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博物馆论文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院 系: 城市建设学城乡规划系

专 业: 城乡规划

年 级: 2013级

姓 名: 郑义全

学 号: 201302017

2015年5月10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城规1301班 郑义全

摘要:结合里伯斯金的思想和创作风格,分别从设计的构思、建筑的空间和建筑的一些理念以及流线等角度,对犹太博物馆进行剖析,从而解读该公共建筑设计方法与其本质。

关键词:理念、空间、非理性

1、建筑介绍

犹太博物馆位于德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建于1993年至1995年,是为了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并且展有犹太人在德国近两千年的历史。此博物馆是由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设计的,建筑折叠多次、连贯的锯齿形平面线条被一组排列成直线的空白空间打断。这些空白空间代表了真空,意味着犹太人民及文化在德国和欧洲被摧残后留下的、永远无法消亡的空白。犹太博物馆并不同于其他博物馆,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功能需求,空间设计的诉求不是为了展现文献、绘画或是播放记录等,而是将空间本身视作德国犹太人的

历史故事来诠释。因此整个博物馆建筑可说是介于建筑学和雕塑间的艺术作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2.建筑背景

二战之后,德国从未停止对历史的反省,德国对历史的态度,使德国人、法国人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民都感到轻松和安全。为了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德国还为犹太人修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

3.设计师介绍

丹尼尔1946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犹太人家庭。他的双亲以及10名兄弟姐妹都经历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迫害。1959年,当时年仅13岁的里伯斯金迁往以色列,后去了纽约学习音乐,然后才转到建筑系。酷爱音乐的里伯斯金始终对音乐有着难分难解的情节。他曾说:“其实建筑是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它如音乐一样想要平衡,音乐是耳朵的艺术,建筑师眼睛的艺术。”在他眼里,“伟大的建筑,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诗和音乐。都能说出灵魂深处的精彩故事。”对他来说,建筑可以是一个叙述故事的载体,一个疗愈伤痛的空间。倾斜的地板、不成直角的墙角、令人心悸的“流放的花园”、“大屠杀塔”中由裂缝倾泻而下的光、无尽反射的水晶体,每一个空间都让人驻足冥想,充满了他对生命、家族、历史、文化及对建筑本质的省想。

4.建筑理念

里伯斯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描述成是个不连贯的形体,隐射着头脑和记忆中的不同影像。这些影像来源于柏林的历史,也和犹太民族的遭遇有关。其中贯穿着两条有关了历史思想和个人真实经历的重要理论线索,里伯斯金称其为“两线之间”:一条是被多次打断的直线,代表着一段虽然屡遭打击和摧残,却仍然不断斗争的发展史;另一条是无限延伸的“之”字形折线,象征着在不断的扭曲和转向中生还。兵持续生命的历程。其涉及到的地形学概念代表着犹太民族的名人和柏林的德国人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直线空间纵贯了整个博物馆的公共区域;折线空间则占据着博物馆的使用空间,断裂的直线穿越扭曲的折线所产生的冲突的结果,是那些被掏空的“虚空”空间。他们贯穿字整个博物馆中,成为博物馆的核心结构,也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空白神秘物。他所表现的虚无与断裂隐喻着柏林历史中那些物质形态虽已消逝但却仍是十分丰富的犹太文化遗产。而当扭曲的折线被断裂的直线打破时,也就是犹太人的历史和生活,跨越这辉煌与灾难,穿过那空白,向着未来绵延不绝的发展而去。两种线型的穿插交叠最终构成了犹太人痕迹的几何形体也形成了这个建筑创作的哲学文本。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5.建筑流线

犹太博物馆地下部分3条相

互交叉的轴线构成,分别象征着

犹太人的3种命运:“死亡”—

—通往轴线尽端的“大屠杀之

塔”,“逃亡”——通往尽端的

“霍夫曼花园”,“共生”——

一部长长的楼梯直通三层展厅。

从平面的流线上我们可以看到,

3轴线相互搭接,在中心形成一

个三角形的构架,在每个角点上

都有4个方向可供选择。所以,

3个角点其实可以有12种可供

选择的路径。天花板上的光纵横交错,呈现左右皆可的意思,如果没有光线的指引,很多人都会感到迷失。但是,从理性的设计中,对于流线的引导应该是清晰的,不会出现左右皆可这种含糊不清的情况。所以,犹太博物馆的流线安排是非理性的,它给人们太多的可能性,这或许是希望给参观者造成一种迷乱、折磨,以更加深刻体会当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6.内部空间

