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在动物体内运转的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锌在动物体内运转的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9-9-18 13:09| 发布者: 曹锦萍| 查看: 938| 评论: 1

锌是动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随着人们对锌认识的不断增加,锌在动物体内的转运和作用逐渐被揭开,锌不但能参与体内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对糖类的吸收、维生素A 的代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乃至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整个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20世纪初,锌被喻为“生命的火花”。那么,锌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锌在动物体作用的研究至今有哪些呢?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内容展开综述!

1. 影响锌在动物体内转运和吸收的因素。

1.1锌源的影响。不同的锌源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利用率不同,从而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也不同。陈洪亮(2000)研究认为,在仔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锌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而且提出了以日粮总锌量为100mg/kg,有机锌含量占总锌40%为最佳。张伟等(2002)报道有机锌在动物体内的运转快,生物利用率高,它不但能防止与日粮中其他营养成分发生拮抗而影响吸收,而且饲喂仔猪的日增重明显高于无机盐类锌。另外,hahn 和baker(1993)对猪的研究表明,饲喂硫酸锌或有机锌的猪血浆中锌的浓度明显高于饲喂氧化锌。但是王敏奇、许锌荣报道(2002),在日粮中添加高剂量氧化锌能使仔猪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35%(P

—硫酸锌和氧化锌对仔猪饲料利用率影响及作用的认识,目前报道诸多,尚未统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2饲料的种类和吸收抑制因子对锌的影响。(1)饲料的种类。据Meyer1983,solomons1982报道,动物性饲料中的锌不但比植物性饲料中的锌含量高,而且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利用率要比植物性饲料高。(2)日粮中的蛋白结构也会影响到锌在动物体内的转化。Hill(1985)以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反刍羊的代乳品,锌的吸收率和存留率明显低于酪蛋白组。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降低外标65zn 的吸收率(sandstrom1987a,grance1981)。在不同氨基酸中,除组氨酸在PH=7.5时,对锌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外,而半胱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量的增加,对锌的吸收影响不显著。(3)饲料中影响锌吸收的因子。饲料中影响锌吸收的因子有,植酸、钙、铁、铜、锌等。Likuski(1965)报道,在断奶大鼠半纯合日粮中加入2%的植酸就会降低锌的吸收。对鸡的实验也得出同样的结果(likuski1964, 何正芳1993)。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发酵类饲料作物可以降低其中植酸含量从而提高锌的吸收率(navert1985)。钙能使锌的吸收受阻,排泄量增加。高钙能使鸡的生长变缓,饲料转化率降低,而且增加一定量的锌也不能减轻高钙对鸡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因此,钙对锌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huber1970,powell1967,savage1964和roberson1960) 。铁和锌的互作用是通过竟争内源性配体来实现的,铁过量就会影响锌的吸收evans(1981),而氨基酸、小肽对锌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wapnir(1983)和evans(1980)。Campen(1969)对大鼠进行原位结扎,将铜锌都注入

结扎的十二指肠,65Zn 的吸收降低, 但通过腹膜注射方式引入时,不影响十二指肠对锌的吸收,说明锌铜的互作与竟争发生在吸收阶段。Campen1966,storey1987证明了过高的锌影响铜的摄入及血铜水平。另外,Lowe(1997)报道锌源影响组织铜浓度,注射氧化锌和硫酸锌组的大鼠,肾脏、肌肉等组织中铜浓度低于蛋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锌组,这不但说明了有机锌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高,而且当血锌浓度过高时,也影响到铜的吸收和利用。锌对硒的富集也有影响。刘庆华,等(2000)研究报道,在高锌、高硒条件下,锌与硒之间存在一种互作关系,适量高锌可以防止高硒对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

1.3动物体内锌的储存量不同, 对锌的吸收利用也不相同。(smith1978b,1980)发现缺锌大鼠小肠锌的吸收速度为627nmol/h,而正常大鼠为229nmol/h。给羊46mg/kg锌比给6mg/kg组的排出量高(miller1966)。Zigler(1964),miller(1967),campen(1974),pate(1970)、simth(1978)、coppen(1987)、daveies(1988)的实验都表明:缺锌动物会对65zn 的吸收率快,65zn 的组织存留率高于体锌良好的动物。

