园 学号 12041130 院 ...

  • 道德性:班集体建设的核心价值追求
  • [摘要]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抓成绩还是抓常规.抓两头还是抓中间.是"收"还是"放"等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经常令班主任陷入道德两难的境地.这些问题的背后实质上是班级建设与发展的价值选择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开这些困惑,必须从价值层面进行整合.弘扬班集体建设中的道德性,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