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儿"."煮饽饽":北京土话藏的典故多

[摘要]旧时形容一个人在京城权势大,说话、办事举足轻重叫“一跺脚,四城乱颤”。说某人过上了“乞丐生活”叫“披片儿抱砂锅”。

不少专家学者提起北京话,都谈到了它的音调优美,节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悦耳动听。作为一个外地移民,我觉得北京也极其形象、生动、有趣。

北京土话管太阳叫“老爷儿”,大概是说它主管大地一切的意思吧!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嘛!不然,何以属爷字辈儿前边又加一个“老”字呢?管火柴叫“取灯儿”,“取”为“起”字之音变。“起灯儿”者,是说它一燃着就像燃起了一盏油灯。北京人管饺子叫“饽饽”也很有意思,因为周围河北省的一些地面儿,窝头、饼子、烀饼、烙饼、馒头等面食统称作“饽饽”,惟独糕点、饺子没有人叫“饽饽”。因此,北京人所说的“饽饽铺”,外地人并不知道是卖什么的店铺;“煮饽饽”,外地人并不知道是怎样的食品。

老北京“饽饽铺”

北京人管小孩儿生病叫“变狗”,更是奇怪而有趣。狗在忠于主人的同时,不是还有一定的狼性吗?见生人就又吠又咬,煞是可怕;可小孩儿生病时不吃不喝、蔫头耷脑的,有一点儿狗的样子吗?怎么能叫“变狗”呢?

还有一些说法非常形象生动。北京人管婴儿满月以后到姥姥家小住叫“挪臊窝儿”。把孩童招惹同伴叫“招猫递狗”。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某处等乘客叫“趴活儿”。比喻经双方商定的事情,一方后来又反悔了叫“扒房了”。需用钱物急得到处找叫“转腰子”。把非常远的亲戚叫“胯胯上的亲戚”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形容某人聪明、机敏、狡黠叫“比猴儿少身毛”。讥讽某人说大话,胡吹乱吹说他“不怕大风扇了舌头”。说某人没有自己的住房,租别家的房子居住叫给人家“溜房檐儿”。管靠出租房屋生活叫“吃瓦片儿”。形容极其忙碌说“脚后跟打后脑勺子”。

讥讽某人过于胆小怕事说他“放屁怕砸脚后跟”。比喻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说话讲信用,一诺千金叫“吐口唾沫掉在地上砸个坑儿”。形容得意后轻狂的样子叫“屁颠儿屁颠儿的”。说某人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叫“横草不拿,竖草不捏”,“油瓶儿倒了都不扶”。旧时形容一个人在京城权势大,说话、办事举足轻重叫“一跺脚,四城乱颤”。说某人过上了“乞丐生活”叫“披片儿抱砂锅”。一个人身披一块破麻袋片儿,怀抱一个砂锅在街巷胡同儿中蹒跚而行,不是一个典型行乞者的形象吗?

更有意思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人们很诙谐的说法。当有人问某人:“你下茶馆儿吗?”他会回答:“我不下茶馆儿,我下撅尾巴馆儿。”何谓“撅尾巴馆儿”?原来指的是自家的水缸。渴了在自家水缸舀一瓢水就喝,不得低头弯腰撅屁股吗?这一说法十分幽默风趣。这一自嘲说法,也表现了京城穷苦百姓生活上的乐观态度。

《知味》,李辉、陈子善、肖复兴等著,台海出版社,2017年3月

为了表现幽默风趣,还要用典故。在雨天路滑时,一个人不小心摔了一个屁股蹲儿,别人玩笑说他闹了一个窦尔敦。窦尔敦是绿林戏中的一个人物,旧时人们对绿林戏中的人物像黄三太、杨香武、朱光祖、窦尔敦等非常熟悉,所以有此诙谐说法。一个人吃饭成了问题,找饭辙去可以诙谐幽默地说他找赵旺去。赵旺是京剧《荷珠配》中的一个仆人,主人员外经济上陷入窘境时,屡屡向他索要饭食,后赵旺在民间慢慢就成了饭辙的代称。也用历史典故。当说自己遇到困难没办法了的时候,有人就说“我可叫了王承恩了”。王承恩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贴身太监,据说当有人向崇祯报告李自成的十万大军已经打进西便门的时候,崇祯慌忙从皇宫后门向煤山逃跑,跑到一棵大槐树下,对王承恩说:“王承恩!你说我可怎么办呢?”说完,在大槐树上自缢身亡。以后,在京城百姓的语言中,就留下了表示自己没有办法了,就对人说“我可叫了王承恩了!”算来,这一说法在京城百姓的语言生活中,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北京胡同

我喜欢北京话,我既喜欢它节奏上的铿锵悦耳,也喜欢它在表达上的形象、生动、有趣!

