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苏联红军

苏联红军苏联红军是由列宁和托洛茨基一手缔造的,1917 年 11 月 7 日,涅瓦河上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揭 开了现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却没有一支成建制的 革命武装,参加武装起义的多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和沙俄旧军队中觉醒的革命士 兵,他们训练水平不一,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走到了一起, 国内战争结束后,工农红 军于 1924~1925 年期间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军事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支正规化的无 产阶级军队,到 30 年代后期,苏联红军已成为世界上敢与任何帝国主义强国匹敌的军 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主要参战国,苏军顽强的与装备精良的 德军进行战斗,战斗之惨烈远非盟军战区所能比及,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击败德国法西 斯并解放了欧洲的半壁河山,把革命推进到东欧和世界许多地区,战后与美国成为世 界两大超级强国,冷战时期,苏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40 年代末和 50 年代初率先打破 美国的核垄断,50 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地装备导弹核武器,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 的发展,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 60 年代,苏军已具备和美国打一场核 大战的能力,到 70 年代,苏军不仅在核武力上逐步赶上了美国,而且在常规武力上已 大大超过了美国和北约,70 年代后期,苏联常备红军多达 500 多万人,此外还有 1000 多万人的后备力量,在战争爆发后可随时动员。历史沿革苏俄内战时期(1918——1920)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在国际帝国主义势 力支持下组织白卫军,发动反革命叛乱,妄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 和苏维埃政府号召人民和赤卫队捍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然而,严峻的形势表明, 仅靠十月武装起义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20 万赤卫队以及由革命士兵和水兵组成的部 队,保卫新生的国家政权是极其困难的。列宁指出,为了保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拥有一支严格按照无产阶级原则建立起来的人数众多的正规 军。根据列宁的建议,1918 年 1 月 28 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 令。红军最高领导机关是列宁领导的人民委员会,直接指挥机关是军事人民委员部。 起初,红军以赤卫队为骨干,按照自愿的原则,动员劳动者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组织 性的先进分子参加红军。2 月 23 日,苏俄劳动人民为抗击德国军队入侵,踊跃参加红 军,经英勇战斗,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红军的建军节。 1918 年 4 月底,红军扩充到 19.6 万人。随着内战规模不断扩大,志愿兵役制已不 能适应战争的需要。5 月 29 日,根据苏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国家改行义务兵役制, 地方成立兵役委员会,普及军事训练,组建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废除指挥人员 选举制,实行委任制。7 月实行政治委员制,由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共同负责管理所 属部队的军政事务。 月底, 10 红军扩大到 80 万人, 开始编成集团军级和方面军级军团。 至 1919 年秋,共组建 7 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辖 2~5 个集团军。同年底,红军总兵 力增至 300 万人。至 1920 年秋,共组建 88 个步兵师、29 个骑兵师、61 个空军支队及 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总兵力约 550 万人。整个内战时期,红军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战,粉碎 A.V.高尔察克、NN.尤登尼奇、A.I.邓尼金、 P.N.弗兰格尔的白卫军和波兰军队,将英、法、美、日武装干涉者驱逐出境,平息了喀 琅施塔得叛乱、安东诺夫叛乱、马赫诺叛乱和巴斯马奇叛乱,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 会主义国家。和平建军时期(1920——1941)内战结束后, 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 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红军大批复员。 1924~ 1925 年,以 MV.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 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保留并建立了一支 50 余万人的精干红军。 同时, 组织编制发生根本变化,组织形式取得统一;建立严格的兵员补充制度,每年秋季征 集义务兵;各级指挥人员进一步更新,工农出身的指挥干部占 2/3 以上,共产党员和共 青团员约占其半数;实行一长制,增强指挥人员的责任感;健全部队训练 制度,贯彻 执行新的条令和教令,调整政治教育体制;加强政治机关,提高党的政治工作效率; 改进技术装备,提高部队的火力和突击力;军事干部的培养由内战时期的短训制改为 学制 3~4 年的院校训练体制。这次军事改革使红军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比重增加 到 26%,军队中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完善。1925 年 12 月,苏共第 14 次代表大会通过 的联共(布)章程首次增加了“关于红军中的党组织”一章。以后在苏共的党章中一直保 留了有关军队党组织的章节。这对加强苏共对红军的领导,提高红军的战斗力起了重 要作用。 1934~1938 年,由于战争威胁日趋严重,苏联武装力量由混合体制向基干体制过 渡。红军开始有计划地扩充,至 1937 年增至近百万人。同年 5 月 10 日,根据苏联中 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决议,重新实行政委制(至 1940 年 8 月) 。1935 年 9 月和 1940 年 5 月, 先后实行军衔制和将官军衔制, 提高了军事干部的威望。 但是, 1937~ 在 1938 年的“清洗”中,红军大批高中级干部被错杀,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红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各兵种的机械化和摩托 化程度逐步提高。1930~1939 年间,火炮和迫击炮增加 6 倍,反坦克火炮和坦克炮增 加 69 倍,坦克增加 1.5 倍,飞机增加 5.5 倍。