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理想,情愿坚守孤独

     尤中睿,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届博士研究生。即将赴沿海某省地方政府任职,培训一年后会下派基层。   尤中睿曾是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的负责人。他的朋友认为,他的心底一直深掩着国家忧患情结,他的野心不是成为法学家、知名律师,甚至不在法律圈之内。果然,他选择了从政。   在他启程前夕,本刊和他有一番对话。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      法律与生活:怎么想到要去基层从政呢?   尤中睿:(笑笑)首先纠正你一下,我不认为自己是从政。我更喜欢你说我从事的是公共服务、公共事务,我获得的是一个公共职位,我只是一个公务员而已(语气很重)。   之所以选择今天这条道路,和自己的志向、兴趣有关系。我想把自己对社会、对民生的思考经由自己转化为现实。这一直是我的理想。当然,和自己到地方上能够受到重视也有关系。在北京,像自己这种人成百上千不止;但是,在我所服务的地方政府,我的经历和背景是惟一的,有很大的优势。   法律与生活:但是作为一个法学博士,选择到非法律部门的政府机构任职,又是去基层,多少让人们难以理解。我了解到,你的同学,大多不是去律所,就是去政法委、公检法、法制办类似的机构,而你的选择,似乎和所学专业有点远。   尤中睿:我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特别。大家都在按自己的人生规划行事。去律所的同学一方面因为他们喜欢律师这个职业,一方面则可能因为当律师可以尽快让人衣食无忧。去政法机构工作的同学则觉得他们凭借专业知识积累可以在业务中很快显示出优势。   我也不认为自己“用非所学”,相反,法律的专业背景能使一个人很快地适应公共服务职位。纵观中外历史,社会公共治理的发展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打天下者坐天下”。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官僚治国。因为这一时期政权已经基本稳定,社会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个阶段则进入规则之治。我们中国恰好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你知道,法律之治就是规则之治,我们学习法律的人是对规则的逻辑了解最多的人,因此也非常适合从事公共管理职位方面的工作。(微笑)我和去政法机构的同学差别仅仅在于,我需要更努力些。      背负“官迷心窍”的压力      法律与生活:但是,很多人说你“官迷心窍”,那些去政法部门工作的同学则没有受到类似的非议。   尤中睿:(沉默了好久)一段时间我压力特别大,甚至有种强烈的孤独感。有私下里关系和我颇好的人忠告我,我是在走一条不归路,在这条路上,我既会失掉专业知识,也会失掉理想。近50个同学,许多人都把我当成陌路人。我没有办法交流。   也许他们是有道理的。第一,我离开了北京,离开了北京就在空间上离开了法律圈和熟悉的朋友,同时意味着离开了支持。第二,至少在表面上,我的专业知识可能废了,专业优势无法直接支撑我的工作。第三,在地方上,我会缺乏交流,交流的时候要更多地迁就别人,因为我是一个外来者,是一个很特别的外来者。   法律与生活:他们的话未尝没有道理。到一个新环境,最初的选择只能是适应环境,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也需要时间。你的教育背景至少决定了你在思想上可能是一个独行侠。有时也会被误解,为了说明白自己的意思需要反反复复交流。   尤中睿:(沉默了好久)对。不过,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男人,这一辈子最需要的就是成就感。有的人成就感来自于写了多少学术论文;有的人成就感来自于社会影响力;我的成就感来自于我要亲眼看着有多少人因为我的努力命运发生了改变,然而,如果说我“官迷心窍”,我很委屈。我理解我的那些同学,他们选择“扬长避短”,以尽快获得社会认同。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最优的自我发展策略。我理解他们的担心,在中国的法制状况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情况下,人过于执著无异螳臂当车,如果不明就里就成为官场“潜规则”的牺牲品,太可惜了。但是,我希望他们也理解我,我现在的选择是最好的,他们考虑的很多东西我都考虑了。我愿意坚守一份孤独,不是他们冷落和不解的孤独,而是我为了理想奋斗在基层的孤独。(本文当事人为化名)