本文摘自《知味》,李辉、陈子善、肖复兴等著,台海出版社,2017年3月。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返回腾讯网首页>>

[摘要]旧时形容一个人在京城权势大,说话、办事举足轻重叫“一跺脚,四城乱颤”。说某人过上了“乞丐生活”叫“披片儿抱砂锅”。

不少专家学者提起北京话,都谈到了它的音调优美,节奏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悦耳动听。作为一个外地移民,我觉得北京也极其形象、生动、有趣。

北京土话管太阳叫“老爷儿”,大概是说它主管大地一切的意思吧!因为万物生长靠太阳嘛!不然,何以属爷字辈儿前边又加一个“老”字呢?管火柴叫“取灯儿”,“取”为“起”字之音变。“起灯儿”者,是说它一燃着就像燃起了一盏油灯。北京人管饺子叫“饽饽”也很有意思,因为周围河北省的一些地面儿,窝头、饼子、烀饼、烙饼、馒头等面食统称作“饽饽”,惟独糕点、饺子没有人叫“饽饽”。因此,北京人所说的“饽饽铺”,外地人并不知道是卖什么的店铺;“煮饽饽”,外地人并不知道是怎样的食品。

老北京“饽饽铺”

北京人管小孩儿生病叫“变狗”,更是奇怪而有趣。狗在忠于主人的同时,不是还有一定的狼性吗?见生人就又吠又咬,煞是可怕;可小孩儿生病时不吃不喝、蔫头耷脑的,有一点儿狗的样子吗?怎么能叫“变狗”呢?

还有一些说法非常形象生动。北京人管婴儿满月以后到姥姥家小住叫“挪臊窝儿”。把孩童招惹同伴叫“招猫递狗”。出租车司机把车停在某处等乘客叫“趴活儿”。比喻经双方商定的事情,一方后来又反悔了叫“扒房了”。需用钱物急得到处找叫“转腰子”。把非常远的亲戚叫“胯胯上的亲戚”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形容某人聪明、机敏、狡黠叫“比猴儿少身毛”。讥讽某人说大话,胡吹乱吹说他“不怕大风扇了舌头”。说某人没有自己的住房,租别家的房子居住叫给人家“溜房檐儿”。管靠出租房屋生活叫“吃瓦片儿”。形容极其忙碌说“脚后跟打后脑勺子”。

讥讽某人过于胆小怕事说他“放屁怕砸脚后跟”。比喻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说话讲信用,一诺千金叫“吐口唾沫掉在地上砸个坑儿”。形容得意后轻狂的样子叫“屁颠儿屁颠儿的”。说某人养尊处优、无所事事叫“横草不拿,竖草不捏”,“油瓶儿倒了都不扶”。旧时形容一个人在京城权势大,说话、办事举足轻重叫“一跺脚,四城乱颤”。说某人过上了“乞丐生活”叫“披片儿抱砂锅”。一个人身披一块破麻袋片儿,怀抱一个砂锅在街巷胡同儿中蹒跚而行,不是一个典型行乞者的形象吗?

更有意思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人们很诙谐的说法。当有人问某人:“你下茶馆儿吗?”他会回答:“我不下茶馆儿,我下撅尾巴馆儿。”何谓“撅尾巴馆儿”?原来指的是自家的水缸。渴了在自家水缸舀一瓢水就喝,不得低头弯腰撅屁股吗?这一说法十分幽默风趣。这一自嘲说法,也表现了京城穷苦百姓生活上的乐观态度。

《知味》,李辉、陈子善、肖复兴等著,台海出版社,2017年3月

为了表现幽默风趣,还要用典故。在雨天路滑时,一个人不小心摔了一个屁股蹲儿,别人玩笑说他闹了一个窦尔敦。窦尔敦是绿林戏中的一个人物,旧时人们对绿林戏中的人物像黄三太、杨香武、朱光祖、窦尔敦等非常熟悉,所以有此诙谐说法。一个人吃饭成了问题,找饭辙去可以诙谐幽默地说他找赵旺去。赵旺是京剧《荷珠配》中的一个仆人,主人员外经济上陷入窘境时,屡屡向他索要饭食,后赵旺在民间慢慢就成了饭辙的代称。也用历史典故。当说自己遇到困难没办法了的时候,有人就说“我可叫了王承恩了”。王承恩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的贴身太监,据说当有人向崇祯报告李自成的十万大军已经打进西便门的时候,崇祯慌忙从皇宫后门向煤山逃跑,跑到一棵大槐树下,对王承恩说:“王承恩!你说我可怎么办呢?”说完,在大槐树上自缢身亡。以后,在京城百姓的语言中,就留下了表示自己没有办法了,就对人说“我可叫了王承恩了!”算来,这一说法在京城百姓的语言生活中,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北京胡同

我喜欢北京话,我既喜欢它节奏上的铿锵悦耳,也喜欢它在表达上的形象、生动、有趣!