1940~1941 年上半年,红军的武器装备 发展更为显著。军工生产 1940 年比 1939 年增加 30%以上,成批生产了先进的重型、 中型坦克,制造了新型作战飞机和火箭炮。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组织体制发生变化, 步兵师装备了坦克,配备了师属炮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火力显著增强,并开 始组建坦克师和机械化师。1941 年计划组建 20 个机械化军。空降兵旅扩编为军。空军 于 1940 年实行师的编制。红军员额进一步扩大,至 1941 年 6 月,陆军共 303 个师(其 中 1/4 正在组建) ,红军总人数已达 470 余万。随着部队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组织机 构的日臻完善,30 年代前半期,红军创立了大纵深进攻战役理论。1940 年,红军在军 事学术研究、总结诺门坎事件、张鼓峰事件、苏芬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作战 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颁发了步兵、坦克兵等战斗条令。然而,苏德战争爆发前, 红军在新技术装备基础上的改编工作尚未完成;实行新编制的大多数兵团武器装备没 有配齐;许多指挥员缺乏现代化战争的经验。苏德战争时期(1941~1945)1941 年 6 月 22 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由于战前苏联对战争危机估计不足,没有充分做好迎战准备,对双方力量对比估计失 当,以及战略指导失误等原因,战争初期红军未能阻止德军的进攻。至 7 月 8 日,红 军 89 个步兵师、20 个坦克师被歼。至 11 月,德军深入苏联腹地 850~1200 公里,红军损失约 700 万人,其中被俘 300 余万人。为抗击侵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动员全国 军民奋起进行卫国战争。至 1941 年 7 月 1 日,共有 530 万人应征参加红军。至 11 月, 红军共有 291 个师又 94 个旅开赴前线。至 1941 年底,红军新组建 400 多个师。苏共 中央动员共产党员参军参战,至 1941 年 12 月下旬,约有 110 多万党员参加红军。联 共(布)中央、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各边疆区委、州委和其他党的领导机关的许多 成员,在红军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了应付日益复杂的局势,加强部队的组织领导, 红军又一次恢复政委制。为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解决指挥干部严重缺编 问题,加强了战时指挥干部的训练工作。军事院校通过扩大招收学员名额,缩短学制, 提高培训能力。方面军和集团军举办速成训练班,培训大量初级军官。同时,还大批 提拔作战有功的士兵充实基层干部队伍。由于采取上述紧急措施,红军的作战能力得 到迅速提高。到 1941 年底,红军终于把德军阻止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 接近地,并为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在莫斯科会战的第二、第三阶段,红军消灭德军 50 余万人,使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失败,A.希特勒的“闪击战”计 划彻底破产。1942 年夏季,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翼发动进攻,企图夺取高加索石油产地 和顿河、库班河一带产粮区。为阻止德军进攻,红军继续扩充力量,至 1942 年夏总兵 力达 1000 余万人(其中作战部队 550 余万)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红军给德军以沉 重打击,夺取战略主动权。这一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成为苏德战争的 转折点。 随着战时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1943 年红军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取得了对德军的 优势。至 1943 年 6 月,红军作战部队已拥有火炮和迫击炮 10 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 炮 1 万余辆,作战飞机 1 万余架。同年底,红军已有 5 个坦克集团军、24 个坦克军和 13 个机械化军。航空兵师、军和空军集团军也进一步扩编。在 1943 年夏秋战局中,德 军统帅部企图夺取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 ,以扭转不利态势,但红军在库尔斯克 会战中给德军以歼灭性打击,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44 年,红军在列宁格勒、克 里木、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极地区连续 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土。 红军越战越强,至 1945 年初拥有作战部队等 940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4 万余门、 坦克和自行火炮 1.5 万余辆、作战飞机 2.2 万余架。这支英雄的军队不给德军以喘息时 间,在解放本国领土之后又不停顿地发起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帮助东欧和东南欧 各国人民从德国法西斯的占领下解放出来。1945 年 4 月,红军发起柏林战役,歼灭德 军近百万人,彻底捣毁希特勒老巢。苏德战争结束后,红军挥师东向,于同年 8 月 9 日对日作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协同下, 粉碎日本关东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共产党向红军输送 160 余万党员。他们在红军中发挥了核心 领导作用,使红军经受了严峻的战争考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红军 700 多万官兵荣 获勋章和奖章,1.1 万余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战后,红军大批复员。从 1946 年起, 苏联红军正式改称苏军。军队规模陆军苏联武装部队中,最大的部分是陆军,就数量而言,苏联地面部队拥有 53000 辆 主力战车; 60000 辆装甲运兵车/战斗步兵车; 48000 门火炮、 迫击炮及多管火箭炮; 4600 具防空导弹发射器(不包括数以千计的步兵肩射防空导弹);7000 门高射炮;1600 具地对地炮兵火箭发射器;4500 架直升机;以及总数超过 180 万的兵员,规模相当惊人。 共编成约 184 个师,居于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约有 50 个战车师、134 个摩托化步兵师 及 7 个空降师,全部地面部队编为 16 个军区,及驻在国外的 4 个集团军,在军区及集 团军的阶层,除了地面部队外,还辖有自己的空中支援单位,这就是苏联的方面军航 空队(FA),主要任务是为陆军提供直接支援,在空军师配属各单位。苏联地面部队分布 大约如下:在远东约 52 个师、在南俄 28 个师、在中俄 16 个师、在欧俄 65 个师、在 东欧 30 个师,苏联的战备程度分为三级,即人员装备足额的战备师、人员 75%,装备 足额的预备师、人员 25%,装备 50%的后备师,一个标准的苏联机械化步兵师,共有 270 辆战车,680 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215 门火炮及 13500 名士兵,而一个装甲 师的标准编制内则有 330 辆战车,255 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165 门火炮及 11000 名士兵。