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异化的抗争--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对异化硇抗争——i仑卡夫卡明《变形i己》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冯延燕

[摘要]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人变成甲虫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表现了现代人在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下承受了超负荷的身心压力终被异化了的现实,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本身,是对异化的反抗,虽然最终失败了,但这种抗争精神是可贵的。[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异化抗争

《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欺压、凌辱的小人物。他由人变成甲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非人”的一种象征性的体现。卡夫卡以平淡无奇、不动声色的笔调用人变虫的荒诞,揭示了在当时社会中人

的“异化”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义。格里高尔的家庭是一个社

手段。长期以来,格里高尔一直处于担负家庭经济生活责任和个人愿望的相互矛盾中。然而,为了替父母还债,他不得不压抑自己想摆脱这种强制性劳动的愿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劳动成为压抑个性、驱使他异化的力量。最终,格里高尔平时一直克制着的想摆脱工作的愿望以身体变为

甲虫的形式实现了。

会的缩影,其家人的语言、动作、眼神以及由于格里高尔由人变虫而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也是在映射这种“异化”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孤独感和灾难感。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本身,就是对异化的反抗,虽然最终以死亡而告终。借助死亡,格里高尔割断了自己与异化社会的最后一丝联系,保持了作为一个人最本质的特征。虽然结果是失败的、无奈的,但其反抗精神是可贵的。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紧张激烈的生存竞争,过细的社会分工,使许多人精神畸形乃至崩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这种异化的现象归结成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1使人更加依赖物质,转而成为物质的奴隶,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著作中阐述的劳动异化理论,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得以体现。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自由自觉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自由劳动’作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充分发挥”’。[21然而,私有制和劳动分工导致的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顶点。高度的分工,使每一个人被迫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劳动,于是,“自由劳动”变成了“强制劳动”,这样,“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

驾驭着这种力量”。“物质生活一般都表现为目的,而这种物质生活的生

为了逃离社会对他的异化,格里高尔变形了。但是,异化却无处不

在。所以,变了形的格里高尔最终孤独地死掉了。变形和死亡是他要想

逃脱异化,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但也是一条不归路。格里高尔变形前一直以为,等他赚够了钱,替父母还清了债务,就可以辞职不干了,而这

还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之后,他就可以自由了。然而,他的父亲实际上

并没有用他挣来的钱去还债,而是积攒了起来。这种积攒的结果.使还债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使格里高尔希望还清债务后解脱自己的计划永远不可能实现。但是变形却把他从这无望的挣扎中解放出来。尽管这次无意识的变形只解救了他的肉体,但它为格里高尔彻底逃脱异化奠定了基础。身体变形后,格里高尔的意识也逐渐摆脱了异化。但是,作为一个从肉体到意识都摆脱了异化的个性,是不可能继续生存于异化了的人类社会中的。脱离异化与异化社会中的存在是矛盾的,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再在异化社会中存在——死亡。当格里高尔认清这点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他想让自己消失的意念,比他妹妹还要

坚定。”‘锵里高尔借助死亡,割断了自己与异化社会的最后一丝联系。

他的死虽然意昧着反抗的失败,因为死亡对异化本身并没有丝毫改变,但却使他彻底、永远地摆脱了异化,而继续留在异化社会中的结果,只能是再次被异化。所以说,为了摆脱异化,他的抗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格里高尔的死亡是必然的。借助死亡,他割断了自己与异化社会的

产即劳动则表现为手段。”13J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中分工的高度发

展,“压抑了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扼杀了人们智

最后一丝联系,保持了作为一个人最本质的特征。但他的最终死去并不代表着其人性的丧失,恰恰相反,正因为他恢复了人的本性,从肉体到意识都摆脱了异化特征,才不可能生活于异化了的社会群体中。格里高尔虽然最终孤独地死去了,但他抗拒异化,反抗上司的潜在意识已使他的变形不同凡响,给后来者以追寻人生光亮的勇气。

