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总第135期)

佛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胡述宝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研处,河南郑州450042)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明确任务,中共河南省委在

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2015年重点事项》中,强调要加强社会综合征信系统建设,着力解决公德失范和诚信缺失。新形势下扬弃佛家诚信思想,深入挖掘诚信资源,吸收佛教的戒律、因果律及强调虔诚信仰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纠正当前诚信缺失的世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打造文明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佛家;诚信;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5)03-0028-05

的戒律,又可分为在家戒与出家戒。二是声闻戒和菩萨戒。三是止持戒和作持戒。四是性戒和遮戒。其中关于诚信戒律的最大特点就是规约的全面性和彻底性,贯穿于每一个人身、口、意的时时处处。

(一)口业戒

《无量寿经》中佛教导信徒要善护“身、口、意”三业,并把口业摆在第一,强调修行人要具足正语,口业自净。要让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任何过失,远离四种过失,四种过失就是“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是于两人之间挑拨离间。“恶口”是以粗言恶语骂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遇到下雨、刮风等令身心感觉不适的自然现象,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论骂詈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包括很多人说话中带一些侮辱人的口头语,也属于恶口。“妄语”是指说谎话欺骗他人。“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例如花言巧语、黄色笑话,以及取笑他人的话等,均属于绮语。凡修行人都应该像佛一样,远离四种过失,做“真语者、实语者”。进而要求学会讲“爱语”,在《法界次第》提出的四摄法中有爱语摄,要求菩萨行者随顺众生根性,善言抚慰,佛教讲“口吐莲花”,指的就是爱语摄。这种爱语,不是浮华不实,而是从爱护他人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明确任务,中共河南省委在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2015年重点事项》中,强调要加强社会综合征信系统建设,着力解决公德失范和诚信缺失。党和政府对诚信的高度重视,说明了诚信问题已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也是佛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历史上,佛家的诚信思想对于中华民族诚信不欺、讲求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研究并有效挖掘其有关诚信的思想精华,对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打造文明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佛教戒律——对诚信的全面规约

在佛教的法相名数中没有诚信一词的明确提法和用法,但在佛教伦理道德中有关诚信的思想则非常丰富。佛教是善法,佛教教主释迦摩尼佛被信徒们奉为世间最善最完美的人,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让众生臻善臻美。为此,佛教制定了条目繁多的戒律。粗线条来看,佛家戒律大致分为下面几大类。一是通戒和别戒。通戒是凡发菩提心的僧俗二众皆得受持的禁戒,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别戒是为僧团七众各别制定

收稿日期:2015-04-26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党校系统科研课题(编号:2015-17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述宝(1963—),男,河南南阳人,硕士,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28

胡述宝:佛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发,讲慈悲语、柔软语、诚挚语、光明语、希望语、振奋语、温暖语、智慧语。

(二)身业戒

身业戒是指禁止有悖诚信的行为,集中体现在佛教八正道的正业和正命中。

业,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杀生、1. 正业。正业又叫正行、谛行,不偷盗、就是指正当的身

不邪淫。其中,偷盗、邪淫的戒条皆与诚信相关。偷盗在佛教戒律中叫不与取,即在未得到物主许可的情况下,令财物远离彼处。偷盗分三种,一是权威不与取,即以势力劫夺;二是盗窃不与取,即暗中盗窃;三是欺诳不与取,即狡诈欺惑骗取财物。这些都是失诚失信的不当行为。邪淫有四种情况,从对境、部位、处所、时间四个方面认定:“所不应行”,即不应行淫的对境、不应行淫的部位、不应行淫的处所、不应行淫的时间。譬如在对境中,不单包括人妻,出家的女子、未达出嫁年龄的女孩、不应行淫的男性等均包括在内。在不当的对境、部位、处所、时间发生的性行为皆为邪淫,都属于对自己的配偶以及天地和众生的不诚不信不敬。

说:“2. 种田行商贾,正命。正命就是正当的职业。牧牛羊蓄息,邸舍以求,《杂阿含经》造屋舍床中

卧,六种资生具。”按现在的说法,还应加上公教人员、医护人员等,只要以正当的方式,劳心劳力换取生活资料的,皆称为正当的职业。正命有三个标准做考量。第一,谋生的方法应符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能直接或