统一军团在战时显然相当一个前线机动作战群,其人员与装备数量的规模, 大约等同于一个装甲师及机械化步兵师的结合。他们接收的是最新的苏制装备。空军苏联空军是苏联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军的一支进攻性打击力量,它 主要执行前线制空,对敌攻击等攻击性任务,装备有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 战略轰炸机和一些侦察、电子战等特种飞机,其典型作战方式是使用 Tu-160、Tu-22 等远程战略轰炸机,在 Su-27、MiG-29 等空优战斗机的护航下,对敌深进行大规模轰 炸,另外,由预警机引导 MiG-29、MiG-23 等制空战斗机组成“高低”搭配战斗机群,掩 护 Su-24,MiG-27 一类的战斗轰炸机对敌进行攻击。因此苏联空军是一支以争夺前线 制空权为主,针对敌深目标的空中打击力量,其作战思想主要是在苏联本土之外作战, 苏联空军装备有近万架各型飞机,全部由苏联航空工业部门提供。苏联 航空工业拥有 极高的科技水平,规模居世界第二,在军用机研制方面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 量,其生产的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等各型军用机,不但大量服役于苏联军队,还 是全球几十个国家空中力量的主要装备,苏联的战略轰炸部队和美国空军的 SAC 性质 相同,是最高统师部直辖的空军,作战机约有 700~1000 架左右,总兵力达 10 万人, 由第二十四航空军、第四航空军、第四十六航空军、第三十六航空军、第三十航空军 五个航空军组成,除了装备有中、远程轰炸机之外,还有 Su-24“剑术师”式战斗轰炸机, 可高空拦截、攻击和贴地支援,并有 MiG-29、MiG-31、Su-27 等先进战机作为基地防 空用机。其他的侦察机、ECM 机、加油机等固定装备,使航空军可独立战。苏联航空 军的战略轰炸机多用具有长程攻击性能的 ASM 远程巡航导弹取代炸弹。战略火箭军苏联在 1959 年设立的战略火箭军(Strategic Rocket Forces, SRF)构成了苏联战略武 力基干;它握有全部的长程(射程超过 1000 公里)陆基飞弹,以及总数一万枚战略性弹 头中的六千枚,一旦核子冲突发生时,它负有三大攻击目标: 1.敌人核子武力:包括地下建物、飞弹发射场、机场、海军基地、武器储存场、与 核战指挥管制设施。 2.敌人战斗力量:包括各军种、港口和交通运输网。 3.敌人的民间与军事工业。 1980~1988 年间,苏联全速致力于洲际弹道飞弹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战略火箭军在 历经 30 年的改进后,已成为一支具有对全球发动核子攻击的超级精良部队,以 SS-18 重型洲际弹道飞弹为主力, 光是 SS-18ICBM 就可毁损全美 65%~80%的洲际弹道飞弹发 射中心,并保有 1000 枚未用弹头,苏联海军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战略飞弹潜艇武力,以新锐的三角洲级和台风级构成主力,它们都配备了可自苏联本土港口或沿岸地带, 投射至北美地区的潜射弹道飞弹,以太平洋与北方舰队为基地的弹道飞弹潜艇上,配 备了 3000 枚以上的核子弹头,这些潜艇中的一部分,将可在核战之后仍存活下来,进 行反击,苏联长程轰炸能力的发展,始终落后于战略火箭军和海军战略武力之后,在 Tu-95H 型和黑杰克式轰炸机的服役,显示苏联对洲际轰炸武力兴趣颇高,建立三足鼎 立(陆基、海上和空中)式的战略力量,苏联向以不间断的飞行训练,与模拟攻击来保持 航空战力,战略空军除有可于北美区域以外投射的长程巡航飞弹,直接攻击北美区域 之外,其所拥有的轰炸机机群,也能穿透加拿大和美国的空域施展威力,黑杰克式更 能灵活搭配挂载各种飞弹与炸弹以同时进行“远攻”和“穿透”两类型的攻击。天军自从 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后,美苏太空竞赛的序幕就已揭开,苏 联于 50 年代末就开始了研制和发展反弹道飞弹技术,从 1964 年起,它的“橡皮套鞋” 反弹道导弹及其与之配套的包括导弹雷达和空间追踪雷达网等预警跟踪系统就开始进 入服役,因此到 70 年代,苏联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可供实战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国家, 最初在首都莫斯科周围部署的 4 个导弹基地 8 个发射场部署了 64 枚 ABM-1 反弹道导 弹,从 1981 年起,这些导弹被经过改进的 ABM-1 所代替,这些导弹射程在 320 公里 以上,装有当量为百万吨的核弹头,利用在大气层外进行核爆,将来袭导弹及所施放 的假目标全部摧毁,这些反弹道导弹还具有在发射后两小时内再次发射能力,另外, 苏联还研制和生产 SF-4 和 SF-8 两种性能更加优异的超音速截击导弹, 除此之外, 苏联 还装备了 SA-10 和 SA-X-12 新型地对空飞弹,射程都在 100 公里以上。 与此同时,苏联着手研究反卫星技术,己具备了可供实战用的反卫星武器,并进 一步开展有关“天战”技术的研究, 苏联的反卫星系统始于 1967 年, 先后进行了 20 多次 反卫星试验,这些试验基本上都有采用在发现并跟踪目标后发射截击卫星,使其机动 变轨,瞬间接近目标,以发射钢珠、火箭等杀伤武器,或者以自爆成碎片的方式,来 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1968 年 10 月 19 日,苏联在 Truratam 航天基地发射了宇宙 248 号卫星,接着又先后发射了宇宙 249 和 252 号截击卫星,这两颗截击卫星在分别绕地 球运行 23 周后,都曾在 500 公里高空的轨道上迅速接近同步轨道上飞行的宇宙 248 号 靶星自爆成功,在 1976 年 2 月,苏联开始了它的反卫星实战试验,1976 年 6 月,苏联 发射了宇宙 918 号截击卫星,在低轨道绕地球数圈后,它突然紧急上升,成功摧毁了 远在 2103 公里的高度, 近在 990 公里的准同步轨道上飞行的宇宙 909 号靶星, 接着 1977 年苏联用 SS-5 运载火箭一次发射 4 颗截击卫星对几天前发射的 3 颗靶星进行拦截又一 次成功。 “国际防务评论”杂志说:“莫斯科一直在研制星球大战”太空武器,正在研制的有: 粒子光束武器、质子光束武器、大功率近红外缐光束、一种等离子光束发生器、大功 率雷达,据认为这种雷达将与粒子光束武器一起,在一种弹道飞弹 防御系统中使用、 空间激光,首批试验工作原来预计 90 年代进行,能源从普通炸弹中获得、新的反弹道 导弹 SH-04 和 SH-08,1980 年已开始试验,苏联在之后几年中,一直在研制进攻性的 太空武器,也一直在改进反导系统的能力,很快苏联也开始研究太空战争中军队如何 发挥作用,以及在太空部署武装力量的具体方案。苏联 ABM-X-3 飞弹防御系统。海陆空三军苏联武装部队中,最大的部分是地面部队,就数量而言,苏联地面部队拥有 53000辆主力战车; 60000 辆装甲运兵车/战斗步兵车; 48000 门火炮、 迫击炮及多管火箭; 4600 具防空飞弹发射器(不包括数以千计的步兵肩射防空飞弹);7000 门防空炮;1600 具地 对地炮兵火箭发射器;4500 架直升机;以及总数超过 180 万的人员,规模相当惊人。 共编成约 184 个师,居于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约有 50 个战车师、134 个摩托化步兵师 及 7 个空降师,全部地面部队编为 16 个军区,及驻在国外的 4 个集团军,在军区及集 团军的阶层,除了地面部队外,还辖有自己的空中支援单位,这就是苏联的方面军航 空队(FA);主要任务是为陆军提供密接支援,以空军师配属各单位,苏联地面部队分布 大约如下:在远东约 52 个师、在南俄 28 个师、在中俄 16 个师、在欧俄 65 个师、在 东欧 30 个师,苏联的战备程度分为三级,即人员装备足额的战备师、人员 75%,装备 足额的预备师、人员 25%,装备 50%的后备师,一个标准的苏联机械化步兵师,共有 270 辆战车,680 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215 门火炮及 13500 位士兵,而一个装甲 师的标准编制内则有 330 辆战车,255 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165 门火炮及 11000 位士兵,统一军团在战时显然相当一个前线机动作战群,其人员与装备数量的规模, 大约等于一个装甲师及机械化步兵师的结合,并接收最新的俄制装备。 