参考文献

力、体力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一切潜在可能性。”141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极其厌恶自己的工作,他甚至觉得“也许被开除了倒更好些”,“要不是为了父母而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了,我就会跑到老板跟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只要等我赚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1从《变形记》开篇这些段落对格里高尔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见,他相信自己能够在不久的未来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独立自主地活着。他忍辱负重是为了摆脱纯粹的商品劳动的重轭,逃避自己艰辛的存在境况。准确地说,他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小职员,一个小人物,一直都在努力与这个异化人的现实环境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希翼着有一天能够独立自由地活着。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来看,格里高尔的工作并不是他“自由自觉”的劳动,而是强制性劳动,是为满足家庭物质生活需要的一种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的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我们认为考试方式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我院一般将双语授课课程设置为选修课,采用灵活的考试的方式,以计算机新技术这门双语教学课程为例,到目前为止,该课程已经进行了三轮,一三轮考题为英文,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分值分配为40分的平时成绩,70分的期末考试成绩——闭卷。中文答题不扣分,英文答题每题加5分。第二轮以论文的形式开展。据统计,虽然设为选修课,但每个班80%的学生都选了此课程,从学生的成绩来看,90分以上一般5—10人,80~89分的15—25人,70—79分的2l一25人,60~69分的8—15人,60分以下的2—7人。当然,这样的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培养能力的角度来看,双语课程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

(上接第135页)

七、结束语

[1](德)马克思著.《资本论》.姜晶花,张梅编译[M].北京出版社,

2007.

[2]索克尔.《反抗与惩罚》.叶庭芳编.《论卡夫卡》.[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朱立元.《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M].学林出版社,1992年12

月。第178页.

[4]索克尔.《反抗与惩罚》.叶庭芳编《论卡夫卡》[M]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88年,第t71页.

[5]《卡夫卡》.叶廷芳编选《卡夫卡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初步成效,基本适应了世界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双语人才”的培养创设了积极的条件。但和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尚属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为了将双语教学工作做得更扎实对于双语教学NEJrl起步的地方高校来说,一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参考文献

[1]郭梦秋.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培训策谢/r[J1.中国成人教育,2007

(03):105—106.

双语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我国的英语浸入式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

[2]徐鹰,范启兰,罗晓婷关于双语教学的一些看法[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125.

[3]贾清贤,徐常勇,宣苓艳.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讨[I]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87~91.

一136一万方数据

对异化的抗争——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冯延燕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

参考文献(5条)

1.马克思.姜晶花.张梅 资本论 20072.索克尔 反抗与惩罚 1988

3.朱立元 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 19924.索克尔 反抗与惩罚 19885.叶廷芳 卡夫卡集 199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吴敏 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4)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卡夫卡的,首先从思想意义上,它再现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异化现象.次者从认识来源上指出是卡夫卡独特生命的体验.再者从艺术特色上分析了的表现手法.

2.期刊论文 江松 人性的异化和神话的复活——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

卡夫卡的小说以非理性的梦呓文字建立在时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基础上,对人性的异化和采用荒诞的神话变形正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表面上看卡夫卡的文风怪异,实际上,是他对生活的怪异感受(内容)生发成艺术的怪异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让生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走进他的小说,这也许是我们有效地理解和破译其小说内涵的一个切入口.

3.期刊论文 冯维娜.FENG WEINA 痛并爱着——评卡夫卡的《变形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4)

对于痛苦的理解和感受,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文学的命脉.无论是卡夫卡的个人生活,还是他的小说都给人一种痛苦、荒谬和绝望的感觉.家庭、时代和社会结构形态给卡夫卡带来无比的伤痛;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被异化成了一只大甲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人世的热爱,他们痛并爱着.

4.期刊论文 刘伟安.赵学斌.LIU Wei-an.ZHAO Xue-bin 语言的焦虑——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主题新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

人们普遍认为表现了人类的异化,但其实还暗含有一种更深的意蕴:人类需要语言来相互沟通,而已经变成甲虫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却失落了人类的语言,无法与他人沟通,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因此卡夫卡在中实际上还表现了一个具有现代性和哲理意味的主题:语言的焦虑.而主人公异化为甲虫则使得读者能够转换一种新的体验角度,从而更真切地体会那种语言的焦虑及其折射出的人类的沟通困境.

5.期刊论文 姜智芹.Jiang Zhiqin 论卡夫卡的文学传统——以《变形记》为典型个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3)

任何一种创造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智性掘进,被视为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卡夫卡,其作品中巧妙的意象构思,独异的框架结构,仍有前人留下的痕迹.他富于创造性的地方是把前人作品中潜在的趋向明晰化,拓展出一片新的文学天空.卡夫卡的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的影响,而真正的影响是一种创造,卡夫卡跟随前辈文学大师,走出了完全只属于他自己的创作道路.