     尤中睿,北京大学法学院2005届博士研究生。即将赴沿海某省地方政府任职,培训一年后会下派基层。   尤中睿曾是北京大学研究生会的负责人。他的朋友认为,他的心底一直深掩着国家忧患情结,他的野心不是成为法学家、知名律师,甚至不在法律圈之内。果然,他选择了从政。   在他启程前夕,本刊和他有一番对话。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      法律与生活:怎么想到要去基层从政呢?   尤中睿:(笑笑)首先纠正你一下,我不认为自己是从政。我更喜欢你说我从事的是公共服务、公共事务,我获得的是一个公共职位,我只是一个公务员而已(语气很重)。   之所以选择今天这条道路,和自己的志向、兴趣有关系。我想把自己对社会、对民生的思考经由自己转化为现实。这一直是我的理想。当然,和自己到地方上能够受到重视也有关系。在北京,像自己这种人成百上千不止;但是,在我所服务的地方政府,我的经历和背景是惟一的,有很大的优势。   法律与生活:但是作为一个法学博士,选择到非法律部门的政府机构任职,又是去基层,多少让人们难以理解。我了解到,你的同学,大多不是去律所,就是去政法委、公检法、法制办类似的机构,而你的选择,似乎和所学专业有点远。   尤中睿:我不认为自己有多大的特别。大家都在按自己的人生规划行事。去律所的同学一方面因为他们喜欢律师这个职业,一方面则可能因为当律师可以尽快让人衣食无忧。去政法机构工作的同学则觉得他们凭借专业知识积累可以在业务中很快显示出优势。   我也不认为自己“用非所学”,相反,法律的专业背景能使一个人很快地适应公共服务职位。纵观中外历史,社会公共治理的发展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打天下者坐天下”。第二个阶段是技术官僚治国。因为这一时期政权已经基本稳定,社会突出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个阶段则进入规则之治。我们中国恰好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你知道,法律之治就是规则之治,我们学习法律的人是对规则的逻辑了解最多的人,因此也非常适合从事公共管理职位方面的工作。(微笑)我和去政法机构的同学差别仅仅在于,我需要更努力些。      背负“官迷心窍”的压力      法律与生活:但是,很多人说你“官迷心窍”,那些去政法部门工作的同学则没有受到类似的非议。   尤中睿:(沉默了好久)一段时间我压力特别大,甚至有种强烈的孤独感。有私下里关系和我颇好的人忠告我,我是在走一条不归路,在这条路上,我既会失掉专业知识,也会失掉理想。近50个同学,许多人都把我当成陌路人。我没有办法交流。   也许他们是有道理的。第一,我离开了北京,离开了北京就在空间上离开了法律圈和熟悉的朋友,同时意味着离开了支持。第二,至少在表面上,我的专业知识可能废了,专业优势无法直接支撑我的工作。第三,在地方上,我会缺乏交流,交流的时候要更多地迁就别人,因为我是一个外来者,是一个很特别的外来者。   法律与生活:他们的话未尝没有道理。到一个新环境,最初的选择只能是适应环境,改变环境需要付出代价,也需要时间。你的教育背景至少决定了你在思想上可能是一个独行侠。有时也会被误解,为了说明白自己的意思需要反反复复交流。   尤中睿:(沉默了好久)对。不过,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男人,这一辈子最需要的就是成就感。有的人成就感来自于写了多少学术论文;有的人成就感来自于社会影响力;我的成就感来自于我要亲眼看着有多少人因为我的努力命运发生了改变,然而,如果说我“官迷心窍”,我很委屈。我理解我的那些同学,他们选择“扬长避短”,以尽快获得社会认同。这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最优的自我发展策略。我理解他们的担心,在中国的法制状况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情况下,人过于执著无异螳臂当车,如果不明就里就成为官场“潜规则”的牺牲品,太可惜了。但是,我希望他们也理解我,我现在的选择是最好的,他们考虑的很多东西我都考虑了。我愿意坚守一份孤独,不是他们冷落和不解的孤独,而是我为了理想奋斗在基层的孤独。(本文当事人为化名)