1.4消化道的PH 环境对锌吸收的影响。Tacnet(1993)的试验表明,PH=7.4时,锌的吸收能力为17.8nmol/min,当PH=6.65、5.96时,锌的吸收能力下降为4.3nmol/min、2nmol/min。Seal(1983)报道,PH=7.3时,大鼠十二指肠对锌的吸收量最大。

2.锌在动物体内的作用以及缺锌对机体的影响。

锌能参与动物体内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对糖类

的吸收、维生素A 的代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锌缺乏时含锌酶的活性降低,胱氨酸、蛋氨酸的代谢发生紊乱,谷胱酐肽过氧酶失活,DNA 、RNA 的合成量减少、细胞分裂生长受阻,动物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生活力和抗病力降低。

2.1锌对蛋壳的钙化和蛋内容物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锌是碳酸酐酶的辅基,它可以通过影响碳酸酐酶的活性而影响蛋壳的质量。Wedekind(1990,1992)的研究表明,在71周龄的产蛋鸡饮水中加入2g/L的氯化钠,蛋壳质量降低,但同时在日粮中加入0.5g/kg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可显著降低蛋壳的缺陷,提高蛋壳的质量。但大多数研究表明,锌只有与锰同时添加到蛋鸡日粮中才能有利于蛋壳的钙化,提高蛋壳的质量(Holder,1987;Huntly,1978)。Tahatapob(1985)对锌和锰对蛋壳的作用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75mg/kg的锰和50mg/kg的锌能使蛋有较高的钙氮比,糖醛酸含量增加,从而改善了蛋壳的品质。而且特别指出,在高钙饲料添加有机锌和锰,其生物利用率高,对蛋壳的作用明显。曹盛丰,等(2000)报到采食60--1210mg/kg锌日粮时,蛋中锌含量显著增加,但陈有亮,等(2000)报道蛋鸡采食1000--3000mg/kg锌日粮时,蛋中锌含量虽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2.2锌能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奶牛的味觉系统有影响,缺锌时动物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动物增重减慢。王敏奇、许梓荣等研究了饲粮中添加高剂量无机锌对断奶仔猪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3000mg/kg氧化锌时,使饲粮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35%(P

小肠的相对重量分别增加了20.00%(P

2.3锌能参与激素的调节与合成。锌能促进生长激素、性激素的合成,并参与体液调节,缺锌时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合成减少,动物生长缓慢,内分泌失调并发生紊乱。赵宝玉、龚月生等研究报道,对大鼠饲喂缺锌的饲料一周后,大鼠血中生长激素的合成减少,性激素浓度下降20%。锌可通过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途径影响精子的生成、成活、发育及维生素A 作用的发挥。缺锌时公畜性欲降低,精子成活率下降,母畜性欲冷淡,卵子发育不完全,受胎率降低。维生素A 作用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动物脂质层和粘膜层、细胞膜质层的结构均会受到影响。

2.4锌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缺锌时皮肤胶原合成减少,血液中胶原交联异常,表皮角化发生障碍。Nervberne 等(1978)发现,奶牛缺锌时产奶量和乳的质量下降,公牛睾丸萎缩,母牛性周期紊乱,受胎率下降,易出现早产流产死胎及胎儿畸形。姚军虎等报道,日粮中添加10.1mg/kg的锌,可促进青年牛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李文立等认为日粮中添加锌能改善公牛精液品质,对精子的发生和成熟及精子耐冻性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定期补蛋白锌不但可以减少母牛乳房的内感染,而且还可以提高青年母牛和成年母牛的产犊率,