6.期刊论文 夏郁芹 卡夫卡《变形记》初探 -兰州学刊2005,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小说采用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用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矛盾,使一个原本平淡无奇,毫不引人入胜的日常话题进入文学作品中,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度, 使作品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本文认为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展现虚幻与现实的矛盾;反映父子之间的冲突;揭露

7.期刊论文 龙怀珠 卡夫卡《变形记》创作方法辨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

卡夫卡的固然表现了人的异化主题,但不能因此就断定该作是

8.期刊论文 靳晶 论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多重寓意性 -大众商务(投资版)2009,

卡夫卡的小说内涵丰富、深刻而复杂,是一个寓言的世界.本文从寓言的角度来解读他的短篇小说,揭示其多重寓意性并进行具体的阐释.同时,也试图表明卡夫卡小说具有寓言的特点.

9.学位论文 师彩霞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创作的后现代特征 2007

哈桑认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承继又有断裂,它们之间不是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万里长城,历史像书写在羊皮纸上那样,可以擦掉重写,而文化可以渗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中。一个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可能写一部既是现代主义的、同时又是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对于其作品,也一直是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的。现在,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人们又发现了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后现代性。在国外,后现代理论大师哈桑甚至把卡夫卡归到后现代作家中去;在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并著文研究。卡夫卡生活在现代,不可避免会带有现代性。但卡夫卡无疑又是超前的,他之所以受到众多后现代作家的喜爱,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卡夫卡的思想及其创作也确实表现出了某种后现代特征。《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其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本文以之为例,从主题、人物、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卡夫卡创作的后现代特征。

主题部分:按照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理论,《变形记》是一部消解责任的小说。这一部分主要从卡夫卡恐惧做养家男人、想象做养家男人、逃避做养

家男人及至拒绝做养家男人四个方面阐述了格里高尔的变形是与卡夫卡对家庭责任感的消失密切相连的。

人物部分: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是人的零散化。零散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它与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是相通的。这一部分主要从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四个方面说明格里高尔的变形预示了后现代人的零散化。

艺术部分: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变形记》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此特征。这一部分主要从主题的不确定、人物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叙述者情感的不确定及语言的不确定五个方面解读卡夫卡创作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特征。

10.期刊论文 龚艳丽.GONG Yan-li 以《变形记》为例看卡夫卡作品的悖谬性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

荒诞与真实、绝望与抗争、偶然与必然、可能与不可能,这些对立面共同构成了卡夫卡作品的两重性.而在这些两重性之间又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从而形成了卡夫卡作品的悖谬特色.更是以典型的悖谬特色.全面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200928421.aspx授权使用:浙江大学(wfzjdx),授权号:1d33dfc0-07ef-4639-b809-9e2101251bfa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日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对异化硇抗争——i仑卡夫卡明《变形i己》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冯延燕

[摘要]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人变成甲虫这样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表现了现代人在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下承受了超负荷的身心压力终被异化了的现实,展现了现代人丧失自我,在绝望中挣扎的精神状态。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本身,是对异化的反抗,虽然最终失败了,但这种抗争精神是可贵的。[关键词]卡夫卡《变形记》异化抗争

《变形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卡夫卡的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受欺压、凌辱的小人物。他由人变成甲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被异化为“非人”的一种象征性的体现。卡夫卡以平淡无奇、不动声色的笔调用人变虫的荒诞,揭示了在当时社会中人

的“异化”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义。格里高尔的家庭是一个社

手段。长期以来,格里高尔一直处于担负家庭经济生活责任和个人愿望的相互矛盾中。然而,为了替父母还债,他不得不压抑自己想摆脱这种强制性劳动的愿望和对自由的向往,劳动成为压抑个性、驱使他异化的力量。最终,格里高尔平时一直克制着的想摆脱工作的愿望以身体变为

甲虫的形式实现了。

会的缩影,其家人的语言、动作、眼神以及由于格里高尔由人变虫而引发的一系列变化也是在映射这种“异化”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陌生感、孤独感和灾难感。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变形本身,就是对异化的反抗,虽然最终以死亡而告终。借助死亡,格里高尔割断了自己与异化社会的最后一丝联系,保持了作为一个人最本质的特征。虽然结果是失败的、无奈的,但其反抗精神是可贵的。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紧张激烈的生存竞争,过细的社会分工,使许多人精神畸形乃至崩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这种异化的现象归结成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1使人更加依赖物质,转而成为物质的奴隶,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马克思在他的哲学著作中阐述的劳动异化理论,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得以体现。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自由自觉的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自由劳动’作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创造天赋的绝对发挥’,是‘人的内在本质的“充分发挥”’。[21然而,私有制和劳动分工导致的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了顶点。高度的分工,使每一个人被迫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范围内劳动,于是,“自由劳动”变成了“强制劳动”,这样,“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