“死亡”轴线的尽端是“大屠杀之塔,推开门时一个空灵的房间,房间有一二十米,周围全是高墙,一片昏暗,光线从屋顶洒下来,一种死亡的恐惧感使我们本能的贴墙而立。这房间的空荡,高宽比和梯形平面是建筑师以一种极度夸张的高宽比塑造一种空灵、压抑的气氛。在这一个空间里,根本没有其他出口,只能原路返回。在此,我们遇到

了建筑师设计的第一个尽端

式空间、“死亡”轴线的领一

端是’落叶庭院”这是一个满

地是铸铁构件的庭院,四周是

冰冷的混凝土墙面,同样是死

一样的沉寂。我们定眼一看,

下面的铁铸件竟然是骷髅的

脸孔,人走在上面发出铁件碰

撞的铿铿之声,令人毛发悚

然。同样此处也找不到其他出

口,只能原路返回。在此,建

筑师又设置了第二个尽端式

空间。“逃亡”轴线的尽端是“霍夫曼花园”,,共有49根6

米高的方柱。柱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子是倾斜的,地面也是倾斜的,但倾斜柱子和地面是互相垂直的。这个庭院仍然是尽端式的空间,至此,我们经历了3个尽端式的空间。原路返回,拾级而上,通往“共生”的轴线。这是一条长长的楼梯,楼梯上空有一些不规则的相互交叉的混凝土构件,据说这些构件都是有结构作用的梁,但按照直观的结构逻辑还是让人难以理解。进入展厅,其中的陈列品很多,据介绍当时布展时动了不少脑筋,地面上也标志了参观线路的箭头,但参观者仍像是在迷宫一样。室内看见的景象同样是迷乱、动荡和无序在这里,展品似乎已经多余,因为建筑个性太强 ,本身就成了展品。

7.建筑的非理性

通常来说,建筑师对于空间的塑造总是非常的注重人的心理感受的。而犹太博物馆无论从哪些方面看,它都体现了建筑的非理性,它本身已是一个奇特的建筑外形,加上空间与功能更体现了其非理性特点。里伯斯金刻意地运用了直线型的狭长空间,隐喻着一种永恒无法弥补的失落感,它被深深地烙在了犹太人在柏林的痛苦遭遇。这座非理性的建筑空间与建筑本身的功能、结构并无明显的、直接的关系。在这样的空间中与建筑本身的功能、生活与文化之中。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空廊则将这永恒的失落同现实组织在了一起。

8.结语

这一座由结构主义建筑师极力创造出的建筑,以它独特的风格和意味闻名于世,打破了常规的理念,从非理性的角度去解读和创作建筑。它启示所有建筑师们要突破传统建筑的形式禁忌,拒绝传统建筑艺术所强调的完满统一,和谐规整,严谨有序的构图章法,对传统建筑观念进行消解、淡化,把建筑艺术提升为一种能表达更深层次的纯艺术、尝试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

参考文献: [1] 曼纽尔·戈特朗 《博物馆建筑与空间设计》常文心,鄢格 译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2月

[2]《博物馆展陈 设计》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年7月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

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 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院 系: 城市建设学城乡规划系

专 业: 城乡规划

年 级: 2013级

姓 名: 郑义全

学 号: 201302017

2015年5月10日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论当代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城规1301班 郑义全

摘要:结合里伯斯金的思想和创作风格,分别从设计的构思、建筑的空间和建筑的一些理念以及流线等角度,对犹太博物馆进行剖析,从而解读该公共建筑设计方法与其本质。

关键词:理念、空间、非理性

1、建筑介绍

犹太博物馆位于德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建于1993年至1995年,是为了纪念死于第三帝国时期的六百万犹太人而建,并且展有犹太人在德国近两千年的历史。此博物馆是由建筑师丹尼尔·李布斯金设计的,建筑折叠多次、连贯的锯齿形平面线条被一组排列成直线的空白空间打断。这些空白空间代表了真空,意味着犹太人民及文化在德国和欧洲被摧残后留下的、永远无法消亡的空白。犹太博物馆并不同于其他博物馆,因为它并不反映任何功能需求,空间设计的诉求不是为了展现文献、绘画或是播放记录等,而是将空间本身视作德国犹太人的

历史故事来诠释。因此整个博物馆建筑可说是介于建筑学和雕塑间的艺术作品。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2.建筑背景

二战之后,德国从未停止对历史的反省,德国对历史的态度,使德国人、法国人甚至整个欧洲的人民都感到轻松和安全。为了表示“勿忘历史”的决心,德国还为犹太人修建了一座大屠杀纪念馆