苏联空军是苏联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军的一支主进攻性打击力量, 它主要执行前线制空,对敌攻击等攻击性任务,装备有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 战略轰炸机和一些侦察、电子战等特种飞机,其典型作战方式是使用 Tu-160、Tu-22 等长程战略轰炸机,在 Su-27、MiG-29 等空优战斗机的护航下,对敌深进行大规模轰 炸,另外,由预警机引导 MiG-29、MiG-23 等制空战斗机组成“高低”搭配战斗机群,掩 护 Su-24,MiG-27 一类的战斗轰炸机对敌进行空对地攻击,因此苏联空军是一支以争 夺前缐制空权为主,针对敌深目标的空中打击力量,其作战思想主要是在苏联本土之 外作战,苏联空军装备近万架各型飞机,全部由苏联航空工业部门提供,苏联航空工 业拥有极高的科技水平,其规模居世界第二,在军用机研制方面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 的重要力量,其生产的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等各型军用机,不但大量服役于苏联 军队,还是全球几十个国家空中力量的主要装备,苏联的战略轰炸部队和美国空军的 SAC 性质相同,是最高统师部直辖的空军,作战机约有 700~1000 架左右,总兵力达 10 万人,由第二十四航空军、第四航空军、第四十六航空军、第三十六航空军、第三 十航空军等五个航空军组成,除了装备有长、中程轰炸机之外,还有 Su-24 剑师式攻击 机,可高空拦截、攻击和贴地支援,并有 MiG-29、MiG-31、Su-27 等先进战机作为基 地防空用机。其他的侦察机、ECM 机、加油机等固定装备,使航空军可独立战斗,苏 联航空军的战略轰炸多用具有长程攻击性能的 ASM 取代炸弹。 苏联除了拥有庞大的空军外,还组建有专门负责本土防空任务的国土 防空军,与 空军相比,除了航空兵外,国土防空军还编制有防空飞弹和雷达部队,防空军航空兵 部队主要装备战斗机和截击机,负责战略空防的飞机一直维持在 2250 架左右,以及其 他辅助飞机。轰炸机、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等进攻型机种主要用于装备空军,即苏联 空军完全是一支进攻型力量,并非用于防御,相对于更具侵略性的空军而言,国土防 空军主要用于本土防空任务,其部队从不驻扎国外基地,航空兵装备的作战飞机也绝 少对外出口,由于防空军担负着捍卫国家领空和战略要地的重责大任,所以在国防经 费的 分配以及 技术装备的采 购上享有 一定的优先权 ,苏联把 战斗机分为防 空截击 机 (Tu-28/128、Su-15/21、MiG-25/31)、前缐战斗机(MiG-21、MiG-23、MiG-29)、攻击机 (Su-25)、战斗轰炸机(Su-17、MiG-27)和前线轰炸机(Su-24)等 5 种,像 Su-15/21 和 Tu-28/128 在空军或海军航空兵是无缘得以一见的,MiG-21 和 MiG-23 这样的前线战斗 机则同时装备空军和防空军,但防空部队装备的为专门型号,MiG-31 可说是最后一种 专为防空军研制的防空截击机。苏联海军由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海岸火箭炮兵和陆战队 5 个兵种组成, 总兵力为 47 万 7 千人,其潜艇部队共有各型潜艇 360 艘左右,其中弹道飞弹潜艇 76 艘,合计载弹 973 枚(包括核动力弹道飞弹潜艇 62 艘,载弹 928 枚;常规动力弹道飞 弹潜艇 14 艘,载弹 45 枚) ,“台风”级是其最大最新者,载弹 20 枚;巡航飞弹潜艇 67 艘(包括核动力 51 艘,常规动力 16 艘) ;攻击潜艇 200 艘(包括核动力 76 艘,常规 动力 124 艘) ,“A”级(阿尔法)核子攻击潜艇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41 节) ,下潜最 深(900 米)的潜艇;其他用途的潜艇 25 艘。海军航空兵设有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和舰 队航空兵司令部,前者直属海军总司令领导,后者在行政和业务上受海军航空兵司令 部领导,在作战上受所在舰队司令领导,舰队航空兵下辖数个航空兵师和独立航空兵 团、大队、团以下有大队、中队,海军航空兵共有作战飞机约 1369 架,直升机 435 架, 其中轰炸机 390 架,战斗轰炸机 195 架,反潜机 514 架,海上侦察和电子战飞机 205 架,反水雷直升机 15 架,空中加油机 70 架,运输和训练机 415 架。海岸火箭炮兵共 13000 人,编为 1 个岸炮兵师,主要装备“SM-4-1”130 毫米火炮和约 100 座“萼片”式岸 防反舰飞弹发射架。海军陆战队共 18000 人,编为 1 个陆战师,3 个独立陆战旅,4 个 舰艇特种作战旅,61 个独立支援分队。sitemap-baidu 淘宝一淘 http://www.taobaoyitao.com 小姐网 http://www.xiaojiewang.com 男女人 http://www.nannvren.com 男女爱 http://www.nannvai.com 男女爱 http://www.nannvai.cn 多便利 http://www.duobianli.com 男女友 http://www.nannvyou.com 男女友 http://www.nannvyou.cn 我查询 http://www.wochaxun.com我团购 http://www.wotuangou.com

苏联红军苏联红军是由列宁和托洛茨基一手缔造的,1917 年 11 月 7 日,涅瓦河上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的一声炮响揭 开了现代历史上新的一页,但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府却没有一支成建制的 革命武装,参加武装起义的多是武装起来的工人、农民和沙俄旧军队中觉醒的革命士 兵,他们训练水平不一,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而走到了一起, 国内战争结束后,工农红 军于 1924~1925 年期间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军事改革,逐步建立起一支正规化的无 产阶级军队,到 30 年代后期,苏联红军已成为世界上敢与任何帝国主义强国匹敌的军 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主要参战国,苏军顽强的与装备精良的 德军进行战斗,战斗之惨烈远非盟军战区所能比及,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击败德国法西 斯并解放了欧洲的半壁河山,把革命推进到东欧和世界许多地区,战后与美国成为世 界两大超级强国,冷战时期,苏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40 年代末和 50 年代初率先打破 美国的核垄断,50 年代末开始大规模地装备导弹核武器,并在航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 的发展,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 60 年代,苏军已具备和美国打一场核 大战的能力,到 70 年代,苏军不仅在核武力上逐步赶上了美国,而且在常规武力上已 大大超过了美国和北约,70 年代后期,苏联常备红军多达 500 多万人,此外还有 1000 多万人的后备力量,在战争爆发后可随时动员。