间接地伤害到众生。所以,如制假、仿冒、伪造、贪污等方式都不是正命。第二,即使所做的工作不会真正伤害自、他,但心存恶念,希望别人受到伤害,从中获取财物,那也绝对不是正命。例如,利用饥荒、战争带来生意的商人,这种负面心态的谋生方式就不能称为正命。第三,即使所做的工作不会明显地伤害自、他,也不心存恶念,但是仍会使人受到伤害的职业。例如,个别从事娱乐活动的演员、艺人,不注意正能量的传播,仅为提高收视率而搞一些媚俗、低俗的演出,使观赏的大众因为这样的演出,而失去正念,就不是正命。

(三)意业戒

《三藏法数》中讲:意业,即意所起之业也,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即意恶业也;若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即意善业也。因此,所谓意业,就

哲学与经济学

是指人思量所造成之业。三业中,意业放在最后,但意业却是三业之本。佛陀在《中阿含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等各种大小乘经论中都说,心尊心使,意业为重。意业未起,则身、口二业不生,故菩萨戒以意业为戒。意恶业分三:贪心、害心、邪见。贪心是觊觎他人的财物,生起欲求之心。害心是对他人以嗔恨心和愤怒心而想:我应当如此这般损害某某人。对他人拥有财富,心里不高兴,并且想:如果某某人不安乐、不福祉、没有这样的功德该多好啊!如果他人发生不乐意的事,(自己)幸灾乐祸等,凡是对他人生起损恼之心都是害心。邪见分二:无有因果之见,常断见。无有因果之见:认为修善法无有功德,造恶业无有罪过,称为无因果之见。常断见:是指外道的见解。常见即认为神我常有,断见即外道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有了贪心、害心,利益驱使便会行不诚不信之事,信奉邪见,便会视戒条如儿戏,恣意妄为。所以,佛家修行的重中之重就是修心,善护意念。为此,要树立正见,笃定正思维,护持正念。让自己心不散乱,意不颠倒,不生杂染邪念,远离失诚失信的诸恶业。由上可见,佛家关于诚信的戒条,具体而全面。具体,则凸显了有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譬如,口业将不能说什么话、应该怎样讲话都规范得一清二楚。全面,就实现了全覆盖无遗漏。人贪念的力量极其强大,因此作为约束的戒条就必须无缝隙对接。时空上的时时处处,自身的身、口、意都必须全面囊括在内,这样一念一言一行有依止有规约,才能逐步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二、以诚为本——坚实的理性支撑

佛教是以诚为本的宗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佛教教义的核心就是真实

佛教对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的认识叫作“实相”,又名“真如”“法相”等,也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佛教认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如《思益经》卷一称:“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性。”这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这里强调的是佛家修行的重点是落在“实”上,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空空如也。空是从无常和变化来讲的,这与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的道理是一样的,是

29

“真”“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3期(总第135期)

佛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胡述宝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研处,河南郑州450042)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明确任务,中共河南省委在

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2015年重点事项》中,强调要加强社会综合征信系统建设,着力解决公德失范和诚信缺失。新形势下扬弃佛家诚信思想,深入挖掘诚信资源,吸收佛教的戒律、因果律及强调虔诚信仰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纠正当前诚信缺失的世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打造文明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佛家;诚信;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5)03-0028-05

的戒律,又可分为在家戒与出家戒。二是声闻戒和菩萨戒。三是止持戒和作持戒。四是性戒和遮戒。其中关于诚信戒律的最大特点就是规约的全面性和彻底性,贯穿于每一个人身、口、意的时时处处。

(一)口业戒

《无量寿经》中佛教导信徒要善护“身、口、意”三业,并把口业摆在第一,强调修行人要具足正语,口业自净。要让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没有任何过失,远离四种过失,四种过失就是“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是于两人之间挑拨离间。“恶口”是以粗言恶语骂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遇到下雨、刮风等令身心感觉不适的自然现象,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论骂詈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包括很多人说话中带一些侮辱人的口头语,也属于恶口。“妄语”是指说谎话欺骗他人。“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例如花言巧语、黄色笑话,以及取笑他人的话等,均属于绮语。凡修行人都应该像佛一样,远离四种过失,做“真语者、实语者”。进而要求学会讲“爱语”,在《法界次第》提出的四摄法中有爱语摄,要求菩萨行者随顺众生根性,善言抚慰,佛教讲“口吐莲花”,指的就是爱语摄。这种爱语,不是浮华不实,而是从爱护他人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的明确任务,中共河南省委在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河南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2015年重点事项》中,强调要加强社会综合征信系统建设,着力解决公德失范和诚信缺失。党和政府对诚信的高度重视,说明了诚信问题已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项基本规范,也是佛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历史上,佛家的诚信思想对于中华民族诚信不欺、讲求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入研究并有效挖掘其有关诚信的思想精华,对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打造文明河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佛教戒律——对诚信的全面规约