驾驭着这种力量”。“物质生活一般都表现为目的,而这种物质生活的生

为了逃离社会对他的异化,格里高尔变形了。但是,异化却无处不

在。所以,变了形的格里高尔最终孤独地死掉了。变形和死亡是他要想

逃脱异化,获得自由的唯一途径,但也是一条不归路。格里高尔变形前一直以为,等他赚够了钱,替父母还清了债务,就可以辞职不干了,而这

还需要五到六年的时间,之后,他就可以自由了。然而,他的父亲实际上

并没有用他挣来的钱去还债,而是积攒了起来。这种积攒的结果.使还债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使格里高尔希望还清债务后解脱自己的计划永远不可能实现。但是变形却把他从这无望的挣扎中解放出来。尽管这次无意识的变形只解救了他的肉体,但它为格里高尔彻底逃脱异化奠定了基础。身体变形后,格里高尔的意识也逐渐摆脱了异化。但是,作为一个从肉体到意识都摆脱了异化的个性,是不可能继续生存于异化了的人类社会中的。脱离异化与异化社会中的存在是矛盾的,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再在异化社会中存在——死亡。当格里高尔认清这点后,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他想让自己消失的意念,比他妹妹还要

坚定。”‘锵里高尔借助死亡,割断了自己与异化社会的最后一丝联系。

他的死虽然意昧着反抗的失败,因为死亡对异化本身并没有丝毫改变,但却使他彻底、永远地摆脱了异化,而继续留在异化社会中的结果,只能是再次被异化。所以说,为了摆脱异化,他的抗争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格里高尔的死亡是必然的。借助死亡,他割断了自己与异化社会的

产即劳动则表现为手段。”13J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社会中分工的高度发

展,“压抑了工人的多种多样的生产志趣和生产才能”,“扼杀了人们智

最后一丝联系,保持了作为一个人最本质的特征。但他的最终死去并不代表着其人性的丧失,恰恰相反,正因为他恢复了人的本性,从肉体到意识都摆脱了异化特征,才不可能生活于异化了的社会群体中。格里高尔虽然最终孤独地死去了,但他抗拒异化,反抗上司的潜在意识已使他的变形不同凡响,给后来者以追寻人生光亮的勇气。

参考文献

力、体力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一切潜在可能性。”141

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极其厌恶自己的工作,他甚至觉得“也许被开除了倒更好些”,“要不是为了父母而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了,我就会跑到老板跟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那个家伙准会从写字桌后面直蹦起来!……只要等我赚够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得五六年——可是我一定能做到。到那时我就会时来运转了。”【1从《变形记》开篇这些段落对格里高尔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可见,他相信自己能够在不久的未来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独立自主地活着。他忍辱负重是为了摆脱纯粹的商品劳动的重轭,逃避自己艰辛的存在境况。准确地说,他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小职员,一个小人物,一直都在努力与这个异化人的现实环境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希翼着有一天能够独立自由地活着。从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来看,格里高尔的工作并不是他“自由自觉”的劳动,而是强制性劳动,是为满足家庭物质生活需要的一种教学的目标是培养“专业知识+外语应用能力”的

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我们认为考试方式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我院一般将双语授课课程设置为选修课,采用灵活的考试的方式,以计算机新技术这门双语教学课程为例,到目前为止,该课程已经进行了三轮,一三轮考题为英文,鼓励学生用英文答题,分值分配为40分的平时成绩,70分的期末考试成绩——闭卷。中文答题不扣分,英文答题每题加5分。第二轮以论文的形式开展。据统计,虽然设为选修课,但每个班80%的学生都选了此课程,从学生的成绩来看,90分以上一般5—10人,80~89分的15—25人,70—79分的2l一25人,60~69分的8—15人,60分以下的2—7人。当然,这样的结果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从培养能力的角度来看,双语课程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

(上接第135页)

七、结束语

[1](德)马克思著.《资本论》.姜晶花,张梅编译[M].北京出版社,

2007.

[2]索克尔.《反抗与惩罚》.叶庭芳编.《论卡夫卡》.[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3]朱立元.《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M].学林出版社,1992年12

月。第178页.

[4]索克尔.《反抗与惩罚》.叶庭芳编《论卡夫卡》[M]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88年,第t71页.