3.设计师介绍

丹尼尔1946年出生于波兰一个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犹太人家庭。他的双亲以及10名兄弟姐妹都经历过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迫害。1959年,当时年仅13岁的里伯斯金迁往以色列,后去了纽约学习音乐,然后才转到建筑系。酷爱音乐的里伯斯金始终对音乐有着难分难解的情节。他曾说:“其实建筑是另一种形式的音乐。它如音乐一样想要平衡,音乐是耳朵的艺术,建筑师眼睛的艺术。”在他眼里,“伟大的建筑,一如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诗和音乐。都能说出灵魂深处的精彩故事。”对他来说,建筑可以是一个叙述故事的载体,一个疗愈伤痛的空间。倾斜的地板、不成直角的墙角、令人心悸的“流放的花园”、“大屠杀塔”中由裂缝倾泻而下的光、无尽反射的水晶体,每一个空间都让人驻足冥想,充满了他对生命、家族、历史、文化及对建筑本质的省想。

4.建筑理念

里伯斯金把自己的设计方案描述成是个不连贯的形体,隐射着头脑和记忆中的不同影像。这些影像来源于柏林的历史,也和犹太民族的遭遇有关。其中贯穿着两条有关了历史思想和个人真实经历的重要理论线索,里伯斯金称其为“两线之间”:一条是被多次打断的直线,代表着一段虽然屡遭打击和摧残,却仍然不断斗争的发展史;另一条是无限延伸的“之”字形折线,象征着在不断的扭曲和转向中生还。兵持续生命的历程。其涉及到的地形学概念代表着犹太民族的名人和柏林的德国人曾生活工作过的地方。

直线空间纵贯了整个博物馆的公共区域;折线空间则占据着博物馆的使用空间,断裂的直线穿越扭曲的折线所产生的冲突的结果,是那些被掏空的“虚空”空间。他们贯穿字整个博物馆中,成为博物馆的核心结构,也是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空白神秘物。他所表现的虚无与断裂隐喻着柏林历史中那些物质形态虽已消逝但却仍是十分丰富的犹太文化遗产。而当扭曲的折线被断裂的直线打破时,也就是犹太人的历史和生活,跨越这辉煌与灾难,穿过那空白,向着未来绵延不绝的发展而去。两种线型的穿插交叠最终构成了犹太人痕迹的几何形体也形成了这个建筑创作的哲学文本。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5.建筑流线

犹太博物馆地下部分3条相

互交叉的轴线构成,分别象征着

犹太人的3种命运:“死亡”—

—通往轴线尽端的“大屠杀之

塔”,“逃亡”——通往尽端的

“霍夫曼花园”,“共生”——

一部长长的楼梯直通三层展厅。

从平面的流线上我们可以看到,

3轴线相互搭接,在中心形成一

个三角形的构架,在每个角点上

都有4个方向可供选择。所以,

3个角点其实可以有12种可供

选择的路径。天花板上的光纵横交错,呈现左右皆可的意思,如果没有光线的指引,很多人都会感到迷失。但是,从理性的设计中,对于流线的引导应该是清晰的,不会出现左右皆可这种含糊不清的情况。所以,犹太博物馆的流线安排是非理性的,它给人们太多的可能性,这或许是希望给参观者造成一种迷乱、折磨,以更加深刻体会当年犹太人的悲惨遭遇。

6.内部空间

“死亡”轴线的尽端是“大屠杀之塔,推开门时一个空灵的房间,房间有一二十米,周围全是高墙,一片昏暗,光线从屋顶洒下来,一种死亡的恐惧感使我们本能的贴墙而立。这房间的空荡,高宽比和梯形平面是建筑师以一种极度夸张的高宽比塑造一种空灵、压抑的气氛。在这一个空间里,根本没有其他出口,只能原路返回。在此,我们遇到

了建筑师设计的第一个尽端

式空间、“死亡”轴线的领一

端是’落叶庭院”这是一个满

地是铸铁构件的庭院,四周是

冰冷的混凝土墙面,同样是死

一样的沉寂。我们定眼一看,

下面的铁铸件竟然是骷髅的

脸孔,人走在上面发出铁件碰

撞的铿铿之声,令人毛发悚

然。同样此处也找不到其他出

口,只能原路返回。在此,建

筑师又设置了第二个尽端式

空间。“逃亡”轴线的尽端是“霍夫曼花园”,,共有49根6

米高的方柱。柱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城乡规划11301班 郑义全

子是倾斜的,地面也是倾斜的,但倾斜柱子和地面是互相垂直的。这个庭院仍然是尽端式的空间,至此,我们经历了3个尽端式的空间。原路返回,拾级而上,通往“共生”的轴线。这是一条长长的楼梯,楼梯上空有一些不规则的相互交叉的混凝土构件,据说这些构件都是有结构作用的梁,但按照直观的结构逻辑还是让人难以理解。进入展厅,其中的陈列品很多,据介绍当时布展时动了不少脑筋,地面上也标志了参观线路的箭头,但参观者仍像是在迷宫一样。室内看见的景象同样是迷乱、动荡和无序在这里,展品似乎已经多余,因为建筑个性太强 ,本身就成了展品。