在佛教的法相名数中没有诚信一词的明确提法和用法,但在佛教伦理道德中有关诚信的思想则非常丰富。佛教是善法,佛教教主释迦摩尼佛被信徒们奉为世间最善最完美的人,信仰佛教的目的,就是让众生臻善臻美。为此,佛教制定了条目繁多的戒律。粗线条来看,佛家戒律大致分为下面几大类。一是通戒和别戒。通戒是凡发菩提心的僧俗二众皆得受持的禁戒,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别戒是为僧团七众各别制定

收稿日期:2015-04-26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党校系统科研课题(编号:2015-17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述宝(1963—),男,河南南阳人,硕士,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副教授。

28

胡述宝:佛家的诚信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发,讲慈悲语、柔软语、诚挚语、光明语、希望语、振奋语、温暖语、智慧语。

(二)身业戒

身业戒是指禁止有悖诚信的行为,集中体现在佛教八正道的正业和正命中。

业,也就是十善业中的不杀生、1. 正业。正业又叫正行、谛行,不偷盗、就是指正当的身

不邪淫。其中,偷盗、邪淫的戒条皆与诚信相关。偷盗在佛教戒律中叫不与取,即在未得到物主许可的情况下,令财物远离彼处。偷盗分三种,一是权威不与取,即以势力劫夺;二是盗窃不与取,即暗中盗窃;三是欺诳不与取,即狡诈欺惑骗取财物。这些都是失诚失信的不当行为。邪淫有四种情况,从对境、部位、处所、时间四个方面认定:“所不应行”,即不应行淫的对境、不应行淫的部位、不应行淫的处所、不应行淫的时间。譬如在对境中,不单包括人妻,出家的女子、未达出嫁年龄的女孩、不应行淫的男性等均包括在内。在不当的对境、部位、处所、时间发生的性行为皆为邪淫,都属于对自己的配偶以及天地和众生的不诚不信不敬。

说:“2. 种田行商贾,正命。正命就是正当的职业。牧牛羊蓄息,邸舍以求,《杂阿含经》造屋舍床中

卧,六种资生具。”按现在的说法,还应加上公教人员、医护人员等,只要以正当的方式,劳心劳力换取生活资料的,皆称为正当的职业。正命有三个标准做考量。第一,谋生的方法应符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能直接或

间接地伤害到众生。所以,如制假、仿冒、伪造、贪污等方式都不是正命。第二,即使所做的工作不会真正伤害自、他,但心存恶念,希望别人受到伤害,从中获取财物,那也绝对不是正命。例如,利用饥荒、战争带来生意的商人,这种负面心态的谋生方式就不能称为正命。第三,即使所做的工作不会明显地伤害自、他,也不心存恶念,但是仍会使人受到伤害的职业。例如,个别从事娱乐活动的演员、艺人,不注意正能量的传播,仅为提高收视率而搞一些媚俗、低俗的演出,使观赏的大众因为这样的演出,而失去正念,就不是正命。

(三)意业戒

《三藏法数》中讲:意业,即意所起之业也,有善有恶。若贪欲、嗔恚、邪见,即意恶业也;若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即意善业也。因此,所谓意业,就