受孕率。

2.5锌对动物组织及其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闫素梅、赫永清等将180只一日龄爱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公母各半,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锌水平为22.61mg/kg的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65、145、305和625mg/kg的锌,锌源为硫酸锌,研究日粮锌水平对组织锌浓度及其生产性能与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仔鸡采食含锌22.61mg/kg的基础日粮时,生产性能无明显变化,但肝脏与胫骨的锌浓度显著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机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日粮缺锌,日粮水平在47.61—81.61mg/kg范围内时,肉仔鸡肝脏与胫骨的锌浓度相对稳定,生产性能免疫机能也均高,提示日粮中的锌必须适量。日粮锌水平为167.61mg/kg时,肉仔鸡免疫机能较高但肝脏与胫骨的锌浓度发生了相应的异常变化,生产性能也呈下降趋势,提示日粮临界锌过量;日粮锌水平高于327.61mg/kg时,肉仔鸡肝脏与胫骨的锌浓度发生异常变化,生产性能免疫机能也均显著下降,提示日粮锌过量。由此可见,锌对动物组织、生产性能以及免疫机能的发挥有着非常的重要性。 3锌对动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锌在动物体内认识地提高,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转入到锌对动物基因的研究。从而为动物依据特定的经济目标和使用价值的饲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锌在动物生产中的广泛利用开僻了广阔的前景。计峰、罗绪刚等(2003)研究认为锌能参与基因调控蛋白。Zn2+主要是在转录水平通过基因调节蛋白,对基因的特异表达进行调

控。目前在各类生物体内已发现有500多种与Zn2+相关的基因调节蛋白,其中有5种已得到证明。他们分别是;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A,TflllA ), 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ptor,ER),GAL4和基因32蛋白(gene32protein,g32p),当用Zn2+螯合剂除去这些基因调节蛋白中心的Zn2+后, 它们与DNA 等的特异性结合就会被抑制, 同时蛋白质本身的结构稳定性也被破坏, 影响了基因的表达。锌的潜在毒性小,生物利用率高,科学家利用这一发现,开始用锌调控基因来满足生产需要,这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报道利用锌调控基因已在猪的试验获得成功。科学家利用锌触发因子序列整合到猪染色体的非脂肪生长控制基因的DNA 序列中去,使非脂肪的生长速度加快,胴体瘦肉率增高,对改善肉质的品质,提高屠宰率效果特别显著。而这一技术的操作却十分简单,即在猪屠宰前的几个星期,当猪一般趋于储存胴体的脂肪时,在饲料中添加锌来启动生长基因就会促进猪的非脂肪生长,而获得较高的胴体瘦肉率。

结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地发展,锌在动物体内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加深,但理论上的深度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只有将深奥的理论变为浅显易于掌握和操作的东西,指导生产和实践才是最终的要求。因此,在科研与生产的实际结合部上,更需要一种针对性强,准确度高,便于量化和具体操作,能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生理发育时期的动物的技术标准, 为人们所掌握,使科学技术真正

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另外,就目前而言,多数的研究成果均是在小白鼠试验上获得的,而在畜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体,更具现实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锌在动物体内运转的因素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2009-9-18 13:09| 发布者: 曹锦萍| 查看: 938| 评论: 1

锌是动物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随着人们对锌认识的不断增加,锌在动物体内的转运和作用逐渐被揭开,锌不但能参与体内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对糖类的吸收、维生素A 的代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乃至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整个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20世纪初,锌被喻为“生命的火花”。那么,锌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利用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锌在动物体作用的研究至今有哪些呢?本文就这两方面的内容展开综述!

1. 影响锌在动物体内转运和吸收的因素。

1.1锌源的影响。不同的锌源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利用率不同,从而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也不同。陈洪亮(2000)研究认为,在仔猪日粮中添加有机锌能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日采食量,而且提出了以日粮总锌量为100mg/kg,有机锌含量占总锌40%为最佳。张伟等(2002)报道有机锌在动物体内的运转快,生物利用率高,它不但能防止与日粮中其他营养成分发生拮抗而影响吸收,而且饲喂仔猪的日增重明显高于无机盐类锌。另外,hahn 和baker(1993)对猪的研究表明,饲喂硫酸锌或有机锌的猪血浆中锌的浓度明显高于饲喂氧化锌。但是王敏奇、许锌荣报道(2002),在日粮中添加高剂量氧化锌能使仔猪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35%(P