7.建筑的非理性

通常来说,建筑师对于空间的塑造总是非常的注重人的心理感受的。而犹太博物馆无论从哪些方面看,它都体现了建筑的非理性,它本身已是一个奇特的建筑外形,加上空间与功能更体现了其非理性特点。里伯斯金刻意地运用了直线型的狭长空间,隐喻着一种永恒无法弥补的失落感,它被深深地烙在了犹太人在柏林的痛苦遭遇。这座非理性的建筑空间与建筑本身的功能、结构并无明显的、直接的关系。在这样的空间中与建筑本身的功能、生活与文化之中。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些空廊则将这永恒的失落同现实组织在了一起。

8.结语

这一座由结构主义建筑师极力创造出的建筑,以它独特的风格和意味闻名于世,打破了常规的理念,从非理性的角度去解读和创作建筑。它启示所有建筑师们要突破传统建筑的形式禁忌,拒绝传统建筑艺术所强调的完满统一,和谐规整,严谨有序的构图章法,对传统建筑观念进行消解、淡化,把建筑艺术提升为一种能表达更深层次的纯艺术、尝试塑造一种前所未有的建筑形象。

参考文献: [1] 曼纽尔·戈特朗 《博物馆建筑与空间设计》常文心,鄢格 译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2月

[2]《博物馆展陈 设计》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4年7月


相关内容

  • 马克思个人资料
  • 父亲是犹太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很大. 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 ...

  • 新与旧--谈旧建筑的改造
  • 本科生毕业设计 姓 名: 学 院: 专 业: 设计题目: 专 题: 指导教师: 学 号: 02020575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学 旧城 · 时光浩韵--徐州市双拥碑广场街区更新改造暨建筑单体设计 新与旧--谈旧建筑的改造 职 称: 2007年 6 月 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建筑学 学生姓名 ...

  • 犹太复国主义与第一次中东战争
  • 犹太复国主义与第一次中东战争 摘要:犹太复国运动指犹太人在欧洲遭受歧视和迫害要求回到古代故乡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的政治主张与运动.这种运动追求的是自身民族的自由,作为一场促使犹太民族重建民族家园的运动,它从犹太教信仰中汲取了众多思想精华,推动以色列的建国运动,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并在这次战争中直接 ...

  • 河南开封有群犹太后裔
  • 河南开封有群犹太后裔 想移民以色列身份受疑 一群学习希伯来语的河南开封人在南京大学外语学院的一个教室里,从河南开封来的张兴旺一直戴着一顶叫Kipa的犹太黑帽.他说他已经对自己犹太民族的传统没有多少了解,戴这个帽子是为了寻找某种精神寄托. 也正因为如此,他在跟着以色列老师学习希伯来语的时候,也特别用心 ...

  • 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 摘要:<圣经>是基督教的主要经典,也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它对于基督教文化的西方国家来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思想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自中世纪以来,<圣经>的影响在西方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西方文明的支柱,圣经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持续而广泛.本文将从节日习 ...

  • __以色列
  • 以色列 Israel 以色列国 The State of Israel ■位于亚非走廊上犹太人建立的国家/土地肥沃的地中海平原/中部山地/约旦河谷/死海/内格夫沙漠/冬暖夏热的地中海气候/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犹太人为主体的民族结构/以犹太教为主的多宗教之国/以希伯来语为主的多语种国家/具有东方特 ...

  •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根据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所著的<辛德勒名单>改编而成.是1993年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一部电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00字以上4篇,希望大家喜欢.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500字以上1 今天晚饭后看 ...

  • 旅游文化与审美论文
  • <旅游文化与审美>论文 学院:中山大学 班级:2010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班 姓名:陈国强 学号:[1**********]1 浅谈宗教文化与旅游审美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等方面,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等领域,是旅游资 ...

  • 耶路撒冷三千年
  • 耶路撒冷三千年 核心提示:以色列人创造了一个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建国60年来,靠移民集中了700万人口:在干旱缺水的沙漠当中,发展出领先世界的农业技术:基布兹式集体农庄成为当代最具生命力的"乌托邦"试验品: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品和战斗力量惊人的三军武装力量,在枪林弹雨当中建立了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