哲学与经济学

是指人思量所造成之业。三业中,意业放在最后,但意业却是三业之本。佛陀在《中阿含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私记》等各种大小乘经论中都说,心尊心使,意业为重。意业未起,则身、口二业不生,故菩萨戒以意业为戒。意恶业分三:贪心、害心、邪见。贪心是觊觎他人的财物,生起欲求之心。害心是对他人以嗔恨心和愤怒心而想:我应当如此这般损害某某人。对他人拥有财富,心里不高兴,并且想:如果某某人不安乐、不福祉、没有这样的功德该多好啊!如果他人发生不乐意的事,(自己)幸灾乐祸等,凡是对他人生起损恼之心都是害心。邪见分二:无有因果之见,常断见。无有因果之见:认为修善法无有功德,造恶业无有罪过,称为无因果之见。常断见:是指外道的见解。常见即认为神我常有,断见即外道认为一切诸法是自然而生。有了贪心、害心,利益驱使便会行不诚不信之事,信奉邪见,便会视戒条如儿戏,恣意妄为。所以,佛家修行的重中之重就是修心,善护意念。为此,要树立正见,笃定正思维,护持正念。让自己心不散乱,意不颠倒,不生杂染邪念,远离失诚失信的诸恶业。由上可见,佛家关于诚信的戒条,具体而全面。具体,则凸显了有效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譬如,口业将不能说什么话、应该怎样讲话都规范得一清二楚。全面,就实现了全覆盖无遗漏。人贪念的力量极其强大,因此作为约束的戒条就必须无缝隙对接。时空上的时时处处,自身的身、口、意都必须全面囊括在内,这样一念一言一行有依止有规约,才能逐步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二、以诚为本——坚实的理性支撑

佛教是以诚为本的宗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佛教教义的核心就是真实

佛教对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状态的认识叫作“实相”,又名“真如”“法相”等,也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佛教认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如《思益经》卷一称:“诸法从缘生,自无有定性,若知此因缘,则达法实性。”这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这里强调的是佛家修行的重点是落在“实”上,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空空如也。空是从无常和变化来讲的,这与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的的道理是一样的,是

29

“真”“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相关内容

  • 儒释道与中国传统文化
  • (2009-08-19 19:18:03) 转载▼ 标签: 宗教 儒道 中国传统文化 圣德 杂谈 分类: 逸 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已经表明,一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特殊性根植于该国的传统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进行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反思程度的深浅,反映着一 ...

  • 我国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价值
  • 朱耀洪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18日   07 版) 天人关系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在研究和处理天人关系的过程中,我国古人提出了内涵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伦理观,为我们今天进行生态伦理研究.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类永续发展提供了宝贵思想资源. 我 ...

  • 会计文化研究的基本情况
  • 会计文化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般认为关于会计文化研究开始的标志是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以"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年会.1990年刘开瑞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会计文化"的概念.通过检索,至2005年,以会计文化为题公开发表的论文有70篇,关键词含有会计文化的论文有90篇, ...

  •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思想
  • 2010年6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JOURNALOFSOCIALSCIENCEOFJIAMUSIUNIVERSITY Jun.,2010 Vol.28 No.3 第28卷第3期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思想 吴 迪,田照军 1 2 ① (1.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2.黑龙 ...

  • "践行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网络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践行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网络知识竞赛试题 选择题(75分每题一分.每道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选错一项即不给分) 1.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伦理精神和生命追求有着深刻.巨大而持久影响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是:( BCD )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佛家 2.以下观 ...

  • 论[新唯识论]与[成唯识论]
  • 作者:陆沉 中国哲学史 2007年10期 海外学人陈荣捷将二十世纪中国佛教唯识学的发展情形区分为三次高峰:欧阳渐复兴的"严格"意义上的唯识学,太虚的法相唯识学,以及熊十力的新唯识学.① 无论如何,台湾学者周志煌认为,熊十力援佛入儒.扬儒抑佛而撰的<新唯识论>(以下简称 ...

  • 使命愿景价值观
  • 引言-- 一个企业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10年企业靠人.50年企业靠制度.100年企业靠文化.让企业文化起来.思想起来.精神起来,这是银行股改上市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可或缺的任务.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这种精神的东西,不是公司的规章制度,不是公司的营销策略,也不是公司的发展战略,但也都 ...

  • 儒家文化心得体会
  • 感受儒家文化 摘要:本文先是对本学期的课程最初的感受做了总结,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我们人生 的关系的认识.接着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主要包括的方面,并着重写了儒家文化的感受.本 文对儒家思想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理解.对于儒家文化,让我们感 触最深的就应该是"仁"的 ...

  • 中华茶文化特点
  • 我认为,理解中华茶文化的特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 一.茶文化的定义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内涵 茶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