—硫酸锌和氧化锌对仔猪饲料利用率影响及作用的认识,目前报道诸多,尚未统一,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2饲料的种类和吸收抑制因子对锌的影响。(1)饲料的种类。据Meyer1983,solomons1982报道,动物性饲料中的锌不但比植物性饲料中的锌含量高,而且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利用率要比植物性饲料高。(2)日粮中的蛋白结构也会影响到锌在动物体内的转化。Hill(1985)以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反刍羊的代乳品,锌的吸收率和存留率明显低于酪蛋白组。大豆蛋白代替动物蛋白降低外标65zn 的吸收率(sandstrom1987a,grance1981)。在不同氨基酸中,除组氨酸在PH=7.5时,对锌吸收具有促进作用外,而半胱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量的增加,对锌的吸收影响不显著。(3)饲料中影响锌吸收的因子。饲料中影响锌吸收的因子有,植酸、钙、铁、铜、锌等。Likuski(1965)报道,在断奶大鼠半纯合日粮中加入2%的植酸就会降低锌的吸收。对鸡的实验也得出同样的结果(likuski1964, 何正芳1993)。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发酵类饲料作物可以降低其中植酸含量从而提高锌的吸收率(navert1985)。钙能使锌的吸收受阻,排泄量增加。高钙能使鸡的生长变缓,饲料转化率降低,而且增加一定量的锌也不能减轻高钙对鸡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因此,钙对锌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huber1970,powell1967,savage1964和roberson1960) 。铁和锌的互作用是通过竟争内源性配体来实现的,铁过量就会影响锌的吸收evans(1981),而氨基酸、小肽对锌的吸收具有促进作用wapnir(1983)和evans(1980)。Campen(1969)对大鼠进行原位结扎,将铜锌都注入

结扎的十二指肠,65Zn 的吸收降低, 但通过腹膜注射方式引入时,不影响十二指肠对锌的吸收,说明锌铜的互作与竟争发生在吸收阶段。Campen1966,storey1987证明了过高的锌影响铜的摄入及血铜水平。另外,Lowe(1997)报道锌源影响组织铜浓度,注射氧化锌和硫酸锌组的大鼠,肾脏、肌肉等组织中铜浓度低于蛋氨酸螯合锌和甘氨酸锌组,这不但说明了有机锌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高,而且当血锌浓度过高时,也影响到铜的吸收和利用。锌对硒的富集也有影响。刘庆华,等(2000)研究报道,在高锌、高硒条件下,锌与硒之间存在一种互作关系,适量高锌可以防止高硒对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

1.3动物体内锌的储存量不同, 对锌的吸收利用也不相同。(smith1978b,1980)发现缺锌大鼠小肠锌的吸收速度为627nmol/h,而正常大鼠为229nmol/h。给羊46mg/kg锌比给6mg/kg组的排出量高(miller1966)。Zigler(1964),miller(1967),campen(1974),pate(1970)、simth(1978)、coppen(1987)、daveies(1988)的实验都表明:缺锌动物会对65zn 的吸收率快,65zn 的组织存留率高于体锌良好的动物。

1.4消化道的PH 环境对锌吸收的影响。Tacnet(1993)的试验表明,PH=7.4时,锌的吸收能力为17.8nmol/min,当PH=6.65、5.96时,锌的吸收能力下降为4.3nmol/min、2nmol/min。Seal(1983)报道,PH=7.3时,大鼠十二指肠对锌的吸收量最大。

2.锌在动物体内的作用以及缺锌对机体的影响。

锌能参与动物体内多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对糖类

的吸收、维生素A 的代谢、生殖机能和内分泌机能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锌缺乏时含锌酶的活性降低,胱氨酸、蛋氨酸的代谢发生紊乱,谷胱酐肽过氧酶失活,DNA 、RNA 的合成量减少、细胞分裂生长受阻,动物生长停滞、增重缓慢、生活力和抗病力降低。