[5]《卡夫卡》.叶廷芳编选《卡夫卡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初步成效,基本适应了世界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双语人才”的培养创设了积极的条件。但和世界教育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英语浸入式教学尚属起步阶段,还有不少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为了将双语教学工作做得更扎实对于双语教学NEJrl起步的地方高校来说,一开始实行双语教学切不可急功近利,需要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参考文献

[1]郭梦秋.高校双语教学的教师培训策谢/r[J1.中国成人教育,2007

(03):105—106.

双语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我国的英语浸入式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

[2]徐鹰,范启兰,罗晓婷关于双语教学的一些看法[J].江西教育科研,2007,(10)125.

[3]贾清贤,徐常勇,宣苓艳.高校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讨[I]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3):87~91.

一136一万方数据

对异化的抗争——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冯延燕

渭南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科技信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9,

参考文献(5条)

1.马克思.姜晶花.张梅 资本论 20072.索克尔 反抗与惩罚 1988

3.朱立元 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 19924.索克尔 反抗与惩罚 19885.叶廷芳 卡夫卡集 1998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吴敏 解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 -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0(4)

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解读卡夫卡的,首先从思想意义上,它再现了20世纪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异化现象.次者从认识来源上指出是卡夫卡独特生命的体验.再者从艺术特色上分析了的表现手法.

2.期刊论文 江松 人性的异化和神话的复活——论卡夫卡的《变形记》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09,

卡夫卡的小说以非理性的梦呓文字建立在时生活的感受和想象基础上,对人性的异化和采用荒诞的神话变形正是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表面上看卡夫卡的文风怪异,实际上,是他对生活的怪异感受(内容)生发成艺术的怪异表现,在某种意义上,让生活与艺术、内容与形式和谐地走进他的小说,这也许是我们有效地理解和破译其小说内涵的一个切入口.

3.期刊论文 冯维娜.FENG WEINA 痛并爱着——评卡夫卡的《变形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4)

对于痛苦的理解和感受,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文学的命脉.无论是卡夫卡的个人生活,还是他的小说都给人一种痛苦、荒谬和绝望的感觉.家庭、时代和社会结构形态给卡夫卡带来无比的伤痛;中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被异化成了一只大甲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人世的热爱,他们痛并爱着.

4.期刊论文 刘伟安.赵学斌.LIU Wei-an.ZHAO Xue-bin 语言的焦虑——卡夫卡小说《变形记》主题新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4)

人们普遍认为表现了人类的异化,但其实还暗含有一种更深的意蕴:人类需要语言来相互沟通,而已经变成甲虫的主人公格里高尔却失落了人类的语言,无法与他人沟通,最后在孤独中死去.因此卡夫卡在中实际上还表现了一个具有现代性和哲理意味的主题:语言的焦虑.而主人公异化为甲虫则使得读者能够转换一种新的体验角度,从而更真切地体会那种语言的焦虑及其折射出的人类的沟通困境.

5.期刊论文 姜智芹.Jiang Zhiqin 论卡夫卡的文学传统——以《变形记》为典型个案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3)

任何一种创造都是在继承前人基础上的智性掘进,被视为具有高度原创性的卡夫卡,其作品中巧妙的意象构思,独异的框架结构,仍有前人留下的痕迹.他富于创造性的地方是把前人作品中潜在的趋向明晰化,拓展出一片新的文学天空.卡夫卡的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狄更斯的影响,而真正的影响是一种创造,卡夫卡跟随前辈文学大师,走出了完全只属于他自己的创作道路.

6.期刊论文 夏郁芹 卡夫卡《变形记》初探 -兰州学刊2005,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小说采用与传统小说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用一个荒诞离奇的故事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矛盾,使一个原本平淡无奇,毫不引人入胜的日常话题进入文学作品中,大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度, 使作品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本文认为的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展现虚幻与现实的矛盾;反映父子之间的冲突;揭露

7.期刊论文 龙怀珠 卡夫卡《变形记》创作方法辨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2)

卡夫卡的固然表现了人的异化主题,但不能因此就断定该作是

8.期刊论文 靳晶 论卡夫卡小说《变形记》的多重寓意性 -大众商务(投资版)2009,

卡夫卡的小说内涵丰富、深刻而复杂,是一个寓言的世界.本文从寓言的角度来解读他的短篇小说,揭示其多重寓意性并进行具体的阐释.同时,也试图表明卡夫卡小说具有寓言的特点.