历史沿革苏俄内战时期(1918——1920)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在国际帝国主义势 力支持下组织白卫军,发动反革命叛乱,妄图推翻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 和苏维埃政府号召人民和赤卫队捍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然而,严峻的形势表明, 仅靠十月武装起义时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 20 万赤卫队以及由革命士兵和水兵组成的部 队,保卫新生的国家政权是极其困难的。列宁指出,为了保卫十月革命的伟大成果,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拥有一支严格按照无产阶级原则建立起来的人数众多的正规 军。根据列宁的建议,1918 年 1 月 28 日苏维埃人民委员会通过关于建立工农红军的法 令。红军最高领导机关是列宁领导的人民委员会,直接指挥机关是军事人民委员部。 起初,红军以赤卫队为骨干,按照自愿的原则,动员劳动者阶级中最有觉悟最有组织 性的先进分子参加红军。2 月 23 日,苏俄劳动人民为抗击德国军队入侵,踊跃参加红 军,经英勇战斗,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红军的建军节。 1918 年 4 月底,红军扩充到 19.6 万人。随着内战规模不断扩大,志愿兵役制已不 能适应战争的需要。5 月 29 日,根据苏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国家改行义务兵役制, 地方成立兵役委员会,普及军事训练,组建军事院校,培养军事干部,废除指挥人员 选举制,实行委任制。7 月实行政治委员制,由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共同负责管理所 属部队的军政事务。 月底, 10 红军扩大到 80 万人, 开始编成集团军级和方面军级军团。 至 1919 年秋,共组建 7 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辖 2~5 个集团军。同年底,红军总兵 力增至 300 万人。至 1920 年秋,共组建 88 个步兵师、29 个骑兵师、61 个空军支队及 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总兵力约 550 万人。整个内战时期,红军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战,粉碎 A.V.高尔察克、NN.尤登尼奇、A.I.邓尼金、 P.N.弗兰格尔的白卫军和波兰军队,将英、法、美、日武装干涉者驱逐出境,平息了喀 琅施塔得叛乱、安东诺夫叛乱、马赫诺叛乱和巴斯马奇叛乱,捍卫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 会主义国家。和平建军时期(1920——1941)内战结束后, 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 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 红军大批复员。 1924~ 1925 年,以 MV.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 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保留并建立了一支 50 余万人的精干红军。 同时, 组织编制发生根本变化,组织形式取得统一;建立严格的兵员补充制度,每年秋季征 集义务兵;各级指挥人员进一步更新,工农出身的指挥干部占 2/3 以上,共产党员和共 青团员约占其半数;实行一长制,增强指挥人员的责任感;健全部队训练 制度,贯彻 执行新的条令和教令,调整政治教育体制;加强政治机关,提高党的政治工作效率; 改进技术装备,提高部队的火力和突击力;军事干部的培养由内战时期的短训制改为 学制 3~4 年的院校训练体制。这次军事改革使红军中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比重增加 到 26%,军队中党的各级组织进一步完善。1925 年 12 月,苏共第 14 次代表大会通过 的联共(布)章程首次增加了“关于红军中的党组织”一章。以后在苏共的党章中一直保 留了有关军队党组织的章节。这对加强苏共对红军的领导,提高红军的战斗力起了重 要作用。 1934~1938 年,由于战争威胁日趋严重,苏联武装力量由混合体制向基干体制过 渡。红军开始有计划地扩充,至 1937 年增至近百万人。同年 5 月 10 日,根据苏联中 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决议,重新实行政委制(至 1940 年 8 月) 。1935 年 9 月和 1940 年 5 月, 先后实行军衔制和将官军衔制, 提高了军事干部的威望。 但是, 1937~ 在 1938 年的“清洗”中,红军大批高中级干部被错杀,严重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红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各兵种的机械化和摩托 化程度逐步提高。1930~1939 年间,火炮和迫击炮增加 6 倍,反坦克火炮和坦克炮增 加 69 倍,坦克增加 1.5 倍,飞机增加 5.5 倍。1940~1941 年上半年,红军的武器装备 发展更为显著。军工生产 1940 年比 1939 年增加 30%以上,成批生产了先进的重型、 中型坦克,制造了新型作战飞机和火箭炮。随着技术装备的发展,组织体制发生变化, 步兵师装备了坦克,配备了师属炮兵、反坦克炮兵、高射炮兵,火力显著增强,并开 始组建坦克师和机械化师。1941 年计划组建 20 个机械化军。空降兵旅扩编为军。空军 于 1940 年实行师的编制。红军员额进一步扩大,至 1941 年 6 月,陆军共 303 个师(其 中 1/4 正在组建) ,红军总人数已达 470 余万。随着部队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和组织机 构的日臻完善,30 年代前半期,红军创立了大纵深进攻战役理论。1940 年,红军在军 事学术研究、总结诺门坎事件、张鼓峰事件、苏芬战争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作战 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制定颁发了步兵、坦克兵等战斗条令。然而,苏德战争爆发前, 红军在新技术装备基础上的改编工作尚未完成;实行新编制的大多数兵团武器装备没 有配齐;许多指挥员缺乏现代化战争的经验。苏德战争时期(1941~1945)1941 年 6 月 22 日,法西斯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由于战前苏联对战争危机估计不足,没有充分做好迎战准备,对双方力量对比估计失 当,以及战略指导失误等原因,战争初期红军未能阻止德军的进攻。至 7 月 8 日,红 军 89 个步兵师、20 个坦克师被歼。至 11 月,德军深入苏联腹地 850~1200 公里,红军损失约 700 万人,其中被俘 300 余万人。为抗击侵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动员全国 军民奋起进行卫国战争。至 1941 年 7 月 1 日,共有 530 万人应征参加红军。至 11 月, 红军共有 291 个师又 94 个旅开赴前线。至 1941 年底,红军新组建 400 多个师。苏共 中央动员共产党员参军参战,至 1941 年 12 月下旬,约有 110 多万党员参加红军。联 共(布)中央、各加盟共和国党中央、各边疆区委、州委和其他党的领导机关的许多 成员,在红军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了应付日益复杂的局势,加强部队的组织领导, 红军又一次恢复政委制。为提高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能力,解决指挥干部严重缺编 问题,加强了战时指挥干部的训练工作。军事院校通过扩大招收学员名额,缩短学制, 提高培训能力。方面军和集团军举办速成训练班,培训大量初级军官。同时,还大批 提拔作战有功的士兵充实基层干部队伍。由于采取上述紧急措施,红军的作战能力得 到迅速提高。