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衡量数学教育质量的标准,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指挥棒。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准确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认真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数学核心素养这个热门话题,结合高中学段的特点及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前沿性研究,浅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三大特征及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育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观念从只关注成绩逐步转向关注学生素质的发展。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就数学学科而言,现在所指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六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构成统一整体。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PISA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个体识别和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所起作用的个人能力,做出有理有据的数学判断的个人能力,以及作为一个有独创精神、关心社会、善于思考的公民,利用数学并参与其中以满足个人生活中各种需要的能力。笔者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方法的积累与掌握、运用与内化,在实际情境中经历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的能力、习惯和品质等。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习者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应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应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关注。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为表现形式,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相关的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根据国内外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国内学者提炼总结了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即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   综合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数学思考和数学态度等的综合体现。数学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是表现,数学思考是手段,数学态度则是最终目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计算、推理、想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思考用什么样的思路解答问题,这就是一种综合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依托于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外化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   阶段性是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层次水平、不同阶段。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理解水平及思维的复杂程度会随着年纪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形成不同水平与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   持久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伴随着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走向生活和工作的历程。每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都会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数学以外的问题,这就是数学核心素养持久性的基本体现。数学学习并不是一项即时性的活动,而是一项持久活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的,令学生终身受益。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是所有数学素养中最基本的却又起决定性作用的素养。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数学学科研究的深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出来。   第一,“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核心素养是在计算、测量、推理分析、建模与统计等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正确数学观的培养。简单来说,数学观即回答“数学是什么”的问题。数学观是人们从哲学上对数学的概括认识,数学抽象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表征、抽象思考和数学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命题及体系,形成合理数学观的前提;逻辑推理主要涉及归纳类比、演绎推理、联系和交流,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条理的数学观;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提出、模型建构和解释验证的能力,使得学生可以从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形成有根据的数学观;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数学观。   第三,“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对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要求,而且对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些可参考之处。研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标已经成为国际潮流,在核心素养统领下以教育或课标为抓手发动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学实践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数学核心素养的确定对教学过程也有积极意义。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学设计更加注重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立足于维度、梯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3:30.   2.王蕾.PISA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J].数学通报,2009.7:15.   3.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6-39.   4.顾继玲.新教材中数学观之分析及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3.2:100-102.   5.潘小明.关于数学素养及其培养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9.5:24-25.   6.周浩.尝试・分享・导学――核心素养观照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2:52-53.   7.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4:45-46.   8.邵朝友,周文叶,崔允�t.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衡量数学教育质量的标准,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指挥棒。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准确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认真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数学核心素养这个热门话题,结合高中学段的特点及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的前沿性研究,浅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分析了数学核心素养三大特征及其教育价值。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育价值   随着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观念从只关注成绩逐步转向关注学生素质的发展。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就数学学科而言,现在所指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六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构成统一整体。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PISA认为,数学素养是指个体识别和理解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所起作用的个人能力,做出有理有据的数学判断的个人能力,以及作为一个有独创精神、关心社会、善于思考的公民,利用数学并参与其中以满足个人生活中各种需要的能力。笔者认为,数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方法的积累与掌握、运用与内化,在实际情境中经历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学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从而形成的能力、习惯和品质等。   数学核心素养是指数学学习者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和数学关键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应达成的有特定意义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应当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关注。数学核心素养以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基础,以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为表现形式,反映了数学的本质与相关的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   根据国内外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有国内学者提炼总结了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即综合性、阶段性和持久性。   综合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数学思考和数学态度等的综合体现。数学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是表现,数学思考是手段,数学态度则是最终目标。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计算、推理、想象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要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数学问题,思考用什么样的思路解答问题,这就是一种综合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依托于数学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外化于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正确的数学态度。   阶段性是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表现为不同层次水平、不同阶段。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不同年级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理解水平及思维的复杂程度会随着年纪和知识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从而形成不同水平与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   持久性是指数学核心素养伴随着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以及将来走向生活和工作的历程。每个人在其工作生活中都会有意识地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包括数学问题和数学以外的问题,这就是数学核心素养持久性的基本体现。数学学习并不是一项即时性的活动,而是一项持久活动,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核心素养才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的,令学生终身受益。   三、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是所有数学素养中最基本的却又起决定性作用的素养。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对数学学科研究的深入,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日益凸显出来。   第一,“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核心素养是在计算、测量、推理分析、建模与统计等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而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对数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的认识。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密切相关,共同构成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正确数学观的培养。简单来说,数学观即回答“数学是什么”的问题。数学观是人们从哲学上对数学的概括认识,数学抽象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表征、抽象思考和数学理解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命题及体系,形成合理数学观的前提;逻辑推理主要涉及归纳类比、演绎推理、联系和交流,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有条理的数学观;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提出、模型建构和解释验证的能力,使得学生可以从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形成有根据的数学观;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帮助学生矫正自己的数学观。   第三,“数学核心素养”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数学核心素养不仅是对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要求,而且对教学实践提供了一些可参考之处。研制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课标已经成为国际潮流,在核心素养统领下以教育或课标为抓手发动教育改革,对数学教学实践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数学核心素养的确定对教学过程也有积极意义。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学设计更加注重体现数学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追求思维与能力的提升,教学评价则更加注重立足于维度、梯度进行最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3:30.   2.王蕾.PISA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J].数学通报,2009.7:15.   3.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36-39.   4.顾继玲.新教材中数学观之分析及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3.2:100-102.   5.潘小明.关于数学素养及其培养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9.5:24-25.   6.周浩.尝试・分享・导学――核心素养观照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6.2:52-53.   7.陈敏,吴宝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教学过程的维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4:45-46.   8.邵朝友,周文叶,崔允�t.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8.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相关内容

  • 2017年度省规划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评审结果公示 序号编号12017CG0757722017CG0761632017CG0763142017CG0766352017CG0769562017CG0769972017CG0773382017CG0773992017CG[1** ...

  •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高中地理思维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高中|地理|思维论文选题题目 玉泉区职称论文发表-以下是高中|地理|思维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均采用云论文发表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 ...

  • 整体数学教学主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 "整体数学"教学主张 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邱毅 (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乐山 614200) 个人简介:邱毅,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四川省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乐山市高中数学邱毅工作室主持人.教学成绩优异,既教出过全员一本的班级,也教出过被清华大学. ...

  •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 高中数学新课改心得体会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向教师提出了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师生的角色应科学定位,其意义是深远的.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

  • 核心素养视阈下的生物学科素养培养主要策略
  • 1 准确界定生物学科素养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地位 1.1 核心素养是生物学科素养的引领 从一般意义上说,人的核心素养指的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 ...

  • 高中课程标准新意迭出
  • 作者:李建平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4-2-27 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未来的生力军.高中生学什么?怎么学?关系到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高中课程标准因此备受社会关注,参与审议课程标准的两院院士.文史学家.艺术家.教育专家盛赞-- [相关链接] 课 ...

  • 美国K―12阶段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 摘 要 美国是技术和技术教育发达国家.进入21世纪,为应对新的社会.经济问题,技术教育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把技术教育培养目标转向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再到STEM素养,建构具有技术素养乃至STEM素养的社会:把工程学及工程设计内容整合进K-12技术教育课程框架,形成多种整合的技术工程教育课程,如&quo ...

  • 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根本性问题
  • 作者:胡惠闵周坤亮 全球教育展望 2013年04期 一.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处于十字路口上 笔者:自从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程改革走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今年教育部将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为此,有必要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您如何 ...

  • 高中数学优秀课.说课评价标准
  • 一.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课堂教学要以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数学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科学教育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