9.学位论文 师彩霞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创作的后现代特征 2007

哈桑认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承继又有断裂,它们之间不是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万里长城,历史像书写在羊皮纸上那样,可以擦掉重写,而文化可以渗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中。一个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可能写一部既是现代主义的、同时又是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一直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代表性作家,对于其作品,也一直是从现代主义的角度来解读的。现在,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兴起,人们又发现了卡夫卡及其作品中的后现代性。在国外,后现代理论大师哈桑甚至把卡夫卡归到后现代作家中去;在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并著文研究。卡夫卡生活在现代,不可避免会带有现代性。但卡夫卡无疑又是超前的,他之所以受到众多后现代作家的喜爱,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卡夫卡的思想及其创作也确实表现出了某种后现代特征。《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其中比较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本文以之为例,从主题、人物、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卡夫卡创作的后现代特征。

主题部分:按照后现代解构主义的理论,《变形记》是一部消解责任的小说。这一部分主要从卡夫卡恐惧做养家男人、想象做养家男人、逃避做养

家男人及至拒绝做养家男人四个方面阐述了格里高尔的变形是与卡夫卡对家庭责任感的消失密切相连的。

人物部分:杰姆逊认为后现代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是人的零散化。零散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概念,它与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是相通的。这一部分主要从主体之死、历史断裂、精神分裂、情感消失四个方面说明格里高尔的变形预示了后现代人的零散化。

艺术部分:不确定性是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变形记》也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此特征。这一部分主要从主题的不确定、人物的不确定、情节的不确定、叙述者情感的不确定及语言的不确定五个方面解读卡夫卡创作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特征。

10.期刊论文 龚艳丽.GONG Yan-li 以《变形记》为例看卡夫卡作品的悖谬性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8(4)

荒诞与真实、绝望与抗争、偶然与必然、可能与不可能,这些对立面共同构成了卡夫卡作品的两重性.而在这些两重性之间又出现了巨大的分裂,从而形成了卡夫卡作品的悖谬特色.更是以典型的悖谬特色.全面展示了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kjxx200928421.aspx授权使用:浙江大学(wfzjdx),授权号:1d33dfc0-07ef-4639-b809-9e2101251bfa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1日


相关内容

  • 卡夫卡与[城堡]
  • 卡夫卡与<城堡> 第一节 表现主义文学概述 表现主义的概念最初出现在德国和奥地利的画坛上和乐坛上,1914年被引入文学界,在(诗歌)戏剧.小说领域取得很大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表现主义以德国为中心,到了二十年代,声势浩大,影响波及奥地利.捷克.瑞典,最后传入美国.在戏剧领域里,瑞典的 ...

  • 一. 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 一. 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欧美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刷新了西方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们对宇宙.世界和人的看法.此时,科学对人的影响,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大得多,它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

  •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资料全
  •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课堂笔记·史上最全复习资料,贡献给大家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法国文学:相关知识: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著有<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理解(分为哪三类.场景.基本内容)?构思:巴尔扎克立志用小 ...

  •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 <变形记>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4.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 [学习重点.难点 ...

  •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 变形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卡夫卡的<变形记>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讲述了小职员格里高靠自己的收入支撑整个家庭的生活,在工作和生活的强压下,格里高终于不堪忍受在一天早上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公司抛弃了他,家人也嫌弃害怕他,只有妹妹照顾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妹妹也不能再忍受了.终于在一 ...

  • 从[阿甘正传]中看美国梦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7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 ...

  • 卡夫卡[变形记]
  • 摘 要:在表现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杰出代表.他以荒诞幽默的笔调创作出的作品中,多包含异化主题,他的创作对后世现代派作家的创作有很大影响.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作品中的瑰宝.在阅读学习<变形记>的过程中,结合卡夫卡的生活经历,领会作家的情志思想.写作手法,力求对这部不朽的作 ...

  • 变形记教案
  • <变形记>教案 教学目的: 1.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2.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3.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引导学生思考人的生存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认识小 ...

  • [变形记]学案(附阅读答案)
  • <变形记>学案 课型:新课 学科:语文 主备人:欧阳莉莉 从备人:高一语文组 年级:高一 班级: 学生姓名: 审核: 学习目标: 1.了解卡夫卡的创作以及其作品的主要倾向. 2.简单了解西方现代主义创作思潮. 3.理解<变形记>的中心思想.荒诞的故事情节,以及小说里展现的西方 ...