到 1941 年底,红军终于把德军阻止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 接近地,并为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在莫斯科会战的第二、第三阶段,红军消灭德军 50 余万人,使法西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遭到失败,A.希特勒的“闪击战”计 划彻底破产。1942 年夏季,德军在苏德战场南翼发动进攻,企图夺取高加索石油产地 和顿河、库班河一带产粮区。为阻止德军进攻,红军继续扩充力量,至 1942 年夏总兵 力达 1000 余万人(其中作战部队 550 余万)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红军给德军以沉 重打击,夺取战略主动权。这一胜利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成为苏德战争的 转折点。 随着战时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1943 年红军在军事技术装备方面取得了对德军的 优势。至 1943 年 6 月,红军作战部队已拥有火炮和迫击炮 10 万余门,坦克和自行火 炮 1 万余辆,作战飞机 1 万余架。同年底,红军已有 5 个坦克集团军、24 个坦克军和 13 个机械化军。航空兵师、军和空军集团军也进一步扩编。在 1943 年夏秋战局中,德 军统帅部企图夺取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 ,以扭转不利态势,但红军在库尔斯克 会战中给德军以歼灭性打击,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44 年,红军在列宁格勒、克 里木、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波罗的海沿岸和北极地区连续 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略性进攻战役,把德军赶出苏联国土。 红军越战越强,至 1945 年初拥有作战部队等 940 万人,火炮和迫击炮 14 万余门、 坦克和自行火炮 1.5 万余辆、作战飞机 2.2 万余架。这支英雄的军队不给德军以喘息时 间,在解放本国领土之后又不停顿地发起一系列战略性进攻战役,帮助东欧和东南欧 各国人民从德国法西斯的占领下解放出来。1945 年 4 月,红军发起柏林战役,歼灭德 军近百万人,彻底捣毁希特勒老巢。苏德战争结束后,红军挥师东向,于同年 8 月 9 日对日作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外蒙古(今蒙古国)军队协同下, 粉碎日本关东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共产党向红军输送 160 余万党员。他们在红军中发挥了核心 领导作用,使红军经受了严峻的战争考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红军 700 多万官兵荣 获勋章和奖章,1.1 万余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战后,红军大批复员。从 1946 年起, 苏联红军正式改称苏军。军队规模陆军苏联武装部队中,最大的部分是陆军,就数量而言,苏联地面部队拥有 53000 辆 主力战车; 60000 辆装甲运兵车/战斗步兵车; 48000 门火炮、 迫击炮及多管火箭炮; 4600 具防空导弹发射器(不包括数以千计的步兵肩射防空导弹);7000 门高射炮;1600 具地对地炮兵火箭发射器;4500 架直升机;以及总数超过 180 万的兵员,规模相当惊人。 共编成约 184 个师,居于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约有 50 个战车师、134 个摩托化步兵师 及 7 个空降师,全部地面部队编为 16 个军区,及驻在国外的 4 个集团军,在军区及集 团军的阶层,除了地面部队外,还辖有自己的空中支援单位,这就是苏联的方面军航 空队(FA),主要任务是为陆军提供直接支援,在空军师配属各单位。苏联地面部队分布 大约如下:在远东约 52 个师、在南俄 28 个师、在中俄 16 个师、在欧俄 65 个师、在 东欧 30 个师,苏联的战备程度分为三级,即人员装备足额的战备师、人员 75%,装备 足额的预备师、人员 25%,装备 50%的后备师,一个标准的苏联机械化步兵师,共有 270 辆战车,680 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215 门火炮及 13500 名士兵,而一个装甲 师的标准编制内则有 330 辆战车,255 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165 门火炮及 11000 名士兵。统一军团在战时显然相当一个前线机动作战群,其人员与装备数量的规模, 大约等同于一个装甲师及机械化步兵师的结合。他们接收的是最新的苏制装备。空军苏联空军是苏联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军的一支进攻性打击力量,它 主要执行前线制空,对敌攻击等攻击性任务,装备有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 战略轰炸机和一些侦察、电子战等特种飞机,其典型作战方式是使用 Tu-160、Tu-22 等远程战略轰炸机,在 Su-27、MiG-29 等空优战斗机的护航下,对敌深进行大规模轰 炸,另外,由预警机引导 MiG-29、MiG-23 等制空战斗机组成“高低”搭配战斗机群,掩 护 Su-24,MiG-27 一类的战斗轰炸机对敌进行攻击。因此苏联空军是一支以争夺前线 制空权为主,针对敌深目标的空中打击力量,其作战思想主要是在苏联本土之外作战, 苏联空军装备有近万架各型飞机,全部由苏联航空工业部门提供。苏联 航空工业拥有 极高的科技水平,规模居世界第二,在军用机研制方面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重要力 量,其生产的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等各型军用机,不但大量服役于苏联军队,还 是全球几十个国家空中力量的主要装备,苏联的战略轰炸部队和美国空军的 SAC 性质 相同,是最高统师部直辖的空军,作战机约有 700~1000 架左右,总兵力达 10 万人, 由第二十四航空军、第四航空军、第四十六航空军、第三十六航空军、第三十航空军 五个航空军组成,除了装备有中、远程轰炸机之外,还有 Su-24“剑术师”式战斗轰炸机, 可高空拦截、攻击和贴地支援,并有 MiG-29、MiG-31、Su-27 等先进战机作为基地防 空用机。其他的侦察机、ECM 机、加油机等固定装备,使航空军可独立战。苏联航空 军的战略轰炸机多用具有长程攻击性能的 ASM 远程巡航导弹取代炸弹。战略火箭军苏联在 1959 年设立的战略火箭军(Strategic Rocket Forces, SRF)构成了苏联战略武 力基干;它握有全部的长程(射程超过 1000 公里)陆基飞弹,以及总数一万枚战略性弹 头中的六千枚,一旦核子冲突发生时,它负有三大攻击目标: 1.敌人核子武力:包括地下建物、飞弹发射场、机场、海军基地、武器储存场、与 核战指挥管制设施。 2.敌人战斗力量:包括各军种、港口和交通运输网。 3.敌人的民间与军事工业。 1980~1988 年间,苏联全速致力于洲际弹道飞弹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战略火箭军在 历经 30 年的改进后,已成为一支具有对全球发动核子攻击的超级精良部队,以 SS-18 重型洲际弹道飞弹为主力, 光是 SS-18ICBM 就可毁损全美 65%~80%的洲际弹道飞弹发 射中心,并保有 1000 枚未用弹头,苏联海军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战略飞弹潜艇武力,以新锐的三角洲级和台风级构成主力,它们都配备了可自苏联本土港口或沿岸地带, 投射至北美地区的潜射弹道飞弹,以太平洋与北方舰队为基地的弹道飞弹潜艇上,配 备了 3000 枚以上的核子弹头,这些潜艇中的一部分,将可在核战之后仍存活下来,进 行反击,苏联长程轰炸能力的发展,始终落后于战略火箭军和海军战略武力之后,在 Tu-95H 型和黑杰克式轰炸机的服役,显示苏联对洲际轰炸武力兴趣颇高,建立三足鼎 立(陆基、海上和空中)式的战略力量,苏联向以不间断的飞行训练,与模拟攻击来保持 航空战力,战略空军除有可于北美区域以外投射的长程巡航飞弹,直接攻击北美区域 之外,其所拥有的轰炸机机群,也能穿透加拿大和美国的空域施展威力,黑杰克式更 能灵活搭配挂载各种飞弹与炸弹以同时进行“远攻”和“穿透”两类型的攻击。