本文摘自《知味》,李辉、陈子善、肖复兴等著,台海出版社,2017年3月。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返回腾讯网首页>>


相关内容

  • 春典大全--江湖行话
  • 最早的江湖行话分南北两派,南方江湖行话叫"春",北方叫"典"."南春"和"北典"各不相同,所以南北两派之间没法沟通.后来经几辈江湖首领的努力,才将"南春"和"北典"统一起来,现在江 ...

  • 地道北京人儿,地道北京话儿
  • 地道北京人儿,地道北京话儿 1. 从小在北京长大的会认为自己是北京人. 2.北京人坚持认为自己的方言--北京话就是普通话. 3.北京男生喜欢说脏话,在外地的北京女生听到脏话后会激动的说:你也是北京的? 4.北京人喜欢损人,用他们的话说,是开玩笑. 5.北京人很贫,任何生物都能成为他们攀谈的对象,如果 ...

  • 天津两日游
  • 天津城区一直不是很熟悉,大学以来要带同学去玩,逼着自己查路线做主人,地图都快背下来了,仔细逛了逛,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家乡这么美丽.和北京比,天津不大,但是很精致,还是值得一看的,如果不去塘沽外滩,市区两天就逛完了,大概需要300元. 1.[天津站.世纪钟.解放桥] 出了天津站,就是海河,海河对面是津湾 ...

  • 北京方言辞典
  • 老北京方言辞典 A 碍事儿:不方便 暗门子:暗娼 熬鹰:也做熬大鹰,不得已而彻夜不能睡眠.主要跟当时人喜欢玩鹰有关,因为鹰习性凶猛,刚捉回来后不让鹰睡觉,一连几天,鹰的野性被消磨 熬头---心里烦恼的意思,也写作熬慆. 熬可---煎熬的意思. B 拔塞子:指放屁 白斋:白吃白喝的意思 不开面儿:不给 ...

  • 风趣幽默的老北京土语
  • 风趣幽默的老北京土语 这老北京城圈(音:QUAN读四声)子里的北京土语,丰富多彩.生动鲜活,而且是言简意赅,幽默.风趣,经(音:JIN读一声)捉摸.可惜啊,现在的人说的少了.这两天儿,废了老大劲搜集了下面儿的老北京土话,茶余饭后,按照老北京的发音读读,挺有意思的.当然,下面儿的话里哪些(音:XIE读 ...

  • 东北土话大搜集
  • 东北土话大搜集东北第一次受瞩目,是因为日本鬼子大兵压境,威胁全中国,那时有张作霖.马占山.杨靖宇...... 东北第二次受关注,是因为大粮仓.大油田,那时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东北老农业.工业基地做出了巨大贡献,最令人骄傲的是有铁人...... 东北再次被青睐 ,是因为一位位著名的笑星从这里走向 ...

  • 少儿拼音中的轻声音节
  • 轻声是一个词语积累的过程,孩子们多读.多看自然能熟练掌握. 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八种读轻声的情况: (1)语气助词"吧.吗.呢.啊"等: (2) ...

  • 萝卜白菜,岳父各有所爱!
  • 主持/起来,不愿相亲的团子 每逢过年必相亲!可团子依旧是单身汪快修炼成了精.试想几千年前,女儿家听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择婿全凭父亲一双火眼金睛来搞定.男子若想要抱得美娇娘,首先还得过岳父大人这一关,想想也是很不容易呢. 岳父一号:帝尧 择婿宣言:为女儿找一个对的人,为国家找一个对的主 择婿标准: ...

  • 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中的湘南土话
  • 方言2002年第2期144-150页(2002年5月24日出版于北京) <湖南方言调查报告>中的"湘南土话" 谢奇 (湘潭师范学院中文系 勇 湘潭411201/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长沙410082) 提要本文先据(湖南方言调查报告>(杨时逢1974)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