相关内容

  • 赫尔曼·黑塞名言
  • 赫尔曼·黑塞名言大全 当我们不幸的时候,不能再好生的去忍受生活的时候,那一棵树会对我们说:平静,平静,瞧着我. 凡是竭尽全力趋向中心的人,凡是努力趋向真实的存在.趋向完善境界的人,外表看来总比热情者要平静得多,因为人们并不总能看见他们灼热的火焰. 生活中的每一天,命运都会在各个角落里期待着,每一天都 ...

  • 自由飞翔的海鸥乔纳森
  • 自由飞翔的海鸥乔纳森 读<海鸥乔纳森>(理查德•巴赫)之随感 我们幻想着,在短暂的生存过程中,能够主宰外物而不被外物役使.但,正如高尔基所说:"多数人的心灵像浮云一样变幻莫测,似假宝石一般光怪陆离--总是依照它所接触到的色彩,恭顺地改变着自己的颜色."我们被时间挟持着 ...

  • [不可碰触的年华]读后感
  • 感读赵炳鑫老师的散文集<不可碰触的年华>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知之.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曹丕如是说. 确乎,人生如寄.人生,寄于襁褓中的呀呀碎语,寄于懵懂的时光,寄于浮动的青春,寄于成长的年华,寄于易老的岁月:也同时寄于繁华的年代,喧嚣的尘世,茫茫的人群 ...

  • 独行与同行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与众人一起前行是美好的,一个人孤独地跋涉更是珍贵的. 有的人从善如流,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孤独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有的人跻身热闹的场所排遣藏在内心的寂寞„„ 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感悟.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

  • 00111孔雀人物性格分析[1]
  • <孔雀>人物性格分析 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看<孔雀>这部影片,第一次,是高中的音乐艺术课上,实话实说,第一次,我没看懂,我甚至不明白这个究竟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要反映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时隔多年,我的想法和当初相比成熟了一些,对事情的看法也不像以前那么片面,思考问题也更加全面,这次 ...

  • 最新经典的毕业赠言
  • 事业成于坚韧,毁于急躁.在沙漠中,匆忙的旅人往往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朝晖不会落进昏睡者的瞳仁.追求美,才能得到美!--愿我们永远做一个醒着的追求者. 前程是天上的云霞,人生是海里的浪花,趁着这金子般的时代,发出耀眼的光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quo ...

  • 经典的毕业赠言
  • 事业成于坚韧,毁于急躁.在沙漠中,匆忙的旅人往往落在从容者的后边;疾驰的骏马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朝晖不会落进昏睡者的瞳仁.追求美,才能得到美!--愿我们永远做一个醒着的追求者. 前程是天上的云霞,人生是海里的浪花,趁着这金子般的时代,发出耀眼的光芒.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quo ...

  • 当尼采哭泣影评
  • <当尼采哭泣>的精神分析哲学.伦理.宗教.历史类型的影片一直是人文知识分子的偏爱,或许是一 种使命感,或许是希望从中找寻归宿感.当一个人离真理越接近.当他掌握的知 识越多,他也会感觉高处不胜寒,孤独.寂寞. lg 买了一本尼采注疏集,还是学术巧匠刘小枫所编译.哲学界将他列为学术 江湖中的 ...

  • 一个人的倾诉与倾听
  • 已经很久不读当下小说了,潘向黎的小说忽然来到了我的面前,让一种久违的阅读快感再次降临.所以,在潘向黎久不写小说之后,在很多人热闹地谈论过潘向黎的小说之后,我愿意在此时此刻说说我的感想与感动. 潘向黎小说中活动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却有着大致相似的生命形态:外貌清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