天军自从 1957 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上天后,美苏太空竞赛的序幕就已揭开,苏 联于 50 年代末就开始了研制和发展反弹道飞弹技术,从 1964 年起,它的“橡皮套鞋” 反弹道导弹及其与之配套的包括导弹雷达和空间追踪雷达网等预警跟踪系统就开始进 入服役,因此到 70 年代,苏联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可供实战的反弹道导弹系统的国家, 最初在首都莫斯科周围部署的 4 个导弹基地 8 个发射场部署了 64 枚 ABM-1 反弹道导 弹,从 1981 年起,这些导弹被经过改进的 ABM-1 所代替,这些导弹射程在 320 公里 以上,装有当量为百万吨的核弹头,利用在大气层外进行核爆,将来袭导弹及所施放 的假目标全部摧毁,这些反弹道导弹还具有在发射后两小时内再次发射能力,另外, 苏联还研制和生产 SF-4 和 SF-8 两种性能更加优异的超音速截击导弹, 除此之外, 苏联 还装备了 SA-10 和 SA-X-12 新型地对空飞弹,射程都在 100 公里以上。 与此同时,苏联着手研究反卫星技术,己具备了可供实战用的反卫星武器,并进 一步开展有关“天战”技术的研究, 苏联的反卫星系统始于 1967 年, 先后进行了 20 多次 反卫星试验,这些试验基本上都有采用在发现并跟踪目标后发射截击卫星,使其机动 变轨,瞬间接近目标,以发射钢珠、火箭等杀伤武器,或者以自爆成碎片的方式,来 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1968 年 10 月 19 日,苏联在 Truratam 航天基地发射了宇宙 248 号卫星,接着又先后发射了宇宙 249 和 252 号截击卫星,这两颗截击卫星在分别绕地 球运行 23 周后,都曾在 500 公里高空的轨道上迅速接近同步轨道上飞行的宇宙 248 号 靶星自爆成功,在 1976 年 2 月,苏联开始了它的反卫星实战试验,1976 年 6 月,苏联 发射了宇宙 918 号截击卫星,在低轨道绕地球数圈后,它突然紧急上升,成功摧毁了 远在 2103 公里的高度, 近在 990 公里的准同步轨道上飞行的宇宙 909 号靶星, 接着 1977 年苏联用 SS-5 运载火箭一次发射 4 颗截击卫星对几天前发射的 3 颗靶星进行拦截又一 次成功。 “国际防务评论”杂志说:“莫斯科一直在研制星球大战”太空武器,正在研制的有: 粒子光束武器、质子光束武器、大功率近红外缐光束、一种等离子光束发生器、大功 率雷达,据认为这种雷达将与粒子光束武器一起,在一种弹道飞弹 防御系统中使用、 空间激光,首批试验工作原来预计 90 年代进行,能源从普通炸弹中获得、新的反弹道 导弹 SH-04 和 SH-08,1980 年已开始试验,苏联在之后几年中,一直在研制进攻性的 太空武器,也一直在改进反导系统的能力,很快苏联也开始研究太空战争中军队如何 发挥作用,以及在太空部署武装力量的具体方案。苏联 ABM-X-3 飞弹防御系统。海陆空三军苏联武装部队中,最大的部分是地面部队,就数量而言,苏联地面部队拥有 53000辆主力战车; 60000 辆装甲运兵车/战斗步兵车; 48000 门火炮、 迫击炮及多管火箭; 4600 具防空飞弹发射器(不包括数以千计的步兵肩射防空飞弹);7000 门防空炮;1600 具地 对地炮兵火箭发射器;4500 架直升机;以及总数超过 180 万的人员,规模相当惊人。 共编成约 184 个师,居于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约有 50 个战车师、134 个摩托化步兵师 及 7 个空降师,全部地面部队编为 16 个军区,及驻在国外的 4 个集团军,在军区及集 团军的阶层,除了地面部队外,还辖有自己的空中支援单位,这就是苏联的方面军航 空队(FA);主要任务是为陆军提供密接支援,以空军师配属各单位,苏联地面部队分布 大约如下:在远东约 52 个师、在南俄 28 个师、在中俄 16 个师、在欧俄 65 个师、在 东欧 30 个师,苏联的战备程度分为三级,即人员装备足额的战备师、人员 75%,装备 足额的预备师、人员 25%,装备 50%的后备师,一个标准的苏联机械化步兵师,共有 270 辆战车,680 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215 门火炮及 13500 位士兵,而一个装甲 师的标准编制内则有 330 辆战车,255 辆战斗步兵车/装甲运兵车,165 门火炮及 11000 位士兵,统一军团在战时显然相当一个前线机动作战群,其人员与装备数量的规模, 大约等于一个装甲师及机械化步兵师的结合,并接收最新的俄制装备。 苏联空军是苏联空中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军的一支主进攻性打击力量, 它主要执行前线制空,对敌攻击等攻击性任务,装备有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攻击机、 战略轰炸机和一些侦察、电子战等特种飞机,其典型作战方式是使用 Tu-160、Tu-22 等长程战略轰炸机,在 Su-27、MiG-29 等空优战斗机的护航下,对敌深进行大规模轰 炸,另外,由预警机引导 MiG-29、MiG-23 等制空战斗机组成“高低”搭配战斗机群,掩 护 Su-24,MiG-27 一类的战斗轰炸机对敌进行空对地攻击,因此苏联空军是一支以争 夺前缐制空权为主,针对敌深目标的空中打击力量,其作战思想主要是在苏联本土之 外作战,苏联空军装备近万架各型飞机,全部由苏联航空工业部门提供,苏联航空工 业拥有极高的科技水平,其规模居世界第二,在军用机研制方面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 的重要力量,其生产的米格、苏霍伊、图波列夫等各型军用机,不但大量服役于苏联 军队,还是全球几十个国家空中力量的主要装备,苏联的战略轰炸部队和美国空军的 SAC 性质相同,是最高统师部直辖的空军,作战机约有 700~1000 架左右,总兵力达 10 万人,由第二十四航空军、第四航空军、第四十六航空军、第三十六航空军、第三 十航空军等五个航空军组成,除了装备有长、中程轰炸机之外,还有 Su-24 剑师式攻击 机,可高空拦截、攻击和贴地支援,并有 MiG-29、MiG-31、Su-27 等先进战机作为基 地防空用机。其他的侦察机、ECM 机、加油机等固定装备,使航空军可独立战斗,苏 联航空军的战略轰炸多用具有长程攻击性能的 ASM 取代炸弹。 苏联除了拥有庞大的空军外,还组建有专门负责本土防空任务的国土 防空军,与 空军相比,除了航空兵外,国土防空军还编制有防空飞弹和雷达部队,防空军航空兵 部队主要装备战斗机和截击机,负责战略空防的飞机一直维持在 2250 架左右,以及其 他辅助飞机。轰炸机、攻击机和战斗轰炸机等进攻型机种主要用于装备空军,即苏联 空军完全是一支进攻型力量,并非用于防御,相对于更具侵略性的空军而言,国土防 空军主要用于本土防空任务,其部队从不驻扎国外基地,航空兵装备的作战飞机也绝 少对外出口,由于防空军担负着捍卫国家领空和战略要地的重责大任,所以在国防经 费的 分配以及 技术装备的采 购上享有 一定的优先权 ,苏联把 战斗机分为防 空截击 机 (Tu-28/128、Su-15/21、MiG-25/31)、前缐战斗机(MiG-21、MiG-23、MiG-29)、攻击机 (Su-25)、战斗轰炸机(Su-17、MiG-27)和前线轰炸机(Su-24)等 5 种,像 Su-15/21 和 Tu-28/128 在空军或海军航空兵是无缘得以一见的,MiG-21 和 MiG-23 这样的前线战斗 机则同时装备空军和防空军,但防空部队装备的为专门型号,MiG-31 可说是最后一种 专为防空军研制的防空截击机。苏联海军由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海岸火箭炮兵和陆战队 5 个兵种组成, 总兵力为 47 万 7 千人,其潜艇部队共有各型潜艇 360 艘左右,其中弹道飞弹潜艇 76 艘,合计载弹 973 枚(包括核动力弹道飞弹潜艇 62 艘,载弹 928 枚;常规动力弹道飞 弹潜艇 14 艘,载弹 45 枚) ,“台风”级是其最大最新者,载弹 20 枚;巡航飞弹潜艇 67 艘(包括核动力 51 艘,常规动力 16 艘) ;攻击潜艇 200 艘(包括核动力 76 艘,常规 动力 124 艘) ,“A”级(阿尔法)核子攻击潜艇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最快(41 节) ,下潜最 深(900 米)的潜艇;其他用途的潜艇 25 艘。