2.1锌对蛋壳的钙化和蛋内容物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锌是碳酸酐酶的辅基,它可以通过影响碳酸酐酶的活性而影响蛋壳的质量。Wedekind(1990,1992)的研究表明,在71周龄的产蛋鸡饮水中加入2g/L的氯化钠,蛋壳质量降低,但同时在日粮中加入0.5g/kg蛋氨酸锌或硫酸锌可显著降低蛋壳的缺陷,提高蛋壳的质量。但大多数研究表明,锌只有与锰同时添加到蛋鸡日粮中才能有利于蛋壳的钙化,提高蛋壳的质量(Holder,1987;Huntly,1978)。Tahatapob(1985)对锌和锰对蛋壳的作用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75mg/kg的锰和50mg/kg的锌能使蛋有较高的钙氮比,糖醛酸含量增加,从而改善了蛋壳的品质。而且特别指出,在高钙饲料添加有机锌和锰,其生物利用率高,对蛋壳的作用明显。曹盛丰,等(2000)报到采食60--1210mg/kg锌日粮时,蛋中锌含量显著增加,但陈有亮,等(2000)报道蛋鸡采食1000--3000mg/kg锌日粮时,蛋中锌含量虽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

2.2锌能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奶牛的味觉系统有影响,缺锌时动物的食欲下降,采食量减少,动物增重减慢。王敏奇、许梓荣等研究了饲粮中添加高剂量无机锌对断奶仔猪消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3000mg/kg氧化锌时,使饲粮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35%(P

小肠的相对重量分别增加了20.00%(P

2.3锌能参与激素的调节与合成。锌能促进生长激素、性激素的合成,并参与体液调节,缺锌时生长激素和性激素的合成减少,动物生长缓慢,内分泌失调并发生紊乱。赵宝玉、龚月生等研究报道,对大鼠饲喂缺锌的饲料一周后,大鼠血中生长激素的合成减少,性激素浓度下降20%。锌可通过垂体促性腺激素性腺途径影响精子的生成、成活、发育及维生素A 作用的发挥。缺锌时公畜性欲降低,精子成活率下降,母畜性欲冷淡,卵子发育不完全,受胎率降低。维生素A 作用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动物脂质层和粘膜层、细胞膜质层的结构均会受到影响。

2.4锌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缺锌时皮肤胶原合成减少,血液中胶原交联异常,表皮角化发生障碍。Nervberne 等(1978)发现,奶牛缺锌时产奶量和乳的质量下降,公牛睾丸萎缩,母牛性周期紊乱,受胎率下降,易出现早产流产死胎及胎儿畸形。姚军虎等报道,日粮中添加10.1mg/kg的锌,可促进青年牛的生长和饲料利用率。李文立等认为日粮中添加锌能改善公牛精液品质,对精子的发生和成熟及精子耐冻性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研究还发现,定期补蛋白锌不但可以减少母牛乳房的内感染,而且还可以提高青年母牛和成年母牛的产犊率,

受孕率。

2.5锌对动物组织及其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闫素梅、赫永清等将180只一日龄爱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一个对照组和5个试验组。公母各半,每组30只,对照组饲喂锌水平为22.61mg/kg的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5、65、145、305和625mg/kg的锌,锌源为硫酸锌,研究日粮锌水平对组织锌浓度及其生产性能与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肉仔鸡采食含锌22.61mg/kg的基础日粮时,生产性能无明显变化,但肝脏与胫骨的锌浓度显著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机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日粮缺锌,日粮水平在47.61—81.61mg/kg范围内时,肉仔鸡肝脏与胫骨的锌浓度相对稳定,生产性能免疫机能也均高,提示日粮中的锌必须适量。日粮锌水平为167.61mg/kg时,肉仔鸡免疫机能较高但肝脏与胫骨的锌浓度发生了相应的异常变化,生产性能也呈下降趋势,提示日粮临界锌过量;日粮锌水平高于327.61mg/kg时,肉仔鸡肝脏与胫骨的锌浓度发生异常变化,生产性能免疫机能也均显著下降,提示日粮锌过量。由此可见,锌对动物组织、生产性能以及免疫机能的发挥有着非常的重要性。 3锌对动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锌在动物体内认识地提高,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转入到锌对动物基因的研究。从而为动物依据特定的经济目标和使用价值的饲养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为锌在动物生产中的广泛利用开僻了广阔的前景。计峰、罗绪刚等(2003)研究认为锌能参与基因调控蛋白。Zn2+主要是在转录水平通过基因调节蛋白,对基因的特异表达进行调