海军航空兵设有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和舰 队航空兵司令部,前者直属海军总司令领导,后者在行政和业务上受海军航空兵司令 部领导,在作战上受所在舰队司令领导,舰队航空兵下辖数个航空兵师和独立航空兵 团、大队、团以下有大队、中队,海军航空兵共有作战飞机约 1369 架,直升机 435 架, 其中轰炸机 390 架,战斗轰炸机 195 架,反潜机 514 架,海上侦察和电子战飞机 205 架,反水雷直升机 15 架,空中加油机 70 架,运输和训练机 415 架。海岸火箭炮兵共 13000 人,编为 1 个岸炮兵师,主要装备“SM-4-1”130 毫米火炮和约 100 座“萼片”式岸 防反舰飞弹发射架。海军陆战队共 18000 人,编为 1 个陆战师,3 个独立陆战旅,4 个 舰艇特种作战旅,61 个独立支援分队。sitemap-baidu 淘宝一淘 http://www.taobaoyitao.com 小姐网 http://www.xiaojiewang.com 男女人 http://www.nannvren.com 男女爱 http://www.nannvai.com 男女爱 http://www.nannvai.cn 多便利 http://www.duobianli.com 男女友 http://www.nannvyou.com 男女友 http://www.nannvyou.cn 我查询 http://www.wochaxun.com我团购 http://www.wotuangou.com


相关内容

  •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分卷目录
  •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分卷目录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第一卷 Z002卢那察尔斯基关于1917年事态的信件(1917年4月至12月),50件 Z001瓦尔热涅夫斯基关于十月革命前农村情况的信件(1917年3月至8月),16件 Z005库罗帕特金关于1917年事态的日记(1917年 ...

  •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红军长征>教学设计 临川区罗湖中学韩武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首先讲了红军按照毛泽东制定的军事方针.采取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连续取得反"围剿"的胜利,这就使得红军成为蒋介石的心腹之患,接着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党中央执行& ...

  • 俄罗斯最近的"苏联情结"
  • 俄罗斯新闻网站7月30日报道,俄罗斯最近对历史教科书进行调整,名为<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的教师手册即将发到各中小学.该书对涉及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等重大问题的评价产生了重大变化.从本次俄罗斯修改历史教科书的过程和内容看,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对苏联70年历史作了积极的肯定判断 ...

  •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中国历史>八年级 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设计 人文系12-8班 白正毅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 ...

  • 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伟大的革命"
  • 2016年1月22日,网上广泛流传一则消息.大意是: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对革命领袖列宁做出负面评价,在俄罗斯社会引发争议.报道说,21日当天普京总统主持召开了科学教育委员会咨询会议,谈到:"列宁的思想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它像是被安放在'俄罗斯'大厦下的核弹,后来这枚核弹爆炸了." ...

  • 普京: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伟大的革命"
  • 原标题: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是"伟大的革命" --评对普京讲话断章取义引发的争论 2016年1月22日,网上广泛流传一则消息.大意是: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对革命领袖列宁做出负面评价,在俄罗斯社会引发争议.报道说,21日当天普京总统主持召开了科学教育委员会咨询会议,谈到:" ...

  • 苏联哲学教科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 2011年第6期 山东社会科学 No.6 总第190期 SeneralNo.190HANDONGSOCIALSCIENCES G 苏联哲学教科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陈食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 [摘要] "苏联哲学教科书"是苏联哲学家建构的一种马 ...

  • 历史在这里沉思_苏联解体近20年的思考
  • 历史在这里沉思 苏联解体近20年的思考 周新城 内容提要: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 并最终解体, 是20世纪末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苏联解体究竟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治派别对此有完全不同的判断和诠释.在苏联解体近二十年之际, 要正确研究苏联解体, 应该把握好几点:首先, ...

  • 近20年来国内关于前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研究综述
  • 前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在前苏联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前苏联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是国内学者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比较深入,出现了较多学术成果,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几部前苏联通史类专著中都有对农业集体化的深刻阐述,相关论文还有3 ...

  • 3.14红军长征每课一练2(岳麓版八年级上册)
  • 第14课 红军长征 学习导航 掌握红军长征的背景.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思考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运用长征示意图说出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体会先烈们不畏艰险.勇于献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