控。目前在各类生物体内已发现有500多种与Zn2+相关的基因调节蛋白,其中有5种已得到证明。他们分别是;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factorA,TflllA ), 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ptor,ER),GAL4和基因32蛋白(gene32protein,g32p),当用Zn2+螯合剂除去这些基因调节蛋白中心的Zn2+后, 它们与DNA 等的特异性结合就会被抑制, 同时蛋白质本身的结构稳定性也被破坏, 影响了基因的表达。锌的潜在毒性小,生物利用率高,科学家利用这一发现,开始用锌调控基因来满足生产需要,这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报道利用锌调控基因已在猪的试验获得成功。科学家利用锌触发因子序列整合到猪染色体的非脂肪生长控制基因的DNA 序列中去,使非脂肪的生长速度加快,胴体瘦肉率增高,对改善肉质的品质,提高屠宰率效果特别显著。而这一技术的操作却十分简单,即在猪屠宰前的几个星期,当猪一般趋于储存胴体的脂肪时,在饲料中添加锌来启动生长基因就会促进猪的非脂肪生长,而获得较高的胴体瘦肉率。

结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地发展,锌在动物体内的研究将会进一步加深,但理论上的深度并不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只有将深奥的理论变为浅显易于掌握和操作的东西,指导生产和实践才是最终的要求。因此,在科研与生产的实际结合部上,更需要一种针对性强,准确度高,便于量化和具体操作,能适用于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结构,不同生理发育时期的动物的技术标准, 为人们所掌握,使科学技术真正

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另外,就目前而言,多数的研究成果均是在小白鼠试验上获得的,而在畜禽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体,更具现实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相关内容

  • 毒理学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源食品毒理学 学时:64_课程所属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食品类专业的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它为后期食品卫生检验学.食品营养学.食品贮存与加工.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绿色食品加工等学科课程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基 ...

  • 药理 毒代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
  • 全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专题负责人第二期高级培训班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 演讲内容 一 二 三 四 五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影响体内药物暴露的因素 毒代动力学的概念 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实施 小结 毒代动力学及 ...

  • 环境毒理学
  • 环境毒理学 一, 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1,急性毒性实验 2,蓄积毒性实验 3,亚慢 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4,致突变试验 5,致畸试验 6,致癌试验 二, 名称解释: 1, 环境毒理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 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 ...

  • 营养师名词解释
  • 营养师名词解释 ――业随身 学习笔记 1.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消化:人体摄入的食物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加工处理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进入 体内,这个过程称为消化.吸收:是指食物成分在消化道内(主要)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或淋巴而进入肝脏的过程. 2. 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 ...

  • 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_二_
  • (2007)28-0168-02文章编号:1005-6033 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1728收稿日期:2007-08-20 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进展(二) 孙 毅 (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 要 ...

  • 食品毒理学·试卷及答案
  • 填空1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无严格的(界限),(条件).(计量)的不同二者可相互转化.2 毒物按其用途和分布可分为(8)种.3 急性毒物实验为1次或24小时对实验动物(高)计量染毒.4 在毒理学研究中,用不同的毒作用终点来检测毒效应.其观察指标一类是(特意)指标.另一类是(死亡)指标.5 积蓄性的大小决 ...

  • 反刍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方法的比较
  • 18 中国草食动物 [3] 2010年专辑 王承斌.内蒙古的木本饲用植物资源[J].中国草地学报,1987(5): 1--5. 水煮沸)',1或化学处理(氨水[121.氢氧化钠[埘.生石灰[1]等稀液浸泡)后再饲喂.生产上可以适当控制这部分饲料的用量,并合理地配制混合日粮,加入禾本植物.精饲料等混合 ...

  • 15第十二章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 第十二章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创新药物的开发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和高回报的产业.一旦一个创新药物开发成功并上市就可以为开发者带来巨额的利润.但目前创新药物开发的成功率的很低,命中率约为五万分之一,在发达国家开发成功一种新药需要耗资5-10亿 ...

  •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技术
  • 动物细胞培养常用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 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前 言 1885年Roux最早尝试使组织离体培养,材料是鸡胚神经板,采用生理盐水为培养液,并首次采用组织培养这个术语. 1907年Harrison 和1912年Carrel开始把组织培养作为一种方法,用于研究离体动物细胞的培养. 由于组织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